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57
导语: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少儿阅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少儿阅读推广存在的问
>> 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及其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探索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的推广现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举措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研究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党建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与路径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之动漫营销策略探讨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在多元合作下的推广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策略初探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O利民,赵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探微[J].赤子,2015(11):221-222.
[3]息慧娇.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EB/OL].\[2016-04-19]..
[4]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EB/OL].\[2015-05-04].http:///a/20150504/14604_0.shtml.
[5]高岩.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问题举要[J].图书馆学刊,2016(3):36-39.
[6]许蕴茹.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推广[J].图书馆学刊,2014(4):102-104.
笔者就本校高二年级200名同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只有半数的同学喜欢课外阅读;60%的同学在小说、动漫、励志、科普、情感和朋友圈信息等题材中,最喜欢动漫;而在纸质书刊、手机、电脑、IPAD等阅读工具中,半数的同学选择了手机;除了教辅资料、动漫书籍、休闲杂志、班内订阅的两份报纸外,人均每学期的平均阅读量为1―3册;鲜有学生愿意花钱买课外读物,向图书馆借阅居多,在借阅的书籍中,又以休闲类书籍居多;很多学生反映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且觉得与提高成绩无关。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懂文言文。
由此可见,学生购买的书籍中,教辅资料占的比例非常大,除此之外,偏好读图等娱乐性较强的通俗读本,而喜爱经典的学生不多。学生的阅读量往往从初三开始呈现分水岭,初三之后的学生往往疲于应对各种考试,课外读物大多集中为教辅和作文选。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阅读历史专著时不理解、理不清人物关系;历史事件的时间经常混淆;不了解史实和时代背景;难以与作者思维一致,专业术语是道障碍。相比之下,阅读历史题材的小说就轻松多了。相比于单纯的文字阅读,学生更喜欢插本、影音像丰富的视频。而阅读的不足,反映在对高考材料题的作答上。材料题满分为52分,近年来广东历史高考材料题得分情况见下表:
时间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分值22.7525.5225.0725.5323.3222.95
由以上得分情况,归纳总结学生做题时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材料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僵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某些概念或历史名词的内涵把握不准,历史的时空观念含混不清,欠缺通史知识,结论单一,不能准确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
然而,随着科技产品的普及,大多数学生都拥有手机。部分学生做历史阅读题时,总求助搜索引擎,刚了解事件大概就戛然而止,很难深入研究。另外,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大都热衷于阅读,读书风尚就会形成。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话题,更多的是关心某些流行剧,谈论的是剧情的变化,学生之间缺乏一种阅读交流。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表示,当微博和短资讯成为“数字阅读”的主要呈现形式时,中外学术界曾陷入深深的忧虑,因为短消息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很多思维都面临“碎片化”的危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谁就不善于思考。
关键词: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17-01
一、引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据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 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 52.3%,比2009 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 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 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调查还显示,手机阅读群体在21—25周岁集中度最高,有近四成(39.3%) 的手机阅读群体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内,一半以上(51.7%)都集中在 26周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他们是标准的手机一族。高校图书馆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于其他人群的特点,逐渐推出了手机图书馆,以辅助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
二、手机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非常明确读者是以手机来获取相关服务的。手机类型既包括普通手机,也包括智能手机。手机的屏幕虽然也有差异,但是相对较小。手机操作系统也相对较少,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一般包括三种,Win Phone 7、IOS、Android。手机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很多,按照提供服务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SMS短信息服务、SMM彩信服务、WAP服务、3G服务、WIFI服务等。按照服务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服务、手机网站服务、APP应用程序服务。按照服务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事务 (如图书催还、预约、续借、读者证挂失等)、检索浏览 (如新闻通知浏览、OPAC检索等)和全文阅读服务(如电子图书、论文、报纸全文阅读等)。
三、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移动阅读和下载服务。电子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也是用户最常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lsevier 数据库、SPRINGER 数据库等。在3G高速传输速度和强大的手机下,移动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地登录手机图书馆对各种电子资源进行检索服务,能够迅速得到检索结果,并且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对检索资源进行在线阅读或下载,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资源。
(二)即时参考咨询服务。即时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利用3G网络,借助即时通信工具如 QQ 和飞信等,学习者和图书馆员之间建立互动交流及时获得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获得可视化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方式的交流,通过对方的神态和动作,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能够准确理解双方的意思,使馆员和学习者沟通更加流畅。
(三)多媒体服务。图书馆中的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有图书配套的素材、音频和视频; 专题讲座、培训和学术报告等录像。在2G 网络之前,受到传输速度和手机的限制,手机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在3G 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登录手机图书馆进行在线播放和下载多媒体,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四)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主要分为3个方面:读者事务办理、电子文献浏览和公共信息通告。
读者事务办理包括:图书借阅查询、书目信息查询、还书提醒、图书预约、图书续借、读者证事务办理。
电子文献浏览包括:电子书浏览、电子资源检索、电子报刊浏览。
公共信息通告包括:新书信息公告、讲座信息、图书馆资讯等。
四、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规划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保障中心,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提供学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四川大学图书馆周一萍等在建设该校移动阅读平台时就曾这样指出,高校图书馆基于支持教学科研的目的,发挥文献保障和知识传播的功能,通过建设移动阅读平台,使移动阅读的内容逐渐转变为学习和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移动阅读这样一种服务方式和手段,让师生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学术资源,获取图书馆服务信息,查找阅读书目、期刊、论文,既能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文献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Elsevier、Springer Link 等,提供上万种数字期刊和电子图书。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学术资源与网络搜索获取的信息相比更具有学术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学科专业性,质量更高。因而,高校图书馆应把本馆馆藏作为移动阅读的内容基础。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手机正在成为人们随时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和桥梁,手机图书馆的出现就是信息时代飞速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手机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都试图向手机服务平台移植,手机图书馆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变革。手机将无线通信网络和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平台延伸、拓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服务。手机图书馆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同时,由于手机的实时双向交互功能,使以读者为中心的、实时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通过手机终端,读者可以随时主动点播和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了解图书馆的最新资讯,享受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DB/OL].[2011-04-24]http:///book/2011-04-24 /c_121341147.htm
[2]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2):65
[3]孙丽霞.3G技术下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探究[J].情报科学,2001(10):1485-1486.
