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7:16
导语:在精神科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管理因素:①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②有些政策、常规不健全、不完善,职责、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③对业务技术考核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对新护士业务培训的考核及新业务、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训练不达标。④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高,督促检查欠缺。对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未达到护士素质要求的标准,就有可能造成在言行或技术上的偏差,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后果。如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现状,产生职业厌倦情绪,致使对患者关注不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工作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违反了操作规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指数。
1.3环境方面因素
1.3.1危险物品的管理:由于安全检查和宣教落实不到位,致使病房存在危险品,使得有自伤、自杀、伤人、冲动等想法的患者有机可乘,出现意外。
1.3.2基础设施的配置:医院的基础设施、疗区物品配置不当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门窗不牢固导致患者外走或自伤;地面过滑导致跌伤等。
1.3.3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精神科护士所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强度性质的工作,如患者冲动伤人、猝死、外跑、自杀等随时都会发生,护士在工作中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提防患者伤人,心理持续处于戒备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心理疲劳。受传统重医轻护观念影响,使得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很好的认可和利用,尤其是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认识的偏见,导致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地位更低。另外家庭负担、个人心理问题、患者家属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期望值等的改变,使护理人员时刻都感觉到心理压力的存在,造成安全隐患。
2风险管理
2.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更新观念,树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护理和慎独精神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外走想法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平时侧重业务技术培训,制定规范的培训与考核方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实习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2.1.2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针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找出目前医院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将风险关口前移,做到预防为主。
2.1.3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护理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临床3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医院现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节假日、夜班等班次的管理,注重新老护士的力量搭配并根据工作强度的变化规律实施弹性排班。
2.3加强环节控制,注意细节管理。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在开放式管理的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患者重点交接,如对于藏药、拒药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看服下肚,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看护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以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次数,发现夜班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确保病房设施的安全。针对安全四防工作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室现状的四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科室设施、设备的牢固性、安全性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2.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护士每做一项操作,都要在操作前将与操作有关的相关事宜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如对新入院患者的查体及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约束等。家属带患者外出时要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外出归来患者要做好危险物品检查的告知。告知制度的建立既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在保护自我、保护他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施。
1.1一般资料
我院精神科共设有220张床位,61名护理人员,其中女性53名,男性8名,所有护理人员年龄均在20-45岁之间。其中18名主管护师,19名护士,16名护师,另8名均为副主任护师;护理学历分别为:24名为中专,37名为大专。
1.2方法
1.2.1成立专门的流程再造和风险管理小组
各项工作均由主任全权控制,由护理部副主任和质控科科长担任副组长,质控员和护士长为小组主要成员。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对护理过程中,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整理,重点查找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等方面问题,再结合所掌握问题及实际工作对护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再造;而护理部则主要负责对再造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导致护理工作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经过所有小组成员的整理疏导,完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流程再造,使多余、风险较高的环节脱离出去,形成流程图。
1.2.2风险评价和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识别和分析,判断在护理工作中是否存在隐患。我们主要针对容易出现纠纷和投诉的项目进行了重点了解,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同时,采用风险评价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评价,例如:当给予患者约束保护时,因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骨折;在喂饭、喂药时,不慎导致患者窒息;护理人员在值夜班时,在巡房时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者患者自缢等情况。
1.2.3督导检查落实
除护士长每日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外,流程再造和风险管理小组同样需要定期对病区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所有检查情况均应当如实记录在册,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评价,情况严重者应当予以惩罚和全院通报。
2结果
至我院实施风险流程再造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对实施前后三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主要包含了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各个项目。根据统计结果发现,在施行风险流程再造后,护理风险事件从以往的8起有效控制到了2起;护理缺陷发生率则由以往的4.9%下降到了1.2%;不仅如此,患者的满意度也从92.8%上升到了98.9%。
3讨论
3.1实施风险管理和流程再造的思路
由于国家经济的增长,人对生活的追求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一味地追求身体健康,而更加注重身心健康,且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也逐渐由轻性和重性精神障碍衍变为如见的行为和心理的服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精神医学对各项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深度加强,与新治疗方法相适应的社区护理、心理护理和工娱护理以及精神卫生保健护理等大量涌现,加之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地是各种不同因素导致大脑功能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这就意味着,精神科的各项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和挑战性[2]。为精神科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成为了当前迫切的问题。通过流程再造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重新梳理,再结合精神科的实际情况,重新塑造护理流程,使得风险控制到最低。
对护士尤其是年轻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对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坠床、压疮、烫伤、跌倒、自杀、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帮助护士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碍以及年龄偏大的特点,在病区的相应位置放置“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标语;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使用约束带或者床栏进行约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患者自杀。
2细化绩效管理
由护士长每月对护理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情况、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等,按照优、良、中、差对护士进行评分,对于当季评估均为优者,给予一定金额绩效奖励,对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护士,则从其绩效奖金中扣除一定金额。1.3评价指标科室考核小组每季考核一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急救技术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为一百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实施的内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满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5.33±3.18)分,对照组为(85.35±4.7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8,P<0.05)。
4讨论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
Theapplicationofevidence-based-nursingfor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
HERu-bing
(TheasylumofGuangzhoucivilaffairsBureau,Guangdong,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levatethe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byevidencebasednursing(EBN).Methods:ThenursingdecisionwasmadeaccordingtheprincipleofEBNandthedemandofthepatients.Results:AftertheapplicationofNBNinourasylum,thequalityofcarewaselevatedcontinuouslyandthesatisfactionratioofthepatientstonursingstaffwasincreasedfrom86%to98%.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ofNBNinpsychiatricnursingcanshortedtheworktime,promotethestudyactivenessofnursingstaffandboosttheclinicalknowledge,nursingskillandthescientificresearchcapabilityofnurses.Soitcanraisethequalityofthepsychiatriccareandprovidedanadvanced,effectiveandsafelynursingservicetopatients.
