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48
导语:在大学劳动周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化风采,提高在校大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营销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善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也为了让同学们亲生体验劳动最光荣的滋味,营销实践协会申请在学校举办一次“我的柜台,我做主及营销比赛”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以及青年责任感,丰富校园文化。
这次活动由营销实践协会负责,寻找一批产品形象健康,符合学生身份,并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品牌商家,组织他们到学校举办一次商品展览,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一场营销比赛,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活动的重点是这次的营销比赛,主要是通过实践来体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一场营销比赛。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让广大学子在比赛过程中得到锻炼。不仅在时间分配能力上得以提高,增强工作经验。同时营销实践协会希望在11月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场“劳动最光荣”的宣传风暴。而比赛评选出的“”将是本次营销比赛的荣誉称号。
总之,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营销实践协会将会花费大量的心血,但营销实践协会秉着“为学校、学生服务、锻炼能力,增强责任感”的宗旨,愿意全心全意的将本次活动举办成功,继“秦汉艺术展”、“隆冬义卖”、“汶川地震爱心行动”之后,在一次举办的一场公益活动。所以,营销实践协会诚恳希望院系领导这次一如既往的支持,监督我们的活动,为我们做出指导。协会一定会成功举办这次活动!恳请院系领导支持,批准。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实践协会
11月14日
我的柜台,我做主活动策划书
为了推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销实践协会计划在学校举办一次“商品展销及营销比赛”活动。
一、 活动背景
由营销实践协会承办,联系与学生生活紧密和吸引学生眼球的商品厂商,在我校举办一次商品展销会,并通过展销在校举办一场学生参加的营销比赛,设立相应的奖项。
二、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由营销实践协会发起,通过展销丰富校园生活,向广大师生推荐一批质优价廉的品牌商品。通过举办营销比赛,增强学子们的实践能力,为参赛学生提供一次勤工助学的机会,在参赛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体会劳动的光荣,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三、 活动安排
(1)活动商家,协会保证参与本次活动的商家产品形象健康,质量过硬,符合学生身份。参与商家自备帐篷、展柜以及各种宣传资料等。
(2)活动地点:本次活动设3—5个点,具体地点待定。
(3)活动时间:商品展销三天,定为11月26日到28日,营销比赛时间定为12月3号下午两点3202。
说明:营销实践协会在本次活动中负责准备事前联系,寻求商家,在学校内组织展销的进行,参加展销的工作人员的引导及营销比赛的运作,维护展场及赛场的秩序,与商家共同负责展场的清洁等。
四、营销比赛的计划
(1)由营销实践协会组织,以报名参加展销比赛的形式在学校内组织学生比赛
(2)把入选的参赛学生安排到商家的展场,参赛期间负责该活动的展销工作。
(3)营销实践协会组织人员对参赛选手的销售成绩进行统计。
(4)参赛选手每人除获得每天的基本工资外,还根据最后的营销比赛评比,设一、二、三等奖及品牌优秀形象奖等。(具体评分标准见详细资料)
五、效果预期
营销实践协会举办本次活动就是想继“隆冬义卖”、“可口可乐迎奥运传递荆州文化”、“蒙牛,北京之旅”、“慰问福利院老人”等活动之后,再次在学校内及社会上的大型活动。宣传劳动的光荣,增强学生青年责任感。丰富校园文化,锻炼大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实践协会
11月7日
我的柜台,我做主及营销比赛活动方案
一、 整体情况
1.主题名称:我的柜台,我做主及营销比赛
2.活动目的:增强学子们的实践能力,在参赛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体会劳动的光荣,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3.主办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
4.承办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实践协会
5.活动时间:11月25日—12月4日
6.活动地点:学院足球场前人行道上
7.活动形式:商品展销——营销知识讲座——营销比赛
8.活动对象:全院学子
二、 工作人员及项目组
1.工作人员
总负责人:肖先明
总策划人:周 杰、陈 凯、李灿福
宣传工作负责人:田 雯、毕效平
外联工作组负责人:陈 凯、韦性宝、付勤云
秘书组负责人:张 红
2.项目组
(1)第一项目组:前期工作组
组 长:陈 凯、田 雯
商品组组员:协会所有干部及理事会成员
宣传组组员:宣传部所有成员
任务:a、商品确定:由营销实践协会负责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商家并确定好商品;
b、宣传与报名:由我会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及报名方式
c、参赛选手的确定:全院学子均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报名,并进行初选
d、由秘书处统一准备参赛人员工作胸针的发放
(2)第二项目组:展销阶段组 (占总成绩30%)
组 长:周 杰
任务:a、参赛选手按人员分配成六大组,每大分为六小组(策划组、宣传组、外联组、业务组、秘书组、财务组),每组负责展销半天。
b、每展销半天的时间定为:上午9:00—1:00
下午1:00—6:00
c、每大组的展销时间段由公平抽签决定
d、每大组人员的六项分工按照每组内部成员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销期间要求:a、每组必须按照内部成员具体情况做好分工工作
b、每组成员的策划组必须策划好整场展销的策划并在活动时写出具体方案,作为运作导向
业务组必须负责当天的商品展销及商品的安全保障
外联组必须负责展销当天的对外联谊
宣传组必须负责展销当天商品的宣传
秘书组必须负责展销当天场地的卫生及内务整理
财务组必须负责展销当天财务的整理及货源的供给
注:本次展销期间每组的表现成绩将占总成绩的40%
(3)第三项目组:营销知识讲座
组 长:韦性宝 田 雯
任 务:负责营销知识讲座期间会场秩序及此次活动的宣传
参赛组的要求:a、每个参赛组必须负责本次营销知识讲座的总结
注:本次营销知识讲座的总结的分数将占总成绩的20%
(4)第四项目组:营销比赛
组 长:陈 凯、毕效平
任 务:负责比赛前及比赛期间的安排
a、比赛前评委的安排和比赛当天评委的就绪
b、比赛当天会场的秩序
参赛组的要求:每组将派出两名成员对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做一个总结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有创意的职业规划。
注:本次总结及规划的成绩将占本次比赛总成绩的40%
三、奖励制度
本次活动将设有一定的奖项及奖金以资鼓励所有参赛人员。
详情奖励由营销实践协会制定。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实践协会
11月15日
我的柜台,我做主暨营销策划
大赛经费预算
为了使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我的柜台,我做主暨营销策划大赛”活动正常运行,活动经费开支预算如下:
一、 宣传开支
1.打印、复印各种文件预计100元。
2.海报用纸、颜料、笔、胶带、浆糊、胸牌等预计100元。
3.宣传喷绘两张、制作横幅4条预计300元。
二、 奖项安排
1.本次活动结束后,根据选手成绩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组织奖,最佳销售奖。具体奖励设置如下:
一等奖一名:价值100元的礼物
二等奖一名:价值50元的礼物
三等奖一名:价值30元的礼物
优秀奖三名:奖励一定金额礼物。
三、 比赛期间开支
营销知识讲座和营销策划大赛期间参赛选手、评委、后勤人员活动过程中预计饮用水费用:150元
五、荣誉证书
本次活动结束后,将颁发荣誉证书六个,奖状150余张,预计费用:150元
四、综上,本次活动总共预计费用九百八十元人名币(980元)
一、会议概览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劳动力流动势必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研究方法尤其是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更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劳动力流动研究又有哪些新问题、新进展?“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空间集聚”全国学术研讨会正是2015年这个节点上又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会议。同时,为搭建国内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人口学期刊引领学术研究热点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人口学期刊交流会亦共同举办。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联合主办,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并于2015年10月10日在新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出版社等期刊和出版单位代表近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新疆大学副校长吴广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先后致辞。
二、会议内容
