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影像系统

时间:2023-03-10 14:48:21

导语:在影像系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影像系统

第1篇

1胆管结石的定义及分类

胆管结石是指在各种原因下胆管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析出、沉淀、成核而凝集成的结石,发生于胆管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胆囊和各级胆管)的结石统称胆石症。胆管系统结石分类:①按发生部位不同分: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②按结石成分不同分: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③按结石来源分: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指胆囊结石迁移至胆管)。

2影像学检查表现

2.1X线表现

2.1.1腹部平片平片只能显示不透X线的阳性结石,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均匀或不均匀(分层状),并且只能根据肝脏所在的部位和相应胆管走行相一致来诊断,有时还需要加摄右侧位或斜位片鉴别右肾结石、肋软骨或淋巴结钙化;而对透X线的阴性结石平片不能显示。2.1.2口服胆囊造影口服胆囊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胆囊内是否存在阴性可透X线的结石,平片上胆囊区可疑阳性阴影是否在胆囊内,并且可以通过观察胆囊的浓缩和收缩功能,来判断是否合并慢性胆囊炎。X线表现:可透X线结石在胆囊显影后呈低密度充盈缺损,不透X线结石与造影剂重影呈更高密度影,透视下随改变而位置变化;另外一些胆固醇类结石在透视下或立卧位时可见在胆囊内呈漂浮状。2.1.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PTC及ERCP优点:能够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呈“负影”改变。缺点均为创伤性检查,造影剂注射压力增加可导致胆管扩张产生假阳性。而且对操作者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仪器设备及患者配合亦有重要关系,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2.2B超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胆管系统结石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敏感性较高,尤其对于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1];其优点是方便、快捷、无放射性损伤、无侵入性、安全无痛苦、价廉、可反复检查等,患者及医生均乐意接受。胆囊结石的B超表现:胆囊内可见随变化而位置改变的、边缘清晰的团块状强回声,可伴有较长的、干净的声影。如检查中改变或对探头适当加压,见到团块状强回声移动的特征,诊断准确率接近100%[2]。肝内胆管结石典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出现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周围有宽窄不等的液性暗区,结石按胆管树走行分布;结石远端扩张的小胆管与门静脉分支走行一致呈“平行管征”。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扩张胆管内见强回声光团,形态固定不变,结石回声与胆管壁分界清楚。由于胆总管下端结石缺乏与胆汁对比,而且受邻近十二指肠肠气影响较大,因此对该部位的结石很容易漏诊,就此而言超声诊断医师的经验及技术尤为重要。

2.3CT检查

2.3.1胆囊结石的CT表现胆囊结石按其成分不同CT表现也不一致,胆色素结石表现为高密度,数目、形状和结构多种多样,泥砂样结石常沉积在下部密度较高,与上部胆汁形成液平。胆固醇结石表现为低密度及等密度,平扫很难发现,口服胆囊造影CT扫描呈低密度充盈缺损,变换时结石位置可动。混合性结石表现为分层样高低密度环状影。胆囊结石常合并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毛造、增厚,增强扫描胆囊壁呈环状强化;结石位于胆囊管造成阻塞时可见胆囊体积增大。2.3.2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肝内胆管结石CT表现形态多样,以管状、不规则状及小结节状常见,典型者在胆管内形成铸形结石,由于结石的密度随其含钙量的不同而表现为等、低、高及混杂密度,其中以高密度结石常见,结石远侧胆管扩张;较小结石可表现为沿胆管走行分布的点状、小圆形及条状高密度影,其远端胆管可无明显扩张,此时应与肝实质内的小钙化灶鉴别。当结石位于较大的肝内胆管时,因胆汁引流不畅可合并继发性的胆管感染,此时可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胆汁密度增高,胆管壁广泛较均匀增厚,增强扫描见肝内胆管壁明显轨道样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严重者可形成肝脓肿;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还可见到肝叶、肝段纤维化和萎缩,以肝左外叶较为常见。2.3.3肝外胆管结石的CT表现肝外胆管结石CT表现作者简介:赵沁萍,女,本科,副主任医师。为圆形或环形高密度影;当高密度结石位于中心,周围被低密度胆汁环绕形成“靶征”;如果结石嵌顿胆管紧靠一侧壁,形成“新月或半月征”;伴有胆管梗阻或不全梗阻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当胆总管扩张逐渐变细,且在胰头或壶腹部突然中断,未见阳性结石及软组织块影,应考虑有等密度结石的可能,但需除外肿瘤,此时应做增强扫描检查来鉴别,等密度结石无强化,而肿瘤有强化。随着多排螺旋CT的使用,显著加快了扫描速度,缩短了扫描时间,有效地消除了因呼吸所致的伪影,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更有利于微小结石的显示,多平面重建(MPR)后图像清晰,可以任意角度清晰地观察胆树图,一目了然判断梗阻部位的形态,提高对病变的定位及病因的诊断。CT密度分辨率高,平扫上对高密度、低密度及混合密度的结石检出率很高,然而对等密度结石及较小的结石会漏诊。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对感兴趣区采用薄层扫描,并应用窄窗技术,必要时可增强扫描,同时诊断医师在阅片时注意仔细观察对比,尽量避免漏诊。

2.4MRI检查

(MRI平扫和MRCP)由于胆管结石所含成分的多样性,因此其在MRI图像上的信号也表现为多样化;常规MRI胆管结石在T2WI图像上常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T1WI上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少部分胆管结石呈等、低、高混杂信号,胆管结石信号的变化与结石中所含脂质、大分子蛋白和钙质等密切相关。胆管结石形态亦呈多样化表现,胆囊及胆管内多发结石表现为串珠样、石榴籽样及不规则形充盈缺损;而单发结石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胆囊泥沙样结石在T2WI及MRCP上表现为胆囊后壁处片状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影,并与高信号胆汁呈液液分层表现。T2WI胆总管结石典型表现为胆管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影,结石较大时占据整个管腔,近侧胆管呈树枝样明显扩张。小的结石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胆汁,表现为靶征或新月征,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胆总管下端呈典型的倒“杯口”状充盈缺损表现。自1991年Wallner等报道之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迅速广泛应用,MRCP是根据胰胆管内的液体具有长T2弛豫时间的特点,主要使用快速采集弛豫增强系列获得重T2加权,使含水器官显影[3];其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无需应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胰胆管全貌,成功率较高,无并发症,并能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胆管树的全貌和结石部位、数目、大小、梗阻部位及胆管扩张程度。MRCP结合薄层扫描图像分析,对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检测均有很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总胆管结石的诊断要明显优于B超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文献报道,其对肝内外结石的检出率为96.7%[4],优于CT及B超检查等,可与ERCP检查相媲美[6]。因MRCP空间分辨率低于ERCP,MRCP对胆总管肿瘤合并的细小结石可能漏诊[6],加上胆管内小结石可淹没于高信号的胆汁中,因此诊断医师在分析MRCP图像时必须结合薄层扫描图像及常规T1、T2加权图像综合观察分析,必要时结合增强扫描图像加以鉴别,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综上所述,胆管系统结石是胆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了明确其部位、数目、大小,胆管的扩张程度,以及有无合并症等,B超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B超检查受操作者个人手法和主观经验影响较大,胆总管结石易受肠气影响易误诊及漏诊。B超和CT检查对诊断有互补作用,应用更具优越性,但CT检查对于等密度结石及较小的结石极易漏诊。磁共振检查能多参数、多方位、多平面成像,信息量大、对比度高,对于等密度的胆管结石能清楚地显示,尤其是MRCP结合原始薄层图像能明显提高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胆石症的常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凌文哲,郝宏毅,陈大治.B超CT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4):301-302.

