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36
导语:在幼儿德育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在人受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部分的组成是由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社区教育共同建立起来的。其中幼儿园教育属于国家一种正规教育机构,它是作为一个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阶段,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另外,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范畴,对幼儿的成长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好保育的工作,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做好保教结合的实施方针。幼儿通过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并在智力、品格以及个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对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
2.幼儿家庭教育的阐述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成长和培育的摇篮,幼儿在出生之后与父母之间形成具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随着幼儿的成长,父母让其对世界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耳濡目染来形成自我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来自父母的举止、修养素质、个性行为、人际交往和兴趣等都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个作为幼儿成长发育最基础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引导孩子的启蒙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家长开始对孩子在一出生就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值,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学习成长的目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希望教过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作为家长或者幼儿老师的一种责任和期望,通过把两者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把握,就能将幼儿逐渐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履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这种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幼儿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相对比较自由和随意,没有绝对的目标,这就形成与幼儿园、社会之间的密切统一,然后相互之间通过配合和完善,来达到教育的统一性,并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来让幼儿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这也是为了给孩子多样性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3.幼儿家庭教育能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水平离不开幼儿的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出发点实质上是与幼儿园相统一的,所以就使得它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一致的,通过幼儿家庭教育主动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就能为幼儿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促进性的作用和影响力,让幼儿受教育更加全面和顺畅,反之倘若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与幼儿园之间进行配合则会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带来阻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协助幼儿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结束语: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建议,从游戏中体现出以学前教育理论为起点,探讨幼儿园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引导策略和游戏过程的创新。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肯定的理论参考,为在一线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幼儿园游戏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幼儿教育中需要这种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灿烂,他们只想追求当下自由的生活,对于游戏有一种天生的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灿烂、追求自由天性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措施,是挖掘智力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同时,推进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个性品格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能发挥本身的创造能力,还能推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并且还能锻炼个人的意志力。所以,幼儿园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幼儿园游戏教育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教育信念,带动儿童的自主性,让儿童在幼儿园游戏中能有效激发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
一、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获得的价值
1.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过程
小孩在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游戏是自由独立的,是每时每刻都能进行的,比如在餐前的数字游戏;户外的身体接触游戏;口语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过程、空间、难度等都是可以随时改变的,非常适合幼儿生理活动的需求。
2.促进儿童认知的开展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与他人、物体、环境相互作用,借助语言的互动交流,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探索和实施,满足他们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获得社会经验的一种特殊方式。3.推进儿童社会性的开展在幼儿园游戏的情境中,儿童需要和伙伴互动交流、互相协作、一同选择、组织协调、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且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监督、评价自己以及同伴的游戏行为。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儿童自我意识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二、创新游戏内容
1.加强儿童的生活体验,创新游戏内容
儿童想象力是对于记忆表象所进行转化来的过程,而记忆的表象则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加强儿童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需要对游戏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改革。比如,在“小熊造房子”游戏活动中,要多组织儿童去搭建各类建筑物,也可以让儿童自行去搜索和房子相关的图片资料,加深儿童的表象记忆,在熟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幼儿游戏活动,这样一定能起到有效的成果。
2.需要延长游戏教学链条
普通的游戏活动一般都只出现在校园内,幼儿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严重,在游戏中的知识性和技巧性收益较少,所以,需要在儿童游戏任务的驱动下,不断创新游戏内容、拓展游戏的纵向、横向空间,这样才能使幼儿园游戏更加有趣,更能提高游戏的效果。比如,可以为幼儿设计《我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题目,让幼儿回家后收集家里的声音、照片和物品等资源,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览,让幼儿在课堂上讲讲我和哥哥姐姐的故事,评比一下哪位小朋友收集的资料最全、故事讲得最好,过后可以对学生展开亲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扩充了游戏的实践容量和空间,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能有效达到幼儿园游戏的活动目标。
三、对于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1.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注重观察
老师可以通过制订教学计划,有方向、目的和步骤地指导儿童开展幼儿园游戏,利用游戏教育的作用,明确指导的方向性。
2.游戏中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幼儿在游戏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游戏伙伴,决定游戏活动材料的技巧和方法,即自己能够决定游戏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老师适当地给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不但能增进老师和儿童之间的感情以及扩展幼儿语言,还能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幼儿年龄段指导游戏
