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55
导语:在教育教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规定。1995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提到了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热爱幼儿,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2011年12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要求。从已有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条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出台的条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为零散,模糊、笼统,缺乏规范、全面、统一的标准;其次,专业要求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将教育理念与行为准则相混淆,不足以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规范和指导;再次,专业要求的条目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专业要求的内容很难反映现代教育的理念,应对新时期幼教现状与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专业性,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也无法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幼儿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
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三、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1.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2.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
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3.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
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强调幼儿教师要接受并认可每一个儿童,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在生态学中,花盆效应又被称之为局部生境效应。从这一名词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中的花盆效应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园组织文化所造成的。首先,校园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会导致花盆效应的出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并没有联系,在这种发展环境中,教师只能在狭小的时空中将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事务以及教学事务当中。这种组织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教师之间欠缺沟通,不会对自身所面临的教学困境进行交流,也不会对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实践问题作出反思与探讨,因此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这一问题,学校要重视强化教师之间的关系,重视在教师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座谈会、报告会等,要求教师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难题表达出来,并在教师的共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物种”单一性也会导致花盆效应的出现。无论是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还是培训工作中,一些学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对生命多样性的忽视导致了“物种”单一性的出现,而这种“物种”单一性的现象又会不可避免地让教师队伍建设出现花盆现象。如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统一的培训内容、标准化的培训评价体系只能够培养出标准化的教师,在这种教师发展文化氛围中,教师容易失去个性走向大众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多元化个性以及需求做出调查,同时有必要对陈旧的教师培训模式做出改革,丰富培训内容,从而适应不同教师的不同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另外,教师的培训工作不能被封闭在教育系统中,而应当重视与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避免坐而论道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时空环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态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如果综合环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过多的量或者出现不足,则会导致物种的生存环境出现恶化甚至导致生物的灭绝。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在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态耐受度与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超过限值或者没有达到限值,则会导致教师工作倦怠以及难以形成有效激励的问题出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耐受度与承受力的主要因素体现为教学时间和班级规模。虽然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班级人数做出了明确限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大的班级规模会增加师生心理压力,在产生烦躁情绪的基础上也容易导致班级冲突,这不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导致教师产生教学低效感。另外,教学时间也是教学时空环境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这种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以及开展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心理。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具有差异,而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同时,教师还需要负责组织班级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辅导。虽然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但是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事务性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造力的提升,从而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
三、总结
通过对辽宁农村地区大量外语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由四个模块十个功能组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1课程培训模块课程培训模块是对外语教师进行全面知识内容的培训,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分为三个功能,基础知识培训模块完成外语基础知识的培训,专业课程培训是完成外语课程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是对外语教师个人能力培养,这项功能是针对教师本身能力进行的。
1.2教法培训模块教学培训模块是对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该模块提供了教学方法理论学习和教学应用演示两个功能,农村外语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及时获取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教法应用案例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习者进行借鉴。
1.3教育技术培训模块教育技术培训模块设计了教育技术动态和教育技术应用两个功能。教育技术动态为教师提供了最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内容,属于理论研究的层面。教育技术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方案。
