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英语教案

时间:2022-03-03 13:42:25

导语:在高中英语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英语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暗示教学法 教学效率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学习方法,被称为“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正是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烦闷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收获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 音乐暗示法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罗杰.诺斯如此说到。正是因为音乐有如此特性,所以音乐暗示教学是暗示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同时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音乐利用其强大的渲染力,可以将学生引入音乐的氛围中,或平静,或愉悦,或热烈,无论何种,只要教师将音乐运用得当,就能为课堂教学增添精彩,促使学生在适当的氛围中进行舒适高效的学习,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世界上的节日)这一单元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般来说节日在我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都是热闹,愉悦的,特别是国内的春节和国外的圣诞节,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适当地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将使学生轻易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符合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而另一方面,教师在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时,应当选用的音乐为轻松舒缓的音乐。有研究表明,思维能力旺盛上升之时正是心脏慢跳之时,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将显著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将上一层次,可谓一举多得。

2. 情境暗示法

据研究表明,图片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往往比文字停留的世界要长得多。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经验,那就是当你苦思冥想一个问题不得答案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以往的某个场景,便恍然大悟。这便是情境暗示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构建相关情境,勾起学生的回忆或者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潜意识感觉到原来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平平常常,从而以平常心对待英语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文章Anne’s best friend文章的学习,或许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朋友,也经历过独自一人感受寂寞的时候,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先以此为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播放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回忆,引入形象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思想与教学结合之中体会到friend(朋友)这一次的深刻含义使课堂教学达到新的高度。又比如学习新单词之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进行情景创设,从而联想出单词。其中包含日历中的一周七天的拼写。这对于许多学生是难点之一,而教师可以利用最常见的日历展现Monday(周一)、Tuesday(周二)、Wednesday(周三)、Thursday(周四)、Friday(周五)、Saturday(周六)、Sunday(周日),在学生心中留下既定情境,使他们在每次看到日历时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相关单词,对单词的记忆也将更牢固,英语学习慢慢变得简单。

3. 环境暗示法

对于环境造就人也毁灭人这一点,我们最熟悉的故事无非是《孟母三迁》。当然,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尚且谈不上造就人还是毁灭人,但是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对一个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暗示法在暗示教学法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环境暗示法分为两种:人为环境与物理环境。

3.1 人为环境

主要是指教师的行为所形成的环境。教师的教学风格,为人习惯将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如果教师风趣幽默,他的课堂将充满欢声笑语;而如果教师古板严肃,他的课堂就容易变成一潭死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因此,身为教师我们在提升教学素养的同时,还应当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在辛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鼓励,以激励前进。

3.2 物理环境

主要是指学生上课所在的教师布置。中国教室都几乎长着同一个样,但是笔者曾有幸到一位创新意识极强的教师所带领的班级参观。那个班级以绿色为主题,布置得清新活泼,很多学生书桌上都有不同的、但明亮的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该班级的学生不仅学习都在上升,他们脸上呈现出来的也是轻松舒适的状态。这便是明亮的空间带来的潜意识的好心情,高效率。

第2篇

【关键词】暗示法;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应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国际性语言,成为国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市场对毕业生实际英语交际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高专生是大学生校园里又一股新生力量。而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其英语口语表达的现状令人堪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只会一点点常用的交际用语,如简单的打招呼、问路、购物、自我介绍等,遇到复杂的情况,他们就无所适从。

在高职高专院校一些老师的口语教学上,依旧是保持着中学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依然是着重讲解课文的结构、词汇的意思,课堂通常只做些简单的句子翻译、跟读模仿、视听训练等活动,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口语强化活动。而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必要的引导,学生自己操练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上课索然无味,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现状,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设计出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口语课教学。

一、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ia),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又叫暗示法,是指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

它是保加得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经各方面专家验证,暗示教学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而且使人能够学会充分发展自我,产生渴望学习的动机,不断开发人的自我,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充满乐趣、没有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的良好感觉状态下掌握大量知识。经查阅大量资料,在苏联、东德、匈牙利、古巴、美国、加拿大、奥地利、英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了暗示教学法实验,都不同程度的证实该法优于常规教学。暗示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一种教学策略,此法在我国中学各科教学实践中相当有成效。国内许多专家、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但针对暗示法在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且不多。

