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诚信论文

时间:2023-03-10 14:49:28

导语:在大学生诚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诚信论文

第1篇

1.从学校德育缺失角度看

当前,高校在德育上虽然给予了必要的重视和投入,但在德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德育不仅过于简单,而且缺少实效性,同社会发展相脱节。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即使开展了德育类的课程,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德育,仍是将精力主要放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将德育和政治教育画等号,德育内容过于重视政治素质的培养,以致政治化和抽象化,缺乏实际应用效果,并且忽视了诚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在教育方法上,当前高校仍然存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种侧重观念性、理论性的灌输,使一些诚信的案例仍然停留在“过去时”,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不能引起共鸣,进而也就不能获得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

2.从现行教育体制弊端角度看

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影响因素中,教育体制起着直接的作用。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论英雄,导致德育评价一直被低估,进而造成诚信教育的效果被弱化。尤其是在高考制度没有全面改革的前提下,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会造成学校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不高等问题,进而导致德育和教学相分离。同时,德育考核标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语时,仍然侧重于校规校纪、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之类,这些套话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素质。此外,当前高校在学生考试作弊等问题上也没有严格的规范措施,存在学生认错就放一马的态度;或即使有作弊等违纪处理相关规定,执行力度也不强不硬,治标不治本,致使诚信教育得不到充分重视,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普遍不高。

3.从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角度看

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整体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心理脆弱,责任意识淡薄。在具体行为上,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奉献少、索取多,严以律人,宽于待己,特别是在利益和诚信之间,当二者出现矛盾时,不少大学生宁愿放弃诚信也要获取利益。此外,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容易受到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动摇自己长期养成的诚信观念,甚至放弃诚信原则。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诚信”作为传统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构建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石,是现代民商法律的“王法条款”,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诚信不仅是道德的基石、社会的法则,也应当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格力量,职业精神。在中华传统美德中,诚信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有关诚信的典故不胜枚举。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相应地扩充,其基本内涵除了诚实、真诚外,还包括了诚恳、诚笃等,并且没有丝毫功利倾向。“诚信”二字,“诚”体现了向善的心灵追求,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道德境界;而“信”则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向真的心灵追求,主要表现为讲信用等。“诚”和“信”的本质是相同的,都体现出言行一致的价值倾向,所谓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是以掌握诚信的内涵,认知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勇于担当培育的过程。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必然途径,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思辨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而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石,切实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能净化高校教学环境,助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而言,可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我国传统道德来说,诚信的意义比较广泛,大致可以归为两个方面: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诚信不仅是天道,亦是人道,是国家治理中的最基本原则之一;第二,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这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诚信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是市场秩序维持的保障,更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诚信教育,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促进现代化建设必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此外,诚信教育也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一致。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诚信教育必须被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范畴内,以此实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看出,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因素的复杂性和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紧迫性。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背景下,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本文从让诚信教育成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牛鼻子”;让诚信教育走进教学主阵地,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让诚信档案发挥应有作用,健全诚信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让诚信教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的“牛鼻子”

目前,高校在诚信教育中偏重道德层面、轻法律范畴,造成大学生不能全面、科学地理解诚信的含义。而相对道德范畴,法律范畴内的诚信教育更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高校应在诚信教育中有机融合道德含义和法律含义,促使学生可以深入全面地掌握诚信的内涵,使他们认识到诚信不单单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项神圣的法律义务。诚信是法治的本质。法治不仅具有保障、促进和维护诚信的要求,而且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法治。如果只从道德角度看来阐明诚信含义,很可能导致诚信教育和传统德育趋同,也就是绝对地看待利和义之间的关系,甚至在部分学生心中形成讲诚信就不能追求利益的观念。这种将利和义对立起来的教学思想,不仅会让诚信教育陷入到死胡同,更会导致高校的诚信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这就需要发挥法律范畴教学的作用,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合法权益的追求是正当,只要不违背法律原则,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高校必须结合诚信在法律角度上的含义,促使学生明白诚信和合法利益是不相冲突的,讲究诚信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最后,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来达到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相结合的目的,二者一内一外,共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素质。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法律旁听、案例教学、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诚信者的保障,哪些失信行为会触犯法律,法律后果是什么等。