1.4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由教学论坛、资源共享和专家咨询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学论坛是为外语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资源共享功能是为教师提供了外语电子资源共享的空间。专家咨询为教师提供专家咨询服务,该功能能更好为教师进行解惑。
2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辽宁农村实际软件实施条件和系统的功能要求,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技术,采用iis7.0服务器软件。
2.1课程培训模块实现为了实现课程培训模块,设计了专业课程培训类、专业技术培训和基础知识培训。每一个类的处理方法和显示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专业课程培训view类中,设计了课程层次、课程类别、课程教材的选择方式,系统通过这些内容获取准确的教学信息,系统查询相应的教学内容生成学习课程展示给用户。在专业课程培训中设计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习题精讲三个栏目,在教学内容中为视频播放和同步的PPT的内容,在重点难点中设计了该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习题精讲中系统提供了针对该内容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精讲和分析。专业技术培训类设计了技术类别、技术层次供用户选择,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生成教学内容,在该类view页面中设计了教学内容、经典试题两个栏目,教学内容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经典试题为用户提供了该方面的经典测试题,但此部分根据系统拥有的资源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对于非常专业的知识并没有讲解部分。基础知识培训类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层次的教学方案,其中对于每一个层次设计了不同内容培训,主要是针对国家和辽宁省教学大纲进行了栏目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教学内容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等多个功能。
2.2教法模块实现教法培训类是为用户提供教法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在本模块中设计了教学理论培训和教法应用演示,其中教法理论培训的view页面设计教法理论学习、教法专题讲座两个栏目。教法理论学习提供了教法理论的学习教材,教法专题讲座提供了一些大师和专家的讲座视频。教法应用演示类的view界面设计了教法应用示例和教学应用分析两个功能,教法应用示例为用户提供了教法应用的详细流程和视频演示。教法应用分析为用户提供了对教法使用流程的详细分析,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指导。
2.3教育技术培训模块实现教育技术培训类设计了教育技术动态和教育技术应用两个功能,其中在教育技术动态view类中提供了教育技术最新动态展示和教育技术历史浏览,在这个类中主要为用户提供了对教育技术当前状况和历史发展的科学普及内容。教育技术应用功能设计了教育技术应用指导和教育技术应用范例,教育技术应用范例中设计了针对每一种教育技术进行应用的一个范例,通过范例帮助用户学会使用该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用指导设计了为每一种教育技术的使用提供技术性指导,主要是完成技术方案支持和操作支持。
2.4交流互动模块实现交流互动模块实现了教学论坛、资源共享和专家咨询三个模块,教学论坛为用户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论坛是以BBS的方式实现的,系统设计了论坛管理,通过该功能实现对论坛内容的过滤。系统设计了帖子管理,完成用户进行发帖和帖子的管理。资源共享功能是通过资源管理类来实现的,资源管理类实现了资源的上传、审核、下载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完成资源的提交,在系统进行审核通过后,显示在资源页面上,其他用户通过查询的方式找到该资源进行下载。专家咨询类实现了专家与用户交流,是用户进行所有疑难问题的解决方式,用户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该模式进行远程的咨询,专家咨询内容进行解答。
3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辽宁农村外语教师培训系统是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支持的项目,本项目在辽宁西部地区农村建昌县进行了实施,通过半年的运行。为了对项目运行的效果进行分析,本项目组对50名使用本系统的农村外语教师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从教师对学习内容满意度方面进行了对比。学习内容满意度分析图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德育俨然成为每名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教师却未能很好发挥其德育的职能,使得中学的学校德育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由于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教师没有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中拜金主义横行,虚荣攀比心理严重,甚至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有的学生法律素质不高,中学生对法律知之甚少,中学教师又忽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使得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甚至不守法。
二、中学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德育职责的原因分析
(一)考试内容结构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各地中学生考试试卷,特别是一些较落后地区的中学考试试卷,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科试卷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拓展拔高类的题目并不多见。虽然是提倡了素质教育二十多年,就目前的成效来看,似乎没什么进展,仍然提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这从我们的试卷内容结构看的最为明显。
(二)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力。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也在不断提倡改变教师教学模式,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学习了新的教法之后并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学习也只是应付检查,只有在听课的时候才用。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比较有效的社会实践课往往都因为学校怕承担风险,害怕出意外事故而被取消。所有上述问题之所以能在很多中学出现,与该地区相关教育部门监管不力有关。
(三)教师选拔上存在漏洞。
我国目前在教师选拔上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以乡镇以及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小县城更为严重。为了拿到这一铁饭碗,许多人费尽心思,送礼托人,使得选拔的教师各方面素质达不到标准。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有的是个人素质达不到要求,选拔这样的教师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教师一直把自己放在比较高的地位,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只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德、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近些年来,虽然许多教师通过各种学习进修教育教学观念有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加上教育改革过程中种种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很陈旧,改变不大。
(五)教师评价学生标准单一。
在我国,教师总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一切的标准,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宽容以待,即使他们犯点小错误也是当做没看见。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味的责骂他们,批评他们,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长此以往,就会使很多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害怕学习、逃避学习。
三、教师德育职能的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改变考试内容结构,科学安排考试内容。
