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08 14:54:51

导语:在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一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落实。

进一步完善机构,调整了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责任人。社区创建常抓不懈,建立社区创建检查及周五大扫除制度,与各驻区单位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考评制度。各单位争创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的观念已树立,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实干、人人参与”的局面,社区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大为改观。

二、措施落实、奖惩逗硬。

第2篇

威海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和《威海*-*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努力探索,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年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生态市建设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威海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中。围绕生态市建设这一中心,*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生态办作用,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指导、督导和考核。在夺取05年创建生态市先进市荣誉称号的基础上,06年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来,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办先后下发18个文件,12期简报,使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职责、分工、会议制度、生态市建设联络员制度更加明确、更加切实可行。针对06、07两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年工作计划》,对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细化和部署。一年来,我们多次筹备召开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布部署生态市建设有关工作,多次召开生态市建设联络员会议,部署生态市建设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任务,指导各市、区、市直各部门修改制定生态市建设阶段性工作方案,对生态市两年计划、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推进落实。*年7月份会同污控科开展了三市三区市直有关部门等23个单位的生态市建设责任书进行了中期调度检查工作。通过抓督导促创建、抓考核促落实,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整体快速的推进。

二是集中力量全面发动,积极做好系列生态创建工作。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三市三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市局相关科室站队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开展了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通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于*年6月份申请省环保局组织专家对我市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初审,我们顺利通过了初审并经省环保局推荐至总局申请验收。*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组对我市中心城市及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工作,实现生态示范区全市一片红,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是生态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市建设生态市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功标志着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我市*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2010年全面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进入全国生态市建设第一方阵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次验收工作我们共准备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材料汇编、重点工程汇编、档案资料等400余卷,准备重点工程及现场几十处。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以来,我们会同各市环保局、市局各分局、全市各镇积极组织做好优美乡镇材料的推荐上报工作,*年6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巩固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加快推动生态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先后共组织全市49个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占全市建制镇总数的98%,10月份我市14个镇申报创建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材料已报至总局,国家总局于12月15日又批准公示了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到*年年底共有43个镇被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占全市建制镇总数的87.7%,超额完成了市局年初制定的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要确保达到50%、力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达到80%的工作目标,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于7月17日至18日省局《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圆满召开。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助理巡视员李远、省局副局长车纯滨及17市分管局长、生态科长参加了会议,市政府刘茂德副市长亲自到会致辞并陪同会议全过程,国家局、省局领导及与会人员对我市的生态建设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创建工作的经验给予了大力的推广,对威海的生态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还组织全市35个镇镇长进京参加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授牌仪式,组织全市各镇拍摄优美乡镇亮点照片70余幅报送总局的环境科学出版社,对我市优美乡镇和生态市进行宣传,在*年9月份的全市环保工作大会上,市委、市政府代表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全市35个环境优美乡镇的授牌仪式。

