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时间:2023-03-13 11:03:58

导语: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 职业幸福感

追求幸福是人的生活动力,倘若不能追求幸福,生活似乎毫无意义。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对其教学、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自身感受。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还同时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教师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是否能够培养出既有动手能力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由高等教育培养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型人才,为此,自八十年代末,我国就大力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职业特色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朝阳之势。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方面均已能支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毕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理论不成熟,认识不完善,管理各个方面还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因此也给高职院校教师造成了诸多的压力,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影响高职教师幸福感的内部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答疑、授道、解惑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英语已普及为一种全面的教育,但英语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外语教师的短缺,外语教学发展的历史短,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现状更不容乐观,首先学历相对低,高职称教师相对较少,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授简直凤毛鳞爪,且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只是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不错转专业而来的,而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理论知之甚少,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所以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气氛差,对于什么是英语教师发展,大部分英语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就是提高学历和职称,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自己能力的实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传统上人们往往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形象概括教师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还有什么会比“桃李满天下”更让教师感到幸福呢!学生的成功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就,教师自然也会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但是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成就,得到的都是负面信息,就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期望水平,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感。

可如今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基础太差,并且缺乏信心和热情,表现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反对纯英语教学,教师有时不得不先说英文,然后再用中文翻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高职英语课堂上听到的更多是中文,而非英语,教师和学生均无法得到发展。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要通过高职高专英语水平测试,其通过率也是考核学院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可是由于一些学生的基础太差并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表现在教学上可真的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学生对其根本不重视,教师反复强调讲解的重点、注意事项仍然是屡纠率错,甚至在学院组织的模拟考试中,一批学生缺考,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每逢此时大大受挫。

(三)自主性的实现

高职院校由于发展历史短,各种制度尚不完善,有些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级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将管初中生的那一套应用到高职院校管理中来;另外职业教育强调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就形成了教学中的各种条条框框,再加上高职院校学分制度执行得不彻底,免修等奖励政策不明朗,更加阻碍了教师自主性的实现。

三、影响高职教师幸福感的外部因素

(一)物质条件

收入与人的职业幸福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自古人们总以“穷教书匠”来称呼教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福利、退休制度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好像人们一提到教师总会提到“稳定”二字,但在薪酬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薪资待遇未能合理体现其工作的付出,低于社会其他职业领域中年龄相仿、教育程度相近的朋友。目前,高职院校的薪酬与普通高校存在明显差异,课时费、每学期完成的标准课时量、科研在日常工作中的比例均相差甚远。另外平行比较,众多高职院校分属于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的属于教委,有的属于行业,这两种院校在住房、福利待遇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二)社会条件

高职院校虽然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其发展的不完善以及并没有多少年的历史,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在许多人看来,高职是考不上大学的补充,还有人会将高职和职高、中专混淆,造成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面临偏见。

(三)工作条件

1.在高等教育大扩张时期,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造成了高职院校师生比过低,教师工作量大,而且有些教师还得管理班级,做班主任工作。

2.管理制度僵化,目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仍旧参照的是本科院校的要求,管理效率低下。

3.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师的要求高,不容易满足,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院校既要求教师英语水平高、科研能力高,又要求教师能够与专业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学习某些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高职英语教师也是茫然的。

参考文献:

[1]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外语学院学报,2004(2).

[2]Elizabeth Holmes.Teacher Well-being Looking After Yourself and Your Career in the Classroo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6).

[5]杨采莲.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高教论坛,2006(4).

[6]杨艺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及缓解策略,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第2篇

【关键词】山区 农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呢?本文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外因方面,首先,幸福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但由于现实中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致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且经济收入达不到自己的心理期待;其次,在广大农村,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很难达到让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家长期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而跳出农门改变命运,所以农村的升学压力很大;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育观,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老教师,由于常年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接受和理解,确实比较困难;最后,当代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多年,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管理,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学校教育的难度增加,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咽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困扰着教师,这也是他们职业幸福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从宏观上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并制定相应的规则将每项支出落到实处,以此改善农村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设身处地地为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幸福着想,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实事,同时为教师们提供到其他示范性学校考察、学习的机会,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这主要通过如下三点去落实:第一,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体谅教师,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业务能力和遇到的困难,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第二,在为教师减轻工作负荷的同时,要通过与他们民主、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他们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联谊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应试教育机制带来的压抑感;第三,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论成败。

