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

时间:2023-03-10 14:47:49

导语:在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写计算机论文,必须具有1定的理论基础,除了应该具有1般的哲学、逻辑学等基础外,主要应该具有计算机学、心理学发及学科教学方面的基础。教师要做好“平时烧香”工作,经常系统的看1些计算机专著,广泛涉猎计算机报刊,特别是与自已所教学科有关的报刊。此外,也要做好“临时抱佛脚”工作,结合拟将撰写论文的选题学习相关理论。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应用问题,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不少学生在作完毕业设计后,感到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跨入社会去竞争的自信心.以下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前提,是先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完成一定的应用型课题(项目)设计/开发工作,然后在课题(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学习并研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将自己的实际工作加以

总结,以形成毕业论文.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论文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基础上撰写出来, 切勿上网下载或找几篇文章拼凑.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很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因此论文选题的的范围也很广泛.网络学员应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项目和方向,加以研究,并完成课题/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学习相关的应用技术和工具.课题/项目开发前,一定要进行计划,要按软件工程要求的那样进行问题描述,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是测试,在整个过程中,要像软件工程要求的那样,撰写文档.在课题/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要注意及时记录和小结开发工作中成功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可以查资料,或向老师及同学请教.通常,在开发完成之后,学员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些观点和经验正是论文写作的宝贵基础.当然光有观点和经验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提升,即以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论文撰写工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将,论文不是一份软件工程文档,工作汇报或工作总结,而是对自己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

现在通过例子加以说明.假如一学员在中学教初中物理,平时见过或做过一些初中物理课件,也知道学校的工资,人事等管理已经计算机化.该学员初步可以选择的论文题目就是初中物理课件的制作(或××初中物理课件的设计与实现),或中学工资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开

发(或××中学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一论文题目同时也是学员要设计和开发的内容.在确定题目后,将自己的构思与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可按照前面所讲述的方法,实现该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可视学员需求和时间而定),为此学员在结合软件工程的要求,学习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或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当课题(部分)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对论文的框架进行构思.

事实上,计算机理论与应用专业有很多热点问题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理论问题的选择,选题可以参考计算机中文核心期刊上相关作者已经发表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要注意的几点是,研究者应该具有:1)较好的数学基础;2)教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3)一定的研究能力;4)较多的参考资料(至少能够找得到,或知道如何找).

对于应用问题的选择,则广泛得多.例如应用领域的管理系统的开发,这一选题中可以考虑的问题有基于网络/Web的应用系统,或者选择基于单机的应用系统开发.

教师根据社会需求所拟定的选题是:院系行政教学,科研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科生学籍管理系统等. 相关选题可以本文参考附录.

二,是本专业论文写作的特点,写作要点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有如下四种类型:

1.1 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或自行设计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论文. 这类项目的写作提纲是:

1) 引言(应该写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背景和本论文的目标等

内容.);

2)×××系统的设计(应该写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结论,如系统的总体设计结论(包括模块结构和接口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设计结论和主要算法(思想)是什么等内容.);

3)×××系统的实现(主要写为了完成该系统的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有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必要时应该给出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应该总结全文工作,并说明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等).

1.2 对一个即将进行开发的项目的一部份进行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

模块的细化).例如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部分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等,这类工作可以没有具体编程,但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初步认可,有一定的工作量.这类论文的重点是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总体设计(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 ;2)项目分

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准确,不过分夸张为度。

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

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 300 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 1000 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

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

中英文摘要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 key words 。

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 ( 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 , 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

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 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 等。

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

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

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

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

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 1/6 。

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

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

返回目录

六、参考文献及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

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 [1] , [2] ,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

七、 摘要样板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 300 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到 1000 字,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下面是可行写法之一。

1. 介绍项目意义背景, 100-200 字。

2. 本文作的主要工作, ( 1 ),( 2 ), ( 3 ) ,..... , 400 - 600 字

第2篇

经济信息的特点

广义信息经济的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知识型。信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智力,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

(2)创新型。在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情况下,惟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有机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3)整合型。信息经济是在整合即综合集成中发展的。

(4)互联型。信息经济是建立在无处不在的公用信息基础之上的一种互联互动的经济。各类经济组织与企业、公司以及他们内部信息交流和业务联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和多向的。

