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时间:2023-03-10 14:47:02

导语: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传染病的特点,提出要重视消毒隔离,提高思想认识;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切实落实消毒措施;定期鉴定消毒隔离的质量;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等。从而达到探视的健康人不被传染,病人之间杜绝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减少污染的目标。

【关键词】传染病;消毒隔离;宣传教育

传染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同于其他科的疾病,因为它具有传染性,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如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苍蝇、手等传播。因此,传染病的护理不仅要细心做好临床护理,而且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为了达到探视的健康人不被传染,病人之间杜绝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减少污染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

一、重视消毒隔离,提高思想认识

传染病消毒隔离是护理工作重点,首先要提高本科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对新来的工作人员、实习医生、护士要反复强调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对卫生员的工作更应重视,因为她们在清洁卫生工作中接触污染物机会多,属高危人群,因此要帮助她们学习有关病原体、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知识及消毒液配制的浓度及方法,使其了解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要帮助病人了解消毒隔离的意义,正确对待各种隔离措施,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制定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要全面,并且具体可行,各种管理制度也要按照消毒隔离的原则执行。要求人人做好,严格保证清洁区不被污染,半污染区与污染区要随时消毒及定期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对免疫力低下、小孩、老人、体质虚弱的人严禁探视。对危重病人的陪护,除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还要指导他们正确采用消毒隔离方法,做好自我防护,如餐具、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避免相互传染。

三、消毒工作采取的措施

1.随时消毒

对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胸腔积液、腹水,用等量含氯1000~2000mg/L的消毒液消毒。对污染物,如体温计、弯盘、止血带,用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冲洗后晾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吸氧管、导尿管、胃管、引流袋均用含氯1000mg/L的消毒液毁型浸泡后统一处理。对污染的各种穿刺包、导尿包、换药包、口腔护理盘中器械均用含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后,再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定时消毒

每日对病区、病室、治疗室、护办室、医办室、更衣室、门诊室用紫外线消毒1h,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2次,做到一床一巾。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每日对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止血带熏蒸消毒。口服药杯、门把手消毒巾,每日消毒及时更换。

3.终末消毒

对传染性强的危重病人转院或死亡后,迅速将所住病室进行消毒,用2%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对一般性传染病人出院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不少于60min。室内的床、床旁柜、陪床凳、地面,分别用消毒液擦洗,病室应开窗通风1h后方可收容新病人。

4.使用化学消毒液应注意

化学消毒液必须配成水溶液,因为水的分子量小,容易渗透到细菌的细胞体内与原生物接触。消毒液的浓度应符合规定,配制时一定要用量具,不得用闻味、观色等方法,否则达不到消毒效果。消毒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间。

四、隔离工作采取的措施

1.对病人的隔离

将病情复杂、传染性强、易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安置于单人病房,便于抢救及隔离。相同病种的病人,同住一室,不同病种,分室收容。病人不互串病室,不交换用物、书报,生活用品应专用,不互送食品,餐具应单独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2.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医护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物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不同病种应及时更换隔离衣,防止污染。每次操作后应用流动水洗手,采用六步洗手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3.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指导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转向一侧或用卫生纸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痰吐在放有含氯1000mg/L消毒液的痰杯中,统一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五、定期鉴定消毒隔离的质量

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低于70μw/cm2或紫外线消毒达1000h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病室、治疗室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一次,以检查消毒结果,并随时对消毒液浓度用试纸进行监测,以保证消毒液浓度准确。定期鉴定消毒隔离的效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质量。

第2篇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08-01

1 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传染病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传染病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位,虽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制度、预案,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力度。执行的力度不够显然是一个大问题。一旦传染病的护理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病人的愤怒的发生。传染病的病人护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于病人不能简化流程,需要按照流程来,不能“简化操作流程”而重业务轻“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是传染病护理风险因素的重中之重。

1.2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很多传染病护理的低年资的护士没有认真对待工作,粗心大意,,甚至于简化一些护理中的手续。虽然内容很熟,但是只是知道不去查对,只是凭借主观的意愿办事,不履行严格的流程手续,这是造成医患之间的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于道德知识以及对于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的给予了更高的要求,伦理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医患矛盾增加,医护人员如何协调个人隐私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将尊重个人权利与强制隔离治疗统一起来等问题,都给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于护理病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伦理知识的高度我国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1.3 服务环境的风险

