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43
导语:在网课德育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技工院校;微课;德育教学;运用
一、微课概述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教师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5~10分钟时长的视频或音频。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戴维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经推特、微博等传播开来后,开始流行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教学领域,经过众多一线教师的摸索、实践、分析和总结,微课已经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得力助手。
2.微课的特点
一是内容少而精。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在教学中,微课可以是教材重难点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二是时间短而足。微课教学大多在5~10分钟,时间虽然短,但是微课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除了有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了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教学辅助资源。在这个教学时段,能够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三是资源情景化。微课以其特有的动画效果,特定的声、光、色,集视听等多种感觉于一体,能快速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3.微课的优势
第一,小课程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快掌握知识点。技工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微课的制作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有声有色,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第二,微课适合网络时代知识的传播。首先,技工院校的学生手机普及度高,用手机下载教师制作或推荐的微课开展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生动、轻松。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是“手机控”“低头族”,变手机为学习工具,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对手机的“心瘾”。最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无限制地多次学习。第三,微课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技工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授课时很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和需求性选择学习。微课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二、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
1.系列微课的制作
微课制作的一般步骤:一是选择教学主题;二是准备素材,制作PPT课件;三是使用录频软件录制微课。下面,以笔者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技工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系列微课比赛为例加以介绍。首先,选定参赛内容。笔者学校按比赛要求组建了由5位教师组成的参赛团队,并一起学习比赛指定教材,探讨系列微课的内容。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以社会保险为内容制作系列微课,并分配好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根据教材内容,要制作完整的社会保险系列微课,包括概述和五种社会保险的介绍,团队一共需要制作6个微课。笔者除了负责生育保险的微课制作,还与另一位教师共同负责失业保险的微课制作。之后是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收集资料。通过查找网络、书籍资料,咨询学校负责社保工作的同事等途径,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与微课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等资料,丰富微课内容,并仔细研读资料,查找并确定在微课中需要向学生传递的核心内容。其次,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度,笔者决定阐述“享受生育保险的两个条件”。通过视频讲述第一个条件,中间还插入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讲述。然后,运用真实案例一做练习并引出第二个条件,再和学生探讨案例一的答案;接下来,运用真实案例二阐述第二个条件的两种情形。再留下两道拓展思考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课后思考,正式上课时再进行解答。最后,撰写视频解说词。结合微课主题,设计微课教学,撰写相关视频解说词。解说词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展示,还要包括导入、视频间的衔接、结尾思考题等。再者是录制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录制可以分为视频拍摄与屏幕录像两种形式,一般需要使用高清摄像机、DV、智能手机等设备。笔者团队采用了两种方式,既录制了参赛教师角色扮演的视频,放在概述、生育保险的微课中,开头、结尾遥相呼应,也使用了录频软件录制微课。最后是剪辑、合成微课视频。微课与电影拍摄的原理一样,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即对录制完成的微课进行音像同步剪辑,添加比赛指定的片头、微课标题、作者和单位、字幕提示等。
2.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是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应用不应做硬性规定,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和进度,由教师灵活应用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诸多环节。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保险的内容时,在新课导入中播放了社会保险概述的微课,通过微课展示购买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对五种社会保险的定义、保障、享受条件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讲解时播放相关微课,使学生在浓缩了大量信息的视频中迅速掌握知识点。二是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社会保险这节内容在教材里的篇幅并不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兴趣所在,笔者增加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都非常感兴趣,能认真仔细分析,并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现学现用,新颖的教学形式给予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教学趣味;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微课认识到购买社会保险对自身权益的保障和重要性。除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微课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发送到学生QQ群、微信群,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自行观看,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微课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制作出来的,缺乏与当下学生的互动,不能实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解答。第二,德育课程的教材每章节都有重点、难点,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将它们都制作成微课。微课虽然“微”,却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难以完成如此多的微课制作,即使勉强完成,质量也无法保证。第三,微课形式新颖,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认为依靠微课就可以上好德育课,彻底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否如此值得商榷。第四,德育教师大多为文科出身,有些教师年龄偏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熟练,而微课制作需应用PPT、Photoshop等软件,导致这些教师无法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找其他教师合作,又存在跨专业或无法完整体现教学构思和理念的问题。四、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合理化建议第一,微课的及时更新。微课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甚至重新制作。在已经制作完成的微课的基础上,更新的工作量相对会小很多。第二,搭建微课网络平台。集全市、全省,甚至全系统的师资力量把相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都做成微课,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有学习需要的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进行自主学习。第三,归根到底,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仍需要德育课程任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不断丰富知识底蕴,提升理论素养。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二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吸引学生、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培养较强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能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统观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三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教育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师必须不断反思和总结,把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困惑、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教学做出分析和改进,并对与教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归纳为理性认识,这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四要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针对技工院校德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工作,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微课设计、视频制作、图片合成等方面的技能,使教师能够独立完成微课制作。同时,结合教学需求,在校内调剂一批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师队伍中,并从中培养一批微课制作高手,多参加各种微课教研活动及微课制作比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提升。
