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47
导语:在三支一扶培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1、公开选调住建委下属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在4月份选调5人的基础上,再次为区住建委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考核等程序,选调8名技术人员到住建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两次共为区住建委选调事业单位技术人员13人。现选调人员已全部到岗到位。
2、认真组织“三支一扶”报名工作。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区拟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40名,其中包括南部新区20名。在5月25-27日共三天的报名时间里,共有316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今年的“三支一扶”招募。笔试时间将在6月18日进行。4、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将确保2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的完成。办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定工作,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档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人才的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需求登记。
5、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及其他区直单位人员招聘选调工作的准备工作。协助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和选调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为区计生委、区审计局、区人社局、区工业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就业培训工作扎实进行
1、想方设法扩大就业再就业,通过加强再就业培训和进一步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新机制,使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为我区企业服务,针对杉杉服饰有限公司招工问题,积极行动,制定招工实施方案,抽调专人为企业服务。在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络招工信息,采取重点招工方式,联系有关服装学校,牵线搭桥。3、按序时进度一季度完成农民工培训任务1360人,占全年任务的34%,按照规定已向财政部门预拨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50万元,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的直补。
4、认真做好小额贷款发放工作。通过认真的审核,为符合小额贷款发放条件的52户,发放贷款208万元。
三、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一是制定了二0一一年度实施方案;二是制定了宣传方案,并实施宣传月活动,三是做好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前准备工作。
2、认真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根据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包括接受电视采访,设立了宣传台、走流动字幕、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的宣传,使城镇居民医保、农民工技能培训两项工作深入民心,做到家喻户晓。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截至月底完成全年任务70%。生育保险工作完成任务71%。
4、认真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
¦¦¸′⊄¸′⊄á 险。为工业园区、南部新区、“康美药业”项目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险。5月份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41.8万元。
5、认真做好全区企业职工申报退休工作。对申请正常退休的50名人员,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后,上报市局审批。
6、认真做好慢性病鉴定工作。在5月20-25日的几天时间里,为全区申报慢性病的1600多人进行了慢性病鉴定。
四、劳动监察工作依法推进
一、大力提供职能发挥保障
1、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认定工作。根据我县教育事业的需要,在职称评聘上优先倾斜于教育,及时认真安排布置好教师职称晋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职称申报和审批工作,保障了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办证。按照我省职称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严格把好资格审查关,维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
2009年共有463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128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129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10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116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42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36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人;
2010年共有248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61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46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5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55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9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43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9人;
2011年共有261人通过评审、认定,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29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的55人、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的4人、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51人、中学二级教师资格的47人、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73人、小学二级教师资格的2人。
2、做好公共科目培训考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和上级部门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教育系统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参加并完成了每年的公需科目培训考试任务,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及时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考有关问题通知到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能及时报考。
