时间:2023-03-08 14:54:41
导语:在毕业室内设计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室内设计; 教学模式; 培养模式; 项目化; 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 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 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 “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高职教育室内设计课程改革人才就业思考自十以来,国家对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发展越发重视,室内设计作为高职类教育的一重要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了相对稳定和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其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不断进步。课程改革成了高职建筑室内设计教育专业为培养更加优秀和顺应时代进步的室内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使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步伐更快一步,同时也提升了室内设计人才的质量。面对2013年所产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的问题,本文从就业角度出发思考课程改革的效果,提出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紧抓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高效就业人才应是课程改革中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为有效的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室内设计人才就业发展需求现状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最原始的学科,其具体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图形制作、广告策划、包装的设计和制作、网页设计和制作、商场的展示及布置等。因此,为了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相关就业方向的高职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意及设计能力、手绘表现能力和较突出的文字组织能力。与此同时,该就业方向的学生还需熟练掌握如Photoshop、Coredraw、Pagemake等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并具备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能力。
2.环境艺术设计
从环境设计专业来看,毕业生工作方向主要包含室内装饰的设计和施工、展示空间的设计和制作、户外的设和hi做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的设计与销售等。从人才需求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熟练掌握Autocad和3DMax等设计软件的使用与操作,并且具备较强的手绘效果展现能力和装饰施工图表现力,与此同时,还应在了解市场需求和不同装饰材料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及谈单的能力,以便毕业之后更快地融入相关岗位的工作当中。
3.多媒体广告与动漫设计
对于学习多媒体广告与动漫设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其日后从业的具体工作主要包含多媒体广告的设计和制作或者是二维及三维的动画设计和制作。如今各大就业岗位对高职学生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Coredraw、Photoshop、3DMax或Maya以及各种非线性编辑软件;(2)应对Pagemake等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有所了解;(3)应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和手绘造型展现的能力;(4)要具备较突出的剧情构想和展现能力;(5)必须在深入了解并熟悉市场动态的基础上培养自身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保证在工作中可以与不同的客户资源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从业的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1.以“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改革思路
国家教育局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培养室内设计应用专门人才便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现代室内设计既要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又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还要求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计的多元化使得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网状结构,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内容。必须高度统一、全面兼顾的设计,才是一个符合功能与审美的设计。因而,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专业细分培养的课程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又下分了不同的小专业,因而就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的导向作用下,高职学校需要将岗位职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依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及技能水平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培养模块。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应的模块中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2)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直以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针对这些要求,在将专业细分化培养作为教学基础目标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首相应当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选择,进而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课程的补充设计。对于理论和实际应各有所侧重的要点,同时应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注重对其岗位职能之外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其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和个人经验对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的填充与完善,进而推动个人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课程改革应注重的方向
1.提升美术功底,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室内设计专业在未来是将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化、高要求的学科,对于审美和创新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因而美术功底的高低是能否进一步深造的门槛,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注重自身对美的感受、对设计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学校应提高相关美术课程的要求,使学生的美术功底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随着室内设计内容复杂化的加深,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等方面训练应不断反复,提升学生的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概念、造型能力、色彩感觉,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必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创新能力是设计室的生命力,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设计方法、创意思维方法的讲授,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或有创意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运用联想、分解、反解等构思方法将素材转变成自己的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注重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手绘能力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设计课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速写本上手绘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上半部分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来完成设计作业,这样的训练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加深入地巩固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与方法。在装饰行业最常用又快捷的图纸制作都是用几个电脑软件完成的,如设计图纸CAD、效果图制作的3DMAX、PHOTOSHOP等,在手绘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是相对容易的,唯一的要素就是多练,熟能生巧,为了让毕业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学中应专门设立室内设计专业专用机房,在反复的操作中也加强了学生使用电脑软件作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践教学,是学校为社会培养艺术与技术兼备的实用设计人才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学―练―看―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通过与综合型的装饰材料市场、装饰工程公司等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再将学生引入施工现场,离开课堂走入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
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建筑室内设计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必将带来整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进步,同时学校教学应为复合型高能力就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思维、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的今天,在专业教育的发展中,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与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用人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颖.高校室内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0.
