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班主任学习材料

时间:2023-03-13 11:04:12

导语:在中学班主任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班主任学习材料

第1篇

班主任 唐召碧

结合学校本学年的德育工作计划和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班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集体意识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点小事抓起,在班内再次建立一个新学期——高三关键学期的良好开端,以保证本年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继续落实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到实处。再次强调以下几点:

1、男女生交往要大方、行为举止符合中学生要求。

2、禁止打架、斗殴现象出现。

3、不许将杂志带入教室,课上禁止使用随身听、手机。

4、上课前,教师进入教室后,班内要保持安静,以示对老师的尊重。

5、维护班内及校内卫生,热爱劳动,认真值日。

6、爱护公物,班内所有公共设施实行个人负责制。

二、继续落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集体责任感的工作。

1、严格管理升旗、课间操、开学典礼等集体活动的出勤情况和质量。

2、注视三风赛,对给班级抹黑的同学予以班内点名批评。

3、加强班委会工作力度。

4、加强卫生组长负责制,认真对待课间卫生检查。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中期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1、改善课堂面貌,杜绝乱课、倦课,注意自习课、统练课纪律,课间不得大声喧哗打闹;两分钟铃后要准备好该节课上需要的学习材料;副班长负责督促各科教师填写好每天的课堂日志,由班主任签字上交。

2、认真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和无故不完成作业,对于三次无故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教师要定期向家长汇报。

3、注意出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课间不得出校,有事外出要请假。

第2篇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班主任定义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于前二者,应该说不存在什么疑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对于班主任“领导者”这一角色,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作为“领导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在班级建设中,无疑容易形成师权至上,导致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容易使教师忽略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从经验出发,给班级建设抹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从而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因为缺乏个性的学生同样缺乏创造力。

我觉得,在新时代班主任更应该是班集体成长过程中的建议者、导师、带路人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近一年的时间里,在班级建设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对班级建设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班级建设

1、班级结构:我所带的是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63人,来自两所小学,经过了两三周的相互熟悉之后,由学生自荐、互荐的形式确定了九名小组长,然后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搭配,每组包括组长在内共七名学生,使班级中形成了九个小团队,班干部只设一名常务班长,负责处理好班级的一些常规性的事务。

2、制定好一个班级规范:班级规范的制定应该民主,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内容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班集体的目标以及班级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要求,同时,班级规范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和对老师的要求,以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具体条文上应该以提倡为主,惩罚性措施为辅。在形式上采用小组讨论,班长汇总,班主任润色。班级规范一经制定,即须严格执行,体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也是为了培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在班级规范的遵守上,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忘了佩带工作证,上课之后,一名学生站起来指出我违反了班规,按班规应加入卫生值日小组负责公区卫生,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下午我自觉的拿起扫帚,加入了打扫公区的行列。这件事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小组内部管理: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由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民主协商,明确每名同学在小组管理中的职责,每周轮换,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管理之中,每周体验一种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学生可以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地观察、体验、思考,进行扬弃,使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并富有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在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课前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并进行整合,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课后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和责任感,通过强化这种小组的内部管理,让学生不再感到自己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工作对学习的责任感。

4、小组竞争评比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小组之间的竞争评比,设立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班级目标灵活设定)。由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进行演讲,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小组在一个月里的各方面的情况,各小组根据演讲,综合打分,评出本月最佳,给予奖励。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把班级每个组、每个人推进了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小组与小组在竞争,同桌在竞争,每个人都在竞争。在竞争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团结、合作、互助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4、小组值周制度:每周由一个小组值周,称为“值周班长组”,负责全班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规范的严格执行,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每名成员负责班级常规管理的一个方面,由小组长做好每天的值周记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繁杂、琐碎,而由小组每名同学负责一个方面,更能够落到实处。

5、开好班会课:班会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参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课应该是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也应该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但彼此的忧愁以及彼此的快乐的空间。

班会的主持人为值周小组,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会课上做好一周的总结性发言,对班集体中好的现象进行表扬,不足之处也要列举出来,班级其余成员要对值周小组的同学进行感谢和鼓励。然后是学生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找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或者是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对于解决方案,也应该进行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佳的决绝方案,并作好班会记录,未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记录下来,留待下次班会课时处理。在班会结束时,主持人要对每个人的倾听和参与表示感谢。

