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餐饮实训总结

时间:2023-03-10 14:48:59

导语:在餐饮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餐饮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 烹饪技能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93-02

一 确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标准

烹饪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确立“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的载体,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依靠餐饮市场和众多著名的餐饮企业,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烹饪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实施,将订单培养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入“打基础、强技能、练岗位”的三个教学阶段,以实现“精工艺、懂营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是规定烹饪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烹饪课程标准与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厨房管理、餐厅管理、原料加工管理、营养配餐管理、烹饪制作管理、冷菜工艺管理、面点小吃制作与管理等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做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教学的要求和餐饮企业经营的特征,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旺季突出岗位全真实训,淡季着重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来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烹饪技能的训练。它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打好烹饪基础。

教学见习是利用当地的各大酒店、宾馆进行学生技能见习,其特点是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现代烹饪理念,了解烹调技术发展的动向,熟悉餐饮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训的延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明确阶段性技能形成目标,逐步提高烹饪技能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通过与各大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全程实行工学交融。

第一阶段:烹饪基础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在校内重点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一定量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检测,形成写实性的评价成绩。

第二阶段:烹饪核心技能课程学习阶段(3~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岗位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开设热菜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等综合实训课程,设立阶段性目标,模拟厨师长和厨师的实际工作环境,定期轮岗,并将学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内与校外的专家检验。

第三阶段:烹饪综合技能与检验的实训阶段(5~6学期)。主要完成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根据企业岗位设计的要求,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习,师傅以外聘教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同步。同时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以设计一套宴席菜单为标准,进行计时操作,通过技能鉴定专家评分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测试通过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厨师等级证书。

四 抓好校企合作,为就业打好基础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烹饪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烹饪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烹饪营养知识与技能、烹饪管理理念和能力为支点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烹饪工艺、烹饪营养和烹饪管理三大模块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且在餐饮企业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烹饪整体操作能力,使烹饪专业实训更贴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能让我们找到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真实地感受到烹饪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高素质的烹饪师资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的生命力在于专业办学的高质量,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烹饪技艺精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烹饪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多种活动,通过多渠道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出线”条件,铺平成才之路,让烹饪教师带着烹饪课题进行教学,带着项目在企业中实训,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这样就能造就一支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将来他们不能适应烹饪岗位,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高技能烹饪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企结合既可为教师“充电”提供方便,使教师掌握烹调方法及流行菜点,又有“大师”级的厨房师傅担任教学工作,壮大教师队伍,使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与现代餐饮企业同步。

参考文献

[1]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4):56

[3]边振明.构建烹饪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新体系[J].甘肃成人与职业教育,2009:54

[4]李保定.基于高职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78

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全真实训“一体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49-02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必须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为例进行探讨。

一、建立全真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景阳楼宾馆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以确保满足学生实训为主要构建目的,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即学生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和需要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训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训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身为3A级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其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的另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餐饮与住宿、休闲与旅游服务,即其本身承担了生产与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会功能,因此,当其社会功能需要最大化的时候就有可能与实训教学需要相冲突,不能完全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酒店专业;餐巾花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23-03

一、引言

餐巾折花是餐饮六大基本技能之一,是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宴会摆台项目考核的关键技能点。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主题宴会越来越受到客人的青睐,餐巾花设计也就成为衡量酒店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翻转课堂的思想引入到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教学中。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将低层次的记忆、理解放在课前,在课堂上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创设服务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出符合宴会主题且让顾客满意的餐巾花造型,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将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深层归纳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肯定、点拨的作用,师生一起做中学、学中研、研中用,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即将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传递、课后通过练习进行知识内化的“先教后学”,转变为课前自学,课中进行内化训练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更易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达成某项任务的目标,而且是聚集了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因素形成了课题的独特解决模式,这就是翻转教学的独特魅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无论在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具体对比如表1。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中职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建了适用于中职酒店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见图1)。

三、“翻转课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学知领任务

根据翻转教学理论,学生依托微学习平台课前完成自学。教师课前上传《主题宴会餐巾花秀》微课,微课中播放各种主题的餐巾花图片,分析获奖作品,剖析典型实例,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原则及注意点,让知识点以更富趣味、更精悍的形式呈现。学生课前点拨观看微课,对微课内容有疑问的可在线问答,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学习任务书,让自学有了方法和目标。在学习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各小组到酒店宴会部调研或通过网络调研,收集不同主题宴会的餐巾花图片或视频,并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制作调研成果。

