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内能教案

时间:2023-03-10 14:50:10

导语:在内能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内能教案

第1篇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分析二: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又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分析三: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一个量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教法建议

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内能?然后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建议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这一说法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物体内能增加了,在没有告诉其他条件下,是否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内能增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

示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物体内能?它包括什么能量?

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使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

例题1: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g取10m/s2.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

水吸收热量与温度变化满足关系

由题目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

代入数据得=2.4×10–3℃

评析:本题是一个力、热综合题,需要熟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能等相关知识.

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例题2: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答案:CD

评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与内能、功的联系与区别.

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五、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内能的利用

组织:分组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教案;利与弊;政治课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电子教案已经走入了课堂,传统的用笔和纸书写教案的方式将会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和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教学设计,即使用电子教案。

实际教学中,电子教案使我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业务,研究实际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切身体验,我觉得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既有它的利处,又有它的弊处,现就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文理兼有;从游历的空间看,遍及全球;从延展的时间看,更是历时上下几千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再现典型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种学科领域,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适时的教师点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政治课传统授课方法的不足,便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课件则因为它的内容浓缩、容量极大,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适时加以讲解点拨,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人机交互,双边互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

政治课与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实习,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缺点

(一)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懒惰行为,不利于课堂教学

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会从网上下载电子教案,而不经任何思考和改动就去给学生上课,他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备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备学生,备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这种行为既不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损害了学生的实际利益。

(二)无法解决教学中的突发性问题

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教学过程中难免要发生突发性问题,这种突发性问题电子教案是无法预见的,即使后来我们把这一突发性问题补充到教案中,但是当电子教案运用到另一个班级时,这种突发性问题恰恰没有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电子教案的优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而缺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支流。电子教案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促进电子教案的发展,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第3篇

重点:句子Who’sshe?She’sLiYan.;词汇womanshe

难点:理解She’ssohappy,isn’tshe?

Whynot?

过程:

一、复习/热身

1.组织学生跟唱歌曲HappyBirthdaytoyou.

2.教师出示人物图片(L9中Let’spractise图片)

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图片背对学生)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及教学方法

1.会话教学

A.学生听录音[自制录音]一遍

Issheastudent?Yes,sheis.[Lesson7]

She’samiddleschoolstudent.[Lesson7]

She’ssotall.[Lesson7]

She’smynewfriend.[Lesson8]

B.学生重复句子

教师出示图片[ZhouMin和Alice],请学生分别根据这两张图片对两个人物进行介绍:ZhouMin/Aliceisastudent.Sheisamiddleschoolstudent.ZhouMinistall.Aliceismynewfriend.

教师接着说:SheisAliceandsheisZhouMin.Lookatthispicture.Who’sshe?[出示MissWu的图片]

学生回答:She’sMissWu.

教师说:Yes,sheisMissWu.Sheishappy.(做表示高兴的表情)Areyouhappytoday?

全班回答:Yes.

教师:WhyisMissWuhappytoday?Let’slisten.

C.看、听课文录音两遍[配套课文录像]

学生回答:Teacher’sDay.

教师给与肯定:Good.It’sTeacher’sDay.Whatdoyousaytoyourteacher?Listen!

再次听课文录音

学生回答:HappyTeacher’sDay!

教师示意全班学生一起说

教师:You’regoodstudents.You’regoodatEnglish.IthinkyoucanspeakEnglishverywell.Nowlet’stry,OK?

D.学生听录音重复句子[配套录音]

She’ssohappy,isn’tshe?(教师强调isn’tshe的读音,带读时注意此句用升调)

Let’sgoandsay“HappyTeacher’sday”toher.

两人一小组重复:Who’sshe?She’sMissWu.

