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项目驱动教学

时间:2022-06-15 12:36:02

导语:在项目驱动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项目驱动教学

第1篇

关键字:项目驱动教学法;Flash;模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Flas已广为应用。它集图像、声音、动作为一体,是表达传统感情的一种全新交流方式[1],《Flas制作》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极富实践性、创造性的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在互联网、多媒体演示、游戏软件、手机、电视等领域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学好Flash对学生将来的实习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完后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Flash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举例说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也能够掌握Flas制作技术,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可是最终让他们完成一个独立较复杂的大型作品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更不知道如何综合各个知识点,完成一个独立的Flash作品。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和功能的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到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序,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目的[3]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策略, 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学习。 此教学法有一个灵活但较复杂的框架指示出教与学活动中的特征。教师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极大的激发、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项目教学法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

五、项目的设计

选择的项目的好坏、难易、是否能突出所学知识等几个问题是“项目驱动”教学过程的关键【4】,这一阶段对教师综合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即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当然,只有教师拥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才能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学习到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首先预备一个或多个项目供学生选择,项目的选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既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项目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该课程大纲来进行设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从而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中。

作者以铜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10级计算机教育班(师范专业)为实施对象展开教学改革,因为这个专业是本院的师范类学生,考虑最终课程开设目标,使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系统的制作出较好的课件,为此,作者以“制作课件”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Flash课程中的主线项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界面设计阶段(绘图工具)、动画制作阶段(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路径动画、遮罩动画)、交互阶段(ActionScript脚本编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满足项目层层推进的特点。

作者在上课之初已先让学生清楚,学习此门课程之后最终要求完成某门课程的课件制作,并对10级计算机教育班进行分组(每小组4人,其中1人为负责组长)及提供可选择的主线项目如见下表1。

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教学地点的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地点是具有多媒体的教室,在实施教改过程中,作者将这门操作性及强的课程由教室转换为机房。在机房上课时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隔时间短,学生能够及时的实践,学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容易遗忘。在机房授课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其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的特点。

2、教学方法改变: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多媒体课件“金属的物理性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首先欣赏整个课件,对课件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然后根据所授课程内容,把这个大的项目逐步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模块,融入到各个知识点中,见如下表2。

在讲解绘图工具时,作者首先将“金属的物理性质”课件界面展示给学生,然后逐步讲解每个界面如何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按钮绘制,最后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负责的项目完成课件的整个界面的设计及课件中需要用到的元件的设计。在讲解动画制作阶段(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路径动画、遮罩动画),把主项目“金属的物理性质”课件中所设计到的各个动画部分提取出来,分块讲解,让学生在自己所做的项目中灵活运用。最后在讲解交互阶段,逐步融入课程中的ActionScript脚本中,把课件中常用到的一些脚本讲解给学生。

3、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以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22人)与10级计算机教育班(26人)作比较分析,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所学知识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所教实例,在机房实验时,学生仅把教师所讲实例重复做一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创新,课后学生几乎不会主动询问(仅有1人)关于本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而10级计算机教育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就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有18人左右会主动询问项目中的相关识问题,甚至会经常问及到还未讲解到的知识点,作者会经常根据学生制作项目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实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由此可见,10级学生在整个Flash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极高。

4、评价机制改变:随着作者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针对Flash这门操作性及强的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式也随之改变。项目的每个阶段作者都会检查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并抽查每个学生所做内容,同时给出分数记入总成绩,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后,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给每个小组评分,然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答辩过程给小组成员评分,小组成员的得分不能高于小组的得分。

七、总结

本文通过对一个小班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课件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小模块,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目标明确,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保证了教学质量, 而且锻炼了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当然,作者只是初次试探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挖掘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丛书编委会.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 CS4中文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文/李林.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二维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E-BUSINESS JOURNALL.2010.09

[3] 郭红梅,李 军.浅谈AutoCAD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2期

[4] 文 / 胡必波.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学.2008年第14期

[5] 吴献文,陈承欢,刘志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NO.2,2010.Vol.31

[6] 田 雪.项目驱动教学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 信息与电脑.2011年11月刊

