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术学科教师研修

时间:2023-03-13 11:04:03

导语:在美术学科教师研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术学科教师研修

第1篇

一、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基本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所有学科一律平等,无所谓大小。那何为学校的小学科呢?它是在现实中被学校群体默认使用的一种称谓,指的是语数英以外的其他学科。它们在课程中所占课时少、任课教师数少,而且学科地位被边缘化,是弱小的学科群体。具体表现在:

1.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

不少学校不设课程或虚设课程,以课程表为伪饰,兼科教师将课表的小学科课程上成主科课程;兼科教师对小学科课程缺乏深入研究、课堂质量不良,领导没有或较少关注小学科的质量情况。例如,广州市白云区4个乡镇共73所小学,人和镇从没有固定调研课的学校,江高镇学校领导对小学科从未调研课达64%(见表1)。

2.校本教研未有实质性开展

小学科任课教师不开展或少开展集体备课、观课研讨、研究反思等校本研究活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除语数英学科外,较少见到小学科校本教研的原始性材料,包括计划、总结、集备记录、听课记录、学业期末评价记录等,也较少见到有学科业务学习资料、学科电子资源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材料。4个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资料调查情况(见表2)。

3.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之路艰辛

小学科专任、专业学科教师人员数量较少,开展校本教研少,对专业缺乏追求,学校对小学科关心激励少;也有一些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但被学校转岗教主科,本学科成为其副业(见表3和图1)。学科专任率普遍较低,任主科兼教信息科占了主要比例,可见,小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之路较为艰辛。

4.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

由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学科态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校园文化生态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除了语数英以外,其他学科素养的发展甚为薄弱,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被制造成公开的秘密:学习是语数英,评价也是语数英。

二、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问题分析

上述小学科教育的问题在各种层次学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在农村小学中问题尤为突出,越是偏远的学校、学校规模越小的学校,问题越严重。归结其原因有:

1.教育价值取向明显功利化

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科没被纳入升学评价体系,因而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强大的功利驱动之下,应试的压力从一个学段往一个学段下移。不同的价值取向,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为了短期的升学利益,在显性或隐性的文化舆论面前,学校的教育活动形成了大小学科与主次学科、主流与非主流教师群体等俨然成型的文化生态,还有现时的绩效工资方案在教学成果利益分配的差异,更让小学科教师感觉被边缘化。

2.区域教育资源调配有先后

白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地区逐步转化为城乡二元化结构地区,致使区情愈加复杂。尽管近年来已加快了对小规模学校的合并,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校舍改造、实验室配置、图书采购等教育装备的建设,但是在改造进程中,区域资源调配有先后,显然,农村学校硬件资源调配的投入对学校带来的促进作用,及不上早期已发展、现已进入软件建设进程的学校。特别明显的就是钟落潭镇、江高镇等镇偏远农村小学。

3.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编

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是农村小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小学科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城乡差异带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生源减少,教师政策性超编造成的“只出不进”影响学校改变队伍编制结构,还有就是课程改革中新增的课程设置如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岗。因此,农村小学长期缺编信息技术、音乐、艺术、等学科专业人才。

4.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缺力量

在新课程专项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在校本教研这一块上做不下去。基本形式上是有的,例如学校公开课、科组活动、教师集中学习等,但是缺乏建设成效。例如学校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科组活动研什么?怎么研?这些问题,都是学校缺乏认识的。学校开展的专题讲座缺乏校本性、针对性、系列性、延续性、反馈性,而且是纯理论、较虚空的专题,缺乏一些实践性问题的诊断和专项研究。意识、方法、理论也相当缺乏,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缺乏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和管理人力。

三、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的策略思考与实践

教育的责任不允许等待与不作为,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笔者认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种研究机构需要加大重视和研究解决力度的。针对目前状况,笔者提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政策、强化资源配置、加强培训等方面策略在教师研修建设上改善小学科教育问题。以下是策略及实践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多元教育文化导向

在行政管理上,调研员要深入调研区域小学科教师专业配置及岗位现状,要从区域整体科学配置人力的角度出发,系统筹划小学科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在专业发展机会上,要平等对待小学科教师,优秀的小学科特色学校及教师要扶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支持小学科优秀教师潜心发展。