1.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设立主题发言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主编赵善伦教授、云南大学杨先明教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李松玉教授先后主持会议。共有9位专家学者发言,他们围绕人口空间分布、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城镇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就业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在其“社会变迁、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再分布――现代性、城市化与城市病”的发言中强调:大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化意味着人口高度集聚,但人口膨胀不是城市病的病因而仅仅是城市病的表象;中国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市场与政府两股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其病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且有其必然性;城市不是排外的,而应该共享与包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陈卫民教授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我国老龄化进程影响的地区差异”,认为:庞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由于其主体的年龄选择性强及净流出地与净流入地相对集中的两大特点,使得各地城镇化的水平和各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有较大差异。陈卫民教授利用数据重新测算了各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编辑部郭志仪教授和和西北民族大学马子量副教授共同作了题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升级:集聚推动、溢出效应与空间衰减――基于西北地区的空间计量”的演讲。他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西北地区主要的30个地级设市城市的城市化率(UR)对加权产业生产效率(PR)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对于城市产业升级有着明显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伴随着空间阈值的增大出现了阶段性的演变,城市间通过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进程中其扩散与集聚效应是并存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探讨了“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向‘北上广’集聚?”的问题。她从成本收益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得出三点结论:①净收入及收入预期增加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②与传统观点相异,流动人口个体在流入地的总支出(即成本)并没有抑制流动人口流入北上广;③与其他流入地相比,较高的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新疆财经大学高志刚教授以“密度、距离、分割、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为题,通过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密度、距离、分割和政策四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效用。云南大学罗淳教授在其“双重阻隔下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非农化路径选择与动力培育”的发言中认为,不同特征的区域应当有其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由于边疆城镇独特的基础支撑、先决条件和文化底蕴,其城镇化应该超越传统的工业化的非农化路径,应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亲生态城镇和集简约与精巧为一体的边疆城镇。
新疆大学孙慧教授的汇报题目为“新疆就业现状、预测与政策建议”。她详析了新疆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原因,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新疆的就业形式,并就促疆就业给出了对策建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马正亮研究员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就业探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流入地的融合问题,马正亮指出流入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起长期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义务。新疆财经大学段秀芳教授做了题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考察了“一带”背景下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并就扩大新疆对哈劳务输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专题讨论
会议分会场讨论环节由学术专题讨论和期刊交流会两个分会场的研讨组成。专题研讨的分会场又包含两个专题:“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分别由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首席专家侯亚非教授和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安尼瓦尔・聂吉木教授担任主持,10位来自各高校院所的专家进行专题汇报。
(1)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城镇化和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等相关问题。王智勇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基于通勤距离的中国城市功能区研究”,基于经合组织(OECD)“城市功能区”(Functional Urban Area, FUA)的概念,他将全国重新划分为376个城市功能区。并提出按照这一标准测量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61.38%,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有相当水准。马小红副教授在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的三地流动人口”的发言中,就三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并作出预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会终结流动人口向北京流入和聚集。
(2)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人口与城市空间分布、人口流动、人口与政策、族群居住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雷军副研究员在其“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发言中介绍了他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域分析并探究城市社会空间形成机制。马晓钰教授在其“新疆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生育政策调整探析”的报告中,总结了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新疆潜在的人口问题,认为:北疆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与全国较为同步,人口政策的调整适应全国的步伐,而新疆生育政策调整的难点和重点则在南疆。晏月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少数民族人口再分布与迁移特征分析”的演讲,报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再分布及人口迁移现状,认为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相对较低、分布相对凝固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促进对策。王玉峰副教授的汇报题目是“新疆民族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问题分析”,他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专业视角总结了当前新疆民族地区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李松副教授在其“城镇化背景下多民族集聚城市居住人口分异测度、动力机制及优化模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的演讲中详析了各“族群”居住格局的现状并提出应该以居住融合、文化融合与经济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新疆乌鲁木齐“嵌入式居住模式”的观点。于海凤讲师以“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总结了目前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包括:出不去、时间短、适应慢以及难管理四大方面,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期刊交流会