[2]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05-1008.

[3]王灵杰,张瑞平,姜增誉,等.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现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3):73-76.

[4]钟亮,陈克敏.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9):613.

[5]谢敬霞.胆系疾病影像学检查新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9,5(4):224-227.

第2篇

[关键词]神化影像系统;叙事;东西方;差异;比较

1902年,在《月球旅行记》上映以前,“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也许已经为观众设计好了各种惊讶的表情,但是他可能没有料到正是这一部电影将他的事业推向最高峰,借着这部电影,他戴上了“叙事影片之父”的光环。当《月球旅行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惊喜地发现电影的叙事机制和环境、人物造型机制是可以异于现实生活的,从此以后,西方神化影像系统的影视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

在影视片的艺术接受过程中,观众总是从自身主体所处的现实逻辑出发,对影视片的叙事机制、环境造型机制的或真实、或神化、或虚构进行审美判断的。对影像系统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存在于影像系统内部的叙事机制:真实的影像系统是历史和现实阶段范畴,并不包含对描述未来事件的价值判断,叙事机制的真实是环境的真实和人物造型机制的真实,它是真实影像系统的本质要求;而神化影像系统就与此不同,根本标志就是在其叙事机制中将超自然、超人类的力量作为影片的主要剧作元素或叙事因素。神化影像系统范畴的外延是神化片种、宗教故事片种、科幻片种。

一、东西方神化影像系统不同的叙事表现方法

东西方相隔万里,民族、种族的不同,在语言、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是巨大的,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反应在神化影像系统上,有着诸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东西方神化影像系统表现对象的差异

东方的神化影像系统主要的表现对象是鬼、妖、仙。而说起西方的神化影像系统,很容易就联想到科幻片种。

中国内地的神化影像系统,在电视剧方面有《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描写妖和仙的影片,在电影方面也曾出现像《孤楼有鬼》这样的恐怖鬼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香港出现了很多讲述鬼故事的影片,比如《鬼画符》《鬼打鬼》《阴阳路》系列、《见鬼》系列等。日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出产恐怖鬼片最多的国家,包括骇人听闻的《鬼娃娃花子》《午夜凶铃》系列、《咒怨》系列,这些电影都把镜头对准了怨气冲天的鬼魅。

虽然在西方的神化影像系统中不乏像《诺斯费拉杜》《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等一些描写鬼怪的优秀影片,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神化影像系统与科学家、幻想、灾难、外星人这些词联系更为紧密。表现疯狂的科学家发明导致恐怖事件的有德国表现主义的早期作品《格莱姆》、美国的《科学怪人》等,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影片《蜘蛛人》《隐形人》里都有因为科学失误引起人的变异,从而造成大灾难的事件。表现人类与外星人关系的影片在西方的神化影像系统中也是相当常见的,比如《E.T.》《第五元素》《火星人入侵》等。

(二)东西方神化影像系统叙事结构的差异

东方神化影像系统通常进行日常叙事。相对于东方神化影像系统的叙事机制,西方则比较偏重于宏大叙事。

爱情与复仇是东方神化影像最为青睐的两大主题,并且这两大主题的表现主要蕴藏在日常叙事。《倩女幽魂》叙述的是人与妖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胭脂扣》的叙事机制是女主人公死后去寻找曾经相爱过的男人;《咒怨》等影片则是因为死者在生前受人欺负才化为厉鬼,其心理动机是复仇。由此,我们发现东方的神化影像系统的叙事通常都是日常的、个人的。

西方神化影像系统中,欧洲最初起源于对太阳以及自然的生成能力的崇拜,当中充满了战争,《诸神的黄昏》将诸神置于末日的面前,呈现出当时强烈的社会、宗教背景。作为缺乏传统文化积淀的美国人,他们紧紧抓住了科幻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蝙蝠侠》《超人》《蜘蛛人》系列,这些影片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具有超能力的家伙,他们要么是为拯救地球而上天下地,要么是为了维持正义而飞檐走壁。除了这类的影片,还有像《未来水世界》《翌日》《东京消失》等科幻灾难片都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进行叙事的电影,整体场景恢弘大气,惊悚冲击观众眼球。

二、东西方神化影像系统叙事方法的差异源于各自的文化基础

(一)东西方国家所受的宗教影响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最早的道教是讲求炼丹成仙、长生不死。因此中国的神化影像系统常常会表现一些永远不死的妖或者仙。比如《青蛇》中已经活了一千多年的蛇妖仍然是花容月貌,《西游记》中唐僧本是个凡人,取经成功后被尊为仙,获得长生不死之身。除了道教外,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佛教最重要的思想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体现在神化影像中往往是一些生前受到伤害的人化为厉鬼进行复仇的故事。日本大都信佛教,其影片《午夜凶铃》系列等的叙事机制都是这种模式。

基督教在西方国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2008年的大片《恶灵方舟》就是宣扬发现了现存最古老的《圣经》古卷,古卷中记载着上帝要诺亚打造的第二座方舟,这座方舟是为了将人间最恐怖的恶灵怪物放逐到世界尽头,考古学家们误打误撞将方舟内的恶灵唤醒;比如《圣经》里也处处渗透着末世的言论:这正是将西方神化影像系统导向科幻片种和宏大叙事的根源之所在。

(二)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美学的思维方式,是重“情”的思维。例如在香港电影《神话》中,古代的玉蔌公主仅吃了一点“长生不死药”便可以延续生命,而这药的研制方式是决计不会为观众所知道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逻辑实证式的,他们总是喜欢给影片加上一个科学理论的支点,是重“理”的思维。《黑洞表面》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12:01》与能量守衡联系起来;《侏罗纪公园》背后也有基因研究作为其理论背景。

(三)东西方人的价值意识不同

西方神化影像系统中更侧重于对个体生命意志的尊重和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所描写的英雄形象几乎都是有着个体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勇敢而崇尚自由,智慧又富于开拓精神。《天际浩劫》故事讲述的是外星生物要将全体人类以及我们的整个文明消灭,来自洛杉矶的一小群幸存者为了自由奋起抵抗。《X战警》《终结者》《阿凡达》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敢于以人的身份和力量与邪恶和入侵抗争。东方则更多地侧重于对集体意志的崇拜推崇、个人意志对集体意志让渡的牺牲精神。影片中的人物更多的是人们普遍所崇尚的美德累计而造出来的,几乎无一不与勤劳有关,注重实效,追求圆满。如《白蛇传》《聊斋》。这一切都来自中西两套侧重点不同的价值判断体系:西方的个体意识与东方的集体意识。

