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审计课程总结

时间:2023-03-13 11:03:32

导语:在审计课程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审计模拟实验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目前开设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属于集中教学实践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自主实施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和运用所学审计理论知识提供模拟实务操作的平台。本文对会计学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定位及目标、教学改革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还有未来进一步的建设规划逐一进行探讨。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定位是:面向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属于集中实践教学部分,因开设在第7学期,因此,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为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

本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亲自进行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

2015年度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组(以下简称课程组)成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建设,成效良好:

(一)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及实施效果。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日趋优化。本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以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从而间接接触实际、认识实践,进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本课程体系在本年度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2015年度,课程组为学生选定了2015年经过更新的一本公开出版的实验教材《审计模拟实训教程》,通过对该教材的使用,使经管学院会计学2012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在为期2周的实验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的实验学习,取得了较大的收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导论: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步骤、数据等内容。(2)被审单位资料:主要包括被审单位基本资料、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如财务报表、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等),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认证资料、红字发票备查文件、纳税申报表、重要合同、银行对账单等)。(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的编制、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等。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内容多且难度大,主要包括:①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期借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等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4)完成阶段工作底稿的编制。

本年度授课过程中,选用了版本更新、内容更适合的最新版实验教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优秀。

(二)教学形式、方法改革及实施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还根据本届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主要有: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教师预先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割,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供适当的线索,由学生个人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和线索以任务为中心自行寻找任务答案,之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评判对错,总结好的思路和经验,梳理、提炼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式问答教学法。本课程的教学中也常采用启发式问答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创造性、趣味性、延展性的启发式提问,从而尽可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答的教学方法需要就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作精心设计,强调通过开放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只是引导学生思考预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寻找开发更有趣、更有意义的问题,鼓励、支持学生在思维运动的锻炼过程中养成探索、发现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思维习惯。

3.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教学法。本课程教学中还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总结,以达到提炼理论、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的目的。在此种方法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点评。引导学生分阶段做相应总结提炼并讨论、交流,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章节的学习重点,剖析遇到的难点,学会如何将前后章节融会贯通,做到脉络清晰。

课程组教师在运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使用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与学互动良好,教学任务能很好地得到完成。

(三)考核内容、方式的改革及实施效果。本年度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考核是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并结合学生平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考勤、案例与课堂讨论、阶段性任务作业提交的及时性),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综合评定成绩。本年度本课程考核过程中,由每位学生个人独立提交作业,改变了以前年度由3―5人为一组,按组完成并提交作业的考核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每一阶段的实验任务,其中包括需要担任不同角色而完成的各个任务,从而提高了本课程实验的难度和实验作业工作量。由此,使学生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务操作问题的能力。

上述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良好。通过撤销以往分组完成实验,改为由每一位同学单独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有利于对个人的实验成绩做出更加准确的评定,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适当减少总体的实验任务量以避免因任务过重而影响实验效果;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可能会减少学生“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机会。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可以考虑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将实验任务分为个人独立完成任务和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两种,个人任务可以是审计案例分析或者其他相对独立的实验任务。小组任务可以是需要相互协作配合完成的综合实训任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综合两种方案的优势:通过个人实验任务成绩考核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独立完成审计实务操作的能力,培养工作责任心;通过小组综合成绩考核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解决综合问题。这种综合考核的方案可以考虑在今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实施。

三、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虽然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本年度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本课程教学与实验内容相对于教学时间(目前为期2周)来说时间较紧,需要更合理、高效地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措施:课程组成员进行研讨,讨论使本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更高效、高质的改进方法。第二,本课程有待使用审计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措施:审计教学软件比较昂贵,课程组会继续通过本系领导建议学院在适当的条件下购买高质量的教学软件以提升教学质量。第三,课程组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数量不多。解决措施:积极鼓励主讲教师与课程组成员发表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论文。第四,网上资源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1)本课程相关网络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例如文献、图片、案例、学习视频等。解决措施:发动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力量,搜集、整理、筛选、录制并上传网络。(2)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尚不能做到实时互动,如实时答疑交流、学生各自提交作业等。解决措施:可以考虑申报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在网上进行建设,并实现对每位学生的教学管理效率与教学质量。(3)学生在网上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待提升。解决措施:布置相应少而精的课余任务引发学生探索学习。

四、进一步建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计划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下一年度计划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建设和改进,以期增进本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多受益:

(一)教学资料建设。(1)配合目前使用的教材,编写相关学习辅导资料。(2)搜集和设计相应的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习题与资料,并上传网络。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1)争取经管学院的支持更新审计教学软件,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时代化。(2)针对更新后的教学内容,在总结讨论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与学习本课程更恰当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3)进一步开展网络资源建设及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实现课前资料的准备、课中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课后的答疑与交流。

