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10
导语: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风险预警机制;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42-04
铁路作为我国最普遍、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加强各地联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铁路部门也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调整,在这其中安全管理成为铁道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强调铁路施工安全必须要将其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化铁路部门运行机制改革,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性。铁路施工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再加上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就使得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差错率较高、施工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危险性很高。在铁道部门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铁路施工手段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家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铁路施工安全等级,出现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在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管理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为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建立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保证铁路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行车的安全性。综合来说,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在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高效运行。
1 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员、货物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铁路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成本相应的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铁路施工安全监管的松懈,导致现阶段我国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铁路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甚至影响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铁路施工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涉及到通信、交通、线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设计规划。无论哪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之后的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也会因此更加困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领域广,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欠缺,对施工的有序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部门在众多的参与部门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其整体观念不强,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口径不一,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契合程度降低。还有就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容易出现主管领导与人员没有监督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管理松懈,不能严格地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这些都给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1.2 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据统计资料显示,因违章施工原因导致的铁路安全事故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违规施工是大部分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安全技术和方法,使得铁路线路承受能力下降,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还经常出现在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变更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施工涉及到的领域和部门较多,临时变更的计划很可能通知不到所有的参与者,即使得到通知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在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前提下,没有与变更后的施工方案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甚至可能漏掉施工作业中的关键程序,对铁路施工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就是铁路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这种人员配置的不合理,是施工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安全事故发生后没有切实有效地应急预案
国家铁路有关部门对于铁路运输的关注大多是其施工建设、人员安排、影响范围等,对于如何处理应急突发案件则较少研究。一般性的突发状况基本上能够有比较稳妥的处置方式,但是相对模式化的处理方式对于特殊性的安全事故则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再加上铁路施工现场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都存有很大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监管岗位形同虚设的现象。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和监督机构不能及时地发现,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 铁路施工工作缺乏细致统一的规划
铁路施工工作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联合作业,特别是大型铁路交通枢纽的改造与建立会涉及到特别多的单位,如果没有细致统一的规划必然会给之后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完整细致的施工规划是建立在各级主管领导和施工人员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作作风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意识不足,铁路施工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施工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各个工序之间没有做到有序合理的衔接,从而不能保证铁路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品质。
2.2 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由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建筑施工以及安全管理的单位在处理安全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的时候,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
2.3 传统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列车提速与重载列车是铁路部门面临的两大问题,铁路施工建筑的质量以及通信信号是铁道部门关注的焦点。对于主要施工地区以及通信设备的检查、维护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监控实际状态,及时发现设备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满足提速与重载的需求。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现在一直沿用,对铁路线路施工和养护的主要作业手段仍然是利用列车之间的间隔进行的。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明显不能满足火车提速后对设备质量的要求,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一般来说,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手工作业效率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规定的建设项目。这些固有的弊端的存在,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少困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3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 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分析铁路技术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将安全风险意识与铁路安全管理相结合,加强安全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发现与识别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过程的控制都会进行总结性的评判,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安全管理实用有效地基本策略。
3.2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引导作业人员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不论是建筑施工人员还是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借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契机,利用有关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研讨会,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再加上各级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3 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铁路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预警机制是对安全信息和以往发生的事故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实际的施工及运行环境,还能充分总结发生过的事故故障教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核心是对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各方面实施监控分析,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评定,是动态监督的过程。风险预警机制的监控范围广泛,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以及超前防范,特别是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的同时,还要对内部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分析研究,是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动态管理的主要举措。
4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
要想顺利地完成铁路施工建设,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对铁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施工建设安全监督下的风险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立即停止火车运行,向铁路部门提出整改意见。风险预警机制下,对于因为检查监督机构工作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应该由检查监督机构负责,明确了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直接的权力与责任。为了更好地确保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与检查监督机构之间要签署明确的安全协议,在协议中详细划分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负责人。对于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计划、施工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与现实的施工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铁路监督管理还可以制定明确的奖励和惩处标准,对于监督发现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也要对安全机制相对健全的施工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完善检察监督的同时,实现了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测以及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革新铁路施工组织形式与操作技术
铁路施工方式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较低而且危险系数高,对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革,也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保障。施工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及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施工及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铁路施工组织及技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机制下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铁路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3 树立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确保行车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不同分工、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风险意识。对于参加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技能培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对于特殊路段和重点路线的施工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施工单位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遇到紧急突发事故的时候各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安全组织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对象除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外,还要对其监控设备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查,确实做到以现实情况为基准,完成施工任务。
铁路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借鉴。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保障铁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能够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输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并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将铁路施工安全监督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了铁路施工的质量以及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管理世界,2011,(1).
[2] 卢胜勇.浅谈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3] 李宝明.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运输安全,2011,(6).
