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产业研究报告

时间:2023-03-10 14:47:54

导语:在产业研究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产业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动画电影;票房;档期;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总体形态

(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2006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颁发多个重要文件从资金、税收、电视台播放、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扶持国内动漫产业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达621.72亿元,较2010年增长32.04%。国内动漫产业的庞大规模,以及国家多层面的政策扶持下,足以可以看出国家对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视,也为国内VC/PE机构介入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2.金融环境。自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等传统投资市场投资风险加大,一部分仅传统投资市场流出的资金涌入文化产业。虽然业外资金的注入让电影生产的数量和投资额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大量热钱的涌入也造成影规产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5年至今国内动漫行业共发生45笔VC/PE注资案例,累计投资规模达1.36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302万美元。

3.社会环境。观影人群的结构:随着皮克斯和梦工厂动画大片的不断冲击,国人固有的动画片属于儿童片的观念已经没有了立足点,随着从小被动画熏陶的80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对于动画的渴望一点也不比儿童差多少;因此这些动画大片更是吸引以家庭为单位观影的人群,这种全年龄段的动画片可以使得所有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所需那份领地,使得观影数量较往年以指数型增长。

固定“粉丝”团体:这里主要体现在以喜羊羊系列动画片为观影人群,他们是喜羊羊系列动画电影得以稳坐国产动画票房四连霸的保证。而现今以网游改编的动画电影也在逐渐兴起,皆因网游有大量的玩家形成的粉丝团体是票房的保证。

(二)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收入2012年达153.6亿。动画电影产业收入可分为国内票房收入、国内非票房收入,以及海外销售收入。在西方影业发达国家,国内票房收入占总产业比模比例不到30%,而此比例在中国则达到90%以上。在今后两年中,以广告(映前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及影院阵地广告等)代表的新兴盈利模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将作为重要的补充环节为产业链企业贡献更多收入。

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预计2013年将达到405亿元。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在经历了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市场空间大且盈利模式单一的尴尬后,随着电影动漫、手机动漫及网络动漫等产品形态的丰富,动漫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2008-2012年动画票房研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影市场的日趋开放,2012年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超越欧美众多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票房第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电影市场也随着整个市场被盘活,近些年动画票房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其他种类的影片。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收入为16.85亿元,较上年增幅210.3%.动画电影在整体电影市场中所占比重也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5.34%提升到2011年的12.85%,其增长的原因除了整个电影市场规模扩大的带动作用以外,还来源于动画电影自身在数量上有所增长,在制作技术及内容质量上也有较大提升。

(一)动画票房总量研究

动画票房的不断增长理论上为国产动画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造就了国内的唯一龙头《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但通过图我们发现国产动画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从未超过动画票房的一半水平,2009年国产动画比重最高的一年,这是因为喜羊羊系列动画的丰收,此部动画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当年好莱坞动画的疲软,梦工厂与皮克斯皆没有全球卖座的产品。2011年是近五年除了2008年最低的一年,虽然喜羊羊系列动画再次坐收一亿四千多万人民币,同时《赛尔号大电影》及《洛克王国》的票房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功夫熊猫2》、《蓝精灵》和《里约大冒险》这国外三驾马车的冲击下,国内票房是完全的惨败,一部《功夫熊猫2》是全年国内动画票房的总和。大大冲击了国内动画制作人的心理底线,也让动画投资商大为眼红和嫉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内动画投资商的热情,才有2012年国内动画扎堆上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二)全年档期票房研究

电影票房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其中上映档期几乎可以决定票房的大体走向。中国电影的档期主要有暑期档,贺岁档,相对于其他电影,动画电影还有其特色的六一档,可见动画电影在排档期还是有很大的可选范围的。鉴于动画电影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即儿童,所以六一档和暑期档应是动画电影做好的上映时间,从5月底到8月底完全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实现票房的最大化。

动画电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影片,市场对其定价的标准主要是内容和年龄层次,新颖的故事和清晰年龄层次可以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营销,《魁拔》的票房失败之一就是因为年龄层次没有针对性,致使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宣传,造成影片还有一周要上映的时候市场却不知道有这部影片。