(二)课中展示研中做

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任务来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知识运用的转换,其过程概括为: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评价反馈――课后拓展。以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1.展示调研成果,确定任务

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各小组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展示调研成果。教师播放在我校实训基地录制的4个不同主题宴会预订情境,布置任务。

2.分析服务情境,制定方案

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展开讨论,结合服务情境中顾客的需求,分析主题宴会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线查看微学习平台,使用百度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方案,突破教学重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小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各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完成餐巾花的折叠和摆放。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效果对方案进行修改,从而使设计的餐巾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宴会主题,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要求学生用手机拍摄折叠过程,为评价反馈做好准备。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馈

各组展示成果,推选一名学生陈述餐巾花设计意图,其他组对其进行评分。同时请实训基地餐饮部经理将学生设计成果的图片与顾客交流,顾客和经理通过微学习平台在线评价小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通过顾客和经理的在线评价,用行业标准鉴定教学成效,达成了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了课堂与行业的接轨。

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指出各组餐巾花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结合小组评分、顾客评价、经理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5.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拓展

教师通过提问 “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各组课后根据顾客和经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餐巾花的设计,同时使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印象笔记等方式,制作本组各种餐巾花造型的设计过程,并共享到学校信息资源平台,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后学习氛围,同时也为下次课到实训基地真正地为客人设计餐巾花打下了基础。

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 “餐饮服务与管理” 案例教学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53-02

餐饮服务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是餐饮企业的信息中心,通过收集餐饮企业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对服务信息进行统一的接收、传递,确保服务能及时提供给客户。通过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创新探讨,使得学生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服务有着较强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

1 案例教学在“餐饮与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服务类专业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再加上现有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使得这些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弱化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学求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较差。同时由于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训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正常展开,在教学中极少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单一技能培训,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工作过应变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降低。

案例教学实践是指通过将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研究教学案例,进而锤炼自己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保证老师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前提之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餐饮与管理课程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餐饮工作环境中去,将学生当作案例中的主人公,让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自我思考。同时案例教学可以克服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因素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餐饮与管理这门课的精髓。

2 “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二章《餐饮服务人员》为例,通过案例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一名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餐饮服务与管理》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流程与相关知识。那么如何能够应对餐饮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下面我将扮演G餐厅的一名顾客,而A同学则扮演这家餐厅的服务员,让我们来模拟一下服务员的服务过程。

A同学:欢迎观临,请问有什么要为您服务的吗?

老师:你把菜谱给我,我自己来点菜。

A同学把菜谱递给老师扮演的顾客,顾客进行选菜。

老师:这个红烧茄子、香辣虾都不错,给我来一份。

A同学:好的,请您稍等。吃香辣虾配啤酒不错,您要不要啤酒助兴。

老师:你们这都有什么牌子的啤酒?

A同学:我们这有雪花、燕京、青岛等众多啤酒类型,且价格和外面零售价差不多。(A同学把酒单拿过来递给顾客)

老师:我喜欢喝燕京啤酒,那就给我来两瓶燕京啤酒。

A同学扮演的服务员拿来两瓶啤酒,并且打开给顾客满上。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水撒到顾客的衣服上了。

老师:你这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吗?我这身名牌衣服被你弄湿了,你说怎么办吧。

A同学:老板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咱餐馆附近就有家干洗店,您把衣服脱了我拿去给您干洗,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洗完。

老师:算了吧,我吃完饭还有事呢,这点油污也没有太大影响。小伙子,以后干活注意点啊。

A同学:谢谢老板。

(案例片段结束)

老师:A同学总体做的还不错,已经具备一个服务员基本的素养。但是仍然有所欠缺,应该主动把菜单主动给顾客而不是要等到顾客主动要。下面我们将场景切换到酒店餐饮服务,下面请B同学和我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开始酒店餐饮服务角色扮演)

3 案例反思

在进行“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的时候,案例的选择以及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的安排都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策划,想要做好案例教学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收集并提炼案例