2.让诚信教育走进教学主阵地,塑造大学生的健全

人格首先,应当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增强学生对诚信的全面深刻理解,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重要平台,充分体现诚信理念。处理好道德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理论学习和道德实践之间的融合,如充分利用高校中的学生社团,开展诚信为主题的诚信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新的道德认识,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的重要价值。最后,不断更新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既要保留传统道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精华,又要吸收现代诚信内涵中的法理内容,并且重视课堂教育中知、行、情、意的协调统一,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让诚信贯穿课内外、室内外、校内外。

3.让诚信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健全诚信评价体系

第2篇

[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迷信心理以及迷信行为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泛滥成灾,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生活、性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着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对迷信心理的自我调试的方法。由此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迷信心理现象的减少提供一点帮助。

一、迷信的定义

(一)迷信的定义

在《辞海》中将迷信解释为:“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鬼神。”从心理学上讲,它是指人们内心中认为对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例如有人遇到困难时,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

在我国低层次的迷信观念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四个系统:第一,鬼神系统,即天神、地狱人鬼;第二,人身迷信系统,其中有生辰的命运,通过生辰八字算命,通过面相、手相、测字预测一生或流年的宿命和运气;第三,环境的迷信系统,主要是阳宅、阴宅的风水;第四,信号迷信系统,主要有鸟语、声响、谐音语等意味的吉凶信号。

二、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两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1.病态文化是当代迷信兴起的根源

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形成发展的迷信思想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积淀甚厚,不易一时清除。虽然从开始,我们就把德先生、赛先生从西方请来改造国民的思想,当作富强的希望,竭力宣传它们的伟大神奇,但到今天为止,仍有许多人其实并末真止弄懂科学的内涵,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手段科学精神,人们还所知甚少。多数人所相信的科学,其实是科学的功利和实用部分,是科学的外在形式。人们只相信科学能带给他们好处,但同时又相信非科学的力量也能做到。人们并未从本质上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尚未普及,以感性经验为本质特征的实用理性仍然发达,相信“能见为实”,甚至道听途说不注重实验检验,科学推理,使得许多迷信思想以讹传讹,久酿成灾;也使许多迷信思想死灰复燃。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变动的加剧,市场经济风险,加上我们社会体制、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使整个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迷信思想乘虚而入。

2.社会管理不力是当代迷信兴起的直接原因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地开发和塑造期,也因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但是至今社会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方式来有效抵制迷信思想的传播和迷信行为的发生。同时,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重学习轻思想,重成绩轻素质,重课堂轻课外,重批评轻引导。这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学生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迷恋。教师队伍应对封建迷信保持清醒的认识,但这方面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二)个体原因

1.操纵者察言观色,以假乱真

迷信操纵者善于察言观色,使得迷信行为以假乱真,甚至迷信借助科学,使得公众难以辨别真伪。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这是现代迷信的基本特点。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己经享有崇高的威望。传统的迷信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如果要想占领部分市场,就必须变换形式,进行科学的包装,些现代的占术师、算命先生,便精心策划,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方式为自己披上件“科学”的外衣,把占卜、算卦说成是科学预测,重拾封建糟粕说成是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大多数尚未掌握科学方法的人来说,听是某某预测学,便误以为是门与其它学科并立的科学,其实与真止的科学预测风马牛不相及。由于现代迷信以科学的借口出现,常使一些科学索养较低的人们真假难辩,从而把些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当成科学的东西加以信奉。

2.受骗者轻信、受骗、上当

迷信借助科学的外衣导致受骗者轻易相信,也是迷信泛滥成灾的一个因素。比如来自西方的星座占卜等高科技迷信,背后有一套星座理论做支撑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做铺垫,特别容易吸引大学生。再加上网络和许多青少年刊物的推波助澜,使高科技迷信在大学生中大有泛滥之势。再则,星座、占卜网站或书籍上的一些“预测篇言”利用大多数人的气质和个性都是混合体的特点,归纳出某些共同点,措辞模棱两可,有些大学生看到其中的预测与自己的某些特点相符,就认为书上说得很准,于是对星座占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会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当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巧合时,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深刻感到“预测很准”;反之,当出现不准的结果时,人们则常常表现出很容易就忘记这样的预测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预测得准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预测带给人的心理暗示并形成经验固定下来。从而导致对迷信越来越相信,最终走上受骗上当的结局。