与专题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期刊交流分会场召开的是2015年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年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人口与经济》编委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河清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社长、《人口与社会》主编潘金洪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口出版社姚宗桥社长在其“学术出版的规范”的发言中,从基本要求、意义和类型方面分别对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的规范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数据和观点的重复发表、分割发表、剽窃、自我剽窃、作者的荣誉、作者身份确定、署名顺序、作者对出版发表稿件具有版权、题名、摘要等。《劳动经济评论》主编罗润东教授以“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报告”为题,介绍了CiteSpace软件在经济学各学科文献计量中的应用。他以2000-2012年间CNKI数据库的经济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经济学各学科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趋势,并总结了经济学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主要期刊分布等信息。
关键词:劳动参与率;经济周期;劳动经济学
一、引言
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市场,其波动往往能反映一国经济的景气程度,是观测一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微观层面上劳动力市场也非常重要,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每个人一生都至少有一个阶段要参与其中,劳动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劳动力市场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稳定。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丰裕程度往往被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中国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人口结构的转变,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庞大的失业人群成为社会的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劳动力资源未被利用或者未充分利用的情况通常我们称为失业,失业率表示失业人口数占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数之和的比例。但是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仅靠失业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劳动参与率也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劳动参与率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中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小。与就业率相比,劳动参与率能够更准确地反应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如果劳动力总量不变但是劳动参与率下降,表示经济活动人口减少,即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要多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这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失业工人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而退出劳动力市场,这部分工人被称为“受挫折的劳动者”。与单纯的失业者相比,这部分“受挫折的劳动者”情况更加糟糕。因为失业者对寻找工作并未失去信心,尚属于经济活动人口;而“受挫折的劳动者”已没有了提供劳动的愿望,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一国的劳动供给将相对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劳动参与率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劳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的两个假说,第三部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影响劳动参与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划分,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本文的研究模型;第四部分使用1990—2012年20年的统计数据,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实际影响;第五部分应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二、理论基础
根据劳动经济学理论,劳动参与率波动与经济周期的运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这种波动的变化却有差异,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在一些衰退时期,总劳动参与率上升,而在另一些衰退时期,总劳动参与率下降。针对这种状况,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这两种假说建立在成年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灵敏的相同假设下。这个劳动力群体不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总是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这个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一级劳动力。与之相对应,中年妇女和16—18岁的青年人组成的劳动群体被称为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经常会在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流动,参与率对经济运行周期有较灵敏的反应性;而他们选择的变动,往往也是引起劳动参与率波动的重要原因。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失业增加,为了保证家庭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呈反向关系:经济衰退时,二级劳动力参与率反而提高,进而整个社会的劳动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没有退出劳动力市场,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持悲观态度;对于他们来讲,相对于主动保持一种失业状态,寻找工作而未果或者被辞退带来的打击更大。因而他们宁愿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成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呈正向关系:经济衰退时,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从而导致整体劳动参与率下降。
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效应与悲观性劳动效应同时存在,但是由于两种效应作用方向相反,所以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力参与率可能表现为不同的波动方向。当附加性劳动力效应的作用更强一些时,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大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呈反向关系;当悲观性劳动力效应的作用更强时,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存在正向关系。
三、模型建立和数据选取
(一)模型建立
为了着重研究宏观经济状况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本文将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分为经济周期因素Et和非经济周期因素NEt,其中非经济周期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制度等人口和社会因素。对变量之间进行简单的线性拟合,t年的劳动参与率LPRt可以表示为:
由于人口结构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在现实中变化十分缓慢,因此在短时间内,比如连续的两年可以视为变化很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影响t年劳动参与率的非经济周期因素与t-1年是相似的,因此t年的非经济周期因素可以近似地看为就是t-1年的非经济周期因素;更进一步,t年的非经济周期因素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可以用t-1年的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来近似衡量。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上下波动的循环运行过程,一般是通过经济总量(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经济周期波动可以用GDP的波动来衡量。
这样,(1)式就可以变形为:
(二)数据选取和来源