在业务管理上,各级教科培研究机构要从自身做起,除却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专项研究外,还要均衡资源和力量分配,在部门建设上重视小学科教科培研究工作,别让小学科研究人员本身也生存在被边缘化的状态,积极性受到打击。只有由上至下的教科培机制建设及文化导向规范、持续,这才有可能对下产生导向、督促、引领、建设的作用。

2.优化教育政策,实施多样化师资交流方式

农村小学缺人用,缺人才用,都是长期存在的难题。要缓和它就要建立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方式,形成一种有效的全区或全市的人才交流机制,谓之“活水工程”。例如:

(1)教研员蹲点基层:到边远农村学校建立教研工作站、引领周边学片发展;蹲点学校扶持特色学校建设等。

(2)教师对岗交流: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开展学年性支教、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交流、骨干教师学片内对岗交流等。

(3)结构性转岗调整:超编教师区内流动,结构性超编教师转岗、跟岗培训交流等。

这些方式,虽然受惠面窄,似乎有点望梅止渴,但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缓和的策略。待小学科人才逐步引进,结构性缺编问题逐年缓和,小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交流方式就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强化研修引领,实施多层次研修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性教科培研修管理机制,以机制去制衡大小学科的落差过大,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小学科的运作。

建立“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三级研修管理机制,加强第二级教研业务领导力和指导力的建设,为三级教研的力量传播起促进作用。

从业务管理上操作:第一级研修管理为“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第二级研修管理为“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

从研修建设上操作:第一级研修建设为“教研员―学片中心组长”;第二级研修建设为“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研修指导及“学片中心组长―学校教师”研修指导。

每一级研修管理和建设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都不一样:在第一级更多的宏观策略调控指导,在第二级更多的是具体学科、具体业务操作引领和指导服务。在这样的研修管理机制下,由市、区落到校这一层,小学科活动被忽略、被打折扣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4.省略),不仅做好了信息、资源共建等常规工作,还有基于社区的教师教育博客耕耘等。在平台上,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展开专业对话,拓宽教师交流的途径,实现跨时空网络研修。

5.质量监测,发挥评价诊断反馈作用

建立小学质量评价体系监控新课程实施后小学学业质量,具体是以“主科+小学科”组团式实施抽测。抽测之后,学科教研员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对各镇学校情况进行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对比分析,例如优秀(A级)率、不合格(D级)率,学生样本差异程度分析等(如表5和图2所示)。

同时,也将结合区“小学教学水平综合评估”工作,将小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科抽测评价写入指标,这样利于促进各学科相对平衡的良性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对小学科教育发展的一剂良药。

第2篇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第3篇

㈠积极推进校本研修一体活动的开展,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提高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能力,大面积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010年,我部以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平台,大面积开展学科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为指导思想,大胆解放思想,鼓励在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勇于开拓艺体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途径。结合学科基本功训练,2010年4月份,艺体学科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了。

㈡做好高中新一年级课程改革工作,深入研究高中鉴赏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做好高二学年的选修调研与准备,使我市高中艺体学科顺利进入课程改革。

⒈组织高中艺体学科教师、区教研员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总结已有经验,找出与课程改革相悖的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在‘扬弃’中探索研究与发展新课程途径。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若干次,主要探讨了必修课程教学常规性的建设问题。本年度是高中课改试验第二年,面临的直接任务是进入到了选修“模块”学期。为了更好的落实高中二年级模块教学的顺利进行开展,我部组织了学科教研员、部分高中学科教师到山东进行考察,并得到了较早进行试验的××试验区的宝贵经验为我所用。

㈢加强网络建设,发挥远程技术作用,为我市的艺体学科教学服务。

改造并完善我部网页的建设。我部各学科版主由学科教研人员承担,这样既可以较及时地向全市我部各项活动内容。启动远程技术,加强我部与我市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信息沟通力度。本学期各学科均利用网上教研的优势同基层进行教研活动。

㈣就我市《阳光助教工程》做大做细做实。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帮贫助弱,为我市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基础性工作。