内因方面,首先在职业观上,一些教师对教育的认知有所偏差,他们意识不到教育的神圣,没有将它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而是仅仅靠它谋生、混饭吃,这样的工作态度,必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更有甚者,其行为和思想竟达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其次,在知识结构和自身素养上,山区农村教师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本科师范教育,一些人除了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外,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就直接性地决定了他们对职业幸福的感知度。

本人认为,提升幸福感首要条件是爱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教师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能把自己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并使自己也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感。幸福来源于爱,一个本身懂得爱的人,才能在并不事事如意的外在环境中捕捉到幸福的光芒。同样是山区农村的工作环境,同样是高中或专科的教育程度,有些人抱怨条件的艰苦,因文凭太低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有些人则拥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职称不断上升,最终因为一步步实现职业理想而幸福地生活着。因此,内因决定外因,心态决定成败,不管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存在如意和不如意的部分,对此,我们的教师个体,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外因,掌控好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至少,本职之内的事情,是不能含糊的。

第3篇

451.1

一直以来,教师职业的艰辛与不易总是被我们教师自己强调着,我们的与怨声载道不仅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教师的整体形象反而因为一些贪图名利之人给损坏了,一提起教师就是补课费,再说起教师就是体罚。媒体对于教师的正面形象宣传的越来越少。教师职业的崇高在大众的眼里越来越模糊。而身为人师的我们,心里越来越多的却是失落。面对此种现象,不仅无力改变,还要面对新的考验,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难教育了,孩子的偏激,不爱与人为善,上网,不学习,这些情况更使我们头疼 。除非离开教师这一行业,否则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找到热爱这一行的理由:只有乐业,教师才能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

今夏学校组织我们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一书。阅读与思考交织,学习与实践互补,借鉴与创新相融合使我的暑假生活很充实。时间虽然已悄然流去,但是名师箴言,实践困惑仍然激发着我的思维督促着我进步。此书确实让已过不惑而渐失敬业激情的我有了行走于幸福云端的感受。

学名师经验,长乐业精神。

经过阅读,我突然明白,教学的过程是际上是最应该珍惜的学习过程。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学生缺少什么,我们就应该创造什么。苍颜白发的于老师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青春活力不老的心态:以“童心”敬童心,以尊敬换爱戴,以博爱换敬爱。在仁师的启示下,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好像在教学的路上自己才刚刚启程,本来有些职业倦怠了的心告诉自己身为人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所得。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路上,才能永远年轻。只有带着学生的笑脸前行,才能快乐着。

想幸福就必须乐业.

从于老师身上,我领悟到一种品格:把积累智慧当做生命之要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谦卑获得真诚的敬佩,把志趣看得比名利重要,就走进了一种境界。

我有幸站在了这两者的门前,静静地领受。

我是一名骨干教师,正在成长中的骨干教师,我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学生的认可。有了学生的认可,作为教师才能真正感觉到职业的幸福感,我走在这条路上,正在寻找。终有一天,我也会像于老师一样,行走在幸福的云端,而学生就是我阅览整个宇宙的风景。因为,我爱语文,更爱教语文,我相信,有了热爱,就不再会缺少什么。

我很怕有这样的结果,在多年以后,我教过的学生一想到我就很纠结。更不想要的是现在正在教的学生一看到我就很厌恶或者是痛苦。我的学生想到我就能心内感到一丝宁静和温暖,并且这种感觉能与她相伴多年,那就是说我能给学生带去终生的幸福感,多好!

我庆幸,自己正走在播撒幸福的路上。

爱让我把心化成一片海

把工作成事业来干,才能品出乐趣;把工作当成乐趣去做,才能彰显人性的伟大,于老师即是如此。

于老师告诉我们,她管理班级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无条件的爱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心爱她(他).