根据(2)式,本文的分析需要两部分数据,一是劳动参与率,二是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参与率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但是各国对于劳动年龄人口的界定各有不同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附录中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6岁以上人口,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2、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数值显示,1990年—2012年中国的GDP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是历年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
四、实证分析
为了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的出现,对(2)式各变量取自然对数,构造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方程:
要验证GDP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3)式进行估计,以确定系数γ2。
(一)单位根检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如果对两个非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往往导致出现“伪回归”问题,即:即使它们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关系,也可表现出较高的决定系数,因此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之前要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Dickey和Fuller扩展后的ADF检验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说明:1、检验形式(t,c,n)中,t表示趋势项,c表示截距项,n表示滞后变量的阶数;
2、滞后变量阶数根据SIC准则选择;
3、***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表1可以看出,lnLPR和lnGDP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直接对(4)式进行OLS回归。
(二)OLS方程估计
用OLS法对方程(3)进行估计,得到以下结果:
由相关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估计结果残差不存在自相关;R2= 0974472,表明方程的拟合度很好;P值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因此方程(4)的估计结果是可信的。
五、理论分析和总结
根据以上回归结果,GDPt的系数为-0.011434,即GDP和LPR呈反向相关;GDP每增加1%,劳动参与率下降约0.01%。由于本文用GDP来衡量经济周期,故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参与率和经济周期变动趋势是相反的。
对应经济衰退时的附加劳动力效应,在经济繁荣时,家庭收入增加,因此并不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出外劳动以维持生活,二级劳动力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使社会劳动参与率降低。同样对应悲观性劳动力效应,在经济繁荣时一级劳动力不会退出劳动市场,同时一片向好的经济形势会激励那些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劳动力重新开始寻找工作,整个社会的劳动参与率上升。
根据前文的分析,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变动趋势相反,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参与率降低,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在中国,第一种效应大于第二种效应。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如前面所分析,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央民生政策的实施,居民工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每个家庭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逐渐确立,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收入对工资收入产生了一种替代效应。由于非工资性收入不一定要通过参加劳动获得,这种替代会使得劳动参与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不同于其他短期因素的冲击,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是持久性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参与率这种逆经济周期的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参与率还会继续下降。(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Almut Balleer,Ramón Gómez-Salvador and Jarkko Turunen.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the EURO Area a Cohort Based Analysis.Working Paper Series by EURO Central Bank,2012(5)
[2]Joanna Abhayaratna,Ralph Lattimore.Work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 How Does Australia Compare?.Australia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Commission,2006(12)
[3]Mark Schweitzer,David Tinsley.The UK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Business Cycle and Trend Influences,The Bank of England’s Working Paper,2004
[4]Public and Corporate Economic Consultants,Labour Participation Rates of the Over 55s in Ireland.Final Report for a Study for the Expert Group on Future Skills Needs and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uncil,2001(12)
[5]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6]陈铭,葛苏勤.经济转轨中的劳动供给变化趋势:理论、实证及含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0(4)
[7]方琦.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率状况与成因:基于吉林省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8]郭新华,黄贞贞.中国家庭债务与劳动参与率变动的非一致性关系——以 1997-2012 年数据为依据[J].现代经济探讨,2011(3)
[9]李丽林.劳动参与率:一个被忽略的重要数据[N].光明日报,2005-06-21
[10]李萍,谌新民.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J].产经评论,2010(4)
[11]林和森.经济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基于台湾地区的实证分析(1979 年—2005 年)[D].厦门:厦门大学,2006
[12]万相昱,张世伟.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率状况与成因——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2)
[13]杨河清.《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王珂.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结构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15]袁殷.我国劳动者劳动时间变化趋势及原因初探[J].南方人口,2012(3)
[16]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17]郑恒.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动的经济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3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摘 要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市场化改革纵向深入,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和无形的手,促使资源在连续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最优配置,导致劳动力在时间和空间里的流动。本文就试图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 促进作用
一、古典增长理论及其修正分析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
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通过对生产函数中劳动和资本比率的合理配置能够达到经济的均衡状态,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比率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均衡状态。
假设生产函数如下: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 -地区的移民数量;
