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55
导语: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金融排斥,区域保险区域差异
一、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现状
金融排斥性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在稍早的研究中,人们一般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排斥性进行探讨,即研究居民到金融服务网点(尤其是银行零售营业点)的实际距离对居民获得金融服务便利性的影响(Leyshon和Thrift,1993;1994;1995)。这个时期对金融排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过去几十年受住房政策(将贫困人口集中于城市郊区)的影响,大量金融零售网点在贫困社区的撤并;二是研究银行和住宅互助协会①的分支机构在贫困社区的关闭;三是研究贫困社区居民因到金融服务网点较远和交通不便而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随后的研究表明,金融排斥性并不仅仅因金融服务网点在某一地理区域的撤并而存在(FSA,2000),一些人群如果有获得金融服务的需求,但却因社会经济因素和金融服务市场因素而很少或从未获得金融服务也应视为受到了金融排斥。一般认为,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的人群往往是从来没有使用过金融产品的家庭、低收入居民、老弱病残人士、居住在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居民(FSA,2000),以及诸如此类的社会弱势群体。基于此,Sherman Chan(2004)在其会议论文中将金融排斥性界定为: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区域保险区域差异,这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至于如何判定是否存在金融排斥性,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根据Kempson和Whyley(1999)提出的五个指标:(1)地理排斥性;(2)条件排斥性;(3)价格排斥性;(4)市场营销排斥性,;(5)自我排斥性。显然,这样的判定方法更能够从金融机构的经营层面对某一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鉴于此,本文也将参考和借鉴这些指标探讨我国保险业区域中存在的金融排斥性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保险业区域金融排斥现状分析
1.地理排斥。一般来说,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与金融排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金融机构网点分布越多,居民越容易获取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金融排斥程度越低,反之亦然。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其中,北京地区共有保险分公司及直接经营业务的总公司83家。河北省,辖内共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40家,分支机构3625家,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01家,保险兼业机构3733家。上海保险机构总数为105家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江苏69家;浙江56家;安徽36家;江西2390家;山东56家;湖北3146家;重庆46家;四川45家;贵州854家;青海219家;宁夏290家;新疆519家。可见,保险机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少数中西部地区,保险机构的区域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2.营销排斥,即一些人被排除在金融机构产品营销目标市场之外。保险机构为了获得盈利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从业人员是营销活动的重要载体,从业人员的多少对金融机构营销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11个省份中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数目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黑龙江、山西、河南以及湖北的从业人员人数和东部地区相当,其余地区和东部区域相比相差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从业人数较多之外,其他省份远低于东部地区。
表1 2009年我国各地区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东
部
北京
64062
东
部
海南
12828
天津
41546
辽宁
134890
河北
200000
广东
253800
山东
402100
中
部
黑龙江
113000
江苏
235000
山西
110416
浙江
143000
河南
263300
上海
21300
安徽
19991
福建
131873
湖北
134879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中
部
湖南
14800
西
部
四川
172600
江西
70000
贵州
9421
吉林
87051
陕西
73774
西
部
内蒙古
67704
西
部
新疆
12703
广西
65000
青海
15325
重庆
75000
宁夏
7644
云南
65000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1、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2、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3、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4、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5、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6、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7、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范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宝洁公司沙宣产品五一促销策划方案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目前在中高档洗发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品牌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来攻占细分市场,并通过产品系列的充实或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巩固现有市场。发掘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对现有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可以有效争取潜在消费群。宝洁公司经过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运用,已占据了中高档洗发水细分市场。其中,沙宣品牌定位在时尚专业角度,能够给予该品牌新产品提供了足够的拓展空间。时尚专业的概念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当前,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将对时尚、专业不断给予新的理解,适应此形势,沙宣需要跟进时尚专业内涵的变化,使产品系列在不断地丰满。沙宣深层洁净洗发露的USP在时尚专业基础上,强调深层次清洁,透明洁净配方,温和有效等概念,很有新意,对市场销售有推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吴菲. 洗发水品牌营销组合策略对品牌联想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
[2]张蓓灵. 联合利华在洗发水市场上的挑战者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
[3]王恒. 联合利华公司洗发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周立逸. 本土洗发水的营销软肋及其优化策略[J]. 金融经济,2011,24:107-109.
[5]肖明超. 2009年洗发水营销新动向[J]. 市场观察,2009,07:37.
[6]雷茗. 浅析中国塔基阶层的创新营销策略以洗发水行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09,12:68+62.
[7]苏凡. 洗发水2010:营销高端[J]. 市场观察,2010,05:74-75.
[8]欧阳胜. 清扬洗发水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成与败[J]. 经营与管理,2010,09:48-50.
[9]曾盛. S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
[10]李婷. 我国十大洗发水品牌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1]王伟. 霸王集团洗发品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2.
[12]陈洁. 霸王防脱/乌发洗发水上市推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3]计超,孙立楠. 论宝洁旗下洗发水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广告策略[J]. 传承,2007,05:106-108.
[14]祝炳俊. 清扬洗发水 5亿元的营销死局[J]. 中国市场,2007,29:60-61.
[15]张雪峰. 洗发水市场细分与定位策略探讨[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2,01:6-9.
[16] Gardner D M. Is there a generalized price-quality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1971, 8(2).