(5)紧迫型。信息化缩短了时空的差距,极大的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全球化。信息化使空间变小,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力弱化了。

(7)数字化。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字而以光速进行传输。

(8)虚拟化。经济活动不仅能在物理世界中进行,还可以在媒体空间中进行。

(9)分子化。经济活动的单元趋于微型化。指令控制的等级制将为基于个体或全体的分子式结构所取代。

(10)中空化。信息化使最高决策层能同最基层的实行单位直接联系,让中间组织失去必要性。

根据一项对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德国印刷媒体上刊登的招聘广告的分析,德国企业现在招收的经济信息人才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占所有同类广告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招聘广告是针对商业软件开发部门的,还有不到五分之一是科研和教学。9%的招聘广告是针对市场推广部门,技术管理、企业领导、规划、调控、行政管理或者财务部门的招聘广告各占7%。

“经济信息人才经常从事对软件系统和结构进行规划,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领域,”魏因哈特教授说。鲍施先生补充到,软件推销、数据仓库管理和SAP等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咨询也是经济计算机人才的典型工作岗位。

经济信息人才通常都在一些部门的结合领域工作。比如在拜耳公司,他们主要在企业调控、物流、采购、推销和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各自部门的IT系统。“但是我们公司的其它部门也聘有经济计算机工作者,他们通常负责企业管理软件的操作,”赫兰德尔先生强调说。在世界着名软件制造商SAP公司,经济信息人才的身影出现在各个部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女经理苏珊.卡普费尔(Susanne Kapfer)对此说到:“主要是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咨询顾问、售后服务和培训部门。”

对于这些人才来说,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在他们的工作领域是经常不断地出现新的课题和就业领域的。“主要是在互联网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新的就业领域,”奥伯维斯教授说,“比如在开发网页,在互联网上设计供应链,为不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和可行性分析,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规划电子商务的应用。”

与企业管理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竞争

经济信息人才很少单独出现在就业市场上。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他们要经常和一些相近专业――主要是经济学、信息学和经济工程专业的人才竞争。联邦劳工局的鲍施先生观察到,从招聘广告可以看出,他们和经济专业的

毕业生的竞争最为激烈,因为这些人也往往“掌握了很多软件方面的知识”。魏因哈特教授也证实了这个趋势,他说:“很多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选择经济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这项技能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极有裨益。”而且经济信息学和信息学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变得模糊了,主要是有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就辅修了一些企业管理的课程。总的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信息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受欢迎,“特别是在软件系统开发这样的纯技术工作上”,魏因哈特教授说。赫兰德尔先生则根据拜耳公司的实际情况讲到:“在最尖端的IT工种上我们几乎没有聘用一名经济信息学毕业生。” 高要求

为了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经济信息学专业的大学生最好在上学期间就积累应用经济计算机方法(比如数据和程序建模)的经验,奥伯维斯教授建议到。此外还最好有使用数据库系统、系统建模工具和软件设计相关工具的经验。“他们必须至少熟练掌握两种流行的编程语言,”鲍施先生对经济信息学专业学生的要求补充到。

此外,企业还期望应聘者有优良的毕业成绩和一个“紧密联系实际、有吸引力的硕士论文”,魏因哈特教授认为。“重要的是,在上大学期间就通过实习或打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好准备。没有做到这一点的人,将来在找工作时就会面临困难,” 奥伯维斯教授警告说。鲍施先生对此建议到:“他们在软件和硬件生产方面,或者在商业领域要注意多积累一些经验。”

而且专家们对一些跨行业的技能也有一致的意见:必须会英语,最好有较长的国外居留的经历。在软技巧(注)中,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应聘者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也同样受重视。“因为在计算机领域,人们必须作好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备,” 奥伯维斯教授强调到。

专家们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进一步解释了他们的主张。“我们期望应聘者精通英语并有实习经验,”SAP公司的卡普费尔女士说。职业培训毕业的经历或者在校外的工作经验能增大他们的录用机会。而且SAP公司特别看重应聘者是否有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因为我们的每个部门都是国际化作业的,” 她说。此外,独立工作能力、首创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以及灵活性都是很受好评的。