三、东西方神化影像系统叙事机制的重要特征

(一)在影片开始揭示影像系统的神化性质

神化影像系统具有“五分钟界定说了”的特征即往往在影片开始的三至五分钟内就揭示影像系统的神化性质。香港影片《胭脂扣》在影片开始前五分钟就将已经自杀成为女鬼的主人公的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美国影片《吸血蝙蝠》在开场不到五分钟就将某大学生被不明物体吸血致死事件摆在观众面前。五分钟内揭示影像系统的性质,这是一种归纳性的特征总结,是一种从影视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叙事规律。而违背这个规律,就会让观众有一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感觉,从而严重影响了观众对影片叙事内容的接受,有上当受骗之感。

(二)凸显叙事因素的“陌生化”特点

神化影像系统往往将超自然、超人类的力量作为影片的主要叙事因素,让观众产生“陌生化”的感觉。

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看来“陌生化”的实质就在于把人们从对人生和世界的那种传统认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体验文艺翻新出奇的创造过程,主张让观众与作品保持距离,把观众置于“旁观者”的位置,有更多的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更高层次的熟悉和理解。以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年漫游太空》为例,影片开始呈现给观众的影像是猿人通过望月领悟了工具的作用,他拿起一块骨头向天上扔去幻化成未来的太空站。在影片的中后部,观众看到的是控制飞船的自动控制器——计算机“浩尔”造反,导致飞船内四位科学家丧生。乍看之下,影片叙事机制让观众颇为费解。不过这正好拉开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使得观众能够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把猿人望月与“浩尔”造反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影片的深层内涵:动物通过使用劳动工具变成了人,而技术至上的观点又使人面临重重危机。认知整部影片的过程就是观众在更高层次上对其熟悉和理解的过程。

(三)在叙事时空、逻辑层面、人物或者环境造型有极大的自由度

1960年乔治·帕尔拍摄的《时间机器》在世界电影史上可以算得上是超越时空的叙事构思的开山之作。这部电影讲述了机械师乔治发明了一个时间机器,他乘坐这个机器来回穿梭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故事。东方像这一类影片也还有很多,比如《大话西游》《回到未来》等,在神化影像系统电影中,主人公不但可以任意穿梭时空,而且时间停止、时间重复也是被允许的。从逻辑层面看,人物动作可以在一般现实逻辑层面展开,同样的也可以在神化假定中得以完成。《胭脂扣》里的女鬼来到人间的心理动机是爱人,这与一般陷入爱河的女人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她已经死去,成为一个没有心跳、没有呼吸的鬼,但很显然的这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神化影像系统可以给观众无限人物或者环境造型的可能,外星人的形象可以幻想出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在《月球旅行记》中,月球人被梅里爱想象成似鸟非鸟的怪物,在《月球第一批人》里,月球人则被想象成长着翅膀的昆虫;同样,地球未来的环境是我们无法预期的,但是神化影像系统给观众以无限的可能,例如《异形》中未来地球是一个荒无人烟、贫瘠恐怖的地方,而在《第五元素》中,未来地球上到处是深不见底的高楼,汽车像飞机一样在林立着高楼之间穿梭,就连快餐店都是悬在空中的。但是,我们最终必须明白,虽然在神化影像系统中出现了各式各样异于现实的人物造型和环境造型,但是要知道这些幻想的形象并非是空想,而是基于人的现实经验的。

人的思维可以是无限的,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能够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物”,神化影像系统正是人类无限思维的承载物,人类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制造出来的神化寄托了他们的美好向往,这也许就是神化影像系统得以存在并且拥有无限生命力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叶舒宪.结构主义神话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规则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男女之比2.4:1,致死率第2位,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以东亚及南非洲地区高发,预后极差,有症状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5%,伴有肝硬化的直径小于2cm的HCC在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达80%。早期诊断对于行肿瘤根治手术(包括肿瘤切除和肝移植)和改善预后极其重要[1]。HCC的无创诊断常常依赖影像学检查,CT和MRI在HCC的检测、诊断、分期和治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标准化的阐述和报告的影像诊断方式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文对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ver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LI-RADS)的基本观点进行回顾分析,包括相关病理表现、分类、诊断规则图、诊断HCC的主要征象及次要表现等,并对目前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和肝脏影像诊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LI-RADS分类的意义

1.影像检查的价值对比增强CT和MRI在HCC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常用于筛查和监测HCC高风险患者,评价超声的阳性发现及探查超声遗漏的病变,指导HCC的治疗、预后评估,及决定肝移植的合格条件及优先权[2]。鉴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作用,众多科研机构和学会提出了基于影像检查的HCC诊断系统,尽管这些系统表现出了很多优点,但他们的适用范围较窄,且有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地方。为了改善这些局限性,2008年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2011年了LI-RADS。2.LI-RADS分类的目的但直到最近几乎没有标准化的的放射检查阐述和报告系统。在影像学检查中缺乏标准化诊断将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技术标准化会导致技术不能完全优化和诊断方法不完善,缺乏标准术语和诊断报告将导致在临床实践、研究及文献中术语使用的不一致性,缺乏报告结构和内容的标准化将导致遗漏相关的报告信息,缺乏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会导致数据的录入、采集、监测结果能力受限。因此,通过标准化的内容和结构可减少对疾病描述的多样性,有助于不同专业医师间的交流,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减少CT和MRI报告中对病变信息的遗漏、有利于监测预后、控制质量、进行审核及开展研究。3.HCC诊断系统的发展为了提高影像学检查在HCC诊断中的价值,许多科研机构和学会提出了基于HCC诊断的影像检查阐述和报告系统。在亚洲、欧洲、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多种报告系统发展并存,目前已HCC影像报告系统的主要有亚太肝病学会(AsianPac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日本肝病协会(JapanSocietyofHepatology)、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EORTC)、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联合器官捐赠与移植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andOrganProcurementandTransplantationNetwork,UNOS-OPTN)及ACR。过去13年中,这些系统大部分被修订和更新以反映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影像知识的进展。LI-RADS的基本构成1.LI-RADS机构及演化2008年,ACR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发展了一种为HCC风险患者CT和MRI检查标准化的阐述、报告、数据采集系统,最终被命名为LI-RADS。ACR指导委员会下设12个工作组,共150人,包括放射学家、介入放射学家、肝病学家、外科医师、生物统计学家、信息和词典专家、ACR代表和肝脏病理学家。LI-RADS的发展根据专家意见、用户反馈和科学证据等定期更新,LI-RADS也接受AASLD和UNOS-OPTN的反馈以便与这些系统保持一致性。2011年,ACR发表了1.0版LI-RADS,包含基本的术语和定义;2013年进行了更新,增加了词典、影像图谱、新的内容、技术要求及报告标准[3];最新的2014版LI-RADS增加了简单的诊断规则、扩展的背景材料,并进行了关键的修订以使LR-5与AASLD和UNOS-OPTN5相适应。

