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治理技术

时间:2023-03-08 14:54:50

导语:在治理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治理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油田结垢 注水系统 水处理工艺 防垢剂 输油管道

1 结垢原因分析

1.1 水中杂质沉积结垢

水中杂质主要集中在注水井、回注水输水管网等温度相对低的地方,注水井自上而下,结垢现象逐渐增强,而腐蚀产物的结垢因素相对递减。

1.2 水中矿化度高

以大港油田为例。油田典型污水的矿化度高,矿化度基本处于两万到三万mg/L之间,且硫化物浓度高,在5mg/L以上,是注水水质标准的2.5倍。污水温度达到68摄氏度,PH值在7.2以上,属于偏碱性水,,不仅如此,污水中的SRB细菌含量严重超标。

1.3 碳酸盐析出结垢

油田生产时,液体由高压底层向相对低压的井筒流动时,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导致二氧化碳被释放,从而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垢。像岭69井、中12井等油井,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高,极易形成碳酸钙垢。如加热炉、换热器等温度高的结垢,会促进碳酸钙垢的形成,碳酸钙垢多出现在抽油泵、尾管、筛管、油管内外壁和套管内壁等部位。1.4 硫酸盐析出结垢

部分油田水型为硫酸钠型和氯化钠型,主要产生硫酸钙结垢,原因是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钙,造成硫酸钙垢,油井产生硫酸钙垢的主要部位井筒底部的套管内壁和油管外,地面站则收球筒和总机关出为主要结垢地点。

1.5 压力、PH、温度的影响

碳酸钙的溶解度与温度、PH值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有关,温度越高、升高PH、二氧化碳分压越小,碳酸钙的溶解度就越低,二氧化碳的分压影响更为重要,如果其降低,碳酸钙沉淀可以产生在系统的任意部位。降低PH则可以使碳酸钙溶解度增大,大大减弱了成垢趋势。

2 结垢危害

注水结垢使采油系统堵塞严重,产量逐年递减,成为油田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采油厂结垢油井数量的增多直接造成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导致集输系统堵塞加重,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同时又加重了结垢治理产生的高额费用,使石油开采成本上升。

3 油田结垢的防治3.1 控制物理条件

成垢离子浓度、PH、水中含盐量、压力、温度以及管线形状、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都会影响油田结垢,控制和改善其中的一些条件就可能减小盐垢的析出程度,减少垢的形成,同时应该增加水的流速,输油管道内壁应该增加光滑程度并施以涂层。

3.2 除去成垢物质

一般的工业循环水,经过软化水的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成垢离子,对于碳酸根离子及碳酸氢根离子,采用换热器、降低水的PH则可以使其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再采用真空法或气提法除去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的抑制碳酸钙垢的形成。

3.3 避免不相容的水的混合

不相容水指水混合后会产生不溶性的物质,所以声场过程中尽量避免不相容水混合可以有效减少垢的生成,对于可能引起结垢的套管损坏井的不同层位井水互窜的情况,应该使用隔水采油工艺。对于注入水与地层水不相容的情况,则应该选择优质的水。同时应将清水和污水分别注入,避免发生腐蚀与结垢问题。

3.4 使用防垢剂

目前油田控制结垢措施最常用的是防垢剂,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容易实现,但是使用时需要合理的选择,目前主要的防垢剂有有机膦酸盐(脂)类、高分子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膦酸盐与聚羧酸盐复合类、有机膦羧酸等。兼具防垢、防蜡功能的固体防蜡块,使用时,将防垢块填装到一种自制的防垢工作筒中,下入井中,工作筒连接在筛管的上部、抽油泵的下部,当有液体流过的时候,防垢剂以及防蜡剂溶于水和油当中,有缓慢溶解、有效期时间长等特点。这项技术的实施,大大延长了兼泵周期、减缓了油井的结垢,实验表明,油井放入防垢块二十到三十块,使检泵周期由以前的16-23天增加到了现在的97-377天。也可以使用环形空间使用防垢剂的方法。效果十分理想。

4 工艺流程

根据油井情况和结垢情况,经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4.1 一步发

施工具体步骤依次为:活性水洗井、挤前置液、挤防垢剂、挤清垢剂(浓度先低后高)、顶替液、关井48小时后充分洗井,瞎蹦生产。此种方法适合结垢比较轻的油井。

4.2 二步发

施工具体步骤一次为:活性水洗井、挤高浓度清垢剂、关井反应24小时,二次洗井,挤前置液、挤防垢剂、挤低浓度清垢剂、顶替液、关井24小时。此方法适合结垢块,井筒垢较重的油井。

5 防垢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各种防垢措施,对于减缓垢的形成有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炉管的更新周期,大大降低了油田的开采成本。

5.1 马岭油田中区集中处理站

此地区油井结垢严重,为硫酸钙垢,加药前不出六个月,炉管和炉出口弯头就因为结垢堵死或穿孔报废,不得不将炉管更新,然而,在结垢部位上端加入乙二胺四甲叉磷酸(3ml/L)和马来酸酐(2ml/L)的方式,阻止输油管线和加热炉管的结垢。一年后,打开加热炉检查,炉管内依然光亮无垢,防垢效果显著。

5.2 马岭油田南107计量站

此地区油井的主要结垢产物为硫酸钡,含量达到75.19%,收球包和输油管线弯头处结垢尤为严重,基本两三个月就会导致管线堵塞,原来四英寸的管线直径居然到了不到1cm的小眼,严重影响石油的运输,后来此站采用美国的V-953防垢剂(10mg/L)和管产聚马来酸酐(40mg/L)进行防垢,原来以硫酸钡沉淀形式存在,从而钡离子和硫酸离子经常很低甚至测不出,变成现在的钡离子浓度192-349mg/L,硫酸根离子浓度229mg/ L,从而结垢量大大降低,除垢周期由以前的二到三个月增加到现在的半年至一年,而且垢质松散,极易除去,从而说明化学防垢降低或消除了流程中的结垢。

6 结束语

结垢问题一直是困扰各油田的重要问题,结合油田成垢原因,采用防垢剂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大部分油田的成垢问题,从而解决了油田成垢造成输油管道堵塞,从而造成巨额的修补费用等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控制了油井由于成垢而导致的石油产量连年下降以及综合含水上升的趋势,给老油田稳定的产量开辟了新的道路,实际表明,这项技术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提高油井的增产稳产、为未来石油的开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柱,郑士忠,钱滇子,等.油田水处理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第2篇

关键词:公路边坡;防治方法;治理措施;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the highway slope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 slop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Management measure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UU213.1+141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在使用过程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失稳或显示失稳征兆时,应该详细调查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了解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对坡体变化和滑动面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分析路基失稳的原因,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公路边坡防治

1.排水工程

在边坡的治理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水的处理,其主要目的为:降低渗透水压力;减轻水对岩土体的软化和对岩土体架构的分解作用;消减水的冲刷和浪蚀作用。排水工程一般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它是指设置良好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做好拦截、疏干和排除滑动区域内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作,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或冲刷坡脚。排除地表水目的在于拦截、引离边坡范围外的地表水,使其不致进入边坡区或不致渗入边坡体内。地表排水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常采用的排水工程措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垂直排水井和急流槽等形式。排除地下水的目的在于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正应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常采用排水工程措施有:暗沟、渗井、排水孔、灌浆阻水及渗沟等。排水工程简单易行且加固效果好、工程造价低,应用广泛,但往往需要与其它的治理工程结合在一起,配套使用。