[7] 孙睿,刘磊.《Flash 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4期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教学模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方式主要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处于整个教学的主导位置,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讲完知识之后,学生再进行实验和实践,这样导致整个教学内容以点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形成线和面,整个知识体系都是零散的,学生学完之后很容易忘记,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更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来进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1],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但项目驱动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难以完成的,为此我们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引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外时间进行课前学习,再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内化,解决了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翻转课堂是非常适合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项目中;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来完成项目,一个大项目又分解成几个小模块,按照模块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容易看到成果,容易调动起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在选定项目时起主导作用,项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有如下特点;

1.1 内容完整性

在项目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任务,设计合适的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收集相关的项目信息,共同制定计划,相互探讨,解决问题,项目作为主线,教师作为指导,学生作为整个项目的主体,这些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1.2 教材内容的重组和设计

基于传统教学法的教材,是以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适合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这就要求重新编写教材或重新设计教材的顺序,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在具体项目的例子中理解概念和方法。

1.3 教学过程团队精神的培养

传统教学法和传统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点线组成的教学,学生个体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去完成每节课的实验,基于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是以团队为单位,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大家之间又相互协作完成项目,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2.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为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目前大部分的教授方法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一切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再做练习,一堂课很快就结束,教师基本上未能收到学生对知识掌握效果的反馈信息,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下节课又有了新的内容,日积月累,问题较多,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实践环节中,知识以点为主,导致学生不能够对该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知识,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效果一般。

2.2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在一个完整项目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教师根据需求编写适合的教材。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教学内容较多,课程内容的容量比较大。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的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不需要学生花太多时间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解和熟悉,节约了时间。在整个项目中我们分成几个模块,如图1,既容易看到成果,又降低了整个项目的难度。

图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子模块和任务

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上,小组长负责定义哪个成员的电脑为服务器,其他为客户机,小组中的不同成员分别负责模块中的不同部分,大家同时以不同身份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操作,大家一起讨论和钻研,完成项目。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高,能够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大家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一起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处于教学的主置。

3 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翻转,翻转课堂教学法挑战了传统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在课前时间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自学课程内容,老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在课堂解惑学生的问题,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这充分利用了课堂师生互动,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4.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该课程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讲解新内容又要完成规定的项目,时间是不充足的,其直接后果是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对于简单的知识,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却要花时间进行讲解,教学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2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3],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引入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我们在项目驱动式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将课程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知识内化两大步骤,进行了如图2的教学过程设计:

图2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4.2.1 录制教学视频,制作PPT,提供多种辅助学习资料

鉴于学生是通过分组进行完成一个项目来掌握这门课程,我们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会以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并动手操作演示整个项目。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我们把项目分成了多个模块和子模块,录制了相应的微视频,每段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在视频中,对知识的难点、重点和项目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讲解。我们将把这些视频全部放在本校的精品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主下载观看学习。

4.2.2 根据学习资料,设置练习题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理论部分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设置了一些相应的问题给学生来解答,加强知识的巩固;针对项目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实际应用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也预设了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视频学习到的内容。

4.2.3 课前学习

学生在宿舍或图书馆等自己喜欢的地方可以根据教学视频和资料进行课前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受课堂时间和老师的约束,对于因其他原因不能去上课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自学,学生可以同小组成员,一起通过资料学习,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然后再针对性的完成项目中的不同模块。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随时记录下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或者带着疑问到课堂向老师请教。

4.2.4 课堂学习,知识内化

每个小组在在课外通过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的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分别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功能部分,其余时间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对于遇到了疑惑的地方,大家共同讨论钻研;对于难于理解和疑问问题,在课堂上跟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对于典型的问题,由老师进行重点讲解,解决在课外没有完成的其他部分;对于各小组完成情况的汇报,由老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肯定取得的成绩。

4.2.5 效果评价和总结

在学期最后一节课,各个小组演示和讲解已完成的项目,各小组成员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积极学习、理解知识,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组内和组间的相互交流,使整个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5 结束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过程,学会探究并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4]。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解决了所学知识零散的不足,要求老师对整个教学结构、内容和目标非常清楚,能够设计符合教学和实际需要的项目。引入翻转课堂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程中,解决了项目驱动式课程容量大、课程内容多、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利用媒体和网络,共同协作和学习,完成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完成项目中的不同任务,解决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翻转课堂的项目驱动式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胡萍.“.NET程序设计”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探析[J].“.NET程序设计”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探析,2014(1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