关键词:室内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场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室内设计就业市场需要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设计和项目控制能力较强的大学本科或更高学历的专业设计人员,也要有具备基本设计技能的普通设计师以及充当助手的绘图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等。以一个中等大小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例,公司技术人员通常包括设计总监1名、主笔设计师2~3名、设计师3~4名、绘图员若干名,此外还有公司施工管理人员(工程部经理)1~2名等等。除了设计总监和主笔设计师以外,其他岗位很适合中职和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选择。从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强,谦虚、肯学,很受用人单位青睐,适合的岗位也很多。但也有不少学生遭遇就业障碍,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电脑软件掌握的深度不够,不能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例如,只能掌握3DMAX的一些基本操作,不能独立绘制专业效果图;使用CAD绘图速度较慢,不能达到实际工作的时间要求。(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所学的技能不能灵活运用。我校2004级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面试时就有这样的例子:橱柜公司要求学生用非建模的方式绘制CAD效果图,即直接在电脑上画一点透视。其实学生都会手绘一点透视效果图,现在只是换了个工具,改用电脑画,于是去面试的几个学生便不知所措。如果学校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实习期间有机会接触这些内容,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3)学校的教学与市场脱轨,教师缺乏对市场变化的了解,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配合市场的需求。以家具市场为例,1978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仅为13亿元,1998年达到870亿元,2004年达到2650亿元,到今天为止,从总量上已有望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贸易国,这一发展态势造成家具设计师的严重短缺。在广东,有将近10000家家具企业,家具设计师缺口达3万名。家具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家具设计的专项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家具设计大赛,同家具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订单式”培养和学生实习双向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职毕业生必将成为该行业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拥有优质的就业前景。那么,怎样对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呢?
(一)主动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以橱柜公司为例,现在市场上整体橱柜公司很多,主要从事家庭厨房橱柜、整体衣柜、衣帽间以及其他配套家具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这些公司一般由展示间、家具加工厂和设计室组成,有些公司只招一两个人,既负责门面接待,又负责画图设计,有时还要现场测绘。由于橱柜设计的技术简单,出图量小,因此,综合成本因素,本科或研究生这样层次的设计人员并非最佳选择,而职校生凭借熟练的CAD绘图水平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只要稍加训练,就能胜任此工作。整体橱柜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十年以前国内还很少有人涉足,在200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规划教材中也没有提及,现在既然市场上出现了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顺应潮流,增加相应的内容:(1)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厨房空间布局原则及理论”、“家具设计及加工”等相关课程的课时。(2)在室内设计课上布置类似的厨房橱柜或步入式衣帽间的设计作业,进行课题模拟,依据橱柜公司出图的标准,要求学生出齐平面、立面、效果图以及相关水电位置图,为了切合实际,图纸要求达到施工图深度,尺寸详尽,材料标注清晰,最后要有详尽的预算报价。(3)橱柜公司需要设计人员现场给客户演示如何布置厨房和衣柜,很多公司运用了专业的橱柜设计软件,在十几分钟内就能为顾客出一张效果图,这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软件,并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良好技巧,所以要增加相应的橱柜设计专业软件介绍,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设《表达与沟通技巧》课程。以此类推,其他如“装饰建材”、“家具设计”、“人居空间室内设计”及“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这些设计分支又各有其特点和行业要求,教师在教授以上内容时,应根据市场信息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市场的变化使得设计公司和商家根据市场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经营。学校教育不可能包罗万象,职业训练既要适应市场变化,也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有:关于素描、色彩、构成的专业训练,对于CAD、3DMAX、PHOTOSHOP等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室内设计风格和室内设计相关材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制图、手绘表现、模型制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无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怎样改革,这些基本功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强化学生的这些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能力迎接未来市场的挑战。
(三)结合中国实际,向国外职业设计院校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在几所大学里开办的,中职的室内设计教学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国外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和职业培训方面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西方的设计教学始于1919年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近百年的设计发展史和教学史使西方各类设计学院不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上海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Raffles Design Institute)是由亚太地区著名的设计与管理教育机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集团和中国东华大学合作创建的,成立于1994年,也是上海市第一批获得国家批准办学的中外合作学院,秉承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传统,其室内设计专业(三年全日制)的课程设置颇具特色,详见表1。
转贴于
从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化,同样是三年全日制,学生所受到的专业训练更全面,同时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聘请材料供应商来校讲授材料知识,现场参观,设计概念阶段的资料收集,模拟设计项目训练,小组设计及设计介绍表达训练,实习及商业项目的参与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长期友好的企业合作与知名外企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源于1997年6月由国家教委职教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全国职业高中实用美术类专业教学计划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审定会。教学计划中专业课和实习课采用模块式的教学结构,即在学习基本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就业方向)选开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有素描、色彩、图案、书法、构成基础、字体设计基础等;专业课有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与制作等。室内设计专业的课本只有《室内设计与制作》这一本,这本教材涵盖了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相关设计因素、室内装修材料与制作工艺、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及室内设计简史等内容,由于在一本书中要容纳如此之多的内容,所以很多知识点都是概括介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2001年,教育部再次组织编写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和《室内设计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由邱晓葵组织编写了《室内设计》这本专业教材,增加了一本《室内设计作品赏析》作为辅助教材,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跟上迅速发展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步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的局面,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原来的一本教材一门课向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迈进。