作者:邹小花 单位:韶关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微课在中职德育课网络教学的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2015(2).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重传道教育轻养成教育、重说服教育轻示范教育、重有意教育轻无意教育、重课堂教育轻活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就必须突出时代性、加强针对性、注意可行性和注重主体性。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途径。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几种倾向
1、重传道教育轻养成教育
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对德有的内涵理解不深,或是对党和国有和国家有关德育工作政策文件领会不透,因此存在一种重传道教育,轻养成教育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把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当作像数学、物理那样的文件知识课,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认识去培养道德行为。忽视了《中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的实效性,致使《守则》、《德育大纲》、《行为规范》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重说服教育轻示范教育
目前最常用最受重视的还是说服教育。它的讲解谈话、讨论等主要方式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问题在于,有的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几乎把讲解当做一种惟一的方式,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这种讲解甚至包括某些谈话,一律被看做空洞说教,产生了厌烦甚至反感情绪。正因为如此,榜样示范教育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其实,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是师品德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值得提倡的重要经验。
3、重有意教育轻无意教育
目前,德育为首已得到普遍认同,中学对学生的有意教育是抓得紧的,但是如何把德育工作做到社会上去,做到家庭里去,做到生活中去,还显得薄弱。
4、重课堂教育轻活动教育
当前,种仍旧存在重课堂教育轻活动教育这种倾向。虽说目前我们已开展了一些适时的有益的活动,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活动安排的随意与临时性,活动目的不明确性,活动组织欠严密性,活动结束的总结与强化作用的忽视性,缺乏全盘的科学的考虑,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嫌疑。这些不足都使得活动的德育功能大打折扣。
5、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状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实际的状况,既脱离社会实际,也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其表现为忽略了要把“灌输”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也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德育观念
要加强和改进德工作,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德育任务和要求的变化及教育对象的变化特征,用全新的观念去对待,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注意突出时代性,加强针对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状态、生活体验、知识结构、审美意识等进行开导,适宜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再者,注意可行性。只有对于不同的个体施与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可行度。此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和德育活动中,思维牌积极活动的状态,德育的教学和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息息相通,才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收到实际效果。
三、加强德育重新,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
如何使中学德育工作适应时展与要求,如何创造出一些整体优化中学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办法,这既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更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下面结合本校探索和尝试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使德育组织网络化
网络就是组织系统,能产生巨大力量。我校组建了三个层面的德育工作队伍。一是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专职队伍――党、政、团、队的专职干部队伍;班主任年级组长队伍;政治课及各科教师队伍;二是校团委、学生会干部队伍及各年段班干部队伍。三是家长德育工作队伍。这样构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三结合”网络,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着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发展。
2、使教育内容序列化
我们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生理心理特点及政治课教材的内容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明确各年级德育内容,使之互相连接、互相配合,形成我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
初一:以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着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思想。
初二:以爱国主义、成人教育为主,着重培养爱国热忱和做社的有用之人。
初三:以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为主,着重培养法制观、劳动观念。
规范了德育内容,就使各年级只学段德育教育有章可循,从而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
3、使教育管理制度化
一是每天的日常管理工作定人、定时、定职责,要求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有通报、有奖励,做到件件落实,项项到位。
二是坚持每天的十项综合评比,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文明服务队的执勤检查等常规管理措施。
三是制定了全套的管理制度并打印成册,人手一本,从而规范德育,使有规可循,有章可循。做到规章化、制度化进而达到科学化。
4、使教育渠道立体化
一是坚持抓好学科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从学科特点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寓德育于文化课教学之中。二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与体制。做到学校、家庭联系制,校外辅导员下班制,社会监控制,三者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三是营造学校德育软环境,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5、使德育活动多样化
活动就是教育,它的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影响更持久。为此,我们应充分注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活动,使我们在活跃的氛围里,愉快的心境中自觉自愿地受到影响,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关键词】德育微课 综合素养 信息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8-0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普及应用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愈来愈旺盛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逐渐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发展趋势,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利器,也是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研究背景
1.时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必须凸显育人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文件中强调:丰富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素养和技能。从国家、地方文件纲领及教育部规划中,均对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的今天,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商等媒介的出现,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也与时俱进,微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利器。
2.德育创新的需要
当前,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道德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正日益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存在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德育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方法单向灌输过多等问题。整个德育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忽视了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心理特点。因此,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
本论文中的德育指狭义的德育,是在中职学校中,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活动。
2.微课
本论文中的微课,是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主题的一节短小的视音频。
三、德育微课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课题调研、专家论证、德育微课设计作品征集、德育微课开发、资源整合、应用与推广等一系列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8门德育主题微课,广泛应用在德育课程教学、主题班会、校园视窗系统等平台。并专门制作了微信推广作品,展示的成果和应用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点赞,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学校的德育成效。
四、德育微课的特性定位
1.着重把握德育微课的特性