既然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的考试,也应该充分体现教育的这一目的。考试内容不能删去基础知识这一板块,这是最基本的不能丢。但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添加能体现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放性题目,这类题目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考试内容结构上作一个调整,把基础知识的比例适当缩小,把开放性题目的比例适当扩大,使之成为整张试卷的主体部分。
(二)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
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在基层学校中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及教法、技能的学习研究,并且积极组织教师到实施效果好的学校、学习。对于某些社会实践课程,教育部门也可以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到两节实践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学校要严格教师选拔工作。
学校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出台严格的招聘方案,明确要求和条件,在招聘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为了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可以在招聘过程邀请多方共同参与决策,尽量避免一方独断的状况。
(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师角色,不再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要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五)保证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1、各种宣传媒体和中小学教育中忽视忧患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种新闻媒体都在作大量的正面宣传,报喜不报忧。如: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等等。对历史上,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落后性、阴暗面、不足之处,不作报道,少作反映。各级中小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亦采取统一口径。如此一来,就让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年学生认为,我们的祖国什么都有,我们的祖国样样都好。我认为,我们的宣传媒体特别是教师在讲够我国的长处之后,要讲透我国的落后性、阴暗面和不足之处及其成因。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亦培养学生的危机感,以培养健全的民族素质。
2、当前学生们对忧患意识的淡薄
在"纪念胜利50周年"和庆祝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学生对我国近代屈辱史知之甚少。绝大多数高中生答不出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和全面的时间和标志;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制造的两次血腥大屠杀的名称;绝大多数学生答不出香港地区是怎样逐步为英国侵占的过程。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小学教育中忽视或轻视危机感教育的现实。对此,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反思。
3、当前的国际形势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当今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日美联合防御体系的建立,东盟国家的疯狂扩军备战,南亚的军备竞赛,越发要使我们的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认识到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以便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4、忧患意识教育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既十分丰富又具体生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特征。
鉴于上述四个原因,学校教育别是历史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忧患意识教育的途径
1、历史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主渠道。
(1)在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时,教师首先可以尽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正如李约瑟博士所说的那样:"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向学生讲透文化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例1:我们祖先发明了指南针,西方国家学会了这一技术后,就将之用作新航路探索,而我们却把它用来看风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西方人学会这一技术后,将之用作开发矿山或制作枪炮进行殖民侵略,而我们却把它做成炮仗用来敬神。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取决于社会环境。例2:我国的古代文化是一种无名文化,许多科技文化成果都冠以神农氏、黄帝、孔子的威名,而实际发明人或作者是谁?不得而知。这种无名文化,使当事人既得不到物质上的实惠,又得不到精神上的鼓励,这就激发不了人们的创造欲和成就感,其消极面一直影响到今天。
(2)在讲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教师可以肯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同一时代,并不晚于西方。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呢?而东方的中国却始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落伍于世界时代潮流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一,要使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就必须要打倒封建专制政体,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第二,要使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必须改变人们"以末求富以本守富"的陈腐观念,要把经营工商业赚来的金钱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用来买田置地;第三,要使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才能互通有无,只有对外开放才能扩大海外市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第四,要使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就必须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引进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3)在讲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时,教师先可以肯定自从董忡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对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然后又要指出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思想又箝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次是讲到近现代我们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冲击,教材从正统立场出发,集中力量歌颂经过、的冲击,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地动摇,这对解放人们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很少讲到这些冲击对我们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说明,这些运动对传统思想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对传统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扫荡。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把儒家思想中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等也扫荡殆尽。那么,我们到底要把我们的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怎样的人呢?!因此当前重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何等的及时!是多么的重要!!