2.边坡形态

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通过改变坡体形态,削掉边坡一部分不稳定岩体,或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使边坡坡度放缓,提高其稳定性。常用的工程措施是减重反压。这种措施主要是将边坡顶部的土石挖除从而减小下滑力和在原堤脚处加设反压护道以增大抗滑力,以提高边坡稳定性。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边坡失稳的措施,技术上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该方法整治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削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且该法对边坡改造较大,扰动严重,不利于环保。

3.支挡与锚固

该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SNS 柔性防护系统。

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等。在公路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被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挡土墙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很广泛,但容易出现“越顶”现象,且设置位置具有局限性。抗滑桩是一种大界面侧向受荷桩,是承受侧向荷载、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该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桩体埋入稳定的地层中,依靠桩及其周围岩土体的相互嵌制作用,以承受由上部桩身传来的推力。抗滑桩按其埋入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全埋式桩、悬臂桩、埋入式桩、椅式桩、排架桩、刚架桩等。

锚杆、预应力锚索是常用的锚固工程,它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它可以充分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增强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稳固效果。其工作方法是:在拟固定的岩体中钻孔直到下部稳定基岩一定深度,在孔内插入锚杆,将其末端固定住,空口用锚头栓死,并在锚体上涂一些防腐化的化学物质,钻孔内的多余空间可以浇注水泥砂浆,以进一步固定锚杆。该防治方法布置灵活、能够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但锚固段应置于稳定地层且该地层须适合灌浆。SNS 柔性防护是一种以钢丝绳网为主要构件并以覆盖和拦截来防治崩塌落石、风化剥落等边坡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防护系统技术。该防护系统包括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两大类型。主动系统是通过固定在锚杆和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丝网覆盖在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上,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和活动范围;被动系统是一种能拦截和堆存落石的柔性拦石网,由钢绳网、固定系统、减压环和钢柱四部分组成,通过拦截的手段控制灾害体的运动范围。

4.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技术是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水流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该技术是将岩土工程、生态学、土植物学等多学科结合成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生态护坡在首次成功应用之后便得到迅速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目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铺草皮护坡、植生带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喷混植生护坡,以及与其它工程手段相结合的骨架植被护坡等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该防护方法本身的强度较低,其改变或保护的只是坡面及其浅层,所以只有在边坡本身稳定的前提下,植被护坡技术才可用于边坡浅层的防护。

三、公路边坡综合治理

通过介绍以上几种防治方法中不难发现,虽然这些技术能达到治理边坡失稳的效果,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而边坡的失稳往往是受多个因素控制的,单单采用一种技术手段是难以有效地根治边坡的失稳问题。因此在治理边坡时,应详细查明边坡的各种工程条件,应用若干种工程手段,将其有机地结合,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

四、结论和建议

公路边坡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何种治理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在治理前应全面理解、详细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周边环境实施资料;在治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合理地借鉴工程经验,对不同的边坡治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进行治理防治时都应注意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岳尚全,王清,蒋军等.地质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噪声治理;隔声套;减振材料

中图分类号:TB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17-02

噪声作为环境四大公害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球磨机是矿山、化工、建材等领域广泛使用的设备,它由电机、减速机和回转筒体组成。球磨机在工作时筒内物料下落冲击衬板导致筒体振动,引起噪声且球磨机噪声可达到115dB以上,严重超过国家允许的90dB要求。同时,振动还会影响球磨机寿命和工作状态,所以对球磨机噪声治理至关重要。

1 国内外球磨机噪声治理技术

1.1 加隔声罩

该技术是将球磨机辊筒罩起来,罩的壳体采用金属材料。为了达到降噪效果里面衬有吸声材料,降噪效果可以达到15~20dB。但是该方法使用时占地面积大,而且在设备维护检修时会相对比较麻烦,需要拆装隔声罩,增加了设备维护检修的工作量。

1.2 简单包扎

该方法就是利用毛毡等吸声材料(软质)做成弧形隔板,用螺栓紧固,但是螺栓并不包扎,有助于检修方便。由于毛毡等材料对于低中频噪声吸收能力不强,所以该方法降噪量只能达到10dB左右,隔噪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费用高于隔声罩法。不过这种方法能够方便设备维护检修,也不影响对于钢球装卸等的工作。

1.3 衬板底部设置弹性层

该方法就是为了消除衬板和辊筒间的刚性连接,安装成功以后降噪效果可达到15dB以上。但是该方法不容易操作,因为弹性层本身是一个振动系统,砸在衬板的钢球冲击力会随着衬板固有频率变化,导致振幅更大,只有振动噪声频率大于衬板固有频率才会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如果安装不好会适得其反,而且造价非常高。

1.4 锰钢衬板换成橡胶衬板

橡胶衬板安装方便又有较好的减振作用,在钢球撞击衬板时可增加冲击的持续时间,降噪效果可以达到20dB。但是橡胶衬板价格较高,而且寿命较短。

2 球磨机降噪探究

2.1 降噪方法选择

球磨机噪声主要是钢球冲击造成的,属于冲击噪声。辊筒外部声场的场能是大量钢球撞击衬板引起壳体振动向外辐射声能和壳体内部激励壳体引起壳体振动向外透射的声能之和。而辊筒内部声能是大量钢球撞击衬板导致壳体振动向内辐射声能和大量钢球相互撞击声能以及为了排矿产生空气动力噪声等声能的总和。球磨机声压最大值在钢球激励点处发生,球磨机筒体声场是宽频,而且频率不同,声场分布不一样。在频率增加时噪声声源压级分布没有规律可循。只是在近场声压值较高,不同方向声压变化大,随着声源距离增加,趋势减弱,随着频率增加,声压表现无规律。球磨机筒体噪声是钢球、衬板和物料相互撞击在筒内连续反射形成。所以在目前利用传统隔声罩等降噪技术效果不是很好,必须通过吸声和隔声等手段综合对球磨机进行噪声治理。一种新的筒体隔声套降噪效果很好,保证里面的吸声材料对球磨机噪声频率特性有较好的吸声效果,而且隔声套法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运行比较平稳。

2.2 减振垫层材料以及设计安装

2.2.1 减振材料性能和研制。筒内减振缓冲垫层材料要求能够耐受高温,而且在承受了一定压力和较大的冲击力以后能够继续保持较好的弹性,依然能够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环境和工作强度过早的老化,失去弹性。为了满足较恶劣环境下减振垫层的工作状态,可以选用GT-I型材料。该材料是由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复合材料,加入一定比例耐热剂、硫化剂、填充剂以及其他成分,然后经过混炼、硫化,在高温高压下压膜成型。