【Keywords】Evidencebasednursing;Psychiatricnursing;Qualitymanagement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上个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它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分支学科,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1]。循证护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能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将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病人的价值和愿望,三者结合起来,能为我们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国内部分医院亦进行了循证护理的实践[2],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们一年来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1.1循证护理理论循证护理职责是收集临床护理难题,检索文献,寻找循证支持,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决策[3]。正因为它具有全面性、逻辑性、系统性,对临床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护理工作者在系统的理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方法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概念,从而形成理念[4]。
1.2循证护理是有其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只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运用自如,帮助我们解决临床问题,指导护理管理工作。为此,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批地对护士进行有关循证护理方面的知识讲座,使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循证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2循证护理理念在我院的运用
2.1在日常护理中提出循证问题首先由护士长带头召集病区护士学习领会循证护理相关内容,护士通过阅读及查询有关资料,结合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所需讨论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等。如:躁狂症病人给予治疗时保护性约束的确切时间;对强迫思维的精神病人实施暴露治疗最适宜时间等问题都可提出并进行循证。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实践的理论问题。
2.2寻求循证支持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实证的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相关的证据。通过采用已被证明能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的循证护理方法免去探索期,节省了护理时间,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技能。
2.3循证应用精神病患者虽然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丧失理智的控制,有些人由于受幻觉妄想支配,出现情绪低落产生的消极意念及消极行为,造成自伤、潜逃、自杀等现象。护理人员结合个人临床专业知识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将重要证据、个人经验和病人的实际结合起来应用。应用循证护理理念,选择最佳的可靠结论进而指导临床护理、激发病区团队精神与协作气氛,在更新完善护理人员知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理解力与工作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标准。
3在实践中建立质量管理体制及管理圈
3.1确定质量改进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护理部组织院质量控制各小组成员,通过对各病区质控检查,将收集到资料进行讨论,循证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最难的、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如精神科频率性的护理病历书写的内容欠个性化,经讨论确定“护理病历书写按PIO(问题、措施、效果评价)格式书写”。
3.2现状调查及分析原因确定质量改进问题后,护理部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如院组织每周的医护大检查中发现和分析护理病历书写的内容欠个性化,经查找主要原因是个别护士没遵循护理程序操作而进行书写、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及近期接收的新护士较多,他们对此认识不足。
3.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有作者认为质量控制环节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改变护理管理由终末控制转向环节控制;完成持续改进,促进质量达标的科学管理方法[5]。护理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成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总护助为副组长及各区护士长组成的医院管理质控组;病房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和护理骨干组成病区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根据《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拟定了本院《病历书写细则》、《护理操作流程图》、《医护人员行为准则》、《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4讨论
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临床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者可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循证护理系统的理性认识和应用,对护理质量管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年多来,我们以循证护理理念指导护理临床实践,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各项护理工作,包括服务态度、护理业务技术、护患沟通以及健康教育等,满意度从原来的86%提高到98%。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团队精神与协作氛围提高,合理性和先进性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为病人提供最优的护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更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领域及国内的应用时间还短,还需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2]宋敏,王鸿雁,王微.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
[3]万丽红,梁嘉定,苏小茵.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及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40.
