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59
导语: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就业;健全人格;技能培养;教学一体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用人单位要求高职毕业生一方面具有法纪操守、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经历,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到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能够用得上、留得住、而且干得好。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持续兴旺繁荣,以源源不断地为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度,尤为迫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使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强调社会中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强调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本质就是遵循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体需求于一体。其特点不在于以学科化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与就业岗位密切关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专业设置的超前性,不是跟风性,必须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功性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支柱,同时又是促进受教育者就业、创业及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体自身完善发展的教育之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就是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受教育的内容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教育程度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有能力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同时还包括获得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职毕业生在获得就业机会后还能因为自身较高的综合素质而获得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样两点要求: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二是突出培养学生作为不同职业人所特有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实现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中的能力匹配的目标。
(一)实施“健全人格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实现成功就业
高职学生首先是一个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缺憾实际在于对“人文素养”的忽略。高职学生“成功性就业”的关键是提高人文素质,并将素质作为一种内化的品质。
1.培养健全人格。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既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又是能成功就业的保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应该放到首位。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爱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引导高职高专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受雇主欢迎的员工,要做到能够顺利就业,在人格教育中必须有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2)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个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毕业生,不仅是社会所需,更是所有用人单位青睐的。
2.坚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核心是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五个方面。在就业视野中,要培养能直接对接岗位的职场人,必须要将学生的课堂教育和课后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有机地纳入就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我们也当以此为培养目标。
3.注重文化建设。对于处于成长和发展中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社会适应是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主题。高职高专大学生该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有相当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的大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德育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德育的过程中领会感恩、爱国、自强、自立等思政教育理念。
(二)高技能培养促进成功就业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愿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就业市场动向,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是提高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社会实际,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两方面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具备了进行专业实践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后,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在专业实践中,学生有机会接受相关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既充分发挥了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能和作用,也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并通过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2.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其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必须使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求,以学生上岗能力培养为基点,探索适合专业课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选择灵活化的教学制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打造就业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灵活的教学制度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灵活的教学制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根据职场所需选择学习,另外一方面,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余地接触和体验职场。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及时将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除此之外,增强有效的实践环节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改革的途径之一。实践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掌握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加实验操作既是学生所需,也是现实所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提升就业力。技能培养体现在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师跟踪学生实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指导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学习,了解新技术,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实施小项目实践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意。
3.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在改革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把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实践和教学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根据职业性格与职业兴趣发展职业能力,建立导师、班主任制,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要把就业指导纳入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要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对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综合条件有一个理性的定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专业条件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综合考量。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另外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服务社会中追求个人理想。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董事、监事、高管)作为公司的直接控制者,掌握着公司经营决策的关键信息,其行为与决策影响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本文对公司内部人是否利用了其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二级市场交易进行了验证,并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内部人交易的信息披露及时性,分析了不同最终控制权属性下(国企和民企)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
本文以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披露的及时性作为内部人是否利用其信息优势做交易的变量,验证了内部人交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其信息优势。披露延迟加剧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金持股比例高、超额聘请独立董事有助于促进内部人交易信息的及时披露,因机构投资者有动机和能力干预公司治理,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则其越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越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国企和民企这两种不同的微观环境下,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对于国企公司治理的改善有更明显的作用,基金持股对于民企公司治理的改善有更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信息不对称;披露延迟;公司治理;控制权属性
Insider Trad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
Abstract
Insiders, who directly control firms, have complete and critic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orporate decisions. What’s more, their decisions influence firm value and the welfare of investors. This paper looks into whether insiders trade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they have, explore the disclosure of insider t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SOEs and Non-SOEs.
The disclosure delay of insider trading is a good proxy for whether insiders trade according to inside inform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y actually do. Since disclosure delay exacerb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such as having institutions as shareholders, employing more independent directors, etc. play an effective role. That is because block holders such as mutual funds have both the incentive and ability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independent role of directors can benefit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firm. 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the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eem a little bit different in SOEs and Non-SOEs. The employment of more independent directors does more good to SOEs than to Non-SOEs. Mutual fund can be an effective supervisor to Non-SOEs. Moreover, the governance of Non-SOEs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hares in Non-SOEs.