(三)动画票房反应出问题研究

近期动画市场的票房火爆,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产业,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造成一部影片成本动辄上亿,演员薪酬水涨船高导致市场的畸形。此时一个不需要高薪演员的动画电影成了新的投资热点,加之政策利好让大量资本不断涌进动画业,各路投资人都想急切地“分一杯羹”。所以造成了2012年暑期档25部动画电影扎堆上映,2013年审批过的也有30几部,这些一夜之间完成国内动画电影在市场上最终只能铩羽而归,有些粗制滥造的影片甚至根本就没有上映的机会。

和国内的拔苗助长的动画电影相比,美国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为四年左右,这其中一半以上时间会用于前期策划和剧本撰写,知名的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其前期策划和故事的修改一般会花费整个动画电影制作时间的四分之三之巨。在国内一个剧本一般需要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前期策划和调查的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国内动画电影在故事上的各种硬伤和不可拓展性,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列的动画电影经典,如《玩具总动员》《史瑞克》《功夫熊猫》等。

三、中国动画电影衍生品研究

自2009年至2012年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在2009年129亿元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在整条动漫产业链中,动画衍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是最大的,其市场规模将达到内容播出市场的十倍以上。

动画电影产业中动画票房的所占的比重在动画强国中一般都不到十分之一,动画衍生品市场所撬动的产业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在从行业整体分析,占据最主要衍生品的将依然是由动画角色形象所生产的玩具和服饰,其次是影像和图书市场,这里我们需要看到动画衍生品的电子市场在不断飞速扩张,日本动画每出来一部就会有相应的游戏开发出来,我国这一块还在探索发展中,其中《我是MT》在这一块探索出了自己的市场。对于整个市场的开发成功案例应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喜羊羊播放之出就已经完成了肖像授权等,这位公司带来每年大约1000万元的收入。

动漫玩具市场是动画衍生品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动画玩具在美国、欧洲等市场非常畅销,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动画玩具在玩具市场的比重在25%左右。国内玩具企业主要通过自主创作动漫形象开发动漫玩具,或与动画影视企业合作,通过形象授权的方式生产动画玩具两种方式拓展市场。

第2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 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 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 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 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 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 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 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 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 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 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 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 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 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 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 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第3篇

关键词:产业转型;对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

一、环保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主动对接的必要性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精神。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也决定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现实、实用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与企业密切合作。培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系统自身的发育程度,如办学条件、投入情况、办学机制、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衡量依据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与产业对接,主动服务产业的发展,更要成为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环保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分析

1、环保技术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以10%的速度迅速增长,在大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环保产业蕴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契机都要求环保产业努力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环保产业正在努力超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阶段,将经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转型。但在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技术积累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硬伤,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就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影响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无力进行技术储备和革新。环保科技人才力量薄弱、科研技术实力有待提高。大部分科学研究工作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大T盒3械!S捎诓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在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预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科研成果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打破环保技术创新的“瓶颈”,激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既是环保产业逐步形成向综合化和集成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

2、环保技能人才需求

产业升级转型不仅需要环保科技创新,也亟需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当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业已成为新兴朝阳产业,各级环保行政部门、环境监测站、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技能型的环保人才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紧缺的热门人才。

根据2015年广东省环保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广东环保相关产业从业单位1613个,从业人员35.23万人,年营业收入3192.26亿元,占全国环保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的10.30%,广东省在环境保护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及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等三个领域的销售收入皆位于全国第三。但当前行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据专项调查表明,未来10年内,全省对环保类专业人才需求达百万之巨,特别是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治理技术、机电自动化控制以及职业健康安全(EHS)管理的人才需求更为紧缺。根据佛山南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南海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技能人才难招、流失大等突出问题。报告还预测,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技能人才需求量约19100人。这个缺口还在继续扩大。

环保人才之所以短缺,一是专职培养环保人才的大专院校少,毕业学生也相对较少;二是环保行业以前受重视程度低、人才整体存量偏少;三是环保行业人才需求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增长,凸显了环保行业人才的整体结构性失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当前环境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环保类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环保各领域人才都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环保产业对现有的高职教育和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基于产业转型需求的环保高职教育对接研究

将产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这两个不同领域关联起来的重要变量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对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求,技术发展需要把握产业转型的变化特征。

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转型的服务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与环保全产业链发展匹配对接的研究和实践,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需求的环保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环境保护产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助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形成与产业转型共生的服务特色。

1、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围绕环保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通过实施环保类重点专业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和充实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能紧贴环保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