1.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在护理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制定相关护理规范,实施有计划的护理服务。
①基础性护理:针对患者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使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使室内卫生保持干净,使病房内保持安静,并且增强患者的睡眠质量。
②加强心理护理:患者患病以后心理比较脆弱,入院治疗使患者心理方面承受很大压力,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对疾病知识有所认知,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措施: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深层次培训,将护理人员分成小组,每组设立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护理人员责任心,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1.2观察指标: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状态、心理状况、社会生活评分,满分设定100分,同时进行SAS和SDS评分测定。
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41.28±12.85)、(39.52±12.56),SDS评分分别(43.28±12.74)、(34.52±11.56)。试验组进行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42.03±12.74)、(33.96±12.42),SDS评分分别(44.03±12.95)、(33.78±11.22)。两组患经过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包括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优质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从而增加患者康复效率。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设施的不断发展,优质化护理管理更加系统化,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心情愉快。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精神病急腹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60~72岁,平均(65.2±3.6)岁。原发病为:阑尾炎22例,胃肠道穿孔18例,肠梗阻10例。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n=25)和传统护理组(n=25)。两组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3.1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护理观察指标比较显示,快速康复护理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费用均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在情感、行为、认知、人格、意志、智力等多方面均会出现异常表现的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在并发急腹症时,该类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出现反应迟钝,不能正确的描述其疾病症状,加之缺乏自知力,对疼痛不敏感,从而导致不易准确检出腹部阳性体,延误病情。然而此类患者一经确诊,病情往往较危重。围手术期的各种临床治疗措施以及常规手术的实施,均有可能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冲击患者的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其术后疼痛反应、胃肠功能的恢复,最终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加大了护理难度。而本文所介绍的FTS护理方法,则是优化原有的传统护理措施,以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为最终目的,促进精神病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康复。
3.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精神病患者因受自知力影响,精神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反复住院,且不易配和治疗,为此当其发生急腹症时,更是抗拒治疗。责任护士列举成功术例,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利用多媒体讲解FTS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情况,缓解其紧张焦虑,提高就医的依从性。对于自知力缺乏的精神患者,可邀请精神科专科护士来科室进行术前心理干预,以取得配合。在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后,责任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在术前迅速制定出快速康复计划,根据计划对每阶段知识、配合要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3.2术前肠道准备及胃管留置
传统护理理念要求急腹症手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并留置胃管,而快速FTS理念则认为清洁灌肠属于创伤应激,增强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增加麻醉过程中低血压的风险,因而不提倡术前肠道准备。另外,精神病患者对该操作过程不易能很好配合,如强迫操作,往往会引起相关操作的并发症,甚至还会诱发精神疾病,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对于实施FTS的患者仅在存有胃肠功能较差的情况下,术前才予口服缓泻剂及肠道抗菌药物,手术麻醉后放置胃管以便胃肠减压。
3.3术中保温护理
FTS理念认为,手术室温度相对较低、使用品后易导致机体散热加快。此外,术中大量输注低温的液体,或使用低温液体冲洗腹腔或手术部位,均可导致机体温度降低。因此,术中需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在24℃~26℃,加温输入或冲洗液体至37℃,必要时可使用保温毯,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以及降低分解代谢,促进快速康复。
3.4胃管、引流管的护理
对于胃肠道手术而言,胃管留置难以起到降低肠道压力、防止吻合口瘘的作用,反而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咽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术后留置胃管及引流管,易导致更大的安全隐患。部分患者因精神症状会反复拔管,造成出血和损伤。FTS观点认为,某些引流管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影响术后活动,增加卧床并发症。FTS组患者术后立即拔除胃管,未放置引流管,并加强了腹部症状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因特殊原因留置胃管及引流管,术后24h应尽早拔除。
3.5术后止痛护理
患者术后的剧烈疼痛可能诱发或加剧其精神症状,导致出现过激反应,从而影响术后的康复治疗。FTS护理组使用镇痛泵72h持续镇痛,多数患者术后安静休息,没有烦躁不安表现。
3.6术后饮食护理
传统的护理理念认为,为避免肠麻痹和吻合口瘘,患者术后排气后方可进食,而FTS理念认为,术后早期进食,可减轻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且早进食还可促进切口愈合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的尽快恢复。患者手术清醒后,如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即给予5ml温开水漱口,每隔0.5~1h一次,术后6~8h可流质饮食,并根据对饮食的耐受性在术后24h内进食流质饮食,3d后恢复正常饮食。对于术后精神症状比较稳定的患者,还可予每天2~3次咀嚼口香糖的“假饲”治疗,以便能促进术后肠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肠麻痹出现的时间。
3.7术后活动护理
FTS理念认为,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h可在床上进行更换,术后12h可下床适度活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需>5次,第2天开始可正常活动。制定术后康复运动计划,实行“起床三部曲”。
3.8输液与营养支持
研究表明控制急腹症患者术后的液体补充量有助于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此外,FTS的理念也表明,术中提倡控制性补液,及时调整输液量及速度。应注重术后液体限制性的补充,鼓励患者宜尽早进食。未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通常无需常规的营养支持。
3.9出院护理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39例。康复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和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岁。39例患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和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了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康复护理,采用的具体康复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一般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面对疾病残酷的打击,患者往往受到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医护人员应当耐心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目的在于环节他们自身的压力,鼓励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1.2.2运动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关键之一就是知道他们尽早接受功能康复锻炼,其中肢体锻炼十分,需要保持被动和肢体功能位置,按关节活动范围和方向进行被动活动锻炼。例如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位卧躺,这样一来能够使瘫痪的关节和肢体承受到足够的压力,增加肢体输入本体的感觉,以实现对肢体缓解的刺激并抑制痉挛。