2.2.2 减振垫层设计安装。一般球磨机衬板都是彼此嵌合连接,在辊筒圆周形成衬板环,每圈环对称分布楔铁,通过对楔铁的紧固而固定衬板。如图1所示,为了与减振垫层8缓冲适配,在螺母2与筒壁6加弹性垫圈1,从而降低联接螺栓刚度;同时为防止减振垫层8被压坏,在楔块9处垫限位块11;所用到的垫圈和限位块由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考虑到提高降噪减振的效果,在螺栓和筒壁之间安装隔振套4,在弹性垫圈和螺母之间设置保护层。减振垫层8在衬板7外层凸出条上,采用粘贴固定,垫层的厚度要与衬板凸出条尺寸相适应。

图1

在球磨机衬板内腔可以填充沙粒,在填充时可以和衬板下铺设垫层时一并完成。沙粒选择时要选择直径在1~2mm之间的沙粒,填充时应该填充到85%左右。对球磨机衬板内部填充沙粒可以有效地提高降噪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垫层和筒壁以及衬板连接,更好地防止垫层的移位。

2.3 隔声套

为了能够将多层隔热的吸声和隔声材料以及结构组成一套整体结构,使得它们能够紧固在球磨机筒体上,采用球磨机隔声套来实现这一要求,保证球磨机工作时可以将产生的噪声在隔声材料和吸声材料作用下有效地降低。

图2

如图2所示,隔声套主体结构按照块状形式直接安装完成。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工艺,然后密封,让隔声套成为整体。考虑到球磨机筒体的尺寸比较大,为了能够缩减安装各个模块的重量,将沿筒体轴向对隔声套分为六个段。然后每个环沿着筒体又分成了四块,所以整个隔声套就被分成了24个单元。即在筒体顶罐处各分一段,顶罐到各筒体段各又被分为一段,顶罐处之间分为两段,一共是六段。在安装过程中,把各隔声单元弹性安装在支撑环上。为了保证顶罐处有较好的受力环境,在顶罐筒体焊接两个或者以上的支撑环,并在环侧面采用较厚的钢板,同时为能够使筒体顶罐满足足够的承重能力,在环顶要用钢板封住。同时,在支撑连接顶罐间的隔声装置时可以在筒体中间安装支撑环。因为在球磨机筒体轴向有在外层的用来固定衬板的多排螺栓,这些螺栓是筒体噪声向外传送的最强地方;而且在球磨机大修时,要松开这些螺栓,所以对螺栓要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可以在每一个衬板螺栓套相适应的圆筒;为了增加隔声效果,可以在圆筒内填充吸声材料,使得螺栓可以和隔声单元分开,并凸出外层的钢板。这样不会妨碍对螺栓的拆卸,还可以有效提高隔声减振效果。

隔声套由八层材料组合而成,厚度可以达到120mm,各层架构作用都不同,从内到外分别是:

(1)在原筒体的外壳缠两层玻璃丝布,可以达到包扎和一定的隔热效果。

(2)有一层开有斜槽的橡胶板,橡胶板可以耐热吸收振动,起到隔振阻尼效果。

(3)内层有钢板,钢板穿孔,穿孔率为23%,可以起到透声效果。

(4)再加一层玻璃丝布,可以在防纤维材料散落的同时达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5)吸声材料可以非常明显地起到吸声效果,是隔声套效果的决定性部件。

(6)再用玻璃丝布对吸声材料包扎。

(7)一层钢板外壳:对隔声效果明显。

(8)外壳涂抹油漆,在美观和防锈上作用明显,有一定吸振能力。

3 结语

球磨机噪声和振动的处理措施是营造舒适工作环境、降低噪声污染、创造良好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筒内安装减振垫层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达到14dB的效果,而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不过在选择吸声材料时要求根据球磨机的声场宽频特性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吸声材料的厚度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大吸声的系数,保证吸声效果(例如离心玻璃棉对中高频的噪声吸声效果好,而在低频噪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离心玻璃棉厚度增加对低频的吸收效果)。所以对球磨机降噪处理时,对吸声材料选择要合理科学,本文针对Ф5.5×8.5溢流型球磨机降噪处理时,选择的GT-I型材料,对于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在设计降噪装置时,不能单纯考虑降噪效果,还要考虑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付艳丽.球磨机噪声分析及综合治理[J].能源环境保

护,2004.

[2]李彦林,等.钢球磨煤机的噪声治理[J].噪声与振动控

制,2003.

第4篇

关键词:煤矿 瓦斯治理 技术对策 抽放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开采技术以及开采难度不断提升,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率也逐年提升,业内高度关注。煤矿瓦斯称为煤层气,属于我国一种优质型资源,但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大气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是二氧化碳的七倍左右。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煤矿瓦斯抽放量仅为2km?/年,利用率仅占其三分之一不足。因此,加强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研究,对降低瓦斯灾害、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等都有着积极意义。下面本文将针对我国煤矿瓦斯技术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有效技术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瓦斯治理效率。

一、煤矿瓦斯开发与抽放技术

1.煤矿瓦斯地面开发技术

我国煤矿瓦斯地面勘探、开发工作现阶段基本形成了垂直压裂井、分支水平井、定向羽状水平井等开发技术。这些技术适应于煤层渗透率较高情况下的瓦斯嵘层气)排采,对于渗透率低的构造煤发育的煤层,排采效果差.我国已试验完成200余口垂直压裂井。从试井和排采数据看,美国煤层气地面开发选区通常要求煤层的渗透率不低于9. 87 ×10-15m2;而我国煤层渗透率通常都小于9. 87×10-15m2,从已有数据分析,我国日产气量大于3 000 m3 /d的垂直压裂井,煤层渗透率一般大于4. 935×10-15m2.结合含气量等因素分析,我国煤层气高产区为山西晋城潘庄矿区,中产区为山西长治屯留区、河北开平钱家营区和大城区,山西离柳矿区也可能成为高产区。

2.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就煤矿瓦斯地面采空区抽放技术来看,要保证起源充足,并保证抽放孔间距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抽放效果良好。针对较近距离的,煤层进行煤矿瓦斯抽放能够满足采空区瓦斯要求。就井下抽放技术来看,主要是针对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应用的。例如,高透气性本煤层瓦斯抽放就是我国自主开展的抽放技术,主要是适应了我国煤矿顺煤层的特征。目前,煤矿瓦斯抽放技术应用中顺煤层抽放技术为主要技术,符合我国煤层瓦斯开采条件,其成本也较低,保证煤矿瓦斯抽放采取工作安全顺利。因此,该抽放技术也是目前我国主流发展技术。针对该技术还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以进一步提高煤层透气性,加强对预裂爆破技术的研发创新,实现与高压水射流钻扩孔技术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对策

1.坚持“先抽后采”原则

在煤矿瓦斯抽放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先抽后采”的关系与意义,只有保证先后关系准确才能为开采安全打好基础,因此首先要对该原则全面分析。所谓先抽从广义上分析就是指在建矿前、开采前从地面进行瓦斯抽取,这些均是先抽。对瓦斯进行先抽能够有效降低煤层瓦斯含量标准,进而降低对瓦斯治理的难度,这对后续煤矿开采作业以及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都有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当煤层瓦斯含量下降至10m?/吨的条件下将不具有突出危险性。需要注意的是瓦斯抽放要根据采空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瓦斯抽放方法,结合其特征保证抽放安全顺利。