⒈开展以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教学交流与观摩活动。本学期以八区周边乡镇学校、中心校为重点,进行培训、教学交流等学术活动。我部率先在城市郊区学校组织举办了《哈尔滨市中小学音乐学科城市郊区薄弱学校教学交流》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八区郊区乡镇级中小学音乐教师十五名(其中小学七名,中学八名)。

⒉以浅显的艺术基础理论、体育基础理论武装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艺体教师,将其作为研究课题,探讨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规律。美术学科于六月上旬在五常市举办了为时一周的贫困地区美术教师课堂技能培训活动,共有60多名农村美术教师接受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学生版画制作、泥塑、手工制作等。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展示。交流与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受到了实在的益处。该项活动受到了贫困地区美术教师的充分赞誉。

㈤以教研过程作为科研主要内容,以科研成果推动教研发展。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科学(3—6年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综合课程之一,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也就是小学科学教的素质关乎科学课程实施的成效,关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小学科学课教师大多为非专业出身,教师总体胜任力不强。调查显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任务的占11.8%,比较吃力的占52.9%,很吃力和不能胜任的占36.3%。而且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重知识课程轻实践课程、课程实施重讲授轻活动参与的方式、课程评价重鉴别轻发展功能等问题。对此,应构建基于小学科学教师发展需求的先进性、可行性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从小学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究。

一、课程目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虽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提升科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具体地说,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课程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课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学反馈与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探究学习环境创设等教学实践能力,以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合作意识,提高其自我规划、自我调控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课程

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科学课教师较少,调查表明,现任科学课教师中有70.1%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工类学科,有6.4%来自音乐、体育、美术等文体类学科,有23.4%来自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学科。这些非专业科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科学课、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锻炼,虽然已具有作为教师的一些专业素养,但由于缺乏科学教育专业的系统培养和切合科学课教学的专业培训,他们还欠缺胜任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些专业素质。所以,他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紧迫性的困惑或问题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依据科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五维度:教学理念、学生理解、知识体系、行为能力、专业成长,结合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发展需求,遵循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专业发展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等原则设置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本文主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课程模块选择最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内容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调统一。

(一)学科知识课程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都属于专业知识素质,它们是教师从事有效学科教学的基础。

学科知识单一是目前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成效的因素之一,调查表明,25.9%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科学课是一门融合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知识。针对小学科学教师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应加强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在内的跨学科知识的培训。为了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科学本质,针对我国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观理解的偏差,可以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

总之,通过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综合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这些课程,加深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

仅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教师知识的特征,教师应掌握如何把特定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0ntent Knowledge),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塔米尔(TaHlir)提出学科教学知识应包括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据此,相应地确定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深层剖析;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知识,为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尤其要提到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学习的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必须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何学习科学、已有的科学经验等知识。另外,上述教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就形成了下面所要阐述的教学实践能力,所以,课程设置时把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重点在下面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模块中详细阐述,本模块中的教学知识和评价知识整合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指导这一内容。

(三)教学实践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核心构成。一般认为,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是在“讲科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应强化教师如何运用探究教学策略的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在一些教师抱怨实施科学课程的资源缺乏时,却忽视了教师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通过对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科学课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的专业态度中一般都提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反思与合作等方面。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自主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自主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与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分析、反思、概括,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25%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为此,开设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实训专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其逐步成长为“研究反思型教师”。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反思,激发教师不断自主更新与发展的原动力,促进教师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创建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此,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合作案例的解读,提高参训教师反思、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结合小学科学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的分析,激励参训教师自我规划、自我提升。

三、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参与式、案例式、校本培训等多样化方式

课程实施主要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两个阶段。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完成重要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研讨与体验,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课程的强化训练、案例分析、参与体验;分散研修阶段一方面是对集中培训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化,尤其使教学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设计选修课程,开展更切合小学科学教师个体情况的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一)集中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重讲授、轻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忽视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积极互动、平等交流等问题,为此,适用有利于参训教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体验、互动交流、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欠缺且需要专家引领的理论内容,可以采用讲座与研讨结合方式,这样在倾听、思考、研讨中深化小学科学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培训方式,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将主要采用参与式、案例式、工作坊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培训效果。