[3]宋艳玲.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

[4]宋朝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

第3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 ;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原则;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35-02

一、引言

《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涉及智能建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领域,是智能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量大,概念多,实践性强,伴随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物联网的时代,社会急需大批综合布线规划设计、安装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试、工程验收和维护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称职的高端技能型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它根据行业的需要和规范,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或某个单元,引入到学校的实训场所,模拟生产实际,进行模拟操作,是实行“产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的实际,设计一个或多个学生能用所学技能和知识解决的项目,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中,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工程项目内容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协作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激发求知欲望。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做,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项目的训练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从信息的收集、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制定、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2、“做中学”得到了灵活运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先感受后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查找和运用其它资料,综合运用其它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己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教学内容与将来职业联系密切

项目驱动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项目,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工作任务,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可以概括地了解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4、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的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项目驱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行动者,教师只是项目活动的引导者、协助者、参与者,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为了达到使学生较快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设计时项目要恰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要明确,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最终目标。

1、教师与学生的职责要分明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发挥好主体和主导的作用,才能相得益彰。如工作情境引入、导入项目操作,适当示范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目标要明确

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要完成什么任务,包括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等。

3、任务要具体

将项目分割成具体的任务进行职业性训练,从基础的网线制作、打水晶头等基本技能开始,逐渐过渡到如何规划、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管理、整理工程档案、招标投标等综合高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4、层次要分明

项目任务设计要遵循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从简单入手,在熟练完成简单任务后,再逐步加深,形成层次递进的训练体系,让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

5、提供学习资源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客户要求及提供的资料、

准备综合布线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系统设计白皮书》、《屏蔽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以及各类参考资料。

6、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素质和能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之别。从团队合作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面对挑战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学会总结,扬长避短。

五、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自主学习的方法。

下面结合《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课程,阐述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第4篇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 职业素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际公认行之有效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平稳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合理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前提是理论和实践一体,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方向,从实际项目出发,从前期策划、拟定计划、中期制作、商讨修改、完成项目、经验总结,所有项目环节学生与老师全程参与。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及职业岗位素质要求进行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有利于在项目驱动教学中锻炼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二是职业素养,即是执行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省能力。作为职业人踏入社会从事岗位工作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生今后进入职场的“软实力”。

《黄鹤楼传说》正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动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此项目是利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黄鹤楼传说》的目的就是根据故事情节把三维的角色和场景叠加到实体绘本上去,并让角色在场景中“活动”起来。要实现最终的效果,前期的基础目标是制作绘本与设计场景角色。笔者在分解项目内容,制定文字脚本并拟定好计划时间表后,把学生分组,绘本组学生根据参考资料和要求绘制草图,统一时间进行整合讨论,分析各自不足并统一风格,从构图―线稿―色稿―定稿来把握整体效果;三维组学生根据角色三视图建模,贴图并设计一系列的表情动作,最终把角色代入三维场景中,实现增强现实技术在初级阶段的准备。在时间长达三个月的制作时间中,笔者在参与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提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

1教学进度与项目进度发生冲突

在项目任务分解,项目计划时间制定时,必然会出现无法预计的情况,譬如对项目难度和完成时间无法准确确定等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项目计划时间有误,就会影响整个项目与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间表的时候留出一定的“调整时间”。虽然与设计院的运作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考虑到学生长时间在校学习的情况,虽不能做到“无缝对接”,但时间配置更合理,更“人性化”。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案例库,每一个案例都需要提供详细的需求说明,项目的规模、分组情况和每组人数以及总体要求及考核标准。以便对以后的项目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2任务分配

项目计划时间制定后,就涉及到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任务分配的情况,任务难度稍大的可以分配给基础扎实,完成效率比较高的学生,难度稍小的分配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某些商业化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力有所欠缺的,在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的改进及修改建议的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继续修改和完善项目。在“调整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个例分析。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长处因材施教也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方法。

3考核与评价

前面提到,项目驱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科学地考评和有效地反馈机制也不仅仅是最终的交付结果。因此考核与评价的标准除了学生提交的项目汇报文件外,应更加注重学习实践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考评”的依据都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从《黄》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反思中认为,案例的搜集与素材的选用、文件的分类整理善后、观察分析问题、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完成任务的诚信和效率,团队沟通和管理协作,最后才是项目成果的质量的阶段性汇报。以此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忽视设计过程、依靠最后阶段的突击完成任务的情况。