[17]Lee A Y, Labroo A A. The effect of conceptual and perceptual fluency on br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4, 41(2): 151-165.]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效应
素质教育是指以育人为根本、全面发展为宗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目标是要培养真正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所在。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境界、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点、调动创造性。其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对社会和企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企业因此会增强对高职教育的信心和热情,并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技术教育,培养和弘扬学生积极乐观、开拓创新、不折不挠、勇于挑战的人文精神,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意义所在。
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金融营销能力培养为例
五年以来,我院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金融营销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实践能力,还重视和加强包括积极乐观、诚实守信、坚持不懈等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以促进其营销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根据我院的教学实践,学生金融营销实践能力形成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营销类课程综合实践-金融产品营销能力初步训练,融入态度、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金融营销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下一段营销训练的重要一环。因此,学生对待课程综合实践的态度至关重要。“态度决定一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步,贯穿整个课程综合实践,主要采用课堂面授、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
其次,“诚信”是对学生进行的又一重要素质教育。一方面,诚信不仅是做人之根,更是金融从业人员之本。另一方面,在信用卡营销实践的教学环节,学生需要诚实守信,才能按照实践教学安排完成规定的营销任务,并管理好客户的个人信息。两者的结合主要采用课堂面授的形式进行。
最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用卡营销实践中,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营销实践任务。同时,团队合作精神还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这一教育主要采用课堂面授、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
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个人金融营销实践能力的初步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2、假期实习-金融产品营销实践能力和行业及岗位认知度提高性训练,融入态度、坚持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通过课程综合实践积累基本的金融产品营销实践能力后,学生继续在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相关岗位上进行假期实习。但是,要成功营销个人金融产品并达到商业银行规定的考核标准,学生除了具备一定个营销实践能力外,更需要认真和坚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电话交流、QQ和MSN等网络交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态度、坚持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完成假期实习任务。实践表明,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实践能力和对他们个人金融行业及营销岗位的认知度。
3、顶岗实习-学生金融产品营销综合能力素质提升训练,融入态度、坚持、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在经过课程综合实践、假期实习的训练之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实践能力和素质,然后进入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岗位要求营销个人金融产品并达到一定的考核标准,以提升其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综合能力素质。
在这一阶段,学生作为实习生在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要按照岗位要求营销个人金融产品、完成商业银行规定的营销任务,往往面临较大的业绩考核压力。如何完成顶岗实习并最后成功实现就业,对于出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与学生实习所在的商业银行合作,通过工作现场巡视交流、电话交流和QQ、MSN等网络交流的形式,对学生融入态度、坚持、责任心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地态度面对工作的各项挑战,并以正式员工的标准在实习岗位上尽职尽责。多年的实践教学表明,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坚持不懈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并顺利实现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金融营销能力培养所产生的效应
1、构建了以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以信用卡为例)相关岗位要求为导向的高职营销类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此课程综合实践为依托,在学生金融产品营销能力培养中融入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人文素质教育,获得了建设银行浙江分行等用人单位的积极肯定。
2、创建和完善了一种全新的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五年来,我院与建设银行浙江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单位进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以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渠道为基础的课程综合实践、假期实习等营销实践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合作平台, 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浙江省厅级课题一项和包括《浙经院金融产品营销技能竞赛》等院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光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0年(4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J],教育部网站,2006年11月
论文摘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推行市场营销策略,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金融企业迫切需要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需要以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其经营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中还存有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宏观条件。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分业经营,国家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银行业务,这种局面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从而让一些有能力进行金融创新、有意识开展金融市场营销的银行在采取任何创新行为之前必须反复考虑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和政府干预,从而延迟了其市场营销的进程。
(二)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银行整体营销意识不强。尽管某些银行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对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多数银行机构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从事金融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其市场营销活动还只是一种分散、间断的行为,缺乏系统性。
(三)商业银行营销观念不强。商业银行营销观点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以顾客为导向来转变经营观念。在这种环境中,金融产品市场营销往往只是意味着广告和公共关系。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银行业内普遍出现利润幅度降低、银行全国性和国际性扩张、银行业内外竞争日益加强、新的银行技术不断诞生和应用等新现象。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纷纷采取各种竞争方法来寻求新的顾客市场。这种变化要求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以广告和公关为主要内容的营销理念,转而形成以适应买方市场特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
(四)金融市场营销的内部统计不够成熟。我国商业银行还没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影响了银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市场营销。现代金融企业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它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整个金融业中行政的阴影还挥之不去。作为金融企业之一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还缺乏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市场形势下,采取主动性的竞争来获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动机和行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国有全资的股权结构使得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远远落后于其它类型的商业银行。现实告诉我们,商业银行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竞争促使其金融产品随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五)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尽管一些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已采取了某些新措施,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就整体而言,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特色定位。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在资产与负债业务方面开办了一些新的业务,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产品缺乏特色,内容雷同,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另外,由于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人工操作的环节过多,因此使得产品创新成本高,反而降低了利润率。
(六)营销策略的制定不够规范。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包括:战略目标、资源分配、营销计划、战略执行进度计划、费用预算和控制方法等。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或是战略目标的不明确、或是缺乏进度的安排,要不然就是在开发完新产品后才发现其费用成本远远超出了预算。这种状况使得商业银行无法顺利展开其市场营销活动。
二、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适应加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保证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必须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出发,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金融法律和金融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其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系统。
(二)加强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研究。针对当前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的状况,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强化市场营销意识,在银行内部树立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和建立全员、全部门、全过程的市场营销理念。由于金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和易模仿性,因此,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的差别就在于其服务质量和顾客对该服务的满意度上。这表明,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在推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其内部各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在开发、设计和推广其金融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其营销观。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在内部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在做好已有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应顺应顾客消费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开辟新的金融工具,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在经济系统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大量增加。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并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成为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面对经济系统中新的投资机会,银行客户对新的信贷手段和权益生成的需求也与日剧增。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金融工具来进行创新。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银保、银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出新型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竞争实力。同时,在开发新型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还应做到高起点,高技术,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产品,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制定出市场营销的短期与长期战略。首先,从短期来看,应根据已有产品的特点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对金融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在金融产品的导入期采取高价格高促销的经营策略,在产品的成熟期则采取开拓新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策略等。其次,从长期来看,在营销战略的制定上,必须做到超前性。所谓超前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基础上,应从对经济系统和市场的动态分析中发现即将出现的需求意愿,并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将这一需求的发展趋势转变为新型金融产品,为客户作出解释,从而引导客户从该种产品的潜在需求者成为现实的需求者。由于金融产品自身的特点,因此,超前性必须始终贯穿于长期战略的制定过程中。
(五)要在原有经营范围之外,大力发展表外业务。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上获得的利润正呈日益减少的趋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发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开展是银行经营多样化的表现,它一方面能改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六)大力培养金融市场营销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银行自己的客户经理,以提高促销效率。现代营销管理的中心已从过去的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的作用正日益凸现。客户经理作为具有知识综合性、边缘性和多样特征的管理人员,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顾客群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产品,以适应当代以顾客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客户经理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以使银行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市场细分的层次越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就越准确。银行就可以按照被细分的市场业务规模来确定其下一步经营策略;另外,市场细分工作有利于帮助发现新的待开发市场,做好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发现,在目前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以及网络银行业务等都是一些新兴的市场业务。因此,客户经理所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新兴市场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其与客户的交流。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已对客户经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银行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后备军,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取得成功。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只强调社会效益,不考虑自身效益的原则,转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并在此前提下服务于社会。因此,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作为金融机构之一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是一种确定并刺激对银行产品的需求过程。因此,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应该是以银行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最终实现银行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关键词:金融危机,钢铁企业,营销策略
钢铁行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曾经一片莺歌燕舞,然而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我国经济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钢铁行业同样受到重创。2008年上下半年,钢材市场冰火两重天:上半年钢材价格达到每吨6000元以上,下半年迅速腰斩到3000元以下(河北钢铁报唐钢版);2009年一季度,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钢材市场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很多钢铁企业几乎无法生存。面对这种形势,钢铁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呢?