[4] 宁洪涛.浅析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J].科技向导·企业与管理,2012,(29).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有效应对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可能出现的安全突发事件,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切实消除我市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隐患,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青岛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3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编制工作原则
1.4.1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安全事件发生后,在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实行区(市)管理制,建立灵活快速、功能全面的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
1.4.2以人为本,依法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应急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要与相关政策相衔接,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1.4.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安全事件发生的思想、预案、机制和工作等方面的准备。建立安全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方面工作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小区居民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指挥机构
按照安全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物业办主任担任组长,组员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2.2工作机构
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物业办,主任张宣文,常务副主任王西涛。办公室职责:统一协调全市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督查工作,对重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组织召开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及时部署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相关文件的传达;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相关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其它内部工作事项的通知、协调等工作。
2.3成员单位及职责
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立专门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督促、落实安全工作,及时处理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2.4督察长效机制
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抽调精通业务、责任心强的1-2名工作人员,组成2个督导组,定期对各区(市)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督察,并提出指导意见。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相应检查小组,对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督察,并将检查情况整理汇总及时上报。
2.5信息报送和处理
2.5.1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事件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制定应急值守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应急举报制度,及时准确的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2.5.2各区(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或完成情况。
2.5.3在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中,相关单位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通报情况,及时、准确反馈信息。
2.5.4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各类安全信息,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2.6指挥和协调
2.6.1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令畅通。属于跨区域的协调工作,由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
2.6.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协调本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落实相关安全工作。
3.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安全工作
3.1物业管理区域的高层建筑、商场、写字楼的各种设备设施,如配电室、泵房、中央空调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等存在的设施缺损和因不能使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3.2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建筑、违章搭盖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安全隐患,物业管理区域内出租房屋、沿街店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周围空中和地面设置影响应急车辆通行的安全隐患。
3.3物业管理区域内应急设施的整治,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或因被偷盗等原因缺损造成的安全隐患。
3.4物业管理区域内停车场因车辆集中停放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停车场内因缺损或不能使用的应急设施造成的安全隐患。
3.5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集生产、销售、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和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学校(幼儿园)、小医院(诊所)、小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九小场所”,以及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仓库、劳动密集生产车间、员工集体宿舍集生产、销售、居住为一体的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3.6物业管理区域内存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4.安全工作完善事项
4.1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设置警示标识,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的部位或场所要设置统一规范、文明礼貌且醒目的警示标识,告示注意事项,明确禁止行为。
4.2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业主的自我检查防范予以告示,提醒业主对雨蓬、花架、晒衣架、空调室外机架和阳台扶手等部位摆放花盆、吊挂杂物等行为,强化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4.3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重点部位的日常巡查,加强对管理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及公共设施设备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涉及到房屋安全、筑漏修缮的,必须进行回访,增强安全系数。
4.4物业服务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公共区域安全防范预案,要对安全防范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完善,明确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程序。
4.5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对已制定的恶劣天气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加强执行力度,强化值班制度,凡遇恶劣天气,要立即行动,按照责任分工和要求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4.6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物业管理区域出入口实行定时值班和巡查,推行24小时安全防范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区要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客人、车辆出入登记制度,并确保小区内车辆停放有序。
4.7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大对小区安全防范的投入,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对已实施楼宇对讲、电控防盗、家庭防盗报警、小区重点部位监控等技防工程的应加强维护。
5.紧急处置
各物业服务企业应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安全工作,把做好安全工作提高到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来认识。加强检查、监督、落实小区的安全工作。物业企业负责人作为管理小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工作提到当前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如有安全问题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解决处理。
6.后果评估
6.1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查明导致引发安全事件的原因。属责任事故的,要查明责任人及各自责任的大小,并拟写调查报告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6.2通过总结,找出预警和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应急机构,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管理水平,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监督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物业服务企业每年应组织一至两次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前要明确演练的内容和目标,制定周密的演练计划。对参与演练的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并落实安全措施。演练范围内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并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演练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好总结。
7.2宣传
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和社区刊物等宣传途径在小区内积极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7.3奖励和责任
7.3.1对在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给予表彰。
7.3.2对不服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调遣,,失职、渎职的、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监督检查
7.4.1各区(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应每月指派专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令整改。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将定期组织全市范围的安全隐患巡查工作,对于整改不利,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物业服务企业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其违规行为记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
7.4.2物业管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对本预案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8.预案更新