二、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提高口语能力的紧迫性

随着新的语言学习观念的发展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目前这种状况虽有很大的改观,但效果仍不理想。此外还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无信心、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学习环境较低劣、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问题。英语口语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口语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说英语,在说英语时有强烈的不自信感。绝大多数学生只会一点点常用的交际用语,由于等级考试的压力,往往只会纸上谈兵,通常遇到实际情境,就变得哑口无语,无所适从,明显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相当薄弱。而且大多数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有效提出自己的问题及其看法,对教师的讲解也缺乏积极准确的回应,用英语口语进行陈述和表达的能力更是差强人意。

2.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

“哑巴英语”现象比较严重是有很多因素综合引起的,我们可以从老师和学生本身及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上进行如下分析:

教师方面:

口语教学和训练方式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口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目前多数英语老师开始重视口语训练,但学生普遍反映训练的方式还是局限于课堂的问答和Pair Work或Topic,训练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学生对这种模式化的训练和教学感觉疲乏和沉闷,缺乏好奇心和欲望,对口语学习的兴趣不大。

学生方面:

英语语言的学习环境相对恶劣,实践机会过少。由于过去英语教学的单调性和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导致许多学生厌恶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同样,口语学习的新鲜劲一过,也是一副漠然的样子。

从07五专英语教育班,08五专英语教育班;09幼儿教育3班,10幼儿教育1班;10英语教育班分别抽取2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他们英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的因素一览表

三、在英语口语实际教学中应用四种暗示教学法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英语口语的现状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所任教的部分专业班级中,抽取英语基础基本相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开展实验:07五专英语教育班(实验班),08五专英语教育班(对照班);09幼儿教育3班(实验班);10幼儿教育1班(对照班); 10英语教育班(实验班),08英语教育班(对照班)等多个班级。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以暗示教学法开展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以期保证口语课教学的效益和效果。

第3篇

一、忽视教材编写功能,缺乏写作教学要注重基础性和层次性

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平时不能注重写作的基础性训练,写作训练时间可有可无,忽视学生词、句、段、篇的训练,教材中写作训练板块被阅读教学占领,只是通过平时的周测、月考等测试形式代替写作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最终学生怕写英语作文。

1.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板块功能,以“过程取向写作教学模式”为主导。正确地处理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有两种现象严重阻滞写作教学的发展:一是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孤立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处理上,很少训练学生的语篇意识;二是不少教师不按照教材编写的功能使用教材,将写作板块当作精读板块处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该教材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语言地道、优美。Task板块设计了各种富有情景,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写作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一项书面任务,强调“做中学”。教师在处理该板块时,重点应当放在写作过程的设计上,如写前任务设计、写中支持与调控与修改、写后展示与评价,写作的各个环节都受到同等的重视。写作不再被视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由教师、同伴和其他读者共同参与的行为。

2.教师主观上要具有写作教学的基础性和层次性的意识,保证写作教学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循序渐进地发展。语言输出依赖于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通过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在的消化,才能达到语言输出。缺少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和充分地内化,学生无法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更谈不上较高级的语言表达。虽然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担当的角色没有细化,每个英语教师都要承担听、说、读、写全面教学的任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顾此失彼,尤其对写作教学环节不能可有可无。在写作教学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词、句的基础训练,以及段、篇的整体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二、忽视写作教学方式多样性,以高考命题方式训练学生写作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高考书面表达考查是在国家考试命题中心所指定的条条框框内的一种命题方式,命题者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也采用这种方式,势必造成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效果低下。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写作教学意识薄弱,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写作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考代练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之中,结果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从高一到高三没有明显的提高。

合理设计写作教学内容和活动是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训练平台。教师在设计时要抓住“三个结合”:

一是抓“读与写”的结合。国内外许多英语教学专家认为阅读对写作有积极地影响。精选的阅读材料的语言比较纯正,写作技巧、修辞运用等均可作为典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参考材料。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能使学生体会和运用写作技巧和语言技巧,反过来也会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具体的练习模式可以是模写、改写、缩写、扩写以及写摘要等。

二是抓“听、说与写”的结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编写时体现功能与话题相结合。在对话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听说之余,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将听说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表达的内容。此时进行写作是最佳的学习契机,不仅可以巩固听说内容,而且可以训练写作能力。

三是抓“翻译与写作”相结合。翻译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尽管目前的英语教学不强调翻译技能,但适当使用翻译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特点的理解。