例如,笔者所在的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借鉴了国内外室内设计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如表2所示的以下课程: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专业教学日趋系统化,但是由于中职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滞后性,大多数课程的教材都是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定,有些是大学教材,不太适合职校学生,例如,《室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选用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的《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简史》课程选用了鲁迅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导学》,《材料与工艺》课程选用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环境设计装饰材料应用艺术》,《CAD绘图》课程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AutoCAD2004中文版建筑制图》,只有《素描》、《色彩》、《图案》、《构成基础》、《展示设计》、《平面广告》这几门课使用的是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规划教材。鉴于此,笔者建议,为适应市场和教学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及配套用书的建设,各院校也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定工作。
(四)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人擅长手绘,有人擅长电脑绘图,有人思想活跃,有人动手能力强,我们应该针对他们的自身条件,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了这个目的,同一次作业,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完成方式,例如,关于“办公空间”的设计可以这样安排:对家具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套办公家具;喜欢模型制作的学生可以做一个办公室的沙盘模型;擅长效果图的学生可以画三四张效果图;精通CAD的学生可以出齐一套办公室施工图等等。还有一些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并且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从概念构思到绘图的全部过程,而是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来选择工作,通过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发展每个学生的长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模仿社会环境中的团队工作方式。例如,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餐饮空间”专题设计时,就以4人为一组:手绘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画手绘效果图,擅长电脑的学生制作电脑效果图,思想活跃有创意的学生负责设计概念的确定和整体平面规划,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专攻模型制作和作品装裱,通过分工,学生各自的任务都是与自己喜爱和擅长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学生没有就业和求职的经验,对于如何学以致用也没有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工夫,不但要丰富课程的种类,而且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的结构。首先,要把训练学生基本功的课程设定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样可以为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多变的择业可能;其次,要紧跟就业市场的形式,设立模块化专业限选课,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发展自己的能力;设计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修养、鉴赏力及生活品位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开设茶道、插花、艺术和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专业任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修养。
(五)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多参观,多实践
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完全而及时地掌握所有的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为了与市场接轨,学校应当与室内设计公司建立联系,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领略著名设计师的风范,同时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各大中城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房地产展销会、建筑及装饰材料展、家具设计展、厨房设备展、卫浴设备展、灯具及电器设备展等,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展览会,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增加对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体验实际工作中设计投标的一些概念。此外,参加设计竞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全方位的考验,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在赛后总结、吸收其他选手的优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尤为有效。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教学与市场接轨已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开创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教学接轨,既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又能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专业知识的储备
在进入大学后每个准室内设计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室内设计是一个涉及了空间环境、心理学、房屋建筑学等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对它的学习就要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过程。其次要了解自己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课程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安排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准设计师的绘画能力和调整他们构图、色彩和空间创造能力;第二阶段为接触阶段,安排课程为房屋建筑学、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等。主要目的是让准设计师们了解建筑的规范,学会识图,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材料等;第三阶段为深入阶段,安排的课程为家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等,主要目的是让准设计师们针对各个不同的空间进行设计的练习;第四个阶段为实践阶段,安排课程为毕业设计、顶岗实践等,主要目的是让准设计师们进行真实性的实践。除了在校期间室内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外,准设计师们还需要了解获得专业知识的其他途径——书籍、杂志、媒体、网络等。如《InteriorDesign》、《时尚家居》等,网站如室内中国网、设计在线等。只有做好课程内与课程外的双重准备,调整好了长期储备的心态,才能让专业知识的储备丰富起来。
2.相关知识的储备
奈斯比特说:“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过于专业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发现自己的专业已经过时,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很宽,很广泛,在终身教育的配合下,他的专业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室内设计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的专业,而且新工艺、新材料的更新变化也特别的快。作为准室内设计师将来面对的客户的职业、喜好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进行交流与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要求准室内设计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相关的素养。作为准室内设计师还要熟悉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熟知各种植物的特性、了解当前国家的政策和社会上的大事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准室内设计师在学习生活中细心的收集与持续的积累。
二、设计能力的准备
许多准室内设计师在大学生涯里一直孜孜不倦做着知识的储备,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室内设计师的准备,等到真正进行设计实践时才发现根本无法完成设计任务。这是因为除了专业知识的储备外,在校期间设计能力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准室内设计师应该在学习期间,不断的去训练自身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