2、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技术服务

环保产业的竞争力来自环境技术的创新,产学研协同汇聚各创新主体的优势,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适应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提升区域环境保护产业服务能力为导向,环保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走特色办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围绕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区域环境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教学能力,重点培育服务环保中心工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服务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的基础性科研成果,打造环保智库;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整合优势力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水平为突破口,加速技术溢出,提升环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技术技能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研、“以研助教”、“以研助学”,积极接纳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积极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多方争取和筹措更多的科研经费,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参考文献:

第4篇

[本刊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于2012年3月23日在北京201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这是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自2004年来连续9年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优秀企业群体的又一次客观、公正和全面的最新评价,研究产生了2012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以及2012中国房地产策划百强企业。

研究成果表明,201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高。百强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6583亿元,销售面积1667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1.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二是,资产增长注重质量,规模提升扩大布局。百强企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总资产均值为445亿元,同比增长28.7%;布局城市数量持续增加,综合实力TOP10企业平均进入城市数量达40.5个,较2010年增长5.8个。三是,盈利规模持续增长,高效运营保障盈利质量。百强企业2011年营业收入均值实现132.3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均值为21.7亿元,高达2008年的2.5倍。四是,成长速度回归常态,均衡布局促进发展。百强企业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为11.2%,领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同期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为26.2%,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此外,百强企业通过放缓新开工建设、控制拿地规模和速度以及持续调整新增土地储备的分布格局以应对现阶段市场波动。五是,财务风险基本可控,现金流管理显著加强。2011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1.8%,带息负债比率均值达到34.6%;流动比率均值为1.95,明显强于2008年。同时,预收账款均值达9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2.8%,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百强企业今明两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六是,企业融资优势凸显,助推综合实力稳增。一方面,百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明显加强;另一方面,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通过海外融资、信托、保障房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注入。七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保障房开发。在依法纳税、保障房建设、慈善公益方面百强企业继续走在行业前列。

此外,2012年中国房地产策划百强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百强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15.3%,标杆企业行业地位得到巩固;二是,为顺应市场需求,商业项目和写字楼项目明显增多,业务结构得以调整;三是,费率迎来小幅回升,达到1.14%的涨幅,服务能力认可度普遍上升;四是,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多家策划百强企业开展了二手房经纪业务,积极实施“一二手联动”模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第5篇

2002年,受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5.6%;第二产业增长9.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63.3%;第三产业增长7.3%,对GDP的增长贡献为31.2%。与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都明显提高,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处于较好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大于110)以上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处于较差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小于100)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2年年底,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中已有11个处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情况比2001年大为改观,处于较差景气水平的行业数量则由2001年的11个下降到2个,如图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业行业总体景气变化情况

  

根据2002年各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可将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五大类:

  

表1

2002年重要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分类

  

同2001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基本特征相比,多数行业增长景气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增长景气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如下表所示:

  

表2

2001年至2002年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上表显示,2002年除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及饮料工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景气较2001年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车、煤炭、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和建材工业的提升幅度尤为突出。上升行业的数量及上升幅度都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综合考虑行业增长景气的水平和增长景气的变化情况,可将主要的工业行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表3

2002年重要行业景气综合分类

  

第一类是景气状况良好(指数≥13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以汽车工业为主,该行业2002年景气均值达137.9,同2001年相比提高36个点以上,景气水平和景气增幅均为近年来各行业之最;

第二类是景气水平较好(130>指数≥11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有食品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工业(不含汽车)和金属制品业。2002年,这4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景气水平和上升幅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是2002年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三类是景气水平适中(110>指数≥10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包括建材、医药、钢铁、电力、电子、烟草、家电、造纸印刷、饮料、化学和纺织服装等行业,这类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是保证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类是景气水平较差(指数<100),而且相对下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下半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基本走出谷底,在低位景气水平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有色金属工业在年底出现较明显的回升势头,景气水平有望继续高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二、分行业分析与预测