服务环境对于病人的康复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对于传染病的病人来说尤其如此。医院需要尽力改善对于传染病护理的环境和配置,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传染病的护士不仅仅需要在容易传染的危险下工作,还需要应付当病人多的时候环境的嘈杂,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传染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降低传染病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1.4 护士风险、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刚来的护士经验较少,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自我防护的观念不够,没有风险管理的观念,对于传染病的病人很容易由于心理上的恐惧而产生疲劳状态,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和分散,这其实潜在方面存在很多风险。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一般人都是避而远之,所以传染病病人的交际也就大为减少,此外,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护士会产生心理恐惧,一旦医护人员在护理和管理的过程中只是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的变化,导致病人对于护士缺乏信任甚至仇恨的话,很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1.5 仪器设备方面的风险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众多仪器的应用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果抢救仪器保养维修不及时、摆放位置不当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

2 针对存在风险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风险教育以及风险知识培训,鼓励人人参与风险管理

传染病的护理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不慎,很可能造成传染的可能。所以对于新来的护士,需要加强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教育,定期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进行分析, 从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 每月召开护理不安全因素讨论会,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些对于自身和病人的不安全的因素,尽量排查出所有的风险,进而讨论解决的对策,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风险防范能力,鼓励人人参与风险管理,把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此外,在护士对于自身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可以针对其临床能力进行个人化培训,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管理的规定和程序,防范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2 建立完善的告知制度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 在医疗活动中,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 及时解答其咨询。理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拟订完善的告知制度, 明确规定告知的项目、内容、时间、人员及应履行的相关手续, 各级护理人员亦应高度重视告知义务,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 提高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传染病护理风险的发生不仅仅只是与护理人员有关,还与患者自身缺乏防范风险意识有关。所以,传染病病人由于其特殊性,在入院必须进行入院教育,对于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特殊的检查、治疗和药物应详细告知患者其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在患者出入较多处, 如开水间、洗漱间张贴安全警示语, 保持地面干燥, 可使用防滑垫。对老年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 对跌倒风险评估分高的患者, 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2.4 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实质

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隔离原则,在对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对病人始终进行人文关怀。巧妙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传染病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目的地协助病人建立起通畅的护患沟通、医患沟通、患际沟通渠道,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时识别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总之,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人员须端正职业态度,以爱心、同情心去关心、理解病人方能真正实行人性化护理。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传染科由于病人的传染性, 加强对于护理的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染病护理存在很多的风险,包括了传染病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护理操作中的风险,服务环境的风险,护士风险、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仪器设备方面的风险等。本文认为需要采取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护士的风险教育以及风险知识培训,鼓励人人参与风险管理 ;提高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实质等措施。

参考文献

[1]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3(6):21-23.

[2]夏纯,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8,25(2):44-45.

第3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Result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source of infection for patients or latent infection, dissemination of the main route of transmission is fecal oral, airborne, waterborne and contact transmission. Conclusion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voi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fection;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02-0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夏秋季高发,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均可发病,且发病快、传染途径复杂、爆发速度快等特点,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3]。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传染途径,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4](2010版)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儿。78例患儿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在6个月-5.5岁,平均年龄为(3.9±0.6)岁,病程为4-13d,平均为(7.3±1.2)d。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传染途径,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5]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潜伏期3-7d。发病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达39℃以上。患者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偶发于患者的躯干、肘部以及膝部等部位。一般发病1-2d即可于患儿的齿龈唇内面、舌面、颊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斑丘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6]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1-2周后病毒可自咽部排出,3-5周左右从粪便中可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水源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过的衣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较大,传播迅速,在短期内可引发大流行。

2.3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2.3.1 个人预防措施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普及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日常的预防与保健,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时要彻底吸收,不要喝生水以及实用生冷食物;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应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诊,避免跟人家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3.2 集体单位的预防措施 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本病流行季节,教室以及宿舍应保持良好通风;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儿童活动范围内能接触到的门把手、楼梯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患儿增多时,可像教育部门申请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放假。

