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50:03
导语:在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英语对话教学的关键元素――情景
情景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必要因素。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情景化。英语情景对话课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话题情景或社交活动的情景场面,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听说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及提高的目标。
二、对话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话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个难点,我觉得太难以操作和把握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不愿意开口,开口说话的声音也不大,更不用说讲得如何流利,能正确用英语跟别人交流。我从不会把教材上的对话内容一个词一句话逐一地分析、讲解、翻译,总是想方设法带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他们总是不开口,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所以我就此展开了教学研究。
1. 根据学生的现状找出原因。课堂过于安静可能跟学生的性格有关。有过半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外向的学生,就算对知道的、懂得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轻易举手回答、响亮地说出来,这可能是受班上安静主流的影响。
2. 结合教材思考教学策略。(1)从分析教材入手,明确教学内容。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下册的英语教学,本册教材有6个单元,分别是:This Is My Day, My Favourite Season, My Birthday, What Are You Doing, Look At The Monkeys,A Field Trip.本册教材包含了10个话题:daily routine,seasons, weather, seasonal activities, housework, indoor activities, telephone English, animals, field trip.(2)以话题为纲,践行对话教学的研讨模式。首先明确话题新语言点,列出相关的旧语言点。然后想一想该话题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等对话因素。最后,按教授新语言的一般步骤细化教学设计的每一步,践行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对话课教学的基本步骤为:热身复习――呈现新语言――操练(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巩固拓展。
三、对“A Field Trip”话题的具体操作
PEP五年级下册Unit 6 单元话题是A Field Trip,A 部分教学内容:
地点是野外,是John and Miss White之间的对话。新语言点是:Are they …ing?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旧知识是有关描述outdoor activities的V+ing动词短语,提问时间、地点和一般的情况描述。根据本班学生也有过野外旅游的经历,我这样设计“A Field Trip”第一课时的教学。
Step 1 Warm-up and review(激活学生旧的图式)
课前呈现Field Trip主题,问:Do you know that?用相关图片(park, nature park),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ark? What can we do in the park?复习Unit 6单元的动词短语,激发说话愿望。
Step 2 Presentation(文本初构)
(1)结合课文内容:Look, they are in the nature park too. What are they doing?描述人物正在干的事情:Are they V+ing?让学生猜(进行大量文本的输入)。
(2)Now let’s try, 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
情景:It’s lunch time. John is looking for their classmates. Now le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What do they say?
(3)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 3 Practice(文本再构)
(1)Listen and read following the computer.模仿语音读,注意标出意群。
(2)挖空对话里的关键词,让学生听着录音再次重复句型。
(3)交替挖空问句与答句进行练习。
【关键词】小团体 教学模式 小学 体育 教学
小团体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相关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组团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团体教学模式显得更具有灵活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它主要优势在于学生与教师都可以愉快地进行学与教。而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往往表现为体育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小团体教学一般要求学生的组团人数在4~6人之间。小团体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是将有共同爱好、共同兴趣和共同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进行集合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很快掌握体育动作技术,巩固体育动作学习效果。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体育动作的信心。第三,有利于创建体育运动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第四,有利于促进学生人际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笔者近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小团体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将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 小团体教学模式的课前预设
教师在进行小团体教学前,一般要先了解该班学生的体育基础情况,然后拟定出一个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方案。如果这个班的学生男生居多,那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多做一些耗体力的运动游戏,诸如快跑比赛、弹跳力比赛和垒球比赛等;而对于女生较多的班级,就可以设计一些耗体力少的体育学习项目,例如跳绳、体操、排球等体育项目和相关游戏,这是教学计划的初步拟定。在计划设计的进一步考虑中,教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教育提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还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教材第1课中对广播操的体育项目学习中,教师对这一课的教学计划可以这样制定:第一,先按身高进行简单的排列;第二,选取音乐《初升的太阳》作为学生学习体操运动的歌曲;第三,老师利用小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学习体操的兴趣,游戏时选出会跳《兔子舞》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作为学习体操的领导,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操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在体操学习课快结束之前进行体操模拟比赛,并给予奖励,以便加强学生对体操学习的记忆力。
二、 学生体育小团体的组队