三、忽视评价的适切性,以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贯穿于整个高中写作教学中

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讲究的阅卷工作又快又好,不需要阅卷教师标识学生的错误,按档给分,属于终结性评价。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运用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和方式来批阅基础年级的学生习作,结果评价出许多低分作文,导致很多学生认为随便怎么学、怎么写,书面表达水平就是难以提高,使很多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和意志。

⒈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各级要求制定评价标准,体现评价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评分标准属于评价范畴,评分标准指引着学生写什么、如何写以及如何写好。评分标准越高,学生的水准越难达到。高的标准只有通过一步一步的培养,学生才能达到。因此,适切的评分标准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牵引着学生的写作水平从低级走向高级。

2.分年级制定书面表达评分标准,让标准更合乎科学规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适切的评分标准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细化,使评分标准对写作教学起到导向作用,也让评分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评分标准与写作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对非高利害考试中英语作文评判宜采用分项评分法、奖惩结合式评判和讲解式评判”。以下是笔者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参照一定的理论实践,结合教学实际坚持采用的写作评分标准和评判方法:

笔者坚持这一评价标准,经过三年的教学,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确实在循序渐进地提高。江苏省近几年的书面表达平均分都是在15分以下(总分25分),但笔者所教的高三学生书面表达成绩均分达到18分多,班上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超过20分。

四、忽视教师写作评价的引导性,以单一分数终结每次写作训练

“写作评价指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评定。比较常见的评价是考试阅卷时的评分方式和日常教师批改作业的评价方式。阅卷常采用印象评分法,教师批改作业则常常是语法错误的纠正”。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习作往往以单一的分数来评判,习作中缺少教者评价的痕迹,学生难以修改和订正,白白地浪费了一次写作提高的机会。

高质量的习作评改不仅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错误,使学生修改做到省时高效,还能鼓励和鞭策学生写作,促进了写作教学。英语作文常见的语病主要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句式表达错误等。为了做好明晰而又准确的评估,笔者在批阅学生习作时,使用了约定俗成的标识,便于学生在自主纠错时直接订正,如:

Withthenine-yearcompusoryeducation,childrenallhavethechancetobeeducated.(划线处用sp表示拼写错误)

In2008,thenumberofstudentswereadmittedintouniversitiesreachesupto6million.(划线处用gr表示语法错误)

The29thOlympicsweresuccessfullyhadinBeijingandChineseathletestookthemostgoldmedals.(划线处用wd表示用词不当)

Scienceandtechnologyhasmadegreatprogress.(划线处用ce表示汉语式英语)

Iamreallyproudofthegreatachievements∧thepast30years.(∧表示遗漏介词或冠词、连接词等)

学生根据标识从语言、文法、逻辑、用词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了学生自主纠错的学习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消极情感,如焦虑、内向、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消极因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阻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绊脚石”。教师评判学生习作时,可以通过眉批、尾批、段批、夹批、写评语等方式,对学生的习作表示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批注做到针对性强、富有个性化;言语得体,易为学生接受;感情充沛,以情激情;语言流畅规范,具有示范性。

五、忽视写作教学的思维训练,以机械记忆方式代替思维训练

学生表达乏力,内容缺乏深度,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的学生把写作当作翻译等现象说明了目前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教师往往以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或以学生背诵范文、套句作为思维训练的方式,其结果是因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而句意不明、条理不清,因思维僵化而语言单调、内容贫乏。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逐步提高。剖析书面表达中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通过处理篇章提高写作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授学生阅读时,我们不是仅仅考虑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语法。我们应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建立起段落中的句子具有总分、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的概念,体会到段落中的句子不是随便堆积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除了熟悉段落内逻辑关系之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整篇的逻辑结构。在整篇理解分析结构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欣赏和模仿连接词在句子中起到并列、递进、条件及因果等逻辑意义。

2.运用话题讨论发展写作所需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高考书面表达部分增加了开放性的内容,考查考生表达观点、意见、评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第4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导学案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8-02

导学案是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新课改教材为依据、素质教育为目标编写的,经过教师集体研讨、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等过程指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检测优化的学习方案,是有效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助推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对话教学,而实现这一深入的对话的桥梁便是导学案。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才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本文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一、纵观全局,重组教材