于老师从不吝惜爱心的挥洒,爱心使她有一片如大海般广阔而极具包容的心胸。

做到如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打学生,只要打一次,你树立的威信就荡然无存。如果能让学生觉得你是从内心里真心对她好,他们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你想让他干什么,他们就会干什么,一定会给足你面子。

我做过班主任,在小学做了五年,在中学做了两年。对于于老师的说法我很认同。

读到于老师的话,我想到了母亲在我出嫁时对我的告诫:人是敬怕的,不是打怕的。是啊,武力解决问题,是最愚蠢的作法,尤其是用在学生身上。

一个人在忧伤,恐惧,厌烦,或愤怒的时候,你讲什么他都不能听进去,接受能力肯定不行。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要想办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知识的莹润,智慧的增长。

班主任切莫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监狱长,每天黑着脸监视着学生。这是没有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人看,而是把他们看成了自己获得成绩的工具。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应像于老师那样用爱管理学生,并且让自己的爱感染着学生,最大范围的浸润整个班级,爱传递着,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

爱心成海,那就是人间大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师的心胸如果能像大海般广阔,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反思:我们要怎样认识自己

国培时,听到过很多名师给老师的角色定位。普遍认为过去对老师职业的比喻都不准确甚至错位。

春蚕、蜡烛都是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的。学者们认为老师也是人,普通人,需要生活,需要解压,需要尊重,为什么必须要奉献了自己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象------学生?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也从来不认为老师应该去奉献生命,好好地活着健康的活着,是他们的愿望。张莉莉奉献了,世界上多了一个最美教师,可是也多了一个最让我们牵挂和悲悯的弱者。保护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如果不以生命为代价那该多好哇,所以,我们期望,学生平安,老师平安,家人更平安。

且把“工程师”与“园丁”当成一个比喻。工程师设计好图纸产品就可以成批次的复制,然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该复制。那么,园丁呢?更不妥。我曾经想象老师扮成园丁的样子,拿着锄头或斧子,有了杂草铲掉,有了枝桠砍掉,所有的花和草一样高,所有的树一样的形。刀削斧砍那是一种有切肤之痛的碰撞。老师是园丁,师生之间会是一种怎样的相处?心灵的距离会随着血雨腥风越来越远。那么这些角色的定位都不适合我们,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我们自己?

第4篇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职业幸福感是评定幼儿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升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符合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发展水平;幼教工作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50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105—02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简介:韩蕊(1988— ),女,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概述

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解释。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随着对幸福感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幸福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持续的、快乐的幸福体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职业幸福感则是指在其教育工作中,通过努力,潜能得到发挥,自身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持续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问卷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过程,对赤峰市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在赤峰市区随机抽取六所幼儿园,从办园性质来看,政府级别幼儿园三所,企业性质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两所。在六所幼儿园中,省级类幼儿园一所,市级类幼儿园三所,一般幼儿园两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在本研究样本中,来自市级幼儿园的教师共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来自政府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共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5%。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级别来看,市级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大,因为他们更具有群体代表性;所抽取幼儿园样本中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政府级别、民办性质的幼儿园里,因为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性质的幼儿园仍然是幼儿园的主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办性质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1.工龄与职业幸福感。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其工龄长短没有显著关系。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在上升,但仍然没有超过一半,总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工龄没有显著关系。对于工龄不同的幼儿教师,体验到幸福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能体验到幸福感,有的幼儿教师则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工作环境,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后才有幸福的感觉,而有的幼儿教师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验到幸福感。

2.幼儿园级别与职业幸福感。数据分析显示,在自治区一类幼儿园中,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市一类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在一般幼儿园中,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达到71%,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级别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所在幼儿园级别越高,其越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而在级别较低的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低。

3.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次调查研究可知,目前,赤峰市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现状值得深思。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教师在工作中只是偶尔能体验到成就感,经常能体验到成就感的教师只占13.3%,这说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对其幸福体验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就感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高,而低成就感的教师只体验到较少的职业幸福感。

4.人际关系氛围与职业幸福感。经过调查可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与其所处环境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其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能经常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占57.4%,有超过60%的调查者只是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为女性,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十分和谐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极小。幼儿教师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对幼儿的成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形成。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