2.LI-RADS内容LI-RADS系统包括为HCC高风险患者进行的CT和MRI检查标准化的术语、阐述、报告系统。LIRADS包括图表及词典,通过控制术语的标准化而达到报告结构和内容的标准化。这个系统基于HCC的相对可能性的影像特性围绕诊断规则流程图和表格进行分类。该系统包括了肝硬化患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病变及假性病变。它还包含了HCC大血管侵犯和非HCC恶性肿瘤,亦包含最小可接受技术参数的资料、报告指南、不同种类表现的诊断选项。LI-RADS在ACR网址上有完整的索引及最新版本的超链接。

3.LI-RADS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LI-RADS分类与肝硬化相关结节的分级和组织学进展无一一对应关系,同一类型的肝硬化结节可能对应于LI-RADS分类中的几个类别。LR-1不能判定为任何肝硬化相关结节,LR-5分类被指定为HCC,一些小HCC可能被分为LR-4或更低类型。加之,LI-RADS并不试图鉴别再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这是由于部分因为影像重叠、部分因为先前的放射学相关文献中缺乏相关的标准化影像术语。随着LI-RADS提供的放射学术语标准化的发展,将来有可能提出更加精确的放射学分类系统,而不仅仅依靠良恶可能性大小来判断。

4.诊断规则LI-RADS诊断规则流程图被设计成能够反映放射学家对HCC风险患者影像表现进行评价的思维过程。建立一个结合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结构有利于提高放射学家对病变分类的可重复性。观察指的是影像特征区域不同于邻近的肝实质,LI-RADS提出使用“观察(Observation)”而不是“病灶(Lesion)”是因为很多影像异常表现并不是真正的病变,而可能是假性病变或影像伪影。高风险患者指的是根据AASLD指南筛查和监测HCC的发生率很高,按照目前的AASLD指南:高风险患者指的是任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或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I-RADS并不适用于阐述非高风险HCC的CT和MRI表现。

5.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LR-RADS中所定义的HCC的主要征象包括:动脉期高强化、最大径线、廓清表现、假包膜、阈值增长。动脉期高强化定义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高于邻近肝实质,该强化方式被认为是能够反映进展期HCC从门静脉供血到动脉供血的连续变化,随HCC的进展,不断伴随有毛细血管化和新生动脉血管形成。与进展期肝癌相反,早期HCC在动脉期与肝实质对比呈等或低强化。动脉期高强化表现主要在CT和MRI上进行评估。该征象并非HCC的特异表现,一些良性病变如肝血管瘤、动静脉分流、灌注异常也可能观察到。仅有动脉期强化肿块能分类到LR-5,缺乏动脉期高强化不能分类到LR-5,如一些早期HCC。“径线”的定义为病灶的最大径,在最清楚的序列、时相、平面上测量病变一侧外缘到另一侧外缘的距离。径线<10mm不能分类到LR-5,其原因在于影像对于小于10mm的结节的探测及鉴别仍有限度,影像与病理间很难做到一一对应。“廓清”表现定义为相对于肝实质增强的早期到晚期病变强化程度随时间减低,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强化或延迟期低强化,该强化方式反映多种伴发现象,如快速的静脉引流、进展期HCC门静脉血供减少、背景肝实质增强后期强化。对比剂流出表现也需在CT和MRI上评估,该征象对于HCC同样为非特异性,一些肝硬化再生结节和不典型增生结节也可出现,其他一些假性病灶如扭曲的肝实质、强化的纤维组织也可出现。“包膜”表现定义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周边光滑的高强化环,与背景结节相比环较厚或较明显,强化环并不总是肿瘤真正的包膜,也可能是结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扩大的窦状隙形成的假包膜。阈值增长定义为半年以上直径增加100%及以上或半年内直径增加50%及以上,新出现的直径≥10mm肿块。有利于HCC诊断的次要征象:T2WI上呈轻中度高信号、扩散受限、日冕样强化、马赛克样结构、结中结结构、灶内脂肪沉积、铁沉积、脂肪肝、出血改变、直径增加不超过阈值、明确的环、肝胆期低信号和肝胆期低信号环。有利于良性病变诊断的次要征象:均匀的T2显著高信号、均匀的T2或T2*显著低信号、无血管扭曲、双血池对比增强、直径减少、直径稳定≥2年和肝胆期等信号。

LI-RADS局限性与未来的方向

第4篇

关键词:影像档案;房产档案;管理水平

房产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房产档案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庞大,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和档案利用率的增加,通过利用成熟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宋实现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全国房产管理部门的共识。我局根据房产档案的特点,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房产业务管理系统],并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平台的设计思想,在[房产业务管理系统]下建立了[电子影像档案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资源的交换,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房产档案动态化、标准化管理,增强了我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电子影像档案系统的构成

根据房管局房产业务流程和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影像档案系统设定了产权信息管理、抵押信息管理、影像信息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1 产权信息管理。产权人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和产权信息及各种有效信息,工作人员对产权人的各项信息进行验证,如果各项资料都合法且证件齐全,则打印收件清单及产权证,并将产权人各项信息记录在产权信息库。

2 抵押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根据抵押人提供的产权证,从产权信息库里查询出此抵押人的产权信息,并对抵押人提供的各项证件与产权信息库里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果信息一致,则为抵押人办理抵押权证并打印。

3 影像信息管理。影像信息管理是[电子影像档案系统]的核心,此功能主要用于查询产权证、产权人信息、房屋基本信息和状况等图像信息、工作人员对产权证、测绘图、交易信息等图像信息进行上传、删除、放大、缩小等处理。

二、制定电子影像档案加工流程

上述模块的开发应用满足了我局房产交易过程准确性和对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而影像信息管理是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我国档案行业标准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结合房地产特点制定了《档案扫描实施规范》、肋口工流程规范》、《命名规则》、《产权录入规则》等统一的影像档案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具体的加工处理流程如下:

第一步:前序

1 根据房屋座落、产权人、面积、产权证号,检查档案盒内的资料是否为一套房屋的资料。

2 业务分类:分清各宗的业务类别,按交易的排序规则排序。

3 裱糊:将小于A4的材料裱糊。

4 贴条码:根据档案材料发生的先后顺序贴条码。条码不能跳号、断号。

第二步:打码

打3位码,打码时不能打在有效信息范围内。

第三步:A4、A3扫描

1 将字迹清晰的纸张用TIFF格式扫描,不清晰的纸张用JPG格式扫描,随时注意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是否和原档一样,电子图像有无变形。