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在省生态办大力支持下,经过努力,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先后被争取列为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我们积极发挥生态办宣传引导督促作用,组织三市生态办有关人员赴江苏、浙江等省市考察生态市县建设,两次组织三市生态办有关人员参加省局生态市、县建设培训。*年10月份市生态办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生态县验收工作。根据南方创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下发了创建生态县档案编制工作指南,制作了专门的生态县讲义,对三市进行了认真的创建培训。11月8日至10日,组织生态办、生态科工作人员赴三市针对生态县验收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研究。经过全市上下各部门、单位的不懈努力,目前三市已进入创建生态县工作于12月6日至12日经省生态办组织省级考核验收组对荣成、文登、乳山创建国家生态市进行为期五天的考核,三市顺利的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并于12月下旬将相关修改完善后的资料按程序上报省局推荐申报国家总局考核验收。这项工作的开展尚属全省首次首批,在全省县级市中我们威海市达到了县级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一片红。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部门生态创建工作。会同市文明办、市农业局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威海市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文明生态村的申报程序、验收标准》等文件,全面启动我市*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市共评选文明生态村152个,占全市行政村数5.8%,超额完成了任务,为*年生态市、县验收打下基础。配合市旅游局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共推荐申报省级旅游示范区8家。会同市经贸委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推动工作,于*年5月份发了《关于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完成对我市双超(总量超标、浓度超标)、双有(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工业企业即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对我市四家企业以文件公布强制实施清洁生产,会同市经贸委发文公布*年度全市24家重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发文公布威海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个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10个的名单,这些文件和名单的公布将有力促进威海市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三是以山东省第二届绿博会为载体和平台,大力宣传威海生态市建设。主持了威海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及生态市建设成就展展厅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并组织了全市11家工厂企业参加了会展。威海市展厅采用声、光、电的立体音响效果,运用图片展示、文字说明相结合的多种表现手法,突出威海地方特色,营造出和谐、优美、现代时尚的绿色生态城市的氛围,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国家总局、省政府、省环保局的领导亲临展厅参观了绿博会,刘茂德副市长率我市代表团参加了开幕式,参观了绿博会并受了齐鲁电视台的采访,有力地宣传了我市生态市建设,树立了我市生态精品城市的形象。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中心镇、城乡结合部的镇村为重点,加大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等脏、乱、差现象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到2005年底,全市各镇区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以上,目前全市45%的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镇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因地制宜地抓好村镇绿化,先后组织开展了“全民绿化”、“村在绿中”、“绿化先进镇村”等镇村绿化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镇区绿化、河流绿化、园区绿化和庭院绿化等绿化、美化工程,经区的谷家洼村,荣成的凤头村、大山口村,文登的赤金泊村、泽库村,环翠区的戚家夼村,乳山的打磨村等7个村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同时,还在全市积极开展了生态旅游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生态市(县)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到目前,生态市市长目标责任书确定的9项重点工程已完成了7项,预计*年底9项重点工程可全部完成,投资总额达到6.1亿元。通过一系列工作使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为生态市(县)创建夯实基础。

二是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切实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原则,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和验收关,严防污染项目转嫁。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罚环境违法企业41家,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28家,取缔污染企业2家,搬迁选址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18家,对33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对13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在依法促治的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的审批关和验收关。截至*年底,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062个,因环境因素据批建设项目33个,对15个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和纠正,全市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了80%,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了8%和1.2%,城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到了189天,同比增长了39天,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持续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围绕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发展,全市普遍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到目前,已有4家企业被省环保局授予“全省环境友好企业”,4家企业被省环保局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刘公岛景区分别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其中:高技区被国家局确定为全国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同时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加快工业布局调整,逐步把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为污染的集中控制打下了基础。围绕“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农业,全市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了6万余公顷。依托千公里海岸线、昆嵛山风景区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提高我市生态保护水平,为我市生态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年工作打算

第3篇

一、完善机制,为文明创建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制订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写入人代会报告,制订了2012年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调整了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定期会议制度。

二、加大投入,为文明创建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镇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资500多万元完成了滨江路、七屯西路、工农路新修和滨湖街延伸工程,投资40多万元对集镇主干道进行了修复。投资30万元新增集镇路灯18盏,更换路灯50盏,石套子村集镇新装路灯31盏。集镇新栽绿化树苗2150棵,集镇面貌得到较大改观,集镇管理不断加强,集镇形象得到提升。

三、加大宣传,为集镇营造文明向上的精神氛围

注重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加强对外宣传,集中展示镇的良好形象。在各单位明确了新闻信息员,印发了《镇信息新闻调研考核奖励办法》,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反映了我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抗洪救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四、突出重点,全力打造良好的镇容镇貌

(一)加强集镇创建。重点加强集镇乱搭乱建行为整治和门前门内环境卫生整治。制订了《实行门前三包,争创环境优美乡镇倡议书》下发到集镇每个居民家中。

(二)加强单位创建。重点加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超市等单位、行业的创建力度。镇财政所、派出所、沈家店村、兴隆山村、李家岗村先后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单位;国土资源所、卫生院、鲜家港村等单位先后被评为枝江市文明单位;一中、二中投入资金5万多元对门道场地进行了整修硬化。