5.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感。虽然本次研究中被试样本主要集中于公办幼儿园、市级类幼儿园,但数据显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从总体上来看,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了“等级在5级以下”(级别越高,说明社会地位越高)。幼儿教师体验到的他人眼中的幼儿教师群体社会地位主要集中于4、5、6级别,并且有超过80%的调查者选择“在4级以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社会地位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赤峰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和谐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相对于发达城市来说,赤峰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缓慢,但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新一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决策者要从幼儿教师的切身实际出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改革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以幼儿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升私立、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关注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造就好的心态。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运作,尽可能地为幼儿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赤峰市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鼓励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使更多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提高城市的幼儿入园率,给更多从事幼儿教育的年轻教师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感受到幼儿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改革成果,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

(三)鼓励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幼儿园是集聚人才的大舞台,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幼儿教师,确立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合适的契机,通过社会和幼儿园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束从敏,姚国荣.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原因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6).

[3]穆玲.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 幸福感 职业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45-02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与任课教师、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上存在一定差异,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与教龄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高职教师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的为数不多,主动追求和创造职业幸福的教师则更少。有相当部分高职教师时常经受着各种压力的侵扰,职业满意度低,缺乏成就感,存在程度不等的职业倦怠和转行念想。

二、造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职业神圣化带来的精神困扰被强化

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倍受尊重,附加了太多额外荣耀与绚丽,如“春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灵魂工程师”等。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背景下,教师被祭上了“神坛”,承载着社会太多要求与期待。同时,社会过多强调教师的奉献、付出,而漠视其生活情感需求,导致其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加之自我认知偏差,劳动付出与社会地位和物质报酬(待遇)不对等,引起他们的巨大精神负担,引发其对道德目标的冷漠等不良情绪。

2.职业程序化、草根化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弱化

高职院校大多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繁杂而重复。艰巨的招生压力、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检查、评估,过度的社会期望,再加上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造成了他们的心力憔悴。特别是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的招生艰难、生源质量整体下滑、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毕业生对口就业矛盾凸显,等等。这些给本来生存方式就单调、机械的高职教师雪上加霜,使不少教师失去幸福的源泉,失去信念和追求,必然带来人生价值的偏移和对职业的抵触与反叛。

3.职业功利化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

在工具理论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对主体生命的关怀,忽视了对人本真存在的价值诉求。在高职院校主要表现为:教师聘用制度的条目化、管理制度的刚性化、考评制度的工具化。虽然完备的制度管理有利于改变原来的身份管理,推进岗位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但过分强化功利性的竞争和岗位考核的量化,必然出现教师为了应对各种检查、评估、考核等而忽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造成工作低效、情绪压抑、职业焦虑和倦怠,缺少了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坦、行为的机智。

当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等,也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元素。

三、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在各种文化交汇、主流价值缺失、传统与现代冲突、个性充分张扬的信息时代,不少高职教师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幸福感下降。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个人看法,旨在唤醒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育人质量。

1.社会层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的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都较低,导致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对职业产生较低的自我认同;繁重的教研、招生、管理任务积压在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教育教学改革引发的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加上各种频繁的考核和评估,使得部分教师应接不暇,容易造成自我效能感下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增加了职业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要使教师从工作中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并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正面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职业教育的意识倾向和心理氛围。政府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协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合理社会期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教师打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增加财政投入,改进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使其产生职业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2.学校层面:调整策略,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校园

近些年来,不少学校采取各种途径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环境,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但与社会的同类人员相比反差仍然存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尊重、理解,给教师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与不安。为调动教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营造友好诚信、合作互助、理解包容的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精神等多层面对教职工给予关心、关爱和关注,提高职业的满意度、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采取合作、交流、进修、培训、外聘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专业发展,合理建构专业教师梯队,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尊严感;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加大投入,形成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综合实力、外部形象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特色与优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三优化”( 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实现“四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参照国家绩效工资改革思路,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使教师合理且有尊严地增加经济收入,分配增量向教师倾斜,较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的经济待遇;建立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绩效为基础,定量与定性考核、日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以信息化考核考评系统为依托的灵活的、人本的动态教师考评体系;五是理性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尊重和理解教师,关心和解决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生活困难教职工以组织关怀和实际帮助,有效化解其后顾之忧,致力于 “给教师幸福的权利”,让其感到满足与满意,真正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3.个人层面:调整心态,心存感恩,体验职业幸福

