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瑜伽学习计划

时间:2023-03-10 14:49:18

导语:在瑜伽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瑜伽学习计划

第1篇

1.德育的特点

德育是个常提常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标准会发生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德育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是一种艺术。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道德才能在人的心灵中扩散。这种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朱小蔓说过,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题就是讨论人性向善,是引导社会向善,引导个体人凝聚成一个有秩序、有效率、有整体精神风貌的社会集群。可以认为,德育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师生关系把可见的、显性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无形的、隐性知识;把社会所公认的观念转化为个人的独特的缄默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将人教育成为社会的人。

2.化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是以道德的化身在新课程中出现的,是在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合一起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可是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像讲解知识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产生实际效用。甚至有时候,这种做法会成为学生说大话的潜在的诱导因素。

调査显示,化学教辅图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作用不容乐观。认为化学教辅对增强环保、爱国意识,形成科学观念非常有帮助的只有7.2%,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31.7%,认为几乎没有帮助的占60.2%。化学教辅是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料,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材料,它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效果也比较明显。所谓温故知新,就是要在掌握化学知i只之时再生成情感态度,而现行的教辅图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方面对学生没有多大作用,这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背景下,许多功利化的教学随处可见,现今的培训机构和家教又能带给学生多少有益的道德教育?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用化学知识体会到的自然美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都被解题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磨灭了。

3.高中生德育关键期的讨论

   3.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个性张扬和性格逐渐趋于稳定的黄金时期,不同于初中生极其叛逆的心理特点又区别于成人成熟的心理机制,是大脑开发和思想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快乐、幸福的现实感受更加迫切,对周围的事情脆弱而又敏感、易激动又充满柔情,同时还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候对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个关键期。

3.2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意识增强、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竞争与合作并存、问题意识增强等特点。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思维发展基本成熟。髙中生在潜意识当中已经形成自己较稳定的目标价值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明辨是非,这与周围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直接相关。同时高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大大提高,希望自己和社会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性。

4.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的时机

   4.1在化学教学中德育时机的出现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通过有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明显地将学生的情感教育摆在了首位,而其他模块中则是分散渗透化学科学与个人生活、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时机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不是单独地从知识体系中分离开来,它总是以知识为载体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点拨,由学生自发地产生内心情感的触动。化学史中著名的爱国人士的事迹和为我国做出的重大贡献都是德育的良好素材,我国近几年特别是建国以来各领域的突出成绩都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征,这对学生进行国家荣誉感的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鲁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的图1-1-6“有机化学应用示意图”中,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框架图很好地说明了有机化学在知识层面的结构关系,同时也含有德育的内容。有机化学应用在其他领域中还有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医药和农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和制备军用材料等。这正是德育的时机,这时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唤起学生的道德感、国家荣辱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事实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同时为学好化学科学知识确立自己努力的目标。或者有些教师认为这本身和化学科学没有较大的关系,在有限的课时穿插收益不大的德育内容会得不偿失。其实,花一定时间在化学课堂进行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髙中生巳经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所以只有和认知主体的情感发生碰撞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教育,也会加深化学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的印象,有助于记忆,也利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知识、兴趣和情感的种子。

4.2要善于捕捉化学教学中的徳育时机

(1)在兴奋点捕捉德育时机

学生在对某项活动或某种事项特别关注时,会激发出其极高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这是极好的教育时机。“金属钠的性质”的教学,通常有教师在导课时引人装有金属钠的铁桶在河中发生剧烈爆炸的片段,这无疑把学生的兴奋点提到了最高,这种兴奋点会伴随着教师整个授课过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感的教育,是个最佳时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对学习钠的性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在情感点捕捉德育时机

高中生情感丰富而且敏感,在他们表现出了感情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入实验室时,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违背实验操作规则、破坏仪器或者伤着自身的事故。这时教师应该耐心教导而不宜大声呵斥。只有在友善地引导时,学生才不会感到委屈和生气,这时候的德育才是有效的,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操作的鲁莽和不守规则的后果,从而也让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真正懂得违规总是会受到一定惩罚的。

(3)在求异点捕捉德育时机

高中生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喜欢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这也是捕捉思想进行有效德育的时机。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总有自己的想法而与同组同学的思路和方法不同。这是德育的好时机,因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往往表现在他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和批评中。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事件的突破点,教育学生要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戒急戒躁、博采众长、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化学科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耐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得出科学结论。而在探究过程中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在任何情况都不要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4.3化学教学中德育的关键点

敏锐地认清社会变化形式,扩大德育的深度。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化学时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影响着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更深层地把德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命道德教育关注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它至少包括下面3层含义: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意义。享乐主义、去道德化现象已严重冲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三聚氰胺的事件还余波连连。要在化学课堂给学生上一堂深刻的敬畏生命的道德课,要教会学生清楚地认识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对生命的危害。大自然巳经开始向人类发出警告,各种污染和不合理的应用化学品必须得到重视了。