小团体组队的基础是在第1节课初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小团体组队的目的是要区分出优秀的体育学生和不优秀的体育学生,然后根据他们体育素质的好坏和体育学习的特点进行级别分组和建队。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第7课的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第8课的对墙投掷小沙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对墙投掷小沙包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组队,将体力好的先挑出来把他们平均分成四组。其次将那些体力一般的学生平均分到由体力好组成的这四个队当中去。接下来进行上面三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贴大饼》等有趣的游戏,加强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学习记忆力。最后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站立式起跑、截住空中球和对墙投掷小沙包体育项目的比赛,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在以后的体育项目学习中很多都是组队学习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动作的学习能力。
三、 多姿多彩的小团体教学内容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因为小团体是由4~6个学生组成的,在体育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方法、认知程度和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所教的内容也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个人特点和个人对体育动作认知程度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第10课“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做的工作是首先将能力很强的学生单独组成一组,能力良好的组成一组,能力一般的组成一组,能力很差的组成一组。其次利用接力赛的形式组织他们比赛,并记下比赛成绩,最后比较成绩,找出他们的优势与不足。这样不但能够测试出他们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之间的竞争,增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的力度。
论文摘要: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年沿、用“同步式”教学模式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建立主、副修学分制管理的构想,并运用耗散结构原理对之加以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教学在其总体上要求学生不论基础优劣,接受能力快慢,均要在统一时间和进度,统一范围和内容,统一标准与要求中进行体育课学习。这“同步式”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问存在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丁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对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作为体育工作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本文提出在高校公体课的教学中,建立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构想,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体育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设想及其实施“方案”
1.1培养目标及要求
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和满足生活娱乐的需要。要求: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原理和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际关系。
1.2课程设置与安排
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纲要,拟定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体育教材的短期与长期效果对学生的影响,将教材内容分为主、副修两种。主修教材是每个学生必须修读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以现代体育教学追求多维目标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文化、身体素质,趋于个性化发展。这类教材安排在体育课内进行,主修教材内容详见表1。
副修教材内容则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再认识,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体育运动技能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及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这类教材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以专项辅导班或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织,其教材内容有篮、排、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轮滑(旱冰)、武术等。学分要求为8分。一至四年级学生每学期每人副修其中一项,每学期每项均为1学分(共剐修8个学期,总计8学分)。副修学分占总学分的42.1%。
1.3学分的制定和计算
学分是“测量课程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问的反映”。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制定学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把总学分计算为两个方面,主修课学分制定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总学时/每学期上课周数,结合各教材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重折算得出;副修课学分制定以每学期课外体育活动的总学时/每学期上课周数/8×每周副修课时数×副修学期数。
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质量”差异和便于提供学生体育学习的实情,在取得学分的基础上,可采取计算学分绩的方式对之加以区别,公式:学分绩=该教材学分×该教材绩点;平均学分绩=各教材学分绩之和/各教材学分之和。见表2。
1.4课程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教师安排
主修课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授课,在每学期第一次课,将本学期教学计划、考核内容及标准、技术要求、各教材顺序及其学时,学分分配等有关情况向学生通报。对体育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好,并已在某教材规定的学时内提前掌握的学生,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确认,将有关情况提交教研室或下一教材任课教师,该生即可提前进入下一教材的教学班级上课,其任课教师由教研室视学生人数和教材,安排该年级组教师且实行递进式结合跳跃式进行定位教学,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对规定学时内未提前进入下一教材上课的学生,视各班人数采取逐班解体,插班上课,余下类推,各班以25—30人为宜(男女分班)。
副修课以专项辅导班的形式安排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并与主修课交插安排,
一、
三、
二、四年级分别按单、双周安排,且开课周每周两次,每次课时间为9o分钟,教研室按教师依据其专长分别建立专项辅导班,各班人数以各学年第一学期注册时所填写的“副修专项志愿表”,教研室根据学生选择的志愿顺序。按第一项目(最喜欢)、第二志愿(次喜欢)和服从志愿,结合各专项辅导班实际人数进行编班,每人每学期副修一项,学生在开课后遇有特殊情况,本人可提出申请,由教研室视情况予以词整。
2讨论与分析
耗散结构的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能量,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就能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耗散结构总有功能、结构、涨落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系统存在,就体育教学而言,其“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三基”,向多维目标发展。“结构”是指有关运动技术的动作概念、原理和学习的规律等。“涨落”是指教学环境、条件(场地、器材、上课次数及时间)的变化程度,所以,体育教学也有其“功能、结构、涨落”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体育课实行单科主、副修学分制就其影响如何?分析如下:
2.1采用上述学分制教学管理,将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同步式”教学弊端。在一定意义上讲,对那些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实施不受原教材、课时限制可提早进入下一教材学习的“弹性”教学管理。能使该年级上课班级某一层次的学生相对集中并维持动态平衡,这样教师可抽出较多时间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向他们传授有关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原理、学习规律,并使其之加以理解与掌握,为后续教材的学习做好超前准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而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组织教法、手段,以对其正确技术的强化与错误动作的纠正,并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指导达到加速教学进程之目的。这样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学生为了尽早取得学分和高学分绩,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和奋发的学习精神。此外,同年级学生的多层次教学,可有效地缓解与分散某一场地上课学生的容量和对器材、场地的需求量,使练习次数、时间增加,这些潜在因素的存在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等无疑都将是有益的。
2.2主副修单科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方式,在原有体育课学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副修学时,并对其时间、师资、组织管理、敦材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增加副修课是很有必要的,它的目的就是使现有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教学与训练能有机地溶为一体,使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较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实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与学习。它一方面可使原先在体育课中有些趣味性和延伸效果欠佳的教材,能妥善地安排在副修课中进行,这对解决体育课学时与教材数量、教材的短期与长期效果等之间的矛盾,避免“蜻蜓点水”之弊端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各取所需”趋于个性化发展的“弹性”教学环境和条件,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摄入量。
2.3在本文所述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模式中,教授体育基本知识的学时有大幅度的增加.能学生在运动实践与理论上保持卡口对的“同步”增}乇.以利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及扩大学生对体育全方位再认识的视角,明确体育在现实生活巾的地位、作用,从思想上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
由此可见,由于主、副修单科学分制能为育敦学“提供”较充裕的时问。使现有场地、器材使用更趋丁合理,因而在体育教学环境、条件上较之现在能形成一个较大幅度的“涨落”。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以及教学中某一层次的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加速了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概念及原理和学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原理,这必将使体育教学的“功能、结构、涨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即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图1)。并最终使体育教学不断地向更高一层发展与提高。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实行主副修单科学分制不仅有理论上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它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便于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造就合格人才和提高体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主、副修单科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其功效,几点建议如下:
3.1指定学分制教学管理方案和选择副修课教材内容,应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设置与安排。力求剐修课教材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多维化,以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
1、“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身体素质
高考的考试办法与制度是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高考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学生和家长来说,几乎被看成是唯一出路,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结果,同时各中小学评定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升学率的高低,而升学考试又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应试教育”制度下,体育课受到了很大冲击,不顾学生身体健康,强行挤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或采取“放羊式”教学,使学生无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长期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
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身体机能测试的不足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高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对确立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设体育课的年级中,其分值只占15分,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由于体育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改革,在许多高校中已经放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取而代之的是身体机能测试,而身体机能测试受身高、体重及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使得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测试中能轻易获得优良,这对促进其积极参加锻炼非常不利。
3、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淡化了竞技,增强了大众参与,将体育课改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项或选修。体现了教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增强了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的体质较差,掌握不了动作要领,练习效果不理想,在课堂当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上不去,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许多学生一学期下来,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多少。没有身体素质做保证何谈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而运动技术差将会影响学生自觉参加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何谈“终身体育”?
