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53
导语:在寓言的成语有哪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3、严惩不贷: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4、严霜夏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2、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3、咽苦吐甘: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4、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
亭亭(
)(
)
斤斤(
)(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艳
静
植
霜
舞
扁
最
集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在讲解中学习成语
汉语中的成语大都是有来历的,有的来自历史事实,如“完璧归赵”、“投笔从戎”、“退避三舍”等;有的来自前人故事,如“胸有成竹”、“尾大不掉”、“抱薪救火”等;有的来自寓言传说,如“守株待兔”等;有的来自古人原句,如“一笑千金”。家长可以通过“每日/周一成语”的方式,向孩子讲解成语。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孩子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自然大增。
例如,给孩子讲“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古时候,有一支军队在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为了走出山谷,有个人提了一个设想,那就是让军中的老马来引路。说也奇怪,老马脱缰后,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脱离了困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能带领新手工作。
在游戏中学习成语
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所具有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中来。把成语和游戏贯穿在起,可以培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成语的方法。
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数字、动作、表演、谜语等来猜成语,学成语。最为常见的就是成语接龙的游戏。接龙的方法很多,有顺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尾),如快心满意意到笔随随心所欲等;有逆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尾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头),如口吐珠玑轻言肆口人微言轻等;有埋龙(隐去成语最后的那个字,对方接出以隐去的那个字开头的成语),如不名一文思敏 速战速 决胜千里因外等。此外,还有许多游戏,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加以选择。
在生活中学习成语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经常性地把成语融入自己的话语中,久而久之,孩子也便会效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92-01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兴趣的推动力。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上好每个学年的第一节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各年级的学习内容都有侧重点。每个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科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对自己有用,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兴趣,就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克服困难。
笔者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我们在青春期会遇到很多困惑,你想排解吗?你珍惜自己的生命吗?自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然后,用张海迪的故事告诉学生:思想品德课教我们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并引导学生:“你知道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有哪些吗?律师是其中之一。思想品德课会教给你法律知识,为你将来做律师打好基础。”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笔者对学生说:“你们和父母、老师有代沟吗?你们希望老师理解你们吗?你们希望和父母、老师很好地相处吗?思想品德科目会教你怎么做。”笔者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说:“你们想让自己拥有的钱变多吗?思想品德科目会告诉你怎么去理财,怎么去消费。”如果教师在新学期、新学年的第一节课就能吸引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二、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如可利用以下方法:(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热点新闻、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善用热点新闻时政,培养兴趣。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的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重要意义。(3)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上讲台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4)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组织时政兴趣小组,在课堂上引入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品表演等,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
三、用多姿多彩的新课导入方法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良好氛围,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1)用热点新闻时事导入。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内容时,可以用我国的航空母舰试航来导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内容时,可以用热点新闻“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条款”来导入。(2)用成语、典故、寓言、对联、谚语导入。成语、典故、对联、谚语、寓言、典故等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等,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日新月新我常新”的内容时,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来导入,学生听后顿觉醒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较好。(3)用音乐导入。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的内容时,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
四、教给学生“有用”的思想品德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笔者教学生怎样去银行存钱,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教学生怎样去参加演讲比赛,怎么样去参加辩论赛。这样教学,学生积极地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教学效果也较好。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需充分的独立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1)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生字、轻声、变调、儿化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2)读通顺,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不懂的地方打上“?”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然后检查初读的效果。抽学生个别读生字词、读课文,切记不要齐读,以便学生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教师或学生对容易读错的字、词给予指导。对于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以最简单的句式引导学生概括: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初步的感知。
二、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目前,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那就是重感悟,轻质疑。中国传统 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默读时,学生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不懂的词语、句子或其它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有的可直接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有针对性地教学。
三、精读课文,释疑解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就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明确哪些问题学生之间能够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突出重点、难点问题,“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字词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稍作提示,学生思考解决;有的联系上下文;有的查阅工具书或资料;有的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有的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感悟、理解;还有的可让学生讨论、动手实验,调查了解等方式解决。
对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有的有明显答案或隐含答案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对含义深刻的文章的重点句子,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理解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我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呈现句子的训练的:
(1)小组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鱼多,课件出示海底鱼1)
(2)都有哪些鱼呢?作者是怎么有条有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板书:“有的……有的……有的” (说一说)
(3)这些鱼真是美极了。想看一看吗?(出示课件鱼2)
(4)你能找到课文中写鱼的种类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吗?自己先练一练。(生自由读)
(5)再读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语也告诉我们鱼很多,把它们圈一圈,划一划。
生异口同声:成群结队、穿来穿去、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找得很准,咱们在读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句子吗?(出示相关句子、生读、生评价)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又划了词语,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了吗?