2.3.3 医疗机构预防措施 疾病流行季节,医院应进行预检分诊,候诊及就诊区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医务人员对每位患儿诊疗后均应认真洗手及消毒;医疗器械也要严格消毒;患儿所用病床及桌椅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对重症患儿应隔离治疗;患儿的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疱疹性病毒性的传统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引起手足口病的人类肠道病毒病原体有20多个血清型,其中以CoxA16和EV71型最为常见。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可反复感染。大多大户患者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脑水肿、心肌炎等,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7-8]。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所以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以及传染途径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儿童及家属提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督促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定期消毒儿童所用物品;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诊,避免更多儿童患病,通过家属、患儿以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手足口病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且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爱军.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0-1381.

[2] 乔建红.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18-1019.

[3] 林社润.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42-143.

[4] 洪源.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85-188.

[5] 张国柄.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2014,34(1):88-89.

[6] 沈向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26-127.

第4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所收集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自主活动搜集实际生活事例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传染病。

(2)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网络了解有关“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知识。

教师:搜集与传染病有关的资料并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个星期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服了糖丸?请举手。你知道服糖丸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么?

学生: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为什么要大规模的防治,它属于什么病?

学生:传染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传染病及其预防,看看人类是如何与传染病做艰苦的斗争的。

板书:传染病及其预防说到传染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生活中你接触到或者了解哪些传染病呢?现在进行一个测试,测试同学们有没有当医生的潜质。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把你知道的传染病名称写在黑板上,一个条件:不重复即可。

学生:黑板上书写知道的传染病名称

【说明】在生活中,学生对传染病有一些了解,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来进行互动。

同学们写的这些疾病是不是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呢?那咱们就先来对传染病进行一个了解,然后再做判断。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四个问题:

1.什么叫传染病?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病原体?

3.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

给两分钟时间学生阅读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4个问题看一段有关脊髓灰质炎的新闻。播放新闻。

以脊髓灰质炎为例,大致了解了传染病,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能回答这些问题了,也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些疑惑,再给5分钟时间阅读书68页到72页的内容,给出这4个问题的答案,要求读出声来,看到重要的内容用笔画出。

对4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说明】用四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传染病的定义、特征。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

传染病要流行要传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因此预防措施就是破坏任意个环节。对六张预防措施的图片进行判断,作为巩固练习。其中第二幅图片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出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这三个措施同时进行,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学以致用:同学们我们以前面播放过的脊髓灰质炎这种传染病为例,说出它的病原体,三环节,预防措施。

【说明】前后呼应,用前面播放过的脊髓灰质炎的例子进行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对传染病已有了正确的认识,可以对黑板上学生写的传染病进行判断了。

学生上台对书写的传染病进行判断,对其中的一些传染病进行简单的讲解。

【说明】将前面学生自己写的疾病进行判断,学以致用。

大家掌握的很不错,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收集常见传染病的作业,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两位同学分别对甲流和艾滋病做详细的介绍