市物业行政管理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修改情况,对本预案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项科学成果。它们的出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工作条件,原本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避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互联网信息使用安全是当前IT产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互联网本身特性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着极为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特点,正是这三种特性,赋予了互联网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这三个特点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许多不法份子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大肆进行信息破坏,由于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进行违法活动创造了机会。
1.2黑客行为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所谓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进而进行信息窃取、破坏等违法行为的人。黑客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其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较为了解,进而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登录计算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黑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通过互联网,能够对世界上各处联网计算机进行攻击和破坏。由于计算机用途广泛,黑客行为造成的破坏结果也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够自我复制,进而将其扩散到目标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且具有极强的潜伏性和破坏能力,所以很难对其进行防范。而计算机病毒一旦进入目标计算机就会自动运行,对计算机上的文件信息按照程序预设步骤进行删除、篡改等。计算机作为信息存储、运算处理的电子设备,其上的信息一旦受到破坏,计算机将无法正常工作。有的病毒甚至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坏,使损失进一步增加。2006年大规模爆发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病毒家族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它本质上是一种蠕虫病毒变种,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种,使得查杀难度大幅提高。“熊猫烧香”的主要危害是让计算机发生蓝屏、死机、频繁重启乃至数据损坏等。由于病毒发作后电脑中会出现大量带有“熊猫烧香”图标的文件,所以人们将其命名为“熊猫烧香”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的大规模发作,给社会生产、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妨碍和巨额经济损失。故而,人们将“熊猫烧香”病毒列为全球十大计算机病毒之一。“熊猫烧香”病毒以计算机上的可执行文件和dos下的应用程序文件为目标进行感染,这些文件被感染后,如果计算机用户启动这些文件,就会自动连上互联网并下载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的一旦感染计算机就会入侵计算机上的防火墙软件和病毒软件,使其失去应有机能,同时,病毒还会将计算机上后缀名为“gho”的文件删除,这样一来,即使计算机用户之前用ghost软件进行过备份,但由于备份文件被删除也会无法恢复系统。
2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2.1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窃取问题而开发、设计出来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计算机信息遭受窃取,是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类型。无论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还是个人隐私,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不法份子窃取,就会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是个人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威胁。为此,人们开发出信息加密技术,将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上的文件信息按照某种方式予以加密处理,这样一来,即使信息被人窃取,其中内容也不会为人所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安全。由于信息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信息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尽管具体技术各有不同,但其本质还是较为相似的。无论哪种加密技术,都属于主动性安全防御措施。该技术通过安全认证的方式构建起信息安全防御机制,保证网络电子信息的机密性。一般是通过某种加密算法,将原本的信息由明文转为密文,使用者必须按照对应的密匙将密文转为明文后方可知悉其中的具体内容。现阶段信息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通过有效的加密技术与客户的密码相配合,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水平。
2.2防火墙技术
为了有效防范来自网络的威胁,现在的计算机普遍采用防火墙进行防范。该技术通过在网络和计算机接口间建立起一套甄别机制,仅允许符合预设标准的安全信息通过,由此将不确定或是非法登录请求隔绝在计算机之外,从而保证计算机上的信息安全。
2.3防病毒技术
病毒防范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查找、判断病毒程序,二是实现对病毒程序的删除。其中,如何及时、准确查出病毒程序是技术的基础。由于病毒种类繁多,兼之许多病毒具有变种、伪装、隐藏的能力,从而使得病毒的查找难度很高,要切实做好病毒程序的查找,病毒库的建立与更新是关键。反病毒软件配套的病毒数据库,必须实时保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病毒做出有效反应。
3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无论是黑客技术、病毒技术还是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本质上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分支,是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的表现形式。作为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研究力度,紧跟时展,不断实现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升级换代,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网络信息方式,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常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商务,2013(3):36.
关键词:油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应急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油田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因缺乏与经济建设一同发展合理的安全管理与应急措施,致使石油天然气灾害事故频发。如何做好集输管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在泄露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及时控制,减少对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研究我国一系列重大泄露事故救援情况可知,我国含硫油气矿应急处理问题十分明显,尤其应急指挥中指挥人员不能快速获取辅助决策信息,导致制定的应急决策不及时、影响应急行动的效果。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及时准确的为指挥者提供多方面的地理或空间信息,在预防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概述油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
随着油田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同时,油田生产区域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油气具有容易挥发、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降低油田开发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集输管线是对油田各个油井生产的原油或天然气实施收集或处理,并依此输送至油库或压气站的管线通道,主要划分为收集和运输两个环节。但油气输送中容易发生泄漏事故或其它紧急事故,根据这方面的要求,在考察油田管理系统及运行效率之后,合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出拥有先进管理技术的安全管理应急系统,加大对集输管线安全性实施管理,同时,可以提供各项所需信息,在发生油气泄露或其它意外事件时,有助于管理人员快速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
集输管线安全管理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产生的影响,例如:企业经营的业务类型、智能化技术水平等等,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要求提供各项服务功能。GIS系统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展现气井、管线等部位准确距离和附近地形,并借助系统的统计查询功能对油田铺设管线、配置的气井、生产数据等信息进行统计查询,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也能有效分析生产中发生的异常点,为生产运行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系统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实现业务管理需求、应急决策支持及智能化技术为一体的思想,依据数据分类服务器类型不同,系统的主要模块有:泄漏事故预警模块、紧急通知模块、人员疏散模块等,各个模块与数据接口相互连接并把获取的信息处理后传输到各个机构,各项设备互相合作实现设置的管理功能。
2 油田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及应急系统的应用
为防止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的设计成为重点研究的内容。目前,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在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开发油田集输管线管理和应急系统,达到高效、快速整理并采集信息的效果。
2.1 管线建设范围内群众的安全防护
油田集输管线铺设范围较大,情况极其复杂,对其展开管理比较困难。想要确保管线建设区域居民的安全,也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该管线建设区域人口的密集度、设置的建筑物、管线输送量等情况,对应急系统内居民的安全实施分级。安全管理和应急系统丰富的功能,贯穿整个油田开发工作始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急系统,在整体上形成完善的防护功能,提升管线铺设范围内外人员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破坏环境。
2.2 泄露事故预警系统
应急系统根据专门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平台对泄露点地理位置、地形道路、建筑物、石化装置、输气管道、应急资源等数据展开数字化编辑处理。设置针对集输管线泄漏配置的信息预警系统,确保集输管线安全运行。管线输送过程中输送物泄漏也对管线附近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管线线路中设置全程监控成本较高,此时电子卫星气象技术是关乎泄漏事故预警系统的主要工具。集输管线设置的预警装置必须依据管线出现泄漏事故时,泄漏物对环境大气成分、湿度及其温度产生的影响展开信息采集,准确反映管线发生泄漏状况,并对泄漏事故进一步发展进行监控,能够高效快速地进行应急处置。
2.3紧急通知模块
集输管线发生泄漏或其它紧急事故时,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的严重性及牵涉范围进行分析、判断,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统对事故波及范围进行分析后,及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应急通知,如: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等等,把发生事故的信息快速扩散,促使在这一范围的人员及时获取信息并做好一系列应对办法。
2.4人员疏散模块
如果集输管线发生泄漏事故,泄漏物会严重破坏周围环境,并产生比较严重的安全危机,这时对周围人员进行疏散尤为重要。在事故发生及其维修时期,必须要做好人员疏散工作。依据事故发生的地区人口密度、周围交通情况,快速计算疏散人群所用的时间,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人群疏散计划。
3 结束语
总之,做好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相对应的应急响应系统,能有效降低泄漏及紧急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管控手段。
参考文献:
[1]宋新红.沙埝油田集输系统改造项目后评价[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31(9):12-13.