3、规范岗位设置,做好“三支一扶”接收安置和委培接收定向生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做好教育系统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岗位设置现已进入第四阶段即备案认定阶段,教育系统共设置岗位数4566个,其中管理岗位3个,专业技术高级岗位576个,专业技术中级岗位2154个,专业技术初级岗位1769个,工勤岗位64个。目前签订了聘用合同并颁发聘用证书的共4061人,其中管理岗位聘用3人,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聘用546人,专业技术中级岗位聘用1882人,专业技术初级岗位聘用1576人,工勤岗位聘用54人。不断加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服务管理工作。2009年共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24人,其中支教大学生15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1名;2010年共接收安置“三支一扶”大学生35名,其中支教大学生19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9名;2011年共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10名,其中支教大学生7名,安置服务期满支教大学生14名。2009年招录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40名;2010年招录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50名;2011年招录三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16名,五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59名;接收安置三年一贯制委培定向生8名。
3、优先落实待遇,及时为教师调整工资。每次工资政策出台后,我们坚持教育优先,优先安排教师调资。坚持做到政策到位,工资待遇准确及时审批到位。对于有关待遇问题我们协同教育部门多次深入农村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兑现情况,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建言献策,为稳定我县教育队伍,充分发挥广大老师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3月开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我县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改革,我们优先安排教育系统调资,为全县5640名教师调整工资,全县教职工第一批领到新工资,得到了全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招聘教师工作。一方面,我局坚持到龄即退的原则,及时办理了到龄教师的退休手续。对自然减员的指标,我县依然放在教育部门,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增补,吐故纳新。另一方面,配合县教育局搞好招聘教师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09年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59名;2010年通过全省统考招聘中小学教师63我,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7名;2011年通过全省统考招聘中小学教师119名,通过市县乡三级联考招聘中小学教师10名。通过直接考核方法招聘了3名硕士研究生。及时为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人才资源。
二、大力提供政策落实保障
1、落实民办教育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系列政策,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公办民办学校教师之间的有序流动。如公转民教师可以保留原身份、档案工资、续保各项社会保险;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公办学校教师招聘,被录用受聘后,我们给予办理有关调(流)动手续,教龄可与原在公办学校任职时间连续计算;民办学校教师可申报评审职称;对新聘民办学校任教的,也可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在民办学校的教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我们及时给予办理退休手续等。由于我们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我县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拥有民办学校5所,其中:文苑中学为民办公助。清林中学发展很快,名列全市民办学校前列。
2、落实职业教育政策,加快职业学校建设。一方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对要求创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部),我们首先予以支持,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如县职业技术学校、时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从申请创办的考核,到学校管理制度的订立,我们都派人实地考察,严格把关,及时研究上报申批。现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目前,全县有公办职业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5所,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在职、兼职教职员4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30人;在校学生达502人。同时,协同有关部门,以职业学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效果很好,职业教育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职业教育培训后就业率均达88%。如蓝天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计算机、英语等教学名列全区民办职业教育前茅,已成为我县民办职业教育的示范领引带头兵,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基地。
3、落实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实施青年见习计划,为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办理从业资格证书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2009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到目前为止,全县1203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获得了我们劳动部门的职业指导,500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得到为期3个月至1年以上的见习岗位。
三、大力提供技能提高保障
1、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县劳动就业局就业训练中心现有的培训基地和其他培训机构,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开设各种技能特色班。如依托三清山旅游举办导游、餐厅服务员培训班,开展了以“农家乐”为主的厨师、餐饮服务培训班,围绕工业园企业所需工种,开办计算机、轴承、缝纫、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专业培训班。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开拓创业就业的创业培训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聘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教授、专业教师授课。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指导。目前,为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积极开展了职业技能岗前培训和在岗职能提升培训服务,培训比例占在职职工60%以上。劳动就业部门每年用于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达120余万元,累计培训总投入达359余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72期,培训各类人员16404多人次。
