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34
导语:在管理干部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品牌,以高质量为坚实的基础,本公司把如何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作为公司经营的首选目标。企业科学发展观心得
一、贯彻按ISO体系的有效动作
公司成立之初便做好了质量的策划,明确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以及所想达到的目标,以最合适的服务质量去满足业主及使用人的需要。一年来,公司始终把通过ISO9000和ISO14000的审核为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向业主及使用人展示了公司相关方面优质服务的形象。
二、形成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质量体系
自公司进驻开始,一直把“客户满意,业主至上”作为工作的中心,进一步确定了公司以业主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今后公司将继续贯彻实施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绩效。
三、建立天健物业零缺陷的目标
公司成立之后,经过反复讨论和研讨,认为要想做的独特,就须把工作做到零缺陷:服务零缺陷;操作零缺陷;设备零故障;安全零隐患的四零缺陷。明确了业主不总是对的,但永远是最重要的客户需求,充分做好达到需求的各种准备,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内部管理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证。进驻之初,因处地特殊,故人员素质偏低。但今年年初,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我公司积极开展员工知识培训,使员工成为“一专多能”且达到了显著的效果。员工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特别是对管理层进行的物业管理员资格考评培训和保安队伍的消防知识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团结合作,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目前,公司内部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储备,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出众的专业人才;能出谋划策的企业策划人员等,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规章制度
入驻之初,因公司刚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及考核都是空白的,这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按照“以法为据,有约可依”的原则,我公司迅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各岗位人员职责,管理制度及各岗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制度的出台明确了职责,分清了权限,也给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通过在本单位四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汇报
首先是一个人的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我一直认为工作不该是一种任务或是负担,应该是一种乐趣。
人是为了责任而活,我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首先考虑到我是为首长、阿姨们服务的,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我喜欢我所学的专业、和工作,我享受着它给我带来的快乐,为它我会毫无保留的付出我的一切。
二、工作总结
总结过去,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工作中任何一次故障的维修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新考验,对工作充满了憧憬,又深感压力之大。但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又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动力。
每当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我都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即领导请教,直到弄懂弄通为止,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工作的这四年,也是我学习的四年,不断地从书本上摄取知识,向领导学习,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工作的态度及工作的方式,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要求自己做到取别人之所长,补已之所短。
三、心得体会
回顾20xx年的工作历程,本人感觉从专业能力及工作态度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有明显进步;对维修专业有深刻的认识;有意识的进行专业提升及个人学习,这些都离不开单位及领导对我的培养。
但同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工作主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及表达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执行工作中细节关注不够;专业提升及个人学习需及时进行培训。
四、个人展望
通过实践结合自我学习,快速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及时的总结和调整。扩宽个人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服务水准及技术要求。
2006年转瞬就将过去了,在办事处领导和同事支持和帮助下,一年来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及业务知识、严格遵守本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将本人思想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及时适应新的岗位版权所有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小平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理解“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六大精神,掌握其精神实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等载体,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培训,真正做到“想事、干事、成事”。继续发扬社区干部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精神,利用节假日进行义务劳动,美化社区环境。为了适应工作要求,配备了工作日志本、会议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和来电、来信、来访登记表。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工作行为,调动了积极性,提升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