4教师专业素养

理论与实践一体的项目驱动教学需要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既精通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素质在现在高校中暂时还是很难实现。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把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组织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安排。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问题驱动;因需而学;VB应用

一、项目教学与问题驱动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或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过程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这对没有基础的公选课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绝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自主设计的效率非常低,低效意味着要有足够的课时;同时《VB应用》作为我校一门公共选修课,总课时只有45学时,无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主设计时间,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VB应用》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将项目教学分为课外和课内两个阶段:在课外设计阶段,让学生充分思考,尽其所能地自主进行项目设计,为课内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内设计阶段引入问题驱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维持有效学习状态,实现“因需而学,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问题驱动

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把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利用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了解其与特定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维持“有效学习”的积极心态,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问题的提出、展开、分析、解决、深化、回顾、引申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充分展示了镌刻于问题中的科学思想方法,也展示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促使学生领悟知识,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感受科学思想的熏陶,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项目教学以完整的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由于项目的综合性,一般会涉及项目知识和课程专业技能,对于专业课一般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有计划、有步聚地学习各门课程,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而对于公选课因为学生缺少必要的专业基础,因此,项目知识和专业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难度加大,学生的“问题”就更多,而这刚好为问题驱动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作为公选课的学生,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其实对课程并不太了解,当学习碰到困难时,学习热情会大减,容易退缩,但他们毕竟是自愿而来的,所以只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维持他们的“有效学习”,他们的成就感会更大,更容易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问题驱动式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

1.课外设计阶段

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将下一个教学项目布置给学生,对于前面必做项目,因为项目比较简单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对于可选项目则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课外组织分组,并将分组名单交老师备查,然后分析项目,理解项目需求。如果是小组合作项目则进行适当分工,根据自己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按工作计划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先用已学知识进行设计,如果解决困难或不能解决,就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自主学习,继续进入项目设计。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组或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项目设计,在上课前提交给老师。

并不是每个人或每个组都能完成项目设计,特别是前面几个项目,完成效果很差,但他们在自己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明确了学习目标,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所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不仅学到了VB知识、操作技能、程序设计能力,而且学到了项目设计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整个学期反复进行、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外完成项目设计的质量越来越高。

学生从零开始学VB程序设计,没有项目经验没有专业技巧,因此,不但项目安排上由简到繁,而且评分标准也采用从低到高的原则。课程初始阶段,主要以学生的完成态度来评价,以鼓励学生勇于动手设计,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到综合性项目则完全按项目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2.课内设计阶段

学生在课外自主设计后,必须在上课前提交给老师,学生提交作业后,让学生运行自己的程序,老师可以快速浏览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根据初步观察情况精选部分典型作品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演示,短暂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全班的完成情况及项目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方便学生自查。然后,运行项目的最终效果,师生一起共同讨论项目需求,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分析过程,并在多次对比分析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对项目进行全部分析后,明确项目设计的各个任务和情境,然后将任务和情境转化为问题,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每个问题,根据问题需要适时讲解新内容,实现因需而学,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局部设计,实现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保持有效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问题解决。

公选课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而且层次性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项目扩展来组织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设计要求后,还必须按教师指定要求进行扩展,教师会提供适当资料帮助他们完成设计;对于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他们完成指定扩展后,要通过加分积极鼓励他们自由扩展,自由扩展完全由自主完善项目设计,创意完全来自学生,教师只对技术问题做提示性引导。

完成项目设计,教师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演示典型作品,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并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串讲,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性的认识。最后将下一个项目作业布置给学生,开始下一个项目的设计。

课内设计阶段,先以教师详细引导为主,帮助学生积累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逐步过渡到以学生探索为主,加大课内讨论与交流的力度,教师也逐步转换为“导演”角色。