3.模仿和从众心理

据观察,迷信者的许多迷信观念和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得来的,也是别人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而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比如看到有人发了财,他供奉了财神,自己马上也买了财神供奉起来。幸运车牌、电话号码、颜色或者占星、卜算、风水、命相和鬼神等迷信形式,一般都是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模仿而来的。

4.病态心理作祟

大学生们都受过高等的教育,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受了各种的挫折和困难,灰心失望,不能接受现实,满腔热血无处洒,英雄无用武之力,渐渐的却只剩下自鸣自怜。由此,外界环境的压力就很容易会导致一种病态心理的产生。事实上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由于病态心理的作祟往往会导致大学生通过迷信行为来逃避现实,而反过来这种迷信心理和迷信行为却又会导致一种病态心理的产生甚至精神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阎宏:浅谈大学生迷信心理,构建心理素质的现代化,法制与社会,2007年2月:615-616

[2]徐厚道: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第3篇

论文摘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受应试教育、人际交往、贫富差距、恋爱受挫、焦虑、自信心不足等方面困扰,针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通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面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使之克服心理阵碍,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心理障碍,通常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主要反映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有遗传因素、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高职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自信心不足

许多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曾是佼佼者,是令人关注的中心,心中充满着考取名牌大学的憧憬。他们经过高考拼搏最终进人高职学生行列后,发现高职院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办学条件,都比不上许多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那种盲目的自豪感、自信感、优越感,也就随之消失。同时他们认为,高职就是比普通大专低一等,上高职不是上大学。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引起学习主动性下降,成绩下跌。这种困惑和受打击的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导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增强。

(二)目标实现后产生的茫然感

目标是个人活动的方向与动力,当失去了目标也就失去了行动的方向和动力。许多高职生在读中学时,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一些同学没有及时确立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往往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从而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上大学后该干什么、怎么办。相当部分学生人学后感到无所事事、迷茫,被动学习、被动生活。刚开学几周内,一些学生就出现了严重的迟到、旷课、上课不带书、不带笔等思想纪律松散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交朋友和谈恋爱上,甚至去赌博、打架斗殴,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严重焦虑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学,学习上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重实践、重技能。每学期,每个专业除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外还有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快、更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加上部分高职教师应用能力差,无法很好地教学生掌握应用技术和技能;再者,就业压力也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高职生自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由此产生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就业焦虑症。

(四)经济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收费一般比普通大学要高,同时贫困学生占了较大比例,有些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借的。生活困难对这些学生思想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的学生担心学习不好对不起家人,思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想退学;有的不敢面对贫困,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产生自卑或焦虑;有的无力面对经济困难,从而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碍。

(五)交往障碍

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大多数都渴望友谊,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来自不同地方,受到区域传统习惯的影响,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加上个性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很多烦恼和忧虑。有的学生想与异往,但与异性讲话就脸红,到三年级还叫不出本班异性同学的姓名;有的学生过分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学相聚,不高兴时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的既骄傲又娇气,造成同学关系紧张,以至情绪低落、压抑。

(六)恋爱困扰

高职学生生理发育已进人成熟期,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性心理很快发展,开始追求异往,谈恋爱。但是由于他们的恋爱观尚欠成熟,以至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谈恋爱时出现因单相思而困惑;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萎靡,感到羞愧难当,陷人自卑、心灰意冷之中,甚至走上绝路。

二、解决高职生心理障碍的途径

对高职生的心理障碍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本是从根源上对高职学生做心理上的彻底清洗,治标则利用学校、教师和社会组织所在位置的优越性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适当的疏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好“两课”在大学先开的优势,积极占领这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的阵地,培养学生在心理上的自我调整的能力。

(一)借鉴经验,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统

十几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防治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理论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实践上获得丰富的经验,我们应借鉴过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程系统。

1.应对高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分析,建立起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预警系统,为做好有心理障碍高职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2.着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高职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首先,认真抓好“两课”教育,充分发挥这一对学生心理按摩阵地的作用,帮助高职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精神支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意志。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帮助他们矫正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情感上的郁闷,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当前要进行心理教育的全员师资培训,加紧培养培训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二)突显特色,创建高职生心理障碍防治工作的基本模式