Key Words:
Insider Trad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sclosure Delay,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trolling Rights
目录
一、 引言 3
二、 文献综述 3
(一)内部人交易的动因 3
(二)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治理 3
三、 内部人信息优势与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 3
(一)公司行为决策 3
(二)公司治理机制 3
(三)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控制权属性 3
四、 实证研究 3
(一)样本 3
(二)研究设计 3
(三)结果及讨论 3
五、 结论 3
附录 3
参考文献 3
图表目录
表 1 交易样本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3
表 2 交易披露的及时性 3
表 3 交易披露的及时性(百分比) 3
表 4 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公司治理特征对比 3
表 5 国企与民企的公司治理特征对比 3
表 6 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市场反应 3
表 7 延迟组和非延迟组 3
表 8 市场对不同职位持股人增、减持的反应 3
表 9 市场对国企和民企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反应 3
表 10 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市场反应与披露延迟 3
表 11 披露延迟与公司治理 3
表 12 不同交易方向下的披露延迟与公司治理 3
表 13 国企与民企两种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的比较 3
一、 引言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董事、监事、高管)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群,他们是公司的直接控制者,掌握着公司经营决策的关键信息,且他们的行为与决策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价值和投资者的利益。Stijn Claessens &Joseph P.H. Fan(2002)对亚洲国家的公司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由于亚洲国家对于少数股东的保护较有限,使得控股股东有动机和可能性去剥削少数股东。由于公司的透明度较差,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时伴有寻租行为、关联交易、股权关系结构庞杂、多元化以及在资本结构中蕴藏着的高风险。在产权保护弱和制度不健全的亚洲国家,目前对公司治理实践和及其结果的理解仍然很有限。从股东的利益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发,减小公司内部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很有意义。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公司内部人的二级市场交易的行为以及信息披露,探究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公司内部人在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时,是否利用了自己的信息优势?如果确实利用了信息优势,那么对于减少公司内外的信息不对称而言,哪些公司治理机制是值得采用的?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治理环境下,上述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006年起,我国允许公司的内部人在二级市场交易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出现了高管减持的现象,有的行业甚至有近一半的公司的高管减持;随着创业板高管持股的解禁期满,也出现了高管减持的浪潮。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增持、减持公司股票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个人产配置的需要和对内部信息的了解。同时,公司治理环境的好坏对于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合我国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现状和前述的三个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下分析框架——从公司的行为决策(是否延迟披露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信息)、公司治理机制(董、监、高的持股比例、基金持股、是否超额聘请独立董事等)和公司最终控制权属性(实际控制人是国家还是个人)三个层面思考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途径,得到结论:
在公司治理决策层面,公司内部人在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其信息优势的。通过关注公司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信息披露延迟,可以发现,对于延迟披露的公司,内部人交易的累计超额回报更显著,这反映出公司内部人利用了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
在公司治理机制层面,本文关注了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基金持股、超额聘用独立董事、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关联情况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可使交易行为的披露更及时,反映出这些公司治理要素在改善信息不对称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公司治理环境的层面,本文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样本,考察了公司高管二级市场交易的披露延迟情况,在这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在国企中,超额聘请独立董事的作用更明显,而在国企中,基金持股的作用更明显。另外,国企和民企在内部人二级市场披露的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中,有一个显著不同点,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民企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倾向于延迟披露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信息。
相比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对样本进行了更细致地划分。并且,本文以一个完整的框架,从公司董、监、高的二级市场交易行为思考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尤其是考虑了公司治理的环境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的影响。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对于内部人是否利用了其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二级市场交易,仅通过披露是否延迟这一变量进行验证,这一结论是否足够稳健尚待探讨。
二、 文献综述
事实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内部人交易是不被允许的。Manne在其1966年的论文中,为内部人交易进行了辩护,通过对内部人交易的经济后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指出允许内部人交易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Manne的研究开创了内部人交易这一研究领域的先河,后来的研究大多围绕着Manne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展开,即(1)谁从内部人交易行为中获利(2)允许内部人交易的长期经济后果是什么(3)在付出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的前提下,内部人交易可以被完全避免。这些问题牵引出了许多在公司治理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目前,内部人交易已经被各国所接受,但是对内部人交易的经济后果的讨论仍在继续。
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解释公司高管二级市场交易行为的动因的研究;二是考察公司治理环境的好坏与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地从公司治理的视角考察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的二级市场交易行为,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公司高管进行二级市场交易的动机;第二个层面是这些动机在公司治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内部人交易的动因
从内部人交易的动机来看,形成了两种主要理论。从投资组合的角度讲,由于公司的高管承担了公司经营的很多风险,因此,出于降低自有投资组合的风险的需要,他们需要减持自己公司的股票。从信息优势的角度讲,内部人(相对于)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对公司的情况的判断做出选择,增持或减持公司的股票,可能是为了获利,有可能是为了向市场做信号传递。