小结: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读、看看、划划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读懂。
(6)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至于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的快慢、语词的升降、语音的轻重则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读,读中文中体会、领悟,当然适当的时候教师作必要的范读。根据不同的体裁,学生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四、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课文是范文,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要通过熟读,达到诵读,这是读书语言内化的好方法,是积累语言的好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将那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在积累本上。鼓劲学生在平时的小练笔中使用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 问题 设计 提问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在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调动全体聋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不同层次的聋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设计事实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全面感知能力
事实性问题是指简单回忆所学知识或在课文里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感知阶段,可以先设计一些事实性的问题来让聋生自主阅读,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结果怎么样?我的经验是可以把这类提问转化为读书方法的训练,即训练聋生圈画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让聋生先对鲁迅先生在仙台生活的这段文字依照下列问题进行圈画:鲁迅先生在仙台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哪些句子是总写这种“优待”?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他所受到的“优待”?这些问题都是事实性的问题,聋生在认真阅读的情况下,直接从书中找到答案后,对这部分阅读材料的感知也就基本完成了。
事实性问题虽然简单,但对于聋校学生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既可以促使全班聋生认真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认真读书的习惯,又是此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对于这类问题,在提问时可多给后进生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调动全班聋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设计经验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经验性问题是指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加以整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聋生回答时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时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聋生出错的根源,是课文内容没有真正理解,还是表达方面不到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例如: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时,引导聋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齐人”相似的事例和人物?通过学习这篇寓言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如针对“通过学习这篇寓言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一问题,个别聋生的回答是“不能贪吃”,而实际上“贪吃”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齐人”虚荣、不自立自强。这时我就设计了两个铺垫性的问题来引导:“齐人吃的东西是怎么得来的?他又是对妻子怎么说的?”聋生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吃的东西是乞讨来的。”“对妻子说是和富贵之人一起吃饭。”我接着问:“这说明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聋生很容易就答出:“齐人不自立、虚荣。”得到的启示自然也就是“做人要诚实、自立自强”。
这类经验性的问题,主要是用来培养聋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因此在提问时,要注意发挥分析能力较强的那部分聋生的主体性,因为回答这类问题,能让这些聋生获得成就感,同时能带动其他聋生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课文。
3.设计创造性问题,提升聋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创造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独特答案的问题。这类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它还呈现出目标的多元性,在培养聋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沟通课堂内外、知识与经验、情感与态度。教师可运用激励性问题和质疑性问题帮助聋生更多地思考答案,如“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去思考”,“可能性还有哪些”,等等。这里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聋生提出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的独创性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鼓励。例如在学完《弈秋》一课时,引导聋生想象:“那个不专心致志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这类创造性的问题必须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创造性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运用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那些平时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聋生的主体性。因为独特的答案能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设计评价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评价性问题是要求学生作出判断或赋值的问题。对于语文阅读课而言,评价性提问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结构、评价观点、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等。例如在评价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时,多数聋生能答出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征,但对于更深一层的理解就勉为其难了。我就抓住聋生对“善变”的把握,引导他们反向思考:“奥楚蔑洛夫虽然‘善变’,但对自己上司(将军)的态度却是始终未变,这说明什么?”从而让聋生于反向思考中恍悟: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是沙皇的帮凶。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智慧的音符,激起情感的浪花。如果环节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引整个过程,取得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总结了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老师这样开头:"母亲,生育我,哺育我成长,是人世间最亲近、最可爱的人,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祖国母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板书课题。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一般用于新课或一册新教科书的教学开始。