想去拜耳公司工作的人,最好尽量掌握一些SAP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软件演示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赫兰德尔强调说。这家世界最大的医药保健及化工集团尤其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客户需求理解和沟通能力,因为“经济信息人才要直接面对客户,” 赫兰德尔说,“他们要和客户一起设计、生产企业管理软件并负责售后服务。”而且企业还希望应聘者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我们很注重,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作了些什么,”他说。有在国外实习或者攻读海外学期的经历对进入这个跨国企业是相当有利的,“但这也不 是说一定要去加利福尼亚,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去那里,” 赫兰德尔警告到。精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再掌握一门外语就更好了。在软技巧中,项目作业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最被看重的。

良好的前景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计算机教学 策略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67-01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更加普及和广泛,这其中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任何计算机使用者都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而对于计算机学习者来说,就更为重要。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1.1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面对信息化的全面到来,教育信息化时代也随之深入到了我们教学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多媒体和信息网络的出现,不仅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也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而学生若能够具备信息素养,就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交流、出行、生活服务等也已经渗透了全面的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的更新与发展,提高生活学习能力。

1.2信息素养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尝试并灵活使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而这一教育原则,其本身就内含着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意义,间接地,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在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特别是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发掘更多的新意,这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进行了提高与加强。

2 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2.1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加强和培养

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意识领域的建设,学生只有在树立信息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增强,才能够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具备特殊的感受能力和注意力来应对信息化时代中多样化的信息,既能够准确获取有效的信息,又能够辨别信息从而有意识地选取和运用,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信息安全意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信息意识的树立和培养,从而为教学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提供基础。

2.2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在于教学,教学过程的高效完成,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长期信息能力的提高。而在信息素养的教学中,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主要归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

第一,注重信息知识的传授,创新改善知识教授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所谓信息知识就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信息工具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到快速更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知识的多样化与更新,这需要教师不仅注重信息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不断丰富和扩展教学内容,结合当前前沿的信息知识,增强信息知识教学多样化。这对于学生深入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学生主动合理选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这里也包含学生能够合理利用信息设备及信息资源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直接信息处理能力和相关处理能力,在直接信息处理能力中又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综合利用能力等。而相关信息处理则是相对应的处理其他与信息相关联的各项活动的能力,这其中蕴含着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各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第三,丰富创新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师讲授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改进,增加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的形式,例如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讲课等形式,都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3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评价作出恰当、有效的处理,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除了完善最终性评价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总结和观察,不忽视学生的细节,从这些细微的学习表现中找到学生的优缺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步的空间。总之,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向着更加全面化的综合评价方向发展,这既是对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更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负责。

2.4关注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

道德素养是社会发展新形势向信息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要求,这不仅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双面性需要我们注意,更是学生道德素养在人格成长中重要地位的体现。故我们必须将信息道德教育作为信息素养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在学生心中树立美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在道德规范内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

3 结语

在当前的信息素养教学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闪光点,这些教学经验为我们在计算机信息素养教学中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漏洞,而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继续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郦.试论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若干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第4篇

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推广,目前高等学校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在带来高效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财务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下高校财务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系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信息安全

1高校财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下,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查询、会计数据的决策支持等基本都以电子数据为基础,都要以会计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前提。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因为人为操作失误、病毒感染、硬件设备故障等造成电子财务数据的部分丢失或错误,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电子财务数据的完全破坏和丢失。这一方面影响高校正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需要根据纸质的会计档案修正电子财务数据,特别是在电子财务数据的完全破坏和丢失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纸质会计档案重新建立电子数据库,在个别严重的情况下无法完全重建电子数据库,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完整。

2造成高校财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相关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规章制度用于规范职工的操作,为业务办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南与约束。部分高校虽然已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也制定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但并不注重相关制度的落实。首先,部分高等学校只是重视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电算化业务规范,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规范进行会计核算业务,但很少注重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禁律、维护手段和频率等内容。其次,大部分高等学校都没有切实安排人员监督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落实,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约束性。最后,部分高等学校虽然安排了监督会计电算化制度实施的工作人员,但是往往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发现同事甚至个别领导存在违反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情况时,也不方便监督与更正。由于会计电算化制度不能切实实施,给高等学校的财务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2重视力度不够