(三)加强文明新村创建。开展以“清洁街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沟塘、畅通道路”为主要任务的集中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争做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活动。突出抓好了沈家店、兴隆山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和石套子、东林集镇环境治理工作。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开展文化科技中心户建设,全镇文化科技中心户达到47户。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部门的帮扶,以村文化中心户为依托建立农家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超市推广广场舞,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市组织的“三八”庆祝活动、“爱我中华”歌咏大赛、元旦长跑、广场舞比赛、灯展等活动,全面展示镇精神风貌。

五、加强文明创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第4篇

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确定了“创生态经济强镇,建和谐平安新镇”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低碳工业,深入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十强乡镇”,先后被抚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度农村清洁工程先进乡镇”、“2009-2010年度文明村镇”、“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乡镇”等。

一、加强领导叫责任,以良好的氛围促进创建工作

该镇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镇,作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镇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同时,各村均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使全镇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和组织网络。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标语、横幅、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宣传方式,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另一方面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积极举办各种环保培训,组织开展环保、卫生、植树造林等创建活动30余次,形成了“树文明新风,创生态乡镇”的良好风气。各村也围绕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村的目标,在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村的宣传,让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立足实际抓编制,以科学的规划促进创建工

结合县城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对镇村进行规划,对土地使用、农民建房、工业商业、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等进行全盘考虑,着力打造小康社会、生态村镇的一流风貌。一是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抓住资溪县按照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修编城区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规的有利契机,该镇结合生态村镇、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抓好了乡镇总体规划。特别是对鹤城低碳经济示范区、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等区域,进行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将低碳工业和生态旅游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高标准编制农村村庄规划。该镇作为资溪的城关镇,着力定好位,详细地对全镇10个村全面进行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大觉山、排上、沙苑、下长兴、泸声、西郊等村,与我县旅游发展、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对这些村庄的规划,实行了更加详细、更加长远的编制。三是高要求编制生态旅游村镇规划。抓住资溪县“把生态环境守护好,把生态旅游发展好,把绿色产业培育好,把园林城镇建设好”的有利契机,围绕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景区等生态资源,突出绿色环保、生态园林、休闲旅游的特征和功能,聘请江西省环境保护研究院完成了《资溪县鹤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镇区域范围内的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三、多方筹资扩投入,以完善的设施促进创建工作

坚持“创生态经济强镇”,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以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村镇。一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创造性地建立了“两会一员”

(成立理事会、基金会,建立一支保洁员队伍)工作机制,采取“企业老板主动捐助,林木资源、土地征用等费用收取,受益群众自动捐助”的形式募集资金14万元,每个村1-2万元不等,建立了一支74人的保洁队伍,建设了106个垃圾窖,形成了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二是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给予奖补的办法,激励农户全面改水、改厕。到目前为止,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卫生厕覆盖率达85%,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今年,我镇在排上村张家小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着力加强了排上村的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三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1年,全镇共争取和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40余万元,全面完成6.19特大洪灾的823亩灾毁农田复耕工程;千亩蔬菜基地完成排灌渠、道路、喷滴灌、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蔬菜大棚达到150个;修建桥梁3座,维修、新建河堤2100多米、水坝13座、水渠1700米,硬化村内公路2600米,完成桥梁2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四、突出特色强产业,以繁荣的经济促进创建工作

鹿心社省长在资溪考察调研指出,资溪最大特色是生态。为此,该镇充分彰显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配合台湾风情园、大觉山商务会馆等项目建设,着力包装和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百越文化村等项目。大手笔推进农家乐建设,逐步在全镇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家乐。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着力打造“五大基地”(油茶基地、白茶基地、毛竹基地、有机果蔬基地、有机水稻基地),引导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镇种植白茶3000亩、油茶5000亩、商品蔬菜2000多亩,其中千亩蔬菜基地落实种植面积1000亩,种植葡萄170亩、烟叶801亩,培育竹笋两用毛竹林7000余亩,建成200亩以上毛竹丰产示范基地7个。

第5篇

工作总结

按照XX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领导小组的要求,为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科普组织网络