2.瓦斯抽放方法应用注意因地制宜

以我国地质构造以及煤田地质条件分析来看,在受地壳结构以及地质发展等条件影响,我国煤层气田的构造十分复杂,开采深度较大。同时由于储煤层构造发生较大变形,构造煤较发育,存在较多的高媒阶,这也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进行煤矿瓦斯抽放要结合其地质条件,经济地理位置以及相关设施问题等,以保证勘探开发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安全性。在进行瓦斯治理或者瓦斯抽放的过程中,要对基本地质环境进行分类分析,并以瓦斯抽放与煤层气开发并重为原则,充分发挥瓦斯资源优势,实现煤层气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在进行瓦斯抽放时要闭麦呢瓦斯涌出,有效降低瓦斯压力,根据地质需要进行井下瓦斯抽放,减少煤与瓦斯突出问题的出现,保证抽放安全,实现能源利用。

3.加强煤矿瓦斯开发的监管与控制

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是我国的重要任务,这既是对资源优化利用的表现,也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煤矿瓦斯治理的重中之重是对瓦斯抽放的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煤矿瓦斯抽放需求进行监管制度的建立。通过法律手段等强制加强企业对瓦斯抽放作业的重视程度,或通过经济手段干预等对瓦斯企业进行引导或扶持,充分发挥煤矿瓦斯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地区矿区的煤层气开采与利用。另外,要合理将瓦斯抽放指标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的基本指标条件之一,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加强对瓦斯抽放的监督。可以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对瓦斯抽放进行评估与审查,一旦出现不达标情况将按照规定进行严格处罚,避免出现条文规定流于形式等问题,以实现有效降低瓦斯事故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煤矿瓦斯治理要加强对瓦斯抽放管理。煤矿瓦斯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矿区煤储层条件以及现阶段生产与开采现状来看,我国煤炭瓦斯的开采技术尚不完善,所以加强对其治理就更为重要。我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以及地面井下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井下瓦斯抽放模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一步实现我国煤矿瓦斯高效安全治理。

参考文献:

[1]袁亮,林柏泉,杨威.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5,01:45-49.

[2]周东平,卢义玉,康勇,陈华生.重庆地区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对策[A].《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煤炭学报》编辑部、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组.煤矿安全工程实用技术新进展[C].《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煤炭学报》编辑部、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组:,2008:7.

[3]马国强,倪君统.我国煤矿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644+669.

第5篇

关键词:薄层稠油;剩余油;油汽比;综合治理技术;采收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75

XX块莲花油层1991年投入开发,目前采油速度0.45%,采出程度31.7%,已经进入吞吐开发后期,继续吞吐的潜力小,需要进行剩余油挖潜。通过重新落实地质体,结合构造变化进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实施综合治理,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1 精细地质特征研究

XX块莲花油层总体构造形态为在斜坡背景下发育的,被断层复杂化的断裂背斜构造。构造高点位于XX-03-04井及XX-3-03井一带,背斜轴向为北东向、向四周倾没,地层倾角8°~16°,构造面积6.1km2。块内发育了10条断层(其中三级断层2条,四级断层8条),将XX块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0个次级断块。

从沉积类型上看,总物源方向为北西向,砂体分布基本上和物源方向一致,自北西向南东展布。辫状河道控制着砂体分布的形态和厚度,由于不同时期河道位置不同,同一时期河道迁移也较频繁,在平面上,不同时期的砂体成叠加连片分布。

XX块莲花油层属于层状油藏,因其层数多而薄,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尤其在区块内部有很多夹层水的存在。从宏观上看,莲花油层有两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分别为-1110m和-1275m左右。油藏类型按成因分为岩性-构造油藏;按驱动类型分为层状边水油藏。

2 潜力分析

从剩余油分布挖潜来看,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均匀,监测的吸汽剖面资料显示:注汽过程中,上部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大,蒸汽温度及干度均较高,说明上部油层吸入热量多、动用好,而下部油层动用较差。统计资料显示:动用较好的油层厚度为1610.7m,占39.1%,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吸汽井段的中~上部;动用中等的油层(即单位厚度吸汽量介于0.5~1.5倍平均值之间)的厚度为1218.7m,占29.5%,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中部;动用较差的油层(即单位厚度吸汽量小于0.5倍平均值)的厚度为1293m,占31.4%,其分布位置多数位于油层段的下部。

利用侧钻井与原井的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比剖面看:上部油层视电阻率下降幅度较大,平均为20%~40%;下部油层视电阻率下降幅度较小,平均为10%~30%。从含油饱和度对比图看,上部油层下降幅度较大,平均下降15%~35%;下部油层下降幅度较小,平均下降5%~25%。

因此,在纵向上、下部挖潜方向主要是动用较差的下部油层以及由于生产层位的调整、水淹等造成未动用或动用差的井段以及有剩余油层的油井。

平面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的温度场、含油饱和度场及压力场变化来看:多周期吞吐后,近井区域(小于30m的范围)温度达到60℃~100℃,含油饱和度为原始含油饱和度的30%~50%;远井区域(30~60m的范围)温度达到50℃~60℃,含油饱和度为原始含油饱和度的50%~60%;而角井区域(大于60m的范围)温度达到47.5℃,为原始地层温度,含油饱和度达到60%以上。根据平面动用状况研究可知,XX块平面上仅在距油井60m以内的范围动用较好,因此,在平面上选择井距较大的空白区域或因井况差无井控制的区域挖潜井间剩余油,是剩余油挖潜的主攻方向。

3 综合治理技术

3.1 综合治理目的

根据油藏目前开发形势,通过综合治理,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减缓区块产量递减。

3.2 综合治理原则

3.2.1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剩余油挖潜为重点。

3.2.2 层间产能接替时,同一层系井井距要大于50m,尽量避免汽窜现象发生。

3.2.3 综合应用各种工艺技术措施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吞吐效果。

3.2.4 在不能转变开发方式的情况下,进行改善蒸汽吞吐效果试验。

3.3 综合治理措施

3.3.1 应用侧钻技术提高油藏储量平面动用程度。针对油藏边部井网不完善、投产时间晚的区域剩余油富集,并且剩余油多分布在远离井眼的井间地区,准备应用侧钻技术实施5口井来挖掘莲Ⅲ剩余油,为后期区块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力增长点。

3.3.2 应用大修补层技术提高油藏储量纵向动用程度。针对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动用较好的油层比例占60%~70%,动用较差的油层占30%~40%,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差的薄油层和射孔段上部的油层,是剩余油富集区的特点。准备实施大修、补层10口,预计增油4800t。

3.3.3 选层注汽,优化注汽参数,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通过单注、分注、多点注汽、间歇注汽等注汽措施,实现优化注汽,针对XX块油藏开发实际,围绕“增油控汽”,提高油汽比,从优化注汽参数,优化注汽方式,多介质辅助吞吐三个方面开展稠油注汽工作,努力实现稠油油汽比稳中有升。