(三)教学质量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继续完善现有的听课制度和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考评制度。努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成果积累。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成果的积累,计划在课程组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申报相关的教改课题,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论文,组织编写教学案例集和实验指导书,积极争取积累更多成果。

(五)师资队伍建设。(1)继续支持和鼓励课程组教师外出交流、进修和深造,开展学术、教学交流活动,学习名校先进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经验。(2)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保证课程组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六)网上资源建设计划。继续加强对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可供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的平台:(1)将进一步整理完善后的课前准备资料、课中使用资料、课后的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教学改进的相关资料上传网络;(2)将进一步更新后的授课案例上传网络;(3)将主讲教师部分教学录像和学生实验图片上传网络;(4)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上传网络;(5)补充更新相关文献资料并上传网络。

五、结束语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对于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必修的实践类课程,是学生从学校的理论学习到校外工作实践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探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锻炼中主动探索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自觉对先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协作能力,是课程组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在2015年度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问题的同时拟定了解决措施,提出了下一年度建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计划,以期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精彩。S

参考文献:

[1]马春静.审计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王晓峥,马施.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审计研究,2013,(06).

[3]刘世全.基于实践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07).

第2篇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较少考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案例教学法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各学科之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2]。例如在学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内容时,列举筹资活动审计案例,所涉及的有关凭证包括债券、股票、债券契约、股东名册、承销协议、借款合同;涉及的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涉及的记账凭证包括库存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等。因而,学生要完成本章案例,就必须熟知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经济法、投资理财学、银行等相关业务知识。所以案例教学能将会计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审计案例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一方面,审计教师为了寻找到满意的教学案例,就必须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收看电视报道、深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践,搜集各种案例,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为使案例和理论有机结合,就必须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使得审计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最终提升了审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库的建设

没有好的审计案例,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当前市场上许多审计案例教材所收录的案例比较陈旧,与现实社会经济关系有很大的差距,不能适应高校教育,使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甚至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脱离现实,无法接受。因此,审计教师必须下功夫收集整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案例。教师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审计案例必须真实。尽管有时为使教学生动有趣,可以虚构一些情节,但总的说来,审计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应保持客观的描述或阐述,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审计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抓住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审计要点和特征,为将来处理类似经济业务带来启示。三是审计案例必须具有疑难性和曲折性。教学中选择的审计案例一定要情节曲折、悬念跌宕,环环相扣。如果案例情节平淡无奇、索然无趣,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无法引领学生深入地思考。四是审计案例最好能“破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好奇心。例如,在讲述“报表项目审计”时,笔者收集了合肥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某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力图在数据引用上达到“破冰”效果。合肥百货公司该年度的资产负债表许多项目的增长幅度都超过100%,部分项目甚至超过900%。而当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时,学生纷纷露出惊讶之色,“一石激起千重浪”。此刻,笔者借势“煽风点火”,迅速打开了讨论的局面,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五是要注意审计案例的时效,尽量选用近5年的经济事件。

(二)案例的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讨论是关键。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按小组进行案例的初步交流,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小组意见。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进行全班交流,允许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作为主持人,要因势利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一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启发,在恰当的时候请他们发表意见,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自己在讨论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产生积极讨论的责任感。讨论中,当部分学生的观点看法出现比较大的分歧时,教师不宜简单评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要抓住分歧,鼓励学生进行多向甚至逆向思维,然后再展开讨论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使是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可佯装不解而向学生进一步提出更刁钻的问题,待一番有趣的讨论或是激烈争辩之后,再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评判案例讨论是否精彩,要看以下几方面[3]:一是讨论中,学生发言频率如何?二是讨论中,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发言?三是师生互动性如何?四是课堂愉悦度如何?五是课堂讨论中是否存在一个“活跃期”?六是案例讨论的连贯性如何?如果以上几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就是一堂精彩的案例讨论课。

(三)案例的总结

案例教学要有始有终。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必然会出现观点分散的局面,为避免总结时遗忘,教师应将各小组的核心观点和思想的闪光点记录在黑板上,为总结提供素材。总结时,可以先让学生讲,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通过总结,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逻辑归纳能力,还能提高自信心。教师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但不要轻率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与见解进行评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总结过程中,教师还可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拓宽思路,促使他们思考更深层次问题,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以往的审计课上,多数教师只是采用最传统的讲授方法,尽管讲得辛苦,但是学生并不领情,学习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的思想,能够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但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问题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必须走出学校,参与项目,积累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挑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不会随意走动、大声说话。而在案例讨论课上,学生不再静默无声,甚至一些自律不严的学生会借机聊天、逃学。对这种情况如果放任自流,显然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如果管得过严,又会约束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外松内紧、有条不紊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审计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4]。