1.参与式

参与式培训是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参训教师亲身经历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自身教学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运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小学科学教师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中体验,“做”中学,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科学探究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和他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式培训是以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的解析为主线,以所学教学技能的运用为内容,在教学观摩、研讨、反思、实践中,逐步提高参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案例式培训一般指向小学科学课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所以,培训更具针对性、更具实践操作性。

3.工作坊式

工作坊(workshop)式培训是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过程,且参与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方案如何推动、如何付诸实践,以及如何反思、改进完善方案。它一般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由参训者、优秀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共同互动交流、积极思考,制定主题的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分散研修

分散研修阶段,参训教师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继续参与培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校本培训与网络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在学校情境中,基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小学科学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主渠道。短期的集中培训难以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运用专业理论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中,在教师相互观摩、交流中得以训练。校本培训更有助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2.网络培训

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规定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网络联盟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地市教师教育网,建设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行交流互动等网络学习方式,为小学科学教师之间、小学科学教师与名师、科学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课程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为参训的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建立档案袋,实行教师档案袋评价。

教师档案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选择、收集被评价教师的一些文本材料、实践记录等成果,展示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不仅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5篇

山东省青岛市四流中路第三小学始建于1964年,2005年迁入新校区。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自动录播教室、数字电视台、电子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60人,教职工59人。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课题引领,打造信息化高效课堂

学校以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学科与信息化的融合,打造信息化高效课堂。学校开展了教学设计的构建、有效教学资源的构建和学生课堂学习文化的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实现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了电子白板与微视频的融合、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突出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生动性、趣味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学校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把电子白板的使用与国培等远程网络研修相结合,引导教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积极举办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水平。学校围绕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积极开展学校课题研究,利用“中三讲堂”举办讲座、沙龙等活动,推广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心得,开设教学能手示范课、师徒同课异构课、青年教师教研组同课异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发挥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师e路成长

学校宋亚男优秀教师发展工作室是全市首个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师工作室。工作室研究方向为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工作室的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课下广泛学习、认真钻研,课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互为导师,彼此支持,共享成果,抱团发展,将各学科教学重难点讲解拍摄成微视频,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并深入研讨、继续改进。建立微视频资源库,成为教师们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的法宝。

参赛的过程是最好的教师培训过程,学校工作室巧借东风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NOC活动平台集中展示了学校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优秀成果。

第6篇

基本现状

本次在全区调查的中小学(完全小学以上)共62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72.09%;应该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以上,实际只有12人。能按时组织开展艺体学科教研活动的只有1所,对艺体学科教师进行专门考核、有评价方案或意见的2所,学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有音乐课的只有1所,能开展传统音乐活动的有15所,设有课外音乐活动小组的3所;在12名专职音乐教师中,音乐专业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2人,能经常参加市区教研培训活动的有4人:近三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的音乐优质课、音乐学科基本功、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比赛活动获奖的有五人次,自己认为能够胜任音乐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有4人;抽查的15节音乐课中,优秀课1节,合格课2节,其余为不合格课:除专职教师外,其余兼职教师均不能用风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只能上唱歌课,并且发音不准、识谱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师能按时写好教案,多数是无教案上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唱歌时音准节奏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仅限于初识简谱);器乐课堂教学均未开展,无A会演奏乐器。