二、勤奋工作,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主要负责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完成各项任务。
1、提高认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优化社会环境这一主题,全面开展了创建“诚信平安社区”活动。在和区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街道办事处又分别同4个居委会和卫生管理站签订了综治责任状,明确了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通过签订责任状,各居委会和环境管理站从思想上、认识上、领导上、措施上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同时,加强了与公安部门沟通,召集居民代表联合召开了联防联控座谈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配合各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今年共举办法制宣传教育课8次,受教育面达400人次。向居民发放新《条例》7000份,加深了居民对新条例的认识。同时,利用宣传栏不定期刊出了新《条例》、《国防教育》6期,并开辟了法律知识专栏,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居民群众思想统一到讲稳定、讲大局、讲奉献上来。
2、做好民调、帮教、帮扶、等工作,巩固综合治理成果
在民事调解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成功调解民事纠纷35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调解工作认真、细致,纠纷调处成功率98%以上。
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刑释人员是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为此,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在居民花名册的基础上,掌握了重点人口情况,加强了外来人员的管理。对社区承租房屋的外来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对租赁人的租赁期限、来区时间等进行详细的核查,并通过片长随时对外来人员登记。
帮教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开展。有帮教对象的单位基本做到帮教对象个人资料齐全。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版权所有为零。
【关键词】 滑膜炎,创伤性;膝关节;中医药;运动疗法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和喜爱运动的人群,尤其是运动员多发此病,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训练。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笔者采用新伤药方外敷加运动疗法治疗患此病的运动员8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男58例,女24例;
年龄10~29岁;病程最短1 h,最长18个月;左膝关节发病28例,右膝关节发病46例,双膝关节发病8例;急性创伤65例,慢性劳损17例;膝部疼痛72例,酸胀13例;上下楼梯步行困难25例,下蹲困难34例;局部灼热感23例;膝关节不同程度肿胀28例;肌肉萎缩41例;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19例;膝关节内侧压痛明显46例,外侧压痛20例,髌骨周围压痛25例;浮髌试验阳性68例,揉髌扣髌试验阳性77例;股四头肌萎缩22例,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6例。X线检查,膝关节骨与关节结构无明显异常,均排除膝关节骨折脱位。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①有明显外伤史;②膝部肿胀,饱满,疼痛不适,屈伸活动受限;③局部发热或皮肤暗红,压痛明显;④浮髌试验阳性;⑤X线片排除其他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新伤药方外敷 运用名医郑怀贤新伤药方,药物组成:黄柏30 g、延胡索12 g、血竭12 g、鸡血藤12 g、白芷9 g、木香9 g、羌活9 g、独活9 g。研成粉末状,用蜂蜜或鸡蛋清调和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次敷药时间6~8 h,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
2.2 运动疗法 伤后3 d开始卧位直腿抬高练习并同时紧绷脚面呈趾曲位。每次抬高至大腿与躯干呈90°位再慢慢落下为1次,每次持续30 s左右,不间断重复。10次为1组,每组间隔30 s,每日10组。根据具体情况运动量可适当增加,20次、30次或40次为1组。10 d为1个疗程[3]。
3 结 果
本组82例患者,治疗7~15 d,均于15 d后按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4]评定。治愈68例(82.94%),好转12例(14.63%),无效2例(2.43%),有效率占97.57%。
4 讨 论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膝为肝、脾、肾三经所系,筋骨肉之大会。《内经・痿证》有“肾气热则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之说,指出了内因致病机制。由于膝部损伤后,脉络破损,血不循经,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水湿停聚成痰,痰浊流注关节,又遇风、寒、湿三气合邪,郁而化热,关节积血、积液而拘急痉挛、发热、胀痛;或为日久失治,复感风湿寒邪,湿聚成痰,痰瘀阻络,经脉痹阻,寒湿留注,湿气下注关节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创伤性滑膜炎主要是由于损伤引起膝关节滑膜无菌性炎症反应,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滑膜充血水肿,分泌功能失常,分泌大量滑液,使关节积液,关节内压力升高,血液及淋巴循环障碍,关节液酸化,日久滑膜逐渐增厚、纤维化,引起关节粘连,而致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为主。遵循中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采用新伤药方外敷加运动疗法可以疏通经络,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的组织修复,对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有显著效果。
新伤药方外敷加运动疗法既克服了单纯新伤药方外敷治疗的不足,又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方中黄柏退热消炎;延胡索、血竭、鸡血藤散瘀活血;白芷、木香行气祛风;羌活、独活疏散肌肤风寒湿,并对黄柏苦寒起监制作用。诸药合用外敷,可行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祛邪而不伤正。运动疗法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症状,从而改善关节功能。传统新伤药方外敷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互相促进,既发挥了传统新伤药方外敷治疗的优势,又增加了治疗的针对性,因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83-950.
