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10 14:46:31

导语:在农业大专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食品专业 就业素质与能力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虽然各类经济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2008年我国食品行业全年运行仍然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格局,全年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14.80%,高出全国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测总产值4.9万亿,相比2008年可能增长17%左右。从各方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到2020年,食品行业将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而我国高等院校食品专业的办学宗旨应是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参与科研,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科研是高校的主旋律,食品专业更是存在大量的科研合作或者项目申报的机会。如何将广泛存在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与食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强竞争力,是一条高效有益的思路。

一、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从食品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角度分析

根据2008年麦可斯调查,全国工学本科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率为76%,食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前五大职业流向为:食物科学技术人员、生产和经营工作者的一线主管、产品安全工程师、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化学技术员;主要行业流向为:食品制品业、化学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各级党政机关、农业生产畜牧类行业、为农民服务类行业、司法/公安/安全政府机构;企业流向按照降序排列为:民营企业/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组织(NGO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稍有不同);专业就业流向最多的五个城市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哈尔滨)/食品质量与安全(广州、北京、东莞、上海、无锡)[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食品专业专业性较强,入职门槛相对较高,本专业学生在熟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专业对口就业程度较高;我国大部分的食品企业为民营个体或外资企业,分布在北京、广州等几大城市,于是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具有趋同的集中表现,人才流动方向是相对合理的。

食品专业的本科生就业难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原因。由于现在学校教的知识与企业实践联系不紧密,再加上高校扩招造成学生人均占有实验资源减少、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然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型人才”;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期望值太高,定位不准确,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因而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不愿意到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发展。太多的“不愿意”是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没有把握正确的求职途径。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

2.从食品行业和企业角度分析

在“中国本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50个热门行业”中,食品制品业排在19名,工作需要的与专业的相关率为71%,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140元,毕业前的月薪期待值底线为1415元,雇主愿意提供的月薪上线为2258元。另外,食品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变化。食品生产型企业需要研发检验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对较多;研发检验型人才企业侧重于考虑硕士研究生,因为他们更加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工程技术型人才企业侧重于大专生,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同时,他们所要求的条件却比本科生要低;而管理型人才企业则更加愿意选择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5]。这样,留给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只有残酷的社会竞争。但部分食品企业也遭遇尴尬,由于降低成本等原因,厂区较为偏远,企业生产条件较差、生活设施不够健全、起薪较低等原因无法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另外,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全国食品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与此同时,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和人才竞争的残酷。

二、食品行业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2008年《麦可斯――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需求排名(按照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由高到低)为: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协调安排、理解性阅读、疑难排解、服务他人等。由此可以看出,能力需求排名靠前的是基本技能、社交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离雇主要求最远的是理解性阅读、疑难排解、服务他人三项。

食品行业在对学生能力要求方面和其他行业有共通之处,但也有特殊之处。由于食品行业的产品是提供食品的,从而对卫生标准的要求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有相应要求。同时也正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万千顾客的健康,职业道德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员工的诚信意识、责任心是最宝贵的品质。另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包装、保鲜、易食、营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食品行业从业者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也就非常重要。

三、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就业能力的思路

1.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从阅读课题指南、写课题申请书,到严密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到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提炼等,全面体现了研究团队成员的理解性阅读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安排能力、疑难排解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并且,现阶段由于学生的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造成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深度、广度和精度明显不足。而从事科研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这必然要求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这些能力与食品行业就业能力正好吻合。所以,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全面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可行的。

食品类科研项目中横向课题大多是与食品行业中的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可以提供参观、实习、调研等。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可以深入行业一线去了解现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2.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系统思路

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作为小组指导老师。一方面,由于是自愿行为,学生将更具有自身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科研工作也是“挑人”的工作,真正愿意做这方面工作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力不断提高。小组由专业老师管理,一是有利于师生专业领域知识交流,二是有利于项目分工管理,三是有利于学生能力较快提高。团队建立起来之后,按照年级进行分工,在老师的指导下高年级带低年级,到一定程度后,高年级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低年级的学生也成长起来了,再继续带新人,如此循环。具体培养思路如下:

(1)大一阶段:了解课题组大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以及熟悉课题组的老师;观察高年级学生做实验,熟悉各种玻璃器皿;学习清洗试管、烧杯等设备仪器;整理试剂柜,认识各种药品。并且要积极的与高年级同学或者老师沟通,不懂就问,这样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锻炼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这些工作可以使其对科研和实验有直观的认识,增强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兴趣;同时在观察和参与简单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培养了其耐心、细致、责任心等素质与能力。