一、做好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市场瞬息万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前瞻,能使营销决策者迅速做出决断,更好地选择和利用目标市场 ,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占领市场 。
(1)应对市场,反应迅速,短平快地抓住信息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钢材市场风云突变:原来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是市场的佼佼者,建筑材稍冷,而现在薄板、中厚板均跌破成本价,只有建筑材还能给钢铁企业带来微利;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口锐减,原来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就出现了大的缺口;小钢铁企业不按套路出牌,市场不好就停产,市场稍好就复产,这种游击战的方法也把市场搅乱了粥。这就要求调研人员反应迅速,抓住市场的脉搏,为营销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眼光前瞻,做好市场预测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市场变化很快,仅仅抓好市场信息还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好市场走向,做好市场预测。首先,调研人员要准确掌握上下游产品的变化,掌握原材料的价格走向、供应量以及对钢材有多大影响,掌握钢材下游产品的需求量、库存,从而预测出有多大钢材需求量;其次,调研人员要准确掌握各种钢材的价格、社会库存、各生产厂的生产能力以及开发周期有多长等,以反映给企业决策者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再次,调研人员要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钢铁产品的进出口行情,投资、贸易政策等,并根据这些资料正确预测钢材市场的走向。
(3)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用信息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钢材市场的变化、社会库存、用户反映。与有经验的经销商分析 、预测市场变化 ,采取什么营销策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等。与实力相同或相关钢铁企业交流市场信息,保持友好关系。
有选择性地邀请对钢铁产品有需求、有经验的客户,组织起来召开座谈会 ,分析 、讨论钢铁产品价格形势、需求变化和服务方式等 ,认真听取客户反馈的市场信息、营销策略等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对谈话记录的研究 ,可以真实地了解客户对钢铁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使调研内容更加丰富、 全面、 充实。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搜集信息。网络号称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更加及时、全面,调研人员要学会利用网络作为查询手段,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适应形势,转变营销观念
(1)变“以生产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钢材市场是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钢铁企业奉行的是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没有把生产和消费有机地统一起来,没有意识到用户的需求对生产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观念导致企业“以产定销”的经营方式,企业关起门来生产,有能力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有能力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然后打开门告诉销售部门你去推销吧。甚至当时有很多用户夹着皮包向钢铁企业要排产计划,根据钢铁企业的生产计划来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优势都不复存在了,据统计,目前钢材供需严重失衡,如果按照2008年的生产量,2009年全国至少有1亿吨钢材无法消化(河北钢铁报唐钢版),再关起门来生产肯定是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了,所以钢铁企业要迅速转变营销观念,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以效定产”。换句话说,就是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用户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科技论文。在营销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以信为度、以情为系、以法为基。以“用户”中心,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去进行,盲目进行生产经营,所生产的产品就不可能进入市场而成为商品,要创造效益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钢铁企业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以信为度,诚信经营,在满足用户利益的基础上,创造自身利益,搞好售后服务,让用户始终有一种信任感。严格遵守合同,对用户的承诺要兑现,杜绝欺诈行为,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情为系,每项商业活动,皆在买方和卖方达成共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更要和用户加强感情上的沟通,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经营活动。以法为基,市场经济也是法制下的市场经济,经营的每一个过程都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树立法制观念,保证经营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营,合法经营,杜绝在经营过程中因不合法律规范而造成的商务纠纷和经济损失。
(2)变“以生产量为第一”为“以质量为第一”。
过去钢铁企业强调产品数量,片面追求产值,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这种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时刻牢记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保证质量,企业才能立足和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科技论文。在现在买方市场的形势下,钢铁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在钢材质量上下功夫,顺应市场的要求,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才能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才能把握住商机,得到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钢材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钢铁行情随时因为地理位置,价格波动,时局变动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要想取得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精品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 [1]
三、进行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钢铁产品供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长期在卖方市场温床中生存的钢铁企业可能已经失去了迅速寻找市场的能力,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似的盲目去撞市场。要知道在这场经济寒流中,市场的缺口越来越小,而且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等你漫天撒网地找到市场,那块市场可能早已被别人所占领,商机早已失去,这样的钢铁企业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另外,一个钢铁企业的营销能力相对于整个市场需求是有限的,你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不可能遍及市场的每个角落,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去占领每一个目标市场,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企业面对整体市场必然分散力量,优势尽失。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细分化原理把整体市场进行细分,进行市场定位,把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到目标市场上。这样,有的放矢,目标集中,比盲目地面对整个市场,追求面面俱到,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鉴于以上几点,钢铁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结构和特点,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进行市场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地理因素及商品用途,比如建筑型钢材要定位于基础建设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薄板类产品主要以家电企业为目标市场;中厚板则目标瞄准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和造船企业;而中型材和矿工钢则定位于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四、转变观念,塑造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塑造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营销队伍尤为重要。