高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加强学习与研究,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以阳光心态面对岗位。只要愿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会感受到幸福:当学生发生争执之时,作为行为导向的智者实施公正裁决;当学生迷茫无助之际,作为博采众长的师者指点迷津;当学生徘徊不前之间,作为可亲可敬的长者激励向前;当学生苦恼困惑之中,作为平等相处的友者帮助开导等。

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是永恒的话题,需要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树立人本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精心构筑高职教师的幸福大厦。更需要教师学会控制心境,自觉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主动把个人的幸福融入教书育人的职业教育事业中去,以使命为幡,以师德为魂,以师爱为源,以学生为本,真正引领青年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时创造自己幸福,真正显现教师职业的瑰丽光彩。

参考文献

[1]《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因素研究》[J]杨海荣 石国兴 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第6篇

一、缺失的状况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乏情况既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教学条件先进的大城市,也存在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非常差的一些地方;既有教学成绩平平的普通教师没有或缺乏这种职业幸福感,也有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出现这样的问题。

现任北京一所一流中学的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在从教的近20年里,兢兢业业,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教学成果。其教学业绩深为其他老师羡慕。但是,在笔者对这位老师的访谈中,当说到“您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很幸福!”时,她在沉默了一会儿却说“其实这个工作我不太喜欢,没什么幸福的。”在与这位老师的日常交往中,笔者也多次听到这位老师有“换工作”的想法,原因是“当老师一点没意思。”

对于上述这位来自于北京最好学校的老师所说的“没有感觉到当老师的幸福”,笔者猜测原因是“好学校的老师们面临的竞争可能很激烈,压力大。”但是,当笔者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调研时,却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情况同样存在着。

今年3月下旬到5月上旬,在我国西部的某省,笔者在调研中对七所学校的十九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中发现只有两位教师说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其中的一位说“当老师很幸福”,有七位明确说不喜欢当教师,有九位明确说“当老师没有意思”。一些老师说出这些话时无奈与沉重的表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统计的根据是老师明确说出的情况,而据笔者对这些老师其他言语的分析和对其日常教学行为的观察,可以推断更多的老师是“不喜欢”当老师的,没有发现或感觉到“当老师的意思”。尽管“不喜欢”不等于“不幸福”,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某一工作,那么他一定不会体验到从事这一工作的幸福。

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也表明,当前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中国教师报》网络版“读者论坛”曾经出现过对“谁弄丢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一话题的讨论。讨论的缘由是一位网友发出帖子说了教师工作中诸多“烦恼”的事和对教育工作的厌恶,从而引起了很多一线教师及相关人士的关注与讨论。众多的关注可以表明这一问题并不限于笔者所接触的教师,而是在相当大范围内存在着的。

二、缺失的原因

1,工作的紧张和劳累

北京的那位特级教师介绍说,她没有感受到教师工作幸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来自于家长和学生的各种评价和考核及考核与待遇的挂钩使得她丝毫不敢松懈,心里总是“绷着根弦”;另一方面是工作太忙,每天五点半左右起床,赶紧奔赴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检查学生早操、辅导早自习、上课、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就某些问题对一些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饮食起居情况、检查和辅导学生晚自习、准备第二天的课,通常忙到凌晨才能休息。除了每天例行的这些工作之外,隔三忿五地还要参加各种业务和政治会议或学习、与四十名学生的家长沟通等。长年累月地下来感觉身心异常地疲惫。

笔者在西部地区的调研中了解到,在教师“不喜欢当老师”的原因中,工作压力大和繁忙也是一个原因。一位老师介绍,其压力也是来自于各种评价,同时也是因为学校缺乏师资,她一个人几乎担任了一个班所有的课,也就是说,学生每天有多少课,她就要上多少课,就有多少节课的时间是站在讲台上的,即使是生病的时候,因为如果她不去上课,这个班就会停课。而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她要备课、改作业、处理班级其他事务等。像她这样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课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着的。对于其班级中有学生住校的老师而言,还需要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早自习和晚自习,工作量就要大多了。

幸福的获得与轻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不过,轻松的心态与工作的压力与繁忙并不矛盾。但是,诸如这两位老师对工作的压力的反应是整天“绷着根弦”的紧张,对繁忙工作的感受是劳累,这样他们如何能够体验到工作着的幸福呢?