2、注重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培训。09年以来,我们依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开展创业、职业技能的文件指示精神,按照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的任务,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各乡镇、所和就业训练中心,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特色办班,积极开展以“送技能”为主题、针对性和就业竞争力强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适时因地开展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的岗前及转岗培训。累计下岗失业再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16404人次,创业培训1889人次。其中:09年再就业免费培训7340人、创业培训513人,10年再就业免费培训3897人、创业培训622人,11年再就业免费培训5167人、创新培训754人;再就业免费培训+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创业培训合格率均为100%;再就业免费培训后再就业率分别为:09年63.05%、10年64.07%、11年66.09%,创业率:09年77%、10年85%、11年90%。
3、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行“绿色证书”。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我县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采取就业准入,推行“绿色证书”制度,为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质量,提升员工素质提供有力保障。如属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或工种,要求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等级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属于一般职业或工种的,原则上要从已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09年以来,我们共为各类人员办理初级证书217份,中级证书12109份,高级证书224份,技师证书152份。
砥砺青春
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被分配到火烧坪乡,我感到非常荣幸,与火烧坪乡有许多不解之缘,大学时曾在火烧坪包过白菜,这里的人民,一草一木,我都感到非常亲切,这也促使我真正的想为火烧坪人民做点实事。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如下的思考。
如何把工作做好,我觉得首先应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工作。我在大学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其中有一门课叫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服务,其根本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农村地区出现的社会问题,增进整个农村的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这与我从事的工作不谋而合,其中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群体研究技术、社会统计和及社会调查等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也会有帮助,我应该做得是因地制宜,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大众。当然,大学学的知识覆盖范围毕竟有限,我应该不断地学习,定期参加培训,利用休息的时间学习党的政策,纲领性文件,提升我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了解工作重点,通过学习,更加坚定工作信心。
其次,我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我早已不是那个在象牙塔生活的大学生了,我需要尽快的适应环境,适应工作。我也明白,基层工作很辛苦,有时候还会加班,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做得不好的话还可能挨领导的批评,这个时候我要及时调
整自己的心态,如果是工作没有做好,我要虚心的请教领导同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还要端正的心态是事无巨细,事事必用心去做,虽然只有两年的服役期,但是我不能得过且过,要真正的扎根基层,真正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上半年,全市人事编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一次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人事编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统筹安排,强化服务,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重点完成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审核工作。我们坚持工作程序,严把标准条件,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建立了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和责任追究制。以原始档案为依据,严把登记对象关、报批资料关、登记内容关、复核确认关、表格样式关、数据录入关,加强审核工作,做到登记对象信息准确无误,客观真实。截止目前,全市列入登记范围人员的基本情况已经全部审核结束,登记人员数据准确,事实清楚,为审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工资套改工作基本完成。认真筹划准备,及时召开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制度改革实施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工资政策文件,开展了全市业务骨干培训班。坚持按照单位摸底、填写草表、上报初审、安装工资套改软件、进行套改、严格复审、领导审签,最后审核审批的程序,扎实有序地进行了工资套改。至目前,已完成市直66个部门单位1584人和52个事业单位2471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套改工作,兑现了增资额。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待参照管理单审批后,再进行工资套改。
三是不断推进人事政务公开。全面清理了人事编制工作公开行政职权目录84项,报请市政府进行了批转,入编《*市政务公开目录》一书,利用*人事人才网和*新世纪人才广告向社会各界公布发行。制定了《*市人事局政务公开暂行规定》、《*市人事局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和《*市人事局政务公开评分标准》等规定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上半年共办理即办件2847件,承诺件1件,办结率达到100%。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工作。通过走出去广泛联系沟通,多方协调,争取到位资金20万元。积极加强与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的沟通合作,引进日光温室微灌施肥技术、乡村英语教师长期培训、日本技术改建真空冻干果菜生产线、民营科技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培训、棉花节水灌溉与配方施肥技术、酒店管理人员培训等6个国外专家技术项目,项目经费预算8万元。上半年已完成了3个引智项目组织实施,争取得到国家和省外专局资金3万多元。不断壮大发展*人才驾校和新世纪人才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于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人才中心申请成立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设立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授权培训中心”和“全国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甘肃省鉴定中心*分中心”,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五是事业单位改革有序进行。积极协调组织、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研究讨论和重新修订了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提请市政府批转执行,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完成了敦煌种业瓜州县种子公司企业改制工作任务。按照人事部和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全市事业单位中进行了两轮调查,摸清了全市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岗位和人员等情况,为下半年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夯实了基础。