1.设计思维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成为每个准室内设计师提高自身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未来的室内设计师,作为美好空间的缔造者。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去创造美。观察能力的训练大部分需要准室内设计师自己完成。要学会去观察自然界,去观察我们生活的周边所有的事物如建筑的样式、家具的形状并试着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历史上许多设计师都非常善于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
(2)想象能力
具备了观察的能力后,准室内设计师就需要不断的练习自己的想象能力。大家可以尝试着把事物之间的共通点运用想象将它们联系起来,可能就会产生非常特别的效果。电影《爱丽丝游记》中爱丽丝一会变大一会变小,观影者衡量她的尺度是周围的我们熟知事物的大小。在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的一个酒店设计中就运用了这个原理,设计师帮助我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将我们熟悉的花盆扩大了几十倍的大小,里面种植了藤蔓植物组成了个花园,把就餐的座椅摆放在了这个花园中,让人产生了自己变小的美好错觉。
2.设计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能力是每个室内设计师所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创新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大家要在学习期间,认真对待每次的设计,进行不断地自我训练。而要做到创新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1)打破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程序、模式。特别是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设计创新的最大阻力。(2)打破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功能固着的产生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
3.设计表达能力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后,很多学生都非常苦恼该怎样把自己脑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大家要在校期间学习一定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设计从脑海中变到图纸上。设计的表达方法有许多种:设计速写、设计制图、模型制作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3DMAX、AUTOCAD、手绘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课下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
三、总结
【摘 要】“软实力”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今后在求职中、工作中拔得头筹的重要素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其“软实力”大致可以总结为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论文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出发,对于其“软实力”的生活化教育方式进行了判断与分析。论文指出,生活化教育方式使得“软实力”的教育更加顺畅、适宜,且能够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提高教育成效。
关键词 室内设计专业;软实力;生活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2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室内设计专业与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编号:2013JSJG342)的成果。
未来的人才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也是如此。随着室内设计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竞争激烈,已经成为了一片“红海”。而随着国内各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不断建立,毕业生的数量以及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想要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职业上的发展和个人价值,就必须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从教育方面来说,“软实力”呈现在个人生活的多方面的,以生活化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或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生活化教育方式
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将教育生活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具体来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遵循的是“来源与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教育方式。通过对于生活中教育元素的有效认知,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与教学目的相关的材料运用到教育当中,同时也需要让教育教学的情境、情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与外部环境,最重要的是,生活化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要将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实现学以致用。生活化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教学的方式更加柔性化,更加贴近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容易来接受,因而无论是在教育氛围还是在教学效果上成效都比较好。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内涵与培养的重要性
1.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本是国家发展建设层面上的概念,内涵包括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潜力与感召力的因素。对于个人来说,“软实力”指的是除去个人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个人专业技术能力以外的为人处世的能力与态度的总和。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与专业相关,其“软实力”大致可以总结为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2.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培养的重要性。现代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比较好,然而这与近年来行业发展需求较快,客户需求量提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反观我国目前室内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在沟通交流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上都呈现出了短板,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必将缺乏竞争力,如果再不加强自我提升,将逐渐被行业所淘汰。
从现状上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负责的相关工作都是压力较大的。一方面,室内设计师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又要服从领导的命令,因此沟通交流的能力成为其进行日常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室内设计师需要向客户负责,又要向上级领导负责,而自身工作是否完善,需要客户的认可,这一点经常难以达到,因而都肩负沉重的工作压力,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心和抗挫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和同事交换意见,在进行施工选材、开工的过程中,需要与工程方、承包方、销售商等多方打交道,这就要个人具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在职业生涯上有所建树,必须要在完善自身设计能力水平的同时,多方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否则,这些短板如果不在学校内部进行解决的话,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必将出现各种掣肘的情况,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会受到影响,对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也会造成阻碍。
三、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的生活化教育方式