[2]董妍,李东,察胜田,等.输油管道安全管理探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7):208.
【关键词】 班级 安全 管理 伤害
学生为易发生的伤害的群体[1],伤害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是家庭、学校、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一旦学生死亡,家庭与学校冲突加剧,直接影响到正常教学。因此,作为班主任保证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认为,伤害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非原来以为所谓的“意外”,而是在意料之中。
1 伤害常通常发生的时间与空间
1.1 伤害通常发生的时间
从学生在校几年的时间来看,伤害常发生在新生入学之初、临近毕业之末;从一个学期来看,也具有相同的情况,即开学初期与临近放假之时;在学生实习期间也是伤害的高发期,但学生一般都不告诉班主任与学校而已;重大节日学校或班级举办大型活动时,也是伤害的易发期;在日常教学中,上体育课与实验课时易发生伤害;异常天气如冬季雪后也易发生。
1.2 伤害一般发生的地点
学校大门前易发生交通伤害;操场与实验室分别易发生运动伤害与烧伤;在开水房及浴室易生烫伤;冬季雪后或卫生间结冰后易发生跌倒伤;学校的楼顶、阳台、宿舍的双人床的上铺、围墙之上是学生发生跌坠伤害的常见地点,尤以楼顶、阳台等高处坠落不死即残,善后处理起来很是棘手,凡不幸有此经历的学校,都有极其深刻的体会。
2 加强班级安全管理,重点预防学生伤害
2.1 做好关键节点的防范工作
开学之初、临近放假、实习阶段及毕业离校之时均是伤害的高发期,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学之初,主要做好入学安全教育,并坚持警钟长鸣。调查证明[1],加强安全教育可减少伤害的发生。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增加安全教育内容,对于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结合学校曾经发生的伤害事例,会留下深刻的印像。再加上每学期都开展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每年新生开学时,校园内非常热闹,家长带着学生高高兴兴而来,目睹此景,大家非常欣慰,然而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保证毕业时,平平安安离校,确保学生的健康不受伤害,为打造一个平安的校园尽自己的职责。这不仅是应对开学之初伤害的高发期,而且对以后在校期间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远离学校而不在班主任的视线之内,往返于宿舍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论是骑车还是其它均可出现交通伤害;在宿舍做饭或用“热得快”烧水时可发生烧烫伤;夜晚休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门窗不关可能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被盗;不遵守学籍管理规定而谈恋爱导致的各种身心伤害。对于上述伤害的预防,除通过实习前的安全教育之外,实每周短信报一次平安并汇报伤害隐患情况,有隐患早消除,这样做的关键是起到提醒与警戒作用。
临近放假与毕业离校之前也是伤害的高发期。多年之前,某中专学生在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因聚餐时打群架,造成颅脑损伤而成为植物人。临近放假或毕业之时,学生即将离别常常聚会甚至聚餐,因离别情绪波动较大,平时的矛盾易在此时激化,再加上饮酒兴奋而自控力降低,群殴伤害多在此时发生。因此,班级管理者要了解学生的社交情况,避免因毕业聚餐等活动出现人身伤害。
2.2 做好重点部位的防护工作
预防实验室与体育场地课学生伤害的发生,关键在于学校要加强实验课与体育课的规范管理,按照实验课与体育课的规范要求进行授课。班主任要督导学生上实验课前要着装整齐,穿好白大衣;要提前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步骤与实验注意事项,督促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不得马虎大意,更不得在实验室打闹、开玩笑等。督导学生平时坚持晨练,增加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性,上课前做好准备活动,防上体育运动伤害[2]。在茶水房打开水易发生烫伤,多是因学生穿拖鞋去打开水,烫伤足部,应加强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不得在离开宿舍的地方穿拖鞋,不仅是因防止烫伤的需要,还要告诉学生文明着装的问题。
校门口的交通伤害预防除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之外,还要建议有关部门要在公路上加装减速带,增加学生过马路的安全性。翻越围墙、翻越门窗与栅栏,以及在双人床的上铺嬉戏打闹发生的跌坠伤,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另外,也要定期检查床铺的护栏,建议学校门窗、围墙以及通向楼顶的天窗要加装防护网,从技术上防范学生因翻越高处而导致的跌坠伤。
2.3 做好重大节日集体活动的防护工作
因重大节日,如元旦、开学典礼、全校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时,组织管理不周,易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3]。班级管理者应从中吸收教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组织学生有序地进入或离开会场,防止拥挤造成踩踏事件。做好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会的报名与筛选工作,防止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报名参赛,防上运动伤害发生。
3 全员参与,综合管理
伤害的种类很多,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预防伤害发生必须全员参与,综合管理[4]。学校管理者要从学校角度带头重视伤害的预防工作,提高对学生伤害预防的认识,不得再把伤害当成所谓的“意外”来看待。保证校舍、场地,以及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作为班级管理者配合学校开展的伤害预防教育工作,并加强伤害的预防教育工作,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避免伤害的发生;作为学生家长、授课教师以及学生本人也有相应的预防学生发生伤害的义务与责任,尤其是学生自身应听从来自学校管理者、班主任、教师、家长的教导,时刻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人身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都无人谈起。
参考文献:
[1]刘婷婕,吕旺盛,张克明等.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498-500.