(4)在讲到近现代世界三次科技革命时,教材用较多的事实论述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华民族都错过了,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今天还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如果我们再错过这次机会,那么,中华民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将越加拉大,中华民族将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常常教育学生趁青春年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召开专题讨论会也是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如:当我讲到的教训时,让学生专门召开一个讨论会,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归纳,指出:第一,落后要成为挨打对象,第二,落后事实上就抵御不了外来入侵者。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为中华民族的自强、繁荣、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3、举办专题报告会、黑板报、橱窗展,也是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
4、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也不失为是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一种途径。
三、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忧患意识教育要常抓不懈,不能搞过场,不能搞形式主义。
2、忧患意识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采取不同的深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3、忧患意识教育要从具体的史实出发,不能作空洞的说教。
一、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厚积累
有一首歌这么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能让难题成为乐趣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理想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为之,他做到——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教学大纲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它的精神实质,他会在教学之前就领会好,掌握好。新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汉语言的特点,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突出了学习汉语言的方法,重在积累、感悟、熏陶。他会牢记这些新的精神。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因素,……他都会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精品了如指掌。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类五千年文明产生了一批批文学精品,反映到教材里只是沧海一粟。对教材内容,当然应该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背诵的,他同样能背诵,同时他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他会以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会脱口说出王维的《桃花源诗》;教苏洵的《六国论》,他能够介绍苏辙的《六国论》;……
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多途径。有时,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的新名词,学生中已流传开了。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信息。课堂上,他会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与时俱进,孜孜以求,不停地读名著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报刊……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他的积累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他的弟子们用“碗”、用“桶”,尽情地舀吧、提吧,他依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二、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宽胸怀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理想的语文教师会牢记这段话,他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引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有重要意义。专家说:语文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牢记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积累,去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顺境中能茁壮成长,逆境里能顽强成长。他会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就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充满信心。他以学生为师,学生以他为友,学生和他互教互学,他和学生一起成长。
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从孔夫子和陶行知,从卢梭到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捧若至宝。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他更是推崇之、学习之。“激情”的于漪让他沉醉,“科学”的魏书生让他沉思,“人文”的程红兵让他向往,“鲜活”的李镇西让他发奋,……“结交天下名师而师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安心、专心语文教学并呈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师。他会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众知长,才能自成一家。
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他的使命就是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激起他们获取知识的愿望,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他懂得“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是以那块最短的木板为基准的,也就是说一块短板会影响一桶水的容量。因此,要千方百计使一只木桶各块木板都整齐。他从中得到了启示: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他也了解“短板理论”:一个圆的木桶底,是由一些长短不等的木板组合的,要形成一个圆底,必然需要短板,才能使木桶既美观又实用。他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一概而教之。
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高眼界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理想的语文教师,他应该——
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他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能从三尺讲台放眼世界,培养为明天社会发展不断创造的人。他记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话: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他记着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教师李希贵老师说的话: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四十岁准备着。他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他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他能够着眼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
从教育的高度观照语文教学。那种囿于教材,只重视课堂的教师,那种就文教文,只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被人称为经师;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被尊为人师。他懂得: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有无教育的意识。他能摆正教育教学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不会有钻死胡同的感觉,而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从批判学科走向学科建设。他对现行的教纲、教材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他把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内核:在教学中时时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他把开放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形式:面向社会生活,开放学习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让语文教学的天空永远新鲜亮丽;面向大众媒体,拓宽应用区间,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魅力;充实教材内容,链接最新信息,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灵气。他会根据教学实际,突破固有程序,用以疑激趣、合作学习、及时反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语文教学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四、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大智慧
第斯多惠说过: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是——