现阶段,渔政管理部门全面落实“两学一做”,将学习教育常态化与制度化,全面部署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能够做好渔政管理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干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发挥干部带头作用,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
1 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渔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规范化管理捕捞工作,需要渔政管理人员深入到基层,严格执法检查,做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渔民角度出发,依法执法,落实各项工作,践行渔政执法的理念,服务渔民。
2 渔政管理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2.1 渔政管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
新时期下,渔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渔政管理的客体随之增加,渔业经营人员构成较为复杂,部分人员的文化知识相对较低,自我利益意识较强,缺乏法律意识。在渔政执法的过程中,难以使所有人员心甘情愿的服从管理,并且接受处理。基于此,若采取强制执法的方式,极易引发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不利影响,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来引导教育渔民,从渔民的角度出发,提高渔民的思想认识,以提升管理效率。这需要做好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干部人员的服务意识[1]。
2.2 渔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提升的需要
渔政管理干部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同,部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法律素养与政治素养等方面,在正常工作中难以有效的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未能正确的按照法律法律知识,运用管理技能,来解决具体问题,使得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不严或者作风生硬等现象。为此,做好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必要[2]。
3 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策略
3.1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
开展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政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将此项工作常态化,以坚定渔政管理干部政治方向,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除了做好规章制度宣传外,还需要结合渔政执法工作实际,做好渔政管理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渔政执法工作目的并非增加非法捕捞整治次数,而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这需要渔政管理干部能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作用,提升服务水平。譬如:某?O政管理站,开展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渔政管理干部体验渔民生活,让渔政管理干部深入到渔民群众中去,感受生产经营的不易,了解渔民所需,总结渔民所需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渔民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在禁渔宣传期间,开展多次宣传工作,出动宣传车,发放相关法律资料,并且与渔民面对面交流,帮助其解答相关问题,在帮助群众提升环保意识的同时,强化自身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
3.2 依托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渔政管理干部学习教育的开展,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既要做好日常工作,也需要落实渔政管理干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均衡工作与学习,而互联网的引入,为此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在具体利用时,要注意避免形式化问题,鼓励渔政管理干部多学多干。因为渔政管理干部是国家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落实者与执行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做好岗位工作,创新岗位服务,这需要其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开阔视野。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学习平台,譬如:构建微信学习小组,组织渔政管理干部,学习渔业法律法规、海洋与水产基础知识等,采取在线考核的方式,促使渔政管理干部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架构。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发挥政工人员的作用,从各渠道开展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政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影响渔政管理干部,同时扩大思政政治工作范围,实现教育对象多元化,除了教育渔政管理干部外,也将渔业生产者作为教育主体。
3.3 强化渔政管理干部的“以人为本”意识
渔政管理干部学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重点在于提升渔政管理干部的以人为本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将渔民放在主体地位,为渔民服务。这需要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让身边人引领身边人,用先进的典型感动周围的人,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宣传与倡导年轻干部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鼓励青年干部承担时代责任。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实践磨炼,以提升渔政管理干部的能力,让青年干部深入到最艰苦、最锻炼人的地方,经受实践考验以及群众的检验。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032X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科学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7-032X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452/C。本刊为季刊,每季首月15日出版。
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是基础教育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基础教育的高度和深度,而继续教育又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国内外现状的分析,旨在研究构建继续教育的具体方法,以促进管理干部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怎样提高基础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水平。因此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继续教育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创新教育、个性发展的平台,是促进其有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措施。
1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1.1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的基础教育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对公民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顺利完成。
1.2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是基础教育的践行者和领导者
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授基础教育内容,弘扬基本伦理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们的素质水平高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深度,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1.3继续教育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发展平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用“源头活水”充实自己,才能不被新事物所抛弃。继续教育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终身可以学习,发展的平台,让其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干部的自身素质,让其学有所用,推进基础教育不断发展。
2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精确查找,发现近几年相关的研究理论逐年增加。说明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问题已经比较重视,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机制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大体分为三种类型: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和学历学位培训。不同的培训方式采用的培训模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英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前沿,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经验和效果更为突出。他们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旨在提高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具体能力和技巧。这种培训机制为校长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培训内容和知识,能够满足他们对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的需求,就培训本身来说,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校长参与。
3构建继续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3.1.1加强培训制度管理
政府作为教育的倡导者,通过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增强各级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形成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其学习环境,让其乐于学习。
3.1.2建立继续教育奖励机制
要想对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掌握更多先进、前沿的技术或方法,造成教育培训者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如果加大对其继续教育成果的奖励,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成果的热情,提高培训教育质量。
3.2转变继续教育观念
3.2.1加强各级领导的重视力度
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创建平台,应该作为考核领导工作成绩的一个方面,让其从根本上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肯投资,积极创造培训条件,为想要得到培训的人员创造机会。
3.2.2增强受培训者的认识程度
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对象,如果自己从内心就不想学习,不想提高自己,外界创造再好的条件,也是无事无补。“无知者,无畏。”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珍惜得到的培训机会,提高培训学习效果,将新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更多基础教育学习者。
3.3完善继续教育学科内容设置
对于一些老旧学科,或者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学科,将其从培训内容中去除掉。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知识需要,设立专业,让其学有所得,能够真正的起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科的设立应该更为人性化,学习的方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因为继续教育管理者,有自身的工作时间和任务,继续教育作为知识的补充手段,让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
3.4构建继续教育学习系统
继续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素质水平的基本方式,首先,根据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管理干部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然后,进一步将目标细化为阶段性指标,制定相应培训课程,以实现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保证培训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4结论
总之,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在于总结培训经验、诊断培训问题、明确培训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实效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构建该体系和培训工作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专业化发展和培训效果转化,对大力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主义社会和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可以让更多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不断地学习到新理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斌.转型背景下公办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7(01).
