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时间:2023-03-08 14:54:51

导语:在与荷花有关的诗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第1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新《产品质量法》)于2000年9月1日起实施。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做好适用新《产品质量法》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有关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凡2000年9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行为,均应当适用新《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2.2000年9月1日以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如果该行为持续到2000年9月1日以后的,应当适用新《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3.凡是2000年9月1日以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在2000年9月1日以后发现的,适用新《产品质量法》时,原《产品质量法》未规定处罚的,不得予以处罚;原《产品质量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与新《产品质量法》的处罚规定不一致的,不得超出原《产品质量法》所限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

第2篇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也是友谊的种子。故而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作为小荷班成员,在学习中得像荷花的茎一样不蔓不枝、独立自主;在合作展示的时候,尽管是荷叶,但要用碧绿衬托出荷花娇美的粉红;在生活中,更要像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交往中,要如荷花一样友好相处,作友谊的象征。

二、 建设梯度

1、第一阶段——认识荷花

通过资料、图片等内容搜集,让学生在低年级段对于荷花的样子及生长环境有初步的了解。

2、第二阶段——画荷花

与美术课相结合,让孩子在对荷花有充分了解之后,可以描绘荷花,还可让孩子用彩色卡纸粘贴荷花,并将孩子的作品张贴于教室。

3、第三阶段——读荷花

建立《小荷集》(积累本),积累有关描写荷花的诗句或美文,并了解相关作者。及时将意义深刻的句子打印张贴。

4、第四阶段——赞荷花

深入了解荷花的高贵品质,并认识具有荷花品质的名人。

第3篇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章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背诵积累优秀的诗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古诗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从而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是对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优秀作品的阅读量越大,人的视野越开阔,精神境界越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古诗文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会增进理解,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背诵《望庐山瀑布》时,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除了规范背诵语气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得当的语气和体态语加快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如含有“美丽芬芳”意思的,学生会背起有关“花”的诗来,一时间桃花、杏花、荷花、、石榴、海棠、梅花五彩缤纷,争芳斗艳,有《惠崇春江晚景》、《题》、《海棠》等;含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意思的,学生会背起“言志”的诗:《石灰吟》、《无题》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根据时令进行分类背诵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记忆深刻。如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从《江南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到《夏日》、《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秋浦歌》、《秋思》、《枫桥夜泊》到《冬景》、《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地背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背诵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

转贴于

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形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第4篇

作文一:美丽的莲花

夏季的早晨,天气有些炎热,偶然间,我发现一池美丽的荷花。这荷花,禁不住惊叹它们的美丽。

走近池边,一片诱人的绿色映入我的眼前帘。在那平静的水面上,铺满了翠绿色的荷叶,远远望去,想一块翠绿色的地毯。微风拂过,鑫香阵阵,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我不禁吟起了杨万里脍炙人口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大的像脸盆,小得像盘子,还有的像一把小伞。荷花的颜色大都是粉色的,也有乳白色的,乳白色的荷花的花瓣只有四五瓣,粉红的花瓣有点像柳叶,只是比柳叶宽,靠花托的部分逐渐变红、变平。越是长在里面的花瓣,就越小越美丽,中心半露着的花蕊,里面长着莲蓬,妈妈告诉我,莲蓬开始是淡黄色的,渐渐的变成绿色,最后变成深绿色。这时候莲蓬里的莲子就可以吃了。我第一次吃莲子时,感觉不好吃,味道很苦,但渐渐地我便尝出一股淡淡的甜味,这种味道独具一格。莲子全身都是宝,可以清火,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同时具有养生的功能,知道这些,我更喜欢荷花了。

一阵风吹来,把荷花吹的摆来摆去,好像在向我招手。风停了,水珠滚来滚去,最后聚集在一起,越发亮晶,这美丽的荷花,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令我流连忘返,好像永远呆在这种世界中。

这满池的荷花,生出了无限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也催生出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不知不觉在这里驻足了很久,当我依依不舍得离开它时,他的每已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作文二:美丽的莲花