1.正确认识高职,准确定位。

加强宣传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重点介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地位、作用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今天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深刻理解“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腾飞的基石,是民族跃升的阶梯,是每个社会成员走向职业世界的必经之路”。积极宣传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使高职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尽快走出高考挫败的心理阴影。

2.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激发学生成才创业的激情

“请进来”是请一些高职毕业后工作业绩突出的校友,回母校畅谈奋斗的经历和创业的感受,进一步破除一部分学生的“高职将来只能做工难以成才”的消极思想,使之增强自信心,激发成才意识。“走出去”是组织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参观调研考察,使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自己将来的事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焕发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热晴和动力支柱。在此基础上,引进学习的竞争机制,采用学分制,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评比学习标兵,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及时反馈和奖惩激励。要不断激励高职学生钻研学习应用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要充分肯定,表扬、奖励他们,使其看到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并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势。

(三)排除心理障碍,学会悦纳自己

1.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评价自我,学会悦纳自我,善待自己。大学生应该把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善于捕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时甚至有必要适当地挑一挑自己崇拜对象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信心。

2.正确对待贫穷

把贫困当作最好的大学,高职生应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分析,贫穷并不可怕,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作为贫困大学生,应该更感激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在极度困难情况下,含辛茹苦地供自己读书。他们是父母中的伟大者。贫困生应该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和骄傲。应该把贫穷当作一笔财富,它可以更加激励人奋进。大学生在为自己生活费辛苦奔波的同时,更加深刻领会到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改变困境而不懈拼搏,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

3.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高职生应当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把它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习,虚心学习别人成功的交往经验,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消极的告诫自己:我不行!我能行吗?失败了怎么办?而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我行!我一定能行!从而增强必胜的信心,争取交往的主动。树立合作意识,乐于帮助别人。高职生应该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竞争和合作,牢固树立合作意识。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使自己更快、更好地进步。在为他人、为集体的服务和奉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赢得他人赞誉,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

诚信自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只有百姓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标准,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根本

《大学》中曾提出:“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诚实守信是人身处社会中,做学问、成就事业、与人交往的道德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为人的基本素质。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大学生修身立命之根本。

二、大学生失信现状及表现

(一)学业失信

1.考试作弊行为

尽管每学期高校都会召开考试教育大会强调考场纪律,但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也不支持别人作弊,但依然有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

2.学术行为不端

撰写学术论文是对高素质人才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求撰写学术论文在很多专业科目中很普遍。目前个别高校中存在着论文抄袭,论文等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尤其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很多小广告便出现在高校的各种宣传板上。这种学术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的权威性。

(二)经济失信

1.恶意透支信用卡

有的学生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购买奢侈品,如手机,电脑等。父母不给予支持便申请信用卡透支消费购买,甚至不惜花销父母给的学费。导致恶意拖欠学校学费,甚至收到银行他们的法院传票。

2.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时申请银行助学贷款,保证他们四年学业顺利完成并获得毕业证书。但他们走向社会后却不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到下几届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

(三)交往失信

1.交往过程中不真诚

个别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诚信问题。例如表面与同学交好,私下散步同学谣言;对人对己的诚信标准不统一,往往认为自己更诚信,而对于他人的诚信程度表示怀疑;还有极个别学生借人钱财不按时归还等现象。

2.恋爱交往不诚信

在大学中谈恋爱的情况很普遍,但有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存在问题,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对待对方不真诚,对待恋爱不严肃。例如交往动机不纯,贪图对方钱财,爱慕虚荣;在恋爱中没有共同的志向与理想,致使学业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错误的恋爱观念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各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工作的体制建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努力探索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诚信活动,使学生认同诚信

每学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诚信教育活动,结合时事政治和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多项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持久性。包括诚信标语征集、“寻找身边诚信人”诚信榜样评选、网络诚信大讨论、生活用品无人售卖、图书漂流、诚信微小说等活动。通过每个诚信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使得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教育,践行诚信行为。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使学生崇尚诚信

为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使同学们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积极参与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感受诚信教育活动月强大的诚信氛围,通过人人网公共主页、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空间、各班级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对诚信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及大力动员,为实施诚信教育搭建了广博的诚信空间,营造了和谐的诚信氛围,使全体学生普遍崇尚诚实守信这一风向标。

(三)监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使学生自觉诚信

第5篇

一、从传统与现实看诚信的意义

从传统来看,诚信既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内核之一,例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非常看重诚信二字。《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在这段话中,一方面孔子把“信”视做为政者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根本,强调只有统治者取信于民,方能赢得民心,这样才有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孔子还从一般意义上把“信”视为做人不可或缺的根本――民无信不立!