会计工作是一个高校的基础和保障工作,基本上所有高校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都很重视会计工作,但是往往重视的是高校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入和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会计报表的准确真实等会计业务,往往忽视会计电算化电子档案和数据的管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很多高校还是沿用老的管理模式,对纸质凭证及其他会计档案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建档保存,但是对电子数据保存和使用的管理却远远落后。个别高校甚至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本不理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备份及维护,只有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计人员才会在软件工程师的指挥下备份会计电算化数据,清洁维护会计核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破坏或丢失。

2.3会计电算化设备相对不足

首先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特殊领域。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财务专业知识,但是一般不具备信息安全知识。在构建电算化系统时和后期的电算化系统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往往要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只注重会计电算化业务功能的实现,而很少切实考虑日后使用过程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致使很多高校的电算化设备没有不间断电源、数据备份冗余设备、财务数据异地备份所需要的移动存储设备等。其次,会计电算化设备的相对不足还表现在会计电算化设备的陈旧。很多高校重视电算化系统的初始构建,但是不注重后期电算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所用的服务器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在没有必要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为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最后,会计电算化设备的相对不足还表现在会计电算化配套设置如存放房间、空调等的不足。

2.4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高等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业务的人员都是原来从事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人员或是现代会计相关专业毕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由于缺乏数据安全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电子设备的性能及相关维护知识、会计业务的专业特殊性及忙碌的工作等,只能按照构建电算化系统时软件工程师的指导意见对电算化系统及数据进行简单的维护,甚至在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基本不进行任何维护操作。虽然现在已有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开始引进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在财务部门这种传统的专业技术领域,计算机专业人员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导致很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始慢慢放弃原来的专业而将更多地精力用于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学习。

2.5会计电算化软件及设备的消极被动维护

很多高校都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兼职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工作。一方面这些工作人员都有正常的会计业务需要办理,并且这些会计工作基本被认为是其重要的本职工作,甚至是其考核的标准。这无形中导致了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会计业务而忽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同时繁重的会计业务也使这些会计专业人员没有更多地精力去改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只能简单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是一项即辛苦又看不到成果的工作。很多时候这份工作也就会被慢慢的冷落而变成消极地应付性的简单维护工作,这为财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保障财务信息安全的策略

3.1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实施

高等学校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培训与学习,使会计工作人员熟悉会计电算化制度及其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重视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的意识。同时,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应安排直接领导负责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定期抽查工作人员落实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从制度落实方面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电算化行为,保证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安全。

3.2提高重视程度

财务信息安全是会计电算化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入和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会计报表等都必须以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没有安全准确的财务信息,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将寸步难行。高等学校应切实提高对财务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力和物力上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与安全。

3.3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

一方面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电子设备的特性,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要设备存放在安全、清洁且恒温的房间,配备不间断电源避免服务器突然断电,配置必要的设备通过冗余技术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电子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将大幅度下降。高等学校应该在会计电算化所用电子设备接近使用寿命时根据其运行状况及时更换,避免因电子设备的损坏造成电算化系统的瘫痪和财务数据的损坏或丢失。

3.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取决于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情况,而后者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和财务数据的安全,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应设置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及财务信息的维护岗位,聘用具有会计电算化维护资格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专业技术上为会计电算化下财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像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一样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专业的信息部门并聘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并进行专用软件的开发。

3.5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

高等学校应要求会计电算化维护人员严格遵守学校会计电算化制度中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方式、维护频率及财务备份数据的保存方式等的规定,以规范完善的维护业务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和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高等学校应鼓励会计电算化维护人员根据单位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及时更新电算化系统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作者:孟庆书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6):48.

[2]王中健,张强强,贺志官.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现状分析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2,(12):187.

[3]谷增军.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1,(4):63.

[4]胡英松.信息化中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3.

[5]岳志雁.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J].山西财税,2009,(5):43.