二、班主任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的领导者,应当具有甘为人梯的幕后策划者的意识。在班级建设之初应该是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当班级管理基本成型之后,就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班长、小组长的培养上去,这时,班主任就应当是导师、大朋友,应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特别是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其次,对于小组成员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协调员。再次,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重新回到集体前进的道路上,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孩子王。

第3篇

一、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1.利用开学典礼召开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

2. 利用每周国旗下演讲,如“民族精神在我心”“我爱我的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宣扬民族精神。

3.利用年级展板展示学生作品:

展板一:“民族精神代代传”(高二年级)

展板二:“我与伟大祖国共成长”(高一年级)

4.利用班级板报做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宣传,如“民族魂”和“辉煌六十年”。

5.利用学校橱窗激发民族自豪感:“优秀班主任风采”.“尊师重教,和谐师生”和“祖国万岁”。

二、寓民族精神于活动之中

1、结合常规教育月,校政教处常抓仪容仪表,规范“做、立、行”。

2、多种活动小而实:

1)高一年级专题讲座:“不屈不挠奋斗史”;

2)八年级革命歌曲联唱;

3)七年级和高一年级校歌合唱比赛;

4)全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征文;

5)全体班主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班会活动设计;

6)全校“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

7)七年级讲革命故事比赛。

三、弘扬民族精神成果卓着。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

经过开学初由班主任负责的始业教育,学生对新学期的工作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七年级和高一新生也了解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并基本适应了中学学习生活;八年级和高二学生学习更加努力,挑战关键性的一年;九年级和高三学生向着更明确的中考或高考目标奋进,学习氛围更加浓烈。勤奋刻苦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校行政班子全体出动,群策群力,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政教处主持编印礼仪规范学习材料并明确提出教学区内不得使用手机以及制定文明学生标准。在这些举措下,全校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都能完全符合中学生的要求。文明之花在长虹处处绽放,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民族传统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2010年9月10日是第25个教师节。长虹学子也以自己的方式抒展这一情怀。各班都在教师节前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弘扬尊师重教精神;有的班级,有的学生或一张卡片、或一朵康乃馨、或一句祝福送给老师,既表达了对老师的爱,又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十月一日,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祖国迎来了六十华诞。在此之前,各班采用各种方式迎接国庆,有黑板报,有周记,有组成志愿者上街捡垃圾等等。而这一天,长虹学生绝大多数都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和阅兵式。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国旗升起的庄严;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富强的喜悦。

第4篇

一、以文化引领,促进学生内悟

高一新生刚刚入校,各种学习任务还尚未进行,此时对入校新生进行文化熏陶是最佳时期。有经验的一年级班主任早就提前投入工作,想好了班级文化标语口号,有的在班级的墙壁上面张贴喷绘标语,采用“静,专,思,主”。营造好的文化氛围,“静”指学习场所幽静,安静,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专”引领学生学习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忘我,忘物,忘时。“思”是引领学生善于思考,肯于动脑,积极钻研。“主”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号召学生用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意志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班级也采用“入班即静,人位即净,人题即竞”。目的也是引领学生静下来,无杂念。人静,心无杂念,竞争激励,忘我忘物地投入学习。除此以外,班级在每半天上课之前还可以进行宣誓,有的班级的誓词让听者为之动容。宣誓带来的不仅仅是誓词的震撼,还有学生高昂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还有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组建励志书薄。让学生把读到的励志文章摘抄下来,装订成簿册,在班中传阅,以阅读的形式激励学生好学向善。学生从这种文化氛围中很容易产生自我顿悟,领悟刻苦学习,成人成才的真谛。内悟才能发自内心地改变,内悟才付诸行动。以文化引领,促进学生内悟是形成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二、以活动引领,促进学生内省