4、体育资源匮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留于形式
虽然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体评价低。主要四个方面的问题:1),体育部门规定的活动时间与其他课程或其他活动时间有冲突,因而很难全部参加学校规定的每周体育活动。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本人的体育兴趣不符。3)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场地太拥挤,器材较少。4)课外体育活动时缺少教师的指导。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课外体育活动是一项面对全体学生的群众活动,涉及人数众多,由于受到时间、场馆、器材、师资及学生体育需求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同一个时间单位内学校根本无力容纳大量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一些学生喜爱的热门项目,更是人满为患。
二、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对策分析
1、加强体育理论的教育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和衔接点,也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应加强远景目标的教育,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与习惯练习的形成。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时数,加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实用性和社会性。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同时注意对兴趣、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
2、全面改革课程内容体系。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材教法,面向以全民健身为主体的教学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身体发育日趋成熟阶段,表现在机能、素质等方面都提高增长很快,但必须注意到其流失也是很快的。寒践证明四年级毕业生,如没坚持锻炼,各方面水平均会下降到一、二年级之下。因此,要增加体育课时数,并在高年级和研究生中开设适宜的体育选修课教学,以保证与社会的衔接。定期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监测,对测试结果作出统计、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体育课的考试、体质测试,要严格把关,不能“走过场”。
3、改革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设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便于自练和长期坚持练习的项目,如:篮、排、足、网、乒乓、羽毛球类,健美、体育舞蹈,武术和游泳、滑冰等。内容要“少而精”,多样化、快乐化、生活化,符合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要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只有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新的体育锻炼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和快乐享受,并始终能保持良好的身体锻炼情绪。
4、积极进行以学分制为龙头的教学制度改革
体育课教学实行学分制,一方面以其灵活的选课方式、课程与成绩管理办法及学籍理,使所有学生在较大范围内有选择教师的自由,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免修的自由和获取修习所需相关知识、技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交费补考、重修等力度较强的措施。对部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锻炼。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第二课堂,以体育俱乐部、单项协会的组织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均以会员身份参加活动。通过讲座、模拟演示、辅导和咨询解答及分类指导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与保健的知识、技能,这样一种体育环境与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群体作用,改革竞赛制度,突出群众性、健身性和科学性,丰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水平,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调动;兴趣;教学方式;积极投入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小学生体育课现状,大部分为放羊式教学,带学生做一些不是很危险的运动跳绳踢毽子、跳绳,不敢教学生一些貌似危险的运动,足球不能踢单双杠不能上,我们小的时候学习的跳山羊、胃芩杠,也在学校的操场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也许以后篮球架、排球架、足球门也会消失,甚至有的学校已经消失了,再后来可能操场也不需要了。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普遍增多,这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残缺的爱,容易导致心里畸形,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容易导致上课时的纪律不好或者孤僻抑郁封闭,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低下效率不高。
北京地坛小学在40分钟的比赛中0∶15惨败给俄罗斯某小学队,引起了国内舆论的轩然大波。据透露,地坛小学校长目睹惨败后无奈地表示,这是由于目前学校体育课根本不正规导致的,“孩子摔伤碰伤了,家长真的很生气,投诉后,后果很严重。现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
一场比赛的胜负,说明不了多大问题,但是,地坛小学校长的最后一句话却爆出了当前体育课的最大问题!家长们,你们孩子的体育课怎么上,你关心过吗?
对于小学生在校来说,教育部的通告要求各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按照此规定来说,能够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但事与愿违,我们在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掺杂学校管理问题,因为学生的教育主要突出在课堂上,体质的强弱和体育课有着直接的关系,我觉得在当今的教育改革大潮中,课堂要质量,关键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体质与素质落到实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各种教学都在随着素质的深化而转变教学观念,小学体育课也不例外,强硬的练习方法和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兴趣全无导致现在的体育课纪律与效果很糟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每个单元所讲的内容完成不了,很简单的任务规定要反复的强调很多遍。
二、研究方法
结合以上现象并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学校领导和同组体育教师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探讨并决定对小学体育课进行初步摸索的改革试验。但是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开设的体育特长班每一类先开一个班,不超过60人,类别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在每周三的下午进行小班式教学训练。因为学校场地有限,而且学校班级和人数过多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所以首先要进行一部分的选拔由于是初步摸索阶段会有一些不足希望多提出宝贵意见与见解。
普通体育教学班的情况,每个班级大概50人左右男女比例各半。上课铃声响起,大部分班级学生在体委的组织下能够站好排,偶尔有极个别班级站的不整齐,少部分学生在站好排后仍然与周围其他同学说话打闹,甚至在体委的警告下也无动于衷,还有的班级在教师来到队伍前方还在说话,体育教师在无任何口令下达之前学生一直在说话。教师进行整队后有所改善,但会有极个别同学会不听指挥。
在练习的过程中那些认真听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同学会很顺利完成练习,在练习的这个时候会有一些不太注意听得同学主动会找老师询问如何去练习,还有一些同学自己练自己的。针对那些没注意听,后来问的同学第一遍老师耐心的告诉,第二遍耐心的告诉,第三遍耐心的告诉,很多遍后教师会是什么心情会耐烦么?是继续回答下去还是保持沉默应对或者让他们去咨询其他同学?