六是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行政编制分解下达的有关精神,结合县市区行政编制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对省上下达给我市的行政编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解下达,进一步明确了历年来政法专项编制以及编制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完善了行政编制台帐。积极参与政务大厅机构设置、职能整合、兽医管理体制该和以及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调研考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促进了这些部门行业的改革。结合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监督检查办法的颁布实施,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针对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初步提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议事规则草稿,提请有关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在具体的机构编制业务方面,继续坚持编办审核、编委会研究决定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上半年受理各类机构编制事宜的报告、请示42份,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意见建议,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了汇报,对反馈结果进行认真归纳整理。不断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依法对全市1319个法人事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年检合格率为100%。依法设立登记事业单位4个,注销登记事业单位2个,办理各种登记变更事项26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人登记档案。
七是不断加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移民乡镇的帮扶工作。积极加强新农村示范点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水泥50吨,用于村组道路硬化。积极与供水、供电公司协调,解决了示范点多年来在供水供电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做好移民乡镇帮扶工作的精神要求,立足部门实际,扶持、帮助移民乡镇加快发展。多次与省编办协调,为移民乡镇审批了机构,下达了编制。共争取编制657名,得到省上财政转移支付1421万元,为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捐助现金5000元。
八是完成了安置工作任务。制定了《*市计划安置干部实施办法》和《市直*年度干部公开考试考核安置实施办法》,组织干部进行了公开考试,顺利完成了安置工作任务,止目前,干部全部上岗工作。新的安置工作机制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多年来指令性分配的安置模式,使我市安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九是认真完成了各项日常人事人才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5次,共有150家企业、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岗位1500多个,入场求职人员达3000多人,有700多人达成意向性协议,就业成功率平均23%。不断加快人事人才网站建设步伐,及时进行改版,新增部分栏目。积极探索开展网上人才交流业务,发展全年网上会员单位12家,半年网上会员单位2家,季度网上会员单位43家,月会员13家,网上登陆求职人员4860人,各类人才信息5期,接待单位招聘登记84家,个人求职登记706人,档案托管30件,办理人事58件;发行《新世纪人才广告》14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人机对话考试点,组织酒嘉地区467人次人机对话考试;认真组织实施了从高校毕生中选拔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26名,协调做好了安排上岗和下达编制工作。核拨*、*年到基层服务毕业生和“三支一扶”毕业生服务经费2297000元,并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保障了服务毕业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做好了*年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明确了*年毕业生报到、注册、择业和就业相关政策,协调、落实了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办理就业手续和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协调财政、社保部门为新增的21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核定了医疗保险金和大病统筹金个人应缴纳金额,建立了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落实了医疗保障待遇。认真做好*年度市直机关事业单位8729人年度考核的审核备案工作,组织了53个工种1323名技术工人考核培训,为机关事业单位1253名工作人员增加离退休费,为377名工作人员重新核算了退休费标准。完成了玉门石油管理局教育分局、公安处移交工作。完成了*年1066名公务员培训证书的登记审核和25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复验证工作。审批举办培训班2期260人。在职称评审中继续坚持公示制度,办理了618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手续,完成了11个专业2198名参加的各类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和262人职称计算机考试。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和标准,对13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进行了年度考核,研究制定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开展了“全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人选选拔推荐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审批工作比较缓慢,影响了整个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审批和部分人员的工资套改。
二是干部安置工作由于新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安置办法的制定衔接不够及时,出现了部分干部上访事件。
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刚刚颁布实施,还将继续加强学习宣传,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加强协调,抓紧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审批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圆满完成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任务。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合理划分事业单位性质职能,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三是认真组织做好*年高校毕业生进村就业、三支一扶和到基层服务计划大学毕业生选拔工作,完成*年公安招录公务员的工作任务。
四是配合中央、省上督查组,对全市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督促检查,进一步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坚持依法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推行“菜单式”培训,完成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公修课的知识更新培训。