巩固和完善乡科协和村科普小组,积极在民营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加强乡科协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四有一保证”(即有办公室、有牌子、有人员、有年度工作计划、有经费保证)。“农技协”稳定在5个左右,并着力提高功能,引导向实体型发展,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作用。同时,积极在民营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

二、增加经费投入,加快科普设施建设

按固发[2002]13号文件规定,乡科普经费按全乡总人口人均0.2元标准落实到位,并纳入乡年度财政预算;乡的科普经费每年不少于8000元,开入乡镇扑财政预算。

乡建设1个10米长的“科普画廊”和2个室(即:“综合配套的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图书室”)。

三、强加推进科普示范村、户的创建工作

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创建科普示范村、户活动。按中国科协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的要求,科普示范村应占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科普示范户应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这此,在开展全面创建的基础上,侧重抓好2个重点村及20个重点的科普创建工作。依据标准,认真谋划,精心指导,切实将科普创建各项任务落实好,以点带面推动全乡。乡拟于10月份对科普示范村、户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的予以授牌。

四、加速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乡注重抓好良种肉鸡、三元杂交猪、无公害蔬菜3个乡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尽力帮扶,促其发展,与此同时,对10个村级科普示范基地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帮助引进项目和配套技术,并尽可能给予必要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不断提升水平。各村对自己的2个科普示范基地,更要加强管理,突出特色,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拉动全乡经济发展,乡拟于6月底前对村创建的科普示范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报县里统一授牌。

五、广泛深入开展科技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乡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年培训5000人以上,具体实施步骤:一是乡科协与乡农技部门配合,负责抓好500名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县科协与乡中学配合,对500名初中毕业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及技能培训,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能力。三是发挥乡科普创建成员单位和涉农单位的作用,与乡配合,条块结合,根据农时需要,进村入户到田头,负责抓好200名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四是乡继续组织县农广校从农村知青中的大中专班对回乡知青继续教育等,全年进行高层次培训50人;五是结合招商引资,配合来固企业开展对新工人岗前培训500人;六是继续举办“农函大”实施学制一年的系统培训。继续在乡、村干部和农村中学招生,全年招生500人以上,其中:各村10人计200人,农村中学300人。此外,在对农村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新技术10项,新品种8个。

六、大张旗鼓开展科普宣传

创新方式,变化形式,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具体办法:一是认真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二是组织涉农单位和县相关部门举办3次大型送科技下乡和科普赶集活动,发入各种科技资料10000份以上;三是举办乡、村干部科技讲座会1场;四是为全县19座“科普画廊”订购科普挂图20套960张,全年更换内容4期以上;五是继续办好“科技热线”;六是举办弘扬科学精传播科学思想挂图展2次;七是举办科普创建成果摄影展1期。

七、大力发展技协,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农技协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聚集了众多种、养、加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发展经济的各类能工巧匠,是科技与经济的联合体,具有技术、人才、经济实力的比较优势,且源于农民,与广大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传播科学技术和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农技协为“三农”服务的作用尤显重要。各级政府应把农技协的培育、发展、巩固、提高工作摆上工作议程,根据各农技协的特色,多方面给予热情关心和支持,积极为他们协调关系、扶持帮助、提供技术、引进项目、解决困难等,使之规范管理、增强功能、提升水平。乡应着力抓好5个全县行业性农技轩、各村应着力抓好1个不同类型农技协的巩固发展工作,引导农技协迅速转型,由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走有偿服务和实体化之路,逐步增强造血功能和对会员的凝聚力。二是加强对农技协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⑴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⑵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品种,并允许销售配套的种子、化肥、农药等;⑶根据专业特点,以订单农业、集约经营方式,发动农民建立相应的科普示范基地(片、点),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发展;⑷拓市场、促销售。以信息交流、网站搜寻、外出考察、横向联合、建销售市场等方法,把农产品销售这个困扰农民的难题解决好,促进农民增收。

八、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第6篇

一是实行明码标价工作管理责任制,从制度、人力、经费上给予保障,扩大工作范围,拓展工作领域,加强指导,示范街明码标价率达99%以上,城区主要停车场标价率达100%,景区景点标价率达100%,部分商场已实行明码实价。