无痕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进入高中以后,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教育意义,促动学生内省。如,一进入高中,学生都会有为期一周的军训。在军训中,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组织纪律观念增强,寝室内务整理明显规范化、条理化,做操跑操也能做到整齐划一。在会操演练时,各班出场的标语口号、跑步、正走都受到好评。这些都是军训的显性效果。在军训结束的当天,有的班级还可以举行更深入人心的活动,可以开展“军训中,我感动了……”的演讲比赛,学生纷纷思考,搜寻军训中的感动人心的事在班里演讲。通过演讲,学生之间的真情流露,感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善、美,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针对很多学生带手机的现象,还有的班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提前准备好学生签名的白色布标,白色布标的四周也提前装饰好,并提前告知学生班会的主题是“使用手机的利弊”。很多学生积极收集材料,踊跃发言,在班会结束时,班主任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手机是我们和家人、朋友联系的通信工具,正当使用会给我们带来便捷。但不当使用则会给我们学习带来危害,你们能不能当众签名,表示自己要正确使用手机,不给班级学校管理带来麻烦。”这时有很多学生纷纷走上前来签名。鼓动更多的学生签名,随后就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自制能力差,主动上交手机要求老师保管。对于手机使用这一难题,就以这种巧妙有效的方式解决了。既没有强令制止,又能促动学生自我醒悟。

三、以目标引领,促进学生自控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才能为之努力。要引导高一新生尽早制定好人生的目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长期的规划,对自己的学习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这样才能不偏离人生的航向,又能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班级要制定班级目标,有的班级制定的是“学习领先,德能勤绩全发展”。有的班级制定的是“纪律严明,学风纯正,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等。除了班级总体目标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的个人目标,那就是充分利用桌角文化,让学生在自己的右侧书桌角上,贴上一片精美的纸,写上“我理想的大学……我的个人梦想……”一旦学生出现学习倦怠或情绪波动时,低头看看自己的定的个人目标,就会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桌角文化一旦制定好,对学生来说都能起到最好的引领作用,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拼搏,学生一旦实现了短期目标,就会自信心倍增。学生就会制定新的短期目标,努力实现下一个短期目标。如果每个学生都一门心思地投入学习,那他们就几乎没有心思去玩电玩,去学校外溜达,课间闲谈的少了,无聊打闹的学生消失了,探讨问题的多了,读书的多了。以少数带动多数,班级学习氛围会日益浓厚,逐步实现学生自我约束并增强自制力。

四、以制度引领,促进学生自律

管理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制度是管理的保障。班主任还要注重制度引领。

首先,在班内加强制度学习,班内可以印制各种学习材料,如,学习《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常规要求上严格规定起床、两操、上课、自习、三餐、就寝、卫生的制度。学习《学生学习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评选班级“规范之星”。对学生讲明,考核成绩跟期末三好学生和单项先进的评选挂钩。评优就是按照考核分数高低排列,人人有机会,人人平等。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制度,让学生明确班主任的重视程度和考核量化的作用。班主任和班委共同监督落实,让制度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班规和班级制度。

其次,选好班委会成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采取竞争上岗制,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通过竞争当选的班干部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中有威信,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协同班主任,共同监管班级各项制度的落实。

第5篇

 

关键词:中专生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近年来,中专学生在校抽烟、喝酒、打架、故意毁坏公物,抢劫、甚至自杀、故意杀人等事件频频发生,这说明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大专生、本科生,他们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后在社会闯荡过几年的青少年,思想上、行为上正处于极不稳定时期,正处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型时期,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且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合理,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上的不适应,以至出现厌学、退学等情况。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师长,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责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参加中专学习的学生构成情况相对复杂。从生源情况看,良莠不齐,大部分是考不了高中或考不了统招学校的学生。从学生的构成来看,相当一部分是中考落榜学生,在学习、品德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打工几年后回来上学,他们认为是走不了别的学校才来上中职,所以他们对学校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如果校园环境再差强人意,教师授课有偏见,语言或表情上有所讥讽,更会让他们产生人生失败的挫折感。对学校不满意,对老师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又无力改变现实,就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走投无路”的迷茫,丧失自信,进而会有混日子的思想。这种不良想法深埋于心,久而久之,便会让他们消沉、悲观,与人为敌,与校为敌,稍不如意,便头脑发热,火往上冲,喝酒、打架、发生暴力事件就不难理解了。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厌学、偏科,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由于中专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没有打下好的基础,所在在进入中专学习后,由于专业课程增加,在学习中随意性较强,对自己喜欢的课程会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出现消极学习,再加上以往高校毕业生工作难找,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 

(二)学校教育教学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班级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单一,处理矛盾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弱。 