2 将A4的扫描之后的原始档案用A3扫描仪扫描

3 用产权证号建立卷号,条码用条码枪扫描建立宗号。

第四步改名

按电子档案的页码,命名文件名,并补足4位文件名。

第五步制作

将小图和大图剪裁合入一份档案中并重新命名。

第六步图像处理

1 将倾斜度大于0.5的图像进行纠偏。

2 去除灰度和了IFF的黑边。

3 调整灰度的对比度和亮度。

第七步质检

检查每宗的产权证号是否与卷号一致、图像文件分类是否错误、图像有无黑边和图像倾斜大于0.5度,

用错漏页软件检查错误。

第八步排后序

1 根据原始档案页码号,将扫描之后的原始档案还原。

2 将A3幅面大图的原始档案拆叠成等同A4大小。

第九步打印卷类目录、打印档案封皮

根据电子图像后缀分类表,打印卷内目录。通过数据库内现有房屋信息,打印每宗档案封皮,打印时核对信息是否原始档案一致。

第十步装订

1 检查档案封皮上的档案号和产权证号是否与原始档案一致。

2 将小于A4的纸张进行裱糊、贴边。

3 以左齐、下齐为标准将原始档案装订成册。

三、电子影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1 房产档案信息数字化后,房产档案的检索实现了多元化

(1)加强了对地域(根据我市区划分区分地段)、幢信息(幢登记簿)、楼层、单元等相对大范围的检索健全率。

(2)加强了关键要件的检索力度。如通过产权证号和他项权利证号检索、合同编号检索、修建年代检索、证件号码检索等。

(3)实现多个检索要件组合的模糊查询,增强查准率。

2 房产档案信息数字化后,极大的缩短了查档时间

库存档案的全部数字化使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了电子核档,缩短查档时间,节约各类业务办证时间多达50%以上。

3 房产档案信息数字化后,实现查档全程电子化

第5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支付结算;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62-03

为适应跨区域经贸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6月份在全国推广。该系统的建立突破了支付结算方式在地域上的限制,方便了企事业单位异地购销活动,加速了社会资金流转,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影像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支票影像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像系统退票率较高

1.部分采用支付密码付款的商业银行,行内支付密码推广工作不到位。有的商业银行规定本系统内以支付密码作为付款依据,但却并未组织本系统参加支票影像的所有分支机构提前完成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单或密码器的准备工作,而且也没有做好对开户单位的宣传工作,更未告知客户不能向外地签发无支付密码的支票,致使开户单位向异地签发的所有没有支付密码的支票,当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提出以后,全部被退回。

2.采用电子验印付款的,过度依赖机器核验结果。有些采用电子验印付款的营业网点,对提入的支票影像,导入电子验印系统后,只简单地根据计算机显示结果确定是否付款。因为目前各单位支票的签章都是人工加盖的,比如盖章时用力大小不一,直接导致印章边线粗细不同,结果电子验印时可能显示印章不符,此时就需要业务人员从客户利益出发,辅之以人工核验,则可以付款。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业务人员出于资金风险和责任的考虑,大多采取了退票处理。

3.提出行录入的票据信息不完整、不规范。导致提入行接收到的信息与支票影像内容不完全匹配,只好作退票处理。

4.扫描设备配置档次较低,影响支票影像质量。虽然人总行对扫描设备的相关技术标准做出了统一规定和要求,但有些金融机构单从成本角度出发,配备的扫描设备只达到了最低配置要求,甚至还低于最低配置的要求,结果直接影响了支票影像的清晰度和精确度,造成实际工作中很多以“影像模糊 ”为由的退票。

5.个别金融机构以牵强的理由无理退票。比如唐山当地提出行收到的五笔退票业务,对方的退票理由是印章变形。我们随即对这笔业务进行了调查,提请省清算中心协助查验,清算中心对影像文件的查验结果是印章没有变形,所以提出“印章变形”的退票理由有牵强之疑。

(二)逾期业务量较大

1.提入行的交换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提入行的交换员不能及时到当地人行票交所提取支票影像文件;有时对提回的支票影像文件也不能及时交给本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2.商业银行对支票影像系统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影像系统运行初期业务量不大,致使有些商业银行营业机构没有安排专职会计员从事支票影像业务回执工作,客观上造成工作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按规定认真及时办理支票影像业务,在影像系统缺乏自动提示和制约情况下造成不论是付款还是退票,都时常有超过规定期限形成业务逾期的问题。

3.全国支票业务的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相分离,相互间又不能联系和制约,也是客观上形成业务逾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全国支票业务中,传输支票影像是通过支票影像系统,清算支票资金是通过支付系统,两个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何时提入的影像,支付系统不了解,哪日发的业务回执,影像系统不掌握。所以提入行对提入的业务只能根据提入影像的日期人工计算回执的最后期限,系统无法自动提示或强制性制约,因此业务员一旦大意或疏忽就会造成业务逾期。

(三)人民银行基层票据交换所扫描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业务处理速度慢

目前,上级行配置给地市及以下各票交所的扫描仪是富士通fi_5120C型号的滚筒机器。此种扫描仪在扫描支票时,不能自动搓纸,只能靠人工一张一张地置放,一张一张的扫描,同时需要人工录入的要素和操作较多,业务处理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方便、快速处理业务的需要。据日常业务测算,票交所处理一笔支票影像业务需两分钟。由此计算如果采取票交所发送模式,一个票交所全天只能处理210笔,另外该种扫描仪不支持粘单背书的支票业务,不能扫描粘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有粘单的支票,提出方的票交所只能拒绝受理。

(四)影像系统接入方式不规范,集中接入进展缓慢

目前,各地接入支票影像系统的方式,多数是以当地人民银行票交所为单位接入本省清算中心。各票交所所辖的票交机构提出提入一笔支票影像业务须经过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出省清算分中心――清算总中心――提入省清算分中心――提入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入行7个环节才能完成,期间又是手工处理与自动化处理相混杂。一方面容易出现丢失、延误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问题,很难查找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不符合安全、快捷、便利的原则。

(五)系统功能及管理上尚有欠缺

目前,从系统功能上,无论票交机构是采取集中接入方式还是采取分散接入方式,当地人民银行都无法实时掌握票交机构在支付系统中的回执发送情况,因此无对金融分支机构是否按规定期限发送业务回执进行管理和监督;从业务管理上,全国非正常退票问题严重,虽有全国支票影像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处理手续,但缺乏一个可操作的、全国统一的违规监督查处办法,造成金融分支机构不按规则办理业务时,人行基层行没有制裁手段和措施,因此金融机构无理退票无所顾忌。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影像系统支付清算秩序的全国性统一管理

一是总行应出台统一的影像支付清算管理规则,尤其是在充分了解全国各地同城退票理由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全国统一的退票规则,各地老规则一律停止执行;同时对违反总行新规则办理业务的各金融机构参与者要制定严肃的处罚措施,违者必究,以严肃各参与者的业务行为,保证规则的权威性,使之不能违反规则。二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监督举报组织,举报总中心设在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部门,负责全国影像交换系统政策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清算纠纷的统一管理;各省和地市中支设分中心,负责按总中心要求具体办理跨行政区域影像纠纷的核查处理,并随时向上级报告举报情况及查处结果。为避免查处中的地方保护行为,上级举报中心对下级中心可实施再监督,并纳入对其日常的工作考核以保证基层行履职的客观公正性。

(二)各商业银行总行要加快系统内配套措施的实施,消除工作脱节现象,降低系统退票率

一是凡规定以支付密码确认付款的,组织系统内所有分支机构全部推行密码单或密码器的使用,确保开户单位签出的支票可以通过影像系统审验付款;二是采用电子验印方式确认付款的,健全和完善验印系统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印章数据的完整、准确,同时,加强验印工作的严肃性,当验印系统提示非实质性印章不符时,要辅之以人工核验,避免不必要的退票业务。

