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46
导语:在学习数学学习心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范文1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就将本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 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四.积极参加调教活动和听优秀老师的观摩课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范文2今年又一次小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幸运的我参加了。在此次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程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我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
1、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42-27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说说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转化,以期待新的进步!认识到新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要开拓视野,改变观念,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
小学数学培训学习心得范文3为期两天的教师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四位专家分别就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新课程下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做了深刻诠释。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就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
1、正确认识新时期下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论习惯于把蜡烛、园丁、工程师等各种无私的光环加在教师的头上,事实上在科技经济都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光环已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限制了教师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只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使我们的工作切实服务于社会。另外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2、加强学习,做学习型教师。
以往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但新时期的教师决不能仅准备一桶水,我们要有长流水,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3、 正确把握教材,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的生成必须以教师对教材深入把握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4.抓住学习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 学习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信息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是,自古以来,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技巧性使我们很难通过死记硬背提高成绩,因此,高中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助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适应社会需要。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1.1自主学习的含义
一般说来,自主学习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1.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主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综合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是学生自己主导并控制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能力培养。
1.1.2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及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时间,将不同教材和辅导资料相结合进行学习,通过自学完成对知识和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1.2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的特点:
1.2.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自觉自律地学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为积极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挖掘内心的学习潜能,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
1.2.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关于高中数学,如果一味听老师讲课,然后单纯记忆和理解,就容易导致“死学”现象。自主学习中,注重独立学习,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看教科书或询问他人,即使完全不明确的问题,也要在看完答案之后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2.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2.1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具体化等,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以便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结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2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且知识内容量很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加之很多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同学间交流比较少,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我们可以找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或者数学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帮助自己提升学习成绩,对于综合性比较强且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并且向彼此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降低数学问题的解决难度,使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且开阔自己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过程中,良好的习惯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又因为高中数学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课前预习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基础,预习的时候,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例子,应该做好记录,使数学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高效效果;其次,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所遗漏,才能完整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当然,很多学生对课后复习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计划和安排,不知道该复习些什么内容,对于这种情况,建立错题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它能让我们更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让我们更集中地复习和巩固比较薄弱的地方。
2.4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学习和提高并不是我们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力使力”,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的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跟我们共同分担解决数学问题的困难,使解题过程更加顺利无阻,降低解题压力。
3.结语
数学这一学科思维跨度广,学生如果闭门造车,就往往导致对数学概念或题目理解出现偏差,自主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想方设法地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对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要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总之,要把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及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夫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6-117.
----记小学数学生本教育骨干培训班学习感获
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 张剑双
自9月开学以来,生本教育随着暖暖秋风吹到了利州大地。我们学校也在李校长的亲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探索适合于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我有幸作为首批生本实验教师,带着我的新一届一年级学生,开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说实话,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以学生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并不陌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论,也强调了不仅要关注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但为什么郭思乐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论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么样的?我校开展了近3个月的生本教育实践,我们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带着这些一连串的问号,带着学校领导的期望,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美丽羊城的生本教育学习实践之路。