钢材营销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沟通的过程,又是一个商品转移和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人员起着重要作用,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钢铁企业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营销人员知识面要宽,头脑要灵活,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市场营销公关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同时还要精通业务,具有理顺和排除各种销售障碍的应变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营销人员必须做到信息灵,善于留心、处处注意市场动向,不断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仅掌握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价格、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而且还要掌握周边钢铁企业及产品品质相同、产品品种相互交叉顾客群的基本情况,包括价格、品种质量、货款承付等。钢铁企业的领导者要迅速转变观念,在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同时还要在培养优秀的营销人员上做好文章,培养出一支优秀的营销队伍。科技论文。企业领导要爱惜营销人才,做到知人善用,尽可能地为营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并适时为营销人员提供“充电”的机会,运用激励机制,对于营销绩效比较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出高效益。企业领导还要善于发现人才,并及时调整补充营销队伍,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体系。
四、风雨同舟,与销售渠道缔结战略伙伴,实现双赢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从厂家到用户之间流动的载体。对企业来说,营销渠道的建立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职能,包括产品销售、信息交流、服务传递、资金流动等,拉近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企业营销要大力实施大户、协议户战略,通过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强强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营造“双赢”的局面。
(1)实施大户战略,对有实力,经销量大的大宗客户给予价格、运输、资金及年终返点方面的优惠,为大宗用户提供更及时、周到的售前、售后服务。认真听取大宗客户的意见,依照大宗客户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2)与一些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大的中间商签定中长期用户合同,互惠互利,同舟共济,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利用中间商销售可以简化从生产厂到零售用户的流通过程,代替钢铁企业实现部分销售职能。基于钢铁企业的特点,产品基本不适合直接零售,以建筑材为例:钢铁企业生产钢材基本都有生产周期,比如唐钢生产12螺纹,可能那段时期只能生产12螺纹,跟不上建筑商的复杂要求。另外钢材出厂最小销售量基本都是一个货位—60吨左右,而一些建筑工地往往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品种只用几吨、几十吨,这就需要大的经销商进行现货配送。大的经销商往往都有现货市场,具有聚集、平衡、分散功能。聚集的功能就是就是通过采购把若干个钢铁企业的产品聚集到市场上。平衡的功能就是将各种钢材,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加以平衡分配,保证市场供需平衡。扩散的功能就是将集中收购的钢材运销到各地,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要。比如建筑商需要12螺纹、14螺纹,大的经销商就可以把唐钢的12螺纹配上首钢的14螺纹送往建筑工地,满足建筑商的要求,避免钢铁企业因钢材品种不全而失掉用户。
通过长期在市场经济中的的摸爬滚打,中间商练就了一身抵御风险的本领,有较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熟悉各种钢材的专业知识和营销知识,精通推销商品的业务。他们与最终用户有着广泛的联系,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到降低销售成本,扩大商品流通,迅速回笼资金的作用,这对金融危机下的钢铁企业尤为重要。钢铁企业要和中间商做到卖方市场不抛弃,买方市场不放弃,最终走向双赢。
六、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点,尝试新的“移库”销售方法
除利用中间商销售之外,建立销售网点,钢材直供直销也是许多钢铁企业常用的销售方式之一。
(1)建立广泛的网点,直接与用户进行感情沟通,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心声,了解用户的需求。实地考察市场,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中间商提供服务,为用户直接提供售后服务,协调各方面关系,在用户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尝试新颖的“移库”销售办法。钢铁企业在目标市场设置分销机构,分销机构在目标市场所在地租赁仓库,将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运往目标市场所在地,再由本企业销售人员在当地组织销售,从目标市场所在地仓库直接销售、发运钢材给客户,避免中间环节,这就是“移库”销售。
首先,移库销售的优点是不转移产品所有权,在目标市场仓库内未销售的钢材所有权仍归钢铁企业所有,钢铁企业销售人员直接控制钢材的发运,款到货发,这样就规避了由于诚信不足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避免赊销现象的出现,杜绝财务费用;避免货款回笼不及时甚至货款根本无法回笼的现象;避免出现呆账、死账现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大宗客户、协议户也是资金周转困难,有时没有能力预付款,甚至有时没有能力货到付款,这就给钢铁企业带来资金安全隐患。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市场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欺诈行为,“移库”销售可以帮助企业躲过营销陷阱。其次,钢铁企业的产量不仅仅取决于设备机组的生产能力,还取决于实体流通是否顺畅,厂内库存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厂内库存积压过多就会影响生产。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往往销售不旺,合同订单不足,如果等有了合同订单再将产品运出,势必会提高厂内库存,造成车间堵塞,影响生产。利用“移库”的销售方法,可以将钢材直接运往目标市场所在地,缓解厂内库存压力,保证正常生产。
“移库”销售不失为经济低谷时期好的销售方法。在钢材市场低迷的时期,宝钢、鞍钢、唐钢等都以“移库”销售、钢材直供直销作为主要的营销策略之一,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利用中间商销售和建立网点直销并不矛盾,钢铁企业要善于运用混合的营销模式,打出漂亮的组合拳,以赢得市场竞争之战。
七、采用多种手段促进销售
(1)采用人员促销策略,人员促销策略是企业运用促销人员直接向用户推销企业产品和企业服务的一种促销手段,即通过销售人员直接与用户接触带动企业产品销售。通过促销人员与客户之间的直接接触,使得用户了解企业的产品,建立目标受众对企业产品的美好形象。人员促销的基本策略则主要有刺激一反馈策略、目标一成交策略、诱导一购买策略等几种常用策略。
(2)在现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是企业在促销中普遍重视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促销方式之一,它是通过相关促销活动和媒体传播来宣传企业产品的大众传播活动。广告作为促销方式或促销手段是一门带有浓郁商业性的综合艺术,广告活动离不开广告媒体,依据不同广告媒体的特性不同,广告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网络等几种常用媒体。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广告媒体,如户外广告等。企业广告活动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广告媒体有关,同样也离不开广告设计这一重要步骤,而高质量的广告设计必须遵循宣传真实性、鲜明的感召力、思想艺术性等几方面的设计原则。企业要善于利用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3)公共关系促销策略。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社会关系,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关系是一定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所建立的相互合作关系;第二,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第三,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流与合作,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调艺术。公共关系在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就企业内部而言,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理性地使用企业的有限资源,就企业外部而言,又起着协调好企业与社会公众尤其是用户之间的良好关系的作用。公共关系在企业产品促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企业市场信息,检测企业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变化状况;为企业产品提供正面舆论宣传和导向,为企业营销创造良性环境;协调处理企业内外部关系,为企业的营销工作提供良性的人际环境。[2]
八、引进新的理念,开展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市场经营的特殊形式,它的开展是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网络营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性质,时间连续性加强,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使得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市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同时,全球性市场要求有一种快速全球化的的市场营销手段,即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钢铁企业的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加仰仗国际市场,新形势下,钢铁企业也很需要这种先进的营销手段。
