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14:54:56

导语:在高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1.起点过高的反思

教学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师要找准教学出发点。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那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进而去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稳步向前发展的机会。因此,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解题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特点,选择好恰当的教学起点,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却轻视了这一点。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起点以教辅资料为主,而教辅资料的起点又是以高考考点为主。这样的起点定位表象上看是与高考接轨,能让我们的教学紧贴考点要求,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但实际上,有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到位,还有部分同学把高一、高二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淡忘了,这种定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造成了障碍。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常有教师觉得非常容易的题学生却解不出的现象发生,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是无法完成,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教得筋疲力尽,气急暴躁;学生学得头晕脑胀,稀里糊涂。这种情形一方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进取心,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度畏惧情绪,这又加大了我们教学的难度;同时,这样高的起点定位会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造成概念不清,基本功不扎实,致使高考中常把大量的基本题目弄错,最终整体成绩不高。

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根据自己所在学校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给复习教学准确的定位,让学生在既学得懂、又需“跳一跳”才能拿得下的情况下去复习、巩固、提高,就显得极其重要。

2.容量过大的反思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不是看教师在本节课讲了多少知识,而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现阶段,我们的复习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练到底,导致复习课容量过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复习课教学中,多数教师是由上课讲到下课,节节满堂灌,而学生的注意力、精力、理解能力有限,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结果。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该怎样去倒,如何去用,何处多用,何处少用,何处不用,很值得反思。二是课后习题、作业的容量太大。现今的复习资料越编越厚,愈写愈细,资料中的习题愈选愈多,纵横交叉,容量很大,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全部完成资料中的所有习题有很大的困难。试想学生每天要学习多门课程,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位教师布置的每道习题谈何容易,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有可能正好轻视了这点。因此,如何调整课堂容量,科学布置作业,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3.盲目学习的反思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的信条。每个学校的周围都有一些管理科学,教育质量高的名校,每位教师的身边都有一些教学实绩突出的名师。向名校学习,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一条重要途径。学习是必须的,比较也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一所学校能否办好,高考能否考好,只是一味的学习别人的做法,一味的否定自己,是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的,这样的高考复习也难搞好。要想让别人的经验、方法在我们这里取得成效,还要看我们是否具有适宜的教育环境、土壤、文化积淀与文化氛围。我们去名校“取经”时,曾接到奉劝:“你们来学了,回去也不一定适用”。话虽不中听,也不无道理,机械模仿,脱离校情,只会让我们失去基点和重心,更形成不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样,一个教师不注意自身的教学反思,不善于总结,一味套用别人的教学模式,极容易使教与学“两张皮”,与实际脱节。所以,学习固然重要,切合实际的学习更重要,我们在积极向名校、名师学习时一定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防止盲目追从。

4、教学落实的反思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三步走”战略;反思策略

第一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备课期的教学反思

1.提高课程预习质量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也是高中数学教师备课期的必要工作。教师应该着重于课堂问题的设置,问题的深度要层次分明,难度应由大到小地分布,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

思考。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立足于认知和情感这两方面,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灵活地把握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学思路才会清晰,教学的节奏才会有条不紊。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有利于及时地根治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候,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目的,不可走偏,例如:在课堂中,有的学生会质疑:是否扩大样本容量可以提高对总体估计的有效性,到底样本容量多大为好?对于这些涉及更深层次的超纲知识,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应答,告诉学生:“目前我们的知识还不能深入地探讨该问题,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会接触到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时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将“频率分布折线”概念引入到“总体密度曲线”概念,可采用减小组距、增加组数和ppt连续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分布折线图的极限情况产生联想。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等价值状况,分析本次课的难度是否适中。

第二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1.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例如,在描述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简要地概括一下;演示例题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并上台演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提问的机会,教师要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数学课堂的教学是围绕着该课的重点展开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或者道具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提起对本节课的兴趣。例如,在“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这一课中,上课前,教师可以通知学生自行带一枚硬币,让学生通过多次抛硬币这一实验,估计事件的总体分布。这样一来,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解决难题。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活跃的,总是新意百出。对于课程中的难点,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来求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注重课堂小结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必须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要善于归纳,通过归纳把一节课的内容简洁化,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同时,通过提问,让一些有预习的学生结合本课情况提出质疑,教师解答,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又可以查漏补缺,检查学生的听课效率。