关于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中,“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这一题的选项之一“构建知识的网络”的调查数据是62%,可见,导学案设计使用时要注意有效使用和开发教材,构建知识的网络。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内容丰富,材料新颖,有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上课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使用导学案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体系,从教材和知识体系全局把握教材体系,宏观掌握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规律,领会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的编写意图和原则,找到二者之间的整合点,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学期教学计划,做到不仅不偏指一方而且也不面面俱到,形成专题化,这样才能成功地避开对阅读教学的随意和无序,减低耗费,更可以解决老师变动而导致教学脱节。例如,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必修本中专题是“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语和句式”,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古代散文欣赏”这一部分,我们在使用导学案时应该站在全局高度,将这三个部分加以重组、整合,系统地有目的地训练学生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技能,让相关零散化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的认识,形成阅读古文的系列,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前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不可能全部纳入课堂教学,无需每文必教,因此教师在系统教学前可以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开发,力求如民所说的“围绕教学目标处理教材,针对语文特点用活教材,厚积薄发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比如,先借助《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让学生了解散文的演变历程、不同的类别等知识,然后打破原有的教材的编排和限制,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构专题。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散文之部授课时可以把三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方山子传》《项羽之死》重组一个人物传记欣赏的专题,以欣赏人物传记作为基础,对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

二、问题设计,层次精当

关于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发现,79%的老师认为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在实践操作中尤其应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围绕重难点设置,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那么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只是白白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提出这样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他们积极划出描写梁启超演讲的风采并让作者终生难忘的语句,还做了批注。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文本的重难点。

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和水平都会不同,因此,导学案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制定的教学目标、安排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既不能一味拔高,使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例如:在《归去来兮辞》的导学案中,何星漫老师把诗歌的诗眼“归”字理解分拆成为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后如何?以上小问题有梯度地把“如何理解诗眼‘归’字”这个大问题化解了,促进了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解决了这首诗歌的重点难点。又如《烛之武退秦师》的重点之一是“之”的用法,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对于“之”的用法设计为:(1)以下“之”的用法是否相同?A.辍耕之垄上;B.是寡人之过也;C.子犯请击之;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理解以上“之”的含义。(3)根据“之”的位置总结“之”的用法。

前面的两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回答,这也是对第三个问题的铺垫。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之”的用法。

值得一提的是,练习题的选择使用也要注意层次性,不管完成得出色还是有差错,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认真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因此,导学案在具体使用时,问题和练习题不能肤浅,要有可探究性、层次性,要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应顺着教师搭建的梯子,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桃子”。

三、疑难重点,展示交流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中,教师提倡的学习方式具体是:合作学习的比例是54%、探究式学习是38%。合作探究是上课的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合作后的展示环节就很重要了,教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看法。教师在导学案中预设展示交流的内容和方法时应注意:

1.展示交流什么。对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展示不是说对所有的合作探究的问题都展示交流,展示要展示在疑难处,展示在重点处,同时,教师在合作探究时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哪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困惑的,这些困惑的地方就要展示。

2.怎样展示。对学生的展示要提出三个要求并且持之以恒地培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三个问题是:展示时大声说了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了吗?大家听懂了吗?要时时用这三个要求检验展示的效果,否则就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

3.要统筹安排展示的时间。不同的问题分组展示可以节约时间,相同的问题同时展示最多不要超过三组,一般以一两组为宜。在人教课标版高一必修《小狗包弟》的教学时,本校一位教师在合作探究“我眼中的‘’”这个环节的展示时,安排了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上台大声地说:“我是第四小组的何××,下面由我来汇报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言后其他小组一两个代表进行了点评。

四、教学目标,锁定实用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所占比例是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内容的85%。可见,教师高度重视设定阅读文本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总结方法技能。设定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要能启发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文本的阅读,从而突出阅读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不可只追求情感和审美体验,忽视语文的基本功训练。导学案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例子,对阅读文本进行处理时要大胆取舍,遵循语言规律,突出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意方法技能的总结,一课一得,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例如,《游褒禅山记》导学案主要是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探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焉”一句蕴含的哲理;二是名词动词活用的规律,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其他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简略,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总之,导学案操作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文本的效率的高低,让我们多关注多研究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细节问题、策略问题,让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成功地实现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深入对话,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

[2]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3]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第5篇

【关键词】学案教学;微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教育时机;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芹,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学案是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过程及内容的方案。新课程改革以来,为适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我国许多地区中小学开展了学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许多专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学案教学进行总结,并进行了学案的编制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我市较多中小学也深入开展了学案教学的课堂改革实践,开展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作为实验校也参与了以学案导学的自主课堂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案在使用时尚存在一些弊端。学案内容往往繁冗复杂,包含了预习、课堂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反思总结、检测反馈等多方面内容。编写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份“沉甸甸”的学案,全方位、多角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实践表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教师而言,编制这样一份完整的学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学生而言,完整的学案虽信息容量大,环节完整,却容易使学生无法认清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使课堂学习失去了针对性;从教学的效果看,学案教学中过多预设性内容、相对固对的模式绑架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利于课堂精彩内容的生成。打个比方说,假如观众在话剧演出前都拿到了剧本台词,提前知道了剧情,那么还有多少观众对即将开始的表演感兴趣呢?