在化学课堂中要根据时事对学生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合谐共处的意识。

5.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绿色化学已成为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环境保护的同时要身体力行。在教育实习的时候,有的老师天天用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吃完就放在宿舍门口等值日的学生带走。而笔者自己在超市买了饭盒和调羹。化学课上,笔者在讲到汽车尾气排放处理的方法时,穿插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并号召大家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所以老师自己买了饭盒!”一个调皮的学生叫了出来,笔者冲他笑了笑,笔者知道自己已经给大家做好了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的教材,只有化学教师本身做好环保,学生才能信服你上课的内容。

6.化学教学中的德育也需要教学机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心理效应,优化化学课堂。“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快乐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各种操作认知活动,而悲哀恐惧的消极情感是阻碍学生的认知操作活动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捕捉兴奋点、情感点和求异点进行德育。过多的语言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累赘,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恰为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然,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很重要,除了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地给学生德育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好的图书,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自我教育。

第2篇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把“家庭学习”作为自己办馆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以指导展览、教育、收藏,甚至营销等工作。TCM认为家庭学习行为是可观察的,他们总结了45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并将其归纳到“家庭学习”的三个范畴――参与、合作和提高,从而在展陈与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统筹和评估,使得“家庭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以在全馆贯彻。比如,参与类的行为就包括用手指向展品、使用互动装置、遵循讲解员指示等;合作与解决问题类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提供线索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等;提高类的行为包括描述家庭记忆或传统、家庭成员间的对话等。TCM在“家庭学习”实践上,也有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展品实物、虚拟环境和生动的讲解与阐释等手段,提供给儿童及家长科学、艺术和人文等领域的卓越学习体验;满足孩子和家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满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阶段学习需要,为教师及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学习资源;发展并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巩固并培育潜在的博物馆观众。在实际的陈展工作中,从规划阶段提出创意,到完善内容和形式,再到评估阶段衡量效果,“家庭学习”理念及实践都贯穿其中。TCM以“家庭学习”理念和儿童需求为核心贯穿陈展策划与设计,其工作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展览主旨确定、陈展空间设计、展品组织与实现、阐释与延展,而评估则贯穿于每一个阶段。

在进行陈展策划与设计之前,TCM通常有相当长时间的筹备工作,包括可行性分析和筹款等。以TCM 2016年暑假将要开馆的新天文馆为例,该展览总预算逾67万美元,老展已开放25年,8年前TCM有意做新展,历经多次讨论和可行性分析后,新展立项被董事会批准,并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达成合作意向,获得NASA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展品实物支持。在该展展品和预算资金达到10%左右时,筹展工作正式开始。分管陈展和教育工作的副馆长为策展人,科学教育员、陈展部设计师、发展部主任以及讲解部和评估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主创成员。展览预算资金主要来自博物馆基金、门票收入、项目拨款和捐赠等。对这个新展来说,争取到NASA和学区的拨款是“新钱”,也是博物馆教育部门、发展部门等筹款工作努力的方向,主创团队在讨论陈展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NASA理事会科普指导意见和联邦、印第安纳州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标准,并在展品和教育活动中呈现出来,以满足NASA教育宗旨和学校教学要求,从而获得NASA和学区拨款,吸引学校组织学生前来TCM参观,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展览主旨确定

无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陈展策划的第一步都是要确定展览的主旨,即Big Idea,这是整个展览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思想。一旦确定了主旨,展品的选择和组织、说明牌的内容与线索、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主旨在宏观上应该具有普遍的认可度,它不受参观者国籍、民族、种族或性别等的影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比如《恐龙星球》展厅的主旨就是“化石是帮助我们了解恐龙的线索”;《带我去中国》展厅的主旨是“当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文化,我们就能接受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二、陈展空间设计

确定了展览主旨后,主创团队就要为展览搭建框架。儿童博物馆收集藏品不在于藏品的稀缺性,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在阐释或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展厅中,很多展品都是可以触摸和操作的。与国内很多博物馆根据藏品制作展览不同,TCM是有了新展的意向后再根据主旨选择展品,或租借,或制作,或购买,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在“家庭学习”这一框架下充分动手动脑,沉浸式学习,通过参与、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获得有益的博物馆体验。

在空间设计上,TCM通常按模块(model)来进行布局,比如《孩子的力量》展厅,就以安-弗兰克、露比・布雷吉斯和雷恩・怀特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为模块,讲述他们通过文字、行动和语言的力量促进世界改变的故事。《神圣的宗教之旅》展厅则通过5位青年在耶路撒冷西墙、麦加大清真寺、印度恒河、印度菩提伽耶和墨西哥城瓜达露佩圣母圣殿的见闻为模块,讲述不同人们的朝圣之旅。《带我去中国》展厅则通过中国人的住房、市场、餐馆、生态环境、艺术与文化等模块展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文化。在展示用色上,不同的模块展示背景用颜色进行区分,用色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鲜艳、活泼,充满童趣;设计风格紧扣时代和地区特点,力求烘托展品的时代背景。