12月15日,当我来到羊城后,就看到了为期十五天满满的学习安排表:进校听课、理论讲座、课堂模拟、借班上课、论文答辩等等。但我不在乎这些形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门在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从这点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我内心经历了由开始的怀疑----半信半疑----坚信不移的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次学习是对我以前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重构,特别是郭教授的一些经典警句,对我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今夜在回顾翻看学习笔记,更是内心激动澎湃,现把半月来的学习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华,去之糟粕。
一、 生本教育的核心环节
(一)个人学(独学)
个人学(独学),是生本课堂的第一步。学什么?怎么学?----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师设计的,在设计小研究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生命之“根”和学科知识之“根”,当两“根”交汇在一块,就形成了“汇根”(即:慧根),简单地说,设计前置性小作业的原则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义是:根本,简单,开放。根本:是数学学科的金标准,直指学科内容的本质;简单:就是让人人会做,但我认为,简单也有个度的把握,应简单到不失去内容的探究价值,如:我在上模拟课内容中的《植树问题》时,我设计的是三棵树产生间隔的例子,再让学生试着画4棵树、5棵树的间隔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郭教授指出了为什么不设计两棵树的例子?因为两棵树是发现不了规律。可见,简单承载思想,过于简单就失去探究的价值。开放,就是可以拓展,能运用,便于总结。
其实在独学中,还有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画图、演示等方法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会整理、会提炼、会质疑的能力。可见,让学生会独学,是生本课堂的基础。
(二)小组学(对学)
在学生独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真正在课堂上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在小组中学习时,要注重突出“帮”学,在小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况,交流时,最好让要发言的同学把研究单放中间,轻声细语指着说,学困生为第一发言人,小组内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题,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题的一种方法。
针对我们一年级做生本,在一开始训练学生小组学习时,我们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语文、数学),采用统一的小组分组,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机制。在一开始训练时,要一组一组地训练,训练一组,巩固一组。每天训练时,要拟定一个训练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训练和评价,可以说,评价指向哪里,学生就会朝向评价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学(群学)
全班学,表面上看好像是课堂展讲,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学生的展讲的方式和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课时,学生展讲主要侧重于方法探究的过程及方法的多样性。如: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的展讲主要放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及过程上,体现转化思想的过程。在整理复习课时,学生的展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整理过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关知识横成片,竖成线。如:执教《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学生的展讲应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识网络上,在学生头脑中构建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这一渐进的知识过程。在评研课时,学生的展讲要侧重于“评”与“研”,重点是要错题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题要分析错因,对改正后的题目加以研究,并给同学们诚恳的提醒或建议。
以上无论是何种课型,每个小组展讲后都必须要或总结,或点评,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组在展讲时,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待上面的小组汇报完毕时,下面的同学能质疑,会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质疑交流的指导和培训。
(四)教师帮学(点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模式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2006年全面开始实施,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旧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探讨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学科知识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我们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课程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并不是简单的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将学科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丰富其它学科的知识。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1)程序设计与数学的整合
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来解决,在讲程序设计这一章节中,教师完全可以整合数学学科,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2)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也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技术中很多的词语都是英文,计算机的应用中也有很多需要用到英语知识。
一些命令都是英语,要正确理解这些命令的含义,必须借助英语。在DOS下,“复制”命令为COPY,“格式化”命令为FORMAT等。
而英语教学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我们在教学《多媒体基础知识》这一章节中就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然后进行评比,评出最好的作品推荐给英语教师使用,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增加了自信心,又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任务驱动的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任务驱动是我们新课程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法之一,把知识转化成任务,这样既减少了教师枯燥的讲解,也保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
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难度适中,要使95%以上的学生能顺利的完成预设任务。如果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难度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完成任务后就会玩游戏或是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要有进阶任务,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时常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很不平均的现象,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而一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基础很扎实,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求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必须设计进阶任务,有层次的进行教学。
(3)大型的任务要有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任务要灵活多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文字处理》任务设计
引入:展示漂亮的电子板报作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平时大家都是在黑板上制作主题板报的,那么大家想不想用电脑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呢?
2009年我国建国60年周年马上就要来了,让我们来制作有关2009国庆主题电子板报吧!
基本任务:利用WORD制作一个有关2008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
① 确定板报的主题和呈现的内容;
② 利用刚学过的搜索引擎从网上找到板报所需要的素材;
③ 确定板报的框架;
④ 启动WORD开始制作板报;
⑤ 保存作品,进入自我评价平成自我评价和上传作品。
要求合作完成板报,组内学生分子任务,既分工又相互协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进阶任务:将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
教师帮助信息:
①标题可以用艺术字,效果更好。
②插入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图片。
③板报框架分栏可以用表格或文本框。
④可以使用绘图里的自选图形,添加文字。
三、新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常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
新课标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中已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担当不同的角色。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实际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科前瞻能力,能够给学生营造自学的平台。
2、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讲解得太多,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课堂上,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探究的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协作学习,即使教师讲授,也应抓住要点,不可太精雕细琢,陷入各种细节中,使学生丧失锻炼的机会。对于技术课程,各种知识技能不是讲会的,而是练会的。
当然,适当的辅导是必要的。学生正处在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的辅导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主动学习。实际上,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教学模式中重视网络的运用