内部人交易和管理层动机是相关联的,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内部人交易可以提高公司业绩和股东回报的均衡水平(Hu & Noe,2000)。首先,内部人交易把隐藏着的管理层的动机注入了资产的定价当中。其次,允许内部人交易可以促使管理层把他们个人的财富和公司的价值更紧密的结合,因为他们二级市场交易提供了除雇佣合约外的新的渠道来增加个人的财富。这种个人财富和公司价值的更紧密的结合,可以提高管理层改善公司经营的动机。
关于内部人会进行二级市场交易的动因,Kallunki等通过瑞典的内部人交易的样本(该样本提供了较为细致的关于内部人的信息,包括内部人的资产组合的大致情况)进行了研究(Kallunki et all,2009),除了内部人掌握的信息之外,内部人个人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税负考虑和行为偏差也在其交易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些把大部分财富配置在公司股票上的内部人,其减持行为对未来公司股票的回报有较强的解释力。
(二)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治理
就公司治理而言,内部人所掌握的信息通过股价折射出来,股东可以借此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这对于股东而言是有利的。Carlton 等人在1983 年提出,内部人交易在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传递了信息。通过这样的机制, 公司的股票价格可以逐步调整至合理水平, 从而避免了公司信息公布后引起股价的大起大落, 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很多投资者认为内部人对自己公司股票的交易行为蕴含着有价值的信息, 内部人交易信息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业绩或者前景的看法。Jenter的研究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他发现公司高级管理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与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具有系统性的差异(Jenter,2005),并且这种估值上的差异似乎是影响管理层决策的重要因素。从内部人交易的特征来看,与估值较高的公司相比,估值较低的公司的管理层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公司被低估。该研究的证据显示,无论是公司层面的决策,还是公司高管的个人投资组合决策,管理层都会积极地择时。
当然,由于内部人交易有可能为管理层提供除薪酬之外的获利机制,对公司治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一方面,公司的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的股价表现有了更紧密的结合,为减少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二级市场交易的渠道减弱了股东通过雇佣合约约束管理层的能力,从而无法保证管理层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如果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股价,则使管理层勤勉工作、成为股东忠实的受托人反而更难了。因此,对于公司的高管的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市场可能会有正面、负面两种不同的反应。
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探求公司治理与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Gurgul 等( 2007)以波兰上市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试图探讨证券市场对内部人交易信息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 首先, 内部人抛售本公司股票的信息没有对证券市场产生任何影响; 其次, 无论是从收益还是从交易量来看, 内部人购买自己公司股票的信息对证券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 即证券市场对内部人购买信息的反应较敏感。而在中国市场上,情况并非如此。曾庆生(2011)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和减持公司股票已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减持行为,有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对于高管增持,市场却没有明显的效应。可见,买入和卖出行为对投资者而言具有不一样的含义,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投资者对于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解读也有所不同。
目前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人交易行为的研究较少,当前文献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内部人交易行为或者对不同国家内部人交易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公司治理环境,除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考察法律环境对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关系的调节效果,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也影响着公司治理机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国有和民营环境下的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更细致地挖掘和探讨上市公司高管增持、减持公司股票的效应,并由此探索公司治理的改进方向。
三、 内部人信息优势与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
本文将公司治理解构为公司治理决策、公司治理机制和供公司控制权属性三个层面,从企业层面的行为到制度环境层面的因素,对内部人信息优势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公司行为决策
公司治理决策是公司治理的微观层面,即为什么公司选择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另一种。如果公司延迟披露董事、监事、高管的二级市场交易行为,一个合理的猜想是,公司内部人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利用了其相对于市场上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如果公司内部人确实利用公众并不掌握的信息进行交易,则内部人向市场传递了信息,交易行为披露后,必然会有超额收益存在;并且,在控制了相关的交易变量与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后,如果披露的延迟仍然对于累计超额收益有解释力,则这一猜想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二)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中的许多要素,如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基金持股、超额聘用独立董事、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关联情况等因素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机制。它们对公司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一般地,如果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越高,其面临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约束就越强;基金持股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越能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可以在公司决策方面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越及时的披露对于投资者越有利,因为它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机制会对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披露的及时性有所影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探究。
上述公司治理实践是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下的,如下图,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是几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股东会代表公司股东的利益。董事会是公司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或企业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对公司股东会或企业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连接着股东和管理层,是减少成本的关键一环。监事会执行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三)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控制权属性