第三步:课堂教学后期的教学反思目标及策略

1.运用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教师如果对其严加批评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机会,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对于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要有耐心地指出其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样,学生既体会到学习与探索的快乐,又会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上课经常走神的同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暗示以外,还要在教学结束后独自找其谈心,挖掘内在原因。对于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教师也要分析其学习动向,深入了解原因。除了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外,教师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有无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等。此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3.根据其他教师的教学评价作反思

听课活动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根据其他老师对自己教学的评价进行深入反思,分析自己的不足,也要经常性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程,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互相交流有效教学的方案并探究教学新途径。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评语中了解自己教学的问题,学生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教学的不足,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明白自己的教学特点并听取建议。对于任何一个建议,教师都要进行有效的反思。

总之,定期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响应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只有教师善于备课,充分做到把握课堂每一细节,

敢于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地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彦虎.关于教学反思的实践与认识[J].文教资料,2009(24).

[2]张伦贤.浅议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反思[J].成才之路,2009(20).

[3]白奋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Z2).

[4]张梦侠.教学反思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中[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5]李传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2009(1).

第3篇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做好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有关培训活动。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专题研讨,对实践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2、搞好毕业班的复习教学研究工作

组织初三数学教师学习和研讨《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引导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几节有质量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探讨和研究提高复习课质量的教学策略。

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组织高三复习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和研究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做好两次模考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分析等有关工作,及时反思,研究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策略。

3、抓教学常规学习,促青年老师成长

组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常州市中学数学教学建议(常规)》,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召开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时间三月上旬。分析上学期高三数学期末考试情况,对下一阶段的高三数学复习提出合理建议。

2、认真参与对各所高中的高三教学调研工作,组织高三数学教师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月份:

1、开展高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提高高一数学教师对新教材的实施水平。

2、召开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座谈会,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研究任务,商量今后教研活动安排。

3、召开高二数学备课组长会议,研讨教学要求,学进度。

四月份:

1、协助协作片开展初中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各校初中复习经验。组织学习《20xx年中考说明(数学)》,传达常州市中考会议精神,研讨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组织高三模考、阅卷及分析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3、组织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积极参与常州市初中数学精品课的建设工作。

4、高二数学教材教法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促使青年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月份:

1、组织高中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与青年数学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学习研究“20xx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毕业班复习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组织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活动,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商量七、八、九年级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3、召开我区数学学科区、市级教科研课题组组长会议。各课题组长交流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六月份:

1、了解高考最新动态与趋势,分析一模、二模的数学试卷与高考数学试卷相关度,为下年度高三的教学与复习作准备。

2、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组织部分高一、高二数学教师总结一年来高中课改得失。

3、做好中考数学阅卷的组织与试卷分析工作。

4、组织高一与高二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及时作出试卷分析。

第4篇

1.认真梳理题意,寻找解题突破口

数学解题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步骤):理解题意、思路探求、书写解答、回顾反思.审题就是理解题意(或弄清问题).审题是整个解题工作的第一步,而且贯穿解题的始终.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是指不论形式上做何种变化,其本质或目的是不会变的.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些常见考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提炼出试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利用能力,这也是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要方面.

分析:(1)中,当k为固定的数值时,此小题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求单调区间的问题.所以,只要学生细心,掌握好基本的求单调区间的方法和求导数的基本公式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第一问.

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寻求创新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3.发挥错题的功能,提高反思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学生还是错了.这一现象需要教师进行反思.通过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忽视错题的价值,总是认为只有多做“新题”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其实不然.正如有人说:“一道错题要比一百道做对的题更有分析价值.”所以,教师要重视错题的价值,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找原因的过程中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I),教师要着重强调a=-4的存在即可.

对于(II),下面以某同学的解题片段为例.

4.注重规范,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罗增儒.什么是数学解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1.

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日记 价值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数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堂上讲授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推理程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教学过程和方式的评价及建议,即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课外活动、作业、考试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3)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1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1.1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情况

以往教师是通过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来估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但由于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只能发现“对”与“错”,其错误原因只能靠教师去估计和揣摩,因此这种反馈往往不太真实。但是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某一数学概念、解题方式的理解,了解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归纳公式或问题独特的解决思路,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见解,从中辨别学生是否在意义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建构。

1.2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路历程

数学由于受到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已经逐渐演变成一门充斥着运算和证明,只有考试成绩,没有学习乐趣可言,看不到学生对数学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数学日记的引入,则相对缓解了这个尴尬的情景,数学日记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可以得到宣泄和关注,通过数学日记,师生之间可以真情而坦率地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努力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日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就会对数学及数学教师产生情感倾向,进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