钢铁工业。2002年基本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较好持续性的增长阶段,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除个别月份受市场预期调整影响出现短暂波折外,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年末景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达到2.1亿吨,受此影响,钢铁价格在板材的带动下强劲复苏,有力地拉动了钢铁企业效益的普遍回升。据估算,2002年房地产业用钢新增量占全部钢铁新增量的60%以上,机械工业占新增钢产量的30%以上,是拉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应对美国201条款,我国政府出台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继续扩张,国际钢材市场消费形势也将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显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国内钢材价格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企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2002年;另外,钢材进口将得到抑制,出口有望高于2002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200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经历了下降——震荡——上升三个阶段,以近似于倾斜的“W”状由年初的谷底缓慢攀升,虽然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全行业增长景气缓慢复苏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企业的市场预期是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运行态势的主要因素。从年初的情况看,由于国际油价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市场消费未见明显起色,行业运行延续着上年的颓势,增长景气指数滑落至历史最低。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内油价走势也有所波动,受此影响,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先升后降,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9月以后,中东局势日益恶化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使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对油品价格的调整,国内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市场的操控力度,虽然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下游企业补充库存以规避高价风险使国内消费形势开始好转,增长景气稳定上升,全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现象。预计2003年,国际油价将先高后低,全年均价与2002年持平或高于2002年,国内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成品油消费总量为12250~125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全行业增长景气将保持2002年的回升势头,行业复苏之路还将继续。

电力行业。2002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较高区间。电力生产、供应高速增长,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用电16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590、11830、1980亿千瓦时,增长3.0%、11.2%、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0亿千瓦时,增长7.7%;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002年电力行业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动力;第二,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第三,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及西部地区用电普及,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迅速提高了农村通电率。中国产业增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显示:2003年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长景气将总体运行于良好景气区间(历史峰值水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7820亿千瓦时,增长率约10%。另外,由于电力全国联网工程尚未全面完成,竞价渠道尚未建立和煤炭价格上涨致使火电成本上升,电价在2003年不会出现明显下调。

化学工业。2002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复苏的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均值明显高于2001年;生产和销售保持同步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产值7596.2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15.7%,受此影响企业获利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资产利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2002年化工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的需求拉动力量,如修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对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直接,特别是塑料板、管、带制造业,橡胶零件制造业充分受益,景气指数稳步上扬。其次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洗涤用品、化妆品药品)、日用塑料制造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再次是汽车、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橡胶制造业(轮胎制造业)、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需求也有所增加。200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保证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不过,如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会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多种化工原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化工行业增长预测模型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预测成果显示,2003年化工行业总体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汽车工业。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和持续性不仅以往不曾出现,在所有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与此相应,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景气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其中,轿车109万辆,比上年增加55%,累计销量112万辆,比上年增长56%,是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首先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热点转向住、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国内大城市私车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大大促进了需求的增长。由过去的目录制管理改为公告制管理,生产厂商数量增加,民营资本、外资相继进入轿车、客车和零部件行业,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令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价格水平不断降低,进而极大刺激了用户的购车欲望。再次,汽车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汽车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加紧修改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规范市场行为、推进税费改革的政策法规,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2002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刺激下,各大汽车企业大幅度修订了增产计划,新车型的推出步伐比2002年将明显加快,势必形成更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最新预测结果,预计2003年汽车工业(含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全行业景气水平将在2002年基础上再创新的景气高峰,达到160点左右的水平。预计2003年汽车产销总量可以达到400万辆以上,增长幅度在23%左右。分车型看,预计200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将达到约160万辆,增长幅度40%以上。进口轿车数量10万辆左右。客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增长率约为13%。载货车中,重型货车仍将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力军,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约125万辆,增长幅度13%左右。

机械工业。2002年,机械工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8489亿元,同比增长25.1%,居工业各行业之首,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从发展态势看,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2002年初开始平稳上升,在经历7、8、9月的震荡调整之后,逐步在115点左右的历史最好水平的区间内稳定下来。200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内在增长力量的集中表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机械工业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2002年基数太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可能要适当低些,按工业总产值计,将达15%左右的水平,按增加值计将达12%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将继续看好,并可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纺织服装业。2002年,纺织服装业呈现良好运行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整体水平好于去年并且处于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服装业和棉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盈利行业。2003年,纺织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纺织服装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内波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有可能回落,纺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增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电子工业。200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高速增长;国内电子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逐步回暖,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0点以下上扬至113点,达到近3年以来的最高点。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3%,成为对2002年工业快速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然而,在行业增长景气复苏的同时,企业效益景气未见明显起色,延续了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下滑势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跌至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行业亏损116.2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税金总额247.6亿元,同比下降了8%。预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年,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00点以上的高位区间运行。其中,消费类产品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投资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预计全球PC市场增长7.6%;2003年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信业总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3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规模将达到3亿户,年增长4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也将超过2.5亿户,电话普及率将达到40%。