我的老家在里叶小泉村,那里有“十里荷花”的美称。

暑假期间,我到老家去玩,那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到村口,奶奶远远地就来接我们了,我边喊边快步跑到奶奶跟前,奶奶递给我一个嫩嫩的莲蓬说:“这么大热天,辛苦了,雨晗,吃莲子。”我吃了一颗,觉得挺甜的,到后来感觉有点苦,就说“真苦,这是什么东西?”奶奶说“这叫莲子芯。”我十分好奇地说“奶奶,你给我详细地讲一讲有关莲子方面的知识吧。”奶奶说“莲子属于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有荷叶、荷花也叫莲花、地下茎叫藕、果实称莲子,生长在莲蓬内。藕和莲子可以吃。藕节和荷叶可以做药,荷花主要供人们观赏。莲子里有芯,吃起来非常的苦,但可以晒干泡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我说“莲子这么好啊!”奶奶说“很久以前,村里老百姓没钱交税,就用莲子来抵,而且还是朝廷贡品。如今,莲子的用途更广泛了,我们常吃的八宝粥里面就含有莲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常常把莲子当作滋补品和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说着说着就到奶奶家,奶奶忙着给我们做饭,而我却站在奶奶家门口,望着远处那碧绿的荷叶,火红的荷花,心里非常的兴奋。

啊!美丽的莲花呀!

作文三:美丽的莲花

莲,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用优美的语句赞美过她,多少人用美妙的音符歌颂过她。

她的美是庄重的,她不像牡丹一样,美得那般妖艳;她不像虹一般,美得那样虚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她廉洁无暇、清丽纯真之魂的赞誉。“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是对她怜爱平和、吉祥美好之意的褒奖。

她拥有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她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她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莲有独立不迁的鲜活个性。她不倚高枝,花开独朵;她端庄典雅,含蓄深沉;她豁然大度,光明磊落;她清新隽永,雅趣怡然;她璞玉浑金,自洁自爱;她亭亭玉立,别具一格。

第5篇

一、营造优美情境,感知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中有限的文字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古诗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向学生展示悦耳的音乐、多彩的画面,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努力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每一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是要通过一定形象的描绘,流露在字里行间。所谓我们常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去感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壮观的景象。教学时,我搜集了有关瀑布画面和乐曲让学生欣赏,使他们如临其境。

二、品味精妙词句,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在遣词造句上十分讲究,因此对古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特别重要,如果单靠教师采用串讲的方法,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能通过直观的声音和形象,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和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的使用,是古人锤炼词句的典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用词精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了江南春色的精彩画面,把学生巧妙地带入到绿意盎然的美丽江南。在学生感悟了这样的画面以后,引导学生将“绿”字与他曾经用过的“满”“入”“过”等字进行比较品味,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绿”字的使用,将江南的美丽春景写活了,高度概括了江南春天的生机盎然。实践证明,在古诗的教学中,多媒体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进行思维加工。再如教学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诗人登楼望见的远景和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黄河的近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诗句,再通过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登楼过程中的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加以适当介绍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句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深层所蕴含的感情。

三、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特点,适合指导朗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形象直观的画面和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感受李白在长江边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的场景:烟花三月景色优美。黄鹤楼上、长江岸边……把学生带入当时送别的场景中,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采取悟读、感情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读、想、说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诗人那种深深的敬仰之情,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使学生深深地受到感染,很自然地就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读出了感情。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渗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深刻地领会古诗的情感美。

四、启发再造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美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古诗的语言更是精炼、形象。它特有的语言文字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我充分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从而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第6篇

一、 巧妙设问

在尝试过程中,设计好尝试问题极为重要。提出尝试问题,也就是尝试目标。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要一步。提出的尝试问题要求力求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尝试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强化学生感知过程。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我先用幻灯出示一幅色彩绚丽的三峡行舟图,然后设疑探路:“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要到什么地方去·他是怎么去的·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诗中都告诉我们了么·”从而启发学生自觉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诗歌的意思。