二、微学案的内涵

为提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传统学案进行改编,学案不一定面面俱到,它也可以是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重难点或重点环节而编制的内容方案。与之前的传统学案相区别,笔者将其命名为微学案。微学案不注重所有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只侧重课堂中的某一个或两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落实。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微学案的使用能使课堂重点突出明确,使学生真正实现一课至少有一得的课堂效果。当然,能否实现高效课堂,不仅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学案,还在于能否抓住使用学案的时机。在教育过程中,处处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时机问题,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在一堂课关键的环节如能结合使用微学案,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微学案编制与应用示例

(一)微学案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使用微学案时不仅要善于抓住课堂中各个阶段的教育时机,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课型、文体来设计。每种课文、课型都有自己的特点,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重难点来进行。

以文言文《鸿门宴》为例。这篇课文很长,知识点多而分散,包括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如果将其一一放入学案中,不仅会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更会引发学生的烦躁心理,降低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根据课下注解梳理完课文的字词后,教师可以就本课的重点编制一到两份学案。《鸿门宴》的特殊句式类型较多,尤其是宾语前置句式体现较为突出。学案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本课出现的所有宾语前置句,找出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和形成规律,然后再通过其他课文中的宾语前置句进行验证,最后进行适量的拓展训练,最终真正落实巩固这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根据本班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再来制定相应学案内容。如果通过前期作业检测反馈发现学生有其他的薄弱点,也可以将此薄弱点编成学案进行重点突破。

(二)微学案在情境设置中的应用

如果说课前的导入有助于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课后的练习则是落实课堂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传统教学采用的是课堂细讲碎问,课后留大量作业的“课后练”模式,但是“课后练”因不在课堂上进行,容易受到干扰,也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练”的效果会差一些。而如果能在课堂上当堂进行对应性练习,在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再加上刚讲完知识就马上进行练习,学生是在遗忘高峰到来前加以强化,记忆效果好,所学知识能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因此,在课堂及时配上对应知识点的练习学案来进行巩固或拓展性练习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但因为是课内练习,时间有限,所以练习案的内容不宜过多,针对重点做一到两题的对点训练即可,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这种时候,微型练习案就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用时较短,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方便课堂交流反馈,效果好。

示例:拓展变式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入”字的妙处。

以上为2013年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讲评课后的练习案,原题为: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本题属于炼字题,即考查诗中某个字(词)的使用效果,是对诗歌语言进行的一种鉴赏。这种题型有较为清晰的答题思路和步骤,如能掌握好,可以大大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笔者在设计学案时仅对原题进行变形改造,将“绿”改成“入”。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是全新的题目学生还要重新读题,解读诗歌,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到练习的容量。而原题改造变形后学生不需要重新解读诗歌,可以直接进行解答,这样既保证了练习的时间,又可让学生迅速体会到掌握知识就能答题的成就感。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练习案中再设计一道相同类型的课外拓展题,以便真正让学生将知识巩固到位。

(三)微学案在讲评课中的应用

以一堂课最主要的导入环节为例。正所谓“万事贵乎始”。一节课的开头如果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把握好导课环节就非常必要。导课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以笔者的一堂试卷讲评课为例。传统语文试卷讲评课通常是由教师将试卷从头至尾讲完,“满堂灌式”的讲评课内容多、耗时长,经常出现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在省质检试卷讲评课上,笔者对以往“逐题讲解”的讲评模式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对学生试卷进行调查分析后,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因为审题失误而造成大量失分,于是就从“审题”这一角度入手设计了一份微学案。学案展示了多份因审题而造成失分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参照参考答案给病例打分,找出失分的原因并进行归类,从而归纳总结审题的方法。通过学案的导学,学生不仅强化了审题意识,而且进一步掌握了审题的方法,提高了读题的能力。