各校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课教师兼任。调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教师还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有的学校甚至让教师专职管理学校伙食团、小卖部,但是音乐、美术教师却是兼职。音乐、美术学科成了语、数教师为凑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认为音乐美术课是“耍耍课”。因此有些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调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一本音乐教材,教师只凭一张嘴上课,其余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器、“课标”和教师用书等都没有,在农村音乐课堂上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生源的收缩,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却不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由于多种人为因素使然,有的学校常年不开展常规的课外文艺活动,难以听到歌声、锣鼓声和欢笑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渝北区教委在2008年10月举办了一次全区性的“祖国在我心中”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组队参加,但农村学校参赛的教师组只有8个队,仅占9.3%,学生组有12个队,占13,95%,学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对音乐(包括美术)学科的评价管理中,因为不是中考、高考学科,便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领导评价学校只看中考上联招学校、高考上重点本科的人数;中学教师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教师每节课只占0,8,而主课教师却占1,2,有的达到1,5;音乐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包括节目辅导、组织演出、舞蹈、合唱兴趣组活动等均不计算在内;学校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评先评优更是无望。这种评价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乐等艺体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说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各级各地各校的领导应该本着“教育整体均衡、校园内部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办学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展,使广大农村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音乐课有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上课质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从工作量来考虑,以一位语文老师一周18节的课时量为例:语文课6节,音乐、美术课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3节,科学课3节。这种“一正多副”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来安排这位老师的课时量:语文6节,全校8个班的音乐课(每班每周1.5节)总数12节,总课时量也是18节。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排课方式显然减轻了这位老师的负担,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有音乐老师任教了。这样也就只存在如何选派有学科爱好或专长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分科专职教师培训的问题了。通过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决没有专职教师任教的问题的。

2 政策扶持――稳定队伍

要解决好音乐美术教师安心并专心于本职工作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为音乐学科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风琴或电子琴)、VCD或DVD音乐播放机及音响、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或音像资料、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在布置排练节目、对外演出、各类业余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每项活动均应设一定的专项经费、工作补贴等等,这样教师工作就更有积极性了。

其次,在参加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消除学科歧视现象,应该机会平等、一视同仁。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时,采用定向定人数,予以扶持,并作适当倾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设立专项政策予以鼓励,让他们有工作激情和动力、有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强研训――提升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真正从音乐院校毕业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少,多数是音乐爱好者,会识一点简谱、能唱准歌曲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培训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拜厄下册水平以上)、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针对农村音乐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新增教师较多的情况,市区教研部门每年或每两年应该举行一期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全员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学科基本功专项培训研讨或单项、多项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以此来保障和促进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次是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新课标的学习、备课、上课、音乐课作业的设计、学

生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其中要以常规课为主的上课基本环节的把握和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作为重点。先上好入格课、合格课,再锤炼研究课、公开课,打造优质课、示范课,最后形成精品课、特色课。

再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好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较少,有的只有1人,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多是与综合学科教研组中其他学科一起举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主动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先确定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内容,以一学期一个专题,甚至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步骤地开展音乐学科基础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结合校本教研、校际教研、片区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多种交流研讨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扩大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以此增强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 结对流转――共同进步

师资力量、个体素质、环境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定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课堂”等,农村学校也派老师“上挂”到城市学校锻炼打造、学习提高等。这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时间一长则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比如我认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时,针对艺体学科教师进门难的情况(有时一年只有1至2个),可以采用向农村学校定向投标、定员招聘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艺体教师队伍;同时,新招聘进来的老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凭教学业绩申请向城市学校调动。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的起点,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尽快缩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职业运动员转会制度的办法,来控制农村教师的流转。比如,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想调到城市学校,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外,还必须由本人或者接收学校交纳一定数目的经费,作为原校多年来对其培养的补偿,这笔经费又将用于下一个接替教师的培养。另外,城市的教师也必须人人到农村支教锻炼一至两年以上,作为评职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采用这样比较有力的流转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逐步达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5 评价监控――规范管理

第7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工作,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六年级教学与复习;二是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注重“合格+特长”。 

3、促进三个提高: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       落实四项工作:⑴学校管理规范化。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⑶提高教学质量。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一、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2、       利用重大节日、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信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落实“五个一”活动,积极开展“三理”教育。 

3、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评选文明小学生 

   4、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推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积极落实工资二次分配方案。 

2、建立健全两免一补机制,作好档案管理,利用好有限资金。 

3、开齐开足课程,重视体育音乐美术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 

4、加强教师、学生管理,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5、加强过程管理,经常性对教案复备、作业、三清等常规工作的检查,重点作好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和补考制度。 

6、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多种学习习惯:预习、写字、作业、复习等。 

7、加强毕业班管理和尖优生学习管理,搞好课堂教学,落实培优补差制度。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抓好边缘生,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阶段性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⑹加强学科试题研究。 

8、建立一套学习竞争制度,人人有学习目标,竞争对象;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进行检查。 