环境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处的局限条件。同样的制度设计,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作用,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差异为公司营造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微观环境。受国家实际控制的公司和民营企业的目标函数(效用函数)是不同的。在政府的控制下,公司不仅关注其本身的经营,也有可能更多地承担社会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符合市场经济中理性主体的行为模式。并且,在强势的政府和产权保护较弱、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大背景下,国企和民企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公司治理的特征亦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样本,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在影响公司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披露及时性的路径。
四、 实证研究
(一)样本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搜集了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的二级市场交易的事件 。为了保证规范,本文以2007年4月1日,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执行起作为样本选取的起点,搜集到的交易事件超过18000个,但是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数据缺失较多,最终只保留了272个有效样本。其中数据来源为国泰安CSMAR数据库,包括公司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明细数据、公司的股价数据(为经复权调整后的股价日度数据,以计算得到公司股票的对数收益率)、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
2、变量描述
本文涉及两类变量:公司治理变量和控制变量。
在公司治理变量中,是否延迟披露 (Delay)反映了公司在对待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具体的行为决策,即假如变动日期和公告日期之间相差超过两日,则视为延迟,延迟取1,否则取0 。实际控制人性质(ownership)反映了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若实际控制人是国家则取1,民营企业取0。其余是公司治理机制层面的变量,包括:包括股权集中度(concentrated_5),即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公司流通股比例 (liquid);董事长兼任总经理(chair_and_ceo),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取1,否则取0;基金持有本公司股份比例(institution),采用公司内部人的二级市场交易所在季度之前最近一个季度的数据;职务 (director、supervisor、management),即董事、监事、高管,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含总经理、总裁、CEO、副总经理、副总裁、董秘和年报上公布的其他管理人员(指除去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人员);超额聘用独立董事 (independent_director_out),即当独立董事人数减1 后仍占董事会比例33% 以上时取1, 否则取0;前十大股东是关联情况(top_10_connected),如果不存在关联取1,其他取0。
控制变量包括会计信息质量(audittype),当公司上年年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取1, 否则取0) ;同日2个及以上内部人参与交易哑变量(traders)、内部人交易规模(tradesize),以交易额自然对数表示;公司每季度的托宾Q值(q),即Q=(股权市值+净债务市值)/期末总资产,其中非流通股权市值用净资产代替计算;上年总资产收益率(roa),即roa=(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合计期末余额+资产合计上年期末余额)/2 );每季度的资产负债率(leverage)等反映公司基本财务特征的变量。
3、描述性统计
全部样本一共272个交易事件,其中,多个内部人同时交易的占全部样本的45.2%,平均交易规模为10.97万元,样本公司的财务特征(包括审计意见、财务杠杆、托宾Q、盈利能力)如下表所示:
对比非延迟披露和延迟披露的样本,可以发现,在基金持股比例和监事持股比例上,两者存在很大差异。延迟披露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更低,内部人交易是监事的更多。
1、事件研究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来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方法如下:
样本覆盖沪深主板的上市公司的共272个交易事件(由于涉及到较多的变量,剔除缺失值后不再有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
以公告日期为事件日,事件窗口的选取从公告日期前五天到公告日后20天。根据《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高管必须在其持股变动后两日内进行公告,考虑到该项规定,以及变动信息可能提前泄露的可能性,结合以往的研究,将事件日前五天的股价情况也一并纳入考虑。事实上,尽管出台了上述规定,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仍然有一半的交易事件中,披露是延迟的。
估计窗口长度为130天,从事件日前160个交易日起,到事件日前30个交易日止。采用市场模型,用日度数据进行回归,估计出贝塔值和截距项,并计算股票的预期回报。
在计算预期收益率时有很多模型可供选择,之所以选择市场模型是因为:市场模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准确刻画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用市场模型计算股票的预期回报是较好的选择,相比于CAPM模型,市场模型的预测结果不会因无风险利率的选取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更具稳健性。
在估计窗口的长度上,估计期不能过短,否则不能准确刻画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估计期不能太长,在长时段内,公司的风险特征是会变化的。
综上原因,采取上述方法进行事件研究。
2、回归分析
在事件研究所提供的情况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更细致的检验。回归分析主要关注两大类问题,一是累计超额回报与披露及时性的关系,一是披露延迟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
在构建回归模型时,首先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公司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披露后产生的累计超额回报和披露的及时性相关,并且在统计上显著。披露的及时性也与一些公司治理因素相关。在公司治理变量之间也存在的相关性,因此在构建模型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比如,流通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以及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这三个变量显著高度相关,同样的还有监事持股比例与董事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
首先,在控制影响股价的市场交易方面的因素,如交易规模、是否多个高管同时进行二级市场交易等因素后,延迟披露是否仍然对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超额收益具有解释力。如果具有解释力,则可以认为内部人延迟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以公告日期后20日的累积超额收益CAR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基金持股、兼任、超额聘用独立董事、前十大股东是否关联为解释变量,并加上控制变量,如下面模型一:
(三)结果及讨论
1、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延迟的事件研究
在计算得到每个样本的超额收益后,本文对20日累计超额回报CAR进行假设检验,考察CAR是否显著异于零。
从全样本来看(见表6),存在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如果分买、卖行为进行检验,发现:对于减持行为,有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对于内部人增持,市场亦有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只是相比于减持的事件程度更轻。
以公司是否延迟披露为标准,对样本进一步细分(见表7),可以发现:负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信息披露的延迟。如果及时披露了消息,则不论内部人是增持还是减持股票,CAR与零均无显著地差异。但如果消息是延迟披露的,有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并且,如果交易信息延迟披露且减持,则负的超额收益更加明显。
按照交易者的职位进行细分(见表8),发现:市场对高管的交易行为没有明显反应,而对于董事和监事的二级市场交易,却有明显负的超额收益。进行交易的内部人的职位不同意味着他们在公司治理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市场对他们的增持、减持行为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由于董事会是为了减少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问题而设、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承担了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的角色,投资者对于董事和监事减持的消息更可能有悲观的解读。