二是推进价格进社区工作,建立社区价格工作站,开展"四个一"活动,及时公布居民关心的价格信息,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省市物价局领导多次亲临我区平东、芙蓉社区,实地考察,对我区价格进社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以收费年审工作为突破口,整治和规范涉及外来投资企业的收费,落实各项收费减免政策,制止乱收费行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共审查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57个,经营性收费单位8个,乡镇收费单位24个,年审收费项目567项、收费金额6033万元。

四是做好旅游价调基金征收工作,完成市局下达的价调基金征收任务2万元。

五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特别是5月下旬以来,针对价格波动的实际,增加监测频率,加大监测力度,及时采集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信息,在媒体上公布,共填报价格监测报表95份,编印价格监测分析简报15期,每周二定期报送并在安徽省物价网48期,起到了预警作用,为政府决策服务。

六是落实和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推行成本监审、集体审价制度,科学制定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定价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七是加大力度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秩序,开展各类专项检查8次,以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减免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对液化气、节日市场及客运市场价格、电力、医药价格、涉房收费、人事、社保收费进行检查,整治和规范价格秩序。开展农资市场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将涉农价费公示到村,让老百姓明白交费,放心交费。

八是公布12358价格举报电话,在全市率先实行价格投诉举报"首问责任制",

全年共受理价格举报23件,其中上级主管部门交办9件,有关部门转办1件,受理来信2件,受理"12358"来电接听8件,受理来访3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真正做到有案必接,接案必查,查案必果。

九是进一步清理全区收费项目、标准,全区清理60多个单位,400多个收费项目,编印《__区收费目录》,明确综合经济园区工业企业收费优惠政策。

十是强化日常价费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春运期间公路客运票价不再上浮政策,调整农公班车客运价格,论证核定经济适用住房预售指导价格,及时明确新的教育收费政策,加强液化气、药品价格和物业管理、停车场收费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解,积极落实完成。利用学习日、职工会、支部会,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增强党员干部遵守党纪的自觉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反复学习《》、

"五个不许"和"十条禁令",带头积极贯彻执行,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采取在办公场所醒目处悬挂"政务公开栏",建立区物价局网站,在区政府网站价格政策信息,在社区出价格宣传栏,制发涉农价费公示一览表,编发价格简报,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做到:全面、真实、具体、及时。

三、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围绕提高党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以集中学习、讲座、电教等多形式广泛开展理论宗旨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开展"双联共建"活动,全体党员按照承诺事项,为社区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献上一片爱心。今年为社区赠送电脑一台,帮助特困户两户捐款400元,单位职工为社区慈善超市捐款500元及油粮等物资。

四、围绕工作中心,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认真宣传贯 彻上级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按时完成区委及相关部门部署的各项宣传思想工作任务,有阵地、有载体、有内容;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反映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动态和好的经验,按时按质完成区委规定的重点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五、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着力规范价格秩序。依法行政工作机构人员落实,任务明确;建立并落实培训学习、领导干部学法、执法证件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管理严格规范;推行并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实行公示,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有关材料按时上报;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组织开展教育、医疗、涉农收费及旅游、成品油价格检查,办案程序合法,执法行为规范。

认真落实和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推行成本监审、集体审价制度,科学制定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集体审价。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实行ab岗制度,工作人员态度诚恳,服务热情,秉公办事,未出现窗口空岗现象。

六、结合行业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有办事机构、有具体措施,人员、经费保障到位。积极贯彻落实市、区两级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及文件精神,多次组织开展垃圾清扫活动。认真落实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照省局创建工作标准,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工作。

七、专人负责,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了计生网络,按要求参加业务培训,与街道办签定责任书,建立了育龄妇女档案。每月按时报送婚育信息表。单位期内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妇检按规定参加。无计划外生育。

