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10
导语:在地理实习工作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三明治”课程,采用“三明治” 教学计划即所谓的“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就是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领域与课堂讲学有机整合。学生在校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到企业去参加实际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工作岗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得到印证。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回到学校找到理论的支持。实行这种“三明治”教学计划可以使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帮助其找到与自己的职业兴趣相符的岗位,并明晰岗位要求。
“三明治”教学计划是把课程设计、理论研究、实习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作环境中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直接接触一线工作深入了解专业所学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毕业后不仅能得到学历认可,而且在应对社会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这对毕业后的就业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工作经历会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工作技能,使学生变得成熟、自信。让学生轻松应对择业与就业大难题,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后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有了直观的认识,从思维上得到转变,这也是很宝贵的经验积累。
2 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2.1 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次提起,这恰恰也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但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更应先了解社会所需,洞悉企业所需,才能对症下药。职业教育不妨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为目的,合理地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并通过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企业的高尖人才也投入到职业教育的指导中才能让职业教育现代化。
“三明治”教学突出特征之一是工作为导向;采用学校授课和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强调“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因此,“三明治”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本质,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是以各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相关知识进行详细分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适应这些岗位的工作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课程设计是与我们教学改革的思路相一致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校企“四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品牌,实现“三层对接”,即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和教师对接职业岗位,实现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共赢。同时,应该紧紧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子项目――集团化办学改革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探索出“厂校一体化模式”、“职教集团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柔性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科研攻关模式”、“合作培养模式”、“联合共建模式”、“项目主导模式”等校企合作10种模式,有效解决“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下“合多做少”、“短期效应”、“一头热”等共性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改变现有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教育目标不相适应现状的需要
目前国内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多强调应用性,具有明显的应用性指向。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强调实用性。实践模块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课程体系多是将学科理论以课堂讲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注重专业教材的逻辑组织和知识的传授,课业内容也倾向于理论性,而鲜少涉及学科理论的实际应用。以致讲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现行的职业教育目标相互脱节,因此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有效改变上述现状:课程设置从工作任务实际需求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根据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来调整灵活调整学习内容。“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立足职业教育目标,从校企共建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入手,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让学校借助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培养出企业对口的、需要的人才,真正把专业理论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融为一体,在为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创造力。
加强专业方面知识的学习,为了让在校的大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接触、认识社会环境,发现自身所欠缺的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需要一个能够实现这些的机会,而暑假的实习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这样一次机会,通过实习,让我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解社会现需人才所应该要具备哪些能力等等。所以说暑假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是一次重要的经历。
致力于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全面的it和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此次实习是经由专业老师介绍的单位—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it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以及基于解决方案的咨询、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实施和维护等专业化服务。此外,博纳公司以it产品应用服务和建筑智能化为主营业务,已成功为中国本土多家企事业单位客户提供了整体it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
精通企业生产经验管理,公司主要管理队伍与技术骨干具有五年以上的it行业工作经验。对计算机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及it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截至年月,公司有员工95人,拥有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通讯、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及工商管理等众多领域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56人,大专学历3人。
主要负责的工作是通过公司自己开发的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这次实习的岗位是公司要招聘的数据工程师。涉及的地区有佛山、惠州、东莞、肇庆、中山,此次的数据录入是南方电网下的一个项目—广东省供电局营配一体化项目,进行地区电力网的绘制,涉及电力电缆、配电房、变压器、用户接入点、柜体开关等,电力用户的资产编号的导入,台区航拍图的打樱公司提供培训,培训过后进行现场的考核,合格者则进行公司进行实习。
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掌握和认识公司自己开发的系统的操作界面、各项菜单的作用、系统里涉及到内容,公司的培训机构。还有就是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我解公司的日常的管理规范,解公司的怎样运行的而考核的内容自然也就是这两个方面了一个是实际的操作,即在系统上进行电力网的绘制和相关电力设备属性数据的录入;另外一个就是笔试,进行公司规章制度的考核,主要是公司的日常管理规范、工作的流程等。通过两次考核的人员将会被分配到具体的岗位上进行工作。通过考核后被分配到佛山市高明区明城供电所进行实习。月日是实习地点报到第一天,认识和了解工作的同事们和工作环境,然后就是解决自己住宿的一些问题,下面就介绍下我月日至月日实习期间的情况。
每个供电所都有其所属管理的电力台区区域,实习第一、第二周的工作主要是台区航拍图纸的打印。每个台区负责一个区域的供电。工作主要由外业和内业两批的人员负责,属于内业人员。公司会给每个数据工程的录入人员一个系统的登陆帐号,登陆系统后就可以进行工作了将打印出来的图纸交给外业的人员,由他根据图纸到实际区域进行电力数据的采集,采集回来后交由供电所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转交给我内业这边的人员在系统上进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录入完成后将工单提交给供电所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没有问题的话就工单,结束工单的工作,一个台区对应一个工单,审核不通过的话将返回工单给我内业人员进行数据的修正,如果是数据本身方面的问题则由外业人员进行数据的核对或者到实地进行数据的重新采集,确保数据的正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将所有的台区的航拍图纸打印出来,然后交给外业的人员去进行数据的采集,2周内我完成了所有台区图纸的打印工作,一阶段的工作算顺利的完成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产实习,从无知到认知,自动化专业生产,这种类型的工作一般来讲比较繁琐,而且很累,但还是要做好实习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一)
经学校安排,我和一些同学来到了__公司进行实习。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__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除此之外,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取采样分析,采样应有代表性;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容器内工作时因照明良好,照明用电应小于等于36v的防 爆型灯具;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并且搭设安全梯或是安全平台,比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应有入抢救的措施及有效保 护手段;设备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负责办理,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是技术员填写作业证,上检修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
化工生产的特点是以天然气作原料,用直接催化法分式合成胺。原料,半成品,成品多分为易燃易爆或是有毒物;生产工艺多为高温,高压或是底温高压;生产的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工业三废多,影响环境。
安全教育
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公司由专业人士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在实习中所要遇到的种种危险和潜在的危险等等。
组织参观
在实习开始时,学校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便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到其它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更加准确理解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参观中我们着重了解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工艺方法、先进工装、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车间实习
我们在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车间进行实习,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以及向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圆满完成了规定的实习内容。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车间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也更加的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在完成好我们所实习业务内容的同时,常常利用现场学习的机会,开展向社会、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实习的活动。在空余时间里还组织联欢、球赛等活动,并加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等
生产实习是学校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变电所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从事这方面的研制、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二)
这次为期六个月的毕业实习是我顺利完成大学所有课程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就业指导处老师帮助下我在__公司参加毕业实习。可以说我在这里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为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实习岗位是CCPBG事业群CNP组装B04线完成品检查,在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检测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我们生产的产品名称是SOK,是一种高端游戏机,是为日本企业代做的产品。我从事的岗位是完成品检查,隶属于检测段,是组装段与后测试段的过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工作就是把待检测品从流水线上取下来,然后放在完成品检查治具上,拉合把手,启动电源,待被检查品进入检测画面后,按照画面的提示操作,严格按照SOP作业,直到出现PASS画面。然后关闭电源,把被检查物从完成品检查治具上取出,放回流水线。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的不良现象。如72-008-201为电池没电了,需要更换电池,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关机。要是出现其他代码,需写不良品票,按照公司的要求详细、认真填写不良品票。如25-004-205,这样的填写不良品票,送修就行了!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还好,就是人特别多,车间也非常大,有1000多平方。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6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线体的线长、多能工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跟着一名老员工学习完成品检查,我按照师傅教我的方法,运用完成品检查治具开始慢慢学着检查该产品,在检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检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线体里的师傅、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生产组装产品、检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7:10至晚上7:10,晚上7:10至早上7:1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副线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工站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不良品票,手指套,防静电手套,静电环、产品标识单等)。在机台位置上根据SOP(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治具将流水线上的产品检测好,并将检测完毕的产品放回流水线,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在工作中,检测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彩屏、黑屏、不读卡、开机断电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不良品票,交给线外人员送修。