(二)案例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种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将教学方法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决不能取代和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审计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并根据教学经验,合理分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比例及案例分析的主题,使得案例教学紧扣主题,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进度,达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3篇

《审计学》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通常是设置为理论必修课程,而且是核心课程。它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高等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专业技术与方法等知识融合起来综合体现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运用当中。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审计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上述多门课程的知识,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学》课程的特点

《审计学》课程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第一,从内容的深度看来,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因此学生学习时往往不容易理解;第二,从内容的广度方面,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而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先前课程的学习基础;第三,上述两点决定了该课程的课时量一般较大,往往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教授该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如上所述,《审计学》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本身又具有理论性强、内容繁多、与诸多课程联系紧密等特点,故而,该课程的讲授方法则愈加显得重要。本文重点介绍《审计学》课程教学“八法”,即多元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中的运用。

(一)讲授法———我讲你听

讲授法是《审计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也是古今中外但凡为人师者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唐代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即传授、教育道德观念;“授业”则可理解为传授以学业、技能;“解惑”可解释为教师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古人借以释义“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方面均离不开我们通常所提到的讲授法。此法系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为学生打开某个专业领域的一扇门,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跟随并最终主动进入相应领域探寻知识宝藏。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将审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概念阐释、逻辑梳理与理论搭建的方式逐渐“引水入渠”,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审计理论系统,然后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入实践案例,使学生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二者逐渐结合紧密,进而在掌握审计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审计实务案例、仿真操作实验将所学的理论进行运用,最终架构起审计知识与能力相互融合的大厦。

(二)启发式问答———我问你答

启发式问答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启发式问答教学方法则是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创造性、趣味性、延展性的启发式提问,从而尽可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答的教学方法需要就《审计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作精心设计,强调通过开放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只是引导学生思考预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寻找开发更有趣、更有意义的问题,鼓励、支持学生在思维运动的锻炼过程中养成探索、发现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思维习惯。如此,不仅可引发学生在审计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案例教学法———从案例到理论

案例教学方法也是《审计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情景描述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入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由浅入深地理解学习审计学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案例如果设计得巧妙,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案例讨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实践,有条件的话主动参与对典型案例的开发,不断提高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四)随堂练习法———课堂练习与纠错

在《审计学》课堂上采用课堂练习的方法不仅常受到学生们的热切欢迎,而且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一部分新的知识来说很有效果。因为通过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演练习题,写出过程计算出结果,接着进行当堂纠错、讲评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直接互动,学生在积极动脑的同时还能做到“手脑并用”,这样就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习题任务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加深了记忆的程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五)模拟实践操作———仿真操作

模拟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是《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一门“利器”,它可以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提升。例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关内容时,可组织学生使用一份实际工作中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仿真操作”,即由学生采取模拟实践的方式亲自进行填写,以引起学生对审计工作底稿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阅读和学习实际工作中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加深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编制要求、复核点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采用模拟实践操作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可以更形象深入地领会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研讨式教学———教研相长

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在适当情况下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审计理论的认识,比较适合于研究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就是可以在《审计学》课程的讲授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该门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课余查阅相应资料做专题性质的汇报,通过同学间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做到以学促教,教研相长。学生一开始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的来源、渠道等相关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专业文献,吸收知识,最终在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令学生耳目一新,感到一种自身对知识的“主宰感”,从而兴致勃勃,收效往往不错。

(七)课堂测验———定期检测

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可采用定期课堂测验的方法来巩固教学成果。此种方法能够通过测试结果及时掌握学生是否理解消化了所学的内容,还能通过测试增强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动力。教师需要仔细考虑测试的频率,精心安排测试的内容,在测试内容的比例方面可将方法性、逻辑性的内容比例适当安排得高一些,将知识性的内容比例安排得低一些,促使学生多开动脑筋,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课堂测验的方法时可以根据需要给学生在课下留出一定的复习准备时间,或者采取突袭考核的方式进行,当然这种灵活性是需要在《审计学》课程开篇讲授前就需要交代清楚的。此外,运用这种方法的频率不宜过高,整门课程一学期讲授下来,测试2-3回即可,以免频率过高令学生反感,反而收效不佳。测试的结果需要进行记录,依情况可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存在薄弱的环节或没有搞懂的部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八)阶段性归纳总结———梳理加固