三、应用实例

教学项目:屏保设计。教学目标:掌握VB的坐标系统;掌握绘图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精确作图技能。教学内容:VB的坐标系统、绘图方法、时钟控件、随机函数的应用、绘图属性、编码。教材的处理:本项目主要涉及到教材8.2节和8.5节,同时补充绘图属性。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四个问题全部解决,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以上设计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要求对项目进行扩展,给项目添加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添加返回密码检查功能,另一个功能是添加一段随机显示的文字。对于能提前完成项目设计的学生,还可以对项目进行自由扩展,完善项目设计,并给学生加一定的平时分以示奖励。

本课程平时分为40分,包括作业考核和实验考核,教学项目较多,因此每次作业或实验不到2分,适合采用等级评分,然后再将等级转为对应的分数就行。屏保项目的运行效果非常直观,评分很方便,可以进行现场评分。评完分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展示优秀学生作品,特别突出演示学生自由扩展部分,供全班同学学习与交流。学生完成项目设计后,教师进行小结,从知识的角度串读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第6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驱动;软件工程;项目管理Teaching Research of Programming with C++

Based On Project Driven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ode of small project development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gramming with C++".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makes active efforts to lead to the changing of students' way of learning by teaches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a project in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from cramming method of teaching & verifying each knowledge point on the machine to teacher-directed group activities. The idea is that the teacher integrates key knowledge and helps students to complete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and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teaching reform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nspire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to cultivate their team spirit, and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e for the training of student integrative quality.

【Keywords】Programming with C++, Project Driven,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9-02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人们对于传统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及目标正在发生改变,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普通本科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选择。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突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1]。如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就成为目前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抽象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差,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练,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缺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较差;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应改革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根据IT行业特点,把项目驱动模式引入课程教学,尤其是核心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模拟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提早适应行业工作模式,满足社会需求[2]。

2 将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思想应用于C++语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C++语言作为一门混合型语言,在增加对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支持的同时,还继承了传统程序设计语言C的优点,克服了其不足之处,使得自身既适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又能满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要求,完美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各种特性,在IT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软件开发等项目中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把项目驱动模式引入C++教学中,改变传统的顺序讲解每个知识点的理论授课方式,以项目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项目为目标,让学生在模拟项目工程实践中积极自主学习,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纯讲解角色。由教师突出重点、难点的讲解课程,提出项目完成的要求和规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在实际的项目工作中自主学习所需的课程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按照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步骤完成课程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之前对整个学习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初步认识,将选择C++开发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采用知识点的集成化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把具体案例与C++语言联系起来,对知识结构具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理解功能模块化设计、了解功能组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4]。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上机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有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3项目准备

在课程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组建团队、完成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下,带着跃跃欲试的兴趣开始C++课程的学习。

3.1项目选题: 首先,给出各项目小组所需完成的项目题目。由于学生在学习C++语言之前已经学习掌握了C语言,并进行过C语言的课程设计训练,所以在项目的选题方面可以适当增加难度,选择一些功能需求较多的题目,如开发打字练习程序、检索汉字文本程序及学生选课系统等。这样的题目即贴近学生生活,又带有一点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使用C++语言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组建团队: 确定题目后,就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每组分别负责一个不同的项目。在组建团队时,以自由结合为主,重点考虑团队融洽性。各项目组成员合作完成各自题目,即可锻炼能力,也可建立团队成员之间亲密的友谊,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组队之前,有些队员已经合作完成过其他项目,在此次课程学习中,很可能希望仍然在一起完成工作。

3.3确定团队工作方式: 完成选题和组队后,指导学生协商确定团队的工作方式。团队的沟通方式应以会议为主,确定会议的方式、时间、频率,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及讨论方式。目前C++课程理论课与上机实践的课时安排比例为1:1,学生可充分利用上机的时间,在学院提供的实践机房内进行团队交流和沟通,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关注项目的推进速度。课后团队的交流可采用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完成,保证队员之间能够及时的讨论解决问题[5]。

3.4制定项目进度: 因为C++课时有限,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必须提醒各项目组对项目的进度、工作量估计以及人员分工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要求项目组利用Microsoft Project进行项目管理,执行项目的控制、跟踪、详细时间安排和关键路径分析等工作,使学生熟悉目前软件项目管理常用的自动化工具,掌握比较简单的项目管理方法和软件工具,学会用规范的方式方法实施自己的项目。

4 项目启动与实施

在讲授C++程序的基本结构和重点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简要介绍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展项目,按照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的步骤完成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具体知识则由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在课后自主学习掌握。