第5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机体后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该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且暴发流行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一直未停止与传染病的斗争。20世纪以来,抗生素、化学疗法、计划性疫苗等实施,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效,部分传染病如麻风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但随着环境污染、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更加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及新的传染病出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基本会出现1种或几种新型传染病,目前已确认40多种。由于传染病致死患者占各种疾病致死患者的25%,其仍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传染病的防控是全社会的责任,需多部门合作,全民共同参与,医疗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传染病的监测、治疗、感染控制、预防等工作,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1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性病、结核病等过去已控制的传染病的又开始传播,SARS、埃博拉、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的出现,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高发,增加了人类对传染病的防控难度。国内医疗机构不断通过各种措施规范传染病管理,提升医院和医生的传染病应变能力。①构建完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解满霞等[1]认为应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行政管理、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科、感控等部门负责人)、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组成三级管理网络,设立专门办公室统筹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随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定期总结防控经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科室成立质控小组,负责检查、督导各项制度落实情况。②健全制度。许多国内学者认为应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操作规范、流程,且应简便、操作性强,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职业暴露处理、环境清洁消毒等,并真正落到实处,以制约和规范医务人员的相关行为。③严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传染病管理中承担管理、监督等职能,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监测网络的成立、调配防控物资、动员医院全体人员参与传染病防治,使传染病能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尽快消灭传染源,阻断其传播,达到在医疗机构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根本目的。有调查显示[2-3],部分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且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仅在正常状态下发挥其相关职能,还应发挥在突发事件中具有疫情第一知情权、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指导监督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制定操作规程、感染信息的职能,并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在综合性医院建立传染病管理体系与防控联动机制可降低传染病在医院的传播。首诊医师在发现疑似患者后应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将患者就地隔离,上报医务科、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并邀请发热门诊医师会诊。感染控制科边流调边防控。确诊后传染病病例后,由医务科评估后给予隔离治疗或协调转院。感染控制科对患者滞留区域进行消毒防控。医务科将患者及密切接触者信息上报院部领,为医院制定早期防控医院传染病流行措施提供依据,信息科负责网络直报等。③提高认识。毛青等[4]认为各级医院是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最前沿的医疗机构,处于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是传染病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级医院对防控传染病的认识不同,导致相关设置也存在差异。吕小芳等[5]对60家三级综合医院、137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传染性性疾病专科医院的调查显示,其感染科设置率分别为65.00%、49.64%、100.00%,感染科具备负压房间的比例分别为21.67%、3.64%、75.00%,独立发热门诊的比例分别为95.00%、80.29%、100.00%,感染科具有高级职称和学历的人员也也存在差异,以三级医院最高,二级医院最低。感染性疾病科室作为筛查和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科室,还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和医疗质量控制。马丽平等[3]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公共卫生职能现状进行调查,相关医疗机构在应承担的传染病报告和诊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健康教育、免疫预防等方面与落实情况差异明显,其存在经费补偿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化发展滞后、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偏低等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④优化实践。毛青等[4]认为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医院传染病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更好地履行医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责任和义务。

2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角色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角色较多。

2.1医疗机构是防控传染病的前哨

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多会选择综合医院、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就诊,在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后由就诊医疗机构转诊至传染病医院或医疗机构传染科进行治疗,患者一般不会到疾病控制机构寻求医疗帮助。因此,医疗机构是首先接触和发现传染病患者的第一现场,也是最前沿阵地。

2.2医疗机构是防控传染病的主力军

医疗机构承担着对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疑似患者的诊断、医疗救治、隔离、现场控制、传染病上报和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是防控传染病的中坚力量。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应急预案、配置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化操作流程、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隔离病房的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管理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疫情在医疗机构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救治和隔离措施,及时准确完成疫情上报,科学、精准施策,以控制传染病疫情发展。

2.3医疗机构是传染病信息的主要来源

传染性疾病的报告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和必要手段。而作为发现传染病患者第一现场的医疗机构则是传染病信息的重要来源[1],承担着将相关传染病信息上报给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据统计,超过90%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来源于医疗机构。其上报的信息是制定疾病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其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报告的及时性对传染病防控的成败意义重大。

2.4医疗机构是急性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场所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首诊的机构,是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最易造成病原体传播的场所。医护人员是传染病防控的主要力量,但其长期在医疗机构中工作,为各种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易发生职业暴露。而门诊或住院患者,多抵抗力相对较差,受病原体侵袭后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新生儿、老年人、长时间住院、接受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有创操作的患者、各种慢性病患者,均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另外,抗菌药物的滥用、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放化疗的开展、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利、人口密集等因素也为病原体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医院成为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场所。

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功能

3.1传染病监测

监测是防控传染病的基础,其功能包括病例的发现、确诊、登记、疫情报告、数据分析等。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工作,传染病诊断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前者是根据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现病史等作出判断,后者是根据实验室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检查作出诊断。其中实验室病原体阳性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主要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共3类39种)、传染病相关征候群、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监测提供准确数据,实现对传染源的有效管理和防控[6-8]。

3.2传染病治疗

传染病及时、科学、规范治疗可治愈疾病,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染病传播和扩散,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治疗包括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对慢性传染病如结核、乙肝、艾滋病等症状较轻、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可在门诊进心规范治疗,同时,加强随访、按时复查;对症状较严重者的慢性传染病、某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等则需住院治疗。