TCM的展览制作通常依靠本馆力量完成,如《带我去中国》是继《带我去埃及》后的“带我去”系列的第二个展览,筹备期5年。从董事会批准立项到展览开幕的这5年间,关于展品和展览设计、筹款、教育活动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占地约900平米的展厅,展览设计及制作费约40万美元(不包括灯光、地毯、视频内容等)。展柜、展墙、展品、说明牌和海报等通常都是该馆的木工、漆工和印刷工自己制作或旧物利用改造完成。

三、展品组织与实现

对陈展进行模块布局后,接下来主创团队就要挑选合适的展品进行陈列组合、设计展线。评估部和陈列部、教育部会联手进行若干个周期的观众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拟陈列展品的认可度、接受度和期望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国内博物馆先设计陈展,再考虑教育活动不同的是,TCM的教育活动与陈列展览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触摸、操作等动手动脑的体验活动本身就是陈展的一部分。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TCM也有一套符合“家庭学习”理念的技术进行支撑,比如动手活动须考虑2人以上完成的项目――以实现家庭成员间“合作与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展览传达的内容既要考虑观众已知的知识点,也要暗合他们渴望了解的知识层面――以实现“提高”的学习目的;展品说明牌通常都是启发式的提问,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迅速地将展品与思考和学习关联起来等。

四、阐释与拓展

第3篇

评价是指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学生评价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依据评价原则,笔者认为,主要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系统化的评价方式。

一、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1.自评。学生可以自主评定自己平时的学习表现。如课堂表现、课下英语知识的运用、学习状态等各种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的目的是把学生从被评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扬长避短,形成正确的做事准则;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思考如何努力改变自己,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评(以小组长评价为主)。小学生也有团体意识,也需要获取群体的认同。生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并逐步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长可由全体学生评选出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色(善于模仿、发音准确,擅长表演,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做老师的“小助手”,在班级管理中发挥 “小老师”、“小辅导员”的作用。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自评和评他,使评价对其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作用呢?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在学期初先给学生讲明评价的内容及方式,征得学生的同意。要求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同伴的优点,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同伴的不足,学生间要互相监督,学期末再由全体同学评选出班级的“信赖之星”。使全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3.师评。在学习方面,老师给出的评价是学生最期盼、最信服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将教师的评价当成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教师的评价也要尽量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口语表达、课堂表现、英语表演、学习兴趣、模仿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家长评。孩子是家庭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缺少了哪一方面的教育,都将是不成功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是对孩子关爱的一种形式,他将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是这些孩子的突出特点。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就像四面镜子,照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指引学生沿着正确的航线向目标前行。

二、系统化的评价方式

系统化的评价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非测试型评价与测试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以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为目标,公正地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达到和谐统一。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的情况、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坚持内在的激励作用。

日常形成性评价以非测试型评价为主,可以为学生建立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档案袋可以帮助学生串连起那一粒粒珍珠似的成长足迹,让学生收集成功,比较鉴别,超越自我,从而彰显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档案袋可包含以下内容:

(1)课堂学习表现评价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课堂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英语学习活动。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充满爱心的眼神、真情的动作,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奖励标志来完成。

(2)模块学习行为记录表

班级人数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评价,因此课下主要采用自评、组长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同时,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量化、细化,针对每一课、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等几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评价表格,以此记录学生每一课的学习情况。

具体可以这样进行操作:

首先,学期初将评价标准公布给全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明确评价的尺度,做到公平公开。表格的评价、记录主要由小组长在课下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表格,及时了解学习的成果,对自己每课的学习表现进行对比评价,获得矫正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评价别人的学生来说,给别人的学习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实行这样的开放式管理,学生心目中“我被别人管”的情绪会逐渐被“我能管自己”“我愿管自己”所代替,学生间的凝聚力和信任度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配以多彩的视觉刺激。表格中用各种激励符号,如:“”表示需努力,“■”表示良好,“”表示表现优秀。可以固定时间段进行总结,记录学生得“■”和“”的次数。同时设立互助奖,以“■”为奖励标志,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可在固定时间段进行总结,设置温馨精巧的奖励,综合课堂表现和记录表,还可评出“模仿之星”、“语言之星”、“作业之星”、“表现之星”等,给孩子们送老师亲手制作的奖励标志,如:剪的金话筒、苹果、红花、卡通图案等,放入其档案袋,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3)英语家校联系本