(三)整合系统资源,将支票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小额支付系统已具备传输影像的功能,只是基于承载量的考虑,支票全国?穴下转第71页?雪?穴上接第63页?雪通用后,又建立了一套支票影像传输系统,造成支票影像的传输在支付系统体外循环,形成现行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相分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完善和提升小额支付系统配套设备和技术的设计,将影像传输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从而实现一笔支票业务的影像传输和资金清算两个方面均在支付系统内处理,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衔接,一旦出现资金支付的时间与影像传输的时间不匹配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回执逾期的问题。

(四)加快商业银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速度

与支付系统CCPC的设置相协调,各商业银行以省分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系统,使在省人行清算分中心以下的影像传输,由目前的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省人行清算分中心改为提出行――提出行的省分行――省人行清分中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现行的人民银行县级、地市级票交所环节,而且使手工(或跑盘)操作全部实现各商业银行系统内网络传输(对提入业务亦如此),业务处理环节的减少和业务处理方式的自动化,能有效地加快业务处理速度,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而且业务处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差错也容易查找。因此,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加快行内系统改造,尽快改现行的分散接入为集中接入。

(五)提高终端扫描设备自动化程度,解决目前半手工半自动化现状

在各商业银行短期内,不能实现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人总行应按新的标准更换基层人行票交所的扫描设备,使其达到能自动搓纸和支持粘单背书支票业务的要求;在各商业银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后,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所配备的扫描设备同样保证能达到上述要求。

第6篇

关键词:PACS系统医学影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5-01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 通讯网络,使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

1PACS 系统的工作原理

成像设备(获取图像的计算机) 得到图像文件后,通过文本信息的描述进入数据库系统、进行图像文件归档与控制,最后数据图像在显示工作站自由显示。图像显示工作站是PACS 系统的窗口,也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它为用户提供良好操作界面,实施图像(组织、测量、文档处理等) 多种操作。网络是PACS 系统信息流动的通路。

2PACS系统的主要构成

2.1图像输入部分:图像输入采用两种方式,通过采集工作站将CT、MRI、DSA、CR、DR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符合DICOM3.0标准格式以及由DICOM3.0接口直接进行数字信号传输。对图像可以进行静态及动态采集,将采集来的CT、MRI、DSA、CR、DR图像有选择性地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

2.2图像数据库:图像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图像数据,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两种。

2.3图像数据通讯网络:在影像科内部采用局域网。

2.4图像处理工作站:图像处理工作站具有图像后处理、图像显示、局部存储及各种操作控制功能。它由处理机、图像显示缓冲存储器、高分辨力显视器、文字显示器和局部图像储存器组成。

3利用PACS进行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优越性

3.1PACS系统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多媒体教学。传统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文字说明形式的授课、临床实习和考试组成。其准备工作耗时长、影像教学图片质量不佳、数量少,难以使人产生兴趣,特别 是无法解决复习图片的困难。现在,利用PA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采用简单便捷的系统分类和病名关键词查 询方式,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图像,完成医学影像学专业和 非影像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多媒体幻灯教学课件的制作,极大地缩短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周期。通过PACS系统直接处理制作的多媒体幻灯课件与利川扫描仪或数 码相机获得的图像相比,避免了因扫描仪亮度、数码相机像素、胶片影像质量、 背景灯完度和均匀度,拍摄位置、角度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图像变形,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也给教学人员集体备课、讨论、检查和修改教学内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约了时间。教学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受到普遍欢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课上记、课后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超声影像学科直观形象、空间立体感强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具有获取知识量大、重点突出、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3.2PA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高效、灵活。PACS系统以其新颖的形式、多变的字体、丰富的图片、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影像教 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调用和同时显示,学生能在较短的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利用PACS系统形象化教学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力。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理 解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适当地表现出来使其形象化。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概念理解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教学课件可反复播放,部分学生可将其内容拷贝后课后复习、归纳、总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教学中,小班阅片实习课占较大比例,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一环。但老师每次上实习课时必须提一大堆体积大,重量可观的教学片,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伴随大学扩招,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客观上不可能再沿续“小班讲课和实习”的老路。PACS系统出现后,实习时学生可直接在与PACS联接的电脑上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阅片实习课的效率。依靠PACS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地从其他地区和院校的影像数据库中找到我们需要教学病例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中的病例自测题库可供学生加深课堂印象,及时评价并提高教学或自学效果。

4PACS系统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展望

首先,对授课教师计算机技能及PACS技术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课件 是由教师自己制作,收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课件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努力钻研计算机技术,使课件设计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利用PACS系统教学具有集成性、可控性、立体化和非线性化等特点,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许多老师难以把握教学方法,出现了坐在电脑前机械地点击鼠标,向学生朗读课件内容的情形,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与学生的交流。因此,运用 PACS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再次,PACS系统的广泛用还需要从硬件上进一步支持。

总之,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的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彻底改革了教学手段,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必将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今后,加强计算机知识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硬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7篇

随着汽车电子产品的不断智能化,倒车辅助系统也孕育而生。目前市场上的倒车辅助系统大致分为三类:1)传统的基于超声波或者微波来探测车子后面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且根据距离的大小,系统发出不同频率的报警声来提醒驾驶者汽车后部距离障碍物越来越近。但是这种系统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缺点是不能够给驾驶者提供一种直观的信息,也不能够告诉驾驶者后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障碍物,报警声也不能够告诉驾驶者障碍物到底多远。2)基于单个摄像头,这种系统的优势在于摄像头提供了车子后部的直观图像,驾驶者可以清晰的看见后面的障碍物。但是由于单个摄像头提供的画面只包含平面信息,驾驶员从屏幕上看不出障碍物与障碍物以及车子后部之间的距离层次感,所获得的图像没有景深,使得驾驶者不能正确判断后面障碍物的距离和远近,给倒车造成安全隐患。3)用一个摄像头外加超声波传感器,将超声波传感器获得的距离信息,给驾驶者倒车图像的同时,给出声音距离提醒。这样的好处在于驾驶者有了图像信息也有了距离报警,但是没有实际的距离感,给人感觉像是标注了尺寸的图纸,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车后情况,单价也较贵。

双摄像头倒车辅助系统是基于双目立体成像技术,利用两个设想头所获得的图像的细微差异,通过图像处理,在驾驶室的特制3D显示屏上显示出立体的倒车后视图像,驾驶者无需佩戴眼镜就可以感觉到景深效果,从而掌握汽车后面障碍物的层次感和距离感,为驾驶者倒车过程中提供了更准确和直观的图像效果。通过同一物体在左右两个摄像头所成图像里的位置不同,利用平行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来计算出物体实际离开摄像头的距离,并同时反映给驾驶者,提醒驾驶者离开障碍物还有多远。

关键部件是裸眼3D显示屏,3D效果是由于左右眼看到的图像细微的不一致产生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双眼也是这么感知物体的远近的。所以裸眼3D显示屏的关键在于一层可以使图像区分开的格栅。