9、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尝试进行阶段性“四个百”活动(记住百首古诗词、百句名言警句,百个歇后语,百篇习作);数学实行每月百道习题竞赛活动。 

9、制定远程教育制度,用好各种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实行签名学习制度,力争使每个教师都会用设备,促进教师成长。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2、落实13344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书籍,及时了解课改新动向,并作好记录。 

‚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ƒ上好三种课:公开课、课改研究课、汇报课。 

„立足四项研究: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考试评价。 

…人人有优化课堂教学专题,有方案,有总结,有交流。 

3、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立足学生学会、会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落实学科教学、辅导及评价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4、抓好“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 

(四)落实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记好报告册,写好教育叙事、自评自结、教学成果。 

2、作好反思与交流工作。 

(五)做好后勤工作,抓好安全管理。 

第8篇

认真贯彻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全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分层培训、集中培训、网络远程研修、园本培训和自主研修为主要形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打造一支思想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创办均衡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重点工作

(一)师德建设

开展“爱与责任”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各单位根据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知《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教育局《教职工师德考核意见》、《区幼教工作者职业道德细则》等内容,学习活动采用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四落实。讨论修订更加贴近本单位教师生活、教学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师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新的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大力培树师德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依法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幼儿,实施师德预警制度和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二)园长培训

1、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坚持搞好每两个月一期的幼儿园园长论坛。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参加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通过集中论坛、专家报告会、现场观摩、自主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园长的自我修养,提高园长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继续实施名园长建设工程。有计划的组织名园长参加省、市高一层次的理论研修班,奠定高层管理理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发展研究会为园长的成长搭建舞台,对一些重点课题进行专项研讨,探索幼儿园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开展园长读书活动。在全区园长中开展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内涵发展”为主题的读书学习活动。

4、加强对业务园长的培训。抓好业务园长的培训,按类别、分主题每学期一期。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他们的调研意识和服务于教师和幼儿的意识,在教育管理中能够沉下心来、铺下身子,真正做到问计于教师和幼儿,为教师和幼儿的发展排忧解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教师培训

5、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重点,以市、区教学能手推荐遴选为契机,启动全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研究性培训,重点研究教育前沿信息及学科教学情况,指导全区幼儿园教学。力争年内培训骨干教师400余名,形成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区教师主动健康发展。

6、普通教师全员培训。每学期开始对全体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次教材通研和美术、音乐技能培训;开展幼儿园教师读书活动,倡导终身学习,提高业务修养,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搞好家园共育,和谐师生关系,争做智慧型教师。

(四)加强对园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面推进园本培训工作

7、园长是园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园本培训工作。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现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梳理并做好教师园本培训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实现“问题即课题、课题即课程”的研训模式,把园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素质提高、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科论坛、课堂观摩、小课题研究、基本功训练等形式引领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第9篇

一、成长课堂:彰显教师独特生命与教学智慧

课堂是教师劳动和展示劳动成果的载体,也是实现生命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是教师独特生命与教学方式的展示场域,是检验教师专业人格、专业理性、教学智慧的主要阵地。为了帮助教师建构具有独特个性、教学智慧和生命意愿的课堂,我们开展了“成长课堂”的教学变革。

(一)成长课堂的价值追求

“成长课堂”,是指以教育生命哲学为指导,以课堂为载体,为了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课堂促进师生生命共生成长的教学场域。课堂是师生朝夕相处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与交流情感的阵地,课堂教学“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才能促进师生在真实可感与充满创生智慧的课堂环境中实现生命成长。因此,“成长课堂”的价值追求,是使学生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教师在走进学生心灵、追求课堂诗意的过程中享受教育,实现自我价值,并从学生身上获得精神回报的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最终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二)“成长课堂”中的教师发展策略

根据学校确立的“成长课堂”的总体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在认真分析学情和教情的基础上,厘清改革实践面临的难点和薄弱点,科学谋划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推进步骤和实施办法,保证“成长课堂”的实施方案站位高、目标明、思想新、措施实,使“成长课堂”沿着有序的轨道推进,避免课堂改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为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学校坚持把教师的观念转变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校本研修和多样化培训,让教师明确“成长课堂”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期研修、分层研修、分段研修、外出实地观摩、课例研讨、分组研讨等方式,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鼓励教师循序渐进地参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科调研,进行课堂诊断,强化学科指导,分学科组织典型课例的主题性教研活动,解决课堂改革面临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建设: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建设中转识成智