从以上的公式中可以看出, 地区的劳动增长对经济产出增长 有很大的贡献。从A地区移民到B地区增加了B地区的有效劳动力供给∆M,所以B地区的劳动增长 促进了B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比较优势理论及其修正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集体相对于另一个集体有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集体中即使有一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绝对成本生产某种商品,进行交易也能够为两个集体增加价值。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分析
这里我们假设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K和劳动L实现的。B地区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而缺乏资本的优势,相反,A地区有资本的优势但是缺乏劳动力资源。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将A和B地区的劳动力进行整合将会使得两地区的产出最大化。这里企图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以说明B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转移一部分到A地区将会使得两地区的产出之和增加。
假设条件:
(1)A地区有资本优势但是缺乏劳动力资源;B地区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缺乏资本,即 , ;
(2)劳动力资源可以从B地区自由流动到A地区;
(3)技术是外生变量并且A地区和B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同;
(4)Cobb-Douglas生产函数适合于A地区和B地区;
(5) ,即在人口流动之后,A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大于B地区的老订立数量;
劳动力人口流动之前,A地区和B地区的生产函数如下:
从以上的证明可以看出 ,即劳动力流动之后两地区的产出之和大于流动之前。A地区和B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的最优化配置是导致两地区产出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三、总结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的大量人口流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建设现代化建设。人口流动会带动知识、人才、物质和资金等的流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只有更好地利用人口流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在流动中和谐、平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庞浩.计量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李永胜.人口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县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县社会实践小组对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项目名称:关爱留守儿童 助学助成长计划
执行机构:衡阳市南华大学晨光爱心志愿者队
项目背景: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进城打工的父母无法让儿女同行,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2.据相关报告显示,衡阳市的留守儿童数量多且呈日益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仅仅由爷爷奶奶等亲戚照看着,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影响学习及健康成长;
3. 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4. 留守儿童思想单纯,可引导行强。
项目实施地:大道村小学
项目服务人群:大道村小学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
项目目标:
1. 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开阔知识视野 ;
2. 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真善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优秀品质;
3. 帮助学校增加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备;
4. 培养在校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大学生活。
项目计划解决的问题:
1. 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2. 矫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看法,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等长辈,学会爱;
3. 与父母沟通,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
4. 为学校增加教学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项目周期: 从 2012.12 到 2013.7月
项目产出:
1. 收集的各类活动资料、照片、宣传PPT、志愿者的下乡感言等;
2. 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扩大留守儿童的知识视野;
3. 举办的活动获得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好评和支持;
4. 衡阳市媒体宣传报道至少1次。
项目进程:
前期调研
2012年12月--2013年2月
① 完成大道村小学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② 写策划书,制定有效有序的帮助计划;
③ 与学校老师,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并完善策划书和活动计划,保证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能够正常有效进行。
前期准备
2013年2月--2013年3月
① 用调查所得的资料等制作关爱留守儿童的PPT、展板、海报等,并在校进行摆点宣传,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号召高校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
② 招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在校志愿者;
③ 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如何帮助留守儿童的培训,树立“服务他人,完善自我”的服务理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帮助行为;
④ 合理安排,配对活动部的志愿者和留守儿童;
⑤ 跟学校负责人洽谈,商量支教时间及相关事宜,制定下乡支教的详细计划
活动正式开展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每周周末定期下乡开展有效有序的“一对一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指导活动。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每周定期(跟学校商谈后确定周一到周五的某个时间段)下乡去大道村小学进行爱心支教
2013年4月--2013年5月
① 策划成立图书馆成立事项,进行宣传,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号召人们为留守儿童奉献一份爱心;
② 为留守儿童购买适合他们的书籍;
③ 跟学校沟通,用募捐所得有用的书籍以及我们购买的书籍,协助学校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
④ 举办图书馆成立仪式,邀请权威人士出席见证,并联系衡阳媒体进行报道宣传;
2013年5月20号--2013年6月5号
① 策划“陪留守儿童过六一”活动,进行宣传,招募一日志愿者;
② 合理分配一日志愿者的任务,邀请相关权威人士出席参加,购买相关物资;
③ 正式举办“陪留守儿童过六一”活动;“六一”活动内容包括:由一日志愿者和队内志愿者一起陪留守儿童玩;开展“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演讲比赛;借用志愿者的手机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打电话;给留守儿童发棒棒糖之类的小礼物等
后期总结
2013年6月10号—2013年7月
① 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学校老师分别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
② 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帮助计划实际实行存在的问题,效果,父母和老师的评价等,作出调查总结报告并存档,以供以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进行参考;
③ 队内志愿者写下乡感言、总结报告,整理并保存优秀的下乡感言或总结
本期活动结总
2013年7月初
① 整理保存本期活动资料,负责人总结本期工作情况存档
② 考虑并计划下期活动
财政预算:
前期调研
2012年12月--2013年2月
交通费 20 2元/人 ,10人
用餐费 60 6元/人 ,10人
矿泉水 10 1元/人 ,10人
资料费 50
前期准备
2013年2月--2013年3月
交通费 10 2元/人 ,5人
矿泉水 50 1元/人 ,5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一对一”活动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交通费 600 2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30人
矿泉水 300 1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30人