德育微课是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为素材,经过精心设计和完善,通过对事件的内涵剖析,以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教育。在实施德育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德育微课的四个特性,以致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成效。
(1)教学内容的“精微性”
德育微课源自生活、主题突出,内容更加精准。例如,《诚信的力量》引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常见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化枯燥为生动,化说教为感知。同时,根据人的视觉驻留规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普遍在10分钟左右,因此将微课视频控制在5至8分钟左右最合适,避免了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
(2)施教对象的针对性
中职校的学生经常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价值观模糊、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等。对这个群体的学生进行德育,如果采取传统“高大全”的课程内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微课首先要结合施教对象的特性,直指具体问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小现象、小故事,做到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
(3)表现形式的情景性
“微课”选取的教学资源和表现形式,一般要求源自生活、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资源与表现形式情境化,使“关注体验、注重养成、回归生活”逐步成为德育微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4)教学成效的延伸性
微课的课时不长,所以更应关注课后的多向延伸。如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讲评、课后的辅导及课外活动等,通过课后的延伸、巩固,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感恩伴我们成长》德育微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记录和反思生活中“知恩不报”的点滴事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心父母,尊重教师,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勤奋。
2.正确处理德育微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1)德育微课是实施德育内容的一种形式
微课本身只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形式之一,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是实施德育内容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设计、开发与应用德育微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追求教学视频的唯美。
(2)德育微课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一个补充
微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或课程,只是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播放优质的德育微课资源,以代替教师讲解,教师则扮演穿针引线、补充说明、组织管理的辅助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用德育微课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之于视频教学具有先天的现场感、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等诸多优势,德育微课应该定位为开展德育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3)德育微课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手段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也是长期的、反复的。因此,德育微课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可围绕相同的主题,以变化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进行巩固,让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地印迹,以循序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
五、德育微课的应用成效
1.德育微课设计,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
围绕德育微课的设计,教师要从德育微课主题确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环境构思、角色模拟、微课脚本撰写、教学语言的推敲等一系列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和反复的模拟演练,这个过程其实是教师对于德育主题的精心备课的过程,也是对平时德育工作的提炼和总结的过程,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育德能力,课题组成员朱慧群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2.德育微课开发,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德育微课的开发,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需要经历微课拍摄、视频编辑、后期制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熟悉德育微课的表现形式、视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视频压缩、音频压缩等的格式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需要掌握常见微课制作软件的操作,涉及很多信息化领域的学科知识,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3.德育微课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校园网资源库和滴滴课堂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各楼宇各楼层校园网视窗系统的集中展播等媒介的应用,让主题丰富的德育微课润物细无声,以循序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德育微课成果,丰富德育数字化资源
德育微课导学片、德育微课、项目电子书等数字化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德育数字化资源,为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夯实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5.德育微课展示,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德育微课的主题紧扣德育大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微课在校园宣传栏、主题教育活动、校园网资源库和各楼宇各楼层视窗系统中的展示和展播,倡导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文化。
六、德育微课的前景展望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普及应用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愈来愈旺盛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逐渐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发展趋势,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德育创新改革的利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的有效途径。
从微课对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来看,微课从教学的设计、形式、主客体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对现有的德育教学和德育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必将真正从教育理念和基础上改变德育的教学模式,进而从根本上使德育工作更具时代性、创新性和有效性,这也对促进教师教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加强德育微课设计开发、应用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摘要:针对目前职高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特点,以及职业高中班会课的某些不足,将网络时事以一种长期而固定的方式引入到班会课中来,提高养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水平,用真实的社会探触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主动认知自我与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职高生;班会;网络时事;信息;认知
班会课一直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养成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堂让人回味的班会课,就如一本隽永的书,在不经意间也许能对一个学生产生长远甚至终生的影响。因此,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应该多为班会课动脑筋,出新招,让班会课在学生的德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目前职高班会课的形式,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一是常规事务性工作,如班级情况评述与总结、各类活动的宣传与发动等;二是常规教育性工作,如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三是节日纪念日类。如“教师节――我给老师的话”、“母亲节,秀秀我做的菜”等;四是临时活动型。如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做心理游戏及测评,或播放某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视频等。
上述班会课形式,其着眼点主要都在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这些班会课无疑都将对学生的成长施加重要的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主题选择偏向个人,对整个社会层面关注不够
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要求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认识领域不断扩展,而视野狭窄,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东西而目无他物,不关心时政等,恰恰是当下职高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热血、有激情,富于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是当代有为青年必须的品质。作为班主任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去关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动向、人类的命运,能心系社会,胸怀祖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事非观及爱国主义思想。
二、班会过程偏向单向灌输,全班学生的互动不够