最后做游戏活动时状态基本同前面教学差不多效率不高。四十分钟的课,利用率也许就是50%或者更低。但是普通班教学中普遍女生的状态要好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年龄阶段与性别的差异造成的。因为普通体育班和篮球兴趣班是同一个教师去教学,无论教师的水平高低不会对两个班级比较有太大影响。
篮球兴趣班招生范围在四年级、五年级。报名条件只要是对篮球感兴趣并且喜欢篮球即可,不限男女,人数控制在30~50人之间。
篮球班遵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实行点名制,三次无故缺席立即开除篮球班,迟到累计5次开除篮球班。每个年级选出一名队长,总队长由五年级队长任职,各个年级队长负责自己年级人员管理,并由总队长任体委进行课前的整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两个月的测试比较,篮球兴趣班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且带动着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意志品质的提升并且能够体会到团队的氛围与力量,并且把这种精神带给身边的人。
按照性别、体能、兴趣、特长编排的班级实施课堂教学中在纪律、学习效果、身体素质等方面比普通体育班要好。
根据小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对教材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实行体育选修课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希望在以后的小学体育课中也会像大学选修课一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而了解、掌握,并且运用熟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2.由于学校班级多人也多,配备的运动器材以及场地有一定局限,希望加强器材的配备。
3.体育教师配备不够完善,体育教师超课时超量的教学任务使体育教师身心疲惫。
4.体育教师的后续学习提高以及进修都需要进一步的给予更大的空间去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编辑部.
【关键词】差异,层次性,关注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1.研究背景
落实《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运用“分层教学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达到锻炼的效果,以此来完成体育教学计划。
2.案例描述
400米跑是四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较为单一、枯燥的一节课。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来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也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我在400米教学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将学生根据能力差异分层,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区分,学生很喜欢,教学效果显著,本案例主要通过在400米跑项目教学中,教师分层合作教学,克服以往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各自的学习侧重点和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教学的依据
3.1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
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的差异及技术技能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层后教师要对各类学生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并做好记录分类建档,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适时的调整。
3.2根据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新课程体系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计相应的目标,因为目标是实现课堂效果的催化剂之一,因此,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鼓励学生从差中优进级。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适宜的教学。例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施教,而且需要教师给予相对多的指导;对于中等接受程度的学生,要在学会技术要领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提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该要求学生在巩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动力定形,并努力地鼓励创新,进而探究该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技巧,并适时的教导他们去帮助指导差生,这样既可对已经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也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3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学生的差异,采用多角度的学习评价。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诸如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通过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来完成的,而这些正是新课程改革体系中十分注重的评价因素,因此,体育教学后期的教学评价也必然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若干个评价阶段,在每一个评价阶段,应该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并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体能和技能的评价,以检验学生通过各个阶段学习和锻炼的进步幅度,其余目标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运用多角度、多方面、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不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优秀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其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对差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找到其成功的闪光点。
4.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4.1能够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应该走到发展之前,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并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应慎重考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4.2有利于转化希望生、培养优秀生、发展中等生,克服了以往“抓中间,丢两边”的弊端;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能,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教学质量。
4.3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4.4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有效控制。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
5.结论与反思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教学手段,既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能展示自我的学习平台,又有利于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的辨证关系,而且还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和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分层教学法使学生感觉良好的心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能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从而能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分层教学法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健身学习平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的工作再做得更细致,尤其在评价方面应更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性评价。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实施,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得自我认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裴希山.分层次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刘红.浅谈“分层次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张爱丽.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4]陈家斌.分层教学在大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体育教师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
在20xx年一学年里,本人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研组组长工作。一学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述职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吸取《课程标准》的精华部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要之位。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坚持研读《体育》等杂志,登陆体育学科的xx网站,并认真做笔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记录经典案例,积极撰写自己的所感所思。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区体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上半年的学校教研课和区教研督导课中受到区体校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并获得优秀课的光荣称号,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业余训练方面