图1展示了裸眼3D显示的第一个步骤,把左右眼看到的2张不同图像交替哦组成一张新的图像。

图2展示了特殊的格栅,使得左右眼看到的分别是左图像和右图像。途中右眼只能看见R1的那一列图像,L1的被格栅挡住了。同理对于左眼来说,只能看见L1的图像,R1的被挡住了,其余的R2,R3…;L2,L3…同理,所以由这样的格栅进行光线阻隔就可以实现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了。

图3是根据图像像素点的大小以及视距等信息来计算出最优化的格栅设计。图中P是像素的长度,B是格栅的长度,D是格栅到显示屏的距离,L是使用者的双眼到显示屏的距离,E是双眼之间的间距。根据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可以得出方程Eq1和Eq2,Eq1可以用来调节格栅长度,Eq2可以用来调节格栅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显示效果最优化,车子内的环境由座位的距离相对固定,使得L值基本固定,所以基于L值和显示屏大小和分辨率的大小来计算优化的B与D的值。

根据两个摄像头所拍的不同图像信息也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距离,原理如下图4:假设两个摄像头完全相同焦距为f,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b。P为真实世界里的一点,坐标为(x,y,z)。图中,OL为左摄像头的真实坐标系,OR为右摄像头的真实坐标系。IL为左摄像头成像坐标系,IR为右摄像头成像坐标系。PL为P在左摄像头成像坐标系中所成的点,PR为P在右摄像头成像坐标系中所成的点。由于两个摄像头完全相同,所以将PR移到IL中的镜像为PR’,在下图中的蓝色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公式就可以算出P到摄像头的直线距离Z。

经过对双摄像头的标定,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和关键点的比对计算,就可以算出物体距离汽车保险杠的距离。这样的方案省去4个超声波雷达,而且提供了驾驶者直观的真实距离感的倒车影像。成本和效果上都有十分大的优势。同时3D显示器可以进行2D和3D的切换,也带给用户3D影片和2D影片的观看感受。

参考文献

[1]唐志健.基于立体视觉的深度信息恢复技术研究[J].2006.3.16.

第8篇

【关键词】住房自有率 经济发展水平 次贷危机 创新

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之间异地资金结算,节约了社会资金成本,加速了社会资金流转,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据笔者对晋城市金融机构调查发现,受宣传不到位、社会各界认知度低以及退票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系统机构覆盖率低,应用率持续偏低,系统作用难以发挥,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末,晋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分别为451个,其中接入并开办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机构网点数为155个,仅占全部网点数的34.36%;从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的五年间,晋城市辖区金融机构办理支票影像业务笔数分别为0笔,7笔,11笔,16笔和7笔,金额分别为0万元,21.33万元,53.39万元,191.31万元和35.7万元,而同期办理的转账支票业务笔数却分别为114689笔、366892笔、483648笔、598303笔、685575笔,金额分别为1130.95亿元、2084.61亿元、2570.35亿元、4024.33亿元和6345.03亿元,银行业机构使用系统办理业务笔数和金额占比低,且发展缓慢。

二、制约系统应用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宣传推广不到位,社会公众对该系统认知度低

2007年推广使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前,各级人民银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进行了宣传,但因未采用持续的普及性、图像演示和面对面个性化等宣传,致使社会公众对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的优越性认知度较低。据对晋城市1240名社会公众调查,86%不知道该系统,企业财会人员中也有61%的人对该系统不了解,金融系统不接触该业务的人员90%的也不了解。

(二)银行业机构存有顾虑,开办积极性较低

主要原因:一是业务收费低,银行利润空间小。目前,银行在办理支票影像业务只收客户购买支票凭证的工本费,执行标准为每笔0.6元的手续费(每本25份收取15元手续费)和每本5元的工本费。如晋城市建设银行受理1笔5万元以下的同城交换支票业务,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发起,约需支付每笔0.29元手续费,收益0.31元,较系统上线前减少0.29元,受理1笔5万元以上的同城交换支票业务,受理1笔通过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发起的异地支票业务,需支付小额汇划手续费约0.29元,较系统上线前减少0.29元,系统运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向人民银行支付汇划手续费,另一方面又向客户收取不回来这部分手续费,从一定程度上影像了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出于效益考虑,银行更多向客户推荐使用电汇或网银办理异地支付结算业务。二是银行维权法律法规依据不足,银行担心承担索赔风险。《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未明确支票影像法律地位,《办法》第四条规定“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的支票影像信息具有与原实物支票同等的支付效力,出票人开户银行收到影像交换系统提交的支票影像信息,应视同实物支票提示付款”,而现行《票据法》第二条“本法据称票据,是指汇票、本票、支票”、第四条“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在票据上签章,并出示票据”、第九十条“支票限于见票即付”。《办法》与《票据法》存在不一致,一旦产生票据纠纷,出票人可以以银行内部之间的电子信息不是《票据法》中规范的票据形式提出抗辩,使得银行在采用电子信息的过程中要担负出票人索赔的风险。

(三)手续繁琐及退票率高,客户参与度低

截至2012年6月末,晋城市6万户中小企业中未办理过该项业务的占95%,不愿开办此项业务的占39%。主要原因:一是异地使用支票的提示付款期短,金额受限制,操作性不强。目前,异地使用支票仍然沿用了10天的提示付款期限,且支票金额上限为50万元。期限短就容易造成支票过期作废,支票金额超过上限即被退票。且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实行的是T+2制度,即提出行在受理支票之后,当日至迟下一个法定工作日上午10:00提交影像交换系统,如一张支票在一次提示付款后,一般最长在银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可以收到异地支票款项,若发生退票,扣除在途时间,很容易超过付款期限,给支票的全国使用带来很多不便。二是手续繁琐。采用分散接入方式的商业银行在受理、审核支票后,须双人通过外挂软件进行影像文件信息的采集、录入、复核、导出等环节,拷盘后再由指定人员带到人民银行前置机进行上传,间隔2个工作日后还需主动检查回执情况,如不成功还需及时通知收款人取回支票。与方便、快捷的大、小额支付结算方式相比,操作环节多,资金结算周期长。三是业务退票率过高。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晋城市提入业务年均退票率为25.56%,2011年到2012年年度提入业务退票率更高达32%。高退票率严重影响了客户资金的正常结算,也挫伤了客户办理异地支票结算业务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在出售支票时不按规定加盖银行机构代码、支票票面要素不全或填写不规范,存在过期支票或远期支票等。