《审计学》课程教学有必要采取阶段性归纳与总结的方法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在此种方法下,教师对教学知识点通过在逻辑上进行梳理、在内容上给予整合与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章节的学习重点,剖析遇到的难点,学会如何将前后章节之间做到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脉络清晰而又“血肉丰满”地得到强化记忆。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讲授《审计学》课程注意的两个方面

第一,采用多媒体讲授依然需要结合“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法讲授《审计学》的同时最好能结合多媒体,这样可以在教师释放诸多教学信息时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更不用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们的自主获取信息方面。近年来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越发显得不可或缺。当然,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也不是完美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依然有必要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第二,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根据需要“酌情使用”。上文重点讲授了八种《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我们教授审计课程的教师常常用到的,但又不是刻板的“每招必用”,用多用少可以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内容的深浅、授课进度等方面的需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酌情使用。使用不同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最终当然是围绕两条:一是提升教学效率;二是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第4篇

回首这两个多月的时光,其实颇多感慨,虽然不能简单的拿考试结果衡量自己的付出或收获,但也不得不承认,顺利通过考试确实是现阶段我们每个人奋发学习的第一目标。截至目前为止,审计系统内已有数千人通过了此项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培训前我也搜罗了一些前辈的心得,结合自身情况吸收了他们的精华,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今天我也希望将自己的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赐教。

第一,课前自学。我个人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学”是及其重要的,所以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众所周知,中级培训班被外界称为“魔鬼训练营”,它的“魔鬼性”就体现在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对于我们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来说,要在短短70天内接受8门计算机相关课程培训,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老师的课堂讲解,课前一定要预习,而且不能是走马观花地简单浏览一遍教材,要达到自学的程度,能够完全看懂固然最好,如果不能也不必焦躁,通过后面老师的课堂讲解,既会让你加深印象、纠正偏差,也会解答你的疑惑。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学的进度,尽量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提前自学1-2章就好,这样既印象深刻,也可以应对课程的临时变化。

第二,课后练习。传统学习方法中,课后一般以“复习”为主,而我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这不得不再次提及中级培训的特殊性。中级培训是一个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所有理论学习最终都是为上机操作服务,所以课后大量、反复的上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这时候再回头翻书查找原因及解决方法,我认为是比“课后从头看一遍书再上机操作”更加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课前已经有效预习,不论课前课后,教材是必须要仔细看过一遍的,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减少知识盲点。此外,大量上机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掌握机试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很多教材或者老师未提及的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能力。

第三,合理计划。目前中级培训要学习8门课程,各科并非同步开课,学时也各不相同,最后两周主要集中学习审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及access,学好这三门课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课程的复习,努力做到“学新不忘旧”。因此,除了课前自学和课后练习外,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复习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吸取精华。计算机中级培训到目前已完成36期,每期都有学员针对各科知识点加以总结且无私分享给大家,大家得到大量的“前辈”总结后可进行梳理分类,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总结,吸取其中精华。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笔试,绝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5篇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第6篇

[关键词]西方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109-03

为了保持各专业教学的前沿性,及时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变化,在多数专业课程体系中都会安排介绍国外相应专业的课程。例如会计学专业会安排《国际会计》等介绍国际或美国会计的课程,审计专业则安排《西方审计》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的设计,一方面能够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该专业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类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一、《西方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西方审计》教学采用的是由美国学者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 Arens)等编著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2版)》英文版。该教材是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推荐教材,也是审计教学界公认的一本介绍美国审计较好的教材,在国内使用广泛。学习英文版教材,第一个难关就是语言问题,学生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难以使用英语准确表达所学知识,这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二)背景障碍

《西方审计》的教材主要以介绍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该课程的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美国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理解美国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采取的是趋同路线,借鉴国际审计准则较多,缺乏审计准则产生、发展的自然过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审计准则产生与发展基础的学习,进一步扩大了课程背景带来的学习困难。

(三)思维逻辑障碍

美国等学者编写的教材具有显著的西方思维逻辑特色,这种逻辑更贴近实务,但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而我国教材的编写,具有高度抽象的逻辑特色。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习惯于国内教材编著逻辑的学生较难适应国外学者编著的教材。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教学法,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式教学”框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克服语言、课程背景和思维逻辑带来的学习障碍,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比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界对比较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学者发表了有关比较教学法的文献(颉爱民,1991)。从文献来看,该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于语文、英语等课程教学上,有少数涉及会计学课程,鲜有涉及审计专业课程的。在会计学课程研究中,陆晓萍(2006)对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理论课教学上应用好比较教学法,利用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掌握规律。随后,该作者将该方法应用在了高职会计教学上。傅晶(2008)以新准则为切入点,介绍了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上的应用。还有学者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到了具体课程上。