[4]陈艺.掌上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09):70-72
[5]吴政.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
关键词:名著导读 特点 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58,面对较低的阅读水平,全民阅读被提上日程。对中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的作用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人人都需要读书,时时都需要阅读,而作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
一、名著导读的选文以及结构
由于篇幅限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每册必修教材中安排两部“名著导读”,基本上中外各一部,共计10部:分别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儿》《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堂・吉诃德》《谈美书简》《莎士比亚戏剧》《三国演义》《复活》。
“名著导读”分为三个部分: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
“背景介绍”主要是介绍作者情况和作品产生的主要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巴黎圣母院》的就介绍了作者雨果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另外还有《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经过,以及中译本的情况。
“作品导读”部分内容比较丰富。首先是对全书内容的简要概括,小说等则简要介绍一下情节,然后是对全书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如巴金的《家》就介绍了觉慧、觉新等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结构。
“思考与探究”一般包括2~3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有的侧重于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对作品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内涵。学生可在读完全书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名著导读的特点
(一)选文具有经典性
名著是不同国家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优秀作品,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在青少年阶段读经典名著,可以给他们血液中融入文化因子,成为他们精神面貌或品质内涵的一部分。
(二)与教材选文衔接和互补
如必修3第一单元选了《林黛玉进贾府》,名著导读部分就专门对《红楼梦》全书进行了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必修4第一单元有戏剧单元,课外就对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介绍。而像《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则兼顾了阅读的视野,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阅读结构。《论语》虽然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学过一些,但这次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也为选修阶段的《先秦诸子选读》和《中国文化经典论著研读》的学习奠定基础,有着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三)外国名著比例占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强调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而学生接触的外国作品,一般是经过翻译的,从工具性的要求来说,语文课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外国作品在课内不宜过多选入,一般占三分之一;但是从人文性的要求来说,要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外国名著。所以在“名著导读”中,外国名著占二分之一,尤其是有“百科全书”之称的小说.
三、关于名著导读的建议
(一)扩宽选文范围
从“名著导读”的选文地域来看,我国的作品多选于大陆,对港澳台作家的作品选择几乎没有,外国的作品多选于英国、法国,对其他国家优秀作品的收录甚少,所以应该扩宽名著的选文范围;从选文体裁来看,大部分都是小说、戏剧,没有诗歌、散文集等,所以在种类上应该更加丰富;从作者来看,选文都来自男性作家,女性作家的作品没有受到关注,在将来应该加大对女性作家作品的关注和学习。
(二)增强导读的趣味性
在“名著导读”的编排中,每部作品都从“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三个方面来介绍,全部这样的模式会使学生看起来乏味,而且都是介绍作品的背景和内容会使学生混淆作品的内容,对作品的重要性不要作过多的阐述,对文章的经典语段应加以分析, 所以导读的编写多注重多样化,不拘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在教材中体现在第四个模块“名著导读”,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名著导读”必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逐步改进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名著导读 特点 建泥于形式,增加学生阅读的趣味,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李克特量表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36-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 CNNIC 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4年 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6.4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为85.8%。在手机媒体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之一的手机阅读备受关注。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 23%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
我国对手机阅读的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调查。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手机阅读的特征、发展前景、对传统纸质阅读的影响、手机出版、相应技术的开发等方面。调查则侧重于手机阅读用户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行为。总的来看,已有的调查成果缺乏对于手机阅读满意度的深入调查以及分析与总结。
本研究中的手机阅读是指人们利用手机终端浏览、阅读数字化内容的行为,阅读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内容,如电子书、数字报刊、网络新闻、微博微信等。阅读满意度是衡量阅读效果的重要指标。
手机阅读能否成为主流的阅读常态,除了自身的技术、版权和产业发展外,更多地取决于最终用户的态度和行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由于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他们在手机阅读的读者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对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进行研究,其结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后续研究则可为手机阅读在内容、体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手机阅读产业链的相关利益主体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实施
本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研究主要参考了黄上国、卢增锴(2014)[1]的研究成果,采用李克特量表式(Likert scale)问卷来进行调查。为准确收集有效数据,问卷共设置了14个正向题和5个反向题。本研究量表采用内在一致性可信度,使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信度系数进行信度评价。一般而言,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利用SPSS19.0对本问卷问题进行信度分析,系数为0.815,表明整体信度是可以被接受的。
本次调查选取位于昆明市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在2014年12月派调查员到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随机确定学生填答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58份,有效问卷率为93%。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42.2%,女性占57.8%;专科生10.6%,本科生75.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2%。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文学、农学、教育学、艺术等学科。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在进行满意度计分时,设定为正向题项+正向选择计分,得分越高,测量内容的正倾向越强,满意度越高。本调查问卷的答案选项中,1=“非常不赞同”,2=“比较不赞同”,3=“中立”,4=“比较赞同”,5=“非常赞同”,对正向题统计时分别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向题则反向计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即5分表示非常不赞同,1分表示非常赞同。阅读满意度的每个测量条目理论上的中性值为3分。