1.3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差异

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关注。利用数学作业进行思想教育与交流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数学日记可以为教师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有利的依据,从数学日记中,教师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通过批阅日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单独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数学学习能力更好的发展。

2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性的理解

2.1数学日记能记载学生思维过程

条框数学的表现形式比较枯燥,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但是数学思考过程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欣赏数学的美丽,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如果能够清楚的表达,说明学生理解了该数学知识的本质。

2.2数学日记体现数学教育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

章建跃认为:数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精神,揭示数学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突出数学的文化本质。然而传统的应试数学课堂,特别是高考总复习时大多教师采用的是习题+解题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忙于应试知识讲授,很少关注数学书本以外的内容。数学日记走入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会反思,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具有多元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合情合理的理解和感悟。

3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1及时的反思,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高三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在高三阶段的“题海无边”中能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的,有利于对所学过数学知识记忆的维持。及时的反思,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规律,指出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将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编码,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程序化,也有利于将学过的新知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2适时的总结,提高概括能力

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日记中进行总结概括,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提高了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整理信息过程中不断反思,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过程。通过数学日记,适时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命题的应用和数学解题的过程进行变式与类比,归纳与总结,可以较好地提高高三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3.3 定时的交流,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是由日常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特有的数学符号语言三者构成的。在数学日记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能正确的、完整的并且简略表达自己的做题思路,就必须将自己思维方式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教师既很好地了解到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盛登.数学作文价值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2] 张芙蓉.“对话”对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 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高三 数学 解题教学 分析

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已经全面落实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这些都给数学教师的解题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提升学习的效率,最终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

一、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点,学会分析总结做题共性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高考也逐年在改革。然而,纵使高考如何改变,也离不开课堂和课本。高三数学解题教学就是在解答清楚习题的基础上回归到课本,最终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而并非单纯地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梳理,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升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要在掌握数学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总结,得出相同题目的共性。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应对创新教育。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创新能力。近年来,高考数学的命题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高考数学命题人对考生的要求几乎是不断上升的。如今越来越要求考生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一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不怕困难的坚韧意志。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贯彻“高考数学命题即使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因此,一定要把握解题的主体思路。首先,应该清楚地教会学生先要把握好文章的审题,然后挖掘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隐藏信息,学会推导未知信息。高三数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片面地去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相应的公式、定理以及这些公式、定理的推导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注重知识的串联和融会贯通,进一步塑造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三数学试题面貌新颖,这就迫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甚至是赌博式的“押题”,通常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逐步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对解题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调乏味地进行讲解,应该更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摸索和探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年来高三数学试题的计算量逐年加大,这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更应该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今,高考的题型越来越有新意,因此高三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不应刻意追求特殊技巧,而要在“通性、通法”上做文章,注重一题多解,注重多题一解,注重知识网络化,把握各种题型特点,形成解题套路。在专题复习时自觉向其他知识点辐射,培养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这样也是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

三、分析总结错题,理解数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1.反思解题错误,理解数学原理。伟大的物理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的定理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性因素”。所以,反思错误,真正地搞清楚为什么会错,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错误的原因,如何避免错误,提出改进的措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对错题进行反思,理解清楚数学原理,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反思多题一解,理解数学模型。同一个数学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法,反过来说,多个题目也常常可以用一个方法来解答,这正是思维的发散性。许多学生由于思维不严谨以及对题目理解不深刻,往往导致了错误结果。因此,高三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思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数学模型理解得更加深刻,增加学生对数学解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形成一种解题的能力以及思考的方式。为此,教师应该在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职业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时刻保持进取的心。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怀有博爱之心,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有宽容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更新自己教育观念,与时代接轨,不断学习并进行反思,勤下笔、勤动脑。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三数学解题教学一直是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弥补不足,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让学生开心地学、高效地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三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常常是有的同学吃不了,有的同学吃不饱。月考时学生的成绩好的可以考130多分,差的才能考50多分,相差太远。如何才能让好学生在课堂上觉得过瘾,同时差学生也觉得颇有收获?几年来我们数学教研组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今年通过针对性教学培训,我如醒醐灌顶,明白了不少道理,反思以往的教学,觉得那还是一种老套的教学,要让数学课堂有高效、有实效,结合自身教学的体会,提出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针对考点与学情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每章内容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讲授一章时先要研究它在整个高考数学内容所占的地位,从中提炼考点,明确教学目标,梳理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所教内容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已拥有数学知识的多寡和学生的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类,每类分为三个小组,具体到人名。再准备有梯度的三类典型例题,供课堂演示。同时安排好三类训练题,认真琢磨课堂教法。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高校