篮球运动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本年度由于本人身体等情况虽不能承担教练员工作,作为体育教研组长心系学校,为学校寻找能胜任篮球训练的教练员,承担了学校篮球训练队的管理工作,并把自己多年来的训练经验传授给年轻教练,促使我校篮球训练工作顺利开展以及继续发扬光大。
为备战Xx区冬季运动会,我跟体育组丁老师组学校代表队,每天早上7点半至8点进行晨练一个多月,虽然区教育局因“甲流”原因取消了比赛,我还是为我们的学生因此提高了运动水平而感到高兴和欣慰。
四、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体育组丁老师一道协同大队部抓好学校群体工作,如:课间操、体育活动课、班级篮球赛、校运会等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与兴趣,从而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五、个人成绩
1、区教研督导课中本人的体育课评定为优秀课。
2、率队参加Xx区田径运动会获四个单项前六名。
3、圆满组织全校一至六年级班级篮球赛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4、圆满组织学校第一十四届校运会。
5、圆满完成学校09年度全体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工作,以及“达标”数据及时上报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的了一些成绩,还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我也深知所有工作都需要自己积极思考与实践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各方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好,以上陈述,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体育教师述职报告2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述职如下:
一、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四年级x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六节课,并负责学校日常田径队的训练工作,负责学校“三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两操工作
这学期学习了全国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动作难度增加,对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有很大的要求,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
1、加强对第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要精讲多练。我在广播操教学中,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此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进行了集体教学,所以,广播操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效果。我们体育组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并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并与各班班主任沟通,对学生出操的顺序和队列严格要求,做到有序的出操和返回,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课堂上配合学校对生学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品质。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体育教师述职报告220xx学年第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现结合自己一个学期来的各项工作,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述职: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师德师风,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从参加县师德师风培训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体育课不仅是学生运动的天地,还应是为学生营造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乐园,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坚持做到不体罚学生,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总之,师德要从小事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才能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
二、尽心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
其次,体育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健康成长,并且技能教学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一项运动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
(二)课间操工作
在开学初,体育组重点抓了广播操,前半学期学校广播操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组织体育竞赛工作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学初,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体育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小型体育活动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比赛,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送走了三月的新芽吐绿,我们迎来了四月的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里,在体育组与教导处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下,学校田径运动会在充满友谊、团结、拼搏、和谐的氛围中胜利落下帷幕!这届运动会一直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它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三、工作中不足之处
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工作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在今后工作中,会努力克服这一缺点,使自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课余时间,自学不够,学习的层次不高。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发展迅速。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回顾已走过的路,虽然各方面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进步并不算太大。尤其是在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等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工作原地踏步。
四、20xx年体育教学规划
1、体育组将严抓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重点抓广播操。
2、拟定计划,20xx年第一学期举办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坚持每月开展小型体育活动竞赛。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在县运会上获得好名次。
4、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
一个学期以来,在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均能顺利开展。希各位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使我和我们体育组工作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要符合学生课堂任务。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目的。小学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小球类作为游戏内容,以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男孩喜欢那些对抗性比较强的游戏。而女孩肌肉组织比男孩发育差,因此,选择一些带有平衡动作、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则能引起女孩子的喜欢。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组织、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带着责任感去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中,这样能够减少很多的安全事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心,家长更放心。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选择与运用游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游戏的选择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
1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作为准备活动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等。
2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如“放松跑、贴烧饼”等。
3 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训练中来的游戏。
5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游戏时,要考虑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组织方法要尽可能简便,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
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全问题
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首先是安全,场地离建筑物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受伤。所划界线应鲜明。场地的大小、所用器材的种类等,都应根据游戏的性质、游戏者的水平和人数的多少以及场地器材条件的许可来决定。有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游戏者去完成,如事先规划场地、自制小沙包、跳绳等。器材应放在不妨碍活动的地方。使用器材时,特别是投掷器材,要加强安全教育,必须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投出和回收器材。
游戏的讲解
首先应注意教师与游戏者站立的位置,教师应站在游戏者都能看得见和听得清的地方,讲解要简明。并注意不让游戏者面向阳光或迎风站立。