由表1可知,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量表单题平均得分为3.36分,略高于理论上的中性值3分,但低于比较满意的理论分值4分。换成百分等级为(3.36-1)÷(5-1)=0.6575=65.75%,表示样本观察值平均赞成的百分比为65.75%,也意味着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满意程度表现为中等水平,满意度情况整体积极。
通过统计量表各题的平均分值、众数、标准差、方差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对手机阅读各项特点、性能的满意度情况。在表2中对大学生手机阅读各维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阅读满意度正向题各评价维度均高于理论中性值,反向题除一题外均低于理论中性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16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83-06
〔Abstract〕Mobile reading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antly updating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12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elected to study on the mode and content of mobile reading service.Through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bile reading service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ws that,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client in our university libraries,further strengthen the mobile reference service,construct digit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area,enhance the level of digital research space servic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mobile reading;mobile library;library service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纸本阅读不再是惟一的阅读方式,个人计算机、电视、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通过读取数字化的文字内容、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信息,无限延伸了阅读的领域,成为新的受欢迎的阅读方式。在已经启幕的3G/4G网络带来的移动互联时代中,以移动阅读为主的新阅读模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的定义也得到拓展和延伸。根据速途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Q2移动阅读市场分析报告》指出,从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来看从2016年第二季度的规模达到298亿元,环比增长133%,同比增长达2065%。本季度移动阅读市场有明显增长[1]。
我们不难发现,移动阅读市场正在持续爆发。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下,促使近几年国内外移动阅读服务得到迅速推进,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在较为热门。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1移动阅读
11国内移动阅读发展迅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改变的同时,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移动阅读正成为广大读者追求的一种时尚。根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比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国民上网率为700%,较2014年略有上升,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持续大幅增长[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数字阅读方式远远超过传统阅读方式。移动阅读因便携性、移动性、内容丰富性、社会性、互动性以及环保成本低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载体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延伸到电子媒介领域,阅读内容也实现了从单纯纸质书籍、杂志向电子资源的过渡,随着移动阅读终端的逐渐普及,用户阅读时间、空间无限延伸,随时随地的移动阅读已成趋势。
12高校学生移动阅读现状
高校用户获取移动阅读的主要方式是在线阅读形式,它更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其次,通过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下载文本离线阅读。高校学生作为年轻力量,在移动阅读中情况如何,笔者通过董文鸳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得到大致了解。他提到大学生们每周进行手机移动阅读的次数超过“14次以上”的占336%,“8~14次”的占188%,部分人群阅读年限超过2年,所占比例占386%。在读物类型选择上,超过59%的学生选择文学小说,其次是阅读网站新闻占58%,除此之外电子报和电子杂志也是大学生移动阅读时主要关注的读物类型[3]。从上述数据来分析,移动阅读是高校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最大特征是碎片化阅读、阅读大多停留在浅层、阅读方式为快餐式读,而非深层次的阅读或专业学习。手机移动阅读在高校学生中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应该对此做出必要的响应,以推动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开展相应的服务,以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
从总体上看,在校大学生在进行移动阅读时采用的方式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交叉使用。不管是怎样的获取方式,移动图书馆仍然是高校读者获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论文的主要来源。此外,门户网站提供的阅读资源和网上共享的免费文库资源(如豆丁网、百度文库等)也成为高校读者获取移动阅读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从商业数据库和电纸书商获取的资源较少。从整体上看,目前高校用户进行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信息资讯和休闲娱乐,真正应用到学术上的还很少。同时,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一定比例的学生喜欢到各种论坛阅读帖子并留言,这一情况说明当代高校用户在阅读过程中交流的目的也比较明显。
2图书馆移动服务分析
21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的图书馆尝试推出图书到期提醒、续借、预约通知等短信服务,图书馆移动服务也正式拉开帷幕。在搭建移动阅读平台方面,早期移动图书馆以短信服务为主,2005年以后WAP网站逐渐普及[4]。高校图书馆在国内开展移动服务业务早于公共图书馆,早期移动服务业务以短信通知和WAP网站上的OPAC检索为主。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正在探索的应用有两个方面:①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APP),它具有操作简单、内容丰富、功能强大、避免繁复的网址输入,用户体验较好的特点;②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大部分国内图书馆正在努力开展并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平台。其优势在于以热门社交软件为载体,更快更准确地将图书馆信息推送给读者。笔者选取在国内移动服务业务开展比较成熟的12家图书馆进行比较,采用网站访问、网络调研、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其移动服务业务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表2。
在移动服务类型上,12家图书馆均已开通WAP、APP以及新媒体服务(微博、微信),与WAP、APP相比,微博、微信新媒体服务,除信息推送外,提供实时交互功能,方便读者咨询,更易获得读者青睐。
22国外图书馆移动服务分析
国外图书馆近些年在移动阅读服务领域的发挥似乎相对平稳许多,笔者从国外高校中选取了其中12所高校同样进行了服务情况调研,汇集成表格如下
23国内外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比较分析
231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共性分析