在每分必争的高考考场上,提高考生读题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节讲评课前,笔者先编制了一份简单的微型学案。见下表1:

一场考试过后,学生最关心的是总分是多少,对讲评课却没任何兴趣,甚至连试卷都没有认真看一眼。在讲评开始之前,笔者以此学案作为导入,先让学生完成学案的内容,其实就是“逼”学生对自己的试卷做一次全面的详细地分析。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动笔演算,学生对在语文课上做数学题的事情感到很新鲜,也十分有兴趣,做起来十分认真。完成计算后,笔者再将班级和年段各小题的均分情况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在直观的数据面前,学生的内心得到了相当大的震撼。这“第一锤”结结实实地敲到他们的心上。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试卷中暴露了这么多问题:原来自己在某些题目上是有优势或劣势的;原来自己在很多方面的失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方案 优化

在高中英语实践过程中,影响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环境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更有利于满足现阶段英语词汇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升其应用效益。

一、关于词汇知识准备环节的分析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法,英语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表达,如果没有词汇,英语就不会存在表达。可以说,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环节,通过对词汇量的丰富,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中英语语言的学习。目前来说,高中生的词汇量整体是比较差的,其词汇量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其听说读写能力,不利于其阅读的良好开展。通过对学生词汇学习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掌握的积极词汇量比较少,那些消极词汇量比较多,对于部分词汇的掌握很多都是理解层面的,难以进行有效书面表达或者口头交流。

在传统词汇教学应用中,很多学生都进行死记硬背模式的应用,从而容易出现词汇遗忘情况,出现词汇容易拼错的情况,学生很可能仅仅依靠字典进行生词的查阅。针对这些学习现状,教师有必要进行词汇教学工作的反思,做好科学化的词汇教学策略应用工作,从而保证词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保证学生的良好英语词汇学习。

2.在英语语言构成因素分析中,词汇扮演者非常重要的地位,词是语言组织中的重要单位,能够进行独立性的应用,具备良好的语法功能及其意义。词汇代表着是语言词的总和,也是一定范围内的词的综合。通过对词汇概念的分析,可以得知词汇的本质类似于激活扩散模型。

通过对高中生词汇学习现状及其知识内容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想保住学生的良好词汇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要进行科学化的教学策略的应用,比如进行直接词汇教学及其间接词汇教学的应用。所谓的直接词汇教学,就是进行词汇教学目标的分析,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针对词的结构、语音、意义、用法等进行分析,做好相关的讲解及其操练工作。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进行其他学习活动的应用,比如进行阅读或者听说,保证学习者词汇量的提升。

二、词汇教学整体方案的优化

1.为了满足现阶段高中英语的教学需要,进行词汇教学方案的整体优化是必要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单词的记忆,保证主动词汇的有效存储,方便学生从记忆中进行检索,从而满足上下文的使用需要,保证其词汇输出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学生猜词策略的培养,这种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猜词策略的引导工作,保证其英语素质及其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里可以进行外语扩充猜词策略的应用,保证学生的猜词技能的培养,保证其阅读速度的提升。

2.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学生词汇理解及其输出能力训练的重视。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词汇理解及其输出的协调工作,保证词汇教学和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相协调,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英语词汇学习任务的完成,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真实化。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词汇教学材料的选择工作,做好相关的安排及其讲解工作,进行学生原有知识的利用,保证不同概念的语法规则的应用,保证学生的有效词汇学习,保证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的新词汇学习能力的提升。

为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词汇学习状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其认知水平,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求知欲的激发。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报刊、英文小说等阅读材料,进行学生的知识的增长,实现其思维的活跃,保证其词汇量的扩大。在阅读活动完毕后,教师需要学生进行课文的良好复述或者概括。学生需要针对教师提供的目标词汇进行短文的写出,进行对话的编写,保证学生的词汇输出能力的提升,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词汇教学过程的控制,进行学生学习过程中焦虑感的降低。