从现实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已成为既无国界,又不分社会制度的共同准则,是社会的道德底线,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人格尊严,起着基石的作用。尤其是在已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今中国社会,诚信更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

二、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当今中国社会,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为:

(一)学习方面――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考试是检验和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然而在高校的各级各类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突出,却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呈现出“群体化”“、职业化”“、科技化”等特点。还有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东拼西凑、抄袭他人已发表的论文,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他人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

(二)经济方面――拖欠学费,借贷不还。恶意拖欠学费是部分大学生在经济方面不诚信的突出表现,他们将本应上交的学费用于购买奢侈品和高消费;不按时归还国家的助学贷款,给学校的信用指数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骗取特困生奖学金,目前国家和许多高校对特贫困生有优待政策,某些大学生就千方百计弄假证明谎称特困,骗取特贫困生奖学金。

(三)就业方面――虚假包装,频繁跳槽。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胜,不少毕业生往往刻意包装自己,在个人简历上下工夫,避实就虚,夸大其词。或是伪造就业材料,虚构在校期间任职情况和社会经历,以此来吸引用人单位。还有的毕业生工作后,不能爱岗敬业,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意违约,频繁更换工作。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是促使大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现象。政治领域中个别领导干部、,经济领域中的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随处可见以及商业欺诈,文化领域中媒体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学历上的“注水”文凭、学术上的“学者”论文的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等等不诚信现象,都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诚信评估、监督体系,是诚信缺失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高校在教育的方式上重灌输、轻引导,重说教,轻情感。在教育的内容上虽然不断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但往往是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只教授书本知识,而不传授做人的道理。

(三)教育者的原因。首先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邻里、朋友、同事交往过程间存在的不诚信行为,都会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产生深刻影响。其次是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的影响。不少教师自身诚信意识就缺乏,如在评奖、评职称中弄虚作假,有的甚者接受学生的贿赂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种种与教育工作者形象大相违背的事实,影响了被教育者诚信缺失。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相结合,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严重冲击,致使他们虽然也崇尚诚实守信,却又在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面前,不自觉的放弃了诚信的原则,从而造成诚信的缺失。

四、建构大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诚信度如何,不仅对其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空对空的诚信教育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追求。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构大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档案要详细反映大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根据档案定期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评估,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监督。

参考文献

[1]阳瑞珍,吕耀怀.诚信:为人之本,立业之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第6篇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EB/OL].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青年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建设法制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院校务必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为构建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整天浑浑噩噩,平时学习不认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考试时候,只有走考试作弊的路子。而且周围的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也视而不见。更有的大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不惜一切代价,如找关系、打招呼、请客吃饭、送礼等方式,请求老师给他们打个及格分数,争取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

2、部分毕业生不守信用骗贷拖贷现象严重

高校中少数大学生向老师和同学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找关系托人开具虚假贫困证明来获取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各种借口拖欠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隐瞒自己的工作单位、谎报自己的联系方式或直接不告诉他人自己的联系方式等手段进行长时间地拖欠或逃避还取学校和国家的助学贷款。在社会上,这种行为给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部分毕业生的求职履历造假成风

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其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文章。他们编造自己的个人经历,伪造个人在学校中的各种荣誉证书,这些导致在招聘会同一个班有多人是班长、人人都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现象。这种行为欺骗了用人单位,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声誉。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当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时期,思想极不稳定,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有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经济领域: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人偷税漏税等失信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仿效之,做出了诚信缺失的事情。在政治领域: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败坏,受其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行为。

2、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不当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只要搞好教学,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同时,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较陈旧,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诚信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说教模式上,诚信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优秀的学习成绩通常是大学生评优、评先的最主要的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就好的想法,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中诚信素质教育的缺乏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出诚信缺失的事情来,势必给子女树立了坏的学习榜样。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中父母自身的素质及道德水平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1、完善各种机制,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当代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确立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诚信,就没有稳定、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二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以诚信为中心并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2、高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