通过注汽参数优化,我们也总结了以下认识:由于莲花油层含油井段较长,注汽方式上应该采取分注;开发多年,地层压力低,因此注汽强度要适当增加,注汽强度一般在120~160t/m之间;提高蒸汽干度,在相同的蒸汽注入量下,热焓值越大,加热体积越大,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越好,废弃产量及末周期油汽比是吞吐稠油效益开发的关键,根据目前油田开发形势和各区块不同开发阶段的影响,总体要求注汽末周期油汽比>0.2,废弃产量

针对区块部分低油汽比(油汽比小于0.15)的长停井进行优化注汽再生产,根据生产层段和井下技术状况的不同特点,优化了注汽的方式,提高了油井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吞吐稠油经济效益。

4 综合治理效果

(1)通过综合治理,年老井自然递减率34.7%,综合递减率6.3%;(2)全年调补层、堵水、大修、侧钻、分注调剖注汽等措施135井次,年增油2.7×104t,措施有效率80%;(3)全年核实产油8.9×104t,注汽量34.0×104t,年油汽比0.26。

5 结语

(1)开发思想的转变、地质认识的突破、采油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薄层稠油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2)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探求更加适应油田开发的新模式,转变开发方式,将成为改善老区开发效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方礼,赵洪岩,等.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

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 荐鹏,等.水平井技术在锦欢地区薄层油层油藏勘探

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6,13(增刊).

[3] 刘奇鹿.薄层稠油油藏低产井挖潜增效实践研究[J].

第6篇

关键词:瓦斯 治理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84-01

我国是世界中的大国之一,煤炭和瓦斯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在我国各地域中深埋地下2000 m左右的煤层中含有大量的煤层气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它也是我国瓦斯煤矿灾害高发的元凶。针对这一现象我国需要对瓦斯灾害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理。下面就主要介绍下瓦斯的钻孔抽放技术。

1 瓦斯的治理措施

1.1 瓦斯的钻孔抽

在我国煤炭采集技术行业领域,如果要对矿井进行作业首先要解决井内瓦斯问题。矿井内的瓦斯气体要及时的进行稀释,保证矿井工作的安全进行。在我国先前的矿井瓦斯稀释方法中,通常采用通风的稀释方法,该稀释方法只能解决落煤和暴漏煤壁时的解析瓦斯,在大部分的矿井作业中根本不能达到瓦斯稀释的工作需求。随着我国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煤矿采集也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瓦斯稀释方法。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发现,钻孔抽放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矿井内由于强度和深度大量涌出的瓦斯气体。该方法不仅打破了先前瓦斯稀释的局限性,更有效的降低了瓦斯的浓度,防止煤和瓦斯的突出[1]。那么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瓦斯抽放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切入点。

瓦斯钻孔抽放技术在瓦斯钻孔抽放技术中应用量较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主要有顶板高位水平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和大采面中间高位巷瓦斯抽放技术,针对各技术的不同特点,对瓦斯突出量比较大的矿井一般都采用顶板高位水平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因为它投入的工期比较短,适应矿井工作的灵活性强。在受到地域条件影响的矿井中,因其瓦斯的涌出量大,通风性差等特点使其顶板高位水平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同样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钻孔瓦斯抽放的技术要点

要有效的运用钻孔瓦斯抽放技术,保证它的布置是该技术的重要部分。良好的钻孔布置可以有效增强该技术的实用效果,保证降低瓦斯的浓度。该技术的关键主要有:(1)对于卸压瓦斯必须进入卸压范围。(2)钻孔的开端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根据经验发现一般最好悬在完整的媒体中。(3)穿层钻孔进入抽放层顶(底)板岩石0.5m以上。在实际瓦斯抽取的过程中还应该准确的运用其计算公式,保证瓦斯抽取时的孔间距。在矿井的瓦斯抽取过程中,由于开采层相互比较接近,从而造成临近的瓦斯大量流入开采层采空区[2]。在实行钻孔抽放的同时,准确的计算出每个打孔的位置也是其中关键点之一,适当的临近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的计算出临近的打孔位置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瓦斯抽放麻烦,降低工作中的意外伤害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R1为瓦斯空间距,m;

Kb为抽放负压影响系数;

Z为各钻孔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Z=0.75;

L为钻孔有效长度,m;

Q0为钻孔初始比瓦斯涌出量,由实验测得;

m为被抽放煤层厚度,m;

a为瓦斯涌出衰减系数;

t为抽放时间,d;

H为钻孔抽放瓦斯阶段斜长;

mi为煤层分层开采厚度,m;

r为煤层平均容重,t/m3;

K为抽放瓦斯有效性系数;

Q为抽放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不同的煤层之间钻孔的临近位置都不一样,这要具体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在不同的矿井中瓦斯的浓度各不相同,因此钻孔抽取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矿井因受到不同的地域以及条件的影响致使矿井瓦斯抽放要根据当地状况进行调节。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大概可以总结为:(1)增大钻孔的直径。(2)负压提高。(3)增大煤气层。

1.3 几种特殊钻孔抽放技术

穿层钻孔抽放技术是利用不同钻孔交叉的原理,它主要是根据钻孔交叉处直径变大从而使瓦斯抽取量增加的方法,它在完全没有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使用极少数的时间完成任务。另外,穿层钻孔抽放技术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塌陷,对于目前的煤矿产业是一项很好的抽放方法。由于钻孔较差处扩大了钻孔的直径,所以有效的避免了堵孔等现象,并且提高了抽放量的百分之46以上。

穿层水力扩孔强化抽放瓦斯技术是通过向煤层射水的方法,通过水的冲击力从而排除碎煤,排除掉的碎煤扩展了煤层的空间,煤层局部得到卸压,因为突然的卸压效果使形成的裂纹逐渐的延伸,这样可以增强内部煤层的透气性。

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放瓦斯技术同样是采取产生或延伸裂痕的方法提高瓦斯的抽放量,提高内部煤层的透气性的原理。这种爆破技术需要特殊的爆破技术,该技术要准确的掌握爆破的地点和强度,在保证矿井的安全前提下积极的完成任务。

交叉、顺层扇形钻孔抽放技术:这种技术是沿工作面上、下风巷向煤层倾斜方向或中切割向煤层打倾斜或走向顺层钻孔。在相隔2~3 m的地方都要布置两个抽放钻孔,这两个钻孔的方向不一样,分别是平行工作面和与工作面斜交。

2 应用效果及其前景

(1)根据调查显示,通过钻孔抽放瓦斯可以有效的抽取矿井内的瓦斯气体,并且可以降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采取钻孔技术的矿井普遍瓦斯抽取量都在工作满意的范围内,抽出率高达40%左右。

(2)在当今煤矿产业发达的今天,许多矿井业主都采用钻孔抽放的技术。该技术通过钻孔抽放的方式有效的遏制了涌出的瓦斯气体,保证了矿井最大程度的安全,这不仅提高了矿井作业的工作效率更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

(3)在我国煤矿产业中,矿井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是保证煤矿产业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矿区根据实践发现最佳的抽放方式非钻孔抽放莫属。它可以有效的降低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保证施工安全。根据目前的矿区瓦斯治理现状发现,这种抽放方式必定成为瓦斯治理的必然趋势。