无论班会主持人是教师还是学生,“讲述型”班会一般来说会由指定的准备人,针对某一专题做一定的材料收集,然后制成课件或其他形式在全班进行讲述。中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前期准备的仅为少数人。大部分学生由于事先并没有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一直处在被动接收者的位置,参与热情不高,实际收效受到影响,班会课容易变成某一人或几人的“独角戏”。
三、目标偏向学生的执行力培养,对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重视不够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正确认知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德育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之外,学生自身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了解和认知,才是构成其个人人格的关键。
因此,班会课我们还大有可为。事实上,现代网络的普及,让我们在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上都有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我们首先看看目前职高学生的网络运用现状。通过对本班37名同学进行的关于网络运用的问卷调查,发现两个最大的特点:
1、上网时间长。每天上网时间3小时以上的有12人,占33%,2小时以上的22人,占61%,电脑是他们最主要的业余生活。学生们进入职高以后,学习压力比普通高中要小,作业量较少,空余时间相对更多。再加上他们自觉学习性比较差,一般会将大量时间放在电脑上;
2、上网内容单调。85%经常玩游戏,73%是找朋友、聊天,29.1%是关注娱乐新闻,27.9%是关注体坛动态,27.5%是看新闻;另外,随着微博的兴起,68%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微博。而在这些学生当中,被他们加为微博关注的除了同学、朋友之外,其余的名人基本上都是体育或文艺明星。
总体来说,相比普高学生,职高生自主学习能力弱,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寄托。由于学业上的不自信加上作为职高生的某些自卑心理,不少同学在家庭人际关系上处于半封闭状态,转而在网络上寻求满足感。
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提供的调查(多选),结果表明:美国儿童上网67%是为了获取信息,65%是玩游戏,49%是聊天或使用BBS,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做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46%的儿童下载网上资料。
不言而喻,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和创造性工作。而我们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等。而对于形形的网络信息,他们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和代入思考。既没有这种习惯,也缺乏主动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这种差距当然不是短期内可以缩小的,但我们也不妨从试着将网络时事热点引入到班会课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研究的习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状态,从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者。事实证明,只要实施得当,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的。
四、实施策略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动机与兴趣是班会成功的一半。因此,让学生自己来策划、选题与主持,实现在过程中进行教育,在体验中促进成长的目的,是整个活动的宗旨。具体操作如下:
1、分组。全班共分为6个组,争取人人参与。这6个组分别是主题组、事件回放组、网络声音组、我的观点组、延伸思考组及会后总结组。
课题组负责收集本月主要网络热点事件并进行简单评述,以供同学们选择下次班会讨论的主题;事件回放组负责以幻灯片或真人演绎方式(小品式)向全班同学回放整个事件的起因及过程,要求直观、生动;网络声音组则负责收集来自网络的各种评论和声音,要求找出那些有代表性、立论精彩、用语精到的意见;我的观点组则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对来自网络的不同声音给予评价;延伸思考组则负责跳出事件本身,联系与之相关的问题,或联系自身实际发言。这两组在展示时,也鼓励其他组的同学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期达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最后在课后由总结组负责出具一份班会总结,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可读性强,能体现本次班会课的各项成果。
2、具体安排上的注意事项。将网络热点讨论纳入班会课的常规内容,一个月一次。一个组内,组员固定,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准备工作。每次班会,同一个组承担的任务要进行轮换。
3、活动总结。每次班会结束前,由班主任及各组组长选出最佳表现组,进行奖励,包括德育操行加分及适当的物质奖励;及时将总结组出具的班会总结打印并张贴在班级,形成“班会园地”栏目。
五、时事热点选取的原则
时事素材的选择可以大至国际关系,小至街谈巷议,可事关国计民生,可以只为一家之喜乐或一人之安危,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应该是,学生有兴趣,内容可探讨,影响可延伸。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学生有兴趣。能引发大多数同学共鸣的事件,应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兴趣的,具有健康向上的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教育效果的事件。比如结合“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组织了一节关于中国“飞天”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上,不少同学通过大量课下的准备和学习,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神州系列飞船的成果,介绍了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还有同学特意收集了当年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奋勇献身的事迹进行演讲。全班同学不仅好好补充了不少应该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会后,一些同学主动到网络上下载了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来观看。
2、内容可讨论。要求整个事件有一定复杂性,可挖掘的地方多,是一起立体化而非平面化事件。比如说前不久引起网上较大影响的深圳某公务员殴打父亲一事。班会课上,学生们尝试着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同学认为,什么家庭出什么样的人,有打父亲的儿子,就有不合格的父亲,子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父过。有同学说,父亲把可控的家庭纠纷拿到媒体上讲,会给儿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同学则想到,虽然儿子看似诚恳地道歉了,但他们的问题绝不是一次道歉可以解决的。我的观点组代表发言时,提出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代沟问题,而是长期以来两代人的性格缺乏调整,硬性磨合的结果。所以他们提醒大家,在与父母相处时,有问题要马上解决,而不能等待长期沉默下的爆发。不少同学反映,这堂课引发了他们对家庭中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间相处模式的深思。
3、影响可延伸。要求选取的素材,意义深远,能触动学生心灵,给予他们真善美的教育,其影响力可延伸至学生未来的人生。比如发生在江苏苏州的女孩在倾盆大雨中为乞丐撑伞一事,就被同学们选为时政班会的素材。大家在讨论过程中,除了对女孩的行为表示赞赏外,把更多的思考放在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旁观以及“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上。很多同学都认为不能简单地指责没有及时伸出援手的路人,而是要认真思考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如何对待每个人心中隐藏着的自私的“小我”,这节班会课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事,应该说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同学在总结上说,把在这类事情上的想法启发出来,成为整理自己思想的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更明确地走好以后的路。
综上所述,通过每周一次的网络时事班会,将学生的部分精力进行健康的转移,不但从一个问题上完成了对学生的群体教育,丰富了班会课的内容,扩大了班会课的广度,而且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课堂上讨论、辩论、讲评、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之间观点、思维相互冲击、补充,诱发他们思考、交流,使学生对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黄志成编著.西方德育原理[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醒东.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错位[M].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02(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好习惯教育,重点落实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完善优秀班集体考评制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一班一品。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实效。充分发挥家长义工、家委会作用,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4.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人。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每位班主任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抓实班主任校本培训,利用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指导,通过校内班主任经验分享,邀请校外班主任工作专家来校指导,走出去参观学习,班主任工作沙龙等学习机制,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2.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1)形成每周一晨会惯例,时间为每周一升旗仪式后道法课前10分钟时间,教育内容主要为“**学生一日常规”,增加联系学生近期学习生活情况的内容。会上对上一周学生在校常规情况进行总结,用检查数据说话,对上一周文明班级评比过程中出现的好的现象及典型事例进行表扬,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评。针对上一周学生常规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向性地总结,并提出本周的要求、目标和具体改进措施,指导学生在接下来一周中的常规遵守。
(2)增强班主任考核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将每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水平、班级学习风气、校内活动的参与、晨会、班会开展情况、班主任工作手册记载、家访、获奖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实行每月一小结,每期一总评。
(3)增强晨会、班会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认真上好德育课程,不占用德育教育、活动时间。明确班会课的主题和内容,对如何有效开展班会课进行进一步指导。