传统的钢材经销,交易活动分散,交易环节繁多,交易成本较高;而且各地现货区域特征明显,信息不畅,市场割裂。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加贴近。 [3]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钢铁企业,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要把危机看成机遇,坚定信心,调整好自己的营销战略,使企业在绝路中逢生,在困境中崛起。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二版
关键词:电子商务,保险,营销模式
1.保险业电子商务概述1.1保险业电子商务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类型有人这样评价互联网:人们对于上网已没有选择,不上互联网就好比没有电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业形式在全球引起关注。虽然它存在安全、法律、技术、费用、文化等方面的缺点,但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或个人用户把网络融入企业的运营和社会生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据CNNIC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中国共有9,400万名互联网用户;到了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较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17亿,博客用户数量为1.62亿。曾几何形倍增的网民数量庞大,是一个巨大的客户群,虽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保险业是金融领域信息化程度和新技术装备含量最低的一个行业,“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上拍卖典当并不鲜见。而保险业却长期固守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但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1.2保险业开展电子商务符合客户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上,消费者将面对更多的选择,这一变化也使现代消费者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即使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心理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论文参考网。这是因为消费者购买的风险随选择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对单向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感到厌倦和不信任。尤其在长期寿险一类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想买保险的人期望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在自己的电脑上查询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报价,比较各种保险产品的差异,最大限度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风险和购买后产生后悔的感觉,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追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强的求知欲。
2.保险业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与对策2.1保险业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虽然电子商务给保险业注入了活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电子商务在实际运作中会面临方方面面的风险,只有识别这些风险,分析本质原因,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电子商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这些风险设涉及到网络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行为风险、法律风险、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网络保险时亟等解决的。
2.2保险业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线路、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在静电、电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机密信息泄漏。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建设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提供硬件保障。实施技术防范措施。保险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商业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而这些安全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目前,防火墙技术、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成为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技术安全措施。
3.发展中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建议3.1重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机遇倡导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尝试进行电子商务,获得未来的竞争力。前文提到对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其进行专门性研究的还很缺乏,且研究主体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监管机构和社会研究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并且建立一个沟通得平台,使国内的寿险业快速拉进与外资公司的管理差距。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短期进修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对于取得良好经验的机构,应由监督机构进行组织,行业内进行学习,增进了解。
3.2加强保单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建设从前文可知,网络保险适用于那些只用少量参数就可以描述和定价、条款比较标准且容易理解的保险,例如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网络保险营销的关键在于能否用通俗的语言传递给投保者全面准确的信息。2005年11月,中国保监会正式了《人身保险保单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对人身保险保单册和人身保险条款,初步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但是,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推出了通俗化保单,网络保险的层次也停滞在低水平阶段。而且即使通俗化以后还是不容易弄懂。保监会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保单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建设,并加强对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的审批力度,使保险合同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规范,同时通俗化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促进网络保险的发展。
3.3加强保险知识教育,提高网络保险认同度网民数量的增加、年龄结构的优化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对网络保险的开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网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并不等于保险知识的增加,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不等于网络保险的强劲增长。因此,加强网民的保险知识教育,并提高其保险认同度,是引导和释放网络保险需求的必要途径。保险营销网站的推广对网上保险营销起着决定性作用,保险公司对保险知识和网络保险的宣传应以推广自己的营销网站为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与门户网站合作,推广自己的网络保险营销主页,提高网络保险的知名度;(2)联手银行、证券等行业,建立综合性金融门户网站,实现网络客户资源的共享。(3)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公众媒体,扩大保险行业的社会影响力。(3)在保险营销网站上,通过保险基
4.结 论
在我国开展的保险业电子商务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对探讨和促进保险业的电子商务和完善保险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参考网。根据本文的研究,笔者坚信这样一个结论:我国保险业借金融危机之“机”,推动电子商务在保险业的运用,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论文参考网。从理论上讲推动保险电子商务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同业竞争力;从实践来看,中国的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当重视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对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选择项目进行实践才行。为解决保险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监管机构积极发挥其职能,与保险公司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保险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可奇. 沪保险市场中强外弱 中资保险继续扩张[J].金融时报,2009,(3):01一02.