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检测难度较大。第一次检查可能NG, 这是需要追加四次检测,在这四次当中出现一次NG,视为不良,不能像良品一样放回流水线,需要单独放置在规定的地点。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避免NG的发生,于是我便向同工站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检测这有难度的产品,从中体会检测产品的效果。同时在加工中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检测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时在摇杆按键测试工站,对怎样高效率的检测不太明白,此时,我便向员工同事学习,向他们请教正确的摇杆按键测试方式,另外也可以询问品管(品质管理员),按品管提供的要求进行生产、检测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完成品检查、摇滚按键检查、LCD&KEY、TP校正及产品老化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检测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代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检测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接受线长、副线长和多能工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线长、多能工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解决治具小故障的方法途径。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在所用的治具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企业的CNP组装SOK生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惫,很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此次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报告(三)
自从学校安排实习开始,我被__公司录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装、接线、制线和调试。组装、接线和布线主要涉及PR2000CH-6S高阻直流配电屏、PR2000CH-6M高阻直流配电屏、PRD100AC交流配电箱、PRS3004综合机架、PRTE500 机架等;调试主要进行了SMPS1000、SMPS2000 、SMPS3000、SMPS6300、SMPS0500、SMPS0704等系列模块的静态调试和高压测试 等等。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电气调试步骤手册进行,一步步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还做了焊接电路板,制作电线,组装模块和安装空插头的工作,主要涉及分压板、整流板、控制板、温度显示电路板和晶升限位等等。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__公司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 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__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从李总的工作报告出站报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锗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发现公司管理和技术上的某些问题。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配电箱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通过观察可以通过目测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积极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建议: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
经济利益考虑,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机柜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人员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车间,我首先在电缆班,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不过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更是通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电缆的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不过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知道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 生产实习是白云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电柜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上不够钻研
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总之,我在老师和同事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我国旅游本科教育从1981年开办至今历经30多年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培养涉外服务人员和储备干部、到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未真正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1]。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培养出的旅游本科生与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脱节严重,导致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人数比例较高的达60%,但一般在10%-20%之间,3年之后流失率达20%-70%,高的则达90%左右。[2-4]如2014年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指出,旅游本科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率不容乐观,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等多所大学开设了旅游本科专业,但每年培养的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只有10%~20%留在旅游行业。2014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被教育部列为近两年内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旅游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供需严重错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本科教育以学历教育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着必然联系,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要求。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点扩大应用型等人才培养规模。2015年教育部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在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明确办学定位,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5]在此背景下,旅游本科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强调产教高度融合,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既顺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又能有效解决目前旅游本科人才行业内就业率低和流失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旅游本科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旅游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与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让旅游本科教育更好的服务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聚焦行业需求,明确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决定了旅游专业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聚焦旅游行业需求,与行业紧密联系,科学论证,对比旅游本科生与研究生、高职生就业层级差异性,找准本科生行业就业职业定位,分析本科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真正适应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构建突出职业能力的本科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旅游本科人才培养要在充分调查分析本科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和构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做好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本科层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因重理论轻实践而造成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反映了我国旅游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综合性。各地旅游本科院校应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研究设计、统筹安排,建构旅游本科专业从认知见习、实训实验、专业实习直到管理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专业实训、实习、就业环环相扣、交相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实现旅游本科生较高层次岗位就业的定位培养优势。
三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平台
(一)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组建校企合作团队
一是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审定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实施方案,探讨产教高度融合式培养模式及实现途径。二是聘请行业内相关方面的专家组建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一方面进行基于本科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某些专业课程或某些章节可直接请行业专家授课或参与示范。三是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的指导教师团队,具体负责或参与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定期指导学生行业实习实践及就业。
(二)深度合作,借鸡孵蛋,培育学生专业实战能力
旅游企业能为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立体、全面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市场环境中接触企业、接受锻炼。国外旅游人才培养的“前店后校”洛桑模式[6]、德国的工学结合“双元制”[7],美国的康奈尔模式[8]等成功案例都说明与企业深度合作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见习、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技术技能、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核心就业能力。
四立足学校实际,保障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实施
(一)创新观念,建立校企合作鼓励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政策,但保障机制并不完善,这要求旅游本科院校需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督促政府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法规保障体系。同时旅游本科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保障合作开展和实施质量,并在用人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定、利益分配、部门考核等方面对校企合作给予政策扶持与鼓励。
(二)合作共赢,创建稳固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基础。旅游本科院校要找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诉求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探讨合作形式,制定校企合作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般来说,旅游本科院校应根据本科生就业岗位群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方向寻求与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网络公司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在保障校外实践基地多样和稳定的同时,更要谋求本科生实习和就业岗位的高层次性。
(三)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力量是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熟练专业技能,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旅游本科院校应打破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从业经历的瓶颈,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安排他们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并鼓励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同时引进旅游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师队伍或担任客座教授等形式来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力量,以满足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五营造产教高度融合氛围,培育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特色
这些年我国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性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旅游应用性研究偏少,对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建议培养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院校在学科研究方向上能与本校专业特色发展方向相统一,以学科应用性方向研究指导专业特色发展,以专业特色发展促进学科研究,实现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长、教师研究与教学相长、教师团队建设与带学生团队建设方向相统一。同时旅游本科在校内要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紧跟旅游行业发展脉搏,与行业多互动、交流,一是邀请与本校学科研究和专业发展方向领域相符的企业专家来校讲座、研讨应成为常态;二是聘请企业专家带学生团队完成相关研究和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或校内专业竞赛等;三是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学校应用性研究与实战团队共同承接项目,完成横向课题,力争在行业某领域做出知名度,最终实现学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金英梅,胡天舒.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矛盾及其对实践的影响[J].旅游论坛,2012.5(3):122-127.