从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看(见表9),实际控制人为国家背景时,有显著的负的超额收益,而这种负的超额收益主要是由卖出行为引起的。市场对于民企内部人交易没有明显的反应。
2、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披露延迟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将对内部人交易的累计超额收益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以验证公司内部人在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时是否利用了其信息优势。
如果公司内部人刻意向公众隐瞒信息,则在其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后,将不会立刻告知公众其进行了二级市场交易。因此,我们以公司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事件的披露的及时性作为内部人是否利用其信息优势的变量。在回归模型中,控制以下变量:是否多个内部人同时进行交易、交易规模、审计意见、杠杆水平、托宾Q和资产回报率。由于卖出行为本身也会影响股权的市场价值,尤其是内部人大量减持的时候,因此需要在控制相关的变量后考察信息披露延迟是否显著影响了超额收益。审计意见代表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司的盈余信息的准确性会影响公众对于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的预期,从而影响证券市场对公司披露的信息的反应 。另外,公司基本情况也会有所影响,如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市场估值等。
如下表所示,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延迟在统计上仍然显著,验证了前述猜想,即公司董、监、高在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时利用了其信息优势。
3、影响披露及时性的公司治理要素
表11显示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因素对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基金持股、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均与披露延迟负相关。
由于公司治理要素互相之间具有关联性,为了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而导致模型估计不准确,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分析(见附录),发现: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持股变动人为董事和持股变动人为监事这两个虚拟变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本文一共检验了上述六个回归模型,它们都指向共同的结论,即基金持股、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均与披露延迟负相关。这一结果的经济意义是明显的:首先,董事会的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连接了股东和公司的管理层,是代表股东的利益执行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机构。因此,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越能公允地顾及到为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发展。其次,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有动机、也有一定的能力监督和影响公司的决策。基金持股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越有动机和能力干预管理层有损股东的利益的行为,对于健康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正面的作用。
在控制变量中,多个内部人同时交易的情形更容易出现披露延迟;财务信息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及时披露内部人的二级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规模越大,延迟的情况就越少,因为大的交易规模更加难以掩饰。
当进一步区分买卖行为后(见表12),发现:超额聘请独立董事的公司,对于内部人的增持和减持的及时披露都有一定的作用,基金持股只是在卖出样本中较为显著。
当把公司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事件披露的及时性放在国企和民企两个环境中去,可以发现: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和更高的基金持股比例对于促进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披露及时性的作用很明显。然而,这些公司治理变量的作用强弱在国企和民企中有所不同。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在国企中的作用更明显,基金持股在民企中的作用更明显。另外,国企和民企在内部人二级市场披露的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中,有一个显著不同点,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民企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倾向于不及时披露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信息。
上述结果具有启示性。首先,基金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面临的外部约束就越强,对于民企而言,这一点会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而对于行政性较强的国企而言,其约束力会有所减小,因为中国是一个强政府的国家,国家和政府机构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次,国企的关联关系复杂,信息不对称更明显,因此独立懂事的存在可以增加信息透明度,从而使市场对于公司内部人交易反应很敏感。独立董事的作用在两种环境中都很显著,但体现在国企中的作用更明显。第三,股权高度集中使得大股东在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的同时面临更少的约束(Private Benefit of Control),不能确保股东与股东之间得到公平的对待,往往小股东和其他非控股股东的权益得不到强有力和及时的保护。体现在内部人的二级市场交易上,非常可能的情况是,控制性股东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进行择时交易。从表13可以看到,股权集中度高的民企,信息透明度越低,披露越不及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有促进了国企更及时地披露,而在民企中却恰恰相反,当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以及董事会的权利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他将没有动机去关心非控制性股东的利益。
一、 结论
本文以一个完整的框架,从公司董、监、高的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和信息披露及时性来思考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尤其是考虑了不同公司控制权属性下,公司治理的不同机制。
从公司的具体行为看,董事和监事的减持行为引起了市场比较大的负面反应;相当一部分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的延迟,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与延迟呈反向关系,验证了内部人交易包含了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
从公司治理的机制上看,由于基金持股增强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约束力,独立董事改善了董事会结构,超额聘用独立董事、基金持股比例越高,使内部人交易的披露延迟越小。
从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即公司最终控制权的属性上看,在国有和民营两种治理环境下,公司治理特征不完全相同: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和更高的基金持股比例对于促进董、监、高二级市场交易的披露及时性的作用很明显。然而,这些公司治理变量的作用强弱在国企和民企中有所不同。超额聘请独立董事在国企中的作用更明显,基金持股在民企中的作用更明显。另外,国企和民企在内部人二级市场披露的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中,有一个显著不同点,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民企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控制者由于不受到保障其他股东利益方面的约束而越倾向于不披露内部人二级市场交易的信息。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1. Binder, J.J. (1998), “The Event Study Methodology Since 1969”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1, 111–137.