(4)继续进行“星级文明班”评比,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好习惯教育实效,班级文化建设等角度综合评价。
3.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
(1)组织开展好南区中小学德育(班团队课及德育活动)3月至4月上旬线上主题教育。线上教育要把育人作为首要原则,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教育指南,要以疫情为教材,以生活为课程,加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环保教育、规则教育、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社会美德,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责任担当。要坚持将主题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开展“致敬抗疫英雄、争做时代雷锋”主题教育,使学生理解英雄、革命英雄主义、雷锋精神的含义,通过雷锋同志的故事、革命英雄的事迹与抗疫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在班级中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结合学生年龄与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阶段要向英雄与雷锋学习什么品质,并如何践行。积极开展“保护大自然、珍爱众生命”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在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明白如何科学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并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与珍爱各类生命的自觉性。继续开展“中国梦”教育、“三爱”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线上国旗下讲话、德育微课、实践作业等载体,做到停课不停学,德育不停步。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明礼仪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我们的节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礼仪修养。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修身立德,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做文明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合格小公民。
(2)好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好习惯”教育,通过各班“好习惯争章”活动,强化学生好习惯行为的保持和养成。“好习惯”教育不仅要关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少先队在进行班级常规评比的过程中,要加入对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围绕市文明办2020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做好“我们的节日”微课程的开发,围绕学期内“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充分挖掘这些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开展相关的节日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
(4)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学校制定“习惯成就幸福,劳动创造美好”建设总纲,发挥全体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总纲引领下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学期初由班主任结合学校特色或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撰写好方案。根据方案,每月开展活动,做好资料成果的搜集上交。学期末撰写班级文化建设总结。结合“最美班级”的评比,进行环境文化的创新。通过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形成“一班一品一特色”。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和活动建设,切实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合理安排团辅与个辅内容,创设师生心理交流平台。
(6)继续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以课题为引领,进一步开展“亮亮带你游良都”家乡研学实践活动,开发研学课程,创新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加强学生对家乡基于理解的热爱。
4.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1)进一步完善家委会机制,充分利用好家委会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落实“面对面”家访、约访制度,加强家校沟通。
(2)继续开展各类“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3)拓宽家长学校途径,各班推荐一名家长形成多渠道的家庭教育信息传播网络,每周利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文章,激发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附每月工作计划
三至四月:进行线上德育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
五月:以劳动教育为重点
1.劳动种植活动
3.以纪念5.12汶川地震和母亲节为契机进行珍爱生命、感恩教育主题教育
六月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庆祝“六一” 国学展示
2.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系列活动
3 .做好德育工作总结、期末评优评先工作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
德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目前德育的发展状况不太理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德育提供了方便,在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将德育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展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在于实践,在于锻炼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德育的重点也在于实践,实践是进行德育的最佳途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校展开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要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机会给学生渗透德育意识。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德育知识,从实践之中获取生活的经验。例如,带学生去春游,感受大自然复苏的气息,在郊游的过程中看到禁止践踏花草的牌子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还可以激励学生仔细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了解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增强学生爱国家、爱社会、爱家庭的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样性为德育教学的渗透提供了多种方式,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展开德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直接体验为教学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目标的基础性教学课程。当前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传授德育知识。教材中的内容包含着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知识进行正确的传授,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手工制作的课堂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对树叶、蝴蝶等物件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树叶都是一样的么?学生会仔细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再对结论进行总结:人类生存的家园与树叶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延长地球的生命,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
2.以生活体验为途径,经历德育渗透的过程
某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走向社会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小学生首先参观处理厂的厂貌,然后看污水处理的池子,听工作人员介绍污水处理的过程,了解污水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通过此次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生对于污水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趁机强化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导学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展开德育渗透的时候,教师要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体验之中获得德育知识,深化思想意识,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3.在学习讨论中渗透德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的问题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引发学生的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家来说是好还是坏,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给出陈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科学理性地运用网络。通过对于网络的讨论,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明确网络利用的理念,利用网络促进成长。
4.以社会生活为指南,塑造高尚的人格
社会是学生每天接触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教学资源。生活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社会中个体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先影响自己的小圈子,再逐步扩大影响范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认清自己人格上的不足,努力改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展开多种德育渗透,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德育。在开展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邱胜荣.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渗透之探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3,(7).