【关键词】银行;零售业务;市场定位;银行营销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银行近些年来才开始重视零售业务。2003年到2007年年间国内经济的繁荣带动了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让很多银行意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在这样的局面下,抓住机遇,赢得一席之地,成为我国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主要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一系列银行业务。主要包括:零售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贵宾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变,银行的观念也要不断的改进。
当今,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的银行要面对相互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外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中国的银行必须完善产品,做好营销。
而银行的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是每一家银行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定位可以帮助银行找准目标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扬出自己的优势,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二、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
银行提供的产品是服务,零售业务也是如此。但是,银行的零售业务又有其独特之处。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形性
正是由于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无法触及消费者的感官,并且也难以进行证明或者展示,也就是说,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非实体化的。银行零售业务的无形性大大增加了银行进行零售业务市场定位的难度。
(二)不可分性
一般而言,银行在为消费者提品的同时,消费者就对此进行了消费,也就是说,银行零售业务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另外,由于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银行产品的需求经常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银行零售业务。因此,银行零售业务的定位要考虑到如何在恰当的时间以及恰当的地点提供服务,均衡零售业务的时间效应和地点效应。
(三)无差异性
在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同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只从产品来看,消费者很难进行银行的选择。另外,就算银行进行产品创新,_发出新的产品,但是由于银行提供的是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更加剧了银行产品的无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多的是根据便利程度来选择银行。
(四)专业性
银行的客户大致可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面对繁多的客户,银行要满足非常多的客户需求。尤其是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也与电脑、财务、金融经济现象等挂钩,这就要求银行的业务必须具有专业性,特别是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零售业务,面对的需求更多样化,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性要求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丰富的业务经验,以灵活处理各种业务问题。
(五)持续性
消费者进行银行产品的消费时,往往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银行的产品具有较大的粘性,消费者一旦办理了银行的某项业务,一般会需要不断的获取该银行的服务。而这种银行的服务于客户关系的持续性取决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银行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三、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还有一些劣势难以去除,亟待改进。
(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优势
1.业务逐渐增多
银行的零售业务种类越来越繁多。为了适应个人客户日益增多的需求,在这个个性化需求盛行的时代,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多种零售业务,以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
2.服务方式转变
以前,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是传统的物理网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零售业务的服务方式开始逐渐转向电子渠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国际化、全球化
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顺应潮流,加入到国家化、全球化的大军中,中国的银行也是如此。
(二)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劣势
1.重视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的特殊性,中国的银行一直将重心放在以企业客户为主的批发业务上,对零售业务有所忽略。虽然近些年中国的银行开始重视零售业务,但相比于批发业务,依然有所不足。
2.营销意识不足
营销意识不足几乎是中国的银行的一个通病,由于政府的扶持,中国的银行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去做营销。殊不知,现在时代已经改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也必须通过营销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产品创新薄弱
我国的银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大部分银行的营销观念还局限于产品观念,以产品为中心,再加上银行营销意识的不足,导致银行的产品创新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往往滞后于外资银行以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薄弱。
4.同质化严重
因为重视程度低、产品创新不足以及产品易于模仿等原因,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给市场定位以及营销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5.市场定位混乱
我国银行的营销意识不足,在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上,经常出现定位不准确甚至混乱的现象。中国的银行在对市场进行细分时,往往想要一把抓,不想放弃任何市场,导致市场细分不够准确,进而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最终影响银行营销的顺利进行。
四、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
银行零售业务的市龆ㄎ豢煞治两个部分,分别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在合理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细分
本文根据以往对市场细分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当前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至今的优势和劣势,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场细分,最主要的是根据人口变量以及收入变量进行细分。银行的零售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个人客户,因此可以按照人口变量来进行市场细分。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客户,应该具备一定的积蓄。对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而言,生活成本很高,压力非常大,所以很难有剩余的钱来交给银行打理。但是,这并不表示对这类消费者没有任何机会,对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他们会有较多的贷款需求,所以消费信贷非常适合他们。而40岁左右的中年人,消费性支出开始减少,有较多的结余可以用于投资。综上,银行零售业务在各个年龄段具有一定的市场,中年阶段的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多,而30岁上下的客户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更多。
(二)市场定位
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银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进入部分市场还是进入全部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要考虑自身实力。银行要对自身零售业务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综合分析自身实力,然后再根据自身实力进行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进行有效明确的市场定位时所选择的细分市场要满足可衡量性、可获得性、可收益性和可行动性四个特征。市场定位要考虑外部环境。银行的零售业务可以根据竞争实力的不同,分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三种角色。领导者是在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份额,甚至可以影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的银行。挑战者是指市场份额小于领导者的银行,但这类银行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想要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一般而言会比较激进。追随者是处于中间地位的中小银行,规模和实力都有所不足,因此愿意在领导者和追随者后面分一杯羹。补缺者一般是指只专注于几个甚至一个细分市场的银行,这类银行资产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也比较少。
五、总结
近些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是,发展不能盲目,要立足于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发展,打好市场定位的基础,确定好发展的方向,才能让银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的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特点有:无形性、不可分性、无差异性、专业性和持续性。中国的银行的零售业务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有其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有:业务逐渐增多,服务方式转变,全球化、国家化;劣势有:银行重视程度低,营销意识不足,产品创新薄弱,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混乱,市场尚未完善。
基于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发展,首先对银行所面对的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再进行市场定位。对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细分可以根据人口变量、收入变量、地理变量、心理变量以及行为变量进行细分,然后再根据银行零售业务的自身实力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银行前期要对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做各种准备,后期还要巩固市场定位,以便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但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品牌为王的时代,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往往让银行零售业务的很多营销工作都事半功倍。所以,银行零售业务不仅要做市场定位,而且要做好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沈志滨.M银行零售业务市场定位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论文关键词:低碳,低碳金融,金融企业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及对应温室气体和金融资本流动性过剩两大难题的要求,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和健康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金融,简称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金融企业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作用,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1 金融企业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企业利用金融这个杠杆,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所以在人类经济史中,在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和经济转型的背后,总是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自从低碳经济提出以来,很多金融企业开始涉足低碳技术开发研究金融企业,由此产生了“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基金”等新概念。