教师在进行前期案例收集的时候要充分关注餐饮行业的新动态,收集能够代表餐饮行业要求的典型案例,并对于这些案例进行整合处理,使之能够适应实际教学活动。同时老师也要收集有关服务案例的书籍,保证收集到的案例较新较全。通过对收集的按理资料进行删减,保证采用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技巧性。

3.2 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工作,也是达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主题,而且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于老师来说,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如果收集到的案例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还需要进行案例的编撰与修改。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去总结。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主动性,才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3 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

很多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的度量,缺少对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的控制。如果课堂教学抓的过紧,那么学生就不能够畅所欲言,降低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如果案例教学课堂抓的较松的时候,学生就会将案例教学当作活动课,一笑了之,不能够充分理解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因此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实施具体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课,而是理论结合时间的教学课。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把握住实践教学的要点,将整个案例片段分析控制在教学范围之内。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

4 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的需求形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以后走向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80-81.

[2] 余永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商业经济,2012(9):121-123.

[3] 袁淑香.职业院校餐饮服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6):283-284.

[4] 阿依古丽艾力.高校《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3(17):95-96.

[5] 薛秀芬,杨慧敏,董海沙.饭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199.

[6] 冯颖,李悦铮,李君明,等.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以南开大学和立教大学为例[J].旅游学刊,2008(12):82-87.

第5篇

(一)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育相互配合

高校教学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知识教学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教学体系。有些高校因为实践教学无需考试,所以根本不重视。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只在实训室上过一两次实际操作,多数学生根本不会铺床,甚至连中西铺床方法都分不清。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时,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做到实训操作课程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二)能力培育坚持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互配合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是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酒店行业国外客人比较多,所以要求一线岗位员工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在酒店实践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品质、上下级沟通协调能力、同客人交往能力、同事之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基础上,形成较强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全面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要相互配合

高校酒店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注重考“双证”却忽视职业整体素质培养现象,而一些高校学生虽然考取了如《前厅服务员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但这些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要符合酒店人才需要实用型人才标准。在选用和编写教材上,要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选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材,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案例要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理论。

二、三个“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

(一)校内模拟室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应

目前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已基本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示范操作实训室,但和真实酒店环境仍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环境和氛围还不完全真实等。教师在实训室教学可更多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实训和真正演练的区别。《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课,要让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铺床要领,了解中西铺床法和特点,多练习。前厅接待服务实训课上,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行李员和前厅接待,模拟一个完整服务过程,包括站立问候,介绍酒店特色,办理入住手续,填写各种单据,各种银行卡的使用,送客引路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教学对应

条件许可的学校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实践课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也会感觉比在传统教室上课更有兴趣。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根据教学需要,可分别建设酒店前台、酒店餐饮、酒店客房等模拟部门实训室。还可与一些知名品牌酒店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设一批固定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还可为学生和酒店提供一个共赢的发展平台。

(三)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应

实习是实训的重要环节,只有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操作实践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把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纳入教育教学大纲中来。必修课应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把社会实践活动与酒店专业实践实习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三、三个“加强”促进教学实践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不仅是一线岗位实际操作优秀人才,更是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现代酒店从业人员只有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热情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学习社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比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教育更重要,要使职业认同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互促进,要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能满足旅游酒店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二)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从实践中产生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知识,这是的认识论。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是为了改变从课堂理论知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再提高到理论知识的模式。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结合学生在课堂所学,按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让学生提前步入社会,进入酒店等相关企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

(三)实习结束后总结

组织学生认真写好毕业实习报告书,在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个人在酒店操作技能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优缺点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全面总结,可实现从校园学生心态向企业员工心态的转变,使每个毕业生对自己的管理水平、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有一个总体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和升华体验,为今后就业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并初步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第6篇

(一)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照搬照抄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从旅游企业、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等综合因素的需求角度考虑,有的理论学时太多而实践学时太少,有的根据本校的现有教师情况安排课程,因人设课而不是因需设课。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强调理论教学,脱离了酒店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客观实际,缺少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非常不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是在校内模拟的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室内操作练习,未到酒店企业的前厅或客房等工作岗位,难以从酒店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缺乏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职业”还表现在缺乏较为完整科学的专业教材体系,很多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我国目前已经出版和使用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专业教材基本上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复制,教材观点非常陈旧,并且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酒店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部门组成与工作职责,餐饮及前厅与客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而真正讲述和探讨酒店具体部门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很少,很多学生到酒店实习或工作后发现课本的知识用处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前后关系递进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并且很多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