做练习:Tosstheball

教师重复:She’ssohappy,isn’tshe?将手中的ball随意扔给一位学生,接到的同学重复另一句Let’sgoandsay“HappyTeacher’sDay”toher.,说完后再扔给其他同学。

注意:此项练习有时间限制,教师拿秒表计时,看规定时间内能说几遍句子。

E.学生练习读课文

几人小组练习

听课文录音

全班齐读

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F.游戏:Passthebomb

用具:计时器

操作:以竖排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首先将定好时(30秒)的即使器交给第一组的第一个学生,他要很快的说完课文对话的第一句,然后将计时器传给后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说第二句,以此类推。在定好的30秒钟时间内,看这个小组是否将课文全部说完,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共有几名学生说完就记几分。如果哪个小组不但说完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再反复,重复几句就为这个小组再加几分。

2.词汇和句型教学

A.教师分别出示四张图片boy、girl、man、woman,教师引导说:He’saboy.She’sagirl.后面两幅图让学生来说:He’saman.She’sawoman.

B.板书单词woman(man中的a的发音与woman中的a发音不一样,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边写边读

学生跟读,空写

板书单词she,请学生用这两个新词汇造句子She’sawoman.板书句子

C.教师出示一张自己全家合影,启发学生对照片进行提问:Whatwouldyouliketoaskaboutmypicture?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板书Who’sshe?She’s…)

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照片互相提问

找三组学生到前面问答

根据手中照片组织新对话

三、兴趣活动

教唱歌曲(配套歌曲录音)

四、练一练(做课堂练习第十课内容)

根据录音内容,在每组abc三个答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打勾。

五、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LESSONTEN

Who’sshe?woman

She’s…she

She’sawoman.

教案点评:

本课新出现的语言项目为“Who''''sshe?She''''sLiYan."表示的是“询问某个她是谁及其回答”的日常交际用语。本课情景中出现的语言点,人称上由上一课的he转换为she,学生掌握起来较容易。为了使学生对新词汇she有深刻的印象,可让学生为Alice这个人物做一段简短的介绍,在介绍中就会很自然地运用she。在操练时,最好通过影音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新知、正确模仿。最后,谈谈彼此带来的家庭照,综合练习一些句子的使用。

介绍好朋友的探究活动

内容:向全班同学介绍两位最好的朋友

第4篇

【关键词】有效备课;脉络备课;弹性备课;即时备课;二次备课

课改至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最大命题。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诚如名家所言:“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如何做到有效备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浅谈一些粗浅的做法,愿作引玉之砖。

一、 脉络备课―构建课堂大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与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面面俱到,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上课时自然而然被教案牵着鼻子走。然而课堂是动态的、是变化的,由于备得太细,教师被束缚了手脚、局限了思维,对于突发问题不能随机应变,学生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的建议是进行“脉络备课”,就是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主要的学习环节进行板块设计,并有明确的设计意图。这种备课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理清教学脉络,明确教学方向,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中,我进行了几个板块的设计。一是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二是探究――根据所给的小正方体,分组操作(摆一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研究(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三是交流――根据所填的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四是验证――学生用自已做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来说明,先弄清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课件演示,进一步明确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五是应用――根据公式求体积;根据体积求其中一个条件;设计判断题加强辨析能力。六是拓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备课方式粗放而又细腻,简洁而又有序,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把握教材,理清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师上课思维的“层次性”和“宏观化”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弹性备课―以前测调整教案

课堂是学生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生成过程,是教师无法完全预设的。无论怎样缜密的备课,都是教师思维想象的体现。即使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所以,上课中常会出现“难点不难”、“易处常错”的现象。我的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前测,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尝试练习、实践操作等方法,然后根据前测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思维特征,及时调整教案从而真正做到有效预设。