经过对国内、国外移动阅读服务情况分析及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笔者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移动技术都在改变人们获取资源和交流信息的方式。这些技术已经消除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手机提供图书馆服务来获得更多的潜在用户。为了提供随时随地可接收的短信提醒,信息咨询,移动OPAC等主要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完善的移动阅读环境,国内外图书馆在构建移动阅读服务时都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形式,可用于全球任何地区、可昼夜不停地访问的数字馆藏图书馆。它需要提供给用户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和在线设施。
2)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软件与移动技术接口:该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软件是自动化软件,包括计算机化的所有图书馆工作,如采集、分类、编目、流通等系统有内在的服务,如短信通知、登陆退出通知、逾期通知、付款通知、登记通知等。
3)网站与移动视图界面:由于传统图书馆网站是专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界面而设计的,而手机用户则会由于分辨率或其他技术无法打开相应界面。因此,有必要设计与移动设备兼容的响应式网站。
笔者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开展内容归纳为:移动Opac查询、个人借阅管理、讲座公告、在线荐书、资源动态、阅览室预约、参考咨询、多媒体资源、二维码、WAP网页、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等,通过前期调研整理出中外各10所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基本情况(见表4、图1)。
232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差异性分析
中外图书馆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和建O都很重视,以移动图书馆服务为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向的理念不断加强,并都在为建设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而努力,但其中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根据表4、图1,结合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开展仍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从服务模式来看[14],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在WAP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方面都有较多投入,且广泛地将二维码应用在图书馆服务之中。这一点从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在使用不同公司的移动图书馆应用或掌上图书馆、微信、微博进行信息服务与信息推送且将二维码放在主页上的行为即可看出。而相较于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则更多的是以WAP网站为主的服务模式,辅以移动客户端模式,而二维码服务模式则多用于寻找学习室、码打印机和电子板等。这一点与国内多用于微服务及海报服务等情况相比有所区别。
从服务内容来看,在大部分经典服务上各个国内外图书馆都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移动服务菜单,包括书目检索、个人借阅管理、资源动态等等。国内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相对有所欠缺。笔者发现,国外移动客户端多设有“Ask Librarian”或读者留言等类似的请求,而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则是以参考咨询表单或常见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由此看来国外部分高校的信息咨询与反馈相较而言更加及时有效,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国外图书馆在多媒体资源服务上显然比国内图书馆做得更好,国内图书馆很少提供移动端的音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服务,所以国内图书馆在多媒体数据库搭建及平台建设上仍需努力。与传统的书目检索、借阅管理、资源动态等服务相比,国内外目前在空间预约服务方面提供较少。少数国内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移动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空间预约服务。在讲座公告、在线荐书方面,国内比国外普及一些,可以看出国内比较关注资源的推广与传播,这一点或与国内外服务侧重点不同有关。综合前期调研及此次比较,二者的主要差距有以下几点:
1)中国读者、馆员对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认知程度差于国外。许多学生、教师甚至馆员都不知道移动图书馆这一概念,或者仅仅是听过这一概念而不知其意。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英语教学;大学
1.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阅读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终端移动设备的智能化,使得信息传递几乎无时差。很多过去难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变得唾手可得。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56本。而与之相反的是,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达33.82分钟。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新媒体阅读已经形成规模。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开始流行起来: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阅读时间零碎化、阅读载体多样化、阅读内容微型化、阅读目的休闲化、阅读过程互动化,阅读环境随意化等特点。同时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随着碎片化阅读方式的盛行,大学生群体作为手机网民的主力军无疑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这种新型阅读方式的影响。而碎片化学习在教育方面的影响也逐渐得到认识,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以笔者所在的医学院校为例,学生的学习课程多,学业压力大,利用这样新式的阅读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点滴积累英语知识而不再局限于英语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英语,可以大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这种以新媒体为平台为主的碎片化学习的引入也能给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提供新的视角。
2.碎片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1碎片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顾曰国教授(2007)在对多模态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关于多模态学习的假设,他认为恰当的模态转换可增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内化,提高内容记忆的持久性,而且多模态的学习比单模态学习更能增大工作记忆存储量,减少学生单位时间内的认知负荷。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中媒体系统作为其主要构成对语言意义的传递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张德禄,2009)。伴随语言的媒体形式包括音响、音调、字体、布局等对意义整体的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都能在网络平台得到一一实现。在遵循“有效原则、适配原则、经济原则”的模态选择时,以微博、微信为例,它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等途径为英语教学提供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同时碎片化阅读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一体化,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受更加直观、逼真、趣味性也更大。以微信上的英语环球公众号为例,它能抓住当下热点,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呈现最新的语言材料,比如2015年出现的“主要看气质”、“爆买”、“狗带”等这些语境依耐性强的新词结合多模态的调用能使信息清晰突显,迅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本市2所高校发放的350份问卷调查显示,72%的学生对微博和微信上的英语类版块有关注,其中33%的学生关注了2个以上的英语类公众账号。在面对面访谈的20个学生中,大半学生都提到英语类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短小又贴近生活的语料也容易在学习生活放松的间隙提取。