2. Classens, S., and Fan, J.P.H. (2002), “Governance in Asia: A Surve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3:2, 71-103.
3. Edmans, A., Fang, V.W., and Zur, E.(2011), “The Effect of Liquidit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eliminary.
4. Hu, J., and Noe, T.H. (2001), “Insider Trading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 681-716.
5. Jenter, D. (2005), “Market timing and managerial portfolio decisio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 1903 – 1949.
6. Kallunki, J.P., Henrik Nilsson, H., and Hellström, J. (2009) “Why Do Insiders Trade? Evidence Based on Unique Data on Swedish Insid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8, 37-53.
7. Ke, B., Huddart, S., and Petroni, K. (2003), “What Insiders Know about Future Earnings and How They Use It: Evidence from Insider Trad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5, 315-346
8. Mackinlay, A.C. (1997), “Event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5, 13-39.
9. Manne, H.G. (1966), “In Defense of Insider Trad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113-122.
10. Verrecchia, R. (2001), “Essays on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2(1) , 97- 180.
11. 陈建林, 2010, 公司治理环境对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32(9), 52-58.
12. 韩复龄,崔庆柱,2011,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人卖出交易超额收益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2,37-42.
13. 金香兰,2009,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2(中),244-245.
14. 同生辉,李春涛,2011,上市国企与民企公司治理的异同,中国金融,4,76-77.
为了保证《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及《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务工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加强外地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1999)10号文件精神,现就建立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自管小组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自管小组是在用人单位领导下根据国家法规、政策以及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为成员组成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自管组织。
凡经市、区(县)劳动局批准使用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用人单位,使用外地务工人员在20人以上的应当建立每20名外地务工人员为单位的自管小组,并选举或推荐1名小组长。
二、管理部门
市劳动局负责全市外地务工人员自管小组的管理工作,并将自管小组管理形式纳入对外地务工人员的总体管理之中。区(县)劳动局将具体负责区(县)属以下用人单位自管小组的管理工作;各市属、中央单位的主管部门将具体负责本系统用人单位自管小组的管理工作;计划单列企业及外省在京企业按自管小组的组织形式进行自我管理。
三、责任和义务
(一)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1.制定本系统相应的管理章程,明确职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督促检查所属用人单位建立自管小组情况。
2.严格执行本市外地务工人员有关管理规定,要重点检查所属单位对本市外来人口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情况,提高外地务工人员遵纪守法意识。
3.要了解、掌握所属单位在京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底数,加强“三证”的审核工作,对于证件不齐的要尽快补办齐备。
4.完善对外地务工人员法规培训合格制度,并每人设卡记录现实表现,对于有犯罪前科或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严禁招用。
(二)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明确职责,并要有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
2.应当定期组织外地务工人员学习有关法律及政策,提高其遵纪守法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建立法规培训制度,要适时的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并对每人设卡记录培训情况、现实表现等。
4.应当详细掌握、了解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三证”的检查工作,对证件不齐的,要按规定补办;对于有犯罪前科或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外地人员禁止招用。
5.及时掌握非本单位外地来访人员情况,不得让其在本单位宿舍。
6.监督检查自管小组长工作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长及时更换。
(三)自管小组长的责任和义务
1.按照用人单位制定的管理章程,对所属人员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
2.掌握和了解所属人员的详细情况,检查是否“三证”齐全,发现违法违纪苗头及时上报单位负责人。
3.了解和掌握来访人员动态情况,并及时上报用人单位,同时不得让来访人员在单位随意留宿。
(四)外地务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严格遵守北京市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积极参加各项法律、政策和安全生产培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觉接受用人单位和自管组长的监督检查。
2.严格按照单位规章制度办事,不得随意让闲散人员留宿单位。
3.对违法违纪的人、事有义务及时予以举报。
我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去感受生活,有时候会背起包在自己的城市里走走停停,我想从别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里去发现更多微妙的东西。我喜欢拍照,谈不上摄影,我觉得生活中许多事情照片更能体现往事和回忆,所以会有人不理解我为何总喜欢拍照。我想留下值得记录的事情,一点一滴。
微笑真的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年纪。
我去逛公园时候,刚好看到两位老奶奶两只手都拿着球拍在打羽毛球,我觉得很新鲜便停下来看。我想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有些感触,这时候一个约麽80岁的爷爷走过来看了一会便起身离开,刚好与我打了照面,我本能地笑起来,一来缓解尴尬,二来也是礼貌性,没想到他也对我笑了笑,闲聊起来,后来各自道别离开。如果当时我面无表情,大概也不会有接下来的对话,那一瞬间也不过是和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