爱心支教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交通费 200 2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10人
矿泉水 100 1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10人
建立图书馆活动
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交通费 100 2元/人 ,50人
矿泉水 60 1元/人 ,6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书籍材料费 500
图书馆装饰材料费 100
“六一”活动2013年5月20号--2013年6月5号
交通费 100 2元/人 ,50人
矿泉水 60 1元/人 ,6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礼物费用 150 包括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通话费用 150
后期总计
2013年6月10号—2013年7月
交通费 20 2元/人 ,20人
矿泉水 20 1元/人 ,20人
资料费 50
本期活动结总
2013年7月初 资料费 50
经费合计: 3000
项目成员简介及过往项目经验优势:
1. 晨光爱心志愿者队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办法》,经校党委、校团委批准成立,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的带慈善性质的非赢利性组织。其原名晨光助学爱心基金会,于2003年成立。2007年项目转型,以衡阳县及郊区地区为据点,开辟了三块关爱留守儿童的根据地。晨光爱心志愿者队自身优势明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
2. 晨光爱心志愿者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晨光爱心志愿者队秉承“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一片晨光中,携手同行“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及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努力地动员更多的南华学子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孩子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3. 晨光志愿者队队内拥有着一大批有责任心,有爱心,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我的志愿者不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对留守儿童的爱。
一、活动时间
年9月1-30日
二、活动主题
援助进家、政策到人、帮您就业
三、工作目标
1、帮助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帮助已经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
3、凡是县内符合条件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都要作为援助对象;凡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不挑不拣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活动期间都要促进他们就业。
四、活动内容
1、进家入户,摸清底数。依托全县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平台,特别是社区(居委会)联络员,开展进家入户走访活动,摸清辖区内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含“4050”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失地农民)的底数和基本情况。
2、建立台账,个。建立乡镇、社区(居委会)两级就业困难人员台账,掌握其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为其量身定做就业服务,促进其就业。凡是能落实就业岗位的,在活动期间全力帮助实现就业。
3、落实政策,稳定就业。通过落实扶持政策,特别是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在活动期间,凡符合条件且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要将扶持政策落实到人。
4、广泛宣传、营造气氛。组织相关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就业政策和本次活动提供援助服务的具体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关心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营造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摸底阶段(时间为9月1日至9月15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精心组织。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精心组织好此次专项活动,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好各项政策。
2、调查摸底。依托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平台,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梳理,确定援助对象。
3、建立台账。对确定的援助对象进家入户,掌握其基本情况、就业状况、享受政策情况、面临的就业困难,在乡镇、社区(居委会)建立援助对象台账。
第二阶段:帮促就业和政策落实阶段(时间为9月15日至9月25日)。主要以“四送”形式开展援助活动:
(一)送政策
1、组织开展专门的政策咨询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等设立“困难群体帮扶就业窗口”、“培训推荐指导就业窗口”、“一对一一站式帮扶窗口”、“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等特色援助窗口,将近期中央、省、市、县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印制成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援助对象手中,使他们了解适合于自身的政策内容和办理途径。
2、组织劳动保障协管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家访,开展上门政策咨询,宣传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宣传单,向援助对象介绍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政策,解答他们关心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
3、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再就业优惠政策问答”形式,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内容。
(二)送岗位
1、依托乡镇、社区(居委会),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送岗上门、重点推介等形式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零就业”家庭成员,挖掘社区“三保”、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再就业岗位,挖掘用人单位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困难群体再就业专项活动;采取公共服务机构窗口推介,社区、居委会上门推荐的办法,重点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推荐就业岗位。切实做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只要不挑不拣,确保一人上岗。
2、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各基层组织的协调沟通,积极开发各类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招聘大学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重点帮促“双困”高校毕业生就业。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见习活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商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确定一批见习基地,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见习岗位。优先组织就业困难并有见习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通过职业见习,提高其职业技能,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送技能
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在就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组织进行创业培训。就业部门要组织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采取订单式培训、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滚动式培训、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模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提高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
(四)送补贴
1、落实社保补贴政策。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已就业的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政策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逐一申报落实每一位援助对象的社保补贴。