同时网络平台提供的碎片化阅读具有共享、开放、互动的特点。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在数字平台上进行交流,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访谈中的一个学生说到在英语课堂中碍于面子不敢在老师和同学中进行英语交流,但在英语微博平台中匿名的身份使他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还因为自己的英语评论结交了几个微博好友。由于碎片化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这样的便利因素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到更多的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英文材料。比如“英文阅读”公众号平台提供了很多原滋原味的从经济学人杂志中提取的句子供学生积累。大学生正处在积累专业知识的阶段,尽可能增加阅读量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碎片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学生在进行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自身的碎片化特点使文本切换频率较快,方便了学生接触到更多阅读内容,增加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扩大了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领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碎片化阅读给学生带来学习愉悦的同时,它的某些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关注。在问卷调查的第2部分涉及到微博、微信类英语公众号提供的碎片化阅读对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的帮助,其中43.3%的学生认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对英语能力的实际提高帮助不大,21.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仅有2.4%的学生觉得帮助较大。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也多次提到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没有系统性,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帮助不明显。除了某些应试类英语微博有一些针对性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大多都要收取费用。由于网络中信息的繁多,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起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360百科把浅阅读定义为是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速读、粗读、快读、浏览,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浅阅读。浅阅读在给我们带来轻松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学生在阅读时一直是在看或者听,而不是在想。传统的纸质图书提供了单一的模态,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丰富的,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碎片化阅读这种伴随语言的媒体系统不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它可以通过图,音,视频等对文字所描绘的事物进行还原或再现,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形象,而这些模式化,定型化的或真实或虚拟的形象虽然可以减轻认知负担,也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空间。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内容都很很短小,缺乏深入的说明,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而且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需要大量的输入才会有较顺利的语言产出。但是这种碎片化式的浅阅读使学生没有意识要去记忆和深入学习。如果长期的、无指导的进行这种碎片化阅读时是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
3.利用碎片化阅读引导学生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在学习生活中避开碎片化阅读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又能有效规避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不好影响是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学英语借助碎片化阅读要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预热,辅助,拓展和互动,笔者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1)教师创建微博群和微信群组织教学活动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学生如果没有对本学科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张婷婷(2011)指出学生在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寻求信息时,不容易做到去伪存真,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非常考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就显的特别重要。教师创建微博、微信群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加入,老师的指导、监督作用可以防止信息垃圾,主题偏题的情况出现。而且教师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真正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田晓蕾(2014)也认同要鼓励英语教师开通个人微博,形成富有个人魅力的“名师效应”。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老师也可以从平台上找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新问题和新方向。
(2)合理利用碎片化阅读组织英语教学平台信息
碎片化阅读以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中媒体系统为依托,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来获取丰富的信息。英语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将预习任务在微博群或者微信群上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碎片化阅读先初步了解作家简介、文章创作背景等。老师也可以提前把关于重难点单词的有趣素材放在群上。微博和微信的英语公众号提供了很多真实的短小精练的语料,老师可以针对本堂课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同时教师也可以就新内容在群上发出话题,然后要求同学根据这些材料,自行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媒介素养。课后巩固主要包括有精华资源的共享与进一步的阅读任务。学生可以搜集更多这位作家的作品,进行阅读。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把自己对于课堂学习内容所做的思考放在交流平台上供大家探讨,在讨论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相关的信息,在微博、微信和相关网站,甚至书籍中找到支撑论点。这样碎片化式的浅阅读就变成有目的性的深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知识的内化过程也会更加快速。由于微博,微信信息承载量有限,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时更重视谋篇布局、衍词造句和提炼中心。碎片式阅读教学策略使教师将复杂的知识分解成一些片段让学生去学习,此举使被传递的信息更简洁明了、更浓缩、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英语教师也可以针对某些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学生经常使用错误的语言,将一个具体的语法知识上传到微博、微信平台让学生去总结,比如学生常见的错误的中式英语的使用。将复杂的内容变成小小的片段后,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信心,碎片式学习策略的运用还表现在学生对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上,这会让学生摆脱英语学习的时空限制,从而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浅阅读缺陷,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过程。
4.结语
数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是时展的结果,碎片化阅读的盛行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针对碎片化阅读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以及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合理利用微博、微信这一媒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发挥微博、微信辅助教学的优势,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第114期:3-12