2,经济的原因

当前,我国教师的待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原因却使得一些教师苦不堪言,产生诸多的不满和怨言。

在城市,教师的工资是直接与其教学数量和质量相联系的,对于教学量大、教学业绩好的老师而言,待遇自然可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较大的教学量和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与“优秀”教师相比,总有一些普通的教师,工资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压力。

而在农村,公办教师的工资目前多数在1000元以下,与其他的诸如外出打工、做生意、办产业相比,只能算中等水平,过着的是一种“撑不坏、饿不死”的生活。代课教师的工资则更低。尽管国家已经颁布政策取消代课教师,但是,因各种原因事实上代课教师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在笔者调研的某县,村小几乎每所学校均有一至两位代课教师,而一般村小教师总数是四到六位。他们的工资在150元或以下,这些收入即使在农村地区也是非常低的。一位代课教师分析说,他每个月150元的工资1/2用于在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时的伙食费和每周末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的车费,其他的即使什么也不用一个月也就积攒75元,一年也就900元,而事实上买些自己使用的教学和学习资料、通讯、衣服等就要占去很多的费用。对于成家的老师而言,还有养育子女的费用。因而,这样工资使得他们的生活非常拮据,“有时上课时也思量着如何去省钱”。

在一些地方,由于一些教师待遇过低,导致他们在择偶方面连连受挫。一些姑娘明确表示“不嫁教师”。而代课教师的处境则更为尴尬,一位代课教师介绍说别人给他介绍对象时,因“这种工作不是正式的,随时可

能会被辞退”,好几个人就直接拒绝了。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只有实现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才能实现更高级的精神需要。当一些教师因待遇的原因生活出现窘迫时,恐怕是很难以体验到“幸福”这一高级的精神需要了。也有研究表明,教师的高收入或适中收入对于他们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参加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这种低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则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使他们不能安心地和完全地投入到工作中。

上述说的是教师的经济收入对他们的职业幸福的直接影响,除此之外,经济收入还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教师不能积极地或安心、完全地投入到工作中,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教育业绩,而教育业绩的不佳则又会影响他们对教育工作“幸福”的感悟,因而,从这一方面来说,收入状况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师个人的因素

第一,功利性目的。一些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出于真正地喜欢,而是因为“稳定、有寒暑假、社会尊重教师”等因素。上述这些因素体现的是一种“自我利益取向”的价值选择,而不是出于对学生的喜爱,出于对教育学生这一工作的真心热爱。因而,当在现实中其“自我利益”受到影响时,即本人的期望没有实现时,自然会感到沮丧,出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讨厌等情况。例如,有一位教师说她本来就不喜欢当老师,之所以选择这一职业主要是看中了教师工作稳定、且有寒暑假。但是,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老师的寒暑假时间没有学生时代那么长,在假期中常常还要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有时比正常的上课时间还要忙。因而,她说“当老师很痛苦”。相比而言,有些出于真正地喜欢教育学生这一工作的老师则认为,假期的培训刚好可以使其有机会了解平时教学中所缺乏的东西,解决所碰到的困惑,从而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比较两者可以发现,前者的痛苦可能恰是后者幸福的源泉。而他们的区别就是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出于功利性目的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兴趣与志向。

上述分析的是功利性目的直接影响教师对其职业的幸福感受,此外还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果教师是从内心深处喜欢自己的工作,将之当作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来追求时,而不是将之作为自己获得其他方面――稳定的收入、长时间的休息、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时,就会在工作中更为全面地投入,具有较好的敬业态度与钻研精神,从而教学业绩可能就会更好,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肯定以及学生家长的配合,因而工作起来越发得心应手,形成良性循环,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

二是个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从事某一职业的幸福感,这与他本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在外部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不同的老师对自己职业的“享受”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对幸福的体验程度不同。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33—01

所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感受到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是学校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需从更新学校管理理念入手

哈佛大学教授沙哈尔博士曾说过:“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最有价值的最终标准” 。教育专家陈大伟也曾说过“教师幸福是学生之福,学校之福,教育之福,社会之福。教师幸福,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