“新学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给教师思的疏导、行的感动、理的启迪,让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转识成智、获得发展。

(一)建设走班课程,形成素质课程超市

走班课程和素质课程超市的建设思路是:“国家课程校本开发、校本课程特色开发。”其内容要求是“跟进度、拓宽度、变难度”,引导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研发。教师面对没有教材的走班课,刚开始时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是“教教材”,现在是“编教材”,需要教师作为一个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进行深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寻找课程资源,再到预设教学方法和综合评价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追溯校本课程的思路、足迹,提炼成果,形成了包括《未来作家》、《美文欣赏》、《英语戏剧》、《数学奥秘》在内的五十六门“走班制”校本课程,形成了“新学堂”的素质课程超市,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课程研发力与执行力。

(二)建构和实施系列化的主题文化活动月课程

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及季节时令变化,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年四季每个学月的主题活动。1、2月份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月”;3月份为“英国文化活动月”;4月份为“科技活动月”;5月份为“音乐活动月”;6月份为“美术活动月”;7、8月份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月;9月份为“阅读活动月”;10月份为“体育活动月”;11月份为“信息技术活动月”;12月份为“数学活动月”。每个学月有计划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已成为学生期待和向往的特色课程,在这些特色课程的开发与执行中,教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阳光体育课程常态化

我校大课间由过去的20分钟延长至50分钟,同时增加20分钟中课间,保证教师、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大课间实行课表制(即固化为课表,按课表执行,每月调整一次活动内容,以减少随意性)、轮换制(即大操场军姿、走跑、武术操交替与打乒乓球的班级轮换着进行)、并由音乐代替指令。二是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由过去单纯的体质锻炼增加心理辅导、卫生教育内容。三是开展趣味运动、快乐网球、运动会等。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在运动中一起快乐成长。

“新学堂”里不同形式与种类的课程建设,要求老师们从“新学堂”确立的教育价值观出发,立足学生生活与自我发展实际,全面思考学校的教育内容与课程形态,这对提高教师的整体思考力,课程研发力、执行力与创新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活动中,不少教师转识成智,提高了“新学堂”的适应力与发展力。

三、校本研修:享受生命自主与诗意栖居的职业幸福

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构建教师智慧成长平台,帮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自我更新,实现生命的自主成长与专业发展的诗意栖居,在“新学堂”中成为健康、智慧而幸福的教师。

(一)培育“人文情怀+专业精神”的研修团队

教师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是人文情怀和专业精神。在校本研修中,我校首先构建了“人文情怀+专业精神”的教育研修团队。通过干部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引进人才队伍建设、“优模”队伍建设、年级共同体建设,彰显优秀教师的良知、信仰、人格魅力,凸显对人才、生命、人性的尊重,将优秀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态度、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人生境界、人格修炼、学术视野、治学态度等融于团队中,形成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浸润教师心灵,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帮助教师获得专业人格的升华,实现人文情怀与专业精神同步成长。

(二)构建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

学校组织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开展校本研修,教师通过“主题互动、专家引领”,深刻反思问题,打破原有认知平衡,唤起了解决问题的激情,激活了深度参与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引导教师在平等、互动、交流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提高反思能力。

一是主题互动。围绕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以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诊断、同课异构等形式,研讨本节课或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些目标?如何选择达成目标的路径?目标达成度如何?通过这节课我学习到了什么等,围绕这些主题互动、交流,享受生命自主与“新学堂”的诗意发展。

二是专家引领。以“提出问题――专家准备――专家报告――双向互动――引领提升”为基本流程,提高专家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智慧。学校为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教研组各聘请了至少1名特级教师做导师,长期蹲点学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辅导教师成长。

三是开展自主研修。以教育叙事、问题研究、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研修问题源于实际工作,研修进程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促进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探究和反思,提高全体教师生命自主和诗意栖居的专业能力。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