第7篇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食品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列入全年的宣传工作重点,由分管宣传台党组成员黄醉千负总责,总编室、电视中心、制播中心等职能科室具体抓,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心指派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内容编排和宣传报道,办公室人员负责创建工作联系与信息材料报送;年初与各科室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把食品安全宣传、食品药品广告监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等内容落实到具体科室。制定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及宣传计划,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____新闻》栏目对我县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生产县创建情况进行动态报道,跟进报道省级食品安全生产县创建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治理,聚焦食品生产企业、食品交易市场和校园食品安全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领域,关注乡镇部门“七个一”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三大一严”专项行动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开设“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专栏,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重点宣传“三大一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报道宣传周食品安全各项活动工作进展情况,宣传正面典型,反映存在问题,广播电视共播出36篇。注重新媒体平台宣传,“____广电”、“____”微信公众号推送食品安全信息41条。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6.26”全国禁毒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食品安全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依托专题栏目,开展教育引导。《食品药品安全在您身边》专栏透过热点、焦点事件进行问题剖析和深度报道,播出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常识48期。在广播电视《卫生天地》、《生活与健康》、《农村大视野》、《科普大篷车》、《生态家园》、《健康大讲坛》等栏目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共播出112期;做好《食品质量检测周报》的工作,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提醒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

4.加强舆论监督,助力社会监管。《直击》栏目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督,深入一线曝光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通过追踪报道和回访报道,推动问题解决办理。组织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走进“民生热线”直播间,介绍部门具体职责,解读食品安全工作,在线解答群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严格广告审查,杜绝了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

5.投放公益广告,扩大社会关注。广播电视全年播出公益广告《讲文明

树新风》“食品安全篇”和“添加剂篇”5000余条次,户外屏滚动播放“共创食品安全县,同享生态养生源 ”标语850条次。广播、电视、微信、网站、户外电子屏等平动,扩大宣传效果,提升社会关注度。

6.从严管理食堂,确保饮食安全。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流程,按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健康体检、健康上岗。实行食材的定点配送,落实人员抓好每天食材的查验,确保食材安全卫生。配合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张贴《新食品安全法》、《创建食品安全县》等海报。在病虫鼠害繁殖高峰期,台内部统一开展灭鼠、灭蟑等“除四害”专项行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抓好就餐环境卫生,确保饮食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报道形式不够丰富。宣传报道侧重会议、活动、政策及行业管理举措,对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典型案例报道不够,报道形式单一,动员群众参与互动不够。二是舆论监督力度不够。虽然电视舆论监督栏目《直击》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曝光,但重在个案就事论事的报道,对问题根源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建议性意见缺乏,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今后将加强与各乡镇部门通联,开展记者蹲点报道、体验报道,更好地反映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加强新闻曝光力度,重点突出涉及群众关心热点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提高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2017年工作计划

发挥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总结创建中的特色做法、监管成效和典型事迹,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努力增强食品安全宣传报道的贴近性、互动性,扩大传播效果和工作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制度执行和问题整改。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抓好食品安全宣传、食品药品广告监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等内容落实。

2.开设宣传专栏。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开设宣传专栏,跟进报道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和重点工作,及时报道

行政执法、监督监管和检查整治等动态新闻,宣传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产业健全发展的典型。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做好活动报道。3.重视教育引导。依托《生活与健康》、《卫生天地》、《农村大视野》、《科普大篷车》、《健康大讲坛》等栏目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和案例警示教育。

4.强化舆论监督。《直击》栏目重视源头和重点领域监督,曝光违法违规问题,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策划“民生热线”上线,通过邀请相关部门做客直播间、组织专家下基层,解读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问,开展现场服务。

5.净化声屏荧屏。严格广告审查管理,抓好食品、药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

第8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

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四城同创”、城市管理行动、“健康”等工作,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强化督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加大对《省爱国卫生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爱国卫生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各级爱卫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根据人事调整和现阶段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实际需要,对市爱国卫生委员会进行调整(名单附后)。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爱卫会办事机构,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切实解决爱国卫生机构网络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等问题,确保爱国卫生各项任务更好地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等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各级爱卫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爱国卫生工作。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依照《省爱国卫生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强交流与资源共享,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系、工作述职、工作会议、定期报告通报、工作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按照职责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部门工作计划。各级爱卫会办事机构要依法履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爱国卫生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水平,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积极推进爱国卫生工作