当前,家庭状况变化普遍引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同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一是贫富悬殊较大,贫困家庭的子女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平衡。家庭条件好经济较富裕的学生,其消费较高,花钱大手大脚;家庭条件差,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消费水平低,花钱节衣缩食。处在贫困线下的学生,明显感觉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相当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新的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不断加压,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心灵扭曲[1]。 

(四)生活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这部分学

生的依赖性。在看到社会中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普遍产生厌学、敌视社会、仇富情绪。 

(五)网络媒体的危害。 

互联网的发展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及网上娱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强的中职 

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品德,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 

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2]。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渗透健康心理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现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上家长尽量满足,在学习上从严要求,缺乏吃苦教育,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加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性格焦虑,脾气暴躁,或沉默寡言,意志消沉,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注意这些学生,从思想上给予指导,精神上鼓励,培养融洽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拾回自信,这样有利于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以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2.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班主任的优势在于经常和学生接触,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班主任对于纠正学生偏科和偏师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在中专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3]。 

(二)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 

除了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外,授课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一个表情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激励一个学生进步,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要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走,要充满爱心,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充分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

程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4]。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作为教师,要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爱学生,才受到学生尊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和人生态度对待学生,对待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3】管新《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各界关怀下,在教育局推行的素质教育梯次发展管理评价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以朱世华校长为核心,统一理念。共谋发展,以“为成长营造空间,为成才搭建阶梯”为理念,以“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成就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为办学宗旨,形成“和谐、求真、制新”的校风、“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和“惜时、活学、博采”的学风。2003年至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综合评估名列全县前茅,连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优异学校”、“教学质量优胜学校”,2004年学校成功通过了“艺术特色学校”的验收,摘取了2005年县局“艺术教育创新奖”桂冠。2007年通过“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验收。学校先后被授予“西安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红十字会示范学校”、“西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西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新课程实验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文明校园”、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

一、统一理念,准确定位

学校发展问题,实质是思想理念问题。在学校管理中。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有科学前瞻的思想理念。在蓝田初中。管理理念体现在准确定位上。

(一)事业定位 从朱世华校长到每位教师都清醒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与不可复制性。虽然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要时刻铭记在心却非易事。他们在管理中,除了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外,还把全体教职工例会作为周修养时间,依计划有主题地进行教师思想教育。让教师明白,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在塑造学生美好人生的过程中,学会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塑造美好。

(二)角色定位 他们要求每个人都应明确自己在学校大家庭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只有明确责任,才能干好本职,互相合作,和谐共处。

(三)目标定位 即每个人根据自已的工作性质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定期填写目标卡并建立个人《工作情况记录册》进行跟踪。

准确定位,是尊重客观。脚踏实际,准确定位也是融洽关系、相互协作的前提。

二、以人为本,厚德治校

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包括三点:尊重、懂得、建设。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情感,尊重教师选择,尊重教师劳动成果,认同教师的差异存在;懂得教师需求,懂得教师的感受,理解教师的困难甚至失误;注重对教师情感建设,重视教职工的情感交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为此,他们还在全校倡导“三多”口号:即多微笑、多鼓励、多沟通,要求每个人把微笑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实践证明,教师情感的投入,比管制和约束更能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管理者的厚诚情怀和全体教师师德相互感染,形成这一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厚德治校。

三、完善制度,科学管理

人文关怀与科学管理的和谐统一,才是完善的管理。学校建立了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与考核办法。

(一)“四定”管理――解决管理难题

在各处室管理中,他们打破了“一刀切”的平均主义管理。确立了“四定”管理,即定岗、定员、定职、定酬。

――根据学校编制及各处室工作量为处室设定工作岗位及岗位人数。

――根据学校推荐及教师本人意向,处室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确定人员。

――根据不同处室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工作量设定处室岗位职级比例。处室负责人再根据本处室比例,依据各职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工作量等,为每个岗位人定出岗位职级。

――根据岗位职级制定相应激励措施。

“四定”原则遵循动态管理机制,同一处室内,对于业绩突出、责任心强的职员随时提升职级,及时鼓励;各处室如出现工作突出人数多于谊处室优秀职级人数,则为该处宣增加优秀职级比例,以鼓励处室人员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一管理办法,体现了处室管理的横向提升与纵向提高的整体推进与均衡发展,使处室管理规范、科学化。解决了学校处室管理难题。