第5篇

一、赫瑞瓦特大学:寓创业教育于工学和理学专业教育中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拥有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学校很多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然而,在2000年以前,除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选修课程外,赫瑞瓦特大学并没有向工学和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该校致力于为攻读工学和理学学位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并努力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赫瑞瓦特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中,有的探讨企业的概念,旨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和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价值的理解;有的提供场景化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1.工学专业的创业教育

为把创业教育融入工学专业教育中,赫瑞瓦特大学采用了有计划、综合的方法,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家之间开展密切的合作与协作。

现在,对赫瑞瓦特大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工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他们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创业教育的第一阶段,工学专业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选修管理课程。该课程包括简介性内容和创业内容,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创业模型来向学生介绍寻求创意的原则和商业计划,要求学生构想出商业点子并制订商业计划。学生在这一阶段提出的创意可以不具有创新性。在这类课程中,学生通过听讲座来接触到市场研究、争取融资和企业报告等概念。

不管有没有选修第一阶段的管理课程,第二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职业发展课程的学习,这类课程讲授工程师的职业和企业技能发展需求。赫瑞瓦特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也参与到创业课程的设置中,强调并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学校要求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点子必须具有创新性,也必须与工程专业相关。

在创业教育的第三阶段,工学专业学生需参加一些作为他们专业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实践。这一阶段通常要求学生为一个给定的产品或某一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设计一个更高效、高产或成本更加低廉的牛饲料投喂机)。该阶段,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工程管理课程的学习。他们要根据工程项目制订一个商业计划,考虑如何让工程项目进入市场及如何管理项目并实现赢利等问题。这一阶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演讲、写作和研究等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财务规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商务技能。

2.信息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

学校为信息技术专业(IT)大三、大四的学生提供了三门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对那些不打算在第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只需选修其中的一门,而这门选修课是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企业技能。对在第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第五年必须参加两门创业课程的学习,其中一门讲授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创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另一门讲授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商业规划和发展战略。同时,学生还必须完成一个创新项目,通常是撰写一份文献综述或进行其他二次性研究。学生硕士论文的选题可以和信息技术有关,也可以和创业教育有关。这样,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就被提到了同等的高度。当然,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家之间开展密切的合作与协作。

3.物理学专业的创业教育

赫瑞瓦特大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现在必须参加物理学创业课程的学习。这一创业课程被专门列入了专业课程中,是基于场景化和概念化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现代企业经济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考试成绩和演讲、报告等来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这一创业课程包含的内容虽不多,但是专门为物理学专业学生设计的,教学中选用的所有材料(如个案研究、举例、对概念的解释等)都是基于物理专业的。

二、卡迪夫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建成环境类专业教育中

英国政府部门一直积极提倡营造更具创业精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大学正根据政府的政策要求开设面向所有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英国卡迪夫大学认为,高等教育能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是培育这种文化氛围的重要机构。该大学非常注重创业课程的开设,并将这些课程融入建筑、城市规划、房地产等建成环境类专业课程之中。为了推动创业教育的教与学,卡迪夫大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二是丰富和推广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三是鼓励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目前,卡迪夫大学已经汇集了很多创业教育的案例,这些案例用创新的方法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学融入建成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

卡迪夫大学的很多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不太熟悉的创业课程时自信心不足,因此开展教师创业培训是卡迪夫大学解决专业课教师创业知识和自信心不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要改变专业课教师的奖酬和评价标准。为此,除开展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出版创业教育著作外,为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卡迪夫大学改革了教师的奖酬制度,以奖励教师具有创新性的创业教育实践。