[2]范新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69-72.
[3]郑向敏,范向丽.论旅游专业“四高”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运作模式[J].人文地理,2010(6):146-150.
[4]蔡小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本科生“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现象透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1.10.
[6]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25-228.
[7]王慧,公学国.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54-155.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入厂以来的工作内容
我对技术工作的理解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我对公司工作的理解
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xx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 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xx电信设备制造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从李总的工作报告出站报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锗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发现公司管理和技术上的某些问题。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配电箱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通过观察可以通过目测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积极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建议: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考虑,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机柜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人员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入厂以来的工作体会
在生产车间,我首先在电缆班,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不过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更是通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电缆的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不过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知道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生产实习是白云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电柜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工作上不够钻研
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老师和同事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二)
来上海有一个月了,每天都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可编程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plc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plc这门课程。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而技校层次的学生 基础较薄弱,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增加了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在新技术的专业课教材使用方面,没有成熟、统一的技校配套教材。如何在技工学校教好这门课程?现在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plc教学的一些见解。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担任《plc原理及应用》的很多教师采取的是“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势必也就造成了“言者津津,听者昏昏”的教学局面。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尤其是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电力拖动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plc应用有关的机床拖动图片,连成一幅作品,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
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
为此,我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上百个plc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其内容包括了: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plc实现控制的线路,所用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plc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plc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其中也包含几个最简单指令的学习)。第二单元以电机自动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等四个实例为学习对象,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知,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目前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加之所做的实习实训都是“简单验证式”或“机械重复式”方面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依葫芦画瓣”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线路连接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们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至少我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与plc技术应用密切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plc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程在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技工学校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如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上多下功夫。技工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和习惯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从而使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广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现场指导,或者督而不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在实习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交教师评判,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电梯、机械手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 素质和能力。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 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懒。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往往来源于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东西,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若能有兴趣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把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这些东西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又不偏离教材,学生对所学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浓,从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跟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从开始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逐渐地由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们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老师把plc技术应用教程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都是以某个重点指令的应用为主线。应用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将该单元的重点指令很深刻地留在脑海中。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课题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应用plc的能力。
㈢ 提高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适度的压力是动力的泉源。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我们任课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单元过关制度来增强学生学习的适度紧迫感。每个课题教学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小测验,测试内容与课题大至雷同。一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验。实施单元过关制度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曾有这样一个事例:一名学生在单元过关小测后,突然停下正在参与的足球比赛,跑到笔者身边来,求证他刚想到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当他得到肯定的答复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由此可见,任课老师应通过单元测验,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有较大的动力,学习效果好。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对课题的掌握情况,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也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plc应用能力,以适应上岗要求。《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综合应用性”,因为一个实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往往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括机、电、液、气等内容,而且还会因行业不同控制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把机械、电工、电子、液压、气动和计算机等知识与plc技术进行有机地联系,扩大实习实训课时的比重,逐步加大学校相关设备的投入,建立较为完备的plc技术仿真实训室,从而为“plc仿真项目开发”的实训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plc仿真项目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亲自编程、实际接线和仿真调试,并对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在plc技术应用领域“零距离上岗”的最终教学目标。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在电工专业《plc应用》教学中改革教材,以精选出的实例为重点实施课题教学;丰富教具,运用合适的教学辅助手段,尽量运用直观教学;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plc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岗位要求。,我到上海科研单位和工厂的实习实践,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让我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很有收获,也很有感触。在几天的活动 中,我至少强化了一个观点——发展经济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知识,也要有技术。这次的实习,我也增强了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要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照顾和帮助,这些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我的支持和关爱,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暑期实践活动,没有他们的讲解,我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们!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除此之外,还有我感触很深的就是认识到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差距,内陆和沿海的差距,认识到了资金和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一个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研环境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性等等。
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公司领导和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从我的实习过程来看,我有以下心得 体会 :
一、刚接触一样新东西,要有信心把它做好,不要退缩。其实再难的事只要有信心,肯用心,积极主动就一定能做好!我刚开始项工作的时候,也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难,常常都摸不着头绪。但我仔细地想了想,万事开头难嘛,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确实是这样。所以,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开始了实际的行动,努力地学,有不懂的就问,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就通过各种途径去弄明白,根本就不怕别人笑话,因为我知道,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就像一张白纸,我要用各种颜色的笔去描绘它。