家电制造业。2002年,家电行业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回升态势,其中,黑色家电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是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引领行业景气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景气与出口量表现出一致的前高后底。伴随增长景气的缓慢回升,家电业效益景气也开始走出亏损的地带,总体平稳回升,黑色家电表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白色家电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2003年,家电制造业仍将维续复苏势头,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2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空调器如果天气形势好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微波炉的跌势将趋于停止,大致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同时,家电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2002年中国家电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将继续有上乘表现,业绩将会有大幅度的跃升。

建材工业。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拉动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显著提升。全行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并先后出现两波较有力度的上升。维持行业良好运行的主要动力为水泥制造业,在年初的100点上方盘横了5个月后,6月份景气指数从100.8点上升到108点。与此同时,全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全年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私营经济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58%。2002年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为2003年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2003年建材工业产销量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进一步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关小上大的结构调整政策等有利因素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自2002年9月出现的复苏趋势。

建筑业。2002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6点迅速攀升至120左右,增幅达25%,前半年景气指数上升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年,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2003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低于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将持续,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但由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

煤炭工业。2002年,煤炭市场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格局,产销同步增长,煤炭价格继续适度回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是1997年以来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波动,进入下半年后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企业实现利润显著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增加42.3亿元,增长97.3%。2003年,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行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预计全国煤炭产量将在14.3~14.5亿吨,其中国内市场消费13.5~13.7亿吨,出口继续稳定在8500万吨左右。

烟草行业。2002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初基本延续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幅上升的走势,并在4月份到达了今年的高点120.3点,随后稳步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全年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去年。据统计,烟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908亿元,同比增长23%。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烟草行业的工商利税将在今年1400亿元的基数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卷烟产量将在今年的3425万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卷烟销售量也会适度增长。在卷烟产品结构上,预计2003年一、五类卷烟将维持今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而四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此外,市场竞争将向中高档烟集中;烟草产业结构将有效调整,市场集中度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摆脱了上一年度的下滑势头,出现回暖迹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小幅下挫之后,开始逐步升高,年终攀升至105点,创造了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呈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由于主要产品的价格低迷,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出现滑坡,但势头逐月趋缓,据统计,2002年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减少30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明显回暖;贵金属冶炼业发展很不稳定;稀有稀土金属是景气攀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稳步上升,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比2002年有所改善,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03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扬之势,涨幅达6~10%;中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比2002年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

第6篇

关键词:生产企业;仓储管理;问题和优化

一、当下生产企业的仓储管理的局限性

(1)仓库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仓库里货物的摆放都是按照仓管人员的个人想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也未形成仓库管理系统或者是其他书面,图片类的资料。导致货物摆放的比较混乱,分拣区与存储区混合使用,生产部门前来取货时,仓管管理员难以找到货物。甚至堵塞了主、副通道,使仓库货物之间通道狭窄,叉车作业不方便,很难快速完成分拣。货物难以做到先进先出,降低了发货的及时性,加大了货物滞压和过期的风险,增加了库存成本。而且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有限的仓库库存量与增加的公司产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2)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仓储信息化程度较低,许多工作尚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记录不明。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仍然处在基础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阶段,没有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优化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有效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采购管理。从而导致入库、出库、储存、配送、分拣等作业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录入准确率和出库商品准确率,降低了整个作业的效率。

(3)人员资源专业化程度不高,设备调度不合理。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多数中小型企业减少人员的管理及设备的数量,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其实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效率,延长了作业的时间,增加了企业成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仓储都是随便让一个人都可以上岗,就算有培训,也是简单的介绍公司的情况,真正在仓储管理方面的人才比例非常小,仓库管理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专业技能不强。现在高校毕业生中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不少,但她们都不认为仓储管理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对仓管员的工作只可以纯粹为了谋生,而不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很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导致专业人才越来越少。