(二)审计专业教学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里查德·E.弗拉赫扬,1999),审计教学也应具有相同的目标。而我国目前审计教学的现状是,现行审计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与能力教育、实务操作严重脱节(陈梅花,1999);传统审计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难以适应21世纪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叶雪芳,2001)。

为了克服审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大量学者做出了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受到了较多关注。何芹(2009)利用调查问卷法研究了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课时比例、教学效果和满意程度,发现学生对该方法认可度较高,但效果较差。

除了案例教学法外,还有很多学者在其他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赵敏、张凤、李雅丽(2008)通过建立“模拟会计师事务所”,深化审计教学改革和完善审计实验室软件建设,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朱志红、薛大维、任秀梅(2011)对体验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刘晓波(2011)研究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张文秀、许莉、和秀星(2010)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新融入审计中教学,而黄秋敏、杨俊峰(2012)则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本科审计教学中。可见,诸多学者为提高审计教学效果作出了大量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多学者在比较教学法和审计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尚未看到有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到审计教学中,特别是应用到《西方审计》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但是,该课程也属审计专业课程,与上述研究对象具有共性。因此,结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其已掌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进行比较教学,将是该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加以联系,对某一方面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比较教学法具有比较对象、比较标准、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

比较教学法按照比较的方向可以具体分为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对象,根据一定标准对同一方面或层次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比较结果的比较教学法。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对象而言,对其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最重要的原则是可比性原则,即进行比较的对象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属性,针对这类相同或相似属性才能比较出高低、大小、优劣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求的是属性相同或相似,而非属性值。另外,比较标准也要具有一致性,即在可比较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时,衡量属性值的标准应当是一样的,不能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标准,否则,将失去可比性。

根据比较教学法的原则,在研究《西方审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学课程和现有知识架构为前提,采用横向比较法,选择《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比较对象进行研究。《西方审计》主要介绍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介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正如上文所述,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编制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而国际审计准则吸收了大量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可见,美国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职业道德、基本原理、审计流程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

四、《西方审计》教学方法设计

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满堂灌”为主,即便使用比较教学法也是零散的、非系统的,不能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感知,难以解决上述提出的语言障碍、背景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而采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克服“满堂灌”式教学方法的弊端,克服上述三大障碍。

在比较教学法应用中,任课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课前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西方审计》教学大纲,明晰教学重点,并确定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考查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理论,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学习情况,进而确定一个比较范围。以此范围为基础,构建出理论框架的比较模式和框架内各知识点的比较模式。根据比较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授内容,概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对新课程的教授进行铺垫;然后讲授《西方审计》新知识点,并及时抛出已设计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由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制作PPT课件,上课时演讲分析,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中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该知识点的异同。这样,一方面教师利用比较教学法为学生知识迁移搭建桥梁,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迁移效率、增强迁移效果。

在教学后期,可以鼓励学生将课上比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异同点背后的原因,或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形成论文。通过该部分,一方面能够不断巩固学生所学《西方审计》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论文写作情况,选择质量较高的论文不断完善,推荐发表。论文的发表,将大幅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西方审计》教学方法改革将涉及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过程和后期巩固,比较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前期准备和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分析《西方审计》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然后从框架和内部知识点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设计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知识点进行铺垫,讲授《西方审计》新内容,及时抛出已设计好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作PPT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课后,还可以比较的内容为切入点,撰写相关论文,择优推荐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环节中,只有第一个环节由教师主导,其余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的。这能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其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

《西方审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语言、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障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克服上述问题。但其与学生前导课程《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这就为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比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西方审计》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颉爱民.比较教学法浅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73-74.

[2] 陆晓萍.对财务会计学比较教学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27):49-50.

[3] 陆晓萍.比较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94-95.

[4] 傅晶.新准则下财务会计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等职业教育,2008(26):46-48.

[5] 里查德·E.弗拉赫扬.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与会计教育委员会[J].会计研究,1997(9):20-22.

[6] 陈梅花.知识经济时代与现行审计[J].审计研究,1999(5):5.

[7] 叶雪芳.关于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1(3):49-51.

[8] 何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126-129.

[9] 赵敏,张凤丽,李雅丽.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建设与审计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0):64-65.

[10] 朱志红,薛大维,任秀梅.体验性教学模式在审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61.

[11] 刘晓波.基于项目导向视角的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9):53-55.

[12] 张文秀,许莉,和秀星.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实验教学改革设想[J].财会月刊,2010(9下旬):99-100.