3 结语

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中瓦斯成为开采过程中的灾害元凶,安全的抽放瓦斯就成了当今矿产业发展的主题。总之瓦斯的联合抽放技术对于治理瓦斯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边坡设计 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干线的组成部分,也是省会连接旅游的交通要道。该路中的汤口互通立交A 匝道AK3+698~AK3+888 段右侧路堑边坡位于山脚下,原设计为五级,每级高8m,最大坡高42m。该坡坡顶坡口线外沿倾向线路方向发现一弧形拉裂缝,自下向上裂缝宽度约10~45cm,其中裂缝最高位置位于AK3+785,距开挖坡口线平距约62m,高差约45m。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该边坡处于暂时稳定的临界状态,如任其发展导致整体滑动将直接损坏在建的高速公路和堵塞其下的河道,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无法保证高速公路的如期建成。为确保下一步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安全,必须对该坡出现的裂缝进行治理。

二、边坡的地质环境及结构特征

1.边坡的地质环境

该边坡属于构造侵蚀中山区,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植被发育。边坡两侧均发育有小冲沟,其下逍遥溪沿线流过,河谷深切呈“V”字形,边坡自然坡度一般在20°~53°。该边坡大地构造单元属地台之下,次级构造为褶皱束。主要发育有断裂,断裂发育方向55°,发育长度33KM,倾向南东,倾角55°~77°,属压性断层,而汤口断裂,发育长度12KM,走向310°,倾向北东,倾角80~90°,具张扭性,属配套断裂。受上述地质构造影响,边坡内节理极发育。该边坡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碎石土(Qel+dl4 ),下伏基岩为震旦系休宁组下段( 1 1 Z X )硅化粉砂岩,粉砂岩间夹有薄层的泥岩,泥岩层厚0.2m 左右,泥质砂岩和石英砂岩呈韵律式出现。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上为NWW/NE∠35~40°。

2.边坡的结构特征

该边坡为一顺倾向岩质边坡,倾向NNE,为小夹角的顺向坡。经人工开挖后坡面坡度为50°~53°,岩层的产状为N10~20°E/SE∠50~53°。岩体结构特征十分复杂,呈块状、次块状、镶嵌及碎裂状,结构面有断层、软弱带、层间错动带等。边坡内节理裂隙密集,结构面相互切割岩体呈碎裂结构,多为压扭性,局部为张性,裂缝宽1~3mm,个别达100mm,裂隙中充填有岩屑、粘土、粉砂、裂面上多为硅质、泥质或锰质氧化薄膜,其岩体结构多表现为碎块状岩体、块状~裂块状岩体。

三、变形破坏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1.变形破坏的形成机制

(1)坡面表层第四系残坡积层较厚,结构松散,孔隙度大;下伏强风化粉砂岩风化强烈,岩质松软,且风化层厚度大,受外界因素影响时易失稳。

(2)受构造切割的影响,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被切割呈棱形块状,目前强风化层岩体均为破碎结构和块裂结构,稳定性差。

(3)岩层倾向与边坡坡面小倾角斜交,有利于顺向滑移,后期的构造运动(错动)、卸荷风化等地质作用的改造,破坏了岩体的原有结构。

(4)开挖切坡,形成临空面,改变了原自然坡体的应力状态,为块体失稳提供了滑移崩落空间。

(5)降雨渗入,浸润软弱结构面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2.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1)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表1 计算参数综合取值表

物理力学参数是影响坡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因素。要获得符合坡体工程特性的参数难度较大,选择强度参数时应考虑到坡体的岩性、应力应变历史和时间效应。该边坡的物理力学参数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通过现场直接进行大剪、便携剪切等剪切试验实测,同时辅以反算和工程类比,得出的结果如表1。

(2)坡体滑动面的确定

滑面的确定是稳定性评价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对坡体的

稳定性评价应选用最危险的破坏面来进行。对较为破碎的岩

土体,如考虑C 值的影响,滑面一般呈圆弧状。从几何角度

来看,圆弧是由圆心和半径构成的圆的一部分弧段,所以确

定最危险的滑面实际上就是确定滑面所在的圆弧的圆心和半

径。直接搜索法先给出圆心可能出现的区域,并找出该点与

坡体边界点的最大和最小距离,然后从最小距离开始以一定

的步长增量为半径,计算边坡的稳定性系数,最后找出稳定性系数最小的圆心位置和半径,以此来评价坡体的稳定性。通过对现场的地形及地质情况分析,确定AK3+799 处为边坡的主滑断面,则选该主滑断面进行滑面搜索,结果见下图图3:AK3+799-3 计算剖面所示;同时结合该边坡出现裂缝的位置、该边坡的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按设计进行开挖后的边坡情况,推出其可能的滑面分别如下图图1:AK3+799-1 计算剖面(滑体剪出口位于第一级边坡中部)和图2:AK3+799-2 计算剖面(滑面剪出口位于第一级边坡底部)所示,并采用有限元搜索其可能的滑面(见下图AK3+799-1 计算剖面)。通过对AK3+799-1、2、3 三个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从而得出该边坡的稳定性结果。

图1 AK3+799-1 计算剖面

图2 AK3+799-2 计算剖面

图3 AK3+799-3 计算剖面

(3)边坡稳定性计算及结果分析结合该边坡的结构特征及其各种荷载情况,尤其是该地区降雨丰富的特点,拟定以下三种计算工况。工况①:天然状态。仅仅考虑边坡的自重力,计算时采用

最危险的破坏面上的天然c、φ 值,容重采用坡体的天然容重;工况②:天然+饱水。在工况①的基础上,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坡体变形后在坡体的后缘和中部均产生了许多和滑面贯通的拉张裂隙,在计算时应考虑静水压力的影响;工况③:天然+饱水+地震。在工况②的基础上,再加水平地震力的影响(a 取为0.005)。根据该边坡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AK3+799-1、2、3所示的三个计算剖面,利用极限平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得

到的计算结果如下表2。从计算结果可看出,在工况①的情况下,AK3+799-1、2 两个计算剖面边坡处于稳定状态,AK3+799-3 计算剖面边坡稳定性差;在降雨或者暴雨的影响下,坡体稳定性系数降低,坡体失稳可能性非常大。从目前该边坡坡口外缘已出现裂缝的情况分析,AK3+799-2 计算剖面得出的计算结果与现场情况十分吻合,同时说明目前该边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治理以确保施工及运营阶段安全。

表2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四、边坡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1.推力计算

为确保治理工程安全可靠,必须正确选择设计工况。结合该边坡坡体的地质条件、结构特征及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情况,采用工况②为设计工况。鉴于该边坡的复杂性及破坏后后果非常严重,将该边坡的设计等级确定为一级,其安全系数取1.2。

表3 AK3+799-2 剖面推力计算结果

采用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该边坡的推力进行计算, 参数采用和稳定性评价时相同的参数。因AK3+799-2 计算剖面较AK3+799-1、3 两个计算剖面更为不利,且其与现场情况十分吻合,故重点对AK3+799-2计算剖面进行计算,其推力计算情况见表3,其AK3+799-2剖面推力曲线图如图4。据此得出该边坡设计工况下的推力为2573.33KN/m。