(三)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这些专业素养和经验技能的具备必须依托校内的酒店实训室和校外的稳定的星级酒店企业实习基地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现有的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和办学场地狭小等原因,现有的校内酒店实训室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摆台、甩单等模拟练习,而不能进行大的宴会设计、客人住宿安排等实战操作。因此,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很难达到酒店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由于多方面的条件所限,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很不到位,还停留在形式上,诸如聘请酒店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到酒店参观等,学生只能从中获得较为肤浅的专业认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国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办学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缺乏专门的与企业联系的部门,并且与酒店企业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同时,学校在办学体制及运行方式等方面还不能与酒店企业的要求相对接,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表面上,合作基础比较薄弱,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思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校办学的市场调研,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转变办学观念,加大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酒店企业一线的生产、服务与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教学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与社会对人才需要对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应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其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真正培养出来酒店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提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改变现有的办学观念,牢牢抓住“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的“知识中心”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真正打造与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以“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的相一致的办学方式。在充分了解酒店企业各具体工作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要求的前提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求了解和掌握即可,加大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设置工作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考试环节,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先专业认识实习,后校内实训教学,再校外专业实习,最后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强化行业证书导向,要求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应拿到诸如酒店经理资格证、餐饮服务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

(三)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转变学生原来中学式的“课前看书预习、上课埋头记笔记”的上课方式,充分借助校内和校外的教学条件,多渠道、全方位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借助已有的酒店企业经营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酒店企业的成功做法与失败教训,从中总结经验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该专业的《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在讲述了基本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条件下,结合国内及国外著名品牌酒店的经营案例,让学生们查阅资料和综合运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以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可以较为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学习《酒店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时,就以上课程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知识和教学资料,在认真分析问题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书面的发言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让每一小组推选一到两位发言人,将小组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使全班学生彼此分享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

3.现场情景教学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岗位较为明确,因此该专业的很多课程可将课堂教学改到酒店企业现场。如在《酒店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带到学校的酒店实训基地,让部分学生分布于酒店的前台,酒店的中餐厅或西餐厅,酒店的客房,酒店的商务中心等部门,再让部分学生扮演酒店的客人在酒店入住或就餐等,让学生在掌握酒店用语的基础上现场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在这种酒店现场情景的教学环境下,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联系的目的。

(四)增强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学会做”为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课堂讲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联系,让理论向应用转化,并让应用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校内的实训场地要强调真实性,酒店前台及客房等场地的开设、酒店的设施配备、学生的职业打扮、实际的工作环节等方面要与酒店企业的真实情况相一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酒店的环境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在校内,除了利用实训室进行常规的实训教学外,还可以在日常学生活动中举办酒店餐饮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成立“旅游酒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社团为组织联系酒店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展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到酒店的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认真对待和组织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工作,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并且可行的实习计划,提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在实习结束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第7篇

一、“现代学徒制”方案实施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影响

(一)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

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以各大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以及旅行社导游和计调为主。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学生要掌握酒店餐饮、客房服务的基本技能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技能。由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缺乏校内实训室的现状,每届学生都需要与酒店合作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的实训和实习,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酒店方要考虑到其成本及相关问题,所以三个月的实训期都安排在旅游旺季,酒店相对较忙的时候。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在酒店只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就要进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酒店餐饮、客房等技能操作掌握的并不标准,也并不熟练,只能基本达到完成的状态,给学生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整个实训结束后,学生对酒店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回到课堂上进行理论提升学习时,就会产生一种负面情绪,消极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自己操作技能已经掌握,理论知识没有再学习的必要。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准确掌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细节部分过分忽略,造成了知识的夹生。“现代学徒制”方案的实施,解决了学生动手训练机会少的缺陷。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生教学与训练,让学生能够对酒店有更深的认识。大量亲自动手的机会及现场观摩提升学生对酒店服务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餐饮、客房服务技能准确掌握程度和对问题的理解,师傅的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结束为期一年的“学徒制”改革后,学生已经能够掌握餐饮、客房、前厅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的完成各部门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达到毕业后即上岗的要求。