1.走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感受“软实力”。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重在让学生进行感受,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而后展开相关的活动,感知是其中的第一步。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在象牙塔中与社会隔绝,对于社会、职业的认识不甚深入,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引领他们进入实际的社会生活,对于“软实力”进行感受。由于“软实力”的内涵是多方的,因而这种探究也是比较丰富的。带领学生去室内设计公司进行观摩,与领导、工作人员、设计师进行座谈,学生就能够对领导儒雅的谈吐、得体的行为,设计师数易其稿的坚韧品质进行感受,获得一定的收获。通过与行业内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接触,学生能够直接了解从事室内设计行业所需要的“软实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标地进行探究;通过与现场施工人员的接触,学生能够了解到与同业人士打交道时自身“软实力”方面的不足。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自身很多的不足,也挖掘出同行业优秀人员身上优秀的“软实力”,这样其对于行业所具备的“软实力”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是教育的第一步。
2.校内组织活动,挖掘学生自身“软实力”。学生自身都是有一定潜能的,生活化教育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而不是“教会”学生具备某些“软实力”。在大学生的生活当中有为数众多的各种活动,无论是辩论赛、歌唱比赛、文艺汇演,还是各类体育运动赛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类活动等,都能够透露出学生自身某一方面的良好品质,而这些就是“软实力”的所在。作为教师,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加以分析,对于学生自身“软实力”的着力点和缺失点进行合理的判断。在这一过程完毕之后,教师需要肩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在教学、生活中从各种细节上来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例如,学生本身就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可以让其担当一定的班级职责,在服务同学中增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学生如果自身性格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则可以让其担负起劝导、安慰别的同学的职责。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挖掘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软实力”,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
3.鼓励参与实习,锤炼学生自身“软实力”。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软实力”,最终还是要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去的,而学校的主要责任是把学生培养人合格的人才,还是以职业为主要导向的。因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软实力”,还是要为学生提供好的“练兵场”,实习的环境就再好不过。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行业内部,去感受职业对于自身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进行检讨、查缺补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此之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整之下,学生能够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进行调整,逐步适应实习的环境,克服实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实现有效的自我发展。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挖掘实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充足的实习环境成为了校方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同时,在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后,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学生熟悉的QQ、微信等方式,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为学生做好“软实力”培养这一层面上的好导师、好助手。
4.注重多元配合,全面打造学生“软实力”。学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教育的引导者,在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家庭、社会因素在“软实力”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上活跃着很多专业团体与组织,这些组织对于“软实力”教育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其教育经验也更为深厚,高校与这些团体多联系、多接洽,不仅能够吸取更多的“软实力”教育的经验,更能够开拓自身工作的视野,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教育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高校可以与这些团体开展官方的联系,学习其经验和教育理念,也可以将学生直接输送到这些团体中接受帮助与教育,使得社会的力量加入到学校工作中来,如虎添翼。
学生的“软实力”教育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对于一些在日常挫折中受到了打击的学生、在沟通方面能力缺失的学生、本身处事态度较为消沉的学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怀,而高校需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地向家长介绍抗挫折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使得家长能够成为“软实力”教育的有力配合者。即使在平时,高校也要密切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将“软实力”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传授给家长们,以便其敦促学生进行自身“软实力”提高。
四、小结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软实力”多数都并不是与设计专业水平相关的,而是直接与日常生活、对待职业的态度、消解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关的,这些“软实力”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室内设计学生未来面对职业、面对生活能够有积极态度、处事得益的关键之所在。与其说“软实力”是一项教学内容,不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因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适合采用生活化教育方式来展开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将学生即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得以真实得呈现出来,用案例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软实力”重要性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激发自身对于相关教育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化教育使得学生直接在教育中实践,直接获得裨益,从而实现有效激励,增强其对于这一教育方式的认同感。总而言之,“软实力”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与诉求。
参考文献:
[1]张爱莉,赵航,王叶.研究型大学战略下的特色本科专业建设——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5).
[2]孙宇,熊玉军.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就业培训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 可持续发展 问题 措施
近年,虽然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教学方法及水平却良莠不齐,以前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已不再适应现代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设计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会画几张图纸已经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经学校三年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到公司后根本不能够直接进入角色,企业不得不花大力气进行专业的再培训,该现象说明职业教育和市场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才能让室内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今要解决的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人才的方向不明确
室内装饰行业中也有很多不同设计师、制图员、预算员、施工管理等职业分工。制图员的要求较低,短期内就能培训上岗。现在社会办学及很多自学者都能达到要求,市场上这类人员也较多。但是设计师的要求要较高,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且实践经验相当重要,此类人员较短缺。施工管理人员需懂得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应当具有很强的现场实践能力,该类人员也较短缺。
1.2 课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是沿用本科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太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的基本的模式已沿用十多年,有些课程安排已进经不能适应现今行业的需求。此外,原有的课程安排过于注重基础基本功的训练,导致缺乏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
1.3 实践教学理念、方法落后
室内装饰行业非常的注重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很多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不好,如:施工技术课程,讲了很多,画了很多图,可学生还是不能客观的感受,理解起来有困难,若学生能看到施工的实际过程,理解起来就很容易。