[2]刘生光,崔增元,刘牧林等.青少年意外伤害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63-264.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7-01
1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网络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新生产物,人们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盲区和制约因素。在实际上生活中,许多人都忙于工作、学习和娱乐,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也不以为意,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现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网络经营者和机构用户往往只注重网络效应,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和管理不能够达到安全防范的要求。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社会群众对网络知识了解有限,也存在着侥幸心理;使积极应对、主动防范的全民意识根本无法形成。虽然近年来,政府在信息安全方面已经做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所采用的保护措施仍然是无法解决目前的被动情况。
1.2 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技术的支撑,计算机设备中的CPU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以及网关软件大都是外来进口的,这使我国计算机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网络处于不断地干扰、窃听等信息安全隐患中,网络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2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建议
2.1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应用效果的好坏,与网络安全意识防范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也只有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在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识,才能确保网络应有的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避免不良因素与不良信息对网络安全造成的信息供给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需要相关人员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应有的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对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能从本质上促进信息社会的良性发展,相关人员只有在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在使用中注意到相应的安全问题,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关注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保障作用的发挥。进而从自身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安全风险防范的计划以及安全风险的防范策略,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管理技术的不断优化,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2 通过信息技术确保网络安全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还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只有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化,才能实现技术的控制,通过良好的技术控制环节来健全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在信息技术环节涉及到确保网络安全的诸多因素,这就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应用过程中,还应不断的增加在研发方面的工作力度,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网络安全风险出现问题的及时解决与处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信息技术控制作为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需要人员素质水平的不断提供为其提供必要的保证。从该技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层面来看,应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应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在处理网络安全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研发工作水平的提高,来加强技术人员在应对突l事件方面的处理能力与解决能力。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要以分工负责为基础,将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断提升,进而满足日益发展的网络安全的需求。
2.3 优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网络安全的实现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够做到全面计划,实施得当。网络安全的实现与网络安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有着密切的联系。该计划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来进行执行与维护。该模型需要在对已有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与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其应该做的安全控制,进而确立完整的安全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管理模型。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联系密切的相关模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特别是政府以及企业。这些模型从本质上来看,体现的是混合型的管理模式,是以查阅和借鉴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并对相关安全控制做出了具体描述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结果。有的安全管理模型已经发展成了被认可的标准,如美国联邦机构本身就有着良好的管理模型。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对网络安全的防范,在信息管理中,无论是管理模型的应用,还是技术控制方式的应用,其本质都是为了贯彻对网络安全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由多方面共同来实现的,包括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以及机构管理等等,其作用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效防范。在机构或者部门中,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责任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理解与重视程度,都会对网络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7]。这就决定了网络安全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组织内人员的参与,同时还需要与组织联系密切的其它人员的参与,如供应商或者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等等。
2.4 从需求方面加强管理
从需求的层面来看,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应首先关注的是对业务需求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网络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攻击手段。从网络物理安全方面的需求来看,需要做好的是物理访问控制、设施以及防火安全,在技术上确保可行的资源保护与网络访问安全,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外来人员应有着良好的保密意识,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进而实现在物理上避免网络安全风险的存在。从人员的层面来看,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应在操作权限上做合理的划分与分配。以管理效率以及便捷程度为基础,按照不同的级别与重要程度来实施管理,确保网络的顺畅与安全。
3 结束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与体育设备、器材之间的接触和在活动的场所进行活动时可能存在着对体育运动参与者造成伤害的危险。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为减少和消除因场地、器材和设施所产生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状态构成了对现有正常学校体育工作秩序的威胁,不仅使学生、教师和学校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校体育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对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已成为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书(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较早地开始了对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研究,书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等方面出发,并结合不同体育教材的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减少危机事件的建议,并设计了体育教学危机管理评估表,方便学校及教师保障教学安全。其中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对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了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如下:
在英国所有的体育设备必须符合英国标准(BS)或英国和欧洲的联合标准,且联合标准正在逐渐取代英国标准。
(一)检查和维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应由有声望专业公司的专家检查。学校现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维修,但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维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设备有问题,才要求检查维修。这是一个危险的做法,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当设备不能很好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比如出现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终止使用。该装置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和处理,以便它不能被竖立、打开、移动,并明确标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进行修理。