3.在教学过程中,词汇的呈现方式是多元化的。通过对科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新型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添加,信息的增添有利于进行信息的存储,增添是一种进行输入信息及其长时记忆的联系活动,从而保证新信息的记忆表现。在当下教学环节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从而进行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师可以集合图片、动画等进行词汇的展现。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生动而且直观的进行词义的理解及其学习,保证其记忆效率的提升。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面对的词汇知识将会更加的容易学习,更加直观及其形象的进行学习。其有利于进行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的引导,保证其增添渠道的开拓,也有利于进行信息增添活动的触发。学习者可以通过进行视觉图像、听觉音响等的关联,保证学生对于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进行记忆中储存信息的恢复及其提取。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健全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词汇教学不同因素的分析,进行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课堂词汇教学的设计,保证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应用,保证学生的语言运用活动的丰富性。这需要保证教学策略的科学化,保证学生的语言词汇学习体系的健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其词汇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行学生的词汇量的扩大,保证为学生的日常学习打下牢固的词汇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静.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适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导学案

教师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时,通常使用的是任务教学法,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为主,教学成果并不可观,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能够达到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且教学成果良好。导学案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自行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找出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步骤

1.教师提出英语词汇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该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再列出学案的重难点,并且要做到难点分散,既能使优秀的学生对学案有挑战感,也能使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2.学生自学英语词汇

在学生自学词汇部分,教师将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进行熟悉和预习,同时,教师应及时将自学的方式教给学生,告知学生遇到陌生词汇应及时查英语字典,对有疑问的词汇进行记录。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掌握自学的方法,也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英语词汇难点,且不能自行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就能解决并掌握部分词汇难点。

4.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结合预习反馈单,根据词汇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讲解。通常在重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讲解内容精简,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讨论成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5.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作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需要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水平进行练习巩固的设计。练习巩固能够检测学生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学习成果,以及对词汇的掌握程度。

二、导学案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语境中设计导学案

在语境中设计导学案,主要是以学生实际学习语言的环境为主,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在Module 6 Unit 1Art单元中,教师设计语境让学生介绍国外画家:Da Vinci was one of the most superb artist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He took advantage of light and shadow in Mona Lisa. Consequently,it looks so realistic that it appeals so many people. 所以在语境中设计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词汇、把握词汇大意,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猜测出陌生词汇的词义。

2.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所学词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掌握和积累词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多采用练习的手段,让学生尽量多口述词汇,运用互动式教学,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词汇。例如Module 5 Unit 4 Making the news, 教师利用学案中的话题What are the qualities a good journalist needs to have?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词汇应用。

3.利用微课技术进行讲解

微课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加入了课例片段、教学设计等辅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内容较小,适合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将教学内容与微课内容进行结合。比如Module 6 Unit 4A healthy life,教师就选用视频《爱在阳光下》公益宣传片作为微课的素材来引入艾滋病的话题和单元词汇。

综上所述,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指导、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和学的共同发展,始终贯穿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理念,将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秋英.导学案教学模式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樊建秀.导学案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杨峰.文学名著阅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实践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体现地理事物规律和地理特征,案例内容可以从多种多样的地理情境中获得。地理案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教学的互补性和师生的互动性的原则,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案例中提供的地理背景材料,容易让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实现思维与情境的碰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对案例中的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空白或者令人奇怪的地方,留给学生去发现:空白可能是某一事件的原因或是从所给资料中得出的某些结论部分,或者是用来解释所给资料的假设等。例如:在教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就引入在二次大战中,为什么英国及其盟军要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直布罗陀海峡,但是英国舰艇在此却屡屡遭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让英军损失惨重。那么德军潜艇是怎样在地中海地区神出鬼入的呢?这个案例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积极地寻找答案。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来剖析案例,因为通过对案例的正确评价,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以《京都议定书》的案例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在“大气中的保温气体会使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地理学界存在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肯定大气保温效应的观点,另一种是否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这个全球气候变暖案例,是反映大气环境遭破坏的例子,此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探索大气污染的问题,并能提出治理的方案。这样对案例进行拓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论证地理学中的规律。

在有关地理原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具体地理案例的层层剖析,并归纳出具有普遍规律的原理,也可以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为地理原理提供一般的例证,便于学生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论证意大利的新工业区时,就可以选择我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乡镇企业来论证这个问题。这一案例不仅能生动论证新工业区规律,而且能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选择地理案例时最好选择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的例子,平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社会功能,充分认识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时,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理论,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特别是我们在旅行中的见闻进行分析。比如从潍坊到北京与北京到乌鲁木齐,在沿途中所见到的地理现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登山,那么从山脚到山顶和从山顶到山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1.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有些带有童趣或幽默的故事等案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课堂中轻松、活跃的氛围也能促使学生对热点地理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如在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烈地震,它引发的海啸波及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很多国家,有16万人丧身,是极为惨痛的海啸大劫难。于是我就根据地理课本中的《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设计了一个案例――《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上讨论得非常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学生普遍关心这个问题,想获得有关的背景知识。于是,我就结合高中地理课本中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途径”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两方面的内容,设计出《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主题》作为案例来研讨,还发动学生参与以“人人参与,公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自编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2.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实践。