1.4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很多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学历教师、中高职称教师的比例较少,低职称教师的比例却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对教师相关的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当高,很多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对装饰工程的实践活动却没有真正的从事过,对于教学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认识不深,无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材料的特性、造价、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的具体应用。
2、促进室内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与企业建立联系,了解用人需要
该行业在社会竞争的程度非常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实用型的人才,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来增强手绘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根据目前设计行业的需要所须进行的改革。手绘不同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它能直接而快速的表达设计者的意图。目前,在电脑绘制占垄断地位的局面下,可考虑增加“设计手绘表现”等课程。针对专业的知识结构、企业要求来增加建筑专业课程、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种类。设计理念乃设计之本,“以人为本”已成为流行的设计观念。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其起到一种综合的制约作用,但是人们对建筑及其环境的认识出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共通点,对于具体到室内设计,要求把握包括环境、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在内的新思路,由此而建立起全新的设计理念。所以,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十分重要的。
2.2 打好专业基础
(1)基础造型艺术主要是通过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等方面训练学生的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空间概念、美学法则、造型能力、色彩感觉与表达能力,与其它艺术类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同时,在室内空间设计基础教学中,立体构成课程更是强调了空间的构成,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为了能强化多维度思维的培养,主张从二维的绘画状态中逃逸,以更好的发展头脑的“虚拟空间概念”。
(2)工程技术基础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延伸与深化,设计必须要了解建筑、设计的语言表达,建筑学初步和室内设计制图为主要的与此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风格、结构、材料、建造及形式等基本知识,以及制图规范与技能、建筑形体的表达、投影知识、室内装修施工图、透视图的原理与画法等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2.3 实践课程走出教室模拟实战
实践课程是检验与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深化,通过课堂教学对室内设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后,必须走出课堂,使理论知识落实在具体空间中,进行立体的实战训练,对实际空间进行模拟实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为模拟实际工程设计,同时也能体验设计任务的行业要求和标准。空间设计实战模拟训练具有几点好处:(1)在学生面对实际项目时,更容易处于主动状态;(2)只有在实际项目中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与加强室内设计的尺寸尺度的概念,同时能得训练;(3)只有在实际项目中才可以会体验到室内设计要细致深入的程度,包括对原始场地的考察和测量,设计材料意向,设计方案的综合考虑,设计图面表达等,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专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室内设计专业相关联的环节进行疏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关注,以促进该专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交换空间;虚拟现实课堂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局限,《室内设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强调室内空间营造、设计要素搭配等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训练,甚至由于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设计呈现纸上谈兵,不合理因素很多。
高职类《室内设计》不能照搬本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或是将其压缩化,应以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的需求应成为高职类《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的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推进《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学习对象的需求,我们通过连续几学期的教学改革,尝试以“交换空间”为理念的互动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一套虚拟现实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安排
在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室内设计》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这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与建筑设计能力,并对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室内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建筑构件的装修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色彩、室内照明和室内绿化6部分。
在教学安排中,《室内设计》课程先理论后实践,理论部分为常规课程教学安排,每周3-4节课,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室内设计基本原理,室内界面组织处理及材料、施工、工艺、照明、色彩、织物、家具、绿化等内容。实践部分为单元课程教学安排,每周12节课,既能集中强化训练,又能调动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加强过程控制,完成系列成果图纸。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最新的材料、施工工艺及国内外流行设计风格,并能够运用施工图和效果图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准确表达出来。在本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工程案例,熟悉室内设计流程、施工工艺、装饰材料以及室内装饰工程的市场运作模式。
二、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
学生理论学习完成后,任课教师与装饰公司合作,进入虚拟现实课堂的训练。虚拟现实课堂是将室内设计师完成一个真实住宅项目的设计过程搬入课堂,模拟从沟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材、配合施工、配饰等完整过程。本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为7个环节来完成:
(一)室内设计空间建立(虚拟购房)
学生首先扮演住宅业主利用周末到市内“选购”一套住房,提交所选房屋的户型图、毛坯房照片(各房间、多角度)、所选小区位置与风格等特点描述、所选户型的面积及朝向等情况描述,“业主”还需将该空间居住的人员结构、功能需求、文化背景、个人喜好等特点进行描述并形成文字作为设计人员进行空间设计的依据。
(二)“交换空间”团队组建
设计团队的组建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生自由两两组合成“交换空间”设计团队,相互设计对方“选购”住房的室内空间。教师则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发言、答辩等形式挑选设计师,最终完成团队组建。对学生提供的户型图、设计要求等资料进行评比,根据学生投票、教师点评等形式评出“最具挑战团队”、“值得期待团队”、“高难度团队”等团队类别。教师将学生分组及各组特点汇总成团队档案,成立室内设计师训练营,并且模拟设计公司,请“业主”与“设计师”签订设计协议。
(三)平面方案设计、工程预算
设计师根据业主的家庭结构特点和需求,对原始户型平面重新设计,在这一环节,设计师对原始户型的优化要考虑如下因素:(1)满足业主家庭结构和使用功能的需要;(2)结合原始户型的结构特点;(3)满足设计风格的需要;(4)考虑业主装修经济投入情况。
平面方案设计完成后,设计师根据装饰公司提供的清单式预算表做工程预算,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前首先应进行企业调研。由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型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做工程预算是学生顶岗后的分内工作,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合理统计工程量,了解市场价格行情。
本环节结束后设计师需将原始平面图、墙体改建图、平面布置图、工程预算书、设计说明等设计成果交付给“业主”,与“业主”进行交流反馈,经“业主”认可签字确认后交任课教师备案,方可进入下一设计环节。
(四)效果图、施工图设计