(一)大力开展卫生创建工作。结合“四城同创”工作目标,市本级继续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市容环境卫生、背街小巷、社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等薄弱环节的整治,切实把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城市卫生的一些基础设施改造好、建设好。要将创卫工作与建立城乡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使创卫工作真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各县市区要认真开展创建国家(省)级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工作,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消除蚊蝇孳生场所;要规范集贸市场,清理占道经营,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力争到2015年底,通过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全市实现以下目标:在巩固中心城区、4个县市城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创建,使1-2个县市城区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县城)标准,新创建2个省级卫生县城;20%以上的中心镇达到市级卫生镇标准,5%以上的中心镇达到省级卫生镇标准;5%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1%以上的村达到省级卫生村标准;20%以上的单位或社区达到市级以上卫生先进单位或社区标准。

(二)切实抓好改水改厕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改水改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逐步实现村庄集中供水和供水到户,确保用水安全,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大力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70%以上,城镇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乡镇所在地、农村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场所无害化卫生公厕达到100%。

(三)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各地要依法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以环境防制为主、化学防制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依托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机构开展工作,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降低“四害”密度,在开展经常性灭杀活动的同时,集中人力物力开展集中灭杀,并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监督检查,在巩固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四害”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四)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充实健康教育机构,强化健康教育观念。切实把防病指导思想从关注病人健康转移到同时关注健康人的健康上来,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要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生理卫生和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普及教育。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活动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要加强流动人群健康教育,汽车站、火车站、餐饮场所、旅游景区等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卫生防病宣传。要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是要广泛宣传普及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强化措施,确保爱国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各地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增加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拓宽爱国卫生筹资渠道,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等途径,不断增加爱国卫生工作的资金投入。

第9篇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全乡环境建设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环境塑造人这一宗旨,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从而提升了民气,塑造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xx年,被评为沈阳市文明乡镇、沈阳市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县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同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

xx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乡建成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下面,就我乡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思路,加强领导,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作为全乡的重要工作来抓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全乡载体综合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强力拉动着全乡建设的发展。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乡领导班子成员坐下来认真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要写好环境优美乡这篇大文章,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抓全乡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可以出生产力,抓环境本身也是抓经济,把全乡环境建设搞上去,环境优美了,就可以更多地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应该说,对全乡环境建设认识上的高度统一,这在历届政府工作定位上是空前的。抓好环境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思路。为了拓宽视野,树立超前意识,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有关领导先后到省内几个环境建设搞的非常出色的乡镇进行了考察学习,从而确定了我乡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即: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本着“人民环境人民建、人民环境人民管”的方针,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措施,以“绿起来、洁起来、美起来”为目标,用五年时间把我乡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明乡。

二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明确工作方向,我们对全乡环境建设作出了五年总体方案,围绕环境基础性设施欠帐抓全乡环境建设,提高全乡功能;围绕形象抓乡建,实施精品工程;围绕热点、难点抓乡建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每年都有新变化。为确保工作项目顺利实施,乡党委、乡政府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强化指挥和协调,严格工作责任制。几年来,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乡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分兵把守,靠前指挥,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乡环境建设迈出了较大步伐,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落到了实处。

三是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直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从实际出发,站在对现实历史负责的角度,想大事、干大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上了一批重点工程。目前全乡10个村普遍进行了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修筑村屯砂石路211条,99.1公里,改扩建环乡公路22.5公里;新铺筑村级柏油路1.9公里,修建水泥边沟7万延米,安装路灯216盏,绿化村屯街道178条,栽植风景树16600棵,建设村民文化娱乐广场3处,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分别是养前村文化广场,白家岗村文化广场和养后村文化广场,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宫四处。养前村、养后村、白家岗村、细河沿村、腰屯村、凌角泡村村屯街道全部铺设了砂石路,另外四个村村内主要街道也铺设了砂石路。预计到2006年全乡10个村全面实现街道硬覆盖和美化绿化,现已完成的村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完善原有的成果。在养前村、白家岗村村屯环境整治的带动下,全乡各村村屯环境整治的气氛空前高涨,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氛围正在形成。