例如,“5的乘法口诀”一课,原先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图说出有几个5,再一步一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但若是不少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已了然于胸,那么如此预设就过于僵化了。因此,我设计前测如下:1、你能直接写出5的乘法口诀吗?试着写一写。2、若不能直接写出,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编一编口诀吗? 前测的结果正如预想的那样,不少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已朗朗上口。原先的预设定然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1、让学生分组探究5的乘法口诀是如何编出来的。可以用书上插图来说明;可以摆小棒;可以用手指比划等等。2、小组交流,让优生教学困生,如何把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如此以编口诀和记口诀为核心进行开放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呈现一种积极互动的态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学生的建构也不再是呆板的数学,而是充满灵性的,富有魅力的数学。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备课的精髓也是如此。这种对学生进行前测并及时调整教案的弹性备课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找出预案与学情之间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案,从而以精心的预设来期待精彩的课堂生成。

三、 即时备课―关注生成性资源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面临着学生自由感悟的挑战,遭遇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调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敏锐的数学眼光,积极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建构的生成性资源,并运用、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进行即时备课,灵活处理好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四、二次备课――完善预设促提升

二次备课就是上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案再次进行调整、修改,以备后用。课后反思通常从学生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效果、课堂突发事件、课堂亮点和败笔及教师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二次备课的直接体现是教案的更新与完善,但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真实记录,更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之后,我的二次备课内容如下。

1、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方面:目标定位比较准确,教学层次清淅,探究活动多样化。实际效果方面:(1)从生活中的规律(一年级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达到以旧引新和激趣的作用。(2)从斜看、横看、竖看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探究,并用课件动态演示所发现的规律,重点是循环排列规律,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但过于按部就班,局限了学生的思维。(3)应用规律环节,安排了猜一猜、画一画、摆一摆、做一做,形式多样、富有童趣,课堂气氛活跃。在运用规律制作手帕的环节,孩子们有许多创新的做法,令人惊喜,但存在组织较为无序的情况。(4)许多学生对不同规律的表述不够完整、流畅,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教案调整。(1)把墙面砖的主题图让学生去观察、讨论之后,学生不局限于预设的三个层次――斜看、横看、竖看进行观察,学生的观察顺序与表述已超出教师的预设,出现“难点不难”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放开手脚,大胆让学生观察整幅图,从多角度发现不同的规律,更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2)在制作手帕的环节,由于设计要求不够明确,分工、合作指导不到位,因此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比较无序的状态,这一点要加强。(3)补充欣赏“生活中的规律”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规律美和数学美,以达到升华知识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113―02

一、引言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决定着高校未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师资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1-3]。教学水平大赛是青年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途径[4-5]。笔者身为吉林大学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参与并观摩了吉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结合自身参赛感受,针对教学观念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案书写、教学环节设计和形成教学风格这五方面内容谈谈教学体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提升教学能力进行思考。

二、由大赛体会反思教学

吉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包括学院初赛、学部复赛和学校决赛三个阶段。教学大赛以课堂教学为主,参赛教师挑选所承担课程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示教,示教时间为20分钟;必须提供书面教案,并在比赛前交评委专家审阅,在规范书写板书的同时,要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但不能完全替代板书或将讲稿全部移植到课件上;由专家和学生按照教师教学竞赛指标体系进行现场评分。

1.教学观念准确定位

教学比赛源于正常教学,是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水平、才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学比赛不是表演,而是展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真实教学,一定要体现教学的真实感。在教学观念上青年教师要准确定位,只有在平常教学中真正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因此,青年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意教学技能的培养,多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的课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工程案例的积累。

2.教学内容精心选择

教学比赛和正常教学要一致,但是绝不吻合。教学比赛是正常教学中精华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片段的精彩表达。虽然它源于正常教学,但是一定要超越正常教学。教学大赛中参赛教师之间专业差异较大,在参赛内容选择上首先应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其次要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能够结合实践案例讲解理论;最后要求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一个整体教学内容,保证知识体系有序、完整,尽可能将双语教学融入其中,体现参赛教师的知识深度。选择教学内容首先依赖于平常教学中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其次要基于听众的兴趣、自己的特长和科研积累。青年教师应多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沟通交流,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教学内容,逐步建立相关教学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3.教案书写