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已经越来越重要,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学生对网络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应该得到重要运用。在实现网络化教学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从网络获取、表达和交流信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一个空间,作为教学和交流的园地,经过必要的注册和认证,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教学社区。教师上课用到的教案、课件和音乐、图片等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素材都提前到网站上去。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案作出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学习心得,提出疑问,以及帮助教师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学生的任务作业都上传到网上,学生自我评价也在网上进行,然后教师在网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
五、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必须重视信息道德教育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以数倍的年增长率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根据调查,在上网的学生中只有少数的人在利用网络做有益的事(比如:浏览新闻,搜索资料等等),而其中有将近40%通过网吧或家庭宽带上网聊天,30%通过各种机会玩游戏,30%在浏览新闻和学习,当然也有少数同学由于好奇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判断能力的限制,同时又由于目前在校学生的父母大多对网络比较陌生,所以无法对子女的网上行为作出正确的指导,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又相对滞后,网上成千上万的不健康信息对他们的学习、身心、品质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问题,同时也诱发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大部分学生是从信息技术课上学会上网的,从这一方面讲,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责任重大,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要主动学习各种新的网络知识,充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另外,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网站;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引领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
六、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应主要从认知、操作两个领域进行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认知领域以书面考查为主(如作业、课堂提问),操作领域以上机操作考查为主。学生成绩核定由学生电子作品和个人学习档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采用成果与过程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电子作品集评价多采用学生间的主观评价,如让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作品,集体评价。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认识自我。研究一套自评与互评相关联的评价方法,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于评价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都体现在自己的成绩之中。过程评价则要求教师以每5周为一单位对学生各项学习要素进行评价记录,一般在上课时完成。并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进行评价,把记录下的原始数据提供计算机自动测评和主观评价、定期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协作的激励机制之一。 另外,我们还可以对把学生每次的电子作品进行筛选,分类,找出优秀的,与各学科相关的各种文件,放于学校资源库,或刻录光盘保存。还可以建设一个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网站。这样,我们通过把学生学习成果放于互联网上,积极宣传,助学生产生“成就感”,以更大的热情进行学习,这也正是新课程评价的意义所在。
在新课程的冲击下,旧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利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才刚刚实施,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都比较少,这要求我们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出一种符合新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纯《信息技术》(必修)浙江教育出版社
[2] 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载《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10期
[3] 韩振锋《警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河北日报
[4] 李红梅《网络环境中的信息道德教育》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思考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弊端,引领了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媒体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有效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数学学科教学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学科教学
1.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首先,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数学课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使数学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其次,它突破了学科、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也得到了最大的延伸与发展。
2.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教学的重心和目标
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巧妙的计算方式和快速的笔纸运算是最重要的计算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脱离了传统的运算方式,从而有时间更多地去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也使数学学习的重心从计算技能转移到培养数学思维、探究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模式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探索中去,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促进参与
生动、活泼、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多媒体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集成在一起,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有效。
2.化静为动,形象揭示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抽象转变得更形象、具体,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能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快、更准地把握知识的实质。
3.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很多重点和难点,这些重难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讨。因此,教师要采取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
4.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创设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拓宽思路,适应个体差异
学习方法的应用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通过锻炼思维和实践操作来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6.借助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特定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外的作用
1.查找资料,搜集信息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材能够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查找与所学知识相关、大家都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资料和信息,然后在课堂中一起交流和谈论,在彼此交流的时候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形成了技能。
2.网络交流,促进师生沟通
网络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缩短,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学生在网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联络方式,使一些问题得以更加充分、平等地交流和讨论,也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营造学生探讨、研究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从数学学科需求的角度出发使用计算机,而不能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2.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应用信息技术,必须明确的是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性原则。(2)可控制性原则。(3)简约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也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也将日趋完善,并将成为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群英,程全洲.信息技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5-30.
[2]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58.
[3]冯文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6(4):36-37.