1.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确保他们呼吸道通畅,且能够及时吸痰。护理过程中还应当密切注意导尿管及尿液颜色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关于输液部位也应当注意更换。
1.3疗效标准判定:严格按照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①基本痊愈:表示病残程度0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②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低于18%。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高于18%。经过护理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月的护理治疗后,两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化情况1例,无效情况8例,康复组恶化情况0例,无效情况2例。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与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高职;思政理论课;人文素质课;互渗互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都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政策性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长期的开设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民道德教育,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同样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对完整人格的追求和培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其理性本质是道德方面的判断和选择,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法律。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交叉相融,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按上级教育部门相关规定而开设,而人文素质课的开设则没有上级教育部门统一的相关规定,因而出现了因校而异、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些高校或教师因此教条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分为两个相对独立、互不相干的教学体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两者之间难以实现有机的融合、渗透,影响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当今世界,随着技术观念的更新,技术不再被视为简单掌握一门单纯的技术,其内涵已变得日益丰富。“技术的意义是其内具有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我们必须转变纯技术观点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培养目标由“技术工具”转向“技术人文”,“技g人文”归根到底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以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为中心价值观,以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可持续发展等为核心,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框架。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既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互渗互融的作用、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渗透,才能形成大德育观念。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既要保证其政治性、原则性、严肃性,强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的理论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同时也要在内容中融入人文内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强化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治意识。就人文素质教育而言,要改变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重视不够的现状,开设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向高职生传授关于人类、关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提高高职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其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单一的政治教育功能,它是有计划、系统的、相对集中的教育过程,同时,理论是一个完整、系统、逻辑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中国化理论成果、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庞大的系统内容,而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文化基础和认知水平相对孱弱,系统掌握理论的能力较差,所以,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脱离高职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接受能力,效果欠佳。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和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方式,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觉接受。
再次,拓展人文教育的途径和空间。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是要重构健全人格养成的教学体系,加强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互渗互融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构建“一体化”的大人文课程体系
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进行"一个渠道,多方渗透,三类活动"的一体化大人文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将思政、人文素质、心理教育、职业素养等公共基础课程相互整合、融通,遵循针对性、开放性、理实一体化、考评一体化、必修与选修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等原则,通过模块化系统设计,构建以专题理论教学为核心,延伸三个层次的专题实践项目(人文讲堂、活动熏陶、修为内化),服务于专业、体现高职特色的“一体化”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以学分为纽带促发四个板块的联动,通过对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进行全面渗透和立体熏染,使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时时、处处、人人,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目标一致、价值同类、功能互补、方法互借、资源共享的目标
“一体化”大人文课程体系对接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架构社会与政治、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科技与人类、创新与创业、沟通与管理等七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开设3~5门课程不等,构建形成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新体系,以做“强”思想政治教育、做“精”人文素质教育、做“专”人文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就业与创业教育为内涵,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优良思想品德、高度敬业精神、睿智思维方法、积极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审美、会生活、宽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系统论观念,将“一体化”大人文课程体系视为一个由许多独立的次级子系统构成的体系,这些独立的次级子系统是指课程体系中以担负某个共同培养目标为功能的几门课程的集合,成为其子系统,它通过内在耦合关系建立为一个基本课程子模块,简称“课程模块”。“一体化”大人文课程体系对应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设置七个模块,同时,通过共享一个实践环节模块,延伸三个层次的专题实践项目,具体如下图:
(二)实施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大人文课程不是封闭式、独立型的育人体系,而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深化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空间。大人文课程推行理论教学模块化、实践活动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中心,对应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一:人文讲堂,实践二:活动熏陶,实践三:修为内化)延伸、补充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相融,将大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大人文专任教师和学工、团委、宣传部等职能部门都纳入育人体系中,理论教学由人文社科部专任教师承担,项目化活动由党办、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协同人文社科部共同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评价共同构成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形成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育人一体化、理实一体化、考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一体化大人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考核评价客观存在着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与育人效果评价的双重定位,而以往高职院校思政和人文课程的评价制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及终结性考查,很难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职业人文素养的导向作用。