二、实践才是活生生的东西,通过实践,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甚至比理论上的更简单。条条框框的理论看起来很乏味,有时也难以理解,但自己亲身去实践,去操作,慢慢地就会变得很熟练,大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开始看到那测试流程时,觉得很烦琐,很多东西都是一头雾水。但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那么简单!所以,我现在觉得,单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是无法真正透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就算你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起什么作用!不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就等于没有真正的东西。
三、初涉社会,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外面的世界与学校有太多的不同,远远比学校复杂得多,所以在外面如果还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的话就会使自己到处碰壁。在学校,有一个在各方面都很接近的群体,很多问题都比较容易沟通、较容易理解和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在外面可不一样,你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你要面对形形的事,孤独无助的你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想办法,去寻求一切可能的途径去解决。
在这几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所获得的最为深刻的体会就是以上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总结 我的心得体会:外面的世界是复杂的,但你必须去面对,即使你有过太多的苦闷和不适应;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三)
此次生产实习是我们机制专业学生在已进行过金工实习,并已学完基础课,基本学完技术基础课和已经开始专业课学习之际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它让我们巩固、验证已学过各技术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材料成形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材料成形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所获得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的观察、了解,让我们初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包括设备、工艺、刀具、液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现场实习、观察,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面扩大了。实习使我们获得了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同时又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我们接触社会、了解机械行业状况、了解就业行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并且让我们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根据学校的实习安排,我们在郭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徐老师的多位老师的带领下总共去了四个机械类的公司,它们分别是:建华厂,齐二机床集团,德达重工,红旭达公司。
实习内容
实习时间安排:
月30-8月31号 教室看机械生产实习相关的视频;
月1号下午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接受生产实习安全教育;
月2-5号 齐齐哈尔建华厂参观实习;
月6-7号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参观实习;
月8-11号 齐齐哈尔德达工厂参观实习;
月12-13号 齐齐哈尔红旭达参观实习;
实习具体安排:
月2、5号上午:我们的首站是建华厂有限公司的北车制动生产车间。
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我们班同学陆陆续续的来的了建华厂门口,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建华厂北车制动车间,它主要是加工制动设备的,是汽车行驶途中重要的安全保障,因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性能。我们看到了正在加工的制动设备的主要零件半环,和炮弹前引爆管。
其中重要的加工工艺是车、铣、磨等。有加工中心、车床等设备加工的。
经过这些加工艺以后,汽车的制动半环各道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了,当我还在沉浸在对机床、工艺和加工的惊讶中时,我们第一天上午的参观实习算是参观完毕。
月2、5号下午:我们任然是来到的建华厂的建华电梯厂,我们这次参观的是建华电梯厂的装配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我们看到了剪板机和锻压机床。
顺着这个顺序我们首先见到了落料阶段的设备:电动剪板机。电动剪板机采用抵抗键形式离合器结构和开式齿轮传动,并采用较先进电器(脚踏开关、手动开关)操作,噪音小操作维护方便。采用全钢焊接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型美观,能耗低。广泛用于冶金、轻工、机械、五金、电机、电器、汽车维修、五金制造及其它金属薄板加工行业。
在快要结束这次电梯厂转配车间之行的时候我又意外的在华星的一个车间内见到了在学校的金工实习时用过的车床,看着工人师傅们熟练的操作车床,用麻花钻钻孔,内心很是兴奋和激动,车床和麻花钻对于我来说算是比较熟悉的。
建议:在被车制动车间看到车间的地面不整洁而且东西杂乱的摆放,得在管理方面加强点,高的生产效率是基于好的管理。
月6-7号我们都在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参观实习。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主要产品有落地式铣镗床系列、双柱立式车床、重型回转工作台、立式精镗床系列、卧式铣镗床、珩磨机床、数控铣镗床、加工中心等系列100多种数显、数控机床产品。
到二厂北门之后接待我们的师傅带领我们进了二厂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生产的各类产品以及这个公司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接着他又详细介绍了从接单到交货的整个流程
首先是市场部的人员拉到订单或者是外面的公司要我公司帮助制造某种机床床,提供具体的生产要求和符合标准,我公司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各项工作。
听了老师傅的讲解,我们带着好奇心来到加工车间,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龙门铣床各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它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机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 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我也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我不但亲眼看到了不少工作的机床,还见到了机床是如何加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巨大的刨床来回的对一个工件进行加工,铁屑也在加工的同时飞快的落下。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入了我们的脑袋。 在齐二机床厂的实习,让我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我们不能亲自动手进行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每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在结束了车间的参观后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工作人员又跟我们介绍了机床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并以支座的加工工艺熟悉了基本机械加工的工艺工程:
龙门刨 按图纸要求刨各面,留余量,完成倒角;
划线 画出尺寸加工线;
平铣 铣加工尺寸的两名;
平磨 磨需磨尺寸各面到要求;
听了他的介绍,我对加工工艺、机床的
生产及销售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至此我们第三天的实习结束了。
建议:二厂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机械厂,为了能在整个机械行业种成为领军企业要好好发扬“马恒昌小组”精神。以实干务实为生产指导。
在接下来的几天生产实习中我们去了德达重工和红旭达公司,在这两个工厂里我们看到了在其他地方不同的生产设备。其中给我留下生科印象的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它是有我国自行研制的高速走丝的采用3B格式编程的线切割特种加工机床。
在德达重工我们看到了三台大型双立柱立式数控车床,工人们正在用它加工第三类压力容器和民用核电设备
建议:齐齐哈尔是中国重型机械的起源地是很有实力和历史的,各个较小型的工厂要以强强联合和指导思想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壮大自己的企业。当然,齐齐哈尔的政府要是能从政策上加以倾斜和优惠,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小结
为期三周的实习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总共在四个厂进行参观实习,在老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对原先在课本上许多不很明白的东西在实践观察中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
在这个科技时代中,高技术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目的、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
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的编制原则。
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们学会了企业中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们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进了我们的师生感情,从这次生产实习的全过程来看,自始至终我们都服从老师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时报到,注重安全。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关键词 多维度 创新 县域产业 融合发展
一、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6年这个县的工业结构从行业分类主要有:化工、农机装备制造业、新能源(风电厂和生物电厂)、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业、采矿业等主要行业。县域内共有规模工业企业37家。这些工业门类的渊源与当地的资源、消费群体关系非常密切。例如,这里是国家级产粮大县之一,从资源角度种植业的果实转化发展了养殖业,为养殖业服务尽而发展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而从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角度发展了化肥制造业、农机装备制造业。目前具体有七大支柱产业:
第一,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六大门类,包括以圣源食品为龙头的肉牛加工、以双庆食品为龙头的禽类加工、以中辉肉类为龙头的生猪加工、以五味福食品为龙头的鸡蛋加工、以绿色芳山为龙头的花生加工、以跃进集团为龙^的饲料加工;第二,以现代农机、宁越农机为龙头的农机装备制造业;第三,以好为尔保温材料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业;第四,以国电、辽电为代表的百万风电场;第五,以西洋特肥为代表的百万吨化肥制造业;第六,以鸿运煤矿为龙头的采矿业;第七,以万程土矿为龙头的膨润土加工业。
主要形成了化肥制造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和农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我们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以风电、新型建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但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少。我们的农机制造业产成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
作为产粮大县我们的农产品主要是玉米,还有少部分高梁、稻谷、花生、大豆等的种植,由于是玉米的主产区,历史上勤劳的人们发展了生猪、肉蛋禽的养殖,并获得了黑山褐壳鸡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荣誉。
近年来,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规划日益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使这个县成了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蛋鸡养殖第一县。这样的规模化养殖转化了一部分的玉米做饲料的同时也带动了饲料产业的发展,如以跃进集团、民发集团、宝龙集团为代表的饲料生产企业。
其他杂粮多为精包装或是食用油方式出售,这以绿色芳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从调查中获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六大门类中肉牛加工、禽类加工、生猪加工多为分割后出售的初级加工阶段。鸡蛋加工、花生加工则可成为休闲的即食品。
针对初级加工行业的企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用科技创新推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向产成品精品方向迈进。使我们的种植业产出的玉米、杂粮、畜禽产品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工业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再通过服务业直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即食的食品。这其中的一、二、三产业必将实现融合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服务、监管、溯源体系等平台建设,还是企业内部运营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不断地创新。
二、为工业发展支撑的管理与服务及企业管理的现状
县域政府部门通过政府官网了政府部门的权责清单。在行政审批中心各相关审批部门合署办公。但是我们的企业成立需要怎样的流程依然不是很清晰,如作为一个创业者准备新建一家生产企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厂地问题;它都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证照,经过哪些部门去办理什么样的许可,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注册成为合格的法人企业,并正式投产运营;生产的产品经过哪些注册机构,通过什么样的检验标准、检验合格,方可出厂进入流通领域,供广大消费者使用。
企业自身运营,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一部分不是专职的,尤其是小微企业。中央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在企业内部的落实需要些细致的工作,需要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施行。企业行政管理,多为家族式的管理。
企业间的协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如农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30家小微企业,产业方向是否同向,生产的产品是否重复,这里如果信息不对称,势必形成集群内部企业竞争的局面。
三、多维度创新促进县域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从县域政府层面上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
由静态的政府官网权责清单的形式,改进为动态智能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建立互联互通的为企业服务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信息,让企业办证照前在平台上咨询就可以知道办相关证照需要通过哪些部门,通过怎样的先后顺序,需要准备哪些基础材料。而且企业提供的材料,要不断地简化;随着平台的运行,企业自身的材料可以作为基础数据链接到平台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共享。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业的大环境中。作为为企业服务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仅明白自己应该为企业做好什么服务,还要为企业协调解决一些事情。让企业办事人员在一个部门办事,获得更多超值的服务,这都需要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