平面方案敲定后,“设计师”运用相关绘图软件,结合手绘,建构全房模型,渲染关键部位的效果图,完成全套施工图。本环节要求“设计师”与“业主”充分沟通,进行反复修改与优化,并在此期间邀请装饰公司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组织各设计团队之间进行交流汇报,取长补短,扩展教学信息量。
(五)主材、家具选购
设计师根据施工图计算出主材(瓷砖、墙漆、壁纸、木地板等)用量,根据设计风格,利用课余时间到建材市场选购主材,完成《主材清单》的填写。选购家具、饰品,填写《软装一览表》,要求提交所选购主材与软装的图片或小样,注明性能、特点、价格。
(六)成果答辩及成绩评定(考试)
“设计师”结合业主要求,将设计过程及成果全方位解析进行答辩,答辩专家组成员由任课教师、教研室教师、邀请的装饰公司设计师组成。“设计师”现场回答“业主”、专家、教师的提问,评分细则由任课教师设计好,分别进行打分,成绩比例为:任课教师30%、专家30%、业主及其他团队成员40%。这一评分模式既加强了互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设计成绩的公开透明度,避免了设计成绩由任课老师一人定的主观性。
(七)成果展出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将作品布版,在校内举办一次作品展,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空间设计奖等,上报学校教务部门,给予一定奖励,颁发荣誉证书。
三、虚拟现实课堂总结
虚拟现实课堂是以“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受电视栏目的启发,设计而成的一套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打破了常规,教学组织安排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从常规课程教学到单元课程安排,从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到建筑设计专业实训室,从课堂到市场,从单一的任课教师到教研室团队乃至校外兼职教师,充分调动了学校与社会资源,让学生不再墨守成规,而这恰是学设计的学生所需要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套方法的优势在于:
(一)教学过程目标化(更清晰)
通过“交换空间”活动来组织虚拟现实课堂,学生从第一堂课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习主动性更强。
(二)理论教学实践化(更紧密)
理论教学不是独立的,必须紧密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训环节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立体化(更多元)
通过交换空间,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同学、教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工人等互动环节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
(四)成绩评定综合化(更科学)
成绩由教师、公司设计师、业主综合评定,这是一个多维的评价体系。
虚拟现实课堂是本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的大胆尝试,是任课老师与全体教研室老师的智慧结晶,尽管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而言教学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学生反馈很好,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在全国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思路得到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指委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院校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向导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卉林,杨波.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才智,2008,(2).
关键词:高职 居住空间 室内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53-01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由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人才供应出现较大缺口,2007年,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40万人。调查显示,目前,特别是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有关设计的投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与此同时,专业学校则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社会提供各种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笔者回想自己做学生时的经验,觉得设计课最容易上课,同时又最难学得好;现在想想自己做教师的经验,也觉得设计课最容易塞责,同时又最难教得好。但想来想去,这样难学难教的课程,恐怕不会有特别新颖而速成的捷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的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实践课程也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
面临这种现状,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成为一种艺术设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承担社会真实项目为主,单个项目在工作环境中由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精英式的培养、辅导下完成。“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教学评价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教学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其教学组织结构为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其中实施;不同模块中的课程,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探索;高等性与职业性兼顾。而其教学实施团队则要求双师型结构,主张校企合作,团队合作,责任明确,综合管理。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化教学方法的执行,仍然需要在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基础教育,以让一年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之后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二年,主要培养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渴望成为从业者。因而此时设立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课程,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内外结合,专兼并存,分层递进的特点,使学生全面进入准职业化状态。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部分,对于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和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将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特别引导学生阅读实物和图片。学生在学习理论课要注意:自学与听课相结合;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接受与探索相结合。
第二阶段,由老师以准职业化课程“真题仿做”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联系,将已完成的项目或未完成的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中,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担当课程以“真题假做”的方式进行。企业项目流程的各个主要环节,从项目的信息收集、初步设计、完善方案、施工协调、使用评估五个步骤的实践程序,融入到整个课程的阶段中,(具体的比如:进行的水电改造,可分小组带学生实地考察学习;后期配饰的选择,可分小组让学生深入建材市场,了解掌握其知识)。同时根据项目进程,让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分层递进的模式上升,教学过程中穿插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各类专业课题讲座,学生作业的各种展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成果的验收与评比等。学生在这个真题仿做阶段,需要注意:实践课前要复习好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课初期,宜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自己的实践训练方案或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践课过程中,要独立完成各项技能训练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要勤观察、多思考,学到实际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课过程中,一旦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又要不固执己见,吸收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观点;在实践课过程中,除了勤观察、会创新思维之外,还要把这种观察和思维落到实处;实践课后期,要重视撰写各种文字报告或总结,如调查报告、设计说明书、实习报告等。
在未来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工作室化教学方法的发展中,我们展望用真项目导入的工作室模式教学,利用之前的基础以及精英化教学,打造成真正的公司,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真正建立装饰设计公司,并且对外服务,可以由校外相关公司参股完成;从工作环境中真正营造公司文化和氛围,把工作室各种软硬件设施成达到公司标准;完善对外服务,使工作室能够在经济上独立承担发展的需求,所聘用的员工、教师、学生,都支付相应的报酬;让每届学生都能在工作室中工作自如,毕业时让社会上有一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感到压力;与其它工作室一起努力打造工作室品牌,争取在行业中做出示范。