4.1 需求分析: 向学生简要介绍软件开发过程,明确需求分析的目标及重要性,指导各项目小组明确分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详细需求。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对需求进行确认。在学生确定软件需求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控制项目的规模。规模不能太大,否则在课程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很难完成。但规模也不能太小,太过简化的项目就失去了团队合作的意义。

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求各项目小组需提交阶段性成果——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规格说明书的撰写应由组员共同完成,包括确定规格说明书的模板,形式化工具的选用,需求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名词、概念的统一化。

4.2设计实现: 完成了需求分析之后,项目小组即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说明设计并实现软件。设计时应指导学生注重系统结构设计、接口设计、运行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数据设计、系统出错处理设计等。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开发项目的经验,所以在设计阶段依然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让所有项目组成员多讨论、多交流,互相启发,认真记录。在设计阶段,就将软件分割成可独立设计、实现的部分,分配给不同的组员完成。要求在设计阶段完成后提交设计说明书,做到过程规范化。

编码实现阶段是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体现,在项目驱动模式依托的教学方法下,要重点关注、强调编码阶段的成果。课堂讲解C++语言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中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做到熟练运用,其他需要扩展的部分,由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去自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密切关注各项目小组的项目实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领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在项目实现的同时,将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集成起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测试收尾: 在设计阶段完成之后,测试工作应与编码工作同时开始。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采用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设计测试方案,进行系统测试。因为项目完成时间有限,同学们对于测试工具也不熟悉,所以主要采用人工测试方法。

5项目评述

项目完成之后的评述,是基于项目驱动模式的C++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各项目小组进行汇报答辩,结合项目报告,点评项目优缺点,对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作为该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6 结束语

将小型项目开发模式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模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团队型、实践性、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创建一种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磊. 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Vol.7, No.7, 2012.7

[2] 杭州弄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2010.2

[3] 顾国松. 基于M-CDIO的C语言课程教学研究. 计算机时代, 2012.6

第7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国对外贸易;教学效果评价

一、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将其设为该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以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在教学实践中,单一地使用“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使此门课的课程内容能跟上我国外贸发展的形势,学生掌握的也只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当他们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时,会发现对现实的贸易问题不知从何入手解决。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针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特点,众多院校都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如东北财经大学的李辉把专题式教学应用于“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包括专题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专题教学方法的设计、专题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方式五个环节,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又如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唐勇和陈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高校也分别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就已开始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条很好途径。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均尝试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郭雪峰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再如,刘波等指出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误区,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所需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4]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从各个高校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来看,该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受到课程特点、学生和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基础等的影响。因此,针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特点以及“中国对外贸易”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和性质,需要探索出适合我校该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自2004年开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目前该课程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研究内容决定了课程理论性较强,且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正持续更新和发展。因此,自2005年开始,笔者就不断探索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该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笔者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教学内容结构的调整

利用32学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等知识点进行讲授,8学时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分别设置了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经贸关系两个方面的项目。项目具体名称根据授课学期的中国对外贸易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确定。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各项目,学会在项目小组中分工合作、对项目研究的整体方案的设计、文献数据等资料的查找、数据的分析、图表的制作、项目研究成果汇报PPT的制作和课程论文写作等。在各项目组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或QQ群等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课堂成果汇报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对各组成果进行评分和点评。因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大多为大三学生,即将要开始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然而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经济论文写作,且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规范及查阅文献数据的途径等掌握很少。因此,教师在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过程中,使之与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教授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等,为学生后期课程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授课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进行教学法的改进。从近年来所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反馈结果看,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查找文献、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制作Excel图表、制作PPT以及课程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到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的应用中遇到了如下问题:

(一)授课内容需不断调整和更新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之教材内容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热点问题。因此,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首先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压缩部分理论内容,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少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实施时只安排了8个学时的课时,最多只能安排两个项目。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量,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项目研究。

(三)选课学生人数多,项目分组人数设置的问题

目前,每学期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在130人左右。如分组过多,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结果需要较多课时;如减少小组数量,则每组人数又过多,不利于项目的开展。