英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听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督促学生每天在家自觉地听读英语,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会上我们也经常听到家长不知道如何督促、指导孩子学习英语的迷茫,他们期盼能为孩子创设更多的英语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可以建立《英语家校联系本》。学生每天在家听磁带、朗读课文,家长监督并签字认可;《英语家校联系本》内容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学生在校表现的评语以及得到的奖励情况等丰富内容,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家长也可通过《英语家校联系本》反馈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孩子们拥有学习英语的足够时间和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对家长来说,也增强了责任感,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互动,达到了双向交流、彼此沟通的目的。

(4)英语综合实践学习成果

A.放眼看世界。随着英语氛围的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周围。稍加留意,便可发现随处可见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生活中的英语对学生语言学习很有帮助。课外我们可以让学生随时留意,号召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寻找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让更多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包围学生。对学生搜集的资料适时地在全体学生面前推广、评价。

B.心灵手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自编手抄报、各种调查表格等。学生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从语言材料的收集到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充实,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再配以教师恰当的评语批注。

(5)学生学习驿站

这是学生进行自评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情况,学会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及努力方向。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周记等。

可以说档案袋评价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够真实地记录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情况,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展示其成长的足迹。它是师生“实践—反思—发展”的过程。总之,形成性评价有多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可操作性,要以简单易行为原则,不要成为教与学的负担。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终结性评价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第4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评价体系 研究策略

随着教学评价理念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实践指向日益超越传统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现实呼唤着更多行之有效的项目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一、项目化学习评价的目的

项目教学的评价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评价既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向改进,又可以不断地为学生创设科学有效的技能学习情境;评价既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与职业素养;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综合评定;评价可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创新评价机制可引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项目化学习评价研究与实践

(一)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项目学习质量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在丰富理论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包括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内的全面评价体系。表1为我校电子专业学生项目化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结构表。

表1 项目化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结构表

(二)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以项目化学习评价的基本框架为依据,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化学习评价,我们设计考核评价方案,这样不仅能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方案的实施,引导学生在教学环节的每一个阶段都注重知识学习,积极参与技能练习。

我们精心设计了考核评价方案,加强了过程监控,注重形成性考核。学生的期末综合考核评定成绩由过程考核、项目综合评价考核和理论素养考核三部分组成。具体实施办法是: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评价考核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的形式,对每个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1.过程评价

过程考核包括职业素质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职业素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素质培养评价包括工作责任、工作规范、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评价。学习过程考核主要针对的是单项技能训练项目,重点放在学生每次课堂项目训练中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知识运用能力、职业技能、报告形成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调动他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表2以中职“电子线路”项目课程中OTL功放电路为例阐述过程考核的具体做法。

2.项目综合评价考核

项目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项目综合评价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操作能力、识别使用各种电子仪器设备调试电路能力)、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职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服从工作分配的良好态度、对工作场所安全的警觉能力、环境保护意识)。针对专业不同的项目课程,我们指导教师制定具体的《项目综合评价表》,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表3是我校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评价的例子,在实践中,我们会不断改进完善评价标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表3 项目化学习综合考核评价标准表

3.理论素养考核

与普通操作工相比,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以笔试的方式进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不出偏题、怪题,注重知识应用,考核内容均为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三、项目化学习评价研究反思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对技能、知识的学习常常起着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我们应当合理、正确使用。在项目化学习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化学习评价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它可以是讨论、辩论、展示、竞赛等,但每节课、每个项目的评价不可用得过多过滥。

建议教师备一本评价记录本,对每个学生的典型案例做简单记载。这些记载对老师而言是显性的,对学生而言则是隐性的,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进步了。

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评价不可过于严厉,带有激励、启发的评价,既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又可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文明.高职项目化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3]屠春娟,石皋莲.项目课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24-26.

[4]周德仁.项目教学学生学习评价与践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系统论 教学模块 安全评价

《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传统的“章节式”教学,存在知识点繁冗、难以消化理解的弊端。针对安全评价师职业活动领域,按照职业功能模块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充分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块为单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来实施教学,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明确学习方向性。

一、系统论与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论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保证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在总结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2]。若把课程体系看做是一个系统,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模块、项目和任务,根据教学目的和工作过程需求安排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基于职业岗位群引入项目,项目再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把执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一职业能力一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安全评价工作过程

(一)安全评价及分类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3]。安全评价伴随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个生命周期,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三者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其关系如图1所示。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进行的,侧重于从源头上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进行的,重点在于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安全现状评价则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重点辨识与分析生产现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4]。

图1: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关系图

(二)安全评价程序及内容

在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中给出了安全评价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安全评价对象遍布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50多个行业。而无论哪个行业哪种安全评价都要遵循图2给出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即安全评价工作的套路是统一的。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即从系统的角度辨识和分析危害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定性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这部分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的“整分合”原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和后续的定性定量评价构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部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即风险控制,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是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图2: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三)对从业人员要求