微笑真的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地域。
市委、市政府对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十分重视,明确要求从1998年6月起必须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得拖欠;对过去已拖欠的要逐步予以补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就此问题下发了《关于建立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报告制度的通知》(劳社厅函〔1998〕32号)。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和上报我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拖欠及补况,从今年6月份开始,建立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情况的月报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从1998年6月起,按现行养老统筹管理渠道,企业于每月1日前、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和由市社保中心管理统筹的局总公司劳动处于每月3日前逐级统计、汇总、上报《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月报表》(表样附后)。
一、如有拖欠情况发生,各区县劳动局、各局总公司,应每月写出本地区、本部门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的专项报告,将拖欠养老金的基本情况、突出问题、已采取的措施、实施效果、尚未解决的矛盾及对策建议随本月报表一同上报。
二、月报表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由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出;对拖欠数据需附详细的文字说明。
三、各单位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要指定专人填报月报,确保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的情况按时上报。
联系人:胡治山
联系电话:6603.3551
解决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月报表
填报单位: 199 年 月 单位:人、元
--------------------------------------
| 1998年5月31日之前拖欠及补况 |
|--------------------------|
|拖欠| 拖欠人数 | 拖欠金额 |补发|补发|
|单位|--------|--------| | |
|数 |合计|停发|减发|合计|停发|减发|人数|金额|
|--|--|--|--|--|--|--|--|--|
|1 |2 |3 |4 |5 |6 |7 |8 |9 |
-----------|--|--|--|--|--|--|--|--|--|
总 计 |1 | | | | | | | | | |
---------|-|--|--|--|--|--|--|--|--|--|
一、国有企业 |2 | | | | | | | | | |
---------|-|--|--|--|--|--|--|--|--|--|
二、集体企业 |3 | | | | | | | | | |
---------|-|--|--|--|--|--|--|--|--|--|
三、其它企业 |4 | | | | | | | | | |
--------------------------------------
填报单位: 199 年 月 单位:人、元
--------------------------------|
| 自1998年6月1日起拖欠及补况|
|--------------------|
|拖欠|拖欠|其中|拖欠|其中|补发|补发|
|单位| | | | | | |
|数 |人数|当月|金额|当月|人数|金额|
|--|--|--|--|--|--|--|
|10 |11 |12 |13 |14 |15 |16 |
-----------|--|--|--|--|--|--|--|
总 计 |1 | | | | | | | |
---------|-|--|--|--|--|--|--|--|
一、国有企业 |2 | | | | | | | |
---------|-|--|--|--|--|--|--|--|
二、集体企业 |3 | | | | | | | |
---------|-|--|--|--|--|--|--|--|
三、其它企业 |4 | | | | | | | |
--------------------------------
填表说明:
1.此表由企业、区县社保机构(含局总公司)、市社保中心三级统计、汇总填报。企业于每月1日前报区县、局总公司,区县、局总公司于每月3日前报市社保中心。
2.1?9栏填报1998年5月31日之前的养老金拖欠数据和自6月起每月补发5月31日之前拖欠养老金的数据。
3.统筹项目之外的拖欠金额不属本表统计范围。
4.因截留、挪用、自筹基金不足又未按规定办理借款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拖欠,应附详细文字说明。
5.社保机构如有拖欠,单独报表。
6.8、9、15、16栏补况只反映当月实际发生数,不是累计数。
7.本表自1998年6月开始填报,6月份第11栏与第12栏、第13栏与第14栏数据相同;第15栏、第16栏不填。
8.第11、13栏填1998年6月1日至填表月拖欠的实际人数和实际金额。
9.宾栏关系:(2)=(3)+(4) (5)=(6)+(7)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有两个人,他们的距离非常近,并且都互相喜欢着对方,却又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喜欢着自己.终于有一天,男生鼓起勇气对女生说:"我喜欢你."女生幸福极了,成就了一个美满的爱情故事.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有的人也是跟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彼此虽然离得很近,却不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感觉.这就是因为缺少了对心灵的沟通,彼此不认识对方.
我想,我们的生活中应该要多一些心灵上的沟通.
我们老师曾对我们说:我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虽然我们彼此离得很近,但是你却不知道我爱着你.'有时候,离得虽近,心灵的距离却非常远……”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我细细的品味:原来心灵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距离。
心灵的距离,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勇于说出心里话,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长可短,可以有银河那么长的距离,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心与心的距离也许永远也无法测量。心是肉长的,所以叫人心,但是心也有好有坏,有一个成语叫居心叵测,意思就是你可以看透一个人的外表,但是他(她)的内心你却不知晓。这样,心与心的距离不就远了许多吗?
说到距离,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对旋转木马的距离有一个看法,她说:旋转木马虽然总是那么美好的追来追去,但是却永远都隔着一段距离。我听了以后,先是心生凉意,然后才点了点头。
其实每一个人对距离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分哪类人和哪类人,比如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兄弟、父女、师生之间等。所以距离是不能用来测量的,它——是人们永远也无法测量的。
虽然说距离的长短不能测量,但是我认为,只要你愿意和一个人的距离拉近,就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只要你愿意与别人的心拉近距离,就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吧!