2019年,我乡按照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目标,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辖区共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有8个自然村,其中菜溪、石峰、园宅3个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40人,其中省定贫困户116户426人,国定贫困户4户14人。截至2017年,我乡12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针对重点贫困人群家庭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三个贫困村,石峰村和菜溪村分别于2017年、2018年脱贫摘帽,园宅村可于2019年脱贫摘帽。
二、工作主要举措
一是落实挂钩帮扶,确保帮扶无缝对接。全乡120户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名具体帮扶责任人挂钩,出现挂钩帮扶人因工作调动或者退休等情况不能继续挂钩的,及时安排新挂钩帮扶干部接替,实现挂钩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帮扶需求与精准施策无缝对接。
二是推进就业帮扶,确保帮扶长效常效。动员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报名参加公交车司机培训,共六名贫困人口报名参加公交车司机培训,其中有两人被淘汰,两人已顺利入职,还有两人还在培训中。全乡公益性岗位招聘贫困人口41人,人均月收入1380元。鼓励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机关事业专项招聘考试,已成功入职4个,分别考入九鲤湖管委会、社硎乡卫生院、菜溪乡三支一扶、龙岩新罗区事业单位的岗位。园宅村金线莲产业扶贫基地每年为贫困户提供10个就业岗位,每个贫困户年收入可达1.8万元。充分利用菜溪乡在外做生意和务工人员回来带一批贫困户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三是实施金融帮扶,推动小额贷款落到实处。积极与信用社对接,为有需求的贫困户申请扶贫信贷资金,帮助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至目前全乡已有81户贫困户通过申请获得仙游县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总额达到402.35万。
四是跟进教育帮扶,解决贫困家庭就学压力。整合多方资源,多渠道、多举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学子圆读书梦,帮扶因学致贫家庭实现脱贫。2019年全乡共10名贫困户子女成功申请仙游县教育扶贫补助资金共5万元。同时开展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五是依托产业建设,助推贫困村早日脱帽。我乡3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本土特色产业、投资入股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争取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并且稳固脱贫成效。石峰村通过水电站技改,建成81KW的光伏发电项目,筹资入股县污水处理厂、县供销集团,银行定期存款等,2019年村财收入预计可达37万元,贫困村已于2017年脱贫摘帽。菜溪村先后建成66KW光伏发电项目、入股县心动小镇有限公司及县供销集团,2019年再追加投资45万元入股县供销集团,预计2019年度可实现村财收入24万元。贫困村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园宅村利用山地优势,积极发展油茶生产,2017年新增油茶50亩,现有油茶1600亩。投产后,预计每亩净利润800元,每年可增收128万元。充分利用本村毛竹林优势,积极引进外商来园宅村发展毛竹加工业,增加村财收入。种植金线莲50亩,积极探索村+公司+农户合作生产模式,鼓励群众将自己的林地进行流转,部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2019年预计增加村财收入4.68万元,预计2019年度可实现村财收入16.68万元。贫困村预计于2019年脱贫摘帽。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乡将认真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继续落实扶贫攻坚责任,严格标准,细化措施,强化帮扶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和成效,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
一要更加聚焦精准帮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继续落实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认真按照上级的部署,落实扶贫优惠政策至2020年,落实帮扶责任人一月一走访,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真正做好真脱贫,不返贫。
二要更加聚焦监督检查,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对全乡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帮扶精准度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做到发现问题立整立改。对各级扶贫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滞留;二是监管好资金使用的用途,确保专项专用,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
一是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或者公共课,按照规定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该课程拥有其它公共课同样的课时、学生和考查模式,当然在学习内容、考查模式方面相对宽松。二是学时较短。作为公共课占有一定学分,但做不到全程化教学,虽然辅助手段多样化,但学时总数远远少于其它课程。三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教学队伍赋予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伴随着各高校不同的发展规划,其发展思路通过教师队伍映射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问题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内容,重课堂、轻实践。从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五个“w”思维测试、碧瑞斯的性格测试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八条原则、MBTI职业性格测试。本来紧张的学时数就在游戏化的测试中度过了大半。当学生面对企业以销售为主的招聘和各类专业不对口的招考时,这些理论显得无力又无用。职业生涯规划强调个人的发展也重视终身发展,没有与企业对接化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很难了解各类岗位的发展和优劣。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观念和求职技巧等方面,但缺少实践演练,脱离实践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体现着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普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是教育理念的提升,但止步于此很容易让这门课程流于形式。与企业沟通、与工商行政沟通及对岗位做出科学的评估是辅导员队伍日常工作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的。高校本身不会支持辅导员外出与企业和单位进行这一方面的对接,只是需要有一部分人把这门课上完就行,依托专门的教育机构速成式的培养出来的教师队伍也仅仅是能达到这一要求。辅导员在了解往届学生就业情况这方面似乎有优势,但专业的劣势让他们不能总结就业规律、挖掘职业规划本质,肤浅地将往届就业情况进行传授不是科学职业规划的手段。辅导员繁忙的日常工作很难实现对他们的严格教学检查,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移动学习等教学方法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具备实施的环境。教学内容的理论化让教学目的偏离,教学效果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考取学分而不是获得实践锻炼的能力。本身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讲授和自我剖析,即使做到了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仍回归不到实践教学的正途上去。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对策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从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始,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好组织管理和实训教学,规范考核办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了解”状态上升为“认识”状态,最后升华为实践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涵盖面广,实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学研模式,简单的课堂、实训场所和企业的三方结合,更应该通过模拟课堂、目标教学等手段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2.转变师资队伍构建模式