2.创境育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爱在屋檐下》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常回家看看》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体现家庭亲情的多媒体图片,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条耐人寻味的谜语,透视事件的新闻;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文,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是一段荒诞可笑的笑话、寓言、幽默恢谐的小品、相声;是一幕充满爱恨情杀的电影、电视剧片段;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针贬时弊的漫画;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科学史话,名人轶事;一个传承文明历史的成语典故。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3.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八年级法律时,用案例导入新课,《财产留给谁》一课,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案例,钱幢(男)与倪洁(女)系夫妻。两人去外地旅游,途中发生车祸,钱幢、倪洁均受重伤。钱幢伤势较重,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倪洁经医院抢救无效,也死亡。钱、倪均未立有遗嘱。双方父母及祖父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过世,死者也未生子女。钱幢只有胞弟一人,倪洁只有胞妹一人。死者留下以下遗产:彩电一台、冰箱一台、存款5000元,以及家具、衣物等。死者的弟、妹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到法院。
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急于知道答案,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4.温故知新
如,在讲《消费者的权利》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重点说说社会经济权利,我们接触的社会经济权利有财产的权利,还有什么权利属于社会经济权利呢,那就是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贴切,通过回顾以前学习,导入新课学习,既是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了对新知的积极思维。
5.图像激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电化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释词,生动形象地再现插图,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下,板书课题。
6.故事诱导
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历史、传说、寓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让学生在仔细听故事时,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辈子活得也不冤啊!"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我紧接着问学生:中国老太太攒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你认为哪种消费观念比较合理?学生们先交流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说:"贷款买房消费好。"有的说:"攒钱买房消费好。"最后我总结:"关于贷款买房,它的优点是可以提前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因还贷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攒钱买房,它的优点是没有还贷的压力,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轻松很多,但是攒钱买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种消费方式无所谓好坏,关键要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
7.时政导入
运用时政热点导入,就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国际、国内或身边的新闻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短的导语。这种导入的方式,把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待到学生遇到争议,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创新读写;导读导写
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如何借助我们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呢?我想课外阅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1~2年级的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因此,寻课外阅读源头活水,在课外阅读中寻找读写的契机,打造创新读写结合第二课堂迫在眉睫。
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学生年龄尚幼,还不具备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而且由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差异和局限,作品的内容也受其影响,良莠并存。如果缺乏质疑和鉴赏能力,分不清精华与糟粕,正确与谬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还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不定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的阅读材料。例如,绘本、童诗就是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易接受的阅读材料。
其次,拓宽读写的新途径。一份新的阅读材料,应从教师导读入手,通过师生品读、教师范写、交流感悟、师生共写达到学生仿写的目的,从仿句子、仿段落、仿思路到仿技法,从模仿性练笔、想象性练笔到理解性练笔,循序渐进。
在日常教学中,我探究出了以《学语文之友》为载体导读导写的新模式。
一、绘本――写可以和画一样美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美丽的图画似乎比单纯的文字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中,我首先选择了绘本,在《学语文之友》杂志的推荐下,选择了绘本读物《蚯蚓的日记》,希望孩子们在图画的吸引下读书,然后一边看图画一边读文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简短的文字仍然可以准确地表达心境。因为是日记体的绘本,所以,在读完后,将学写日记结合起来,总结、归纳、提炼出日记素材(学习日记、旅游参观日记、“采蜜”日记、童话日记、生活日记等)。
二、童诗――能歌善舞的文字
诗是情感的营养品,它能从情感上打动儿童,使他们在感动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牢固的,有些一辈子都要恪守的大道理,也许就是儿童时代一首儿歌中第一次感知的。因此,让孩子读点童诗是很必要的。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孩子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要把孩子们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精彩纷呈的语言,教师的“导”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师生共读同赏、品味积累、分析范写,为孩子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也降低了“写”的难度,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
三、句段――牛刀小试写佳句美段
架桥铺路,仿句写话。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话,或变换句式进行说写,或拓宽句子的内涵、外延说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说好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再到写好几句话,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孩子写话,逐步提高。
确定主题,问答写话。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训练孩子学会用眼用心关注生活,用脑用口描述生活的美。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