(二)组织管理能力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酒店的工作和学习中,分配相应的任务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让他们尽早的接触社会,在酒店和学校双方的指导和教育下,提早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人际交往能力

过去学生在进行三个月的实训过程中,人际关系成为学生在实训期间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部分。培训时间短、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陌生,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学生也没了解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甚至还没有在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就要进入新的角色,很难融入到新的环境和角色中去,加之旅游旺季酒店的工作量大,学生没有缓冲的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与同时产生矛盾,影响工作的心情和效率,造成辞职的恶劣后果。而“学徒制”的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认识酒店的工作,熟悉酒店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增加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角色转变的压力。酒店师傅与徒弟又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能够体会学生的感受和立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他们心理上进行疏导。学生与酒店共事人员的接触时间也相对较长,增加了彼此了解的时间,熟悉彼此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大大的减少了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同时,在与不同类型的人员接触中,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交际面。

(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训和实习过程中主要是以顶岗实习为主,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统一的酒店要求。学生需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保证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实习后的模式都是酒店程序模式,没有时间思考和尝试,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的能力。“学徒制”的学生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师傅的现场演示,通过对比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向师傅和老师请教,再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尝试,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学徒制”方案实施的总结

第8篇

(一)课程建设改革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建设重理论轻实践,涉及面广而泛,给学生灌输的是大杂烩式的酒店管理学科知识。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对一些基础理论性课程进行精简,而对一些能力培养与拓展性课程进行深化与增加。比如专业基础课中的英语教学,学生在掌握基本单词与语法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酒店中具体部门、具体岗位英语对话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二)教材建设改革,进行专业教材的整合

搞好教材建设,完成一整套特色明显的酒店管理系列教材,是实现教学建设改革的重要保证。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据现有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总结,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宗旨,培训自己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进行教材开发。鉴于市场上目前缺乏真正适用性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材,该院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赴各大酒店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邀请各大星级酒店的酒店管理专家共同参与《星级酒店实习指导书》、《中、西餐饮技能实训指导书》、《前厅、客房技能实训指导书》、《茶艺与茶文化》、《鸡尾酒调酒技巧》等一系列真正适用型的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酒店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酒店管理课程培养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因此对师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一整套理论体系外,要不断学习学科专业发展中的新知识,跟上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酒店一线部门进行现场的服务,能够对服务程序的具体要求及客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规定青年教师在两个学年之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酒店企业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实践证明,这对年轻教师个人的成长和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了“教师—企业—学校”的良性循环,对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学质量也是一个极大提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

在课程建设中,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检测起主导作用。烟台南山学院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形式,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让学生被动接收,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在授课技巧上,采用破冰式、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练习、复习、多媒体、排序法、讲解、生活例子、老师示范引导、比赛、角色扮演、配对等14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用任务驱动、开展社会调研、总结汇报、组织技能大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人才,使所培养的每个人都能就业于酒店尤其是星级酒店的各个岗位,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改革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为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很好的衔接,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专门开设了《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有机的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合。这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职业保障。

二、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加大实训周课时的基础上,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增加课内实践学时

在以前的教学中,烟台南山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3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是为期一周的校内实训周。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该专业率先对其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不仅将原来三大核心课程(前厅、客房、餐饮)的校内实训周增加到两周,还在原来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实践学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课内实践训练达到了同步进行,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开相关实训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体现实用性、技能性。传统教学重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对其他技能训练重视不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更趋向于多样化与个性化,酒店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更加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三大核心技能外,酒水经营与服务能力、英语会话与接待能力、营养配餐服务能力、茶艺服务能力等技能也必须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鉴于此,该专业增开了《酒店接待礼仪》、《宴会礼仪》、《调酒技能实训》、《营养配餐实训》、《茶艺》、《酒店情景英语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训练课程。

(三)开设配套的教学顶岗实习,强化校内实训效果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校内实训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与行业进行更多的接触,该专业将专业课程进行分岗位、分模块,在每一岗位、每一模块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安排与之相匹配和对应的教学顶岗实习,教师在一线岗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景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亲身体验行业的真实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校内实训效果,加强对行业的认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参加教学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会给他们发放相应的工资还可为家庭适当减轻负担。

三、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改革考评体系,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考评