以2011年德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继续深入实施“1131”工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完善学校育人体系为保障,以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德育工作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和艺术教育特色,坚持推进工作创新。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工作目标
(一)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德育特色。评选命名一批德育示范校。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推动德育工作创新。
(四)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年内80%的中小学要建立达标咨询室。
(六)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创建命名一批宝坻区德育实践活动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并挂牌,注重组织学生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自然,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质,体验道德教育。
(八)注重特长生培养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年内,小学特长生比例要达到4%,初中达到3%,高中达到2%;培养出3——4所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并挂牌。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在全区营造“做德高之师”、“尊德高之师”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使每位教师都做到“知规范、守规范、践行规范”,成为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德高之师。上半年将在全区开展“教师职业形象设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依据本校实际规范教师的职业形象。
2、2011年我区师德工作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精神,惩治师德败坏行为。为此教育局在上半年将制定《宝坻区教师师德奖惩办法》,对师德优秀和师德标兵进行奖励和宣传,对违反师德法纪教师加大严惩力度。各中小学、幼儿园依据《奖惩办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单位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并对师德做出承诺和保证。
3.建立师德监督机制,预防有悖师德行为的发生。各学校都要成立师德监督委员会(由离退的五老人员、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对于体罚、变相体罚、三乱行为、收受索要家长财物等事件一律坚持“举报必查、查必有果”的原则,对于确实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坚决从重处罚,以正教师风气和教育行风。
4.建立和完善师德事件备案制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师德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的评优晋级以及全员聘任、结构工资分配工作中。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德育和艺术教育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1.加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队伍建设,强化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和责任,切实增强德育力量
(1)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落实“德育为先”的要求。各学校要制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网络及岗位德育职责制,明确各岗育人职责和任务,细化成可供操作的条款并强化执行,从而真正把教书育人变成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育人意识,把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2、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规划与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2)建立德育干部选拔制度。通过选拔,切实把热爱德育工作、素质优良、积极上进的教师选拔到德育工作岗位上。
(3)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继续完善实施德育干部汇报交流制度,为德育干部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有计划的举办德育干部培训班,积极组织德育干部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德育培训班,提高德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德育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
(4)加强德育干部的思想建设,注重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干部业务能力。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德育干部撰写论文和教育随笔,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构建学习型干部队伍。2011年教育局将以上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德育标兵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5)继续实施德育干部巡回培训指导制度,为德育干部的成长搭建平台。上半年教育局将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同时教育局将加大选派优秀德育干部参加市级培训的力度,为培养骨干德育干部队伍搭建平台。
1
查看更多>>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认真做好中小学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根据《天津市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上半年,教育局将制定下发《宝坻区中小学班主任岗后培训实施方案》,各学校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的班主任培训制度,重点抓好班主任岗前、岗后培训以及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同时区教育局将组织全区班主任的专题培训,选派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级培训,并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之中。
(2)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保障机制。2011年,我区将建立实施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各学校根据要求也要制定更加有效的制度,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并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估机制,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导向。2011年,教育局将转发《天津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方案》,依据《方案》,各中小学每学期对班主任工作评估一次,教育局每学年对班主任工作抽查一次。
(4) 继续开展好家访活动,开展优秀《班主任手册》评比展示活动。
4、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年内组织开展思品教师培训和优秀思品课评选活动。
(三)强化德育常规内容管理与训练,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细化的与目标和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2011年,教育局将组织的与研究小组、班主任研究小组和科任教师代表对各学段、各年级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此外,教育局还将组织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成功小案例的收集评选活动。
2. 认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实施好“四个落实”,即落实上好思品、政治课;落实举行好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落实办好高中学生业余党校;落实开展好时事政策教育。特别是要利用业余党校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伟大意义。年内组织开展升降国旗仪式观摩和业余党校活动观摩。
3.认真开展学生品德教育。继续开展好“三个活动”,即“五尊五不五远离活动”;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每学期第一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评选文明学生和发挥行为规范示范校作用活动。强化学习,使每个学生熟知并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体验和训练;年内,教育局将组织抽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达标验收活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加大心理咨询室达标创建力度,教育局对2011年基本达标的单位和不达标的单位进行抽查和第二次验收,并将抽查和验收结果进行通报;
(2)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特别是市教委组织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争取获得市、国家承认的资质证书,提高我区心理教师专业水平。
(3)各校要重视把心理教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引导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运用心理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今年上半年,教育局将组织开展 “倾诉心曲、共创和谐”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心育方面的交流;下半年开展“与阳光为伴、为心灵导航”优秀主题班队会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消解学生心理压力。
(4)各校要开设学生心理信箱和心理e-mali,借助校园广播或心理热线解答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做好记录,以便今后总结发现学生成长规律。