(二)五种机制――学校管理的核心

1 实行“优化组合制”

2004年学校率先在全县实行了优化组合制。先由各位教师依据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填写意向表,学校根据意向表与本人能力,划分级组,由学校领导先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再聘任班主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学校建立教师教育教学档案,记录教师业绩,年终总评。横向与同一年级同一组别比较,纵向与全校其他级组比较,并结合自身发展与原基础比较提高幅度,对优秀者提出发展目标,下年聘任高一级科目,实现三维目标管理评价和动态管理。

这一管理机制的运用,调动了各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各个层次的教师都有所求、有所获,教学热情高涨,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 推行“激励竞争刺”

2005年以来,学校大胆任用一批青年教师把关初三教学或担任班主任工作,采用任课循环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使教师价值提升,动力内化。

3 重视“发展评价制”

为了为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学校在《教师教学成绩评比办法》中,认定各班分班成绩为基础成绩,每次考试以各班自己基础分为依据,纵向比较是否提高,再与同级其他班横向比较提高幅度大小,以提高幅度最大班为标准,划分奖励等次。这一制度,客观上认同差异,科学地实现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提高基础上的发展,发展基础上的跨越。

4 建立“多元评价制”

学校建立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对象多层面,评价方法多样化。既注重过程评价,又注重结果评价。改变以往的“唯分数”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全面多元的信息反馈。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等评价办法,了解教师工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既客观全面又公平公正。

5 调整“教师奖励制”

调整《教师奖励办法》,提高奖励幅度,加大奖励面,细化奖励细则,由过去单一成绩奖励变为德、能、效、绩四大决60条进行评价奖励,及时肯定教师工作成绩。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奖励与肯定,使每位教师有付出就有回报,有价值体现,有成就感。

(三)校本培训――学校发展的基础

依据“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得每一位教师向着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方向发展,学校展开了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工作。

1 弃旧图新。理念先行

学校组织教师代表外出学习,开展经验交流、讨论座谈、

观摩课学习,召开《班主任学习会》、初三《科任教师学习会》,印发《班主任学习材料》。制订班主任研讨课题,如“如何让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愉悦”等,学习先进理念,进行“洗脑”、“换脑”,摒弃旧思想观念,提升教师思想认知层次。

2 请进走出,专家指引

请进心理学专家宋馨、省优秀班主任李晔等专家做报告;观看魏书生专题报告、课改实录等,对教师进行高层次指引。同时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观名校。学习先进,开阔视野。

3 以点带面,互相帮扶

在校本培训思路上,采用“以点带面、分层培养,以个别培训带动全员培训。以骨干教师为先导带动其他教师”的方略。根据教师的个体素质差异,分层次培养,比如,请有・心理学专长的教师参加市级班主任心理培训班,生化教师参加市青春期健康教育项目主持人培训。教研组长参加新课改培训,再让他们培训、带动其他教师;让年轻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一帮一,取长补短。

4 整体推进,形成风气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优化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在校本培训活动推动下,全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尤其在学习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制作课件上,全校近百人自发购买了u盘,有的老师还自费进入付费网站,搜寻优质教育资源。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做作业批改记录,争搞教学科研。学习风气浓厚,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四)生本为的――学校教育的根本

“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天空自由翱翔”――这是他们的育人理念,也是他们育人的目标。

1 确定目标

本着“尊重客观,唯物判识,认同差异,关注个性能动作用,以个体的主动提升促进全体发展,以个体、个性主动生长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学校确定了“和谐”、“自由”的教育培养目标,“注重个性、发展特长”,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在教育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四个目标层次化”:

一是课堂教学的要求目标层次化;

二是作业布置要求目标层次化:

三是班主任工作目标层次化:

四是学生品质培养目标层次化。

2 分类指导

要求教师分类指导,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基础差异,让学生或读写或演讲或写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都有成功的机会;作业布置要求在量和难度上要有梯度、有层次、有针对性。再如班主任召开家长会要求分类、分期、分批进行,因材施教。

3 建立机制

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确立“初一抓养成,初二防分化,初三重强化”的“抓、防、强”的教育思路。建立循环机制,杜绝打遭遇战,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促进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辅导 策略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44-01