2.工程治理方案设计

通过深入分析该边坡失稳的形成机制、边坡现今所处变形破坏状态以及边坡未来将经受的环境条件变化等特征,同时结合该边坡的现状,拟定以下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一:锚拉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排水+坡面局部防护;

方案二:预应力锚索+排水+坡面局部防护;

方案一中因有锚拉抗滑桩,使施工难度增大且工期延长,

但有利于边坡的长期安全;方案二施工较为简便快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施加预应力的锚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不利于边坡的长久稳定。因该段A 匝道左侧为高边坡,右侧下方下挖8m 后为主线路基,目前尚未开挖,但进一步施工必会对A 匝道左侧高边坡产生影响。故从该边坡的复杂性、重要性及长久的安全角度出发,选取方

案一为本边坡的治理方案。

3.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该边坡共五级,原设计为锚杆框架防护。现自下而上数第四、五级边坡已防护完毕;第二、三级边坡已开挖完毕,锚杆框架也已部分施工;第一级边坡部分开挖,尚未防护。则根据边坡现状,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1)在坡口线外再增设一道截水沟,每级平台设一排水沟,将坡面内的水引至截水沟排走;在第一、三级边坡每片框架内设一20m 长仰斜排水孔将坡体内的裂隙水排走。

(2)第五级边坡维持原设计不变;对第四、三、二级边坡已施工锚杆框架的部分,在每片框架3X3m 格内增设一根锚索,每排两根;在第三、二级边坡未施工锚杆框架的部分改锚杆框架防护为锚索框架防护,每排3 根。第四级锚索长40m;第三级锚索长35m;第二级锚索长30m。锚索倾角均为25°,纵竖向间距3X3m。每根锚索由7 束φs15.24 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组成,锚索设计荷载为800KN,锚固段长为10m。

(3)AK3+714~834 段第一级边坡顶平台顶处每6m设一根断面尺寸为1.8mX2.6m 锚索抗滑桩,抗滑桩长20m,共21 根,桩顶设两根锚索,锚索长25m,上排锚索倾角为28°,下排锚索倾角为20°,每根锚索由7 束φs15.24 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组成,锚索设计荷载为800KN,锚固段长为10m。

(4)第一级边坡仍采用锚杆框架防护不变,锚杆长度调整为6m。

五、边坡治理工程的施工

1.施工工序与施工方法

在该边坡的工程治理方案确定以后,如何组织实施并使加固措施及时发挥作用就成为首要问题,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最为关键。

水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本边坡的影响更十分明显。所以首先进行截水沟、平台水沟及边坡内仰斜排水孔的施工,使之形成完整的边坡排水系统,将坡面水及坡体内的裂隙水及时排走,将水对边坡的影响减至最小。

由于该边坡处于暂时的临界稳定状态,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导致边坡的再次失稳,所以在进行加固措施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少扰动边坡。本边坡在进行排水工程施工后,立即进行第四、三级边坡的锚杆框架内的锚索施工,再依次进行第三、二级锚索施工,最后进行抗滑桩施工。因为锚索的施工对边坡扰动较小,张拉锚固后能立即发挥作用,为后面的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而抗滑桩的施工对边坡的扰动较大,特别是桩进入锚固深度后需放炮开挖,对边坡的扰动更大,所以应在第四、三和二级边坡锚索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抗滑桩的施工。如为抢工程进度,在上面锚索工程未发挥作用前,即进行抗滑桩施工是得不偿失的。

为减少对边坡的扰动,在抗滑桩施工时,要求先从两端开始,每隔两根挖一根分批跳槽开挖,依次向中间汇合,当基坑开挖进入锚固段必须放炮时,要求“短进尺、弱爆破”,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和钻眼深度。

2.动态施工尽管在治理工程实施之前,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但也无法彻底了解其地质情况,所以在治理方案确定以后,对其后的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并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对该边坡进行监测。通过仔细分析每个钻孔钻出的芯样、钻机的钻进速度和抗滑桩基坑揭示的地质情况,并结合监测单位反馈的信息,对锚索及抗滑桩的长度做合理调整;对边坡的防护范围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对施工工序也实行动态调整,如监测反映边坡变形情况稳定,且在第四、三级锚索已部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为加快工程进度,同意其施工两端的抗滑桩,当情况不利时立即调整。另外,根据边坡现场的出水情况将仰斜排水孔的位置及数量也作了相应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排水要求。总之,在监测单位的配合下,施工和设计紧密结合,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六、结语

根据高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对边坡结构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变形破坏的形成机制,利用极限平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对该边坡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进行阐述,采用锚拉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排+坡面局部防护的治理方案,使边坡变形得到控制,整个边坡已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等.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 黄润秋.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J].地球科进展,2004,19(3):443~450.

第8篇

关键词: 混凝 土裂缝 成因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行,市政工程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当然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前的市政工程中,混凝土构件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影响构件安全的混凝土裂缝要格外注意。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会导致混凝土浸水而腐蚀内部构件。而内部构件的腐蚀将降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抗渗透性能以及承载力,同时还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及外观,严重的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危害。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结构不合理,基础不均匀沉降,原材料达不到要求以及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等引起的。在混凝土硬化这段时间内,水泥会产发热,使得其内部的温度升高,从而在其表面形成拉应力。而到了后期,其温度会下降。而在此期间内,混凝土又会因为受到基础以及已成型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而在其内部产生拉应力。同样,外界气温的变化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当这些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混凝土将会出现裂缝。部分混凝土的表面湿度变化较为明显,而内部湿度却变化很小。混凝土本身就是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在给混凝土添加短期荷载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而添加长期荷载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1.2~2.0)*104。因而,混凝土本身的脆性也易导致其产生裂缝。如果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所选材料达不到要求,且其水灰比不稳定,会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一致,在抗拉强度低的部位就容易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及其治理措施

1、干缩裂缝

(1) 干缩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养护或是浇筑完毕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表面性的平行线或网状的较浅、细小的裂缝,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平面部位更是多见。这种裂缝称之为干缩裂缝。这是由于水泥浆水分在挥发过程中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挥发速度有所区别造成的:混凝土外部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变形较大,而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较慢,变形较小,这就造成混凝土外部表面干缩速度大于内部干缩速度,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拉应力,从而出现裂缝。干缩裂缝使得混凝土的抗渗性受到影响,水流随缝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氧化、腐蚀钢筋,对混凝土构件的稳固性、耐久性、承载力等都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混凝土干缩的因素主要是混凝土的配制方式方法,例如混凝土中水泥成分、用量,混凝土水灰比、外加剂比以及集料的性质和用量,还有就是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措施。

(2)干缩裂缝的处理。要减少干缩缝裂的产生,在施工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预防措施:a.选用收缩指标较少的水泥,例如选用中低热或是粉煤灰水泥,工程的重要部位选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b.市政施工的实践证明,混凝土的干缩程度与水灰比的正比关系明显,水灰比越大,干缩程度越大,所以在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中应合理计算水灰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c.在施工中不能贪图搅拌顺利而加大用水量,应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添加用水。d.改进混凝土养护方法,加强早期养护,延长养护时间,特别是在冬天,必须延长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e.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科学设置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