其他设备如小的器材设备、游戏和便携式设施也要定期地检查和维修,如球门柱。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维护、维修工作必须是专业化的,以确保该设备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须修复损坏部分,否则放弃使用。
(二)存放
当设备不使用时应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储。小学礼堂通常没有内置存储区域,因此大件设备如体操跳箱、便携式框架;小器具如垫子,篮子等,不应放在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的礼堂大厅成为障碍物,尤其是涉及跑动的活动。
如果可能,一些设备应放在大厅专门指定的安全区域中,当这样的空间也没有时,设备应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学生不能与之接触。
长凳和其他的体操器械,不应存放在其他物体的顶部,否则非常危险,它们可以单独地置于大厅边或两端;小设备如球、帽子和篮球等设施不应放在地板上或长凳的后面;中等设备如大球应放在开口封闭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钩子或钉在墙上;小沙包、铜环和跳绳类器材可单独放在篮子里或带轮子的箱子里,并在适当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体操垫应整齐摆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运输和放置。
(三)搬运和放置设备
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搬运和放置设备和器具。在器具和设施移动时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使所有学生准确知道谁在干什么、运用什么样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议,比如“把这个设备放在那儿”“你们中的一些人往这里走”“我们把体操设备分开”等;应该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动大型设备,并且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例如学生排成行抬起一块垫子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拖;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搬运这些器材时,工作人员应协助搬运;保持对班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许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或设施,直至教师检查器具或设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安装和检测器材都适合使用时才允许学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对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设施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远的位置,器材已经取出但暂时不使用,也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绝对必要的。
当器材已经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时,应当从活动区移除,特别是球类以及他小件设备,如果遗留在地面上可能导致事故(扭伤脚踝或滑倒)的发生,使用完后必须搬移并如以前一样放在指定区域或适当的容器里,切记至少远离活动区两米的距离。
小器具如小垫子和球拍不应该简单地扔放,不管学生离放置点和容器有多近,都应在放置的区域将其轧好或卷起来。小器械如球和铜环等物品可能反弹或者滚动返回到活动区,散落的物品周围容易出现问题,应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储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教育儿童,直到能够安全和有秩序地将设备放置正确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使用体育设备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触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稳定,比如螺丝或钉子已冒出来了,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坚持器械稳定、结实、紧挨地面的标准。
1.垫子的使用
垫子应符合特定活动所需的最小厚度和类型,并在处于没有开裂的完好状态下,满足附着在地板上的要求。
2.设备表面
设备表面应该适合做各种活动,并在学生的身体活动中处于完好状态。
(1)户外设备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所有户外设备的表面,任何物体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块、棍棒等都应该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损或裂缝都应被记录和清理,如果认为有危险应及时予以维修,表面出现太多的损坏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沥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场地(如操场、板球场等)应该及时清除树叶,对诸如因天气条件引起的霜冻应采取特殊表面护理。
操场。操场应该有一个平坦、均匀和防滑的表面。当评估报告显示它们达不到短期标准时应该定期重铺,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尘土应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纹和表面缺失,受影响的地区不应该再进行使用,操场必须被封锁直至修复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操场表面的湿滑现象,为避免皮肤伤害,在有摔倒危险可能的地方参加活动(如攻击性的运动)时都应该穿着运动裤、长袖衫。
草皮运动场。运动场应当适当覆盖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绊倒或失去平衡。应特别注意旧的补丁区域,这些区域应该定期重新铺上草皮,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补丁,并有坚硬的石块或破裂,应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动。
(2)室内地面
所有地板应该是非常干净的、平滑的、完全没有裂缝,学生应该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确的鞋子。木地板应该防滑并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对舞蹈和体操项目而言。湿地板非常危险,如果整个表面是湿的,课程必须推迟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湿的(例如由于屋顶漏水),这一区域必须被封闭,还要给儿童危险警示,让他们避开受影响的区域。
3.体育馆的大厅和环境条件
体育馆大厅应该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强的光线;为孩子精心挑选窗帘或百叶窗;人工照明设施应妥善保护;游戏活动大厅和任何相邻区域的窗户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护装置。
二、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实践案例的启示
学校体育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评价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看他在一般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教学和管理能力和表现,更要看他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完善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理念为全面危机管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危机管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完整;二是体制的完善与机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规范系统、预备系统和恢复评估系统等;三是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纳入到学生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
2.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建立于教师教学文件管理基础上,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核心使命从应对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因素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转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正确的方法、观念等。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危机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如运动器械倒塌事件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所以,体育设备安全危机管理应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对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说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来避免安全危机的发生。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目标是依靠人、针对人和为了人,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是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安全危机管理就是要使学校体育建立起正常的运行秩序,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须使学校体育工作有标准可依,并达到规范要求。
1.1信息完整性
所谓信息完整性,是指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其信息的完整性,只有确保信息完整,才能进一步体现出传输信息的价值,发挥出网络信息传输的最大功能与作用。
1.2信息保密性
信息保密性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中的核心要素,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要想保证传输信息的保密性,需做到对用户信息的防护,避免未授权用户、非法用户获取到相关信息。
1.3信息可用性
信息可用性是指接收对象能够有效识别、接收所传输的信息,且信息可以做到全面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独有特征,信息可用性代表着用户相关信息未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同时,倘若用户账号信息丢失,可利用信息可用性的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的找回。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纵观现阶段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应用,其安全问题体现为:(1)网络信息篡改。在网络信息传输时,入侵者基于对信息格式、规律的掌握,从中截获信息并加以修改,最终将篡改后的网络信息发送至目的地。与此同时,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存在开放性、自由性以及不均匀性,所以入侵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做到对发送者信息的获取,导致信息接收者无法依据发送者特征的判断来检验信息真假,导致网络信息价值无法体现。(2)网络信息窃取与损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其网络信息量每日海量增长,其中部分未加密、未被保护的信息就成为不法分子的窃取目标。当入侵者截取相关网络信息后,会通过信息特征进行模式与格局的分析,通过破解信息来获取相应利益。另外,信息丢失、损毁的现象同样频繁发生,计算机系统运行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入侵,导致大量网络信息丢失和损毁。