针对高三教学时间短,所授内容容量大,学生基础不等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回忆落实课前布置学生整理课本知识点的情况,交代本节课要掌握的考点和重要结论。其次,在黑板上演示有梯度的三类典型例题。重点分析例题中所包含的考点、知识点以及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凸显解题的突破点。然后按小组分发准备好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规定好时间,要求三类学生都按时完成任务,指定小组长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讲解做错题的原因,以及解题思路,并且相互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们可能会担心这种模式的实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制度,事实证明老师讲需要二十分钟,可是学生在十分钟左右的的时间就结束了讨论。

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我也反思了这课堂出现的问题。首先小组活动情况有差异,从这几个小组长看,有的非常负责任,认真地对每一个提问同学仔细解答,而有的却认为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不值得去回答,所以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从同学们的表现看,组里有的同学积极性不高竟然要等小组长问自己有没有问题,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有参与其中。为了从思想上解决同学们表现出的问题,让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体验课堂成就感,老师抓住时机,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让每一位都明白这样的好处,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习的氛围更轻松;让讲题的同学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的知识得以加深;让老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对知识汇总提升,从而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尽量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你追我赶,共同成长。

3.针对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反思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

3.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3.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根本找不到那种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3.4当老师要他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他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3.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第8篇

因此,在高三复习课中,我们提倡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可以使那些反应虽慢,但思考却比较深刻的学生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数学探究反对满堂灌,同时更反对机械重复学习,应该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火花在足够的有效学习时空中燃烧成炬.

另外,数学探究另一个成功的关键是:上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敢于及时地提出问题.

(1)问题要提得及时!课堂探究过程的情景瞬息万变,教师及时的合适提问,正是这一过程的推进器和里程碑呢;

(2)问题要提得合理适度!就是斯托利亚尔的合理的提问,既不太难又不太易,要刚刚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点中课题的要领,点到学生的心坎上;

(3)问题要提得深刻、尖锐、富于挑战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不断地争论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得整个探究过程迭现;

(4)要敢于提出问题,即使教师在课前还未曾准备过的变式问题,也要要敢于提出来!无非是与学生一起探讨.课上即使解决得不完美,课后可补充,或在下一次课中再来么.

参考文献

1徐智愚.对一个流行解法的校正与深究.数学教学通讯.1997(5)

2徐智愚.利用计算器求某些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新教材》教学的一次尝试.数学通报,1997(8)

3徐智愚.“一道数列框图问题的探究”.数学教学,2005(4)

4徐智愚.“求曲线上动点到某一定点的最值问题――一次探究教学的实录”.中学数学,2004(8)

5徐智愚一个研究性学习案例――一个概率模型的设计和构造.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8(4)

6徐智愚.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维.中学数学教育,1990(4)

第9篇

由于自己并没有经历新课程改革后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而是半路接神,直接从事高三教学复习,所以难免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认识不够,对新课程的要求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我仅通过上次暑期的讲座培训及对相关资料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要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反思

1.进步的数学教学观与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对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平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心,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尝试,畏首畏尾,放不开,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这种形式单一的教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成绩无法大幅提高。今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板演机会,创造条件,使得学生总想在老师面前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2.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差异视而不见

我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多名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平时我在授课时基本一视同仁,也不过分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学习困难的同学“吃不了”,越落越远。根据这种情况,我的教学内容应瞄准大部分学生,教法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生,要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教法设计,淡化了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多半只重视教法的设计,而淡化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所以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平时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自己做题一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一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力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针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最好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多动手进行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自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一看就会,一动手就失分的学生,课堂上可为他们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进行巩固性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减少失误丢分。

4.师生情感交流欠缺,学生潜能难以激发

有句话说“爱,要先了解”,是啊,有了解才能有爱。由于任教时间短,我并不十分了解我的学生,现在还有部分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师生之间难于进行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于是总是居高临下的看问题,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我们之间有距离感,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潜能得不到激发。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蹲下来看学生”,放下架子,主动到学生中间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用鼓励的眼神去看待学生,多用启发的语言去开导学生,对学生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句富有创建性的语言或一个不很成熟的想法)都要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坚持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师生互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才能逐渐自然消失,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这样才能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总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生、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生的成功来实现,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才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从教高三文数两个多月以来的反思,我想,教学无止境,总要教教想想,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教学是门艺术,永不可能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庆宏.我的数学教学观.中学数学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