(二)在现有的创新机构的基础上创新
以农机装备制造业为例,这个有以宁越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和现代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小微企业30家的产业集群。两个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内部生产企业多有自己的专利产品。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参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以此为导向,以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成立县域企业制造业服务平台。
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通过县域企业制造业服务平台,探索同省内涉农高校机械制造学院,食品W院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使我们的工厂成为高校的实习实验基地,缩短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的时间,通过大数据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信息与服务。以宁越农机为代表的O2O模式已初现端倪,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继续探索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三)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者自身及员工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一系列改变要求不断地创新。尽管县域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但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依然很有必要。在一家农机生产企业,我们看到:企业员工有20人左右,生产的农用机械有自己的专利。企业里里外外都由老板娘一个人管理,管理起来很累。企业的会计是兼职的,不坐班。企业的统计数据、一些文字材料没有一个专人来管理。这样的企业在县域内很有代表性。那么适应“两化融合”“互联网+”信息流的采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怎么进行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企业内部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这样企业的出资方就有时间学习,对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同职业经理人共同探索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都要求我们小微企业的老板不仅要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还要有超前的眼光。我们的目标是《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由此可见,这个以“农”为纽带的县域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从政府层面上、建议建立的县域企业制造业服务平台,还是企业自身管理等多维度都需要不断地创新。
在2017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振兴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立足“农”字,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文章;要做好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的文章;要做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文章……
县域政府层面上已确立了工作的重点。由多维度的创新带来的以农机装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在县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制造业发展生产高附加值的精品的不断涌现,必将带动供给侧结构改造深入推进。同时,工业的发展必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程,也必将向县政府提出的目标迈进:要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十三五”规划……围绕“农”字大做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作者单位为黑山县经济局)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S].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提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为重点的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目前已经有266门课程陆续上线(共享平台“爱课程网”)供公众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与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
2013年6月26日,第一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隆重推出,其中不乏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今后一段时间,还将有更多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分批陆续推出。为了及时推介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成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本新开专栏将撷取已经上线的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加以重点推介,邀请课程主持人现身说法,分享建设体会、共谋教学改革。
叶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综合分社社长,副编审
[摘要] 作为首批开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的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经验。涉及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的理解,进而阐述与原有的精品课程在服务对象和建设平台、评价体系方面的改变。从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的体会,归纳出“四个一”工程,关切课程理念与内容、路径与方法、教学团队以及高质教材。通过具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分享,相信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
2013年6月26日,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计120门,参见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在目标受众和评审指标等方面,与2010年之前的精品课程建设有较大的差别,具体体现在:课程结合当下主流的国际开放教育形式,兼顾现代教育和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力图深入探索涵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在线教育品牌,并将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这使得各高校间开展的课程改革以另一种面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中,成为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一次大规模亮相。
使专业特点与评审指标相契合,在梳理应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同时,突显岗位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课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些,随着《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被批准上线,将建设过程中的切身理解和体会做一总结,相信会对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课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具体要求,“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开展转型升级及遴选准入方式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次转型升级的课程建设方面表现出三个改变。
1. 服务对象与建设平台的改变
① 服务对象的改变
原有的精品课程是以服务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对象,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则转变为以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的学习对象上来。由于受众群的扩大和改变,在课程资源的配置和设定上就需要考虑到其在学习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形式的丰富性,以提高和方便学生,尤其是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同时需要清晰地梳理出岗位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和易用性。因此,服务对象的改变就更需要在建设中,注重学习全过程的完整性,包括必须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还需要有全程的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作业示范、文献资料等,可以说资源共享课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不仅靠教学文件的编写。
② 建设平台的改变
原有的精品课程是由高校和教师作为平台建设的承担者,除了搭建必须的课程内容等软件之外,还需要搭建相对应的硬件平台及进行日常的网络维护等,有时候由于网络或服务器的原因而打不开课程网页,在评审的时候就会一票否决,失去了参评的资格,因此各参评院校通常会有两三个端口供浏览者选择,课程负责人也常常需要关注网络畅通与否。现在的资源共享课平台则由国家统一搭建,教师只需要直接提交课程资源到共享平台上,就可以得到强大的平台支持,成为由国家、教师和高校共同承担优质资源共享和开放的一种新的模式。
这种共享平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着统一的阅读形式,这将更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原有的精品课程网页由各课程自主设计,除了界面有很大的差别外,进入的方式和栏目内容也有差别,学习者首先需要熟悉课程网站的结构,才能顺利地进行浏览和学习。
2. 评价体系的改变
从图1的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对比中可以看出,在同为一百分的评分表中,最主要的改变是: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分为6项,其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3项是与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关,相加为60分。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则分为5项,其中与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考评点只有1项,为课程设计15分,另外新增加了持续更新与共享、教学资源,两项相加为58分。持续更新与共享不仅强调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以保证课程内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常学常新,还强调了新媒体和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这种评审指标体系的改变说明:从过去强调如何“教”,到如今注重如何“学”的转变,是从“他教”到“自学”的改变;注重学习内容的更新及自主学习环境的提供,强调自我学习的自主性。
3. 三个核心的体现
由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的5项考评点,可以看出这5项11个节点是一个线性的、互为关联的动态关系,它的起始点是“课程设计”,是对于该课程的总体规划,强调课程定位、建设方式的设定,以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以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来固化教学成果,展现教学资源和建设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真实的教学过程的实录,并保证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与共享,及教学队伍的提高。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三个核心就体现为:回归――用实录还原教学时态,尽量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创新――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的展示,倡导资源的原创性;特色――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以此来体现出课程应有的特色。
二、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的体会
在建设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体会,归纳的说是“四个一”工程:一套契合岗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内容;一条行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与方法;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一本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材。
1. 一套契合岗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内容
从行业发展趋势、岗位能力、核心就业能力等方面需求出发,经长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积累,并形成了“创意策略到设计制作,项目驱动到工作体验,以赛促学提升创新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① 深入的专业调研
表1:专业需求调研分析
序号 调研目的 调研对象 调研方法
1 行业发展趋势 包装行业现状及趋势、创意产业相关的政策、包装行业人才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广东创建文化大省解读、行业专家咨询
2 岗位能力需求 企业招聘需求、专家对岗位能力需求 1、 近年毕业生就业调查、岗位需求问卷调查
3 岗位能力的确定 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师 研讨会
4 核心就业能力 近3届毕业生 毕业生回校座谈、问卷调查
② 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在对高职教育理论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毕业生的座谈、研讨分析,明确了包装装潢设计岗位工作过程。
③ 课程内容的厘定
对包装装潢设计的流程理解能力、面向中小设计公司或创意机构的复合岗位适应能力、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表2的专项能力:
表2: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职业能力总括 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细化
策略思考与分析能力 正确且清晰地阐述创意理念
配合创作总监和文案指导完成创意的诠释
创意发想能力 根据客户的需要完成单项的创意设计任务
具有对画面整体规划、设计能力
具有良好的版面编排能力
平面视觉表达能力 熟悉画面制作的规则和流程
具备良好的形象表达能力和画面执行能力
熟悉印刷规格要求和印刷工艺
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掌握常用的软件,熟悉多种电脑软件操作程序