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他在备课时不会满足于把教参内容“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不会机械地模仿别人。他会仔细领会教材的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想尽办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备《劝学》一课,他会反复阅读课文及课本上没有入选的部分,并阅读荀子的其他散文,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文章风格,不仅如此,他还会从有关典籍中了解荀子其人其事,了解荀子及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后依据有关材料和学生实际,写成备课笔记。他用这种研究型的备课走进课堂,每天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
职业素养包括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遵守教师的职业准则。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有较强的团队与协作意识,同时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护学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并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美好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知性、守礼、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良好品质。
2、专业素养。
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知识传授中。要有本学科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科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时要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最前沿的知识,知道本学科的新观点、新信息、新发展,这样才可能将知识系统而精练地教授给学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学习与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同步发展。
3、学术素养。
即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一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思考,对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炼,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以供他人学习和借鉴;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针对本学科独立地提出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性课题,并付诸实施,以达到由普通教师向学者、专家迁移,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教科研,一方面提高了本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实践能力,这正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双师素质水平的要求。
4、教学能力。
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高职教师根据职业教育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的特点,对庞杂的知识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提炼,使之适合高职的学生水平,并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表达,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传授给学生;二是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现代教学逐渐向多媒体、网络及云计算等转变,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现代信息的加工处理,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然后利用信息手段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知识的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三是要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能力。高职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案例、现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并能充分利用讲座、演讲、学术报告、展览、表演、制作、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从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传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从而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熟练掌握。
5、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要不断吸收新成果、新经验,并不断进行总结与实践,不断进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见解与个人成果,这就是创新。这就要求一名高职教师一是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课程的首次开发,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最终目标统一,形成特色教材。在特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再开发,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诸如典型工作任务或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二是要有对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与思考,形成独具特色的成果的能力。一个教师要不断吸收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创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达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独到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6、结语
作为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者,教师需要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的这项活动加强认识和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生在经过实践教学后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此项教学活动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对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包括具体的开展地点,怎样开展和在哪里开展和时间分配问题等等。就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训来看,通常是在校内的实训室开展,主要项目包括幼儿园模拟教学、音乐、钢琴、美术和舞蹈等。各课程的实践技能,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总的目标规划,而且各科教师都要与具体的专业要求相结合,来进行总的课程实践教学规划。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者”
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者”就需要为学生充当“领路人”,进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好引导。教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导演”角色,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进行指导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要将问题解决的要点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引导。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多加关注,尤其是要对那些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同时要从旁做好耐心指导,关于指导方式,通常是以个别指导、集中指导以及巡视指导等为主,促进实训实效性的增强。首先,教师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过程中,尤其要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要尽可能做到标准,语言要尽量儿童化。对于学生提问技能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其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示范者”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示范者”,就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并且是专业的教师,要发挥好角色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模拟教学”实训中。对于幼儿教学的情景,教师要进行详细地讲解和演示,通过创设幼儿园环境,来带领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学的具体流程和情景。教师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就不再是幼师的教师,而变成了真正的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严格规范来组织语言,展开教学行为,以及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教师要想能够促使学生技能训练有效地进行,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做好示范,从而将不同的角色担当起来。
四、实践教学的“研究者”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是实践教学的研究者。就教师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而言,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幼儿园今后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怎样的需求;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有着怎样的需要等等。实践教学就是要变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就业能力的人,因此,实践教学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促使幼儿教师的能力与专业标准相适应。毕业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幼儿园教学为主要工作方向。该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每一年要到实习单位去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幼儿园对学生的不同岗位要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便做好准备进行下一年的教学计划。通常的调研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主要是针对实习学生个人进行,从而对其工作上的感悟体会有所了解,并且从谈话中获得他们对在校生的实际建议。对于实习幼教机构的领导也需要进行相关访谈,从而对毕业生中实践的不足进行了解。而教师的调研结果也将明显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和创新。所以,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研究者。