安全评价师是顺应安全生产发展要求设立的职业岗位,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一级为最高。三级安全评价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安全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风险控制等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给出评价结论并形成评价报告。二级和一级安全评价师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要求。

三、课程模块划分

(一)课程模块与章节式教学区别

章节性教学是沿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注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过于繁杂和深奥的推理过程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把课程体系分项目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中,在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更注重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把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单进行实现,一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二是利于学习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职业模块灵活多变便于及时补充教学资源;三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使课程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的同时又能够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教学模块及其任务系统化构建

教学模块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完成典型任务为驱动,根据教学目的和需求,安排学习单元组合而成[5]。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贯通运用在安全评价过程中的,这为原本是两门课的《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的具体划分见表1,表中详细给出了6个教学模块及其下设的项目名称。项目再往下细分任务,因各学校行业偏重不同,仅以安全性评价教学模块的项目三定性定量评价单元举例做以说明,结合我校安全专业的矿山安全方向,分为任务一煤矿预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任务二煤矿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任务三煤矿验收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任务四煤矿现状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任务五煤矿现状评价事故树分析法。

表1:《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划分

四、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和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M],2008:1、5.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

[4]沈裴敏.安全评价.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M],2008:4-24、128.

第6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分层教学 梯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普高扩招,昔日百里挑一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职高生的个性化需要。

一、分层教学、梯度评价的必要性

1、适应生源多样性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中有初中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初三分流生。面对如此大的个体差异,如果按同一标准进行教学、考核,必定造成吃不了及吃不饱的局面,为使职高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分层教学、差异考核。

2、有效管理课堂的需要

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初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诱发出种种不良行为,如睡觉、讲话、看网络小说、迟到、旷课、上课走神等,使得教师上课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管理。学生上课不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基础差,抽象能力不好,学不会。如果降低学习难度,让他们听得懂,考试时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目标多层次的需要

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有两种目标指向,一是就业,二是升学。对于就业的学生来说,文化课的要求是实用、够用。分层教学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内容,给学生不同的选择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应达到的目标,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二、分层教学、梯度评价的实施过程

职业高中的教学应本着“不同起点,不同要求,不同教法,不同评价标准”的原则,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多方面构建一个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1、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

(1)情感基础。

在分层教学开课前,应进行基础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结合中考成绩,作为学生分层的基础;需召开学生动员会,向学生讲清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内涵、目的、意义、操作方法等,让学生放下过去没学好、以后也学不好的包袱,呼唤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2)师生协商达成分层共识。

分层是学生的分层,所以在确立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启发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填写各科所在的层次。个别师生认识不一致的,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需要与学生认真蹉商,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确立相应的层次。

2、建立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前提,要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结构,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准确、合理,才能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

如在讲授“椭圆的几何性质”一节时,分层次课时目标的要求是:所有学生(A、B、C三层)理解、识记椭圆的4个几何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B层学生能熟练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相关计算;A层能灵活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无限制条件椭圆的标准方程。在教学中具体目标的制定应本着立足于B层、扶持层C、发展A层的原则,使C层学生吃得进、B层学生吃得好、A层学生吃得饱。各层学生的目标制定除有适应性外,还要逐渐增加挑战性,也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3、建立分层次目标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是群体合作分组,只有确立合理结构的小组,才能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教师一统讲台扮演“主角”,学生扮演的是“配角”、“听众”和“观众”,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是呆滞与木纳,导致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欲日渐减弱。

异质小组又称混成协作式,即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各层次的学生按小组均衡排列坐位,选一名高层次的或有影响力的学生任小组长。异质小组是课堂“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竞争。

4、构建分层次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渠道和最有效的途径,体现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包括教学目标、预习、设疑、讨论、辅导、练习、反馈、作业等分层次。在设计各教学环节分层次过程中,都要符合可接受性原则,切实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吃不饱”与“吃不消”的矛盾。以课堂练习为例,分层练习可分为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拔尖练习,基础练习是针对C层的,如果他们做对了上层学生的练习,可以采取一定的加分奖励措施,从而形成争先、赶优、保低层的学习氛围。

5、创设分层次目标教学的课堂规律。

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应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怕学变为想学的良性循环,运用“准定位、低起点、多讨论、求进步”的课堂规律。

(1)准定位——准确定位,精心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相应的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实际。如C层的教学内容要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降低理论要求和难度要求,消减理论的推导与证明,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因,不让学生背历史欠账的包袱。凡是新授课内容涉及到过去的知识,在新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再现;课堂上需要以前学过的公式、数据直接给学生,使之不成为接受新知识的障碍,以便消除C层学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用设计好的精确、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或演示,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最佳状态去学习。