由此看来,教师的职业价值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生命质量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方法。应由过去过多强调“应该怎么做”的刚性管理,转变为现在强调“怎么做最有效”的柔性管理,这种管理将会激励教师的自觉性和创新性,淡化管理对教师的束缚与约束,使教师树立追求业绩、注重实效的意识,并由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需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所说的研究就是教育教学研究,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潜心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丰厚专业底色的重要路径,也是创造教师职业幸福的“动力源”。

创造教师职业幸福,首先要引领教师研究,让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思考的姿态,以研究激发教师的职业追求,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体验职业幸福,在研究中提升工作的品位,提升自己的职业追求。教育教学研究应从课堂开始,教师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最终解决问题,促进自身发展,这样就会使教师尝到研究的甜头,体验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快乐。

其次,用读书学习丰厚教师的底蕴,提升教师的专业学养。读书学习是发展的起始,是教师的首要功课。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智慧,拓宽教师的精神空间,引燃教师对生命质量的追求。

第8篇

动起来才有意义,

停下来就会倒去;

而欲望就是那条挥舞的鞭绳,

会用的人潇洒自如、享受着生活,

不会用的人手忙脚乱,忍受着折磨。

轻浮和傲慢是庸俗者的狂言,

愤世和哀怨是懒惰者的呐喊。

调整好欲望的力度和旋律,

人生就是一首幸福的歌曲。

这首诗是2010年我参加国培计划时,在听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书记、法学博士――杜灵的讲座中,他引用自己的一首诗。我觉得这首诗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诠释恰到好处。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我觉得一位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目标、有追求

教师的幸福首先在于“胸中有梦”。我们之所以强调要做到“胸中有梦”,是因为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从成功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

对于“胸中有梦”的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胸中的梦”就是我们人生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胸中有目标,认定方向的人,成长得快而平稳;没有志向而彷徨犹豫的人,不但成长得慢,且容易出错。

我们中间有许许多多“胸中有梦”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有着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成就着自己。

二、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信是属于骄傲,因而自信没有什么好处。但在今天,我们认为:自信是积极的一面,我们在学习或事业的攀登中,总要越过险峻的高山,渡过茫茫的大海,因而自信心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人,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使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在艰苦的事业中保持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人有勇气前进。人,如果缺乏自信心,会使人对自己的美好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昏昏噩噩,碌碌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行为中,自己相信自己既然做了教师这项崇高的职业,就一定能够成为孩子中的拓荒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大家学习和敬佩的名教师。永远保持平和而谦训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有深厚的教师底气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快乐的学习、尝试、体验、感悟与探究中,把一艘艘可爱无知的小船驶向成功的彼岸,获得事业与人生的成功。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我们教师就应该更广泛地去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积淀,跟上时代的进步。一个老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去引导学生、升华学生呢?陶先生说:“很多教师不能抵达心灵宁静的港湾,甚至与读书作了一场告别式的‘演说’”。读到这句话,让我不禁不寒而栗,有如坐针毡之感。反思自己,是不是这样呢?自己那颗浮躁的心能在读书中净化吗?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每天有阅读的时间,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四、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受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你的爱悄悄地润泽孩子的心田;尽量奉献你的微笑,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鼓起孩子向上的勇气。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教师工作千头万绪,大至家事国事天下事,小至扫地关窗擦黑板,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事事都要操心,用“忙、累、烦”三个字,来概括教师的心境最恰当不过了。可是,如果你每天都带着埋怨和“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那么,你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辛苦的教书匠。要想做一个快乐的教师,首先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老想着工作的忙碌和辛苦,而同时还应想到,我们这个职业特有的“快乐财富”――每天都被学生的青春气息滋养着,是难得的精神“滋补品”。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工作的焦虑和烦恼。

第9篇

【关键词】民办 幼儿教师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31-02

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削弱着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也使得优秀的人才难以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 因此,让民办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等都大有裨益。