三、利兹城市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教育中

英国很多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包含创业教育课程,但这些专业大部分为商务类专业,而且创业课程也通常被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年。利兹城市大学认为,各本科专业教学中都应该包含创业教育课程,也不必等到本科的最后一年才开设创业课程,越早让学生接受创业课程越好。2005年,利兹城市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中心开展的一个项目是让学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接触现实世界中的电子商务问题,并邀请学生充当某一中小企业的顾问。尽管这个企业是虚构的,但企业面临的问题却是真实的。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要找出企业面临的问题,然后把自己作为可能的问题解决者向企业推销,最后执行学生自己提出的电子商务问题解决方案。对该项目的独立评估结果显示,其对学生养成积极学习、创新与创造性思维习惯有很大帮助,对改变教师支持学生学习的态度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利兹城市大学开发的一级创业课程包括在专业课程学习前开设的三周介绍性的基础创业课程和在第一学年结束前的四周开设的发展性的创业课程。在这两类创业课程之间,每隔六周开设两门平行的专业课程。这些创业课程有助于学生熟悉今后将要学习的课程,要求学生把学到的创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三所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和利兹城市大学三所学校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创业教育已融入本科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三所大学都强调让学生尽早接触创业类课程,并提出了创业课程开设得越早越好的理念。创业课程如果只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开设,就会孤立于专业课教学之外,可能会流于形式,就不能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作用。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首先,创业教育课程选择了好的创业榜样,提供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案例。适合的阅读材料、恰当的例子、来自本专业领域成功或不成功的企业家的事迹,使得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其次,专业课程教师、来自企业界的专家、学校创业教育中心的教师都参与到创业教育中,这进一步保证了创业教育材料的学科相关性。同时,邀请本专业的专家给大学生开设创业讲座,也为学生提供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我国自1999年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然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大学开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创业教育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若能从英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更加灵活、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让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让创业教育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那么创业教育就有可能受到师生的欢迎,从而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正如赫瑞瓦特大学管理与语言学院威廉・基奥教授指出的那样:“当我们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向某一专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时,最重要的是在保持教学标准的同时又能保持创业教育的灵活性。我校每项创业教育活动都被赋予了灵活性,进行创业教育时鼓励向专业教师咨询。”这种灵活、与本科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第6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教师 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壮大。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人数都呈现逐年攀升的局面。根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201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的民办高校一共有698所,其中民办独立学院有309所,其他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一共有830所,民办高校在校生5050687人,教职工人数371554人。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由于其体制的特殊性,教师流动现象比较突出。以下将对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及其对学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现状

1.教师流入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关系户”众多。流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应届硕士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以及其他高校的退休老教师,很少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中年教师,整个师资结构呈现“两头尖中间小”的特点。如此单一的教师来源,十分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科研的创新。另外,民办高职院校招聘的新老师有不少是“关系户”。有的是学院董事长或院长的亲戚朋友的小孩,刚毕业就托关系进校工作。有的是在校教师或管理干部的亲戚朋友或师弟师妹托人找关系进来学院工作的。相对而言,民办高职院校不像公立高职院校那样涉及到编制、人事关系等问题,招聘手续简单,而且都采用合同聘用制度,所以招聘新教师的时候要求没那么严格。一般情况下,领导或本校教师介绍来的应聘人员就算面试也是走过场,甚至是不用面试考核,在领导“打了招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来学校工作。如此一来,流入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良莠不齐,有可能严重影响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学院的教师质量。同时,众多关系户的出现会导致学校的人事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甚至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这些“关系户”在校工作期间如果出现问题,在有“靠山”的情况下,学院的人事部门也无法将这些人“流走”。

2.热门专业的教师人才流动比率较高。某些专业因为学校需求量大或者因为找工作比较容易,这些专业人才比较容易流动,因而流动率比较大。例如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经济类专业等,这些专业都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社会上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此一来,这些专业的教师就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管是去别的学校继续做老师还是投入到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行业工作,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于是,这些专业的教师只要寻找到比现有工作单位条件更优越、工资更高、福利更好的单位,出于功利性,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3.存在着教师不辞而别的现象。通过与部分民办高职学院人事部门的管理者的访谈得知,部分教师离职的时候没有通知校方而悄无声息地离开学校了。早几年的时候,很多民办高校为了留住人才,曾经使用过扣押毕业证的做法,后来害怕会出现因违反劳动法规定而被教师投诉到政府部门的危险,就取消了这种做法,改为在劳动合同里约定违约金或扣押档案的做法。但《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约定违约金的方法也不能使用了。另一方面,很多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往往对所需要的人才采取宽松的引入政策,可以不要档案关系,各种组织关系等等。那么,决意要离开学校的教师一旦找到合意的单位就会要求辞职。如果学校要扣押教师的档案的话,这些一心想走的教师宁愿抛弃档案不辞而别。而学校寻找可以临时顶替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样一来,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教师的流动存在结构性矛盾。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动通常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流出的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或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较成熟型教师人才,而流入的多数是刚毕业的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这样的结构性矛盾显示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到民办高职院校工作是无奈之举,硕士毕业生如果想去好一点的公办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工作只能做辅导员,而本科毕业生就更不可能去到公办高职院校做教师,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在民办学校工作,等评到了讲师以上的职称以后再寻找机会跳到更好的民办学校或公办高校。