熟悉正稿输出的流程和要求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与人沟通能力和技巧
团队协作精神
对设计公司包装装潢设计所涵盖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设计公司的基本作业流程为依据,以设计公司真实项目载体,确定本课程的内容,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表3: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规律,并制定出项目的设计方向。
(2)进行与项目相符的市场分析、信息收集整理、比较归纳,并对包装设计做出准确的定位策略。
(3)运用手绘表现进行创意构思,并通过PPT的制作对设计创意做出清晰的表述,具备较好的专业作品提案能力。
(4)熟练完成项目中各任务(包括纸盒结构及包装装潢设计)的实际操作。
(5)掌握包装设计方法、程序和制作技巧。
(6)熟练运用电脑软件进行效果绘制与正稿制作。 (1)了解设计与消费、市场、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市场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3)了解策划、设计定位的知识。
(4)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
(5)了解包装设计评价的标准。 (1)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职业素养,并能够辩证看待商业与文化关系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表4: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课程名称 训练项目 知识要求 技能素质 学时
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 概念认知与项目解读 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理解包装设计的附加价值的意义所在,绿色可持续设计理念真正的含义、设计师应有的社会责任。 描述实际商业情景;进行项目设计导向理解;具备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掌握包装设计项目的作业流程。 4
市场营销与定位策略 了解市场营销、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基本概念,能较好地理解产品定位与包装装潢设计的关系。 具备理解、领会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的能力,初步掌握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产品定位的常用策略。 12
思路讨论与构思设计 通过大量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学习,理解包装装潢设计构思的基本特点与要点,具备包装装潢设计的构图元素、构思手法等相关知识。 掌握不同品类商品、不同销售对象的包装特点、要点和构思侧重点,从而梳理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思路,具备展开设计构思的能力。 16
方案设计与表现形式 了解包装装潢设计与包装结构的关系及包装形式构思与草图设计的体现 通过大量草图训练,进一步提高手绘能力,掌握草图的视觉表现方法的综合运用及系列包装装潢设计的方法。 36
正稿输出与成品制作 了解基本的印刷机械和熟悉各种印刷工艺。 熟悉印前工作,掌握包装装潢的构图与视觉效果营造,正确掌握画稿制作、输出、喷画及印刷原理。 8
项目交流与成绩评定 了解包装装潢设计的一般评价标准。 掌握对包装设计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学会总结所设计的项目,并能有条理地清晰阐述。 4
合计学时 80
2.一条行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① 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
坚持探索项目制课程教学,在项目驱动的路径下以赛促学,提升职业能力。以专业教研室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适合于教学要求的项目,再由项目工作组、教师工作组、项目流程员、教学班级协同完成。
② 实现课程目标的方法
一是优化课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设计技能训练,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强化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各大设计竞赛,让学生得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协助教师参加与企业合作项目等多种机会,通过以赛促学、产学结合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构建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也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灵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兼职教师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建设师资队伍:倡导“用手去思考”的理念,强化教师就是“教练”、“师傅”的意识,制度化的安排教师在创意工场和企业锻炼,丰富一线实战经验;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设计名师等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及指导;积极参与国内外院校交流学习,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传、帮、带”的培养建设;加强教学团队的专业构成多元化建设,造就良好的专业生态群。优良的课程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目前,本课程组现已形成了以国家名师、全国技术能手领头,博士、硕士为主体,教师与设计师相结合的具有核心优势国家级教学团队。
4.一本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材
在与现时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现状相结合,遵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行动导向”等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了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并体现出以下鲜明特色。
首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教材编写思路。依据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对平面设计方向类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所需要具有的策略思考与分析能力、创意发想能力、平面视觉表达能力、设计相关的造型及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五大能力模块作为教材的切入点,体现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总体框架。从项目解读、市场策略、创意概念、设计表现、制作执行到效果评估6个工作阶段作为指导,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各项目的任务训练中,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第三,突破以往学科型章、节、点的教材编写体例,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总体框架。从项目解读、市场策略、创意概念、设计表现、制作执行到效果评估六个工作阶段作为主线,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各项目的任务训练中,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具体做法
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分为基本资源建设和拓展资源建设两个部分,并分别有对应的技术要求。
1. 基本资源建设
基本资源需要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分为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三个层次。
课程概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课程模块包括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内容;教学单元包括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习题作业、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
2. 拓展资源建设
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3.《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教学规划
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时,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对课程进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对教学单元内容的规划,因为只有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准确到位,才能完成岗位工作的任务,也才能体现出该课程的特色。
表5:《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块和单元
模块 单元
概念认知与项目解读 关于包装与包装设计
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分解
市场营销与定位策略 营销与定位概念梳理
市场调查
调查汇报
思路讨论与构思设计 构思特点与构图元素
构图元素设计调查
构思设计方案汇报
方案设计与表现形式 功能结构与设计表现
参观公司与专业讲座
草图展开与方案深入
正稿输出与成品制作 印前工作
印刷工艺
成品制作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困囿;路径
作者简介:陈诗慧(1986-),女,湖北仙桃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张连绪(1963-),男,河北高阳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素质教育。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改革路径研究”(编号:2017A07),主持人:陈诗慧;2016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一般项目“广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改革路径研究”(编号:GDGZ16Y004),主持人:陈诗慧;201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工匠精神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编号:2016MZXQ17),主持人:齐立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4-0071-07
一、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步入深度的调整期,产业发展中的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劳由产日趋专业化、产业结构走向高端化,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一种新常态的阶段。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合理化的区间,必须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助推经济社会改革的战略支点。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下,保障经济增长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方面,固然需要具备“有所作为的进取心、居安思危的平常心、攻克难关的自信心”,但核心还在于能否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势头,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基于此,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双创”就此成为当前我国一股社会热潮,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砥砺前行。而推动社会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以创新创业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方向实现转型升级,要从传统上的资源要素指向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进行过渡和升级,积极培育创新型经济,以创新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必须以技术革新为手段,核心在于培养推动科学技术优化升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职作为我国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社会重任。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高职应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从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较为滞后、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一条典型的以政府推动的发展之路,深深打着政府政策主导的烙印,在方向选择上经历了由“以创业带动就业”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的过程[3]。国务院于2015年5月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链深度融合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要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创造出更大的理论成果,探索出更多的实践经验[4]。不论是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社会层面的“双创”热潮,都对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高职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都应对此加深认识,要充分认清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所提出的紧急应对措施,也不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提出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强派的临时任务,而是高职院校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剖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偏颇,陷入认识误区
当前,针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从高职内部来看还是外部而言,对其普遍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在其内涵和价值取向存在着多重认识误区,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新手段。部分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简单地定义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被严重的扭曲和泛化[5]。并且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选择上,主要以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创业技巧培训、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忽视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在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选择上,片面地以就业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被狭隘化,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难以科学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催生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不可否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提升人的发明创造能力的作用,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就此而言,学生个体在思想以及行为中具有质变性的首创活动都属于“创业创业”范畴,如果仅仅关注现实中的创新创业成果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理念创新,无疑偏离了高等教育的主旨。