(2)大二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基本成分检测等;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图表的绘制还有实验报告的撰写。负责指导的是专业老师、研究生和大四学生。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大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练就扎实基本功,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让大四学生锻炼了组织管理的能力。高低年级的学生直接交流也让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专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与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地提高了彼此之间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3)大三阶段:进行课题的简单设计;结合教师课题,组队参加相关学术竞赛(如挑战杯赛等),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在参加比赛中就要求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善于找准研究的切入点,选题新颖。根据选题,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方法和实验器材,并制定出合理的进度安排,这一个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提升。另外,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了相互协作与分工,这对个人的组织协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是个很好的锻炼。

(4)大四阶段:由指导老师给出专门课题或者学生自选题目做毕业论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由老师和研究生指导修改后,独立完成课题相关研究。一方面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对科研课题的选题和申报、科研论文的写作、投稿和发表等一些有关科研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和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思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查找文献、翻译资料、处理数据及撰写报告,学生这个过程中需要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破常规,不拘泥于实验中的老套路,有助于提高学生试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相关项目联系的企业或者科研部门实习中,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相关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积累社会资本并且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这个阶段学生的适应能力、独立性、创新研究、解惑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与显现。

四、结语

现今食品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品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的食品行业相适应。而结合科研项目来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个过程贯穿大学四年,需要高校指导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效果,从而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诘.试论当前食品行业现状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6):156.

[2]程建军,王辉,江连洲,宋丽华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2-126.

第2篇

政治思想方面,可以说这是我大学生活里面很重要的内容,经过努力,本人思想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目睹了神七的成功发射、北京奥运的圆满举办、建国60周年国庆庆典的恢宏亮相等众多重大事件,祖国的蓬勃发展与日益强大激起了我的滚滚心潮,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从中读出了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社会和谐在我们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最好诠释。

学习方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也获益匪浅。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保持饱满激情的同时注重积极勤奋;其次是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强调知识的积累与巩固,并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再有就是培养了良好的自制力,近四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大学是靠自制力来推进学习的地方,这里我特别庆幸当初选择了双学位,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我要自制去学其它的课程,现在来看,我用有限时间去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的。

大一入学时制定了大学的学习目标,四年后,我可以说兑现了,总体来说我是满意的,虽然有些条目实现得不算完美(浏览大学四年计划书了解更多本段内容)。我能较快速地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能有计划有组织去完成一件事情;我能发现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对于将来很重要。我的心智在成熟,我没有虚度时光,我也问心无愧。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在大学这几年里,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参加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掌握了专业基本的技能,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体味到了分享与互助的快乐,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并尽力改正,也在潜移默化中走向成熟。在以后,我会依然珍惜这些良师益友。

实习实践方面,在华中农业大学工科基地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金工实习,内容包括车、钳、铸、焊、铣等常见工种,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2010年暑假,奔赴中国一拖集团(洛阳)实习,参观一拖各个事业部车间,初步了解了现代化工厂的构成,认识了一拖,同时学到了工程师身上优秀的品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知识,许多机械结构方面的知识是以前所缺乏的。当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2011年暑假,组织了“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红安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红安七里坪镇开展了为期一星期的三下乡活动,担任前期活动主策划,并负责整理、分析后期问卷数据和团队论文最终定稿的工作,团队最终从总共的8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授予“优秀服务团”称号。做了两年的寝室长,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工作期间,创造并维护了和谐的氛围,培养并保持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学到了谅解与关心。担任了一年的班长,与全班兄弟姐妹共同度过了激情而温馨的一年,维持了班级一贯的活力和凝聚力,同时,在保证学风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促进了班级建设,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个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当然也暴露了不足,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改正。总之,通过实习实践活动,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发展观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知识面扩大,认识到了责任的意义,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处事沟通和领导管理的技巧等等。

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中。而独立、冷静是这种质朴的延续与升华:生活上的独立自主,处事的体谅冷静,可以说,大学教会了我怎样合理的自理生活,怎样待人善物,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与此同时,生活的规律性节奏性也一直是我追求的,这份执着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这里,我要深深地感激我的同学、老师以及朋友对我的帮助,更要感谢学院和学校,感激他们赠与我的这一切。

回望过去的岁月,有着不尽的感慨,过去的四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四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四年。四年,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学的四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忙碌是主旋律,进步是总方向,快乐是我追求,青春无悔。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珍贵而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慢慢接近尾声,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以来的得失,从中继续发扬做得好的方面并改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使自己回顾来时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楚即将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意外的东西。首先是我不知不觉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在我人生的历程中,大专的三年时光有着抹不去的印记,有美好,有难忘,也有失落,兼并着困惑,但却都是纯粹的自我,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对生活的认知,还有那些最可爱、最最难忘的同学和朋友,将会在我的心中驻扎,永久永久在思想品德上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同时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掌握了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在大学校园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