一、开展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的背景和必要性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强,周围环境的变化,逐渐产生了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而消极的心理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在整个实施素质教育中已经成为核心素质,开展中学生心理辅导、找寻解决心理辅导有效策略与途径,是使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应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深入开展沟通实践活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疏导网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良性循环。

横向:按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以学习、生活和活动为主线。从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团队活动、后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性质的角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调整学生不良心理,促进学生自身道德、文化、心理与健康的同步发展。

纵向:根据具体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心理问题倾向性,加强矫治与疏通。深化部门心理辅导工作的力度,探寻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三、学生心理辅导有效策略与途径

第一、从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出发,促进和调节学生心理健康

选修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积极主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把心理辅导由面向个体的个别辅导与面向全体的团体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心理。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学的基本途径,各种教学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各科教师能动地挖掘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则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第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主力作用,构建和谐奋进的班集体。班集体是学生为学为人,读书长智健康成长的前沿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材的最重要的场所。实践证明:班集体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第三、发挥共青团德育处等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职能作用,在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利用各种团队活动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心理主题班会或相关的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辅导。农村初级中学,尤其是布局调整的定点学校,寄宿生大约占了学生总数的50%,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外,这些学生学习期间的日常生活都在校园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住宿生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学校必须重视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以代偿因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而带来的不足。

1、班主任将心理辅导从教学及活动延伸到生活,从教室延伸到宿舍,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扮好三重角色:扮演好成长向导、心理医生、爱心“妈妈”的角色。加强与宿舍辅导员的联系,共同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宿舍管理员的多重角色。

(1)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协同班级管理育人——领导角色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必须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有灵魂、讲民主、讲友爱、讲团结、有温暖的集体,也像班级一样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强有力的凝聚力。以培养学生参加和形成自我教育管理为起讫点,开展宿舍管理工作。

(2)重视情感教育在集体中的作用,情感育人——亲友角色

在情感上与其沟通交流,在思想教育上讲求方法。力争扮演不同角色去关心、爱护他们。尽可能保持多的情感联系。以使其视管理员如父母,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能与管理员做朋友。

3、室友的多种角色。比较起单纯的同学关系,同桌之情让人难以忘怀,而室友则更令人难以忘却,充分利用室友的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般的亲近关系在宿舍内部建立谈心说事机制,让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去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调整心态,宣泄不良情绪,进行正面或侧面的教育影响,促进心理健康。

第五、把健康教育辐射到家长,通过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在家长中进行重视孩子心理辅导的学习宣传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健康辅导的培训工作。

(1)学校利用横幅标语、各种板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印发学习材料等,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人文氛围及心理辅导活动,强化意识,进而自觉地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配合学校工作。

(2)通过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专业培训。

第8篇

一、成立机构,全面部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在区教育局下达了“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通知后,我校随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对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师德教育月的重点和办法,对于我校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作了全面部署。

1、成立校长为组长,全体行政干部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师德师风教育月” 活动领导小组。

2、迅速组织发动。根据我校《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的工作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师德师风动员会;会上校长除了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还结合身边及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从思想深处到教学实践,使广大教师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教师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二、精心组织,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师德师风素质

为了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本次活动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一是例会集中学,二是平时自觉学。学校充分利用周二的例会时间,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形式多样的小组学习和交流讨论。通过材料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各类文件、学习材料进行了全面学习。学校还通过教师QQ群向教师下发了师德学习材料,内容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并明确了学习要求:认真学习,做好笔记,深刻领会,并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体会,谈感想。全校教师通过不间断的学习,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适应时展的合格教师。如今,我校老师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蔚然成风,广大教师用他们过硬的自身修养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师德风尚。

三、活动推进,形成师德教育的新风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身边的典型,以点带面,放大亮点效应,蕴养校园里良好师德师风的浓郁底蕴。

1、深入师生和家长,促进师德建设。以庆祝第34个教师节为契机,召开部分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通过面对面座谈及问卷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更加的透明,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2、树立师德典范,发挥示范作用。我校结合上级的“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于9月7日举行了学校层面的庆祝教师节颁奖大会,对在上年度获得先进荣誉的教师代表进行表彰以给老师们树立了榜样,从而在校内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本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3、根据教师在师德师风学习的体会,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全体教师向学校递交了师德承诺书。学校将各人的承诺在宣传橱窗内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鞭策教师改进工作作风,激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四、巩固成果,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关系到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师德建设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认真总结表彰本次师德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师德标兵,做好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继续组织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尤其是对师德师风教育的再学习、再认识。