2讲解游戏的顺序为“游戏的名称;场地布置;游戏者的队形及站位;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与要求;游戏的结果。
3讲解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讲解与示范,既要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帮助游戏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此外,在讲解游戏内容时,还要对游戏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自然常识的教育。
游戏的领导
游戏应在教师规定的信号下开始,在进行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及时补充说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使游戏能正确地进行;及时教育参加者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员,对于违犯纪律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与调整游戏的活动量,如发现运动负荷不足或过大时,应增减活动的紧张程度、比赛的次数,扩大或缩小场地,或者进行轮流活动和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可评定学生在执行规则方面的情况,提示游戏者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和研究战术等)。如发生偶发事件应及时进行教育。
裁判员和裁判工作
戏过程中,裁判员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监督遵守规则的情况,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游戏者的情绪,甚至会发生互相争执。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关键词: 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对策
1.前言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世界性问题,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的研究屡见报道。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内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笔者在2005―2008年四年大学生体质监测中,对咸阳师范学院1―4年级普通大学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有氧耐力、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上明显存在下滑趋势。
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探究影响其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高校体育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2.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外显指标,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笔者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身高体重指数”这个评价项目调查发现,我院大学生体型总体趋势是由以前的细长型向适中型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逐渐突出,值得关注。表现在胖的太胖、瘦的太瘦,超重及肥胖者逐渐增多,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大学一、二年级阶段超重、肥胖率暂时出现下降趋势,但这只是短暂的停顿,而后又加速上升。
2.2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衡量人体质健康和持续工作能力基本因素之一,对于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与2005年比较,此项目指标在男、女大学生中间呈持续下降趋势。
2.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柔韧等,尤其是在耐力项目上,我院根据自身实际,设立了12分钟跑的达标项目。笔者分析4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女生在此项目上明显弱于男生,且不达标人数随着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
3.影响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3.1健身知识缺乏,健身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仅凭兴趣,缺乏科学的健身和运动保健知识。此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簿,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3.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当前社会和高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体育工作基本上是由体育部门自己组织与运作,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缺乏,导致训练工作、竞赛活动开展举步维艰。此外,作为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的重要载体的体育社团、俱乐部种类少,规模小,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的原因。
3.3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增大,使大学生不得不过早地为就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学校安心学习和锻炼。另外,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增多,高校的教学任务也加重,为了保证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许多大学生的下午课外锻炼时间甚至是周末休息时间都被占用来上课,学生的锻炼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在就业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来缓解冲就业难的问题,这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为了考研,不得不放弃锻炼身体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3.4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虽进行了改革,但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于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教育目标与增强大学生体质集中在一、二年级学生上,缺乏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从而提高体质健康方面的培养。
3.5体育教育重技术教学轻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存在重技术教学,忽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的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及格才能拿到学分,准予毕业。在此要求下,大学生较重视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但到了三、四年级,体育课只是选修课程,于是体育锻炼明显成为学生的个人行为,由于缺乏管理及约束机制,许多学生渐渐放弃了自觉锻炼,进而造成体质健康状况下降。
4.提高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4.1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锻炼氛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齐抓共管,因此,国家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形成共建高校体育的合力,从而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4.2提高认识,坚持以“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高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是体育教师,高校的有关领导和其他教师也应该支持体育,为大学生的健康着想,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负责。高校要把体育教育放到它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决策,给大学生留出充足的课外锻炼时间,从时间上给学生的身体健康予以保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4.3选择与健身目的相符的健身方式。
锻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壮,更是为了现在好好学习,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祖国。所以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大学生应从这个目标出发,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环境来确定项目,全面锻炼,例如可以把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项目作为主要锻炼项目。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对身体各部位的器官系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对于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全面、均衡地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注意思想品德和意志的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增加体质的实效。
4.4调整课程结构, 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体育俱乐部,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场馆,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需求,扩大大学生的选择面。同时应调整课程结构,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延伸教师在课外的教育功能,以利其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使得参加课外锻炼的大学生在技术指导上有保证,从而大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强项,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峰.从学校体育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3):29-30.
[2]胡剑,曾红卒.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改善对策的研究[J].2007,15(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