第7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理论 审计实务

《审计》是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本门课程难度较高,不仅综合性、实务性较强,而且有很多抽象、枯燥的理论,所以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均感到难度大,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很多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什么感觉都没有,对于审计是什么还是不明白,习题也不会做,甚至无法下手,这与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性都比较强的特点有关。

要学好《审计》,必须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来学习,应深入理解它的内涵、本质特征。根据教学中的观察和体会,我认为要学好审计的理论与实务,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审计》课程的特点,建立起审计的思路

审计不能用会计的思路去思考,一定要建立起审计的思路,以独立客观的第三方的角色来看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刚接触审计的学生来讲,审计的入门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建立起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和感觉,学会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分析、判断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和如何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分析问题。比如说,被审计单位在利润表当中列示了营业收入5亿,首先被审计单位认为这5亿是没有错报的,也就是说他对收入相关的认定是5亿。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就是对他的认定进行再认定,一定要有质疑的习惯!具体来讲,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列示5亿的收入是确实发生了吗?金额是5亿吗?真实吗?是否是假的?有没有漏的?有没有错的?进而结合我们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收入在各月的记录金额,以及毛利率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收入当中具体在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因此,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将理论融会贯通、熟练地运用到实务中。

要学好《审计》的另一个要点是要熟悉会计知识。审计说白了就是审会计,在审计过程中离不开会计,注册会计师要用会计准则作为标准去衡量和判断被审计单位所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公允。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被审计单位已发生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或报表项目的列示是否正确作出正确判断,进而决定是否要做出审计调整。

二、全面了解《审计》的内容,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课程是以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对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实务进行描述的。《审计》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有关审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职业管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第二部分(5-7)章,介绍审计理论与方法,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等,这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难点,第三部分,是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较具体的介绍审计实务与审计报告,对于这部分实务内容首先要明确它的前提,教材表达的审计思路是从审计一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循环的划分也是建立在制造行业企业的经营流程上,即: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筹资与投资等循环。所以,我们要知道,教材中说明的循环并不适用所有企业,例如金融企业就不存在上述的若干循环,但前二部分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理论和方法却是适用于每个企业的。这里说明的就是我们学习教材内容,先要清楚教材表述的前提条件,或是假设,然后再理解就相对容易了。

《审计》的学习很多是基本理论部分。审计理论是人们从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反映客观实际,合乎审计工作规律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基本理论是一门学科的精髓。所以我们对基本理论部分,应当花大力气认真学好。所以强调一个字“懂”字或“通”字。教材的第二部分是我们审计的重点理论,主要是用风险导向理念来做的介绍,既有审计的思路,又含有大量的审计准则的内容。很多用语是非常专业的,甚至是抽象的,所以有不明白的,也是很正常。所以,同学们应认真上课,在听课的过程当中仔细看书,再进行思考、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真正地串起来,就不再是云里雾里了。同学们在听课时,也应尽可能地注意听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做总结和串联。

三、循序渐进,兼顾全面,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相结合

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审计时,获得的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概念、程序、方法均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是作为单独的内容来掌握的,所以,对于理论知识部分,刚开始不要考虑的过于复杂,也先不要考虑将其连接起来,先按照知识点内容来学习,将单独的知识点弄通以后再实现理论和实务的融合才有可能。

举个例子,作为审计工作本身应该怎么开始,这个就涉及到所讲的审计流程问题了。书上强调在计划阶段,就是审计工作的开始阶段了,第一个环节,强调就是要在计划审计工作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业务情况,(通过初部了解,如果你认为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很差,不打算接这笔业务,那后面的其他程序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你认定了被审计单位基本业务情况还是不错的,你可能才去考虑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进行审计活动,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前提下,才能签约执行审计工作。接着往下走,如果你签约了,你此次的审计项目将如何执行,是详细审计,还是抽样审计,要不要实施控制测试,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法,显然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包括内控制度等若干个方面做出评估,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重要性水平,决定以后的审计程序,应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总体的应对策略和具体的审计程序,收集并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所以有关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连贯了。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根据审计内容来讲,同学们在进行审计这门课程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就是要对审计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思路要比较清晰。第二,《审计》又十分强调实务性,要求将所学习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财务报表项目的具体审计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要花大力气学好基本理论,还应当掌握财务报表中具体项目的审计程序,要注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操作,结合具体的审计案例、审计实务,并结合相关的会计知识来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下转第43页)

(上接第110页)四、善于连贯思索,掌握主要关键知识

一门学科有它的体系结构,前后各章是相互联系的,它和其他相关学科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学习时,不能孤立地阅读某一章节,而应把这一章节看成整本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要从整体上掌握它,而不能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有全面地,相互联系地思考,才能加深理解,掌握本质。具体说:

1.加强前后各章的连贯思索。多看书、多联想、多理解。把前后各章的有关内容放在一起思考,有助于领会其实质,加深理解,有时还有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审计实务各章时,就应联系前面审计基本理论各章来思考。通过这样的联想,既加深了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又能够更牢固地掌握审计实务知识。教材中的实务部分从循环入手,相当于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各个循环思路进行的审计,在每个循环的审计中,都会涉及到我们的各个账户和报表项目。这个思路一经确定,到底如何进行审计工作,应该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和方法,这个原则和方法就在第二个部分审计理论知识中,比如应收账款的审计,自然想到与高估有关,而要高估则会计通用的手段或会计处理有那些,再想到如何发现与审计---自然就想到函证---替代程序:是从账查到原始凭证(如:发票、发运单、合同以及相关的存货盘点)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将之前学完后获得的一个个知识点与我们教材中的循环内容结合起来,相当于将珍珠一颗颗串联起来的过程。

2.注意对重难点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审计》学习的重点在于考察同学们对审计基本理论及概念的了解程度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领会程度。在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抓重点。《审计》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基本理论和特有的专门论述就是重点,如责任方、预期使用者、风险导向审计、独立性、审计目标、审计报告等这些基本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它的内涵,这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8篇

论文摘 要:审计实务课程应以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达到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1 《审计实务》课程目标

《审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内外审计工作的人员岗位,确定他们需要掌握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全过程,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掌握问卷调查、盘点、函证、审阅、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能查找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一些主要项目的审计,并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能合理出具审计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审计风险、团队合作等意识。使毕业生上岗后即能独立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被束缚;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善。这就使毕业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及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创新能力弱。

3 提高《审计实务》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整合,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以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审计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组织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审计部门实习、调研,同时专业教师还应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2 以工作过程(生产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通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来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对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审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时序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课程直接对应业务岗位,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整合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各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和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调研听取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专科毕业生审计方向的就业岗位群:(1)会计师事所助理;(2)政府审计、企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职业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方法能力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和文献等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作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4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应主要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会同企业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学习情境,完全采用真实审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师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审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审计项目中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最后安排一周的实训,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实训,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 教学方法的选用

(1)“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典型任务驱动为主线,将学生自主策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师指导,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下任务小组策划教师指导学生修订策划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学生写工作记录任务完成后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学生个人自评) 撰写工作总结的模式。“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专一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虽然从总体上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审计员”,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不同小组和小组中的不同成员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负责人等。这样有利于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也便于不同小组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案例引导分析法

在学习情境实施的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包括用于审计业务指引的实用案例、违法处理的警示案例。其中的审计业务指引案例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可作为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时的参考。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有对比和参考,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审计实务继而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审计;教学方法

一、对五年制学生审计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听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五年制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境较好,从小父母给予无限的宠爱。他们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往往不知道为啥要学习,有的甚至认为他们是为父母而学习。因此,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较低。另一方面,审计这门课综合性很强,审计理论十分艰涩难懂,抽象性很强。学生必须在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税法、经济法知识后才能进行。然而五年制学生并没有把以上基础知识学好,专业基础很差。因此,对他们而言,审计课如同听天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必定不接受,听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二)课堂上爱做其他事情

五年制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也爱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过,审计课更突出。他们一边听课,一边玩。比如,玩手机,修指甲,聊天。教师提醒或制止时,他们会安静一时;但一会儿就又去干别的事情了。课下他们也会为此感到后悔,但坦言自控能力差。这样的课堂气氛肯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效果。教师会对这些学生有懈怠的心情,甚至认为这些学生已朽木不可雕。教师更不愿主动适应五年制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特别强以及喜爱表达自己主见的性格特点,也不以学生为中心授课,不调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于是,教师台上独角戏,学生台下玩游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不喜欢听讲深奥的理论

一些审计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审计实务,对审计理论中概念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只能照着书上的概念读一遍。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适应爱活泼好动的五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基础知识很差,他们不喜欢接受抽象的知识,听到抽象、生僻的词汇就犯困。另外,一些审计学教材不太适合五年制学生学习。这些教材多是照搬本科生教材和近几年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审计准则,其中文字冗长且艰涩。于是,学生想到审计,就会想到艰涩的审计理论,从而厌恶了这门课,也使教学活动遇到了障碍。