一是立足“两课”阵地,深化诚信教育。要适当增加诚信教学内容在“两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辩论、法律现场旁听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二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感悟诚信。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作为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平时要不断地提高诚信修养,要经常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为子女诚信教育创造造良好地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常与家长沟通,这样双方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指导和监督大学生的诚信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

[2] 蔡慧慧,张玉萍.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 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4] 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5] 苏畅.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6] 高赏.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7] 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诚信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古代文明,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达出守信的重要性。孟子在“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诚”,在《孟子》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使“诚”成为儒家思想的灵魂。管仲把“诚”和“信”结合在一起,第一次提出“诚信”。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而广义的诚信包含了“诚”和“信”的所有含义,包括内在的美德和外在的表现,表达出更为全面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志,更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整体道德素质的体现。作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群体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体现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所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更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学校园渐渐出现了“诚信危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诚信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完成学业还是在求职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人才研究的著名论断是:“性格品质与成才具有密切相关性。”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需要,它是建筑在高度自觉、完全自律的基础上的,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所以大学生首先要自觉讲诚信,才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流中获得一定的地位,才能在自我发展以及引领社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艰辛的求职路上,诚信的品质更是不可或缺的,当代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守诚信的求职者,市场经济的竞争力靠企业的诚信理念来打造。大学生诚信的品质不但可以让市场经济维持正常的秩序,更能给市场经济带来更大的效益,不少的企业因为诚信危机使公司濒临破产,又因为重拾诚信而度过了危机获得重生。一些很成功的大企业都以诚信作为公司的指导思想。

二、当代大学生失信的现象

虽然诚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守诚信的现象越来越多。首先,目前越来越受重视的就是学术诚信的问题,小到平时的作业论文,大到毕业的学术论文,不乏大量抄袭的痕迹,大段大段从网上复制,剽窃其他人的学术成果。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使用无线耳机或找人替考。大学中的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作为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业都不能坦诚对待,还谈何诚信。在毕业求职中,更是有不少大学生用假证,假成绩来欺骗用人单位,甚至编造自荐信、获奖情况和不真实的实践经历等虚假信息。

其次是在生活方面诚信的缺失,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不守诚信,对别人的承诺转身便抛到九霄云外。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网络,在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在网上以虚假的身份交网友,骗感情,骗钱财,盗取别人密码,还有散播虚假广告信息等失信的表现。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失信现象,随随便便恋爱,随随便便分手,一种玩玩的态度是对自己和他人极度不负责的表现。

三、当代大学生失信的原因分析

1.学校诚信教育不完善

大学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虽然现在诚信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大学中的诚信教育仍然比较薄弱,主要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的内容很少,而且对诚信教育的方法、意义等研究还不够深入,或者只是照本宣科,忽视教育感化,使大学生缺少系统的诚信教育。大学的诚信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而学校对诚信教育的忽视就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以解决就业为首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精神层面的诚信教育。而且,高校的自身负面影响作用也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隐患,不少高校在招生时为了吸引考生,对学校的宣传盲目夸大,在学校参加上级评估时弄虚作假,教育者在教学中言行不一,对学生不负责任,在管理学生工作时不守诚信等等,都给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社会失信现象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当前我国的各项法制建设还不完备,社会上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多,这使得诚信缺失问题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可以说随处可见,从政治上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到经济领域的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欺骗消费者等;到媒体的八卦新闻、扭曲事实等;再到遍布大街小巷的虚假广告,都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大学生诚信。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更腐蚀了大学生纯洁的思想,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年龄,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在社会上众多失信现象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或者觉得不守诚信是很平常的事,意识不到诚信的重要性。

3.道德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评价机制,社会没有道德评价机制就导致了学生道德标准不明确,更有甚者弄不清道德界限和法律界限,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不违反道德准则。而学校中的诚信教育更是得不到重视,没有评价机制,学校中期末考核的只有智育,重视的只是文化成绩,或者有的学校有德育学分,但是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的实际考察,这就给学生们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学校只考核文化课的成绩,不用重视德育的学习,对诚信教育几乎没有概念,造成了诚信价值判断和行为上的差异,也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道德评价机制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提高诚信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诚信观念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行为规范所形成的,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诚信的道德准则不断的内化为习惯的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诚信观念。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诚信危机”,学校和社会都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学校里应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给学生诚信的理念,可以围绕“诚信”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演讲活动,辩论大赛等,还可以开展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举办诚信活动月等等,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给学生灌输诚信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来实现,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过度地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知行分离,导致了学生们对人生、现实世界以及未来认识的片面性,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偏离。所以,一定要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是诚信,诚信的价值是什么,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己的诚信观念。