3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因素
3.1黑客攻击
黑客的出现,使得原本平衡的网络信息世界被打破,部分黑客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获取,进行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入侵,通过破坏、入侵系统来获取高价值信息来获取利益,或者是通过破坏系统来达到损毁信息的目的,增大被入侵者的利益损失。
3.2病毒入侵
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利用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而病毒软件可以做到从不同环节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以此达到信息获取、信息破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病毒的大小不超过100个字节,常见病毒类型囊括操作系统型、外壳型、入侵型、源码型等。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病毒会依托于软盘、终端等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和控制,以此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出现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问题。甚至部分病毒自带繁衍机制,通过不断繁衍、入侵导致计算机瘫痪。大部分病毒程序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等特点,一旦计算机系统中存在适合病毒生存的环境,会导致病毒程序的大肆传染与破坏,影响到网络信息的安全使用。而截止到目前,已知的病毒程序已经超过14000种,在不断地演变与进化过程中,病毒程序数量势必会持续增多,亟需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病毒程序的有效抑制。
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4.1网络管理体系未健全
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除黑客、病毒攻击之外,与当前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直接关联。互联网好比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市场,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传输、交互,仅需以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前提。这种开放性、自由性的环境尽管能够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是在用户鉴别、访问控制等方面难以做到全面防范,再加上现阶段实施的网络管理体系仍有待完善,导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4.2计算机尖端人才匮乏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呈现出持续升级、革新的态势,而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必须以充足的人才为支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尖端人才俨然成为企业、领域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求。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仍存在高尖端人才的匮乏的问题,尽管从事于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数量庞大,但是复合型、综合性尖端人才少之又少,使得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合理也是影响高尖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因其培训形式、机制的不合理,使得计算机人才无法获取知识、能力以及技能提升,进而影响到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
5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5.1身份验证技术
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效果,需重视对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身份验证技术能够做到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精准识别与验证,通过对用户使用、访问权限的验证,避免因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而导致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过程中对相应参数进行一一对照、验证,通过构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信任验证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另外,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以“一对一”形式为主,所以可以避免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有效避免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随着我国对身份验证识别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目前已经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技术,包括秘钥验证、信任物体以及生物特征。不同验证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用户可结合自身需求、网络信息传输特征,选择契合的身份验证技术,避免网络信息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
5.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的有效规避。针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结果处理三大步骤。即在运行期间进行安全日志、系统运行信息等的全方面采集,依托于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下达相关控制指令。所以,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用户可视自身需求合理应用入侵检测技术,做到对未授权访问、异常行为等的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科学措施及加强应对。现阶段常用入侵检测技术囊括误用检测、异常检测两种模型,针对误用检测模型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期间对攻击类型的精准分析,并出具详细报告,存在误报率低、漏报率高的特点;针对异常检测模型的应用,运行期间检测对象不包括所有入侵对象,所以存在漏报率低、误报率高的特点。
5.3防火墙技术
作为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常用技术之一,防护墙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防护墙的设置能够有效规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面对外网用户访问时,针对未授权、未经允许用户,防火墙可以充当屏障的作用,将外网安全隐患隔绝在外,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安全环境,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现象的发生。分析防护墙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采用状态监测、服务的形式来加强安全管控,结合其计算机运行需求适当提高信息安全等级,将内部信息设置为封锁状态,依据用户需求进行内部信息的适当开放,以此在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避免计算机系统级运行受到病毒、黑客的干扰。
5.4防病毒技术
病毒作为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防病毒技术的加强应用,有助于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在计算机运行期间不受病毒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防病毒技术种类繁多,用户可结合自身安全管理需求,选择不同防病毒技术体系,进而提升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能力。例如,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病毒检验程序,针对性地对病毒程序、病毒文件进行检测,实现第一时间处理病毒问题。再或者利用不同病毒检测软件进行系统内的全面扫描检测,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存在病毒文件、程序,并及时消除程序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另外,用户可通过设置病毒防护体系来加强计算机对病毒的防护能力,如在受到病毒入侵时,防病毒软件会自动提醒存在病毒入侵的情况,以便于用户第一时间掌握病毒入侵情况,避免因病毒入侵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丢失、损毁等问题。
6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6.1重视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
加大对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可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亦可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研究力度,结合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从信息认证、加密技术、网络监测等方面入手进行技术开发、革新。同时,为促进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需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为支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另外,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现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优化与升级,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6.2重视对计算机人才队伍的完善建设