(2)低起点——结合实际,降低起点。

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针对B、C层学生授课要做到“慢、精、活”。一是讲话速度“慢”,与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成正比。若教师讲得快,学生对旧知识还没回忆起来,新知识更无法理解,以致恶性循环,什么也反应不过来,学不会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二是授课内容要“精”,注意讲课的内容、习题难度的跨度要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三是上课形式要“活”,授课时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恢复学生的自信。要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重要关键的知识点上放慢进度,多停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新概念、新知识进行加工、理解和强化,学一点收获一点。 转贴于

(3)多讨论——合作学习,不会就问。

要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通过提问、练习外,适用最多的是“多层协作式”的讨论,营造一种想说就说、不会就问、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氛围就容易在大脑中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用情感系统调动认知系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师的单向教学为师生的多向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独立思维、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能力,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健康心态的发展。

(4)求进步——人人参与,追求进步。

针对B、C层,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公开表扬。如有的学生原来上课说话、睡觉从不听讲,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偶尔能听讲了(能否听懂暂不考虑),这就是进步,就要受到表扬。

6、建立分类考核梯度评价制度

分类考核梯度评价是分层教学的保障。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否定他们,而是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行为。评价时要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如在课堂练习时,应针对A、B、C分层评价。C层学生要经常表扬,时时肯定点滴进步,课堂练习主要检查是否做了,若做完了或做对了就给予高分;B层学生应提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其积极向A层递进;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评价,要求他们必须在自己的起点上有进步才能得到表扬,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获得自主发展。这样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很多教师“爱优嫌差”,对差生挖苦讽刺,对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差等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课堂上容易出现师生之间的冲突,由于情绪激动、不冷静,往往会出现师生之间的过激行为。在这种环境下评价学生,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3)全面考核,综合评定。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策略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使用新的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摒弃传统考试的单一形式,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卷定乾坤”的片面考核方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采用三结合的评价模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完成项目等方式相结合;以“平时成绩考态度,小组成绩考合作,口试成绩考广度,笔试成绩考深度,附加成绩考特长”为特征的多元评价指标相结合。

7、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动态管理方法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 层次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9

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带有综合性及模糊性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评价涉及到多层次、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密切相关,权重又不尽相同。如何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避免主观因素影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可信度,是值得各院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客观地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而且还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并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得到的评价结论才能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信度。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应当排除一切主观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论述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

一、AHP模型及其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阶梯结构,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确定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AHP法具有分析思路清晰、要求的信息量少、决策时间短、灵活实用等特点,能使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特别适合多目标、多准则复杂问题的决策与评价分析。

其主要思想是:

分解。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象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阶梯层次的结构模型,即把问题层次化。

判断。对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得到各评判指标的相对权重。

综合。计算各层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应用AHP法所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应是一个量标系统。其中指标集是由反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因素所组成的标准序列,权重集是一个按指标的层次对应性有序排列而成的权重值。

用AHP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其中后三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逐层地进行。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的步骤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该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构建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其实现了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教学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考核又加强了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督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基于AHP的基本思想,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进行的综合评价可采用三维度的评价方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采用自己评价(2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50%)三维度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采用小组自评(20%)、班级评价(30%)、教师评价(50%)三维度的评价方式。

在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中心地位。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特点,所设指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核心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反映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如教学情绪饱满、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反映了教师是否能够将工作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的宽泛程度及对所授课程的相关领域是否熟悉、讲解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是否清晰,能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标按目标模式设置,不涉及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以克服模式化教学为向导,鼓励教师有自己的创新和教学改革,认可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个体差异。

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参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必要的评价资料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形成判断。其中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要运用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工具把各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总的评价值。

三、AHP模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AHP的原理,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基于不同的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和专家组),确定了来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这5个方面的14项指标,建立了三层次的递阶结构(见图1)。

C1: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渗透核心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

C2:教学情绪饱满,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

C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C4: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C5:与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C6:能够将工作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C7: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C8:教案的选择与行业技术相适应。

C9:更加重视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C10: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C11:注重过程性评价,能够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C12: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C13: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C14: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度高。

(二)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首先将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层具体指标按照判断矩阵9标度制成调查问卷,针对某次教学过程,聘请有关专家、老师和学生进行填写,对指标层进行重要性比较赋值,综合调查意见,构建出各指标层在对应的准则层、各准则层在目标层中的判断矩阵。

用矩阵表示为

X=11/31/51/7 13 11/51/51/35 5 1 137 5 1 151 31/31/5 1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对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进行权重计算,得到每一指标因子对应上一层的相对权重,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各层指标权重(见表1)。

运用软件Matlab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的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大特征值:λ=5.3864,归一化特征向量W=(0.061,0.084,0.337,0.402,0.116)。

四、结果分析

怎样才能讲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及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带有一定模糊性的问题,涉及到多因素、多层次。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由表2中的层次总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一堂课教学质量如何,首要看重的是教学方法,它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0.402;其次是教学内容,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0.337。