现实生活和地理教学联系密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能真切了解到生活实际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智、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价值。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如果学生能围绕一个地理案例搜集整理资料来案例中的问题,就一定能消除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例如:针对当前河流污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趋势的问题,结合课本中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这一案例,在教学前就围绕案例设计四个问题给学生思考:①调查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污染物有哪些?②采访年长的人,了解二十年、十年前河流环保情况。③分析引起河流环境恶化的原因。④面对当前河流污染状况,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走访,搜集各种信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在相互交流补充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学生对河流污染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除了课本中介绍的乡镇工业、农业、农民生活污水外,他们在调查访问中还发现了农村有了自来水后,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河流被生活用水污染了;大量的养殖业和洗浴业和医院、诊所等场所也是当今河流污染的新“杀手”。

参考文献:

[1]刘涌,高爱.浅谈高中地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8,(1).

第9篇

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直不是很高,因此如何做好这些对英语不是很热衷的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也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思考的课题。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一些的观点与想法。

一、教师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英语教案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尽可能的学生自愿学习英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职高学生的英语科的现有水平,潜在能力,兴趣倾向等各方面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分别设计教学方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设计出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英语教案是职业高中英语老师成功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工作。例如在备课时多设计一些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堂课是有关体育运动的名称,我就把体育项目画在纸上让一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它的名称,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乐于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很快有关的一些新体育项目名称都记住了。并且我在几天后检查这堂课学的东西,他们居然都记得很牢,这节课的效果很明显。所以我充分认识到对这些不愿学的学生来说,怎样激发他们兴趣,使他们难忘你的课才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二、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采取多方位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转变知识传授模式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培养。根据这个思想,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言情境,我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把语言交际融入到设计的游戏中,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设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同学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种努力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进步,做到变教为学。

三、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有心理个别差异,而其中的一个方面是的个别差异。人们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为能力的个别差异。例如,有的人分析能力较弱;有的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综合能力差;第三种人他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很强。在记忆方面,有人善于视觉记忆,有人长于听觉记忆或动作记忆。

由此可见,用同一种学习方法指导不同的学生,是很难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尤其在职业高中教学过程中。分层次教学最理想的当然是按学生的英语实际程度分班上课。但是,由于课程表不易安排及人们对这种做法意见不一的原因,所以我想到的变通方法是:将一班学生按英语成绩分为AB两组,即快与慢,进行复式教学,不搞自始自终地分组,而是有合有分。根据课的内容,有时全班合起来上,例如新单词的正音和领读,一些基础语法的集中讲解或小结等,有时则进行AB组教学。另外,我还在AB两组同学中,设置不同的竞赛,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他们得到不同的成就感。教学实践告诉我,分AB组学习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成功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更大的学习量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英语差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高中就读时,其英语水平在初中已经比较差了。事实上,他们在每次考试中几乎都是遭遇失败,有的已对英语失去了信心。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同样在内心渴望进步。所以我们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的差生虽然考试成绩总是不好,但是我发现他英语读的较好听,于是我就事先帮他预习新课的单词。早读时常让他领全班同学读,这大大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五、理解、尊重、善待我们的学生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高低,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动力等。职高的学生相对来说已经长大,不象初中时那么小孩子气,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爱面子。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学生英语出现不能满意的成绩时而训斥他们,更不能对学生使用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当遇到差生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教师切忌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引导他们观摩最好的学生的作业,并要求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地叫这些学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另外,每次的单元测验我将成绩有进步的学生的名字在全班念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无数事实证明,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依赖性,如果他一旦信任喜欢你这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努力学好这门课,力求能得到你的认同。作为教师,要积极利用家长会,上门家访,家长来访,电话访问等形式和学生家长们保持联系,力争他们的合作,以督促学生在家温习功课,听英语磁带,看英文影碟等,这对基础弱的学生成绩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学任何东西,首先要喜欢,有热情去学,才有可能把它学好。我们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再加上家长的帮助,让英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那么他们对英语不再是害怕,而是有满满的自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