一、精心设计学习目标
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首先,学习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过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学习目标要清晰。清晰的学习目标才能指引学生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不至于半途而废,由此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另外,学习目标的形式要新颖。新颖的东西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发送电子邮件”的课堂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如果只让学生自由地试着发送一个到教师设定的作业邮箱,许多学生会毫无目的胡乱写一两个句子就发送交差,倒不如让学生相互索要邮箱地址,给对方发一句祝福的话,或是赞美对方的话,或一个谜语。如在节日前,还可以发一张贺卡。
二、提高教学的情趣性
初中学生,从年龄段上说还处于少年期,少年的特性就是爱玩。对少年儿童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利用他们喜欢嬉戏、玩耍、不受拘束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种顺其自然发展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高兴学、主动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用心学,学得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提高教学的情趣性。好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要提高教学的兴奋性,教学的内容就要难易适度,教学的方法就要富有新意。
三、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虽不陌生,但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两种途径,但是,身份证号太长,也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名字来称谓某人。
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拓宽教学的信息来源。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上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的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等。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五、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标。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也常常采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伙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教学《创作图画》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挑选一幅雪景图,要求“请大家联系美术老师所教的作画步骤,围绕画好这幅雪景图所需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形成画图方案,再在计算机上画图。”根据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个探究小组就忙开了:查课本、找资料、小组讨论、上机摸索、积极验证、认真总结、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画图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主动性;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完善认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放下对教师的戒心,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发挥自身教学主体的作用,从而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整理英语句子”时,教师没有把键盘上的各个功能键一个个地介绍给学生,而是将学生认识键盘按键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任务。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输入字母到输入单词再到输入句子。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输入错误的字母后要怎样删除,要怎样才能输入大写的英文字母,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要如何输入?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提示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其他按键等方法来解决。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获取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主意识,磨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游戏练习,巩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信息技术的讲授,由于教材中的知识和概念多,比较抽象,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理解与运用。如何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将练习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成游戏的形式,用他们感兴趣的形式激发其学习热情,将他们的最佳学习状态延时,达到最优学习效果。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若一味地讲解指法的要点,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游侠教学法。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为了淡化学生的感觉,可以通过设置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比比,看看谁的速度快,抓到“小偷”,学生们由于刚接触电脑不久,有的指法生疏,有的甚至还是“一指禅”,打字速度很慢,不一会就被“抓”住了,学生们很是着急,教师趁机提出了指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们练习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很快掌握了指法的技巧,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
三、个性化发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于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分化的情况,这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在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有所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化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采用兴趣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其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就学生的个性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冒尖的学生,要给予辅导,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课题,师生合作完成,使他们能“吃饱、吃好”。
四、拓宽教育渠道,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电脑在家庭的普及,使得学校早已不是唯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场所。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能使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信息技术,也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甚至人格培养显得苍白无力。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老师、学生、家长的青睐。但是在整个网络中,可供学生直接使用的网络资源少之甚少,因此,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地争取社会的教育资源参与,这样可以使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既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又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变得丰富,通过相互强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五、多元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一)注重学生自评,彰显学生个性
多种评价方式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自评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评价的标准。如教师每节课都制订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情况,制订出贴近学生,内容详细的自评表,让学生人手一表,每节课后由学生自评。这样就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鼓励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即“同桌”“小组”的评价。学生们在刚开始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这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性提问:“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他的作品中有哪些你没用过的操作方法?”然后引导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一来既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他人作品,也学会在评价过程中找出他人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甄别有益信息,教师们任重而道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努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渠道,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格小公民。
参考文献:
[1]王丰年.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1(9).
有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了。其实,如果肯下工夫,肯钻研,是没有学不会的知识,掌握不了的概念的。课前的预习很重要,预习后心里就有了底。这样听课时就好比是一次复习。关于听课时的状态,我崇拜的著名的数学教师孙维刚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概念提出来了,不妨试着自己先给它下定义;一个定理或公式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分析、解出它。让思维跑在老师的面前,这样听课,才会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数学的学习本身就包含很多的思想和概念,有时候这些思想概念是靠自己感悟获得的,但大多数时候他们是通过和别人的交流中获得的。试着去和身边的同学、老师交流你的感想,利用各种机会和别人交流。一定会有收获的!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一些数学竞赛方面教程,开阔一下眼界。就算是看不太懂也没有关系。因为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你大体可以知道某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在更高的能力层次上有什么要求。这样反过来再看课本上的内容的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啊!
平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当然不能只把知识局限在所学的书本上。我平时就喜欢读一些小册子,有的是讲数学家的故事的,有的是讲数学上的大发现,也有的是讲数学史上的有趣的故事。配合着课本读,会提高你对数学的兴趣的。
当然,最实用的学好数学的方法就是肯下苦功夫。孙维刚老师曾经说过:“要热爱枯燥和痛苦,要耐得住寂寞,要学会享受不是享受的享受。”这其实也正暗示了“学数学如做人”,“不是享受的享受”对那些视数学为拦路虎的人永远不是享受,而只有那些钻进去了,在数学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彻悟”的人才会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享受,并永远珍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