这一结果比较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客观实际和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因为该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特殊性较强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授课质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模型应用的实际结果表明,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讲课过程中就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就没有深度、广度及先进性,课堂教学过程就比较枯燥,学生更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更强调互动和学生的高度参与。

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往往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锻炼哪些能力,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让学生初步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初步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正确的职业观,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均达到一定的目标。因此教学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相结合的方法,其核心特征是以生涯规划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如各种生涯理论和测试工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未来。整个课程实际是由一个活动来统筹的,即生涯规划报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此份报告作积累和打基础。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作规划和完成任务时的指导者。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了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教学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考核又加强了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过程的督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学内容是充满活力的知识的载体;教学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师生互动的背景元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并不能涵盖整个职业辅导课程,可以说它只是整个职业辅导课程的一小部分,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提高职业认识和规划意识,掌握规划技能和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实效是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先富.层次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陈,唐仁春,张风明.AHP法在高教学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3]杨萍.AHP法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2)

[4]郭宏伟,高档妮,周小华,龚煜轩.层次分析法(AHP)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0(5)

[5]许数柏.层次分析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6]梁惠燕,高凌飚.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7]陈刚,张伟,李海霞.高校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标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教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广西高校就业与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第8篇

一、职业安全教育对预防事故的作用

化工行业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泄漏、连续生产、事故易发、安全生产风险较大等,属高危行业。要防止事故,就需要掌握事故发生和控制的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在现代安全系统论原理中,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人作为安全活动的主体,是安全系统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成为实现动态安全的关键。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安全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安全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步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发展,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危化工生产过程的企业来讲,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

目前,化工类技工院校大都没有开设安全教育方面专业课程,也没有专职的安全专业教师,并且教学所用教材及所讲内容,不少与生产现场实际相脱节,而一些在生产中早已普及使用的先进设备,却没有出现在安全教育的课堂上,这必然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好。

学校应增加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注重师资的外引内培,真正让安全教育做到卓有成效。一个途径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讲授安全专题教育课。企业工程师大都掌握许多关于安全生产的案例,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安全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另一个途径是专业教师去企业生产现场收集安全案例,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的实际操作。教师把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类整理,配以资料、图片和课件,对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在培训中对学生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学生听起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使学生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安全意识。

三、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化工安全内容

教师可以在讲授化工工艺方面课程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化学危险物资、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内容。在讲授化工设备、化学产品有关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

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渗透安全意识

第9篇

关键词:调查问卷;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42-04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列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仅仅指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绝非单纯以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对学校事务性的日常工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并以教学过程人力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为目标进行教改,以加速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因此,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教学的关键之重在于加速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过程首先依靠信息技术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掌握学生能力培养与能力迁移过程的客观规律,最终遵循此客观规律开发更合适的课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大体分三类:事务层应用,即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速日常教学活动、收集反映教学效果的基础数据;分析层应用,其表现为事务层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最终提取为信息;决策层应用,表现为智能专家系统通过分析上述信息,并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经验来辅助决策者确定进一步教改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督导对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课程的深入了解,这些具体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实现了事务层的信息化,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相距较远。[2]

笔者于2012年底从某计算机工程研究所转入高校,开展软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教学效果评价软件,能够自动完成事务层和分析层的大部分工作,将反映教学效果的数据加工为信息。该软件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决策者的知识归纳与总结。

一、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目前教学大纲却依然将其归为理论性课程,实训操作仅占总课时的20%。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相关的核心技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该课程概念很多而缺乏实训,学生难以生动地理解概念只能一味地应付考试;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较弱,因而畏难心理抑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发展才刚刚起步,因而缺乏测试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缺乏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材。

本课程以笔者八年的全职软件开发与测试经验为基础,充分考虑该课程的学习规律,采用PBL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题目:将PBL的三要素即问题、学习、指导与教学过程充分融合,保证了问题的多解性与真实性、面向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有启发性的指导。PBL课程的成功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应用报道。[3]

本课程共50学时,分11次课讲授,实训操作约占85%,课程以基于Linux脚本工具构建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其在软件各阶段测试工作中的应用为主线,以生动的问题和巧妙的解决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加强了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的量化

获取并量化教学效果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常用的选项式或发散式调查问卷分别以客观和主观题目的形式呈现,[4],[5]这些问卷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若要获得大量数据则需设计很大容量的调查问卷,势必加重问卷设计、问卷完成与数据收集的工作量,亟需应用信息手段改进。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曲线式调查问卷,以11条曲线表征教学效果,每条曲线的横坐标代表课程的进度,纵坐标代表一种指标。

这11个指标分组为一个三层模型:第一层是兴趣指标,含对问题、对学习以及对实际操作的兴趣;第二层是PBL实施过程相关的能力指标,包括提出问题、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层是性格指标,包括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耐久力。这种分层模型反映了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即兴趣导致能力的逐渐增强,进而又逐渐强化为职业成功必需的性格品质。表1是为该课程编写的11个实训题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曲线式调查问卷的优点比较明显:

首先,数据是动态的且容量较大,反映了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效果,便于动态分析与回归分析;

其次,曲线图形的直观性使得问卷完成过程很有乐趣,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笔者的实践经验是大多数学生耗费约45分钟完成11条曲线的绘制,因为他们会认真反复地琢磨自己在课程全过程的收获与表现;

此外,11条曲线分区域显示在一个位图文件中,利用宽屏显示器能够很方便地综合对比,而传统的调查问卷缺乏整体观,学生们也容易草率应付;

最后,这些曲线存储成Windows位图文件,便于问卷原始数据的数字化。

三、教学效果的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以及图形绘制与数据分析脚本,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程序和脚本在最后一次课作为集成测试的实训题目,程序与若干脚本一键运行的真实演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要设计一个数字化程序,将曲线式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程序的功能包括解析Windows位图文件的文件头,确定图片的尺寸,然后找到合适的像素位置进行逐列扫描,取出非白色像素的坐标位置,并将每个像素的坐标信息与学生姓名和曲线名打包成一条记录导入Mysql数据库,数据导入的关键技术是基于Mysql的命令行接口写的Linux脚本:mysql -e “LOAD DATA local INFILE 'z.txt' INTO TABLE poll LINES terminated by '\n' ”。

2.数据绘图展示脚本

为便于同类学生的特征提取,将22名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到第三组依次代表优、良、中(n=8, 7, 7人),分组的实现是通过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姓名/组别的数据表。因为Mysql数据库本身欠缺绘图功能,所以我们选用Gnuplot软件绘图。该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方便用Linux脚本进行自动化集成。

3.数据分析脚本

R软件是数理统计专业的开源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因此方便用Linux脚本集成,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抽取以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每组学生的能力指标对兴趣指标以及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能够反映各组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性,因此提供了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

4.教学效果的评价

最终,教师通过分析这11条曲线,并分析教学效果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信息,再结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总结,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果示例

1.学习过程曲线

此处仅展示四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效果指标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的曲线是通过Gnuplot提供的“茎叶图”命令画出的每组学生相应曲线的均值与方差数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是分别代表课程进度和指标高低的规一化的无量纲的量值。

可见,如果单从最终的性格指标即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曲线来看,第三组最差,第二组相对是最好的。然而这一组的曲线在课程的中后期存在明显的小幅度波动,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有很强的依赖性,亦即该组学生在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学习兴趣曲线也印证了这一点:该组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兴趣明显下降,尤其在课程之末甚至都略低于第三组,这说明第二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综合来看,第一组的综合学习效果是相对最理想的,因为学习兴趣曲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线在课程的全过程均有可观的增幅,尤其是在课程的中期,解决问题的能力陡然跃升,该组学生普遍反映当学过的脚本工具和正则表达式在课程中期真正开始用于解决软件测试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改措施:

(1)对于第一组学生,在课程的中后期增加他们的课后实训任务量,让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

(2)对于第二组学生,一方面要在课堂实训过程中加紧对他们的督促,防止他们自我松懈而无法巩固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训题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对于第三组学生,再进一步放低实训题目的难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数据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挖掘学习效果曲线背后的信息,在R软件中进行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各系数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01。正系数表示某性格指标对某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是正向影响的,即随着该能力指标的增加,该性格指标亦增加。负系数则相反,依赖程度的高低由系数的绝对值确定。系数0表示依赖关系不显著,即不相关。

由表2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见,学习能力是唯一一项对三项性格指标均产生正向影响的能力指标,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竟然对三项性格指标均没有正向影响,这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们对考试的隐忧,即使对于学习效果最好的第一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笔者在课程伊始便指出考试题目大多数来自平时的实训题目,学生们内心对考试的焦虑仍无法彻底打消,这也反映了学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诸如此类的信息是从曲线上很难得出的,这也是数理统计应用于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深层次的信息挖掘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问题深层次的根源:例如只有考试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更看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

考虑使用随堂的轻量级曲线式调查问卷,更快地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建立以教师的指导为输入的控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考虑将教学效果评价软件与电子教案生成软件、演示文稿生成软件、实训题目生成软件集成在一个软件包里,抽取更多数据,更加自动化、系统化地分析教学数据,进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此外,数据分析过程还要深入结合知识,组织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提出的曲线式调查问卷及教学评价方法对其他课程也一样适用,只要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设置其关心的问卷指标,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绘图与数据分析脚本大部分均可重用。

参考文献:

[1]徐莉.应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7): 6-10.

[2]罗念龙,佟秋利,马亮.聚焦“提高质量”,提升高校信息系统应用层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7): 11-15.

[3]Mat, S., Yassin, R. M., Ishak, N., Mohammad, N., & Pandaragan, S. L.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ing systems approach[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41-545.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