(四)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需改变

传统的成绩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课下学习过程考查比较欠缺。项目驱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课下花较多时间查阅文献和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以及项目论文的写作。因此,需要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调整与拓展原有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关税制度、海关管理制度、贸易促进制度)、对外贸易关系、农产品贸易等专题。教师讲授专题内容前启发学生先自学,教师重点讲授难点,并多结合案例或实例进行分析。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开展的。

(二)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数

由原来的8个学时增加到20个学时,设置农产品贸易、区域经贸关系、贸易争端等方面的项目,具体项目名称结合每学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制定。

(三)每组人数控制在7人以内

目前,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在100人以上。那么,一个项目的分组数量就会在20组以上,汇报项目组的成果需要较多的课时,且先汇报完成的组到最后几个组汇报时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因此,建议5个行政班选修该课程时,分为两个教学班来授课,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70左右,每个小组7人左右。

(四)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细化

成绩考核方面,笔者已经从研究方案设计、数据来源可靠度、图表规范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PPT制作、成果陈述的条理性及回答提问的准确性等方面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期末试卷题型及分值也应进行相应改革,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占总分的60%,客观题则占40%,主观题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题为主,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90-03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程为我院信息工程系电子、控制、物联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具有知识和技能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该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有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对“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各个开课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阶段主要有三类教学模式:(1)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例如,西安工业大学采用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化教学”,精心选择理论内容和设计实践项目,以及通过开放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辅导。该教学方法适合学生主动性很强和理论基础扎实的本科院校教学,并不适于高职院校。(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3)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后两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二者同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均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地质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采用其中一种教学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有利于单一课程的教学,但采用的都是成熟的案例、任务,无法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如果没有好的组织形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看得到的产品。它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如下页图1所示)。该方法适合拥有产品设计经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相关项目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该教学法将流于形式。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将两种概念简单地叠加,而是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等方面,对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及项目引导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及高职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课程的整体设置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引导型的项目,主要解决知识体系目标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专业目标建设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自主开展项目,务必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项目里的知识部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方法和流程。另外,为使任务能够顺利开展,避免因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导致任务流于形式,应采用传统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增加适当的知识储备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行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注重引导探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之前,必须先理清一个思路,就是项目设计理念、项目设计类型、项目运行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一)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所属专业的地位,突出对学生传感器和自动检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职业资格融入到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二)项目任务特点及设计原则

为避免陷入形而上学(机械、孤立、静止)的“任务观”,任务的类型需要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出发而设计。驱动性任务是每个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完成的任务,通常有原型和成熟的任务。引导型项目一般需要每个学生小组共同探讨完成,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及任务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两者之间的区别如表1所示。

项目和任务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具有实际意义、富有趣味性、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同时还必须具备完整性、可操作性、可行性。项目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定项目任务,同时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利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任务关系如表2所示。

研究实践基础

在进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聘请电子信息行业专家、相关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结构进行论证并不断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委员会对本课程进行行业实际情况和岗位调查,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本课程情境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如下页图4所示。

根据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教学氛围尽量模拟企业环境,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如下页图5所示。同时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目的,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特点。

在情景内容的选取上,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均设置不同的引导型项目和驱动型任务,包括了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驱动型任务、引导型项目。例如,温度量的检测与处理学习子领域中,我们设置了“基于热电偶传感器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的驱动型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在温度量检测中的知识融合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设计了引导型项目“温度量的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如图6所示。

在学习领域确定后,我们以现场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了“温度量的检测与处理”等6个学习情境,开发部分学习情境资料。然后以这些现场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实施方案,包括项目任务书、实施规划、工艺流程、考核标准等等。在安排上,遵循以项目为载体、以同类物理量为对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感知、学习、应用、提高等层次式发展,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各学习情境知识内容分类见表3)。

我们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确立了三大教学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1)基本理论传授,采用集中授课、集中实验模式。目的是通过集中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物理量的检测与处理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数据分析、简单故障处理等。(2)驱动型任务,采用固定成熟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假设与现场应用紧密结合的检测任务,引导学生在理论上完成本项目的设计。(3)引导型项目,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分散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和制作完成相关检测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选用以及小型检测系统的组建能力。

结语

实行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在“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同时,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汲取传统理论教学、任务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优点,整合提炼出具有高职特色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章振周,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2]张宇驰.《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严光宇.谈《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教学[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4]孙晓荣,刘翠玲,苏维均.《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5]刘金桂,王梅,王晓静.“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版),2011(7).