参赛教案要精心设计,体现特色。第一,教学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深入性,因为大赛中授课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专家,所以一方面要选择简单典型的设计案例,便于听众的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教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参赛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视角。第二,教学内容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内容可以增删、形式可以变化、顺序可以调整。参赛教案要融入青年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个性化的选择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保证20分钟教学的整体性效果。第三,要体现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以思考问题导入课程教学。第四,体现板书设计,留有课后作业和思考题。教案反映的是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认真思考如何开展教学内容是书写教案的前提。青年教师应发挥学术特长优势,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在教案中体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对参赛内容的整体把握。

4.教学环节设计

大赛中要“惜时如金,惜墨如金”,把握整体时间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板书体现的是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的演化,能够全面表达参赛内容的逻辑性,使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优美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听众获得愉悦的心情,缓解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感。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体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针对理论教学,如果采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更加便于吸引听众学习,但是要避免使用复杂动画和过多的链接,防止课件意外中断。为了使教学环节设计得恰到好处,应当保证板书与多媒体课件两者达成内容与形式、文字与讲述的和谐统一。另外,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不是个人的演讲比赛,青年教师应通过语言和眼神与听众互动交流,实时捕捉课堂环境变化和听众的面部表情变化,随时控制讲课的节奏和内容的难度,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向知识的可接受性顺利转化。

5.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基于先天的个性和后天的培养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青年教师平常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大赛中教学风格的展示不要刻意追求,更加不能哗众取宠。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内在体现,是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听众对参赛教师的第一主观印象就源于教学风格,尤其是教姿教态。大赛中青年教师由于心理紧张导致出现不得体的教姿教态,比如多余的手势、飘忽不定的眼神和明显的口头语。这需要参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克服不得体的教姿教态。另外,丰富多彩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段、抑扬顿挫的语气都会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充分体现艺术之美的教学风格,增大听众对参赛教师的喜爱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三、结语

青年教师应脚踏实地,投身教学,厚积薄发,提升能力。在教学大赛的激励下从教学名师身上汲取营养,在学生渴望求知的期待中感受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品味教学的艺术,努力做一名合格、成熟、优秀的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徐新阳,韩斌,刘一.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02).

[2]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途径[J].高等教育,2013(10).

[3]王德武,王雪霜,赵斌,张少峰.参与和观摩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总结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04).

[4]李丹.“以赛促教”激励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5]孙彩霞,沈为民.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3).

第6篇

1 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除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必修课[1]以外,还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对后续数据库应用开发、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重要支撑。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教学实践过程中,基础设施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理论性强。该课程基本概念多,概念抽象,教学信息量大,要求前先开设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基础扎实。

2)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实践困难。学生对数据库原理概念掌握程度不同,存在部分学生验证性实验完成较好,但设计性实验完成困难或不能按时完成等现象,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开放性数据库实验室,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使用相关设备,对设计性实验不能按时完成的同学,无法提供更好的实验设施条件。

3)双语教学,教辅材料少。多民族地区,采用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因语言差异,造成理解困难现象且少数民族语言教辅材料匮乏。

2 网络立体化教学思想

基于上述情况,在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立体化教学,在制定教材、开发立体化电子教案,建立教学素材资料库、立体化试题库、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2.1制定教材、开发立体化电子教案

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是对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是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根据多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参考国外精品课程教材,选订“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如经典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编著)[3],分别订制课堂教学主教材和课外参考教材。为学生征订课堂教学主教材;对课外参考教材,建议学校图书馆征订,以减轻学生负担。

电子教案,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动画技术使教学课件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易于师生互动,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环节;按动态仿真教学方式设计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2大教学团队、教学素材资料库

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学生由各民族共同组成,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大教学团队,由不同民族教师共同组成,采用优势互补方式,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针对不同民族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有侧重点对已有的教学素材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对各位教师自己的教学课件和资源进行共享,以供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制作视频教程,包括少数民族教师用本民族语言录制讲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用于弥补少数民族学生因没有相对应的母语教材、阅读汉语教材理解困难,继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等问题。