2、岗位补贴政策。对公益性岗位、各类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的服务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的,要按政策规定落实岗位补贴。
3、帮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已实现灵活就业的援助对象,告知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政策和程序,为其提供便利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9月26日至9月30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跟踪服务。不仅要做好活动期间促进就业的援助对象的跟综服务,而且要做好未实现就业的援助对象的跟综服务工作,努力促进其就业。
2、做好稳定就业服务。对已经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家庭成员,要跟综落实就业政策,发挥就业政策的优势,帮助他们稳定就业。
3、做好活动总结。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本县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核实,总结推广经验,探索和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明确这次活动为国庆60周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稳定、保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集中时间,把活动搞好,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难;对策
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世界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许多金融机构倒闭、公司破产,失业率也不断上升。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摆在党和政府,特别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后金融时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区域结构性矛盾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也存在着总量矛盾,如“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相重叠,但就大学生总量而言,并不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难以就业,扩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导致“就业难”的根本或主要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2.社会转型所导致了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
改革开放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三个: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因为机构臃肿,本身就需要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再大量接收大学生,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中找出路,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编制的问题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改制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压缩编制,限制各事业单位进人的名额。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其本身沉积着大量的冗员,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每年需向社会排放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再去大量接受大学生。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向往心理,使得近几年公务员报考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
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现状的影响,高校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结构失衡等传统的教育体制应该是更深层的原因。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次,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的学历教育,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质量和数量上严重不足,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要不相符。再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
4.传统就业观念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的心态不能适应就业“大众化”的现状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业“大众化”必然使大学毕业生由过去所谓的社会“精英”逐步转变为普通劳动者,这在心态和就业观念上势必是个极大的跨度与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当投入与产出预期严重失衡时,一方面会降低高等教育的规模,阻碍其发展,并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上将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不愿意屈就一般行业,这种精英教育基础上所导致的求稳求富的心理和向往大城市、大企业、高薪水、高福利的传统就业观念在主观上必然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解决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1)建立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方面的政府政策,例如维护市场秩序、制定交易规则、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等;二是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资源优化分配而对交易过程实施人为干预的政策,如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就业岗位增加之间选择调整的政策等。政府政策的根本职能在于排除供求双方不能顺畅实现交易的障碍。中国目前的毕业生就业难现状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密切相关。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额外工作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上升,同时,单位的用人成本也由于某些制度安排而被提高,从而导致其劳动力雇佣量少于市场均衡时的最优量,这些都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是破除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埃斯莫格鲁的观点,短期内熟练劳动力的大量增加会使就业难度增加,但在长期内,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引致“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反过来会扩大对教育水平较高者的需求。也就是说,熟练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长期内将会遵循萨伊定律而变动,即熟练劳动力的供给会自行创造对自身的需求,实现供需均衡。这意味着,如果能够通过某些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和农村就业的话,就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从而减轻甚至是消除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地区性差距,扩大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从而提高其就业概率;二是这些地区出现技术进步后,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增加,大学毕业生需求不足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为了让毕业生顺利到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中央和地方应该采取相应配套措施。
(3)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资本相对分散、吸纳每一劳动力就业所需资本额也较少;中小企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都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门槛相对较低,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晋升和提拔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中小企业是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目前,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约有3570万户。其中,7人及以下的注册企业为2570万户。尽管规模不大,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显得更为迫切。