幼儿的年龄不同,使游戏的方式种类也有所不同,对于老师的指导态度也是有所区别的。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区别对待,不能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要针对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教。总之,幼儿园游戏是一种愉快且有益的自由活动,不但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能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幼儿园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学习契机,有趣的游戏活动能让小孩全身心投入,游戏是一种能表现和肯定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活动,有利于幼儿主体发展和培养的教育价值。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以幼儿主动性学习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所以,老师应当把幼儿园游戏当成基本教育活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我国家庭的多数,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关心集体、遵守集体规则和公共秩序,独立完成任务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小值日生”工作。“小小值日生”要做好榜样,让大家都向他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豪感;值日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班级服务,为小朋友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了学习与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为此我们班建立了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个文明的好娃娃,我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蜡笔,手中拿,今天我来画幅画,画只公鸡尖嘴巴,画只小鸟叫喳喳,画个太阳眯眯笑,画个娃娃笑哈哈,不乱涂,不乱画,做个文明的好娃娃!”孩子们会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希望通过儿歌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涂、乱画的文明娃娃。同时我还让家长朋友们参与想出更好的办法,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文明娃娃。
三、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其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并加以教育,否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兴趣入手。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赏识教育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唱歌活动中,每首歌都会给孩子编配一些可爱的,易于记忆歌词的动作,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浓,学得快,表演得精彩。但在赏识教育中要掌握好“度”。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要及时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五、和家长通过网络互动来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与家长互动也成了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听完了就散会,老师讲得很辛苦,一直在唱独角戏,而家长却忘得很轻松。为了能使家长会开得有效,我就通过网络班级这个好的互动平台,召开“网上家长会”。如我曾经在班级论坛里发帖《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家长们各抒己见。
孩子什么时候干什么,想干什么,是由孩子的生理需求决定的,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孩子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孩子的需求,教师才能得到孩子的欢迎,才容易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如果教师不注意,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观念来管理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行为行事,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压力,甚至还给孩子留下自卑的阴影,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可以说,幼儿教师能否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是教师能否自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自觉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幼教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学会尊重孩子,保护孩子自尊心
教师要尊重孩子,就应该做到:一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甚至盛气凌人地对待孩子,教师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常常将幼儿看做不懂事的娃娃,在教育实践中,甚至有的教师既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教师还常常拿孩子出气,孩子稍有过失,动辄就就厉声训斥,孩子的自尊心在训斥中被无情的伤害。这样做的结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甚至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二是幼儿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好孩子多是夸出来的,训斥和指责往往不利于幼儿成长。我在教育活动中,一般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有限。所以,幼儿有时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我尽量不采用容易产生负面效应的批评、惩罚手段,而是通过肯定、表扬文明行为,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教育孩子学会善于换位思考,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法去疏导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三是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教育的对象虽然只是孩子,但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保护他的自尊心,应该是幼儿教师强烈的意识之一。教师应该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像尊重正常人一样尊重幼儿,就必须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事情、思考问题,学会用孩子的观点换位思考。幼儿教师只有在与幼儿友好相处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才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尊重。如果教师也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甚至随意拿他来做取笑或是迁怒的对象,孩子就会陷入自卑或反抗的情绪之中。
三、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一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在幼儿教育中是充满着大量的有趣的活动的,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如果我们有时候能够将一些活动坚持下去,则会发现幼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幼儿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一点看似平凡,其实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
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二、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经验性的,我们作出这一判断并不是批评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却又常常让人难以走出其中。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够走出经验层面,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戏剧;幼儿教育;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近年来在国外十分流行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戏剧表演,培养其身体协调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在国内,教育戏剧还没有普遍得到应用和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可以为戏剧教育在国内幼儿教育发展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幼儿戏剧的特点
(一)塑造真善美,有益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幼儿尚不具备判断善恶的能力,且具有很强的学习外界行为习惯的能力。而在幼儿戏剧中,多是单纯、美好、幸福的故事,几乎没有杀戮和仇恨。这种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幼儿建立真善美的世界观,以戏剧中人物为榜样,具备善良的品格。
(二)情节简单。幼儿戏剧一般都只有开端、发展、、结尾四个部分,有些情况下会有序幕和尾声。相对于成人戏剧,幼儿戏剧情节展开更为快速,没有更多铺垫,对于自控力很差的幼儿来说,这种快节奏且剧情紧凑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幼儿,也能使幼儿有耐心完成戏剧演出。
(三)具有很好的故事情节。对于幼儿戏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情节,因为幼儿对未知、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幼儿也更喜欢通过故事来认识人物。幼儿戏剧故事情节的创作,是基于幼儿是非分明、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未知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性而进行的故事情节、情景的创设,再加上舞美设计,很容易使幼儿融入表演之中,突破自我。
(四)突出动作,具有更多的童趣。戏剧中很多效果和意境,都需要靠表演者的动作来塑造。在戏剧中加入合适的舞台动作,这也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要求,舞台动作也能更好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使故事更为真实。这种动作性,恰好符合幼儿多动的性格,使幼儿愿意参与到其中。幼儿戏剧一般都具有很丰富的童趣,这加深了幼儿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对表演的热情,更是幼儿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故事情节,得到启发和领悟。
二、教育戏剧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戏剧涵盖多个方面,幼儿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舞台动作可以使幼儿身体更具协调性,群体合作能够使幼儿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以及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品质,具有艺术气质,主要可以分为身体素质以及道德品质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幼儿戏剧教育可以让幼儿更直接体验人生,例如,说到盲人,幼儿会认为是眼睛失明的人,如果让幼儿亲自体验盲人的人生,那么幼儿对盲人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戏剧教育正是达到了这种效果,使幼儿通过精彩、轻松的戏剧,在轻松愉悦的戏剧氛围中,更加真实地体验人物精神和社会现实。