第3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订单式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较大。基于此背景,近年来全国的高等农林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系或园林专业,在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广适性人才的要求与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开展了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办学思路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立足河北省园林建设的主战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教学实习等第一个循环的实践和校外“三结合”基地综合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第二个循环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础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缺口较大。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要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园林专业高水平师资引进困难的现状,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在认真分析现有师资队伍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招生规模,按照“内培外引、双轮驱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选派专业骨干课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学位。从2002年至今,学院先后有4名教师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3人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其次,采取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年来,学院先后引进生态、建筑、植物、设计等课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他们均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8.8%,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34.4%;36-55岁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62.5%,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拥有高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此外,为了让教师、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每年还拿出一定的资金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及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企业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上课、作学术报告。3年来,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设计所、河北省林业局、河北省建设厅、唐山豪门园林公司的专家学者、领导和企业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共计15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生对园林行业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热情;也使学院与国内同行、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使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因此,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学院通过走访国内同行院校,在网上查询国外同行院校的相关情况,召开分别由教师、学生、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等,以征求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

1.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57'规划教材的编写,赋予教学内容以时代性和先进性。3年来,学院共有10名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人员,编写了《测量学》、《园林制图学》、《园林史》、《花卉学》等10部“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学院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中已有90%以上的课程使用了“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2.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学院从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先后4次对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生基础课、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教学以及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的教改思想。

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重点对主要专业课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了城市生态学、“photoshop、3Dsmax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课程。二是按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将专业划分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3个专业方向,且确定了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其中,园林植物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景观生态学,规划设计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美学和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为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学生进入3年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普遍削减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的内容,延长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改革特别注重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了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结合教学计划的调整,从每个专业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人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3年来,园林专业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参与了精品课程的建设。2003、2004年先后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植物学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

(三)通过两个循环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校内教学实习与校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两个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实验课学时数增加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调整,成立了院中心实验室,并抽出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院中心实验室下设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园林植物资源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和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学院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及硬件条件的改善,使实验室的功能、结构更趋合理,既保证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也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进入实验室,学院派专门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管理和指导。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投入近100万元的资金,建设了园林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基地的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实践锻炼和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重视教学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

教学实习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实习的综合效果,学院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3周;并在实习内容的设计方面,由单一地点的实习转变为涵盖南北方园林景点的多点实习。二是将原来一门课程的单一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三是实习由某一课程的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教师综合指导,学院还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生实习的指导。

3.加强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校内实验课、校内基地实习的锻炼,学生初步具备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和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三结合”基地,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学院共有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和易县3个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生产单位提出的任务,结合教师的科研,学院每年都派出多名教师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问题以及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充分了解园林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校外“三结合”基地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为园林生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园林、献身园林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4.充分利用横向课题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纷纷来校寻求合作和支持。例如,一些单位和企业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要求学院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学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学院承担了“保定市园林普查”、“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20项,直接参与横向课题的教师有22人,学生有1000多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横向课题,不仅可以认识到国家对园林行业的重视、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完成横向课题,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学院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同时,还推动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增加了学院的收入。这样,学院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2-2005年期间,先后有12名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6名学生获奖,获奖率达50%;有9名学生参加了省级的各类科技作品比赛,其中5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55.6%;有13名学生参加了市、校举办的科技作品比赛,其中8名学生获奖,获奖率为61.5%。此外,还有4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以上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并有35名学生的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用。

2003年河北省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先生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表示了高度赞同,并从2003年开始专门在学院设立了“唐山豪门张岐园林奖学金”,每年奖金总额为2万元。3年来,共有16名学生先后获得了该奖学金。与此同时,张歧董事长还与学院共同探索了园林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截止到2005年底,采用该模式培养的4名学生已经到该公司就职。

2003-2005年期间,先后有24、36、4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录用学生,涵盖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而且这3年学生的一次签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87.5%、94.74%和95.17%,3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学生考研的入取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003、2004和2005年的考研入取率分别为6.73%、13.16%和14.48%。其中部分学生还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二)学院的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知名度逐渐提高

学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年来先后有河北农业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保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来学校招聘教师;有河北省各市的园林局和企业共30多家单位来学校寻求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学院共承担了各类横向课题20项,课题总经费达1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的生源也十分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由2000年的80%上升到2003年的100%,特别是2003年以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志愿录取率100%的平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