(4)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解决影响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矛盾,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根本的是健全劳动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严格地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因此,建立与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5)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从毕业生自身出发,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角度出发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和创办经济实体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此,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
2.高校方面
(1)调整专业结构,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取向,而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合理规划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更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加强市场需求调研与预测,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分流培养机制,推动人才结构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实践证明,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最终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规划和设置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培养结构从学术性为主向应用型为主的转变,将是高校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2)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为了使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高校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强和扩大就业指导的范围,使其具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多种功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中介机构,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3)完善和开拓就业市场。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和基础,保证高等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在维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择业舞台。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推销意识,通过市场推销毕业生,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不仅要抓好大学生的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也要抓好大学生的“促销”,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深化职业发展教育,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所谓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在个人求职及晋升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动态发展的倾向。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基本素质,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层面是与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即核心竞争力或特色能力。第三层面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即职业适应和胜任能力、创新能力。第四层面是应聘能力和技巧。从个体层次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功就业的关键。但反观大学生就业现实,市场却普遍反应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能力不足、职业胜任力差的缺陷,因此,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及促使毕业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意义十分重大。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3.用人单位方面
(1)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按照国际惯例,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灵活就业,如一周内曾从事过一个小时以上合法劳动获取合法报酬者、如自谋就业、家庭就业、组织就业、临时就业、社区就业、小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都是就业。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通行非正规就业制度,鼓励正规部门创造非正规就业并给以优惠的政策。近几年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非正规就业的比重还非常低。应积极地发展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流动工、短期合同工、家庭工以及弹性工作时间等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特别是在服务行业,非正规就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树立科学的用人理念。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工作经验,其实毕业生也有很多优点是别的社会成员不具备的。大学生作为承载着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人员加入企业,将带来用人单位的规模报酬和核心竞争力递增;大学生可以扩大用人单位的知名度。招聘活动是用人单位面向外界的一个窗口,很多企业都会利用招聘的机会对本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宣传,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学习和吸收能力非常强,可以更好地接收企业文化,成为符合本企业需求的重要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企业可以投入一定成本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培训,即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成长机会又增加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进行预见性的人才储备。对人才的争夺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将直接决定谁是真正的赢家。用人单位要想不断提高生产率并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之处是进行人才开发和人才储备。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人才争夺态势下,采取观望和“应急式招聘”不仅使组织缺乏活力,而且会严重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这种情况对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来讲必须改变,在人才供应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有预见性的人才储备,以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毕业生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当今社会,就业能力不仅体现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知识,还体现为竞争与合作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社会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等,这些都是适应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重要就业能力。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符合市场经济的职业意识。首先,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主动“推销”自己,而不是被动地“等、靠、要”。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
(3)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急躁、消极、迷茫、认知障碍等不良心理。有的毕业生甚至因为就业的巨大压力,出现悲观、厌世、仇恨社会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参考文献:
[1]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 徐放,程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