2、联系实际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尝试问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地欲望。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风景区、影视里见到地瀑布时什么样子,然后话锋一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李白描绘的庐山瀑布是怎样的景象·”通过比较,学生沉醉于瀑布的雄伟气势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3、提问的难度要适宜。俗话说:“跳一跳,摘果子。”如果不用跳就可以摘到,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为这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如果拼命跳了数次,还是摘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又超过了现有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桃子”放在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的地方,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到如在教学《鸟鸣涧》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小空非常安静,为何又说时而清脆的鸟叫声’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及时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句启发学生,让他们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通过教学,学生领悟了人闲山中空幽静的氛围,深刻体会诗句的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感悟就属于“跳一跳”的范畴,教师在这方面要精心设问,让学生通过尝试,通过努力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发展智力。

二、激励参与

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先出示尝试题:“1、轻声读课文,讲讲‘晓、眠、闻、蹄、知’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再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然后请几个小组的学生讲讲诗意,要求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还可以互相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运用尝试法进行古诗教学,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有一种被肯定,被承认的满足感,为下一步的尝试打好基础。

三、及时反馈

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从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尝试前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自学课本是吸收信息,学生尝试练习中是输出信息。教师从学生尝试练习中收到反馈信息。判断尝试结果的正误是评价信息。所以教师在学生尝试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判断尝试的正误,对正确的答案进行强化,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矫正。根据学生尝试情况,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池》的意思后,我要求他们根据诗句内容画出一副初夏池塘的图画。一位学生画了泉眼,柳树,一只蜻蜓停在一朵含苞未放的荷花上,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本诗所写的是初夏的景色,‘小荷’是指刚钻出水面的鲜嫩的荷叶,而不是指荷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多向传递,加强多元交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来灵活调控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自终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能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训练落到实处。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词;诗情画意;乐感;艺术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2-0037-04

从《诗经》时代的诗乐舞三位一体到后代诗画一体,诗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绘画美,诗中有画,讲究意境;还具有音乐美,多押韵,多骈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更具有情感美,情是文学的根基,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的上上之品,诗歌便是典范。

当代中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唐诗宋词,这些易于记诵的诗歌,到上中学时也积累了不少。好多学生背诵是背诵了,但有些不求甚解,很难融会贯通,具体地说,很难将自己的诗歌积累运用到语文课堂生活中去。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契机将一些熟悉的诗歌融入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艺术氛围。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背诵,还能将诗歌运用到写作当中,从而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我十分喜爱古典诗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结合诗画、诗乐、诗情、诗境、诗理、诗艺、诗风等,探究如何将古典诗词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效果很好。

一、诗画融一体

古典诗词具有绘画美,最为典型的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然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诗、画融一体的杰作。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一课中,我播放了许多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给每幅四季图片命名,学生纷纷举手,他们喜欢选用诗句。

用于描述春天的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用于描述夏天的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等。

用于描述秋天的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用于描述冬天的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我鼓励学生,如果能将这些诗词在写景时恰当引用,将会为文章增添韵味。这些诗词同样适宜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抒情文教学,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等。尤其是给《春》里的春草图配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图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图配“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图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迎春图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相应的古诗词,很精彩。

再比如上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图片回顾自己积累的有关落日的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这也为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诗情画意。后来在上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构图、线条、色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中有画”的特色,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幅简笔画再现其诗画美,部分有绘画功底的学生画得很不错!