应培养和建立专门的师资教育队伍和职业咨询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建立校外企业和单位的师资库,聘请兼职教师和客座教师,加大学生与企业入职人员沟通和实践的机会,提供与社会接轨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针对创业、公务员、“三支一扶”、事业编等职业提供在职人员交流会和相关流程图。师资队伍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和鉴定。教学内容中应涵盖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代表等与学生开展互动的部分,通过讲座、报告会、模拟课堂等模式,分析职业发展,解构择业方向,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师资队伍的综合化和专业化。
实施创业就业计划
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总结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五大体系”,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为每个市、县(区)重点创业示范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拨付建设资金100万元,为每个地级市拨付全民创业工作经费100万元,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存贷挂钩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力推进重点创业示范园区(孵化基地)和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发展到185个,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扩充到1.95亿元,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89%、39.29%和112.65%,带动就业4.55万人;创办小企业3658个、培养小老板8830个、创造新岗位4.76万个,分别比2009年增长15.36%、45.73%、25.26%;组织创业能力培训1.25万人,比2009年增长14.68%,培训结束当期实现自主创业4819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09万人。
大力促进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5%以内,低于年度调控目标0.25个百分点。一是有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继续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一销、一免”援企稳岗政策,累计为企业和参保个人减负3.91亿元。二是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岗位兜底、服务覆盖,积极落实社保、培训、岗位“三补贴”政策,采取到企业就业、到事业单位实习、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及“三支一扶”等13项措施,力促1.9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乡镇(社区)等基层一线就业。推进落实区内重点工程和季节性用工优先使用本区农民工责任制,拓展区内区外就业岗位,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75.53万人,实现工资收入42.2亿元。平罗县、彭阳县、盐池县、原州区被评为全国转移就业示范县。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和就业援助活动,继续购买3000个公益性岗位,促进7624名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有序开展职业培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城乡贫困和零就业家庭培训就业援助工程及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等项目,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10.93万人,比2009年增长30.7%。四是公共就业服务得到加强。组织开展系列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免费送信息、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了社会就业。银川、石嘴山、吴忠失业动态监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灵武、大武口、青铜峡、中宁4个县(市、区)及其所辖16个乡镇(街道)实施了国家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改善农民工务工条件。一是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纳入效能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工资保证金、企业诚信制度等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中央驻宁企业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使用农民工情况监控、劳动用工备案、农民工工资清欠等专项行动,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8%以上。二是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进。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调解仲裁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和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深入开展银川、吴忠“两网化”试点工作。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2%,涉及农民工32.9万人。三是提高农民工务工安全保障。全年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2万人。
实施社会保障计划
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突破口,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7万人、177.95万人、55.8万人、48.87万人、39.82万人和372万人,比2009年分别增长16%、4.2%、16.3%、15.1%、29.7%和2%。“五险”基金累计结余138.75亿元,比2009年增长38.2%。一是新农保提前实现制度全覆盖。在巩固提高2009年新农保国家试点基础上,积极争取将南部山区8县纳入2010年国家试点,覆盖50%的县区,高于国家试点覆盖面27个百分点,是除新疆、之外扩面最大的省区。自治区、市县自筹资金在11个县(区)开展区、市两级试点,新农保制度比国家、自治区原定时间分别提前10年、2年实现全覆盖。二是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在全国率先出台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政策,统筹解决了12万多“五七工”、家属工、农场工、“1995年以前离岗人员”等多年上访群体的老有所养问题。解决了1.82万名国有、集体关破企业和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三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统一。