面对目前日新月异的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不仅要求其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需要复合型知识的高端室内设计人才与此相适应,国家也提高了室内设计人员的职业“门槛”,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也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能够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环境设计与创作、教学、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使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发挥自身的职业才能是最终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室内专业课程开展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设计实践中发挥自身卓越的才能,展现了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水平和实力。然而,在教学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室内设计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求我们不断教学摸索中进行教学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与课程的设置安排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突出该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而是将更多教学内容偏重于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拓展上。尤其是对于学生室内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不足,相关课程的配置也是非常欠缺的。室内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师资的配置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一些任课教师都是专业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并非是专业对口的室内设计专业,在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课程教学中,很难精准地设置课程,科学地优化和配置课程。所以,这也逐渐显现出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实际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效果。第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偏少,其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了课堂上。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和材料市场去体验,才能从课程的书本理论联系到具体实践。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理解,难以吃透和掌握真正的应用技巧。学生在课堂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是一旦涉及实践,却很难游刃有余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装饰材料和预算课程,如果仅仅凭借理论课程,学生很难在实训场地进行跟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会被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全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服务于将来的职业需求。第三,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理论支持薄弱。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岗位需求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主导课程方面,使得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缺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比如,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等课程并未开设,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课程,而将一些看似作用不大的课程,如设计概论、工艺设计等课程都进行了缩减甚至删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整的结合,发挥自身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有些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而对于基础的理论要点一带而过,这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暴露了自身专业能力的缺失。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开展的策略
室内设计是一个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创意行业,因此要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根据市场导向来重新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维度层次:其一,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熟悉室内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其二,学生必须能够深入学习并灵活运用建筑学和装饰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能够独立完成与室内设计配套的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内部的家具设计,具备对建筑物实施全方位配套设计的能力;其三,学生必须详细了解与建筑施工安全有关的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设计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自己在职业实践中成长为“桥梁型”的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其四,学生必须拓展学习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学科知识。同时,将人文知识和素养作为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强化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按照“模块化”的思路,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其一,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制作、手工设计效果图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案例与实训、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装饰工程材料和预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等。本模块的教学,应该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依循工作程序来展开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同时,需要重点处理好各门课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桥梁性”和“一专多能”,以期更为有效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其二,专业基础课模块。其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写生、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法、计算机绘图实践应用等。在这一模块需要强调室内设计专业的实用性原则,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删减那些与室内设计关系不够紧密的美术学科理论和技能,重点保留、突出适用于本专业的基础技能和方法,以期更为有效地同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实现紧密对接。其三,实践与实训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各种校内外实训、实践活动。其要点是建立常态化的“工学结合”机制。以教学周为单位,每周选择特定时段赴合作企业展开实践和实训活动,以期随时随地学以致用,生动地达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其四,人文素养拓展模块。其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发展史、古典建筑欣赏、建筑美学、建筑摄影与赏析等。目的在于通过对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姊妹学科展开教学,丰富拓展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以便为其创意设计提供必要的素养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室内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给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优势和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更加符合教学需求,与人才市场完美接轨。
参考文献:
[1]…赖莉琼.室内设计“3+2”模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艺术科技,2015(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