2.3立体化试题库、开发网络交流平台

试题库中设置不同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SQL语句、T-SQL语句、E-R模型设计,综合应用题等;对不同的题型再进行难易的分类,分为简单、一般、较难题型;并设置不同单元的测试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自测,能切实提高学生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在试题库建设、维护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设计,提高学生数据库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前先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理解,提升学生程序编写能力。

为方便将教学资源、试题库进行共享利用,以及师生交流顺利地进行,开发适用于立体化教学的网络交流平台,以完成网络立体化教学模式。并设置BBS功能,以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2.4 立体化实践

以应用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4],完成课程要求。在具体实验环节,采用基本验证实验与设计实验分层次进行。

1)对于验证性实验,分成三种不同情况 1)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的学生,采用课后辅导和网络平台资源结合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实验;2)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实验,对原理不太清楚的学生,加强理论学习,适当提升实验难度;3)对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且有剩余时间的学生,开展拓展性综合验证实验,既巩固了基础又有一定的拔高。

2)对设计性实验,针对验证性实验中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设计性实验,采用鼓励正面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完成设计性实验。

2.5 评价立体化

教学成绩的考核,采用立体化综合评价方式。

1)将平时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评价内,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实践。

2)对学生在教学网站上的参与积极度进行评价等,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很有效。

3)在学生完成数据库实验过程中,采用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基础上,形成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3 教学思考

第7篇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涉及多门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医生对复杂抢救工作应激性[1]。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及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难度大。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能深入了解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做好急诊医学教学,我们在理论大课和临床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

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第8篇

【关键词】活动单;高效

“活动单导学”是在“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自觉生成”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以“活动单” 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活动单” 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学生课堂活动方案.“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检测反馈等内容.活动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本人风格以及学生实际预设的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路线图”. “活动单”重在“活动”,应围绕活动而设计,“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这才是“活动单”的真谛.“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活动单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巧设“活动单”,关注“活动单”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我思索了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理念,在设计“活动单”时同样重要.“活动单”是为全班学生准备的“学习单”,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要本着全体参与的原则,以班级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点,设计“活动单”.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要能适应每一名学生发展的需要.

“活动单”中的活动要体现全员参与性,要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承担的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每名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有人善于作图,有人善于总结发言,我们要在活动中尽量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二、内容精练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在设计“活动单”的学习目标时,要立足于课堂,充分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特点,给学生几个明确、能实现的学习目标才是实在.

成功的“活动单”设计必须言简意赅,学生阅读“活动单”从而明确要求的时间不比听老师讲一遍要求的时间长,并且知道该怎样活动(操作).课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活动单”的指令,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教者在设计“活动单”时要以最简练的语言来阐述活动内容,节约学生阅读“活动单”的时间.同时,要注意“活动单”内容的精练,切不可把“活动单”设计成习题集,练习只是活动的一部分,要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探索新知,解决矛盾,交流思想.

三、层次分明

活动单的设计要层次分明,各个活动之间要体现层次性,一个活动中的几个小活动也要有层次,要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活动单.尤其是活动一的设计,一般是一节课的新授知识点,在设计时要分散学习的难点,由“活动单”中几个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检测反馈”中的习题也要体现层次性,让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能尽自己的能力解决不同层次的习题.

比如在“检测反馈”中,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难题,写上“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一试!”“动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吧!”这样鼓舞性的话,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让个别有能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到高层次的“桃子”.

四、适度“提示”

“活动单”不仅仅是一个文本,它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师”,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一样,能在学生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提示或鼓励,它具有“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活动单”中要多一些“提示”,要能帮助学生分散难点.“提示”是要点在疑处、难处,可以是思考方法的提示,也可以是解决策略的点拨.又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节,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则选用了“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怎样推导?

(2)等比数列前n项和能否用类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3)材料采用了何种推导方法?

(4)能否考虑出用其他方法推导?

(5)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注意些什么?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焦耳定律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