(四)系统功能不完善,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支票影像扫描精度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后,扫描支票的底纹仍不够清晰。二是查询查复功能不完善。系统发生查询报文业务时,系统查询书录入界面的“查询内容”栏不能直接录入有关查询内容,同时该界面也没有直接发送功能,必须在录入“原交易内容”后,在弹出的另一窗口录入查询内容后方可发送,操作不简便。三是电子验印系统不完善。如分辨率设为250时,电子验印通过率大约在50%,甚至还需要通过手工验印。四是录入功能不方便。在录入支票金额时,系统默认为“元”,如果有“角”“分’,必须将光标右移到小数点后再录入角分,操作不方便。五是支付密码未起作用。在处理业务中,只能输入数字“1”方可正常处理业务,支付密码在支票影像系统中未起任何作用。六是系统限制付款人名称字数。由于系统对付款人名称字数限制于30字之内,导致票据交换所在录入电子清算信息时,个别付款人名称字数太多,无法将信息全部录入,易形成“电子清算信息与支票影像不相符”为由的退票。系统的缺陷严重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系统的积极性。如晋城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7年至今,仅工商银行办理过一笔金额1000元的提出业务。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建议在《票据法》中增加电子票据相关条款规定,将电子票据和电子签名纳入《票据法》,将目前已推广使用的支付密码与预留印鉴确立为同等的法律地位。其他管理办法也相应增加对电子票据的规定。

(二)加大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建议由人总行统一布置,各商业银行总行协办,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其了解支票影像业务的便利之处,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充分利用异地支票。

(三)将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与支付系统实行资源整合

目前,小额支付系统已具备传输影像的功能,只是基于承载量的考虑,支票全国通用后,又建立了一套支票影像传输系统,造成支票影像的传输在支付系统体外循环,形成现行影像传输系统与资金清算系统相分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完善和提升小额支付系统配套设备和技术的设计,将影像传输通过支付系统办理,从而实现一笔支票业务的影像传输和资金清算两个方面均在支付系统内处理,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衔接,一旦出现资金支付的时间与影像传输的时间不匹配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回执逾期的问题。

(四)完善支票影像系统功能,规范业务操作,降低退票比率

人民银行应重新对支票影像系统进行论证,修改票据影像系统业务处理方法,改进系统影像传递程序,减少中转程序与时间,精简操作手续,规范业务操作。一是规定以支付密码确认付款的,组织系统内所有分支机构全部推进密码单或密码器的使用,确保开户单位签出的支票可以通过影像系统审验付款;二是采用电子验印方式确认付款的,健全和完善验印系统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印章数据的完整、准确,同时,加强验印工作的严肃性,要辅之以人工核验,避免不必要的退票业务,三是建议缩短支票回执处理期限,异地支票回执返回最长期限由目前的3天缩减为2天,实现支票的安全、 高效操作。四是延长异地使用支票10天的提示付款期限,提高支票金额上限,减少支票过期作废和退票的发生。五是严格清算纪律,明确12位银行机构代码的规范格式、印章加盖的位置,“XX银行委托收款”书写要求等记载事项,使票面保持清晰、整洁,杜绝无理退票。

第9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staging grading examinations in system anatomy teaching of image specialty,this paper carried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wo classes of image professional students of class of 2011 and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ing staging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method and anatomy experiment teaching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分段分级考核

Key words: system anatomy;experimental teaching;segment grading examin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15-02

0 引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复杂的人体结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观察及实际解剖才能得到充分理解。本课程实验教学时数占总学时30%以上,通过对正常人体结构的观察及解剖,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构造、毗邻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形态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思考及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验收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试验考试,考试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评价。目前的学校都是在解剖实验课理论学习结束后,老师选择中药的知识点作为考核的项目,学生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学生随即抽取一项考试题目然后由教师监考对考试情况做出综合评判,这是各个学校最常用的考核方式。这种考试形式往往不能得出准确合理的评判,因此这种形式一锤定音,考核的题目难易不同职能随机抽取,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况且这种考试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考前突击重点的情况。因此,笔者对解剖学实验考试环节进行了改革,效果良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专科2012级影像学专业的学生为实验组,共52人。对照组为专科2011级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共50人。两组均为高中毕业、统一招生的学生,年龄18岁~20岁,学制3年。

1.2 方法

1.2.1 教师集体研讨制定授课计划和考核方案。对照组的考核方案采用传统的方式,即:所有理论课学习完成后,考试选择重点学生以抽签的形式进行考试;实验组的考核方案完全打破传统方案,将考核的内容分配到整个学期,即学完一部分就考核,不是等所有理论学习完成后再考核,而是采取所说的分段分级考核方式,具体方法:根据系统解剖学篇章、系统,分四阶段考核。分别为:绪论、运动系统为第一阶段;内脏学为第二阶段;脉管系统、感觉器为第三阶段;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为第四阶段。每一阶段理论学习和实验结束后随即考核,每一阶段的实验考核内容分为三级,以运动系统为例,见表1。

1.2.2 考试方法 一对一考核法,每一阶段的分级考核内容在上理论课时由任课教师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准备,当这一阶段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随即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任意选择一个级别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即得到相应级别的分数。主考教师为任课教师和实验员。

1.3 成绩计算 将每个学生四个阶段的考试成绩相加,取其平均值为该同学最终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成绩。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利用“实验教学综合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进行了量化调查,向2012级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2份,收回52份,有效收回率100.0%(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多数学生反映分段分级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

2.2 考试结果及分析(见表3)。我们通过表3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因此可以认为实行分级分段考核法对试验教学有明显的作用。

3 讨论

3.1 降低了考试难度,虽然新的考试方式增加了考试频次,但是每次的考试内容减少了,而且学生复习压力也减轻了。由于分阶段进行学习的考核,使复习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考试频次增加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个督促。另外,学生不用在期末用很少的时间准备一学期的考试内容,同时分散考试最终取平均值,也避免了一次考试不理想而造成不及格的现象,通过综合的分数更能合理的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3.2 消除了不同内容的难易程度,传统的考核方式和分段分级的考试方式在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项目被考试的几率不一样。传统的考试方式是将所有的项目让学生随机抽取,被考的几率很低,这样一来由于考题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就不能够合理的体现学生的试验水平,仅算一次偶遇而已。分级分段的考试内容分三级,相比传统方式而言内容更全面、覆盖更广泛,可以有效的消除因为考题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的学生分数差异过大的影响。

3.3 有效缓解实验室的压力,由于教育的普遍化,学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校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多,但是学校的设备并没有增多,因此就存在多个班级的同一个课程同时开课,这样就造成了实验室资源不够用的情况。更甚至很多班级需要上的课程调整为七八节或者占用晚自习的时间,不但扰乱了正常的上课时间,而且由于人太多资源太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差。采取分段分级考核以后,教师们可以调整授课计划以及考核时间,大大缓解了实验室的压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4 遵循人类的遗忘规律,人类对学习到的知识都有一个遗忘过程,如果学到知识回忆的时间间隔越久就越容易遗忘。因此,分级分段法通过及时复习可以防止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很快的忘记,理论授课、实验课以及实验考试三者之间间隔时间比较短,而且考试之前还要复习,这样学生就可以花比较少的时间就能巩固学到的知识而且记忆更深刻,从而在有效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5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新的考核方式使分阶段分级的,不像过去那样期末一次考试定结果,原来学生都是平时不学习,等考前突击,实行了新的考核方法后,把考试日常化,就可以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复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更是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王肇俊.高职护理教育考试方法改革探索[J].护理研究,2007-21(4B):102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