5.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师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年底将继续组织开展“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和“生命之歌”主题演讲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专项安全教育;
6.认真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在继续实施好“四个一”,(即:一课、一长、一庭、一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普法知识竞赛活动。
7.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德育工作
各校要建立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外出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把特殊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致力于打造亲情校园和快乐校园,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人间的关爱和生活的美好。特别要对留守儿童的德育要细致化,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身体健康。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名册,优先为这些学生择良师益友,使他们的成长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年内,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我心中的爱心天使”主题征文活动。
(四)完善德育三结合管理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1.加强家长学校工作,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争取让家长来学校一次就能收获一次家教经验,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继续组织开展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观摩研讨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
查看更多>>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
继续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质的有利时机。学校要主动与所在地社区、村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村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及时向社区、村反映学校周边的情况,联合社区、村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邀请社区、村的领导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村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和社区、村联动的教育平台。
3.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组织学生参加宝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活动、深入厂矿企业(工业开发区)、农家田间地头、社区、家庭调查考察等活动,开展以“知荣明耻,播种美德、携手共建文明宝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希望工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小手拉大手”、“雏鹰争章活动”、“扶贫助残”、“文明社区(村庄)创建”等活动,开展“当一日农民”、“当一日工人”等角色体验活动。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要积极贯彻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重视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风貌,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提升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和文化内涵。
1、大力倡导学校组建“艺术团”、“俱乐部”、“科学院”等学生社团,构建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游戏节,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好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积极倡导广泛开展各种小型体育、艺术比赛和班际友谊赛,大力倡导学生自创游戏。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素质的原则,发挥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年内,德育科将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等校内各项活动。
2、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校歌教育活动。年内,组织开展优秀校训、校歌评选征集活动。
3、推广大钟高中“历史上的今天”教育经验,抓住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4、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等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陈列室、校史展等场所的宣传教育作用。组织开展优秀校报(刊)评选活动。
5、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机制,搞好网络教育、要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并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和对信息的需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浏览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作用。
6、开展“从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从心做起”莘莘学子回报母校、回报教师、回报父母感恩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每年“教师节”活动主题为教师、为母校书写“感恩卡”,同时开展优秀感恩卡评选活动。通过组织开学、毕业典礼仪式,学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老师向学生传述殷切希望,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恩之心。感恩教育要注重感恩父母方面的引导,教会学生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鼓励教师对毕业后的学生仍坚持给予指导帮助。
7、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1)创设富有激励性的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2)开展以明理励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3)开展以学生磨练意志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对自我规划的执行力,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4)要创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励志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管理,在生活中励志,在励志中生活,自我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七)认真落实《艺术教育规程》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1.上半年制定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实施意见》,对2011年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做出具体安排;
2.组织召开“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研讨会”;
3.开展教师合唱团进校门活动;
4.开展校歌征集评选活动和中小学音乐、美术校本教材创作编写活动;
5.组织好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双优课评选活动,继续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活动;
(八)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评选活动。
二?一?年一月六日
宝坻区教育局德育科2011年具体工作安排表
月份
工作安排
一
1.下发年度德育、艺术工作计划。2.做好寒假工作安排,各学校组织好假期期间的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文明礼仪等方面教育活动并上报寒假活动计划。(1月20日前交德育科)3.上报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二
1.制定《宝坻区中小学班主任岗后培训实施方案》,启动班主任培训工作。
2.迎春节,庆和谐,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三
1.各学校上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计划后边要附工作进程安排表。启动中小学读书活动。2.评选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上报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3.制定《宝坻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标准》、《宝坻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标准》,德育年报表工作。4.开展“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抽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6.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7.教师职业形象设计大赛。 [3]
查看更多>>
四
1.制定《宝坻区教师师德奖惩办法》。2.小交警会操比赛。3.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
4.筹备庆“六一”活动。
五
1.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评选。2.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3.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优秀教案评选。 4.师德情况调查。