(1) 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大部分发生在混凝土强度较小时的终凝前后。外在因素是干热或是大风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太快而造成体积急剧收缩,而混凝土的强度很小无法对急剧收缩产生反制力,从而在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裂缝),这类裂缝外力作用十分明显,裂缝一般较长(一般都有20~30cm,最长可达2~3m) 较宽(一般1~5mm) 较深,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干缩裂缝更加严重。

(2) 对塑性收缩裂缝的处理。裂缝的预防处理除了选用干缩值较少、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品种(例如硅酸盐水泥) 和严格控制水灰比之外,最主要的是做好混凝土终凝前的表面湿润工作,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草垫、麻席等,并在高温、大风天气做好混凝土的降温、挡风措施。

3、沉陷裂缝

(1) 沉陷裂缝的产生。沉陷裂缝外表大多表现为沿地面垂直或是30~45 度锐角斜向发展,进而产生错位。沉陷裂缝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承载混凝土的地基或回填土的土质过于松软,在水浸之后产生沉降;二是混凝土施工时搭建的模板刚度较小,模板支撑力不够以及模板支撑底部不结实造成的。显然,外在因素是沉陷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 处理沉陷裂缝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在承载混泥土的地基或回填土方面,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夯实、加固,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让地基在水中浸泡。在模板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模板板材,其刚度和强度要符合施工要求;二是合理设计模板结构,避免支撑距离过大造成支撑力不足;三是混凝土施工完工后合理安排拆除时间,不能太早,并针对混凝土结构注意拆模顺序。

4、温度裂缝

(1) 温度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水泥在水化时会发出大量的热量(称之为水化热),推高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有时超过70 度甚至更高),而混凝土外表面散热较快,使得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在通胀,而表面却在冷缩,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一个作用力(拉应力),当这个作用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温度裂缝主要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中发生。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的主要区别是干缩裂缝主要和混凝土内外的水分自然蒸发的速度有关,而温度裂缝和温度相关性较强,在冬季裂缝较宽,而夏季较窄。在外型上,温度裂缝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干缩裂缝粗细变化不明显。

(2) 在市政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桥梁工程、高架路工程、给排水沉降井工程等,温度裂缝会使得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抗疲劳性能,并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锈蚀,造成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这类工程施工中,预防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一直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做好其他原因引发的裂缝预防措施外,还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合理设置冷却管,浇筑后通冷水或冷气,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目的;二是科学添加减水、增塑、缓凝等外加剂,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三是改善施工方案,采取分层、分块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充分利用混凝土表层的散热,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四是改善施工工艺,例如在旧有的“三冷技术”施工的基础上再采用“二次风冷”的新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的裂缝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探索出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和修复方法是很有意义的,还需要广大研究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仕宾1,江 敏2,刘培科3,刘红霞3.低强度等级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提高措施[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02)

[2] 李红萍.混凝土施工裂缝分析及防控[J]. 山西建筑. 2013(23)

第9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稻象甲已成为影响六安市金安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介绍稻象甲的发生及危害特点,分析稻象甲近年来在金安区为害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是夺取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危害水稻生产的有害生物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水稻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的危害大大减轻,而稻象甲、稻曲病以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逐步成为影响我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稻象甲的发生特点和综合治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稻象甲的危害

2000年以前,稻象甲在我区仅零星发生,未构成危害,一般农民也不了解稻象甲;2000年后,稻象甲才逐渐被农民所认识,不少农民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曾经深受其害。

(1)高梁育苗缺苗一半。2000年施桥镇旗杆村与安徽迎驾集团签定高梁种植合同。播种育苗后疏于管理,稻象甲防治不及时,10hm2种植计划,移栽5hm2,仅占合同生产任务的50%。

(2)早稻减产30%。2003年施桥镇金斗村桑朝阳户,1700m2双季早稻,抽穗扬花后,发现上部叶片叶尖逐渐发黄、早衰,谷粒不饱满,提前收割后减产约30%。农户不知原因,农技人员现场拔起稻桩检查,确认是稻象甲幼虫为害。

(3)育秧田受稻象甲为害,造成缺苗空田或迟栽改种,影响茬口和收成。

(4)直播田受稻象甲为害,基本苗不足,生育期推迟,危害严重田块翻耕补种、延误农时。2007年施桥镇河口村久户0.23hm2杂交中稻减产达1000kg以上。

(5)玉米苗期受稻象甲为害后,造成缺苗或迟发,整齐度下降,成熟期推迟,减少产量。

2发生特点及为害症状

2.1发生特点

稻象甲又称稻象鼻虫、稻象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异型亚科,不仅为害水稻,还能取食小麦、玉米、高梁、油菜以及稗草等多种作物和杂草。成虫咬食叶片,幼虫为害新根,以丘陵山区为害较重。我区1年发生1代,多以成虫在稻花、土缝、田边、杂草上越冬,4月中旬前后相继为害各种农作物。

2.2为害症状

稻象甲成虫以管状喙咬食水稻秧苗心叶,抽出后形成一排小孔,被咬稻叶易折断,漂浮水面,水稻分蘖后为害逐渐减轻,玉米、高梁幼苗为害症状与水稻秧苗为害症状相似。稻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新根,被害稻株叶尖发黄,叶片枯死,严重时整丛枯死,稻穗不能抽出或形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3稻象甲近年来为害加重原因分析

(1)全球气候变暖。我区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稻象甲越冬,越冬虫量增大。

(2)适宜越冬及栖息的场所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燃料多样化、农机替代耕牛以及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等变化,使整个农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有利于稻象甲的越冬和栖息。

(3)稻象甲食性杂。我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农作物种类多,种植方式不一,给稻象甲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非常有利。

4综合治理措施

(1)清洁田园。通过铲草皮、割草或喷施除草剂等措施,破坏稻象甲越冬及栖息场所。

(2)午季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翻耕,消灭部分虫源。

(3)水稻育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山坡、堤坎等杂草较多的虫源区,并相对集中育秧,减轻为害。

(4)适当推迟一季中稻播期,避开稻象甲为害高峰期,食源植物大量发生后,可以分散稻象甲为害;同时还可推迟水稻抽穗扬花期,避开7月下旬高温热害,增加结实率。

(5)喷撒农药时,不仅要对秧苗喷药,还要对秧田周围杂草喷药,能起到较好的杀灭和阻隔作用,对为害较重的田块,可增加用药次数。

(6)为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可随药配用农田有机硅助剂“展透”,既增加叶片的农药附着率,又增加农药对害虫的渗透性。

(7)早中稻本田防治稻象甲可选用锐劲特、毒死蜱、三唑磷等,也可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混剂对水喷雾防治成虫取食叶片,拌毒土撒施防止幼虫为害水稻根部。

参考文献

[1]高成,郭书普.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程满枝,张传根.皖南山区稻象甲回升原因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