第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创新创业对个体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准、知识面有着较高要求,如果受教育者没对专业领域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缺乏专业知识支撑的创新往往是哗众取宠,创业则会犹如沙滩上的城堡,与专业教育相脱离的创新创业教育只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难以满足“双创”时代的发展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提升受教育者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以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启迪创新精神为主导的创业教育模式;三是以提升受教育者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主导的实践教育模式,侧重为学生提供条件支撑,如实训基地、政策倾斜、智力服务等。这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虽然都突出强调了受教育者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且各有特色和效果,但短板也非常明显,就是在具体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设计上往往仍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在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主导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创新创业精神缺乏、创新创业能力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难以适应“双创”时代的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模糊不清,重视程度不足,而更为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适性的就业指导教育,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6],如许多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或者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师资的安排上往往是依托于关联性专业的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为缺乏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在创新创业实践层面仅仅停留于校园内的创业设计大赛、商业模拟竞赛等表面化的方式,与现实中的创新创业情境相脱节。
(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短缺,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
首先,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资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也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7]。m然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其中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以期培育、汇集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这类尝试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配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资源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类型,需要完善系统的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及政府主导建设的大学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多以满足专业学科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为目的,远远达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要求。总之,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资源短缺已成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
再次,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材资源较为匮乏。以美、英、德、日、澳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比较成熟,普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学创新创业教材。与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尚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较为滞后,现有的教材专业化层次不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难以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最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制度性体系资源不足。目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尚未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创新创业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广大高职院校并未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高校主流教育体系外,成为一种边缘性教育类型[8]。如此以来,极大地降低了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且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突出,在教学安排上随意性和临时性较大,无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异质性偏差,缺乏有效的校内外协同机制
从外部来看,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界的联动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类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自身付出努力,还需要将政府以及市场主体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起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强大外部支撑。从本质上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涉及到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创业者个人、社会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化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由多方主体共同组成的“异质性网络”[9],而不同的主体往往有着迥异的利益诉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由于在不同主体之间缺乏一套有效的协同机制,而使得异质性偏差无法得以消解,最终导致多元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作性不足。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来看,现阶段各类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中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是价值观的冲突[10]。化解价值观冲突的关键在于构建所有创新创业教育参与者的共同价值观或愿景,形成共识,才能有效调动其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集中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尽管一部分高职院校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但却普遍缺乏与外部社会主体的合作协同机制,尚未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一体化培养机制,导致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从高职院校自身内部来看,其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不足。近些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以创新创业为中心加快了推进综合教育改革的工作力度,力求在本校既定办学定位、教育方向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将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重要发展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由教务部门主导的,其拟定的行政文件无法对学生处、二级学院、团委等部门形成有效指引和约束,更无法调动社会企业的积极性,使得相关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对教务处、团委、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制度,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组织保障,使得在校内职能机构和教学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步调不一;其二,校本部和二级学院之间,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着分歧,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上的意见不统一,如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建设、市场信息调研、教学模式、教育设计论证等层面均难以将学校教务和二级学院教学融为一体;其三,在顶层设计层面,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规定,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果的评估上,存在着过于重视创业率和成功率等片面指标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未能得到有效改观。总之,由于校内外协同机制的缺失,使各方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陷入异质性偏差当中,导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对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将各方主体合理、高效地联结在一起,以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系统,是摆在每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从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情况来看,尚未建立专业化的评估机制,而是将传统专业的评估方式和评估指标进行简单的移植和复制。具体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与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混同,将专业教育评估中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评测、学生成绩分析等传统评估方式移植到创新创业教育上,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特征。第二,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估片面地理解为对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成果的统计和评价[11]。这种机械僵化、形式主义的评估体系完全无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复杂性,一方面降低了其评估结论的可信度,丧失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估工作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总结反思的机会,贻误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进程。
三、新常态下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
(一)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由于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缺乏准确的认知,而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沦为简单的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术指导,大大降低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质量。只有首先准确、清晰地界定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正确理解创新与创业内在关系,破解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理论盲区,才能真正找到持续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动力因子,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开创新局面。
准确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内涵,应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传统的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升级和有机融合,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表现就是由原先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上升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2]。后者与前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于“创新创业”着重强调在进行创新实践的同时力求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或者现实经济价值。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工作重心工作放在对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以及思维的培育启发上。虽然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训练重视度不足,实际上,创新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体只有具备了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辩证思维等强大的多维度、系统性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广大大学生群体的大众型教育,是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对此,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