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建立了“一制多档”筹资缴费机制,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机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和经办服务等的统一,并在固原、石嘴山开展了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四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基础上,再次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养老金18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5元。引导企业适当增加职工工资,及时企业工资指导线;根据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将一、二、三类区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从560元、530元、490元提高到710元、660元和605元,平均增幅达24.9%;将非全日制劳动者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7.6元、7.2元和6.8元,平均增幅达18%。五是社保基金监管和经办服务明显加强。突出抓好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流动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实现可转移接续。配合财政部门,在5县60个乡镇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民生服务中心。
实施人才助农计划
关键词:湖南县域经济;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27-1
1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湖南省县域经济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实力不强,发展比较滞后。产业发展慢,水平低,是制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1.1 县域经济总量明显不足
据统计,2010年,湖南省县域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450.0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5.7%,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但湖南省县域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3%以上。两相比较,说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处于上升态势,但速度缓慢,且县域经济总明显不足。这种巨大的差距值得各级领导反思和研究。
1.2 县域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
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弱质产业。目前,农业仍然是湖南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县域经济中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县域经济总体上产业层次偏低。湖南省农业发展存着发展水平不高、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规模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县域经济基础不牢,制约了发展潜力。
2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
从全省来看,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往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很低,“三农”问题突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机制制度等软环境水平较低,对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及强农惠农政策的掌握和实施存在缺陷,企业负担较重。因此,各级部门在支持农村、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力度不足。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大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环长株潭(3+5)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湘西地区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是,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人均资源相对较少,能源日见紧张稀缺,资源环境消耗较大,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瓶颈制约与传统发展模式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2.3 认识不够,观念不新,制度不完善
各级领导干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它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情来抓;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导致措施不力;广大干部群众头脑中还没有完全树立“跳出农字抓农业”的大农业观念,没有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从而导致支柱不强,加工不深,效益不高,二三产业发展不快。
3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是中部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对县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结合湖南省实际,必须把建设、发展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措施来抓。
3.1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首先,针对某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少的实际,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推进短期内保农业丰收、长期内可持续发展。在资金来源上,要坚持农村投融资体系的深化改革,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齐上,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好良种引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委托、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劳务输出。
3.2 提高认识,坚持人才兴业
应大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可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工程,提高农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建设,增强农村干部对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大局掌控能力和细节实施能力。
加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结合“阳光工程”、“春风行动”等大型公益事业,根据本地区实际,增加对农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进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各行业、各层次的培训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4 总结
县域经济一方面承载着农村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城市经济的冲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使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体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小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2,(10).
[2] 武力.中国经济发展史[J].中国经济出版,1999.
[3] 周符波.县域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J].信息导刊,2004,(14).
[4] 宋洪远.进一步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J].农业部农业经济探究中心.2008.