[6]刘永顺.传感器原理课改革初探[J].物理与工程,2009(4).

[7]曾春霞,汤光华.“任务引领”模块式教学法在《检测仪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09(8).

[8]曾.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

第9篇

1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大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接轨,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赢的培养模式。深化校企间的合作,能为企业“量体裁衣”,提高职生的竞争力,为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

3.1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定向培养的必然选择

3.1.1企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出新的专业需求。除了企业自身技术方面的实力外,技能人才队伍现在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一些有精湛技艺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在解决重大工作难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随着新生产线、新工艺的不断引进,企业需要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新的操作流程,成为“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员工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诚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品格等基本职业素养,因此,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职业化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研究的课题。

3.1.2 企业的发展要求高职专业教学要贴近生产实际。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方向只有与企业的实际相辅相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胜任企业里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

3.2是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

3.2.1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弱、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学人才缺乏局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来源大部分以院校毕业生为主,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胜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而且,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存在差异,教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认知程度也是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限制因素。

3.2.2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研究工作难以突破传统理论研究模式,需要有企业专家引进先进的、符合生产需要的、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高等职业院校的课改、教改研究往往局限于在校内、校与校之间,而且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研课题的制定、开展到结题等,都是从学校层面开展,缺乏与社会需求有结合,忽略这些“任务”本身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真正价值,特别是与企业的融合度。基于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2.3高等职业院校的推进项目驱动教学法需求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需求,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实训条件。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训条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实训条件和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多,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缺乏,没有真正形成以提高学生高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的实训教学模式。引企入校,运用企业现有的技术、设备、场地能够有效的帮助高职院校从硬件设施上解决教学方法运用用所遇到的难题。

3.3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胜任情况调查中得到只有46.4%的企业专家认为高职层次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普遍不理想。而学生的职业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二是职业心态与工作习惯的联系。那么职业能力并非仅仅取决于获得大量理论知识,如果这些知识是在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相脱离的条件下获得那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无法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职业心态的联系,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要求为依据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的实现,只依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赖企业专家的优势、特长和经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把学生在校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心态与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胜任岗位需要。

4 “校企合作”模式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4.1“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学校应借助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内培外引,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4.1.1学校应该突出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的要求,更要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到职教教师教育之中,规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有资历的高职教师也应该要求有多年的岗位经验,注重实践技能和社会经历,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做准备。

4.1.2学校应建立专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队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办学要求和技术合作需求,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信息服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召开校企合作教研例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定期学校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成果及研究优势,同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1.3企业要派遣具备实战经验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能工巧匠担任课程教师,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设计系统全面符合企业需求提升学生能力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教学方法。

4.2“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辅助工具是教学条件,学校要做到与企业“资源互补、效益最大化”。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学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技术、实训的过程中,将毕业上岗,能力与岗位匹配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改革,双方要根据合作专业和合作内容,不断完善学习、实训条件。企业要向学校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支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真实的专业培养和项目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中,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而并非教师布置虚拟教学任务,空泛不切实,失去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真实意义。

4.3“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设计,要以真实工作项目为中心依托企业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4.3.1充分了解学生,找到工作“项目”的关键点。

充分了解学生是校企结合模式下应用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前提。在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很多教师会遇到下列问题:一是,教师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但学生学得费力、被动甚至难以完成项目任务;二是,教师降低对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屑于完成和回答。这都是教师没有或不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任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情况、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才可能为学生量体裁主,设置出适合学生的任务。教师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唤醒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兴趣,是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首要关键。

4.3.2企业之所求,教学之所需:校企结合背景下对课程整体规划与任务设计。

设置任务时,任务在内容上应与企业需求接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务内容的设置尽量与企业的现实接轨,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就能较快地融人企业。

4.3.3项目任务的设置要贴进行业与企业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是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来贴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两块: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的;扩展任务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难度较大,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发展。通过设置基本任务与拓展任务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基本任务贴进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拓展任务满足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4.3.4目标是唯一的,方法是多样的,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设计任务时注意任务不仅能够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不仅仅掌握了任务完成的方法,同时通过亲身体验选择较优的方法。此外,久而久之,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较好地形成了发散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