第9篇

中学高级教师,拥有14年的国内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7年的英国临床催眠治疗经验,主攻方向为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障碍研究。

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老师。去年秋季,我接了高一新班。凯文从入学初就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懂礼貌,爱学习,而且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还不错。我及时表扬了他能按照老师要求刻苦学习,在学习上有很大进步。当时凯文也非常兴奋,告诉我他心中理想的学府是中央财经大学,我们还击掌作为盟约。但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凯文因为胃肠痉挛,请了病假。这个学期,我明显感觉到凯文的心情变得低沉,我也联系过家长,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生活很平稳,父母关系也很好,凯文也没有“早恋”现象。各科老师都反映凯文学习很认真,下课的时候也常常在做题,但是,考试前凯文常常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最近,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凯文竟然带同学用晚自习时间出去聚餐,唱卡拉OK。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该怎么帮助凯文呢?请您指教。

凯文同学的表现是典型的高焦虑症状。老师虽然一片诚心地帮助凯文,但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鼓励凯文设立难度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学业目标,使得原本焦虑程度就很高的凯文陷入更深的困境中;另外一个是班主任在鼓励凯文时,传递给学生的内容是“控制”大于“信息”,削弱了学生的自主需要(Need for Autonomy),增加了学生的无力感。正是因为不懂得区分“控制”和“信息”在沟通和交流中的作用,有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出于称赞的愿望而说的话,却将收到伤害学生的结果。

所以,本案例分析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焦虑,目标,自主需要。

关键词一:焦虑

焦虑是对内心各种令人不悦的担忧、恐惧、心绪不宁等状态的总称。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焦虑、自我怀疑、紧张感。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从对这个问题最早的研究开始一直到现在,其结果都一致说明:在学业成绩和焦虑间存在着负相关。也就是说,焦虑既可以是学业失败的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学生的焦虑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各种生理症状,比如:手心出汗、反胃、腹泻、心悸、呼吸紧促甚至排尿困难等;也会产生一些情感反应症状,比如:易激惹、心绪不安、心情低迷等。这些焦虑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会严重消耗学生身体能量,导致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听课,难以专注地分析学习任务和解决学业任务,学业成绩会表现得比较差。反过来,他们比较差的学业成绩会进一步增加其焦虑程度。

那么焦虑是怎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呢?焦虑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干扰学习和测验成绩:学习时注意力的焦点偏离;学业任务难以完成;测验中出现思维抑制。

一、注意力的焦点偏离

当人们学习新内容时必须全神贯注。高焦虑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焦虑或担心,分散掉关注学业内容的精力。比如,凯文心中可能充满不安情绪:“我是如此的紧张难受,我永远都无法理解这些材料!”当凯文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精神上的躁动和身体上的不舒服时,从老师开始授课的那一时刻起,凯文就会因为自己的高焦虑漏掉很多学习上有用的信息。

二、学业任务完成困难

即使凯文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感,把注意力投诸学业任务上,但在面对比较有难度的材料时也会有障碍。因为,把新的学习内容消化理解并记忆对高焦虑的学生也是挑战。由于高度焦虑状态是“进化心理学”当中描述的fight or flee的经典模式,当人感觉恐惧时,仅有两个选择:要么拼命要么逃命。无论是拼命还是逃命都不是一种冷静的理性思维状态,由于恐惧的干扰,凯文可能经历过面对学习材料脑子里会出现一片空白。

美国教育学家John Holt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版过一本著作《How Children Fail》, 即使时隔半个世纪,他的教育思想依旧被西方教育者拥趸:孩子们只有消除了恐惧,才会安心地学习。倘若一个学生过度地关注自己的答案是不是一定正确,自己是不是看起来很聪明,而不是通过跟老师和同伴课堂互动更多了解到自己在学业任务上有了哪些收获,学生难免会在学业进步上出现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焦虑的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凯文的这个案例中,仅仅靠轻松的学习氛围或者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都无法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此,老师必须根据凯文的个人特点,提高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