二、当下生产企业的仓储管理的优化

(1)对仓库的通道进行合理的规划。仓库的通道设计不合理,货品堆码过于密集,主次通道划分的。对通道进行合理的规划,能同时解决工人取货难和仓管进货难的问题。仓库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决定整个公司的工作进程,合理的仓库通道规划决定了仓库管理活动的进行程度。因此,合理的通道规划是提高整个公司工作效率的关键。本文推荐阁楼货架和阁楼平台,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阁楼式货架的整体结构是由拼接式结构组成的,适用于库房较高,货物较小,人工存取,储货量的情况。它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组成的货架相比较,阁楼式货架能起到的支撑作用是它底楼的上面楼层。阁楼货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制作成本较低、整体较紧密而且空间的利用率比较高。阁楼式货架的安装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组装也是非常的简单,不需要任何的螺丝,而且规格都可以在货架厂定做,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很适合一些大中小厂家的仓库管理储存货物。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其空间资源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仓储信息系统的优化,建立WMS系统,结合条码识别技术使用手持终端。通过对仓储工作流程的了解,提出了对仓储部门建立WMS系统的改进措施。改变先前人工录入电脑的方式,采取建立更先进的WMS系统,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采用条形码对货品进行标识,经过后台应用软件及前端移动系统的无缝结合,实现管理功能。设计的仓库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公司库存以货品为级别,通过单据建立货品出入库记录,并根据系统中的仓储配置数据,结合在系统中已经设定的作业规则,完成货品库存、出入库管理,以及权限控制、基础数据的导入和管理,以及库存与货品、单据等信息的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增加人员的配置,也不会造成需录入系统的单据累积过多从而使库存下降,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候,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同时,采购提前期缩短,停工待料减少,制造成本降低,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仓管员职业素养。首先,公司应该招聘更加专业化的仓储管理人才。纵观高校各大专业的本科生会发现学习物流的人才还是很多的。他们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仓储方面的教育,对仓储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面对现在就业紧张的状况,招聘本科生不会花费太大的成本,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紧张,人尽其用,还能让公司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使得整个流程更加专业高效。其次,对于已经招聘过的仓储管理人员,公司应该加强他们的专业化技能。比如开展例行的培训。虽然对于已经工作的员工们来说,再去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是有难度的,而且这需要公司一笔大的投入。但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必需的培训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带来的利益要远远高于投入。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训练有素的老员工们也会带领新人,这样一来就会降低新人的出错率,缩短新员工的适应周期。

三、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只有将仓储系统的各方面进行优化,才能实现仓储的现代化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和物流成本。实施自动化设备,才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仓储信息系统,为了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使公司信息资源一体化。所以,合理的优化仓储系统,将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和仓库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推动中小型企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琴.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2] 杨益.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 艾晨.WMS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

第7篇

2015年,在国家完善立法机制,构建法治化社会的治国思想指导下,我国文

>> 2016年度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 扭转中国文化交流逆差的文化输出战略研究 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战略研究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综述 探索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及其特征与经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定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2年度《产品意识》研究报告摘要 《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盐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姜潇、王菲菲.深入生活前沿,为人民书写华章――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综述.http://.cn/xw/

jishixinwen/201501/t20150113_280952.htm。

第8篇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认为,根据结论的需要,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论证、审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后筹集资金或者申请资金的一个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编写时要注意数据方面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只有报告通过审核后,才能得到资金支持,同时也能为项目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网络上也有很多,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其用途再进行撰稿,否则项目文稿不对应就可能浪费时间了。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法】

研究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信息:

–基于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分析行业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行业主要上下游产业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影响因素

–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与国外企业 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状况

–主要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研发、营销状况、投资与并购情况、产品种类及市场占有情况等

–客户需求分析: 消费者及下游产业对产品的购买需求规模、议价能力和需求特征等

–进出口市场:行业产品进出口市场现状与前景

–产品市场情况:产品销售状况、需求状况、价格变化、技术研发状况、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变化影响等

–重点区域市场:主要企业的重点分布区域,客户聚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地区投资迁移变化

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和发展预测:

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敏感因素及影响力;预测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该行业的进入机会及投资风险;为企业制定行业市场战略、预估行业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体系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而形成的方法体系。主要数据资料来源有查询往年资料、发放问卷、集体商讨、数据共享、比较研究、专业人士把关等。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专业方法。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

2.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用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逻辑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归纳、演绎、综合。

第9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作用

企业投融资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国家发改委立项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银行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