[2]田晓蕾.建构大学英语教学微博平台的调查研究[J].《外语教学》,2014第4期:69-72
趋势一电子阅读作为新兴阅读方式的日益被接受曾经作为“三低人群”的电子阅读,现在由于网络和终端的提升,数字阅读的人群多元化,已经在阅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大有取代传统阅读的趋势。据第八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年轻人已经将电子阅读视为自己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把书束之高阁,不是因为不想看书,而是繁忙的人们拒绝随身携带沉重的书本,何况就算带着也不一定去阅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阅读,例如天翼阅读之类的阅读软件就应运而生了。电子阅读携带方便,只要是手机用户都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想读就能读的便利阅读生活,真正做到“让阅读无处不在”的阅读生活享受。携带一个手机,就等于随身配备了一个移动书库,再也不会因为书本的沉重而烦恼。现如今的电子阅读用户已经达到近3亿人次,手机上看书已经成为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最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势必成为将来的最大趋势之一。
趋势二3G推动数字阅读生活如果手机具有上网功能,更是可以在线阅读,新书好书尽收眼底。如果手机附带如天翼阅读此类的软件,更是可以做到阅读,分享,评论等一站式的阅读新体验,大大方便了读者们的阅读需求。这一切都依托于电信信息网络的覆盖,随时方便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并将随时随地的享受到多种宽带互联网服务。使得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搜索自己想看的图书,不必因为想看的书忘了下载而苦苦等待,想看什么直接网上搜索即可。而在这个电信3G网络已经覆盖的年代,自然可以做到高速下载,把最新鲜的精彩好书立刻呈现在你的眼前。
趋势三多屏互动,无缝阅读手指一动,你即可以在宽大的电视屏幕上享受原本你在手机上看着的小说;鼠标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手机上继续浏览刚才在电脑上查阅的资讯。再也不会因为出门而放下电脑上正在看着的小说;再也不会局限于移动设备的小屏幕而放弃大屏幕带来的视觉盛宴。譬如中国电信在此次深圳文博会现场展出的无缝覆盖“三屏”“双媒”一站式数字阅读,你所需要的只是申请一个免费账号,即可以在手机、电脑、PAD、电视等多个屏幕在线或下载图书、资讯、杂志、漫画等内容,不再局限于在手机上看小说,在任何终端均可阅读天翼书籍,不仅购买记录可互通,也能任意设定及提取书签,查询历史状态。一个账号多屏使用,让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用户脱离了终端单一的限制,也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无法互通的障碍,做到一次订购多终端阅读。在所有终端上实时享受无缝阅读生活,再也不会因为日程安排而错过你的日常娱乐生活,多屏互动将会带给所有读者一个全新的“三屏”“双媒”一站式娱乐阅读新体验。
趋势四听书市场日益放大近年来,听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开始崭露头角。有声读物、有声读物网站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前景如此广阔的听书市场,作为中国数字阅读领跑者的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再次走在了前列,与央广之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天翼阅读有声版,为广大听书爱好者带来更好更便利的听读体验。上班时整天紧盯着电脑的你也许在下班后只愿意闭目养神,但又想读点什么增加一下自己的娱乐时间,那么你可以听书。听书在人的印象中也许是那种茶馆里,拉着二胡谈着琵琶说着书,其实不然,“听书”现如今也是数字出版的一个趋势,只要手机里装有如天翼阅读有声版此类的软件,用户就可通过手机、固话、车载设备等用耳聆听小说、资讯、曲艺、广播剧等内容,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书”来增加自己的日常娱乐生活,且从手机里面传出来的声音都是广播级的水准哦。
趋势五全媒体发行成趋势名家出书由来已久,但纸媒和数字同步发行却甚少,而此次凭借新版《西游记》一跃而红的孙悟空扮演者吴樾更是看中了电子阅读的广阔前景,于天翼阅读独家抢先其个人首部新书《我,悟空》。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纸媒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来势汹汹。而据亚马逊报道,自2011年4月起,其所售出的电子书数量首超纸质书,这对电子书的发展史而言,是具有相当意义的一页。这预计着纸媒和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已是板上钉钉。也许大家理解的网络上看书多半是网络作者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网络上的作品,因为他的选择空间大,作品的形式也可以符合更多人群的口味。但有些读者只爱看出版的刊物,而不喜欢网络上的刊物,对于网络上的作品并不怎么亲睐。其实不然,现在许多知名作家开始进驻网络作家的行列了,他们的作品不只印制出来成为实体书籍,同时还在网络上,就如之前的天翼阅读与知名演员吴樾的《我,悟空》全媒体首发式。不仅是作者进驻网络,许多传统出版商也与数字出版媒体强强联手,使大量的好书呈献给所有热爱阅读的读者。这也预示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交融的趋势的开始。
趋势六手机阅读助推数字版权更加清晰版权一直是一个问题,盗版书籍历来是损害作者利益与读者利益的存在。许多读者也体验过读到一半突然串出来一个广告,或者几个章节缺胳膊少腿的无法读通,又或者全书进度渐入佳境突然后半段变成了另一本书。为了不使读者经受盗版书籍的侵害,为了大家所喜爱的作者不因自己的作品被盗用而产生种种困扰,正版阅读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数字阅读、绿色阅读、品质阅读”,这12个字可以演绎出一个观点,就是着力向广大读者提供有别于普通手机阅读产品的差异化、品质化阅读,真正的快乐阅读,放心阅读。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了正版阅读的重要性,愿意支付少量的费用,支持正版刊物。
趋势七阅读多元化,不仅仅小说在这个电子阅读已经渐渐普及的时代,有些读者除了希望能够看小说之外,同时还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电子书籍。杂志,漫画,连载等一些列诉求无一不推动着电子出版向多元化阅读内容发展。于是,电子出版的读物种类越来越多,可以基本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通过阅读软件,包括小说,漫画,杂志等一下系列的电子读物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读者们的阅读生活所需。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还会有更多电子出版的读物将加入这个行列。
趋势八报刊网络化,让报纸更贴近群众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愿意从网上得到咨询,而非报纸,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冲击。但毫无疑问,报纸媒体的信息价值仍旧是十分高的,又因为许多人对网络的偏好,报纸也推陈出新,进行了网络化的变革。不难发现,许多报纸都有网络版,在相应的报社网站上就能看到当天的报刊,让更多人能以更简便的方式去了解新闻,许多媒体机构也开始实行报纸实体为主,网站为辅的模式。这无疑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途径,成为数字出版的趋势之一。
数据说话:读书的打开方式
两份权威调研报告给你带来直观数据。在带领你开启一段“悦读之旅”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读书状态吧。
两个调查看读书现状
今年8月,上海书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5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一些数据――
1.在阅读方式的“首选”上,传统(纸质)阅读仍然体现出巨大的优势;高出“数字阅读”18.25个百分点,但这一数字低于2014年的差距;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比去年高出3.52个百分点。
2.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68.40%)仍然处于绝对优势,比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高出37.24个百分点。
3.对于不同图书种类喜好程度居于前五位的种类,依次为“文学”、“历史”、“日常生活”、“经济、管理”和“哲学”;四年来,“文学”与“历史”的首、次地位不可动摇,“日常生活”基本保持在第三;“经济、管理”、“哲学”、“心理”相对靠前。
而今年早些时候。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也有一些结果可以再次分享――
1.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0.2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2.0个百分点。
2.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
大咖为你出书单
开书单并不容易,读书毕竟是一段私密经历。然而,比起盲目钻进书店在浩浩荡荡的书海里找不到方向,我们还是更主张跟随大咖们和权威报告的视角,首先“进入”瑰丽的书世界。
鹦鹉史航,著名编剧、策划人,电视剧作品有《铁齿铜牙纪晓岚》等。遇到有缘之人会不吝啬分享书单,作为《都市丽人》读者的“有缘人”,这回怎能不出现?