实行“过程考核”,采取知识考核、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学生的最终的综合成绩由几个方面确定:综合成绩(100%)=平时成绩(30%)+理论考试(30%)+实际操作考试(40%)或综合成绩(100%)=到课情况(20%)+作业情况(20%)+终结考试成绩(60%)。

(二)学分互认和完全学分制

实行校园内外学分的全面互认,学生的学业学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参加的考试成绩合格所取得学分、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成绩者所赋予的学分,这些学分是可以被全面互认,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实行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实习)学分、创新学分相结合的完全学分制。在完全学分之下,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能力训练被加倍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发明创造与设计、科技成果与竞赛奖励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等最终均以学分形式加以体现。

(三)改善考试内容

有针对性的考核,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融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考试内容强调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试验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

(四)改善考试方法

根据课程确定不同的考试方法:过程考核,纸质考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随堂考试、技能比赛式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在学校大力推行各类竞赛活动,倡导“校园竞赛”文化,特别将竞赛引入学业评价、课程考试无疑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人才能力本位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市场经济相对接的举措。在专业课的的实操部分采用技能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采取竞赛的模式,场面隆重,严肃认真,过程公开透明,给每位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施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公平、公正的考核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四、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传统教学的以学校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酒店”为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技能需求、个性需求、职业发展需求为中心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重视学生就业适岗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设计好生涯规划,提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教育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

第9篇

【关键词】TAFE模式;过程性评价方式;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1]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目录内专业,普遍开设于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人才输出主要面向中高星级饭店的餐饮岗位和大中型连锁餐饮企业,以掌握餐饮服务技能和餐饮管理的基础能力为培养目标。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高校要制订实践育人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效果”,突出了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要求。育人的成效是要通过考核评价得以显现,根据教育部最新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内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落实教育部的要求,而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1 传统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评价方式的弊端

1.1 传统的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评价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当前职业教育强调课程必须与岗位、任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延续了中职或本科教育的“知识评价观”,没有及时转变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可见,传统的评价方法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严重脱节,很难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作用甚微,无法全面衡量学生所掌握的职业能力。

1.2 传统的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评价方式,脱离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与评价方式上应紧紧围绕“高端”和“技能”,而目前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觉得其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的逻辑性而忽视岗位的任务驱动要求、评价方式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实践技能的掌握,这种评价方式有悖于人才培养目标。

1.3 传统的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评价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出题、学生答题,以闭卷或开卷的方式完成考核过程,这种形式比较适应于本科教学的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相对于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传统评价方式明显滞后。

1.4 传统的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评价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成效。

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低一定的层次。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将高职教育视作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按照本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考评,仅仅在教学内容上作些调整,以降低理论难度,而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上并未作根本改变,忽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诉求做适当的调整,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本无法体现因材施教的成效。

2 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及其优势

澳大利亚的TAFE 模式是国际公认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TAFE 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的英文缩写,即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TAFE 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之上,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认可的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2]

TAFE每年提供数以千计的职业和非职业课程,根据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设计,非常实用,学生拿到TAFE文凭可以直接进入每个行业当中大显身手;TAFE采用小班制,学生可得到较多老师的帮助,而且学校的设施相当完善及现代化,教学上注重小组学习和讨论,边教边学的讨论式,一边做、一边讨论,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教师大多为有3年到5年专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士,教学内容是实践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TAFE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无论从教室、实训室的布局,还是从教学方式和课程类型方面,都完全体现了行业驱动、能力本位的教学特征。概括来说,TAFE最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灵活的教学服务,主要体现在宽松的入学条件、多个培训地点、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多样化的评估与考核方式;②模拟实习公司培训;③项目式教学;④校企联合培训;⑤企业培训,在RTO(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注册的培训机构)的教学过程中,某些课程必须在企业内实习完成,行业培训项目组对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进行开发,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应持有关键能力培训日志,培训日志设计了企业基本信息、组织背景、企业培训目标、工作记录等内容,将记录学生在工作地点所完成的各项工作及完成时间,并由企业培训主管对其所具备的能力进行考核并签字。培训日志还对关键能力进行了具体解释,并设计了学生自我检查栏目,以便学生随时明确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掌握培训进度。