五、结束语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对于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教学反思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反思能促使实习生在教学方面有所提高。叶澜(2001)和姜勇(2004)均指出:职前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既需要课堂中理论的灌输,须要通过教学实践将其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教学反思是联系理论与实践,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通过反思会促使实习教师在经验方面有所增长。进入实习学校之前,大多数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学生须要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实地接触教学的机会,通过反思最大限度地利用获取的教学经验,汲取富有创新意义的智慧和力量。最后,通过反思可以促进实习生的专业化发展。师范教育是职前教育阶段,应届毕业生进行教育实习是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准备,是教师教育的一部分。只有使实习生尽早进入角色,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使其自我察觉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方法主要包括:录像反思法、教学反馈反思法、行动研究反思法、课堂观摩反思法、教学日记反思法、讨论探究反思法等。本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有课堂观摩反思法、教学日记反思法和讨论探究反思法。其中,课堂观摩反思法可以从上课教师的体态语态、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可行性进行反思,教师本人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反思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教学日记反思法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而实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既可涉及到专业自我方面,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他人的对话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
二、教育实习三个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发展记录
本研究通过对7名在小学二年级进行教育实习的实习生进行观察与访谈,分析这些实习生的实习日记(包含其课堂观摩反思和讨论探究记录等),发现教学反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一)实习初期———反思能力初步发展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第一周到第四周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听课反思和作业批改反思两个方面。实习初期,实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接触以听课为主,通过听课可以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观摩和了解学生。该阶段须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观摩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为自己走上讲台作好准备。通过对听课后进行反思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发现实习生的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实习生发现优秀的课例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会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遵循“引出新知———呈现新知———操练新知———巩固新知”的过程,每一节课都要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展开,该知识点则为本课的重点。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尤其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因此,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游戏的设定。然而课堂上并不是游戏越多越好,课堂上的游戏要既有趣又能与所学的知识点衔接。第三,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课堂教学中有“热身”这一环节,它能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运用也十分重要。若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直以平缓无变化的语速讲课,学生易产生疲惫心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批改是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作业批改能检测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习初期,对于实习教师来说,作业批改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刚刚实习的学生不适应这么多的作业量,只想尽快地完成指导教师任务,对于练习册中出现了哪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缺乏了解和探究。但以速度为前提的作业批阅方式不会增加教学经验。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生逐渐认识到: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丢三落四,反映的是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题错的多,反映的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等等。同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二)实习中期———反思能力迅速发展通过听课和作业批改,实习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在实习的第五至八周,实习生的反思进入下一阶段———发展阶段,即通过对优秀教案的反思和对习题课的反思,逐步深入课堂。反思教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教案进行反思和再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很好地改善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案不仅是教师对授课重难点、授课过程的基本把握,也是对教学的设计,教案优秀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课堂效果。通过反思教案,能够反思整堂课的预期效果。教案中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还应记载授课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反应等。然而,教学是一个不可完全预测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并以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考问题,才能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因素,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习题课是对知识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习题课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处理习题课不能仅遵循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多做题”授课模式,而应积极创新。通过习题课的讲解,实习教师作了如下反思:第一,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教师不仅要关注讲课,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讲解的知识点应该以课本为主,不要一个知识点拓展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单位时间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受限。第二,讲解时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习题课应该创新,应该达到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在娱乐轻松的氛围内完成。
(三)实习末期———反思能力逐渐成熟在实习的第九周之后,实习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和学生有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反思能力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通过对实习教师的观察发现,在第一次进行授课时,由于紧张,原本设计的一些有亮点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学生的反应也不热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两节课之后,实习教师主动反思,逐渐意识到每个班级孩子的程度不同、特点不同,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习教师增加了热身环节,让学生随着歌曲做动作,但是热闹过后发现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该实习教师又在反思后想出解决办法:在课堂上提出一条规定,当喊出口号“1、2、3,收”时,学生立刻坐好,安静下来;实行过程中,学生对指令不熟悉,无法配合,实习教师反思后发现指令须要多次练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反思,实习教师发现: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竞赛的形式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