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尖端人才匮乏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重视对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一个培养。首先,可积极联动当地高校,开设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以此拓展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渠道。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充分调动计算机人员的内在驱动力,并吸引更多高素质、多能力人才加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中。其次,重视对人才培训机制的优化,依据对计算机人员基础能力的分析,开展个性化培训工作,从专业能力、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来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重视对奖励、激励制度的落实,以期借助奖励的形式端正人员工作态度,并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6.3重视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相关部门需立足于现阶段分析,采用科学手段来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提供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可结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构建一体化安全管控模式,结合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以此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构建安全且和谐的环境。其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制定契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政策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依据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化提供指导,凸显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最后,应加强对该领域内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规范,强调企业应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做到定期对病毒的检查、检测,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及时发现病毒并采取科学措施处理。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把具有独立功能的若干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协调,达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外因而使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遭到破坏、泄露、更改,不中断网络服务。本质上说,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及可控性的相关技术、理论。网络安全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密码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论、应用数学、信息论等多学科。
网络安全技术的三大内容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病毒技术。
一、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网络可识别的网络协议基础上的各种网络应用的完整组合,协议本身及应用都可能发生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网络所使用的协议的设计问题,也包括实现协议及应用软件,还包含人为因素和系统管理失误等网络安全问题。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商试图通过发展各种安全技术来防范,如: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系统、计算机病毒防护、数据库系统安全等,陆续推出防火墙、入侵检测(IDS)、防毒软件等各类安全软件,这些措施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某些问题得以解决。
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从系统和网络基础层面的防护问题上升到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问题,安全防护已从底层或简单数据层面上升到应用层面,应用防护问题已渗透至业务行为的相关性及信息内容的语义,更多的安全技术已跟应用相结合。
近年,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广泛重视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网络安全企业逐步研发最新安全技术,满足用户要求、具时代特色的安全产品逐步推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得以促进。
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面临的问题
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只可解决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不能防范解决其他问题,更不能有效的保护整个网络系统。如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技术只能确认网络用户身份,而不能防止用户间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病毒防范技术只防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危害,网络用户的身份却无法识别和辨认。
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可解决网络安全,但防火墙产品也有局限。现代网络环境下,防火墙就是在可信网络和不可信网络间的缓冲;也是防范由其它网络发起攻击的屏障。防火墙放行的数据安全防火墙自身是无法保证的,这是它最大的局限性。此外,内部攻击防火墙无法防御;绕过防火墙的攻击行为无法防御;完全新的威胁无法防御;数据驱动的攻击防火墙无法防御。从用户角度看,虽然系统安装了防火墙,但蠕虫泛滥、病毒传播、垃圾邮件和拒绝服务的侵扰仍无法避免。
漏报及误报严重是入侵检测技术最大的局限性,它只是个参考工具,作为安全工具则不可信赖。单个产品未经入侵检测,在提前预警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精确定位及全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
大多用户在单机、终端上都安装了防毒软件,但内网的安全并不只是防病毒,安全策略执行、外来非法侵入、补丁管理和合规管理等方面也都是跟内网安全相关的问题。
针对单个系统、数据、软硬件和程序自身安全的保障形成的网络安全技术,就网络安全整体技术框架讲仍存在着相当的问题。应用层面的安全必须要把信息语义范畴的内容及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作为侧重点。
更有效的安全防范产品出现前,大多用户保护网络安全仍会选取并依靠于防火墙。但是,随着新的OS漏洞及网络层攻击不断出现,攻破防火墙、攻击网络的事件日益明显。所以,各网络安全商及用户的共都希望开发出一个更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有效保护网络系统。
三、网络安全不安全主要成因
应用了网络安全技术保护的网络本该是安全的,但却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究其成因,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一)网络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匮乏,未主动的实施安全措施防范网络安全,行为上完全处于被动。
(二)组织及部门的有关人员未明确网络安全现状,对网络安全隐患认识不清,防御攻击先机人为错失。
(三)组织及部门完整的、系统化的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防范尚未形成,暴露的缺陷使攻击者有机可乘。
(四)组织及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完善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安全体系及安全控制措施的效能。业务活动中的安全疏漏泄露了不必要的信息,给攻击者提供了收集敏感信息的良机。
(五)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必要的专业安全知识匮乏,不具备安全地配置管理网络的能力,已存在的或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未能积极、有效的反应突发安全事件。
四、网络安全技术的解决办法
实现网络安全的过程势必是复杂的。只有实施严格的管理才能使整个过程是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发挥效能才可保证,预期安全目标才可最终确保实现。所以,组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网络安全的核心。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搭建网络安全结构体系,利用管理的手段把组织及部门的所有安全措施融为一个整体。安全体系结构由许多静态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动态的安全分析过程组成。
(一)需求分析知已知彼。明白自身安全需求才可构建出适用的安全体系结构,有效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二)安全风险管理。用组织及部门可接受的投资实现最大的安全,对安全需求分析结果中出现的安全威胁及业务安全需求实施风险评估就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为制定组织及部门的安全策略、构架安全体系结构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三)制定安全策略。按组织及部门安全需求、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出组织及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四)定期安全审核。安全审核的首要任务是是否正确有效地执行了审核组织的安全策略。网络安全是动态的,组织及部门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变化频繁,所以组织及部门对安全需求也随之波动,组织的安全策略要实施相应调整。为在变化发生时,安全策略及控制措施能适时反映该变化,定期安全审核势在必行。
(五)外部支持。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依靠必要的外部支持。依靠专业安全服务机构的支持,可完善网络安全体系,还可获得更新的安全资讯,给网络安全提供安全预警。
(六)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安全管理,它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组成。获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条件是依靠适当的管理活动,规范各项业务,使网络实施有序。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网络安全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倚重杀毒软件、防火墙等来防护,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个人机系统,是对计算机实施安全保护。人是安全保护的主体,除了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硬件产品研发,构建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外,还要重视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只有规范了各种网络安全制度,强化了网络安全教育及培训,才能防微杜渐,将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建成一个高效、安全、通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永旭.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现状[J].甘肃科技 .2009.
[2]张旭斌.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防范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
[3]周刚伟.苏凯.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浅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9.
[4]李忍.戴书文.浅谈网络安全问题及防御[J]. 知识经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