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优势,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水平建立起有特色、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学校层面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承担起建设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地方普通高校要重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受教育者的新创业知识以及训练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更为发达,民营经济十分活跃,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外部的便利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解决社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京津翼地区在新兴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集聚了国内最为优秀教育资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主,科学引导大学生从事技术型或文化型创新创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大,大学生创新教育教育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引入创新创业元素。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学科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是典型的“知识课堂”[13]。虽然知识的掌握是个人能力形成的基础,对于个体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但知识的最终价值应当体现在个体通过知识学习获得的综合素质的沉淀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非知识掌握本身。而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已经充分证明了传统“知识课堂”教育存在着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局限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受教育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我驱动能力的开发。对此,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找准改革方向,努力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型,树立起“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实现教、学、做的高度统一。首先,可在线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虚拟仿真中心,开设助学类、训练类与模拟类三大创新创业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线下建设创新创业研究实践平台或实验室,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代传统的书面考试;第三,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体制机制,将企业的经营资源和行业经验引入校园,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贴近社会生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有效过渡,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后备支撑
首先,强化师资资源建设。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完善、组成形式多样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综合性较强,需要教师既有专业领域知识、又有创新创业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和从业经历。因此,要提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一是,要加强对原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可以以举办讲座、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学术交流会、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素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在做好内部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外部引进,打造一支雄厚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部选拔一批创新创业学术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专门聘请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建树的社会性人才兼职任教,充实到现有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第三,要注意发挥大学生辅导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优势,通过系列活动、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加强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打造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学科[14]。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既要把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入进日常专业教学工作当中,还要注重课堂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统一。另外,打造高质量的本土化教材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政府和高职院校应以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调动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实际的高职创新创业学科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资源建设。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实践活动为指向,建立起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验、创业设计大赛、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实习等为一体的连接桥梁。同时,还要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社会性资源有效整合。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卓有建树,主要与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强力支持有关,行业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实践机会、实习岗位方面都有着较为充沛的资源,为其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我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搭建更大的舞台。
(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政、校、企”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协同配合,应着力构建由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构成的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各方的协同育人效应,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各级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加强与地方企业经济体交流合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多方主体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弥补高职院校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有限、资金不足的短板[15]。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税费减免,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其次,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调动社会性力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利用企业的平台资源优势,与高职院校一道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教学方案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通过校企之间的密切配合共同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发展。
高职院校在强化与外部主体协作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校内主体之间的协同,以创新创业制度建设为抓手集聚校内各方主体力量和资源,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协同网络。努力调动二级教学学院、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宣传部等各部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一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加强各个组织机构、部门的协调合作。
具体而言,应从机制建设入手,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首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导班子建设、组织架构设计、人员配置、具体实施、考核评估等方面做好制度设计和安排,可以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进行领导,如“创业教育委员会”,通过其制定立足于校内外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统筹力度。其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机制。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制度,实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逐步解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内的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材缺乏、基础设施滞后等“痼疾”。第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按照目标统一、资源共享、权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原则,将高职院校内部各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的教育资源调动和整合起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创新创业氛围形成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五)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传统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无法真实反映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对此,在创新创业教育u价指标的选择上,既不能简单片面地以企业创办数量、创业大赛获奖数等指标作为为评价标准,更不能僵化地沿用传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而是要以深入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一套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特点的质量评估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在于必须系统、全面、科学地分析各类要素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6]。一方面,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划分进行分类评价。具体而言,以创业知识教授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可以沿用传统的一般专业学科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实践性、过程性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宜采用交互式、跟踪式的评估方式;以差异化、个性化辅导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则应依据创新创业成果的质量、数量等标志性成果来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具有成长性和周期性,因此应采用五年左右的创新创业成果数据为评价依据。针对不同教学模块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不同教育类型的方向和特征规律,并以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另一方面,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评价。根据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情况,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价,如对涵盖创新创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案评价、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度的评价、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成效的评价、对校内外各类资源整合程度和效果的评价、对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形成的评价等等。总之,通过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作用,共同提升我国高职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良军.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5):25-29.
[2]杨芳.不再让学生对创新创业心存畏惧[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20.
[3]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56-63.
[4]张天华,刘艳良.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及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57-60.
[5]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6]马永斌,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7]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8]栾培新,盛春辉.STS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6(3):150-154.
[9]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4-71.
[10]李月云,杨文艺.强化协同: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56-60.
[11]吕晨飞.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断层与教育闭环的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2):108-114.
[12]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83-87.
[13]郭庆,海莺,赵中华,刘涛.打造线上线下大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4-6.
[14]陈航.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评论,2015(9):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