TAFE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与传统大学强调学术性不同,澳大利亚TAFE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具体表现在:①突出能力培训是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要求。国家认证体系和培训包是TAFE办学必须遵循的教育法规。②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TAFE的教学体系建立在以培训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③以能力目标作为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TAFE对培训包课程提出最低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作为对课程的考核手段。这12种考核方法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和其他。④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对TAFE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其中对理论的考核要求比较松。而对实训课,即基本的要求则比较严格。

以澳大利亚酒店管理类排在前列的威廉?安格里斯学院为例,安格里斯的餐饮课程基本都是在餐厅内进行的,严格按照客人进餐时间进行设计,上课的流程依照餐前准备、餐中服务以及餐后整理等环节来执行,理论与现实结合得很紧密,教师会根据学生在工作现场的表现给出成绩,小班化教学的方式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对于其它的餐饮类课程,比如酒水知识、菜肴知识等课程,过程性测试的方法随处可见,老师会提前给出议题,要求学生花上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准备,后续是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比如菜肴知识课,老师要求学生必须采购来自己所介绍的食材并简单制作一份菜肴,要求学生在完成介绍性的PPT展示后,现场制作菜肴并邀请学生品尝,整堂课程下来,趣味、知识与能力并存。

综上所述,TAFE模式下的评价方式的优势最主要在于:评价方式与市场需求契合度高;评价方式与培养目标高度融合;形式灵活、学生参与度高;考核有效、学生实际掌握程度好。

3 TAFE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启示

结合TAFE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笔者认为,TAFE模式对国内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的评价有以下几点启示,可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评价依循以下启示进行改革:

3.1 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教学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高端”和“技能型”,强调实践能力,高职学生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愿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实际工作岗位中的一些具体工作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所以在评价目标的设定时,要充分保持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要能体现考核“高端”和“技能型”的要求,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2 必须以高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评价方法。

高职学生的对于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于实践动手学习的意愿较高;对于管理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管理实践的运用较感兴趣。评价考核方式应适应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餐饮管理与服务既强调基础服务技能的学习,又要学会基层管理业务的运用,餐饮岗位的胜任能力,可以规范为四种,即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含紧急情况处理能力)、职业道德规范能力(含团队精神)、管理协调控制能力(含工作环境保护能力)和基础能力(含技术、知识、语言和文化技巧)。[3]根据这些能力的要求,需要教学与评价方式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应当注重考核方法的灵活多样,多增加过程性测试的环节。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应试、作弊现象频出的现象,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而要开发出一套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考核,并能与和老师通过交流沟通而获得互学互长的考核平台。

3.3 必须以过程性知识衡量教学评价结果。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注重学习“以任务为引领,以工作为导向”,注重基于实践情境的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过程性评价的对象界定是形成过程,重在所经历的过程完整,是对内隐的深层能力结构的动态反思,因此与解决实践问题直接相关的学习过程成为评价要素。隐性能力评价的目标界定指向过程性知识,重视关于体验、经验以及关于主意、策略等隐性知识的内化程度。[4]

3.4 必须以提高综合能力明确教学评价内容。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总结与评价的五项能力被学生认为是最应当从学校课程中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利用传统的一纸试卷无法对这些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评。所以,涉及这些能力的课程的考试评价应当选择多种手段,要突出学习和考核的过程,更应在考评内容的设计上符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3.5 必须以多元性呈现教学评价主体。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其评价主体不能只是教师,应该呈现“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的多元主体。①教师公开评价。对于实训课程,教师应将评价标准,包括实训教学进程安排预先告知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②学生参与评价。理论阐述、模拟实践操作部分的考评视课程内容,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的方式,保证学生的评分比重。③企业现场评价。在有实质性校企合作的前提下,部分实训课程可直接安排在企业完成,由企业现场评价。学生通过企业的打分及评语,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④社会考证评价。学生要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参加社会考证,获得相关技能证书,以增强就业资本和竞争优势。[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第一条第2款

[2] 陈智强.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2):90-91

[3] 朱倩倩.论澳大利亚TAFE办学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1(24):57-59

[4] 侯明贤,李亚男.高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自主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9(4):112-114

[5] 孙艳等.基于TAFE 理念的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的创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1(33):77-79

[作者简介]

[1] 李亚男(1982- ),女,安徽六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

[2] 徐迅(1969-),男,浙江宁海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餐饮管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