三、测验中出现思维抑制现象

通常,焦虑的学生实际上的知识量比考试中所表现出来的要多。高焦虑学生缺乏考试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如何审题,如何找出试题的关键词,如何理解试题考查的方向和中心内容。在考场上,凯文会苦于试题没有按照自己准备的思路提问,因而让从前所学内容在考场上变得“僵化”, 所以,面对不同角度的提问,凯文会感觉无法提取出所学内容满足考查要求,纠结于自己的知识模块怎么也不能搬进试卷中。

关键词二:目标

凯文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就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进入中央财经大学。由于这所大学每年在黑龙江省只录取十几名文科生,凯文实际上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学科总成绩要在全省名列前茅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和凯文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否相符合?如果差距过度悬殊,难免给凯文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

尽管设定目标对成绩提高有很多裨益,但是,目标的设定却不是越高越好。有高焦虑的学生通常不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他们倾向于选择极难或者极容易的任务目标。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们更可能失败,这会增加他们的无助感和焦虑;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在极容易的任务上可能获得成功,但他们体会不到进一步努力的满足感,但可减少对学校任务的恐惧,比如随便进一所职业大专,有书读,但凯文真的进入那里是不会甘心的。

凯文属于比较典型的倾向于能力的实体观,即设立成绩目标。他缺乏独立感与成绩之外的自我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换言之,凯文觉得最后得到的考分才是他感觉自己在学业上有收获的依据。所以,凯文难以形成固定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凯文宁愿让自己避免看到低分数,哪怕是故意避开考试。另外,拖延是凯文这样的学生为了避免焦虑采用的自我保护策略,比如跟同学一起出去吃披萨,唱卡拉OK等,暂时把注意力从学业上转移开,短时间逃离焦虑带来的痛苦。

为了给凯文设立更贴切的学业目标,我们不妨参考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Woolfolk关于这方面的阐述:精确的、中等难度的、且在不久将来可以实现的目标才是积极有效的,这样的目标才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持久性。在企业管理中有一个目标SMART原则,实际上,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教学: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以衡量),Achievable(可以达到),Realistic(脚踏实地), 以及 Time-targeted (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Locke 和 Latham的研究,设定目标能够提高学业成绩的理由主要有四个:

选择――学习者的注意力瞄准在当前任务上,远离分心事物。每次心思从书的这一章转移开时,要完成这一章的目标会帮助学习者把注意力拉回到任务上面来。

努力――明确可行的目标会让学习者愿意付出努力。如20分钟之内缩写一段300字的英语短文,学生会主动排除干扰,专心寻找关键词和主要事件,并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语法写出梗概。

坚持――当我们有明确目标时,紧张的进度期限会让学生有全力以赴的专注状态,而且保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增长。还是如上的英语缩写,300字短文中的生词和不熟悉的语法非但不会阻止学生完成任务,更会促使学生查词典,查资料。

认知――当旧的策略无效时,可以寻求新的策略。比如,300字短文缩写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质量,那么,请教专业教师的指导,探讨影响缩写质量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等。

关键词三:自主需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在研究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人的行为影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弄清楚:内部动机在决定人的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经验理论,即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这个理论在二十一世纪被社会心理学家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自我决定理论的中心是自主需要(Need for Autonomy),在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感到我们是有能力、有选择的,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并且与他人相关联,我们属于某个群体。在教育学领域中,自主需要强调学生自我胜任感,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有自己的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学业,而不是外部的奖励或者压力来决定学生行为。

与支持自主性的课堂相比,控制性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死记硬背任务的成绩。当学生被强迫做一件事情时,他们常常会寻求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就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现象看,家长和学生似乎更偏爱控制性强的老师,哪怕支持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老师可以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培养出孩子长远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也不必困苦于此而丧失工作动机,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教学互动中,强调传递信息而不是控制学生。

这里需要跟老师们介绍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事件对动机的影响是通过个人对这件事情的意义理解来决定的,对老师来说就是你对学生的评价表达出的是控制还是仅仅提供信息。

根据这个理论,所有的事件都有“控制”和“信息”两个方面。当一个事件是高控制性质,也就是说它强迫学生必须以某种方式行动或者感觉时,学生将体会到较少的自我控制,他们的自我决定感被压抑,并且感到丧失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的内部动机就会降低。相反,如果该事件提供给学生信息以增加学生的胜任感他们的内部动机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