又如教郦道元的《三峡》,我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引入,学生立刻联想到与山水有关的诗词佳句。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再比如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学生都能联想起与雪有关的古诗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所谓形美以感目,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怎能不触景生情。

二、诗乐韵无限

古典诗词又具有音乐美,音美以感耳。

我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时,一开始我以“烦恼是人的多种情感之一,从古到今人人皆有,我们先来感受古人的烦恼”切入,诗词配乐唱。这些诗词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这些吟唱着愁情的诗词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荟萃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运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在古诗新唱中理解背诵,效果极佳。

诗词吟唱出来才更能传情,这些唱词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让学生轻松乐学。

三、境似情共鸣

古典诗词又具有诗情诗境美,意美以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乡愁是漂泊游子们永恒的话题。我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从诗的思想感情方面作了拓展延伸,设置了“抒发乡愁的诗词佳句还有哪些?”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从自己的大脑里搜索有关乡情的诗词佳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是漂泊游子们的情感共鸣。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时,除了让学生积累与有月亮有关的诗词外,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我从情感角度入手,联系此时的苏轼与张怀民都是被贬黄州,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再恰当不过了。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我设置问题“存者且偷生”还能为安史之乱中悲苦的老妪带来一丝安慰,用《春望》里哪两句诗作回答最好呢?同学们都能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春望》、《石壕吏》均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作,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

古典诗词往往营造意境来抒情,其实,许多诗词在思想情感方面都能找到其共同的地方,这源于抒情者相似的人生境遇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四、诗中有真理

许多诗歌也是蕴含哲理的。

例如我在教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让同学们联想与山有关的诗词。有学生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赞许地评价:“看来你把文章的主旨用这两句诗概括了,人生的路上即使‘山重水复’,有恒心就能‘柳暗花明’”。

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所以我也经常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劝勉学生不断读书,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诗中有真理,经得起时间和生活的考验。

五、赏诗探艺术

诗歌又是讲究艺术技巧的。

我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前几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文章中心“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并明确“比兴”手法就是先言他物,再言其事。接着,我提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用“比兴”手法,请问同学们《诗经·关雎》那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大家异口同声说出了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见大家已经掌握了“比兴”这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爱莲说》和《陋室铭》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我引导学生回忆积累的诗词还有哪些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个别同学立即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随即介绍了这首诗如何“托物言志”:诗人咏物抒怀,通过对洁白石灰的描述和赞扬,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畏艰险、纵有千辛万苦也视若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处世要清白正直的志向。

再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在解释题目一方面指“爸爸所栽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暗含爸爸的辞世”时,给学生介绍“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双关”即一语双关,语音双关或语意双关。举例说明时,我举了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学生立刻明白“双关”通俗来讲就是指一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是语音双关又是语意双关。在学习本单元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时,学生朗读诗歌后便能悟出题目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又指“人生之路”。再后来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宋诗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中对“风霜”一词的理解时有个别学生立即想到了“双关”,这点非常好,我就势引导他们:这里的“风霜”即指自然界的风霜,又指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

不少文章中有“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映衬手 法,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点拨学生:“词人以乐景来写哀愁,倍增其哀,请同学们从我们已学过杜甫的诗歌中举出几例。”有同学就立即说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来,既归纳了写作艺术技巧,又温故知新。

可见许多诗歌在写作的艺术技巧上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就会发现其妙处。

六、沐浴古诗风

在诗歌风格上,许多诗词也有相似之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画。教学中,我提问道:“我们知道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他的哪首诗与这首诗的风格相近?”同学们立即想到曾经学过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是平淡质朴,淡中有味。这类诗也给我们吹来了清新质朴的田园风。

在教学宋代周密的《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先联想与江涛海潮有关的诗词,有些学生说出了“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我又趁机设置问题“这些诗歌从风格上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有答“大气豪放”的,有答“奔放豪迈”的。这些诗歌给我们吹来了豪气奔放的江河湖海风。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设置问题“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格与曹操、苏轼作品等风格相同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风格?”学生们有答“凄美”的,有答“哀婉细腻”的。的确,他们感受到了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楚雨凄风。

沐浴着古诗词不同的诗风,也就能够大致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赏析诗歌。

第8篇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一种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所以提问的方式非常重要,提问的内容角度也应以正确、深度适中为宜。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读知识,能把他们的思维空间拓宽,使他们的思维方向发散开来。 我们可以从周益民老师所教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段中得到启示。

师:大家想一想,诗人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原因是什么?