(二)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戏剧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仔细揣摩认真设计而成,是精炼的话语。幼儿在表达台词中,能够体验语言情景,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及具备表达的胆量。
(三)有利于幼儿完满人格的形成。第一,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戏剧表演有很多分工,需要幼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表演,是培养学生群体性最好的方式。第二,使幼儿具备同情心。幼儿会扮演各种角色,能够通过不同角色体验不同人的感受,因而使幼儿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相互体谅。第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幼儿戏剧中多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能够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正义感。
(四)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戏剧舞台上包含各种构图、色彩、光线等美术成分,在特定的故事和表演相结合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这种艺术氛围,可以使幼儿能够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这个世界,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
(五)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幼儿戏剧中,通常都会用音乐来烘托气氛,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音乐的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表演,体验当下人物的感受。这种体验,能够使幼儿初步具备音乐欣赏能力,使幼儿在听到任何一首音乐的时候,都能通过音乐旋律感受到各种情景,以及人物的情感。
三、结语
幼儿戏剧教育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实践阶段,为了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舒曾,马利文.教育戏剧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习式与效果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7,(02):53-63.
能力较弱容易导致幼儿自信心缺乏。因此,要给幼儿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实践和锻炼中提升能力,就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来让他们获得最基本的动手和人际交往能力;要表现出对其决策能力的信任,给予他们自我选择和交往的机会,接受他们合理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使他们在实践的锻炼中感受到自身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过程前后纵向比较的原则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进步和发展。这个过程中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肯定略有差异比较。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要注重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并且对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积极努力给予关注和肯定。当幼儿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给予鼓励,使幼儿认识到通过更多的努力便会取得成功。
三、过程纵向比较的原则
幼儿的发展或进步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遭遇挫折或失败是必然的,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和家长不能着急,不能一概而论,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加关注幼儿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做出的积极努力,不要注重活动的结果。特别是当幼儿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与此相应,成人在评价幼儿时,要立足于幼儿自身以及实践的前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努力与进步,让幼儿自己跟自己比,只要幼儿是一直进步的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积极进取中得到行为和精神上的双重提高,树立起自尊心和进取心,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比较。
四、运用赏识教育的原则
有一句名言曾说:“我们要有决心,尤其要有自信力。”一个人有了自信之后,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情精力充沛、生机勃勃,自信心强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各个方面都朝气蓬勃。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都很有帮助,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每个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中得到教育,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要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不但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还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在不断的探索和提高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五、给幼儿成功机会的原则
每个个体受到遗传、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如果幼儿的学习能力够强的话,那么常常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相反,如果学习能力较差,就容易自卑和怯懦,自信心就很难形成。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为不同的幼儿寻找和创造相应的成功的机会和舞台。比如,在幼儿园,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发现每个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乐趣。但同时,教师也要在过程中给幼儿提高的机会,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六、家园合作的原则
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除了教师的教育,家长的培养和督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在学校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意在树立幼儿的自尊心,但是到了家里之后,家长却随意地进行批评、贬低幼儿,幼儿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自信心顿时受到了打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办座谈会、定期举办讲座等方式让他们进行得到思想上的解放和认知,同时,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
1.综合利用传统节日。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相互发展,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民俗习惯、社会礼仪及规范,萌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众多,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了众多的民俗文化、节日活动,这些活动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提炼并加以利用。结合传统民俗节日,精心设计过节方案,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节庆活动,通过专题性节庆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情感的培养。如过“端午节”“中秋节”时,组织幼儿做粽子、月饼,使幼儿切身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在初步了解传统民俗节日,体验节日愉快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分享,萌发关爱父母、关爱老人、关爱同伴、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2.发掘利用传统民间游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游戏,幼儿的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众多传统民间游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对幼儿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以及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这其中,有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有的可有效锻炼幼儿投掷、跳跃、平衡、协调等能力,使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有益锻炼,促进身体发育;有些游戏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幼儿的进取心;有些游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品质。另外,游戏的规则性,可以使幼儿受到遵章守纪的训练。通过有趣、有益的游戏,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
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1.存在的问题。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明显不足,幼儿园传统教育整体氛围欠缺;在选择传统启蒙读物上存在盲目性,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上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与家长沟通不足,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目标上有较大分歧甚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