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毕业后的求职,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诚信的观念才会获得成功,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就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样,要有知名度,更要有信誉度。所以这种职场诚信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诚信的品质才会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更大的成功。

2.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只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现实的教育力量往往比理想的课堂教育力量更强大。如果社会上总是老实人吃亏,那么诚信教育就是空中楼阁。理想必须从现实中起步,信念的铸造,必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因此,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首先,社会要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每个现象都影响着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所以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大力度宣传诚信教育,打击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例如偷税漏税、造假贩假等,给学生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

其次,家庭的诚信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的,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家长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表率作用,这就要求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配合学校和社会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

最后,学校教育要改变大学德育教育体制,修订诚信教育内容与诚信教育目标,改革诚信教育手段,把照本宣科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某大学开设“诚信考场”,即没有监考老师,全凭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以此来考查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另外,在传授诚信教育的同时注重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言传身教,用正直、诚信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建立诚信道德评价机制

不管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应该建立诚信道德评价机制,要想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可以建立一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建立诚信的关键是在任何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每个人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发达国家更注重诚信,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信用。所有的信用表现都记录在每个人的社会保险帐号下,一旦发现作假和诈骗,个人信用就将彻底砸锅。而在我国,诚信的地位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信用制度极不健全,所以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的诚信制度来约束不守诚信的现象。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37-01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中相互联系的重要依据。当代大学生在具备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具备包括诚信在内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这最起码的社会责任都不具备,那将对大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进步产生严重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均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高校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分一直都十分严厉,但学生作弊现象却并没有受到遏制,而且作弊工具越来越现代化,作弊者的心态越来越变得麻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有担心修不够学分不能毕业的,也有为了获得奖助学金的;还有想为就业增加砝码的。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很是普遍。

(二)大学生学术作品中的诚信缺失。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得到奖学金或能顺利毕业,通过别人等手段,不仅学术水平低下,而且还产生了学术腐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学年论文时在各类刊物上摘抄或是上网下载,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也不足为奇。

(三)大学生经济方面的信用问题。一是恶意拖欠学费。有些学生故意拖欠应缴纳的各类费用,并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吃喝玩乐、赌博及恋爱支出。二是不履行国家助学贷款承诺。部分学生通过开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贷款,并且还不按期还款还息,甚至恶意欠款欠息。

(四)大学生就业求职中的诚信缺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些毕业生为了能够获得面试机会,伪造诸如学习成绩、各种证书、在校学生干部任职情况和社会经历等。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找到了自认为更加好的工作或考取了研究生,而与先前签过就业协议书的单位违约。

(五)大学生的生活诚信缺失。在生活中有些学生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教师和同学。例如编造各种理由请假、逃课;在同学交往中不以诚相待,甚至欺骗。还有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恶意虚假信息、造谣生事、诋毁别人的声誉,进行人身攻击。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学校教育失衡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和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阵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人无信不立”的诚信道德观念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不断增加诚信教育内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诚信意识,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诚信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如定期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召开诚信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主题征文、短剧大赛,校规校纪、考风考纪教育等活动。通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诚信意识。

3、开展网络诚信教育活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建立诚信教育网站,让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进行讨论和交流互动。并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面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建立起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诚信行为记录机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学习成绩记录表、经济状况记录表、信用记录等等,帮助学生树立起诚信观念,并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

(三)构建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标准,构建诚信测评体系,学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首先确定诸如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主要测评因素;其次确定测评各级指标,即每项指标区分不同级别的标准;最后通过运用测评体系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四)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促进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学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把教育和惩罚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不诚信的学生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保证将来不会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家庭、社会和高校的通力配合与参与。全社会要形成积极向健康的道德风尚,道德约束与法律制约并重,约束非诚信的行为,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的格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