《靓,黑鸟》
(日)伊坂幸太郎著
他跟五个女性同时交往,现在,报应来了,他因为欠了巨额债务,要被押上不可知旅程,他最后的哀求就是让他去跟五个她告别,别让她们再傻等。身高体重均为180的猛女负责押送他去告别,他还要跟每个女性说,这是我的新娘,我要去跟她结婚。
听着就是个奇葩男子进入恶搞情境,然而读完这本书,你好像遭遇五种感动。日本人就这样,他们可以这样一本正经地写,最后写出来的,竟然真是一往情深。
《编舟记》三浦紫苑著
还有比写一群人坐在一起编书的题材更乏味的吗?而且他们编的还是一本辞典!但他们给这部中型国语辞典起名叫《大渡海》,这个名字泄露了野心,也有痴念。他们用了15年的光阴,就是一个词一个词地抉择,一处一处地纠错,这书给你一种久违的安全感,就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几个人正在这样地做事情。而且周围的人没有嘲笑,没有质疑其动机,没有认为这是在作一个编书秀。他们就自惭形秽地尾随其后,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等待奇迹来报偿编书人。《大渡海》,没错,他们就像是东渡的鉴真大和尚,以及他所有的旅伴。
《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
徐皓峰 著
《一公分:刘小东日记》
刘小东著
这两本书,我要一起推荐。这是两本工作者的书,徐是电影工作者,刘是美术工作者。他们不仅是工作者,而且一直在工作着。
书,是他们的足迹记录,毫无标榜,只是焦虑与期待。
我喜欢看正在工作的人记录的一切,我就很省事地成为他的同伴,用那么短的时间,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感受人家需要那么多岁月付出,才能感受到的一切。
一个电影的武打设计,没出过书,徐皓峰做到了,因为他还是这部电影的小说原作者、编剧以及导演。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现在的中国电影缺什么。
刘小东,他是一个天价画家,他在自己的工作中,想留住的则是无价的沟通,无价的追忆。
《鱼乐:忆顾城》北岛编
顾城杀妻自尽的结局,是知者同悲,识者同忧的。但如果你没有读过他的诗,只是从搜索引擎或者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上知道他,那你不容易在意这本书。
这本书就是一些特别在意和珍惜顾城的人写的,比如舒婷,比如王安忆。其中有些人,由于公正和悲悯,更会注意到顾城的悲剧所导致的谢烨的悲剧。谢烨最初写过一首小诗:“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不相信,不相信那盏灯真的灭了,星星和信丢了,你的灵魂一片黑暗,不相信你那样看我,是真的让我走开。”
明星们de随身书
听说我们正在做阅读选题,娱乐圈里难得的爱书之人、也是我们的几位好朋友,亲自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发了过来!
《医生会哭》莫树锦 著
因为一位朋友癌症复发离世,另外一位我十分敬爱的老师,也是处于与癌病搏斗中,所以自己忽然间感觉人是多么的软弱,生与死这个问题,原来并不遥远。从小就梦想自己想进入医学界,年岁渐长,志气没有改变,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不适合担任一份理性工作,所以才阴差阳错地进了演艺圈,希望用另一个表达治理别人的情绪。我推荐大家的一本书是香港癌病专科莫树锦医生写的《医生会哭》。从他的医生生涯中,正面看生与死,也套用他书中自序与大家共勉:生命终点虽是死亡,生命诞生的一刻也就是迈向死亡第一步,既是同起点,为何生时便应该开心,死时便要难过?我们还是好好利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吧。
一生恰如三月花:民国女子别册王道著
总觉得民国的女子都有一股刚烈的传奇色彩,乱世中的不平静给了她们更大的包容力,这本书没有大家熟悉的张爱玲、林徽因,但一样看到女性为爱、为家、为国的不屈不挠,读完更为感叹当下生活的幸福。女人这一生绚烂的美,最长不过10年光景,而女人气韵的美,却可在时光中沉淀,越发醉人。这本书中的民国女人都以一种历久弥新的状态鲜活地存在我的记忆里。
《清末小说中的女性想象(1902―1911)》周乐诗著
一直想演一个清末时代新旧参差下的新女性。很凑巧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书。和我说这本书指陈了清末一百四十余部小说百数十个女性形象类型,你想细品那时候的什么角色里面都有。细读下来发现“女国民”形象是清末小说中最具创造性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有两类,一为女革命党和女豪杰形象,另一类则是兴女学的女性启蒙者。前者保家卫国,后者以争取女性教育权为先。当放下书,靠在窗边思索着那时的街景、人们的穿戴,深深觉得作为一个演员去诠释角色一定要先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而作为一名女性,去了解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亚马逊权威排行榜
(7月1日-8月24日)
阅读趋势:
1.文学大奖效应:随着
茅盾文学奖、雨果奖的