1.1 国际金融机构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国际金融机构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大概可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融资支持,即通过成立各种“低碳”基金或环保基金,或直接贷款支持相关的产业[1]。2003年6月金融界出台了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截至2010年5月10日,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有68家,分布于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或地区,项目融资业务量占全球项目融资交易额的85%以上,而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2]。二是围绕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的各种融资、产品创新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围绕该市场的金融创新也在不断涌现。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1.2 国内金融机构低碳金融实施现状
国内金融机构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方面,以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为主,主要集中在为低碳排放项目提供信贷融资上。在此过程中,通过与国际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控制有关风险和发展对低碳项目的资金支持。2006年,兴业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机制项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碳金融”模式[3],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续金融的专门业务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2007年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能效融资贷款合作,为涉及能源设备并旨在改善建筑、工业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方面的能源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提供信贷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在支持地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打出“绿色”“低碳”信贷牌。2009年一年投向绿色经济、低碳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本外币信贷高达1000多亿元,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奖”。总体上,尽管我国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
2 我国金融企业低碳金融发展主要瓶颈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日益提升,碳排放权已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我国金融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金融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但是,尽管我国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和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
由于缺乏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限制了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中国碳交易仅是集中在具体项目上,现在还处于“农贸市场”的阶段。2010年9月才建成我国第一家挂牌的碳交易市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4],是由天津市政府、中石油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成立的。国内相关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规模的项目。国内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2.2 低碳金融的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之间的矛盾
由于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及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向低碳转型的相关企业往往会导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虽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现实即期的经济效益,会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2.3 政策法律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际公约的延续性问题构成了碳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减排认证的相关规定也可能阻碍市场发展。因为,减排单位是由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由于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领导者意图的变化,有关认证的标准和程序缺乏稳定性。所以,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着市场交易主体难以预期和控制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5]。
2.4 金融企业信贷缺乏统一标准
虽然我国金融企业不断积极的开展“绿色信贷”,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信贷还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绿色信贷”的标准笼统,缺乏具体的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银行缺乏执行绿色信贷的专门机构等。
2.5金融企业对低碳金融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低碳金融是一项存在历史较短的金融创新,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熟悉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和人才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对发展碳金融交易业务缺乏内在驱动力。
3 我国金融企业的低碳金融未来发展之路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产业离开金融的支持都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所以应该把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互动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金融企业,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3.1 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扮演好两个角色
一是要成为低碳理念的推广者,积极践行推广低碳理念,大力开展绿色信贷,金融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应当一方面不懈推行绿色运营,积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另一方面以“公益创新”践行低碳金融,采用拓展公益事业宣传、公益事业关联营销、社会营销、慈善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及提供负责任的商业实践等方式,将低碳金融理念、产品、服务、技术、教育和培训等资源与企业、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让低碳经济、低碳金融深入人心。
二是要探讨金融环保机制、经营策略、管理机制、激励考核体系的业务流程再造,成为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者。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跟踪研究国际碳金融发展的前沿理论,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金融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3.2金融企业的碳金融创新道路
一是在排放权交易基础上与碳交易有关的的各种金融创新。随金融服务发展碳基金、碳证券、碳信托等,当然不仅仅包括工具的创新,还包括机构的创新、业务的创新、流程的创新、环境金融产品创新等[6],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双赢,此外,金融企业可通过提供信用咨询、理财产品、低碳项目融资等服务新产品,可以尝试推出与“绿色信贷”和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同时为个人、企业参与相关投资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金融企业制定一套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的新的贷款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由于环境总容量是有限的,于是排污权就有了价值,通过转让可以产生收益,因此,金融企业能够容许企业将其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进行融资。我国现在的节能项目普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节能项目的使用者利用实际产生的节能费用分期偿还节能项目提供者的设备价款。由于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其既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很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贷款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这些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3.3 努力寻求低碳金融发展中的突破点
一是要强化政府作用,加强政府对低碳金融的宏观政策引导金融企业,制定出台前瞻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及实施细则等政策指引文件。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应更好地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建立与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相关联的信贷规模指导政策,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偏好。中央银行要充分利用“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加大对CDM项目的信贷支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配合,建立起多层次的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培育和培养我国碳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本专业的人才,体系化学习低碳金融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对低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加强对碳金融产品的研究,追踪低碳金融理论发展前沿,开展理论知识与国内金融机构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4 总结
人类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转型关口,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势在必行。低碳金融业务是我国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充分借鉴国外优秀金融机构在低碳金融方面的先进理念、规范做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适合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营销思路和一线产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碳金融在许多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如各种政策、规范以及碳交易市场,低碳金融的意识和理念不够明确,以及低碳金融产品的研发、流程再造、宣传推广等实操方面仍有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战略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唐绪兵.赤道原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影响和启示[J].生态经济.2010.10:45-50.
[3]喻珊,喻强.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0.24:34-35.
[4]周航,张浩楠,于学羲.发展低碳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以天津为例[J].中国金融.2010.24:36-37.
[5]贾通志,吴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及政策建议[J].征信.2010.5:84-86.
[6]李平.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J]. 生态经济. 2010.8:121-124.