5.教师流出的动机多元化。通过对一些已经流出学校的教师的访谈我们可以得知,教师流出的原因比较多元化。有的是为了追求更高工资福利,有的是为了追求更宽松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有的是为了追求在工作环境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有的是为了追求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有的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有的是为了跟配偶团聚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流动的动机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呈现一个多元化的特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理需要以外,还有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受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流动的动机之一。

6.存在人才“逆淘汰”现象。人才逆淘汰,就是指企业在招聘、留用和清退人员时,未能实现优胜劣汰的管理目标,招聘进来的不是合格的人员,留用的不是优秀的员工,清退的不是素质和潜能差的员工,走掉的却是绩效优秀和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民办高职院校里也普遍存在这个现象。民办学校由于是私人办学,很多时候董事长或学校领导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通常会打开后门招关系户进来学校工作,而这些关系户缺乏严格的面试录用考核,很有可能导致招聘了不合格人员进来。一些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工资福利不高、人格没有得到尊重等原因会流走。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没能力的或不合格的教师想动也动不了,而优秀的教师却流走了。人才逆淘汰所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令人缺乏公平感,士气低落,人员成本费用高,产出效益低。

二、教师流动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教师的流动包括流入与流出。教师的流动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合理的流动能够促进学校组织的健康发展,能够不断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换言之,如果流入学校的教师是合格的或优秀的人才,流出去的是勉强性的或根本不合格的教师,那么这样的流动是好的现象,它可以给组织增添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但是,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人才“逆淘汰”现象的存在,教师的流动往往意味着学校组织失去了他们不想失去或不应该失去的人。因此,当教师流动过于频繁,或流失过多优秀教师,引进过多不合格教师的时候,这样的教师流动就会成为一个破坏因素,对学校组织的有效运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1.过于频繁的教师流动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堂教育本应有一个连续性,一个班级一门课程自始至终应该由一个老师负责,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育的连贯性。虽然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材、教学大纲作为教学依据,但毕竟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讲课风格及其独特的逻辑思维,如果过程中教师变更频繁,就会导致上课要求和实训实践之间无法很好的衔接,而学生在面对同一门课程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维的时候,也会显得无所适从。另外,学生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以及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至接受教师的影响最终较好地接受专业知识,都需要经过一段足够的时间,频繁更换教师难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

2.频繁的教师流动导致学校人事管理成本的增加。民办高职院校因教师流动所产生的人事管理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新教师流入费用,包括招聘信息的费用,面试产生的费用,录用后相关手续办理产生的费用,岗前培训费用,岗位上的“传、帮、带”费用,再继续教育费用等等。二是教师流出的费用,包括与离职有关的管理费用,新教师的补充费用,主管人员协调完成空缺岗位工作的成本等等。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流动都有可能产生以上费用,而且由于教师流动导致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运作以至于影响学校声誉的话,则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3.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严重影响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的时候有个特点是流出的大多是高职称的或有多年教学经验有较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师,流入的大多是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整个学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出现失调,最终导致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下降,继而影响整个学院的办学水平。

4.教师流动对其他教师心理产生消极暗示。某些教师的流失会对其他仍在校工作的教师尤其是同一个时期来校工作的教师产生一定的消极暗示作用,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串离职效应。特别是一些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本来到民办高职院校工作就是一个无奈之举,来到学校后可能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学校管理干部有诸多不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悲观情况,于是有着比较强烈的流失愿望。这时候,如果他们之前离开学校的一些教师的现实工作条件、待遇比原来好的话,就更会对学校现状产生怀疑,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失望,这样就加剧了他们不稳定的心理。有人这样计算过,如果企业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10%×3=30% 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20%×3=60% 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这种计算方法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将这个公式运用到高校教师流失问题上的话,试想教师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将会给学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种“一人流失,多人动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严重削减了其他教师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的员工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徐绪卿.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2006(8)

[2]郑先俐.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3]张艳莉.我国民办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