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49
导语:在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题的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特别就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与叛逆意识同步增长。往往看重“自尊”却漠视生命,看重“自我”却漠视他人。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类事例:一些青少年因不满老师、家长的教育,或者因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缺乏抗挫折能力,动辄就选择轻生。痛失花季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的一项极其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
1.2 教学目标
1.2.1 认知目标: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会有很多艰难曲折。 懂得只有珍爱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1.2.2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信心 养成乐观 豁达的性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价值, 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4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为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价值。
第二课时:以“尊重生命”为课题,学会肯定生命、悦纳生命,懂得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显光彩。
2. 教学方法
2.1 以丰富的课内外资料充实课堂、感动学生。
2.2 以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讨论、辩论、调查采访、讲故事、表演等。
2.3 运用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强化感官效果。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1 导入。多媒体投影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优美的文章,感动学生引发思考。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3.2 讲授新课
3.2.1 故事会——热爱生命。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及课本中的资料故事。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演总结:动人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生活是美好的,有时又充满磨难。面对挫折该怎么办?怎样战胜磨难走向成熟?听了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3.2.2 讨论——面对生死抉择怎么办?通过“生死抉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比,体会生命的可贵,坚定求生的信心和勇气。
资料:美国18岁的约翰。汤姆森自救事例。
中国少年野外游遇险。
问题:同样面临险境,为什么结果不同?面临险境,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总结: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遇到险境 困难,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等待 放弃,我们应该奋力自救。你知道遇到下列险境如何自救吗?
3.2.3 表演——险境自救。①地震了;②发生火灾了;③意外受伤流血了;④不慎吸入异物了;⑤有人落水了。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判与表扬,特别强调救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教会学生基本的自救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的主题有关,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郑振铎的《猫》、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度》、布丰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八年级下册的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第三单元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顿斯的《人生》。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的同时,学会关注宇宙,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那么,如何把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达到有机地结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 感悟生命的内涵在朗读文本中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内涵。当学生读《生命 生命》的时候,他们从种种生命现象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悟到有限的生命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当学生读《华南虎》和《斑羚飞渡》的时候,他们在思考: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可以这样禁锢和肆虐消灭其他生命吗?他们明白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学生在高声朗读《敬畏自然》的时候,“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当他们用心灵与冰心《谈生命》,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涵,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2 品味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来自内心的愉悦,达到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我在引导学生解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他们认识到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对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奋斗,不要辜负生命,绝不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白白流失。正如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学习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说明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认识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的确,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在世界上也只能活几十年,有的人好好利用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业就很辉煌,有的人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是愚蠢的,他们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的,只是单纯地认为死了就是摆脱了一切,不用去担心世界上的任何痛苦了。
在引导学生解读勃兰顿斯的《人生》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珍爱之情。有学生在课上发言道:我们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一往无前的奋斗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从学生的认识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寻求生命的灿烂在写作训练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感悟生命》的文章中写到: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就是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严冬。生命如诗,让你在起承转合间抒怀。
生命的灿烂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最敬佩的人》一文中叙述了“一个人和厄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厄运”的故事,他在文中写到:我看着他,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假如是我,我早就自暴自弃了。而他,自己敏捷地用嘴脱下外衣,嘴巴迅速含着毛笔,慢慢地沾着墨水,行云流水般写着字。这就是坚强的生命!没有倔强的生命就没有这顽强的生命。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语文活动中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和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如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片、看一些图片展览,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