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成效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职能部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他们行为表现、学习的成效。成绩评定涵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到课情况、课堂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表现及成果、作业完成、学校素养积分等环节,实现教学评价全程化,体现行动导向、知行合一的科学质量观。
参考文献:
[1]汪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开发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2]王春兰.高校思政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社科纵横.2013(02)
关键词:柔性管理;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37-01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格化管理,主张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将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作为管理核心,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规范的柔性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柔性管理的特征是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正如老子所说天下莫柔软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有了柔性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个性,青年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制定柔性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病房管理文化。用这种文化来沟通青年的思想,融合青年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青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集体联系起来,自觉地为集体目标的实施而协作进步。制度建设是属于有效载体,具有明显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规范执行方面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制度建设,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首先在病房内部成立相应的医疗护理质量考核组,做到天天有自查,周周有总结,奖罚分明。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效益、三化、四点、五个一、六做到”的管理模式。即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个中心);狠抓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两个效益);物品放置规范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日常管理制度化(三化);工作量大一点,步子稳一点,管理严一点,效益高一点(四点),一切服务要优质高效,一切治疗护理场所要为患者开绿色通道,一切诊疗费用要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出发,一切工作行为要规范(五个一),做到执行院纪院规,做到在岗1min负责60 s,做到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做到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在困难面前脚踏实地,做到不贪、不沾、不捞、自觉拒腐,廉洁奉公(六做到)。这套管理模式的运行,全面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病房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所以制度创新是建设柔性病房管理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管理创新和实践相结合,制度刚性和管理柔性相结合,把组织精神、管理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增强执行的软约束力,促进病房管理升级。
2.运用柔性策略,抓病房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1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患者在各种妄想观念的支配下,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肇事肇祸,有的甚至千方百计地自杀,有的会处心积虑地袭击他人。首先要将安全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行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实行严格的安全分级,一级护理、病情危重以及三防患者24 h时刻不离护士视线,上厕所也要有人跟随;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及前来探视的家属,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每天利用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的时间搜查安全隐患,重点安全查房,对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病房安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柔性策略,来接触、治疗和护理患者。
2.2主动关爱勤沟通 在管理中,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对患者倾注爱心,多与其沟通交流。医务人员要理解、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与医务人员在一起感到轻松、自在、易交往,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暴露内心情感,诉说病情;医务人员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
2.3主动关心送温暖 工作中要时刻把患者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并作到患者痛苦时,向前问候,适逢生日的患者,为其举办一个简单生日宴会,让她们体会到家庭般的温馨,使她们积极配合治疗。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住院生活;同时为患者多创造锻炼恢复社会功能的机会,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2.4主动交流、解决问题 在管理患者过程中,应经常与患者交心、谈心,了解患者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尽最大的努力及时帮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住院。
总之,管理者要与组织成员建立一种既有一定威信,又不分职位高低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微笑面对面的情感关系。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理解。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就能最大地调动起来,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就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3.运用柔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针对青年渴望成才的特点,管理者应善于发现青年的优点,给他们机会和空间表现自己,对于工作完成好者,在公共场合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断为其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其更加努力工作。比如我们病房同时成立了/青年读书小组、/计算机技能操作小组、/技术操作比赛小组,医生中开展/病历、处方书写达标竞赛活动,护士中开展/护理病历和技术竞赛活动等多种活动,每月评选/岗位明星、/技能操作能手。并给予挂牌和张榜公布,每年年底评选先进工作者,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通过运用激励机制,形成人人争当岗位明星,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青年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服务质量和病房业绩的整体提高。近年来全病房医护人员共撰写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0余部,有三项科研论文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级理论成果三等奖。通过运用柔性管理,有效地推动了病房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水平登上新的台阶,提高了青年职工的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了学技术,学先进的风气,使病房医疗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世茹. 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J]. 全科护理. 2009(03)
[2] 刘德春,马起群,赵翠辉,蒋霏霏. “五常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9(08)
[3] 杜凤英,张建专,李娟. 浅谈精神科护理管理[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