(四)不爱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差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五年制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学习,既不提前预习又不课后复习。一方面,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也没有学习信心,不爱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学好与坏,无关紧要。于是,他们只是在课堂上听听自己有兴趣的课,课后就忘到九霄云外了。下次课复习时,一无所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听之任之,有的抄袭其他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作业本上写着“见书本第几页”。而审计课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学习基础理论,反复练习审计实务知识后,才能掌握其精髓。这样的态度对审计教学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为此取消了审计课程。

二、审计课堂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针对五年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听课特点,为解决五年制学生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几经摸索和尝试,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应对方法。

(一)采取逐步引导的策略,使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个性鲜明,活泼好动。在生活上,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喜欢老师关注或表扬。但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没有信心。因此,对五年制学生授课,应从最浅显的生活常识入手,步步深入引导其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审计就在身边,而这些审计知识不过是生活常识的提炼和总结。比如,为讲解现金盘点一节的内容,笔者往往先讲解突击盘点,把突击盘点的手段和内容用在“盘点”不想请吃饭的同学身上,由几个同学同时掏该同学身上的口袋和容易放钱的地方。然后,再慢慢深入,引导学生编制现金监盘表,并分析现金长、短款的原因,并结合会计等其他学科知识予以定性,编制相关调整分录。这种讲法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充分讲解了突击盘点的必要性和目的性、突发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现金盘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情境中,学生会感觉到原来审计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自己能学得好。

(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地讲解基础理论

相对三年制大专生而言,五年制学生更喜欢轻松学习,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喜欢在快乐中学习。他们喜欢老师用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一个事物或一个概念和原理。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抽象的审计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在不曲解意思的情形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且讲解要言简意赅。应该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这个概念含义是什么,原理怎么用;即只告诉学生是什么,尽量不要讲解为什么。笔者在讲解审计风险时,即采用这种方法。先告诉学生干任何工作都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就会担责任,审计工作也一样。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出错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出错主要是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恰当。因此,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如存在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为了不承担审计风险,应查找审计人员出错的原因。而审计人员出错应归咎于审计人员工作故意或失误以及被审计单位出具重大错误的会计报表两大方面原因造成的。前者是检查风险,后者为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然后再根据等式关系讲解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通过这样简短而又通俗的讲解,几分钟的时间就讲完了两个深奥的知识点,学生乐于接受并掌握,效果很好。

(三)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灵活多变地演绎审计实务知识

在学习审计实务时,学生常常感觉好像在重复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内容是相通或相同的,且有些程式化。因而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对不同的业务循环和账户,用精彩而丰富的案例,灵活多变地讲解这些审计实务知识。这种方法有三个要求。一要案例多且精,每个案例都能抓住学生,引入入胜。二要简短且灵活多变,就像魔术师变魔术,5分钟一个,环环相扣。决不能一个案例讲一节课,学生很快就没有了注意力。三要贴近生活和基础知识,尽量在讲解审计实务的过程中复习会计和税法知识,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学习审计知识。当然,这要求老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更要具有丰富的审计实务经验。不仅要教授学生审计,而且自己也要从事审计工作。大量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精彩出自对案例的打磨和修饰。教师如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无法使案例贴近生活且环环相扣。

(四)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逐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目前,一些审计实训教材称之为实训,实际为审计实务。不过是把审计实务的内容加厚一些罢了。这不利于五年制学生提高审计技能。审计课教师应该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方案。这里的针对性包括四方面。一要适合五年制学生,不能太复杂深奥。二要能再现审计理论和实务,使理论和实务知识在实训中重现。三要仿真,即真正把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做法搬到课堂实训中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审计技能,而且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参与审计工作。四要步步深入,实际审计工作也有难易之分,在课堂实训时更应该区分出审计实训中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并在审计实训方案体现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不会产生为难情绪,实训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五)采取各种竞赛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熟练操作

在审计教学中,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建立三级复核。小组成员选出一级、二级和三级复核人。接着,给每个小组相同的任务,各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和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基本流程,并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最后,要求各小组互评,并打分和说明理由。教师再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参与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讲解多数学生容易出错点和重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竞争中提高。这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深化和升华了审计知识和技能。

笔者对以上方法总结了35字口诀,即“逐步引导树信心,通俗简要讲理论,鲜明案例演实务,仿真实训练技能,分组大赛化基本”。这口诀既体现了从理论到实务再到实训又回归理论的基本过程,同时,也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教学为主导的基本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郑新源.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J].财会月刊,2010,(3).

[2]熊飞.关于高职专业审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会计之友(B),2005,(5).

[3]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6).

[4]张丽,孙金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8).

[5]刘惠利.审计教学的创新──模拟审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1,(2).

[6]温章林.项目学习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