[2]寇海飞.继续教育战略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09).
[3]席惠灵.浅谈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4]徐广安.突出地方高校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J].中国成人教育,2003.5.
让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明确、清晰,朝着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方向努力奋斗,公司将会同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规划的岗位需求。以下是和大家分享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一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各级管理干部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随着我们xx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务必拥有更多精通工作业务、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及保证公司可续持发展。为保障公司实现这一目标与远景方向,特制订出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及培养计划如下。
一、实施目的
实行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及培养计划,保证企业发展有充足的管理干部储备,构成后备管理干部的“资源池”,保证后继有人。
二、实施范围
各中心、关联公司及各加油站干部的储备开发及培养。
三、实施时间
年月为实施准备期,年月开始正式实施。
四、实施步骤和办法
1、后备梯队干部培养对象的提报评审
具体详见《关于开展首期后备梯队人才提报评审的通知》执行,加上外部寻访的优秀人才,构成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人才库。
2、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开发过程
(1)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让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明确、清晰,朝着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方向努力奋斗,公司将会同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规划的岗位需求,指导他们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指定一名导师(其站长以上管理者)以导师制的方式帮忙及指导他们。
采取导师带徒一带一的模式,即后备干部在中心、事业部指定的负责人为后备干部的导师,对后备干部进行指导和帮带。所培养干部经考核能够胜任新岗位工作的,公司将给予培养的导师奖励与必须肯定。
(2)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培训实施
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要求的基本素质是敬业、诚信、团队、学识、潜力。要求的主要核心潜力:一是创新潜力(即对工作成果永不满足,有不断创新工作的潜力);二是学习成长潜力(即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并使自我和团队快速成长的潜力);三是协同潜力(即协同整合团队有效开展工作的潜力);四是分析决定潜力(即对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系统复杂问题和业务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分析决定潜力);五是贯彻实施潜力(即有较强的将思路和方案付诸实施并获取有效成果的潜力)。所以,各中心与综合管理中心应根据后备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和核心潜力,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计划与指定指导教师,采用网上大学、课室培训、工作中学习、参观学习等形式并组织实施,同时将每个人的培训课程成绩及培训状况存入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人才库档案内。
(3)不定期组织后备干部面谈、绩效表现沟通,月度组织后备干部座谈会、拓展训练等
为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思想动向、工作状况等相关状况,相关负责人应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进行面谈,同时都应做好面谈记录及归档,交综合管理中
心备案;并在每季度,由其直接上级或中心负责人作为第一考察人对后备管理干部开发和培养对象的工作绩效、态度、潜力等进行考核评估,考核时需填写《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考核评估表》。同时做好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沟通。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座谈会、拓展训练,座谈会流程:1、汇报一个月或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资料,2、取得提高的方面,3、所在中心、事业部员工的思想动态,
4、提出工作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提出意见推荐;4、由集团总裁通报企业销售、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4)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记录表,记录每个月后备干部培养学习状况、成绩评分,中心、负责人对其的评价意见,指导教师点评等;根据评价意见,结合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其各项素质的测评,可明确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素质的强项与不足,反馈本人,促进其在培养锻炼中完善提高。
3、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过程
(1)工作实践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及个人的职业潜力、特质潜力等,视具体状况安排相应的助理、或见习职位或轮岗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在岗工作培养,总结分析所学知识点、技能等,透过工作实践来培养和检验后备管理干部的实际工作潜力和潜质。
(2)培训实施
公司应对后备管理干部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以便较好地获得后备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后备核心干部还应以“T”字型人才要求进行培养,以一至二项专业训练为主,辅之以营销、生产、仓储物流以及人力
资源、财务等方面综合管理课程的培训;同时还需经常地对他们进行公司的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地认同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公司的战略目标。
(3)年度评价及考核
后备干部队伍在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的同时,也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需对后备管理干部队伍有组织、规范地进行评价及考核,对不合格人员则进行淘汰,确保公司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整体质量。
(4)人才输出
在公司规模扩大或业务扩展或出现职位空缺时,则从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中挑选出一些认同公司文化,爱岗敬业,有潜力、有知识的后备人才进行提拔任用。
五、实施职责