3.3感染控制

医疗机构通过预检分诊、隔离、防护、消毒、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扩散。①预检分诊: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医院感染疾病科应独立于医院其他科室,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在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应分别设立疫区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感染科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在传染病诊治过程中固定人员、仪器、设备,减少患者在门诊的移动,设立清洁和污染通道,有独立的出入口,对有流行病学史、传染病接触史、传染病相关症状者应转至感染科门诊就医。②隔离:合理设置隔离区域,确诊和疑似患者分开安置,尽量将其安置在单独病房,对确诊和疑似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给予佩戴口罩。③防护:对医务工作者的暴露风险进行分级,按照级别实施不同的隔离措施。普通门诊、病房等低风险情况,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工作服(一般防护);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选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手套(二级防护);对咽拭子采集、气管切开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增加面罩。④消毒:定时对门诊、强留观室、抢救室、病房的等室内清洁消毒,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护理用品做好规范的清洁、消毒,患者转出后对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等。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处置。

3.4预防

3.4.1筛检筛检是利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可能有病或者缺陷的患者,与健康者进行鉴别,是疾病预防的二级预防。筛检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以早诊、早治,防止疾病扩散;发现高危人群,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分为普通筛检和选择筛检。前者是对某一范围内的普通人群进行筛检,筛检出患病可能性较大者;后者是筛检某区域内的高危人群,提高筛检效益。

3.4.2免疫医疗机构提供的免疫服务包括对一般人群特定年龄段实施疫苗接种(如儿童计划免疫)和对某疾病易感的特定人群(如高危行为、职业暴露等)实施免疫接种(如预防破伤风、狂犬疫苗等),以减少或阻断传染病的发病。

3.4.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手段、各种传播媒介传播传染病防治信息、健康知识,并给予行为干预措施,使大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技能,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保护意识,识别高危因素,自觉摒弃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需长时间、反复的强化教育。且受教育者应对施教者有一定信任度[9-11]。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有明显的优势。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医学、心理方面的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相对更人性化的医患关系,是最有权威的人员,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同时,就诊者或家属在医院亲身经历或目睹疾病的痛苦,对了解疾病的知识更迫切-,因此,在医疗机构内健康教育更有时效性。医疗机构可实现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候诊厅的滚动屏、宣传栏、墙报、发放宣传册、电视等,且成本低廉是人群便捷地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对传染病和危险因素的知识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2]。

第6篇

2021最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师、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是,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八、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坚持开窗通风和定期消毒制度。

2021最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第7篇

20**学校传染病防治计划(三)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第8篇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当前条件;应急救灾;部队传染病预防

一、统一规划,分类制订应急预案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各类洪涝灾害、地震及地质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旱灾和台风灾害等;如果将自然灾害之后发生的传染病进行分类,常见的一般包括和水密切相关的肠道传染病、和人群密度积聚有关的呼吸道传染病、和生活环境差有关的虫媒传染病以及和受灾地区有关的地方性传染病;冬春季节易发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肠道传染病;南方水乡可能有血吸虫,草木茂盛的地方发生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可能性大,野外活动可能被流浪病犬所伤而患上狂犬病,救灾时易被锐器扎伤感染导致破伤风可能……

“有备”才能“无患”。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部队防疫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救灾部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部队卫生防疫部门平时可以参照《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等,统一规划,分灾种、病种等分类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预防应急技术方案,并下发给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要让连卫生员也能熟悉这些应急预案中卫生防疫防病的具体的措施,掌握大灾之后疾病预防工作流程,明确防疫防病工作的目标、重点和轻重缓急。

二、加强宣教,着力提高防范意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想救灾时不得传染病,平时对全体官兵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广大官兵保持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宣教重点在于:1、肠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水、食物、虫媒、接触等不同途径传播,其中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食物、携带有病原体的苍蝇、被污染的手都起到传播作用。灾后上述几项引起传播的可能性均增大,可据此逐项展开预防: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好的净手习惯等)、粪便管理(灾后厕所被破坏,加之救灾人员、受灾人员随地大小便的可能性增加,大量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饮用水管理(绝对不能饮用生水)、用具消毒、吐泻物消毒等,把住“病从口入”关。2、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易发生于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的人群,为防止疫情爆发,除非工作需要,要尽量避免去大量人群积聚的地方。3、自然灾害后发生的动物疫病中,对人威胁比较大的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猪链球菌、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猪囊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而其中又以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为中心的一般卫生措施为重点,其次是抓好病死畜禽的处理、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疫情监测等工作,在疟疾高发区使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当在外面过夜时会更多地暴露在蚊虫叮咬之下),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4、根据流行规律和具体情况,采用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5、坚持体育锻炼,注重合理训练、规律生活作息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三、突出重点,具体指导预防措施