[5] 邱志忠.湖南县域经济与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6] 陈耀邦.何康.中国农业年鉴.北京:中国农村出版社,2000.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60-2
引 言
临潭县,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为 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多,汉族约占77%,临潭千百年来一直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是甘肃汉、回、藏等多民族杂居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平稳发展。
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教育事业的发达与否,不仅决定着全民素质的高低,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发展程度低下、教育水平落后。如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场改革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的攻坚战在桃州大地打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抓好教育事业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家一直在不断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大量青少年辍学去打工。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能受到义务教育,希望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能够高度重视,大家共同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受民族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小学里他们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与全国小学受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绝大多数都长期在偏远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任教,工作环境艰苦,教学任务重,往往越是贫穷的地方代课教师就明显越少,在有些边远地区的部分学校仍是保证当地义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群体。小学是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重要阶段,民族地区农村普遍没有幼儿园,所以小学是少数民族学生一生的最重要阶段,小学是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接受文化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民族地区加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既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此外, 在许多民族当中,还存在着男、女童受教育的不平衡与差异。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仅严重制约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也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家长意识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文化教育受传统观念、风俗、宗教、经济、适应性及人文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制约, 使其与单一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村民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环境恶劣且封闭而保守的民族地区,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听天由命”、“因循守旧”、“宗教思想”、“近亲结婚”等问题的干扰和影响, 使学校形成了所辖范围内的自我满足现状。但是,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有小学或初中文化, 能掌握基本的常规农业生产, 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就行了”。有的甚至对少数重视子女培养考上高中、或中专、或大学后参加工作的农户, 还进行冷嘲热讽, 或嫉妒打击。因而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家长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素质的优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表明, 好教师不愿来(由于条件艰苦), 年轻教师留不住(很多年轻教师想方设法往县城跑),中年教师不安心( 因教学质量影响评职称),因此学校以老教师居多,可老教师却把学校作为消磨时间的避风港。尽管通过政府和各级领导共同努力,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县城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得具有一支扎实、有效、敬业的教师队伍。但在目前这样一种状况下,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已是燃眉之急。
(四)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
大多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也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文化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是以参加甘肃省教师五千名、特岗、三支一扶等考试来当老师的,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多都是非师范类专业。为了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考到教师资格证来参加考试,有很多教师纯属在中小学里混日子的,但他们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里算是高文凭的大学生,这些教师必然会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五)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
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的学生实行高考优惠政策和就业优惠政策,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考大学不够重视,高考分数普遍较低。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造成学生根本不想考好大学,很多学生的根本目的是随便上个大专、高职学校等,而考入大专、高职容易,毕业也容易,上学时间段等。毕业后参加全省教师五千名、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事业单位招考等考试进入教师这个群体当中,这样会必然引发教育者只是为了工资而完任务,受教育者也是为了以后有个一般的工作而混日子。因此代课教师的学历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六)教育观念陈旧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中有很多教师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理解研究处理不尽完善,钻研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更谈不上教学技能的造诣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故教学质量低劣, 学生考试及格率比较低。
(七)环境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全县有很多生意老板的快速爆发,以及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兴起和工资的不断增长,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的很多中小学生混入打工群体中,也有的家长主动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挣钱,这些学生只是看到身边的人每年能挣到很多钱,看到别人挣了钱去买车、买摩托车、买手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他们却看不到知识的作用,起了辍学念头。
三、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
家长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处处从细节做起,负责任的家长会培养出负责任的孩子,孩子会把这种责任心迁移到对学习、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真负责,进而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好孩子、好学生的培养与家长的责任意识是成正比的。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言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没有言教,就很难使有关知识、做人规范、道德品质等入耳、入脑、入心。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遵守工作纪律,承担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有层次,教学内容科学有序,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先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教师主动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手段正确有效,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扎实,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精选适量,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纠正;辅导要有计划,针对性强,有计划地做好日常教学检测,及时做好试卷分析,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适时家访,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学校定时给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评价、家访活动、教学研究等给出指导性意见和明确的要求。
(三)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特别是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因为普及“两基”造成的欠债等遗留问题,着力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在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民族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并免除相关资金配套的要求。高度重视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年限在民族地区应考虑向下延伸,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
(四)加强激励作用,切实提高效益
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变学校布点过于分散、学生与老师比例过低的问题。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大专任教师在教室队伍中的比例,并提高教师质量,使教师的学历提升和培训与其所教专业保持一致,发挥教育与培训的效果。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加强榜样教育。
(五)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在中小学中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马丽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以甘肃积石山县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1,(10).
[2]王清霞.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J].中国民族育,2011,(02).
[3]杨学康.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