相继开奖,相关得奖作品如《繁花》、《黄雀记》等又获得读者的关注,不仅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在搜索词榜中这些书的排名也急速上升。2.热门影视剧的拉动效应:影视剧对原著小说一直都有比较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前一阵子的《花千骨》,到近期《滚蛋吧,肿瘤君!》,这些影视作品的热映,也带动相关小说的销量。3手绘涂色书影响力依旧很大。
让阅读史阅读
我们相信严肃阅读的力量,但并不认同阅读必须严肃的立场。和爱书的朋友分享心得,去美丽的书店享受一份好心情,把阅读变成一件喻悦的事儿,你会更容易发现它的好。
让爱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家
当我们独自阅读,读到了大师的深邃,而当我们一起阅读,也许,我们还收获了更多回声一来自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读书会便这样而来。都市里的人们围坐到一起,分享彼此的心灵。这一次,我们邀请到季风都市会的总经理助理沈乐慧女士,在下面的文字中,你会读到季风读书会的前世今生,更会发现,这里有书,这里并不只是有书――
但凡关心书店命运的,大都会思考它的存在价值。有人认为,技术迭代是大势所趋,时代将告诉我们如何选择阅读的方式。也有人说,书店和其他商店一样,本质上都是售卖商品罢了,商品卖不好,店自然是开不下去的。这些话无不是现实的映射:当书市和超市双双奔向网络平台而愈显繁荣,新媒体阅读越发有声有色、夺人视线,崭新的时代到来,你来我往,如日中天,我们又有何理由逆势而行?而书店又坚持为何?
书店或许是要走向没落的。就书这一物件的物理属性而言,没有商品比它更适合一键下单,在家安逸无比地等待幸福时刻来临了。更何况读书人多少是有些倾向深居简出的。然而,多数商店未见没落,我们不介意去咖啡店度过一个午后,而逢年过节超市百货也火爆依旧,相较之下,唯独书店显得冷清异常,为何?这是横亘在所有书店从业者眼前的难题,但反思和解决之路似乎漫漫无期。几年的倒闭潮过后,书店迫不得已将自己转型成一个个多元的文化复合体。于是,围绕图书逐渐形成的新生态似乎使书店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
对于季风书园而言,无论是否赞成这一做法,至少有一个观点是可以被认同的:比起其他商店,书店更应成为某种文化场域的制造者,而其作为一家书店的存在价值则不能以销售额作计量。这也是季风书园略带执拗的一点坚持。它相信,这种固执终将为自身,也为社会带来更多可见的价值。虽说无人能预见,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生意也好,做人也罢,最贵莫过于对自身所能见最高信念之坚守。哪怕以世人看来的所谓失败告结,也曾在微光给人心以希望。
2011年,我是一家普通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工作朝九晚五,生活井然有序。然而,平静如水的日子背后是内心深处的惶恐与无法满足。不愿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中消磨了所有的向往和热情后走向麻木,也难以看到当下这份工作作为商业流转过程中的一环于我终究有何意义。在挣扎和摸索的这段时间里,有两方去处,成为喧嚣世界的避风湾,将一份至静至远的喜悦赠予我。一是建国西路上的席殊书屋,另一处便是陕西南路地铁站内的季风书园。和许多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人一样,我曾无比习惯于季风的存在一陕西南路地铁站一出检票口抬眼便可见到“季风书园”四字,那抹充满生机又深邃宁静的绿带来的一丝安心,让人多了一份喜欢上海的理由,亦多了一方令人心怀留恋之处。
无意问看到豆瓣上一位网友对陕西南路季风的回忆,心生感慨:“选了三本书,结账的时候,不经意间瞥见下周六季风有场《自由的伦理》的读者会,赶紧向营业员打探该书的信息,话音未落,旁边一个衣衫整洁的中年男子已经把手指向我身后的政经柜台,轻声说道:就在那里。我有点错愕,毕竟这不是一本很多人会关注的书。顺着他指的方向,未及半途,已经有营业员迎面把书给递上了,这次,有点感动。也许,这才是季风的情怀。”
无论对于我还是这位网友,或是那些曾光顾过陕西南路季风的人,我相信,老季风所曾经给予的温度和光亮仍深藏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很少记起,翻开回忆,却不曾黯淡。
回顾学者张闳多年前的文章,他曾将季风书园比作商品与文化之间的快捷键:“季风书园总部之上,是淮海路,其周边环绕着百盛购物、巴黎春天、二百永新等大型购物中心。一个物质消费主义的天堂,文化小资总是徘徊于物质与文化之间,他们一手提书,一手提着刚刚买来的新款皮鞋,从这里穿梭而过,商品与书籍互相摩擦……他们可以将哈贝马斯与哈根达斯,卡尔维诺与卡布奇诺,一并塞进购物袋,象征着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
台湾出版人傅月庵和旅日作家李长声在上海办讲座论及独立书店的命运。谈话的最后,他们说:“我们两个昨天在上海逛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找到一家书店。如果季风书园还在陕西南路地铁站的话,附近就不至于一家书店都没有了。”
故事到此,或许该收尾了。在我无数次前往季风徘徊之后的某一天,在书园的偶然经历终是改轨了人生。2012年,我选择离职,离开上海,异地求学。读研第一年,回到上海,陕西南路站的季风还在,心中感激。我以为它会守候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