1、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全体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各级管理者有职责进行记录、指导、支持、激励与合理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负有指导下属员工成长的职责。能否发挥下属员工才干和举荐优秀人才,能否举荐和培养出合格的后备管理干部是衡量公司各级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并作为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2、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和培养这一工作事关公司的未来的发展,各中心、加油站需予以高度重视,并支持、协调公司的后备管理干部开发和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公司主要领导及综合管理中心需对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和培养做好规划、组织、督察、协调、管理等工作,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入池条件及程序:
1、根据以往的工作表现及业绩确定业务骨干;
2、业务骨干不超过职员数的30%;
3、需填写《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审批表》,审批后成为培养考察对象输入至后备“资源池”内。
培养考察对象的开发过程: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组织实施培训;
3、每季度进行面谈、评价及考核;
4、半年后进行转正考核,考核合格者转为正式后备管理干部,不合格者则延期转正或进行淘汰。
后备干部的开发过程:
1、进行见习或助理岗位或轮岗工作实践;
2、继续实施培训;
3、进行年度评价及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淘汰。
4、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从“资源池”中选。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二
一、培训思路
以培育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主题,将现代人才测评的新理念——“无领导小组讨论”贯穿于培训全过程,课程设置、培训形式、活动安排、测评方式均围绕“无领导小组讨论”展开。讨论的主题主要围绕“理论武装的必要性”、“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三个方面来设计,同时依据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综合测评学员的德才情景,以此起到夯实理论基储提高政治水平、锤炼党性修养、强化德才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中青年副处级后备干部58人。原则上40岁以下前学历大专以上。培训学员名单附后。
三、时间地点
1、时间:本期培训班从XX年5月18日(星期二)开始至7月16日(星期五)结束,学制2个月。
2、地点:区委党校办公楼四楼远程教学厅。
四、课程设置
结合“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试资料,按照“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培训目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性教育、全区中心工作分别开设“理论课”、“党性课”、“专业课”,突出提高后备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素质和本事。培训实行单元式教学,突出每个单元主题。整个培训分为5个单元: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本事提升、社会实践和素质测评单元。
五、培训形式
1、采取校内培训和社会实践两段式培训方式。
2、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培训资料,深化培训效果。
(1)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课前10分钟由支委组织);
(2)开展“联帮带”活动;
(3)开设“学员论坛”;[由Www.QunZou.Com整理]
(4)开展文体活动(由支委适时组织);
(5)丰富支部活动(由支委适时组织);
(6)进行团队拓展训练;
(7)编发(学训动态)专刊(由各小组组织编发5期);
(8)安排学员挂职实践并撰写调研论文;
(9)发放学员自学书籍。
3、培训时间2个月左右,其中校内培训15天,社会实践45天。参加社会实践的办法是:由组织部和党校在参考学员校内培训期间的初步表现,及学员的个人特点和专长,并征求学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组织部发文,相应安排到有关区级部门、镇街、开发区(新城、风景区)或全区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等岗位,以“领导助理”的身份参加社会实践。学员社会实践结束后,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期间的综合表现团体打分,并将得分情景送交组织部和党校。
六、组织管理
1、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党校具体实施。组建培训班工作机构,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分管副校长全面负责,组织部干部科、干部监督教育科和党校培训科组织实施,党校派3员工作人员跟班管理,同时加大培训过程的宣传工作。
2、学员支委协助管理。培训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经过竞选产生前15名人选,前10名任临时党支部委员,设党支部书记1名(兼班长),副书记2名(兼副班长),学习委员1名,组织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文娱委员1名,体育委员1名;另设5名学习小组长。
3、倡导学员自我管理。培训班划分5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名义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培训班开班之初,围绕培训主题制发“无领导小组讨论”练习题目,供学员在学习期间练习使用。在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中,打破原有小组人员安排,随机组建4个小组参加测试。
七、测评方式
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对学员的学习情景按照“德”、“才”两方面进行量化测评。采取双百分制,“德”和“才”各占100分,学员最终综合得分=“德”的分值×30%+“才”的分值×70%;设加分项目,最高分值6分。总分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一般(79分以下)三等。
1、对德的测评(100分)
(1)出勤分(30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校内集中学习期间遵守出勤纪律情景的考评,包括课堂听课和参加培训班安排的各种学习、交流、考察、讨论、课外活动等的出勤情景。
实行点名考勤和公示制,跟班管理人员在第二天公布前一天的考勤情景。出勤分由跟班管理人员根据学员实际出勤情景作好记录并打分。全勤满分30分,采取扣分制扣完为止。迟到、早退1次或请假半天各扣2分,累计请假3天以上出勤分记零分,旷课半天扣10分。
(2)表现分(35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在校培训综合表现的考核。包括课堂听课纪律、交流研讨发言、协调配合服务、活动参与程度等情景。学员表现分由培训班跟班管理人员和支委成员共同打分,取平均值;支委成员的表现分由党校领导和跟班联络人员共同打分,取其平均值。
(3)实践分(35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期间的综合表现的考核。由学员社会实践部门党委班子团体打分。
2、对才的考评(100分)
(1)测试分(70分)
该项分值是经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对学员素质、本事、水平的综合测评,包括语言表达、分析确定、归纳概括、思维逻辑、局面掌控、临场反应等综合本事。考核方式按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试程序进行,由区委组织部拟定测试题目,区委常委担任评委,参照评审标准打分。培训学员抽签组建4个无领导讨论小组进行测试,并现场公布测试成绩。
(2)考试分(30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分值。考试方式为申论测试,由区委组织部拟定考试题目,课堂集中限时独立闭卷答题,撰写答题文章,考试结束后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评审答题得分,汇集成册。
3、加分项目(6分)
进入学员论坛的10名学员可加1-3分,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打分;调研论文前10名可加1-3分,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打分。累计加分不超过6分。