5.“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校园艺术节成果展览及庆祝“六一”系列活动。
六
1.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教育。2.“学雷锋做祖国的好孩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及评选申报学雷锋优秀学生。3.开展环境教育月活动,校园环境建设检查。
4.评选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
七
1.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评选区级师德标兵、师德标兵单位。2.2011学年首批德育示范校工作考核评估。3.上报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艺术工作总结。 4. 暑假期间开展各种夏令营、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书香假期”、 “感恩教育月”系列活动。学校上报暑假活动计划,参加第八届中小学生空中夏令营。5.见习班主任上报。
八
1.班主任岗后培训、德育干部培训。
2.筹备庆教师节文艺节目。
九
1.各单位上报德育、艺术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计划后边要附工作进程安排表。2.行为规范示范月系列活动。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4.教师节表彰及师生文艺汇演。
5.千分评估。6.抽查班级合唱。
十
1.优秀班队活动展示,学校德育工作检查,重点检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情况,2011年市级文明学生评选。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主题活动。
3.开展纪念少先队成立61周年系列活动。
十一
1.开展“行为规范示范周活动和“安全教育月”活动,举办第六届中小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知识竞赛。2.评选2011年市级优秀高中生。3.艺术特长生市、区级考核认定。4.家长学校教案评选及优秀活动观摩研讨。
十二
1.开展法制教育月活动。2.整理档案资料,总结一年工作。3.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
4.颁发班主任证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各地各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具体方案附后)。
各地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作为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征集工作过程成为推动德育深化的过程,要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广大学校积极参与,并按要求及时高质地报送相关材料。
各省份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与参评材料一起报送我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详见)
附件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评选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略)
二、参评对象及要求
(一)参评对象为体现学科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课。由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所列课程均可申报参评。
(二)参评的课堂要能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要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文化知识和德育融入的关系。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申报时应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光盘。教学设计以文字(含开发的PPT或课件)形式呈现;教学实录主要记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学视频光盘应包括现场教学录像和专家或同行点评录像,其中现场教学录像可以是多机位拍摄视频综合剪辑而成,但应完整记录该堂课的实施情况(小学40分钟,初高中45分钟),点评专家或同行不超过两人(时长一共不超过10分钟)。
(四)为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须事先告知参与视频课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
三、报送程序及要求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质量,择优申报。请于2012年10月15日前向我司推荐申报,每门课程每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推荐不多于3节课,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总计不超过5节课。
(二)报送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
2.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申报表
3.教学设计(每节课一份)
4.教学实录(每节课一份)
5.教学视频光盘(每节课一份)
请将以上材料纸质版和视频光盘报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同时将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申报表、教案电子版打包发送到邮箱lishuiping@ncct.省略。教学视频光盘表面打印或粘贴标签注明学科、年级、执教教师姓名、省份等信息。
有关电子表格可在教育部网站基础教育一司主页下载。
四、评选组织及程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组织专家对参评的课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堂,教育部将其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上向社会免费开放,交流展示。
五、联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系人:刘长海陈文涛010-660922756609636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系人:李水平010-58556767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1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邮编:100029)
电子邮箱:lishuiping@ncct.省略
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省略)
技术支持:杨杨010-58611815
附件2:“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略)
二、参评对象及要求
(一)学校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感人事例、精彩过程,均可以视频、照片或短文的形式报送参评。
(二)报送材料应真实记录中小学教育相关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瞬间”背后的育人内涵,体现科学的教育方法,反映学校在日常教育工作细节中能精心设计,把握教育契机,达到较高育人水平,实现良好教育效果。
(三)视频应反映连续的教育过程,可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故事、教育活动或者常年坚持做的教育项目,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一次班团队活动等,不能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简单拼接。视频长度不超过8分钟。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视频标题、录制时间等信息。
(四)照片应同时提供纸质版和数字版,并附不超过150字的文字说明。纸质版照片大小不超过10英寸,数字版照片大小规格控制在2-3M。
(五)短文应如实描述一件真实的教育故事,须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正文采用宋体四号字,篇幅不超过1000字。
(六)为保护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学校须事先告知有关资料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文字描述内容如涉及个人隐私及其他敏感问题允许使用化名。
三、报送程序及要求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育人精彩瞬间”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质量,择优申报。请于2012年10月15日前向我司推荐报送,视频不超过20部,照片不超过50张,短文不超过50篇。
(二)报送的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育人精彩瞬间”推荐汇总表
2.“育人精彩瞬间”申报表
3.省略。
相关电子表格可在教育部网站基础教育一司主页下载。
四、评选程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组织专家对参评材料进行评审,优秀者将在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上集中展示,并颁发荣誉证书。
五、联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系人:刘长海 陈文涛010-660922756609636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社联系人:刘烨010-62003990
寄送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科院中国德育杂志社(邮编:100088)
1、全面总结三年来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梳理分类归纳相关材料,做好迎检验收工作
2.按照区进修学校德育研修关于现任班主任的常规培训要求,积极稳妥地落实班主任培训工作,从人选的确定到出席培训,全过程参加,认真学习记录,及时反馈,并将所学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用思并举,使自己的育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借助培训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切实加强班主任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实效性。
3.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主动参加教研培训和指导,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室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积极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和阶段总结,征集哈尔滨市第八届“班主任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