二、拓宽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还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我乡的财力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环境建设,全乡要发展,要建设,就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把眼睛转向民间,依靠社会力量或利用政策感召的力量改造全乡、建设全乡。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1065万元搞环境建设,这样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单靠我乡自身财力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我们从五个渠道来筹集资金搞环境建设:

一是吸引社会资金。我们的政策是,在统一规划下,统一动迁,商业开发,政府要形象,开发商要效益。并且我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乡环境建设项目新闻会,广泛宣传,平等竞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我们充分利用全乡空间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或资产的优化重组,搞活建设资金。

三是政府投入。一方面我们在每年收缴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拿出6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另一方面县里每年给我们按一定比例批配的建设费也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了建设的基本投入。

四是银行信贷。在加强全乡环境建设方面,我们不仅要有超前意识,而且要敢于超前投入,本着不举债,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大大促进了全乡环境建设的发展速度。

由于我们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搞活了全乡建设资金,使各项建设项目如期实施。

三、创建工作的实施过程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分4个步骤进行:调查摸底,积极筹备;宣传动员,组织创建;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自查验收,组织申报。

(一)全面调查摸底,积极筹备

近年来我乡在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加上一些历史欠帐,与其它省市的一些相对发达的乡镇相比,环境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随着##乡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构筑现代化小城镇进程中,把环保与生态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设想到2010年,把##乡建设成为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环保模范乡。我们##乡有这样宏伟的建设目标,凭着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优势,又有经过这几年艰苦奋斗取得成果,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建”成功。

乡党委、乡政府将指标体系中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各单位、各责任人,针对性的找出针对我乡弱项指标和差距,布置了工作重点,为“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经济增长、人口、资源、农林业、环保等指标认真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二)开展宣传动员,明确职责,全力创建

今年初期,乡党委、乡政府确定布置了今年的创建工作任务,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了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表示通过努力,争取跨入全省环境优美乡行列,同时在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布,让全乡人民懂得创建环境优美乡,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道理。乡党委、乡政府在集中力量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全乡建成区环境及辖区生态环境建设,这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实力壮大的体现,同时也是为发展经济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使##乡早日跨入全省环境优美乡行列。

目标确定后,乡党委、乡政府结合沈阳市环保局建议及本次评比要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能高、污染重、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十二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乡领导在会上对本次“创建”工作进行布置,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善我乡内环境及辖内生态环境,必须抓住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加大全乡的景观建设,两侧绿化美化,对重点道路、街道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档次;2吨以上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要求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大搞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利用农作物秸杆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提高粪便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加强全乡企事业单位污水、废气的达标管理。乡党委、乡政府把“创建”工程作为衡量各单位、责任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年终工作“一票否决”。

(三)强化管理,加速治理,严格执法

根据沈阳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辽中县环保局对##乡辖区的其它企事业废水告、废气严格要求限期达标排放,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污染物总量指标体系和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污染物总排放量控制计划纳入到小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县环保局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坚持必须先进行现场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基本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自查验收,组织申报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各相关单位,对有责任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创建”工作情况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创建”的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进行档案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保证按要求完成“创建”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按申报程序申报,成立了“创建”验收小组,对所有考核指标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自查验收,结果表明,##乡有条件达到“创建”工作指标要求。

四、创建工作体会及今后主要工作

(一)“创建”工作必须与实现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纳入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城镇自身发展需要。在硬件建设上,采取多渠道筹集全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舍得花大本钱,与此同时,着眼长远,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乡政府“十五”总体规划已提出建设目标,结合本次“创建”活动,将进一步加快##乡环境优美乡的建设进程。

(二)“创建”工作必须与为民办实事和提高全乡居民环境意识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根本目的改善人们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创建工作的主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农村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得老百姓形成共识,特别是像村屯环境整治这样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如此。一个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乡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也关系着百姓的生存条件和全乡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新闻宣传,广大农民环境意识正在逐年提高,一个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已经形成。

(三)今后主要工作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从全乡规划抓起,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所有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进一步完善全乡功能,创造一个文明的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坚持从污染源头控制抓起,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制,淘汰落后的、耗能高、耗水量大、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