4、考评成绩的运用
(1)报送区级有关领导参阅。
(2)交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
(3)党校建立学员的学习档案。
(4)凡被测评为“一般”的学员,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八、培训安排表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三
一、培训对象
县教育局经过公开选拔产生的18名后备干部,其中小学(幼儿园)10人,中学8人。
二、培训原则
按需培训、突出重点、学以致用、提高质量。
三、培训目标
提高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挖掘后备干部潜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本事的教育后备干部队伍。
1、掌握教育法规,熟悉管理艺术,提升管理本事。
2、把握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执行本事。
3、提高教育科研本事,促进自我发展。
四、培训资料
具体培训安排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1、读书学习。
2、外出考察。
3、挂职锻炼。
4、高层研修。
5、网络培训。
六、组织领导
1、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后备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事科,具体负责培训组织、考核等工作。同时,建立学员个性档案,构成后备干部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为全县教育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关健词:高校 行政管理 行政秘书 素质
一、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求建设高素质行政秘书队伍
高校行政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行动,使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完成学校所担负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这主要包括对高等学校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学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向管理要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势十分紧迫。一所学校行政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行政管理干部的家质,包括行政管理领导干部和一般行政管理干部的素质。因为,行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直至学校的方针、政策、决定等以及一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层层行政管理干部去贯彻执行。同时,各层行政管理干部是帮助各级领导处理和协调各种内外关系、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然而,上级的意图能不能圆满地贯彻下去,行政秘书能不能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上通下达的纽带作用,与行政秘书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的高度协调与发展,整个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要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行政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首先,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次,行政秘书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思想上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工作中要有高度的政策观念,办事民主,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要关心群众、理解群众,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问题要通情达理,解决问题要与人为善,使人心悦诚服。此外,有些行政秘书还扮演着院校财务开支等出纳工作,如何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管理好院校的机密,也需要行政秘书的公正和细心。
2.学识素质。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是做好高校行政秘书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合格的行政秘书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等学校的行政秘书同样应当博学多识,知识越多越能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在工作中越能取得更大的主动,尤其是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校,没有广泛、全面、良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势必难以胜任。
3.业务能力素质能力。⑴.独挡一面的管理能力:这就是说行政秘书能否独立地完成自己所分管工作的能力,包括计划能力和多谋善断的能力。所谓善断,就是指能够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来,并坚持果断地实行。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管理干部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能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才能做好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以达到提高整个学校行政管理质最的目的。⑵.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处理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各种关系的能力。行政秘书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理协调好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为本校、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工作环境,以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总要求。⑶.开拓创新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事物都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一个行政秘书的管理工作中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思考问题要周密,善于发现间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出改革措施。
三、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也不断成熟,这对于高校行政秘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行政秘书只有在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才能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和广大师生服务,而高校行政秘书惟有不断加强自己思想、文化、专业等素质的培养锻炼,才能完善自己的定位,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朱传忠、叶明:《秘书理论与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孙亮、柏静福:《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东北电力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