从目前来看,一般灾后最多见的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包括是痢疾、霍乱、伤寒、水性腹泻等,其次还有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疟疾、乙脑等)。救灾部队可能遇到较多的传染病还有狂犬病、破伤风等。卫生防疫人员在赴灾区前或利用救灾间隙时间对广大官兵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时,可以突出重点,针对具体的常见、多发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具体指导。

只有认识、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才能制订出正确、有效的防治对策与措施,从而预防、控制以至最后消灭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针对这三个环节缺少一个,传染病就不可能流行的情况,可以采取“三得”培训法,即“为什么会得(某种传染病)”、“怎么避免得(某种传染病)”、“得了(某种传染病)怎么办”,分别介绍具体的某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传染源、有合适的传播途径、有易感者)、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以及治疗(通过治疗既促进了患者康复,又控制了传染源,预防传染病扩散),让广大官兵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都有一定了解。

四、注重监测,努力提升防疫水平

灾区救灾部队的监测及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以发现疾病的暴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流行病。救灾部队卫生人员与地方防疫机构可密切合作,借用地方防疫机构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先进、齐备的检测设备,注意监测灾区大环境的疫情的同时,还要注重营区内及周边小环境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管理部队内部传染源。尽早发现有流行倾向的病例是保证迅速控制疫情,防止传染病扩散的关键。

很多症状、体征都是早期传染病的征兆,在检验设备、试剂等缺乏的情况下,对某些症状、体征的观察不失为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监测方法: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大多数为胃肠道或其所属脏器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呼吸道传染病一般以发热、咳嗽为首发表现;虫媒传染病肯定有动物叮咬史;黄疸肝炎患者会出现巩膜变黄等……发现这样的症状、体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传染病早期的预警机制除了各级预防机构要专业地做以外,还需要每位官兵的配合,那就是每个人都要有传染病上报意识,尤其灾后发生或发现腹泻、发烧或者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或上报,这对早期预防控制传染病、提升整体防疫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五、立足制度,依法保障防治效果

我国为防治传染病专门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也制订了很多卫生法规制度,比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做出系统全面的疫情风险评估;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愈传染源,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对餐饮、供水人员进行健康观察,发现有肠道传染病时,立即调离饮食和供水工作岗位;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虽说“过犹不及”,但对传染病而言,“过分隔离”比“隔离不足”要安全,及时、恰当的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非常有效的方法;按规定落实药品疫苗等储备等等。立足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习惯培养,注重监测、检疫、消毒、隔离等,很多疫情是可以控制甚或避免的。

六、博采众长,充分挖掘中医宝库

现代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仍不足以彻底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某些传染病的防治有确切的疗效,在传染病防治的某些方面上有自身的优势。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治未病”,尤其重视“扶助正气”,即提高人体免疫力。大多数清热解毒药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中草药单方或复方防治某些传染病值得推广,如用黄芪、甘草等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贯众、板蓝根、甘草预防“流感”,马齿苋、大蒜预防痢疾,黄连预防肠伤寒;大青叶、板蓝根、牛筋草等预防“乙脑”……除采用中药内服外,还有用药粉擦拭皮肤和屋内悬挂或烧熏等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

如果能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对传染病的预防是有益的,尤其是野外可就地取材的中草药在灾区可能出现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也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灾区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其危害有时甚至会超过灾害本身。进一步加快部队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更新,及时更新部队卫生防疫机构相关技术设备,让部队医学院校传染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与新形势的变化更加适应,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传染病应急反应队伍,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增加官兵对传染病知识和流行情况的了解,对应急救灾部队传染病的预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简介:陈冰茹(1977.5)女,河北高碑店人,辽宁丹东93279部队医院防疫所,118008,本科,临床医学;张亚娟(1980-5),女,汉族,山西运城,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训练学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