论文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产品品质,并且已具备一定的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迅速在国内、国际形成较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具有稀缺性、绿色性、区位性(结合WTO就是原产地原则)等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农业特殊品质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填补和开发现有和潜在的市场容量;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形成的产品差异和质量识别也必然大幅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河南气候条件和地理资源优越,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特色优势,发挥特色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路径的选择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特色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1.推动农民增收
从种植业来看,目前我省农业种植大部分结构单一农业论文,特色不明显;小麦、玉米是主要作物,杂粮和蔬菜的规模种植较少,商品化率不高。按每亩地年产1000斤小麦和1200斤玉米,小麦每斤1元、玉米每斤1元的价格计算,一般种植业每年亩产值在2200元左右。刨除耕地、化肥、农药、机收等投入(每亩地大约需投入300元左右),收益约在1900元;加上每年的农业补贴,农民的传统种植收益一亩地也只有2000元。当前我省农村人地关系属于人多地少型,人均耕种面积不足2亩,传统农业种植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有限。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和培育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效益,能有效推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怎么写论文。
2.提升农业竞争力
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域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优质性、稀缺性和绿色性,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填补和开发现有和潜在的市场容量;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形成产品差异和质量识别,使其特色品质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必然大幅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面临国内国际市场上激烈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能避开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低效益和弱竞争力;这对于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3.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在当前公众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旺盛以及国际农业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广泛存在的条件下,特色农业只有通过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提升和凸显产品自身无可比拟的质量特色优势,才能够在应对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必然要求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目前单户生产带来的农户市场参与不足、农业附加值低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状况,而特色农业发展促进机制体制的创新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
由此,必须充分重视优质特色农业的挖掘和培育,不断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产值,使我省农业“质”“量”齐增。这对于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积累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但资源优势开发不足
河南省特色资源丰富,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叶、花卉、畜禽、果蔬、木材、药材等在内近70种口碑相传的特色产品,如信阳毛尖、南湾鱼、樱桃谷鸭、杂交水稻、光山麻鸭、新县银杏、商城油菜、淮滨杨木、息县半夏、平桥石榴、固始鸡(鹅);泌阳、西峡香菇;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孟津梨;河阴、封丘石榴;荥阳柿子;灵宝牛心柿饼;西峡猕猴桃;仰韶杏;灵宝、新郑、内黄的大枣;信阳板栗;卢氏、辉县的核桃;方城烟叶;南召柞蚕;驻马店、南阳芝麻;开封花生;商城油茶;开封西瓜;中牟大蒜;淮阳黄花菜;淅川、永城小辣椒;固始“愣头青”白萝卜;杞县、延津胡萝卜;洛阳牡丹芍药、延陵腊梅、开封、南阳、郑州月季、信阳杜鹃;焦作四大怀药、内乡山茱萸;西峡山茱萸西洋参;南召辛夷;济源冰凌草;封丘金银花;辉县、林县山楂;新县银杏;正阳生猪、三黄鸡;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泌阳毛驴;周口槐山羊、沈丘清真牛羊肉;固始土鸡;淇河鲫鱼;原阳大米;确山红薯;道口烧鸡;驻马店小磨油;许昌腐竹;商丘酱菜;兰考泡桐等。以这些特色优势为基础,我省特色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论文,各地树立了众多的特色品牌,如华英鸭肉、文新茶叶、商城制鬃品、羚锐中成药、奥龙牌色拉油、安太食品、维维、十三香(调料)、利维康、莲花、宋河、金丝猴、辅仁等。但有些特色优势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和产业化经营。
2.农业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发展层次较低
目前,河南省有562家企业被列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企业先后入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908相比,只占不到4.5%的比例。从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产业链条的发展看,除少数知名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链条较短,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大多企业处于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产业附加值少、产品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很多特色产品质量上乘,但由于技术、资金和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工和包装简单,品牌意识缺失,销售半径小,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3.农户认知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意愿与能力不强
在目前我国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单户种植(养殖)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态;农户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对沈丘县石槽乡农户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民对特色农业的概念表现陌生,缺少品牌意识,没有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观念的落后、技能的不足和市场意识的模糊使得大部分农民在农业发展中只能扮演“耕种者”的角色,在产品质量提升、特色提炼、加工和营销等方面严重缺位。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这一方面使农业生产停滞在单户耕作的阶段,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农业企业和众多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难以在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怎么写论文。
三、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当前促进我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深化认识、加强引导农业论文,坚持走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战略,并进一步理顺和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供应,积极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激发特色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扶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农业企业的发展,畅通特色农业发展的生产、加工、营销渠道;这是我省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深化认知,理顺职能,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
1.把握特色农业发展规律,理顺政府职能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先决、市场导向、规模适度、科技支撑、产业开发。作为主导的一方,政府有关部门应首先深化对特色农业的认知,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以更加科学地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其次,通过理顺政府职能,形成特色农业生产的专业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围绕特色农业的项目培育和遴选、扶持体系的构建、特色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志和识别,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逐渐形成专门领导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并完善其工作机制,实现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垂直、高效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力量,发挥其专业优势,推动诸如农民培训、技术推广、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工作,形成特色农业生产的专业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
2.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
从观念上使农户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有所认知,增强其市场经济意识,提升其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参与意愿。对农业劳动力群体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具备特色农业发展意识,更新生产组织方式,促其形成专业化的经济合作组织。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善管理组织方式、人员编制、薪酬待遇、服务农户的方式和渠道等,创建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的机制。加强对农民信贷的引导,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和期限等向特色农业倾斜。
3.做好区域规划,科学布局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考虑地区综合条件,注重比较优势的发挥,寻求最佳的发展方案。我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厚农业论文,特色产品的发展基础坚实,前景乐观。在特色农业的布局上,应构建机制,综合利用专门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河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深入调研,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历史文化、农户已掌握的生产技术,以及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现有种类、质量和规模,制定科学规划;使各地具有明确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方向,避免地域不适风险、市场风险、需求不足风险和一哄而上的风险。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
1.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促使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
产业化经营为特色农业的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使原来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部门和关联产业紧密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把传统的家庭为主体的独立经营变成由公司或联合体为主体的企业经营;将原来相互分割的农产品经营环节重新加以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可使地区潜在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完整的产业链,能提升特色农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2.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农业标准化生产能有效克服当前农户分散生产带来的随意性,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优质性,也有利于避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怎么写论文。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发展特色农业,应着眼于生产、加工、流通三大环节,着力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凸显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高收益,促使农业标准化进入良性循环和高水平发展。
(三)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1.完善农地制度
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全使土地分散耕作固化的状况很难打破,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农业企业的发展形成限制。应进一步完善农地制度,一方面,加强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和强化其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中的号召引导功能;另一方面,应健全农地流转制度,保护农户土地使用权权益的同时,通过流转使农业规模用地得到实现和保障。这对于促进特色农业的企业化发展有基础意义。
2.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论文,促进农业产区与市场的衔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市场效率,同时推动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其营销网络的完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薄弱,水利、路网、通讯等不够完善,农业信息化水平低,需要大力改善和提高。另外,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推广、农民培训等都需大量资金支出。应采取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方法,多方引进资金,多渠道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供给。
3.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制定易于操作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企业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也是农业企业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应继续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扶持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人力资源环境优化、相关政策的推介、产品购销平台的搭建,引导各种资源的有效联结,同时在企业品牌打造,相关政策适用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学英.关于发展我国特色农业的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2]李八月.加强和改进对特色农业的金融服务[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2.
[3]岑荣.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增收[J]. 南方农村,2007,3.
[4]齐城.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与供给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