生: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绿树、绿草、青山。

生:可是那么多的红花、蓝天,这些不是绿色的啊。

师:后面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可是诗人为什么一定要说成是绿色的呢?嗯,绿色是不是有另外的含义?

生:可能绿色代表了生命,代表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师:说得太对了,“生命之树常青”就是从这里来的。

生:老师,我在电视上看到沙漠里的绿洲,那就是生命的希望。

生:绿色代表了活力,像一个小学生朝气蓬勃,天真有热情。

生:老师,我还会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被我们传诵下来了。

生:老师,我们还看到超市里有绿色食品,绿是环保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课堂里?

生:绿色。

生:我就不同意这个观点,其他颜色同样也可以代表大自然的色彩!

师:那你能不能说一下大自然还可以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大自然可以是红色的。红花、红色的果实,其代表了丰收的景象。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让我们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火热,给我们以力量。我们还学了很多有关“红”的诗句,比如说――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老师,大自然还可以是白色的。冬天有白雪,在白雪的装点之下世界是那样的圣洁。

师:不错,由这位同学说的我想到了“瑞雪兆丰年”。

生:我觉得大自然不是单色的,而是彩色的,“五彩斑

斓”“五颜六色”就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写照。

师:大家说得太棒了。老师就想了,我们同是生活在一个大自然中,可我们为什么对大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是因为每个人的爱好都有区别。

生:因为每个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大自然。

师:太好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让我想到了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原因。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是不是我们心中的自然与现实的自然之间的关系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体会他心目中绿色的大自然吧。

以上的教学片断非常精彩,由教师的一句 “诗人为什么一定要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展开了讨论。学生把生活的实际与诗文联系在了一起,于是,课堂就变得有话可说了。有的学生从所见所闻出发,看到大自然有绿树、绿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有的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想到,因为绿色象征生命与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还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白色的;更有一位学生想到了大自然是彩色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看到学生的被动与冷漠,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眼里快乐的“火花”――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浮想联翩、妙不可言、心灵共鸣。

学生的知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外,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这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如学习《赶海》一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你能说来听听吗?学习了《微笑着承受一切》后,可让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像桑兰一样坚强?你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学习了《荷花》一课,可让学生在欣赏荷花的美的基础上,又补充出示大自然中其他美好事物的图片让他们欣赏,并告诉他们: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更多更美的事物。你能把你眼中的美好事物写出来吗?这几个发散思维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把“问”与阅读、写作等联系了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纵向、横向发展。

第9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和谐课堂

教学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主动性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一、精彩导课,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地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置于情绪高昂、兴趣浓厚的特定情境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既学得轻松,又掌握牢固,学生得到心理上成功后的满足感,他们就会产生新的学习兴趣,从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认识要求,就形成了学好知识的良性循环,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如精心设计一个标题,利用时事新闻,结合生产生活联系实际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课导入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导入方法或者方式一定要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正如打靶,百发百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创作时,脑中要时刻想着这个意念,这样才不至于“脱靶”。诚然,新课导入无定式,它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进行,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但是无论教师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都必须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化学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总结创新与运用课堂新课导入方式,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二、和谐课堂,享受快乐课堂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加德纳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到,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这些智能具体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有人七项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但其他项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项稍差,某几项更次之。在课堂我们随处可看到各人的智能差异。

学会赏识学生,让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成功的教育者都认可“好学生是夸出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学生也一样。班主任为什么总是要带着挑剔,而不是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当然,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功,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在工作中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充满自信,激起他向上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充满信心。而我们却希望能培养出的是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困难的人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三、情境课堂,激发乐学的渴求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行真、情切、意远、理蕴、生动的氛围,让学生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使生物课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

《开花和结果》:

对于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我选择了多张色彩艳丽、赏心悦目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千姿万态的花的世界中,进入《开花和结果》一课的学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绚丽多彩的鲜花美化着我们的环境,装点着我们生活。自古以来,美丽的鲜花,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情怀,激发着诗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接着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和学生一起吟诵与花有关的诗句:

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杏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友情链接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