一、从社会的层面解决问题

1.给予学前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目前我国针对学前教育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度,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但还不够完善,缺乏法律的权威,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确提出。同时,由于社会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幼儿教师地位低下,在他人眼中幼儿教师只是孩子们的“保姆”,每天就是负责看管和照顾幼儿,陪他们玩耍、陪他们游戏,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幼儿的安全就可以了。由于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不认可,体会不到幼儿教师的自身价值,她们经常沦为配角,这极大的挫伤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然而,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国家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立法保护幼儿教师的权利和利益,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等。只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支持幼儿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才能使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对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期望

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而且对幼儿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近乎是把幼儿教师神化了,期望他们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模范、文化学识的权威和特定社会价值标准的维护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幼儿教师感到莫名的失落。过高的期望导致了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她们工作热情丧失,职业幸福感下降。因此,社会、幼儿园、家长要体谅和包容幼儿教师,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体谅他们的工作,幼儿教师自身也应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年轻教师从事幼教工作时,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缺失和职业压力。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前要对幼儿园工作及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合理期望,从而更好地体验本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

3.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

幼儿教师面对幼儿,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心力与情感,许多教师为此付出很多。2010年7月20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一则新闻《2009年广州职工平均工资49215元》指出:广州市统计局终于公布:2009年度广州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49215元,则每月平均工资为4101.25元。然而,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广州,民办幼儿教师的收入却非常低。幼儿园将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按《合同法》的规定纳入工资体系,但是却是按法规的最低标准实行。教师收入偏低,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

因此,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保证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生活,只有提高幼儿教师收入,并保障其福利待遇,才能使她们逐渐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使她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从幼儿园管理的层面解决问题

1.幼儿园管理要“以人为本”,多给教师“人性化”关怀。

首先,我们要尊重和支持教师,鼓励教师发挥其创造性。不同年龄的教师,她们都代表着各自的时代特点,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创造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支持教师的想法,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广大教师的智慧于一体,使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要信任教师,坚信她们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她们自主根据对教育目标、理念、原则的理解及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计划。

其次,幼儿园管理要民主、平等,在工作中互相监督。管理者要善待每位教师,维护其自尊心,对教师的不足和失误应耐心教导和交流,多关心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尽可能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做好“桥梁”工作。

再次,让教师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管理体制,并发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使他们对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其职业幸福感有着更大的作用。

2.幼儿园领导应多鼓励教师,及时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帮助教师“减压”。

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又不足以应付种种挑战,不少老师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对幼儿缺乏爱心,甚至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别说获得幸福感。所以,幼儿园应该多关心教师,切实帮其减压。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如旅游、娱乐等,使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放松心情。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减少培训时间,优化培训手段,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评比活动,从而减低教师的教学负担。

幼儿园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各方面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幼儿园的凝聚力。

3.优化教学环境,为民办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及人际环境。

从物质环境上看,2008年9月《信息时报》指出,目前广州有将近1500所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占93%,公立幼儿园仅占7%。自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乃至全国的幼儿教育不再由政府包揽,而开始引入民间资本。然而,政府在操作中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由于民办幼儿园大多是私人承包,“自负盈亏”的办园方式,幼儿园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比一般公办幼儿园略逊一筹,例如园内面积较小,有的甚至是租用一些民用房办园;教具学具资源配套较少;教师办公条件差等等。幼儿园应着力于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良好的办公条件、舒适的环境等。此外,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教学仪器等),以满足幼儿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同时,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情感激励幼儿教师积极地工作,尽可能地在幼儿园内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促进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愉悦相处,以保证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生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三、从教师自身的层面解决问题

1.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民办幼儿教师要努力接受和面对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要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挑战,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逆境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2.以审美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对待幼教工作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就是将工作看成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加入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总之,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用心体会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从而给教师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3.民办幼儿教师应积极地应对压力

教师应认识到压力实质是人积极适应环境变动而做出的反应,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这需要教师运用积极认知的方式看待问题,面对压力,教师首先要冷静思考问题,认真分析所面临的一切状况,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探寻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减压,如听音乐、看书、做运动、上网等,多与朋友谈心、去户外旅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增进自身的正面情绪。教师要积极地学会自我调节,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使自己能以积极的热情面对烦琐的工作。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到幼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但需要社会和幼儿园的支持和重视,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2 [英]Elizabeth Holmes著.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 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28~3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