【关键词】广播电视 播音主持人 亲和力
众所周知,主持人是联系节目和受众的重要纽带,单纯的从职业性来说,播音主持人的形象、综合气质和内在修养对于主持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进而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欣赏水平随之也有了很大提高,主持方式的形式化以及传统的新闻媒体工作方式让人越来越觉得单调和乏味,甚至是厌烦。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受众亲和力。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良好的亲和力不仅可以大幅拉近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邮苤诙宰陨斫谀康幕极参与性,进而大幅提升受众对自身节目的忠实度,让自身的实际价值获得充分的体现和彰显。
一、亲和力概述
亲和力指两种或者是多种物质在相互融合时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量,更多的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亲和力则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力,它能起到粘合剂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气氛,促使关系的融洽发展。播音主持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主持人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心理与技巧等多种艺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其主持的节目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并让观众能够融入到节目中,如此才能够提高主持质量,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二、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1)亲和力可以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一个具备亲和力的主持人,可以更“接地气”,给人很舒心的感觉,促使观众产生收视欲望。主持人要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与艺术。在播音主持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主持人亲和力的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对其主持节目的偏好程度。例如,我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杨澜、何炅、陈鲁豫等,在自己主持节目过程中,不仅能够非常有效的将自身特有的艺术才华予以表现和体现,而且还能让受众感觉非常的舒心和贴心,能从本质上将“主持”转变为“聊天”,将传统乏味、死板的主持风格变得更为风趣和幽默,让受众在节目收看中不但能充分感知其自身亲和力,且也会产生对这一节目的喜爱感。
(2)亲和力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亲和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被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促进人的关系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打破隔阂,更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播音主持实质上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方式。因此,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亲和力是可以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的。因为,当播音主持在节目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亲和力,可以有效的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观众更易于接受并积极的参与其中做到有效的互动。同时亲和力本身就具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有利于打破身份与地位等外部因素产生的不利于人进行交流的障碍。所以,亲和力应用到播音主持中同样可以如同人与人之间交流那样拉近播音主持与观众的距离,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3)亲和力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具备亲和力的播音主持人不是只靠一些套近乎的语言来拉拢观众,而要从内心深处与受众在一起,站在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表达,使主持的节目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通过节目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有思想想表达出来,从而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不仅可以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充分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而且还可以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有效的提高主持人的亲和力、在节目中融入亲和力将成为提升主持水平的重要途径。播音主持人提升自身亲和力的主要策略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储备。众所周知,从声别上来说,播音主持属于有声的信息传播方式,这就需要其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储备水平,其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不但需要通过规范、标准的发音向受众传递所播信息,同时其声润还要圆润浑厚。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绝非朝夕间便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其不断的进行坚持和累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行业要求标准,进而为自身的亲和力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自身对工作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亲和力不仅需要观点态度的融入群众,更需要播音主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的积淀。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阅历与知识积淀,播音主持才能够更清晰明确的把握传播信息的实质,更好的把握观众的心里特征,进而以合理的方式,准确的言谈与表情将信息更准确、更具有亲和力的表达出来。因此,播音主持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进而使信息更随和的传递给观众。
参考文献:
[1]陈新宇,吴震.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赵建红,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中的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J].科技向导,2011,(35).
[3]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
云像数字CEO、瑞金麟集团联合创始人
2005年罗马教皇去世的时候,参加现场活动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用手机拍照。而有意思的是,8年之后的2013年,新一任教皇就职仪式上,几乎人人都拿着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在拍照。拍完照之后,无非就是存储、或者分享、或是跟自己的朋友进行互动。
这也正说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每分每秒都有几百亿的碎片化的信息诞生着,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是一样的。这种碎片化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快速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生活、商业、教育等各个角落。
这种传递,如果发生在商业领域中,就表示以前品牌居高临下地告知消费者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过去,消费者是被告知的一方,没有真正参与,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用户体验,处于被动状态。而在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可能是用户与潜在用户、也可能是潜在用户与品牌拥有者的关系。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里面快速进行着交互,这种交互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品牌潜在用户,或者普通大众对于品牌和商品的认知情况。
在这个时代,一切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改变,一切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产生价值,连接成了产生价值最重要的核心点。受众不再是简单的受众,也可能是参与者,甚至是共创者。
在过去,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渠道、品牌和商品都是非常重要的资产。而在未来,这里要引用一句马云说的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石油和数据。数据中重要的就是消费者数据,在消费者成为中心的时代下,未来的品牌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消费者或者用户与品牌的所有接触点,包括生产、线下零售、线上交易等各个环节,打通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消费者标签。这样的话,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才会非常接近,品牌才能真正理解消费者。
基于这种对消费者的完整洞察,品牌再来生产商品、改善用户体验、设计零售渠道、制定广告策略等,所有这些策略都要基于消费者的洞察和需求,最终基于完整的消费者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