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4:47
导语:在结构施工识图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在已形成金融稳定机制基础上,开展日常监测活动。根据《××市金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维护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我支行建立了全市房地产信贷市场、商业银行利率水平、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票据业务、政府背景贷款、大企业贷款等7个监测数据库,及时把握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二、加强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的监测、评估。按季对农合行财务变动情况、贷款投向、不良贷款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向上级行反馈农合行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按旬对农合行备付金率的监测,及时掌握农合行流动性状况,9月份,由于农合行业务人员操作失误,引起存款准备金不足,我们及时予以提示,并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召见职能部门负责人谈话,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在现有的宏观调控频繁的情况下,必须强化流动性管理,以防风险发生。
三、建立了银行业信贷信息共享、预警协议。为发挥金融机构应急预案机制,我支行拟定了银行业信贷信息共享、预警协议,以××市政府确定的年度星级以上企业、对外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市政府背景贷款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监测对象,监测其贷款授信额度、贷款投放量、重大的经营活动和投资变化。通过日常数据监测,加强银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把握金融机构动态,达到防范信贷风险目的。
四、扩大金融稳定监测范围,将保险业纳入监测对象。通过召开例会,交换统计信息等形式,及时向辖内银行业、保险业通报金融数据。如上半年,保险公司向我们汇报其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中遇到的人力、财力方面的问题,我支行经过调查了解后,及时向市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日常的监测和通过,形成同业之间长期交流、沟通、合作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有利于金融健康运行。
五、牵头成立了××市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并成立了专家咨询组,将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相关人员,提高应急工作效率,以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超长 膨胀混凝土防水施工
华为南方工厂E1项目工程地下室长172.8m,宽170.8m,建筑面积为29360m2,为超长混凝土结构。整个地下室设计的防水等级为Ⅰ级,采用自防水膨胀混凝土,底板防水采取外防水模式,使用4SBS聚酯胎Ⅱ型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外墙防水做法为1.0mm厚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加4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满粘,下面作简要说明。
一、地下室自防水膨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1、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方案。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8%~10%。设计采取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加强带位置混凝土的膨胀剂掺量为10%~12%。通过膨胀混凝土应力释放,来抵消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应力拉伸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当中,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合理选取原材料,确保整个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能够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砼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砼中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砼坍落度控160mm~180mm。
水泥、砂、石、SRM(品牌)高性能膨胀剂、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必须经过计量后才能投入搅拌机,按重量计量,偏差应在下面范围内: 水泥、SRM高性能膨胀剂、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水:±1%,砂、石:±2%。
实践效果:按照上述方案配备的混凝土不单具备良好的和易性能力,同时可在提高材料密实度,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地下室结构混凝土的施工。针对前述地下室的情况,结合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与要求,经过深化设计,底板、顶板均设置6条膨胀加强带,将地下室底、顶板各划分为16个区域,每边外墙设置3条膨胀加强带,4道外墙共划分为12个区域,底板、侧墙和顶板的加强带要贯通。每条加强带宽2米,并在该部位增设附加钢筋,在加强带的两边,采用3mm厚钢板止水带,用居中布置的方式。为防止加强带带周边出现混凝土的流入问题,应当在加强带的两侧位置布设间隔距离较短的铁丝网装置,施工完成后,将钢丝网凿除,将膨胀带清理干净。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先用C35砼加小膨胀混凝土(掺入8%SRM)浇注一个区域,在后一个区域施工时,先用C35小膨胀量砼浇筑区域板面,在加强带交界处混凝土尚未初凝前,再改用高一强度等级C40加大膨胀混凝土(掺入12%SRM)浇筑加强带,混凝土按有关规定养护不少于14天,两块区域混凝土浇筑时间相隔不小于7天。
浇筑外墙做法与底板基本相同,但浇筑某一区域的外墙应从中间向两边加强带的方向浇筑,而浇筑地下室顶板,做法与底板相同。
地下室加强带布置图
地下室底板加强带做法
地下室外墙加强带做法
3.混凝土外墙施工缝的施工处理。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的水平施工缝位置,应留置在高于地下室底板面50cm处,墙体中间部位设置3mm厚止水钢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让止水钢板高出施工缝表面10 cm。通过此种方式确保止水目的能够得到实现。具体的施工方式如下图所示(见图1)。
图1:地下室外墙施工缝施工方式示意图
4.穿墙螺栓止水环焊接及凹槽剔出做法。由于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过程中需使用对穿墙螺栓,在施工过程当中,为截断穿墙螺栓部件位置的地下水渗透路径,要在螺栓部件中增设止水环,止水环的基本尺寸为3cm×3cm,厚度参数为5mm,采取焊接的方式将其固定于螺栓部件的中部位置,具体的施工方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在混凝土原材浇筑作业完成之后,在地下室外墙结构迎水侧螺栓位置剔出一定尺寸的凹槽,凹槽需要采取密封膏与防水砂浆原材相配合的方式加以密封。
图2:穿墙螺栓部件施工方式示意图
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防水施工
地下室底板防水采取外防内贴的施工方式,使用4SBS聚酯胎Ⅱ型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卷材的接头采用热熔法处理,防水卷材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在卷材面层上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保护。而外墙防水则采取的是外防外贴的施工方式,先涂1.0mm厚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再满粘4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卷材接头同样采用热熔法处理。卷材的收头要在距离室外地平线300mm以上,将嵌缝油膏敷在此位置的凹槽当中,确保其密封。另外,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做好细部处理,在加强带、施工缝以及墙体阴阳角位置,增设SBS卷材附加(SBS卷材基本尺寸为500mm)。就外墙而言,为避免回填土作业对防水层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需用聚乙烯挤塑板对外墙防水层进行保护。土方回填时采取分层夯实的作业方式,将其作为最基本的防水层。
三、结束语
该地下室现回填现已超过半年,除外墙个别地方有裂渗点外,与几个已完成的同类地下室相比,整体防水质量较好。通过本工程发现,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进行综合防水施工,有几点值得关注:1、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通过使用膨胀混凝土,优化施工材料配比,并合理设置膨胀加强带,能有效抵消混凝土在应力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拉力,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2、利用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配合涂料、卷材外防水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整个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的防水质量及使用的耐久性。3、在综合防水中,着重提高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设法避免裂缝产生,要进一步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应将外墙单排水平钢筋的配筋率提高到0.3%左右,并在外墙墙高的中部约1米的范围将水平筋间距进一步加密为100mm,或在膨胀混凝土基础上添加聚丙烯纤维。
总之,本文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综合防水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简要说明,希望能够引起设计、施工等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凯.补偿收缩混凝土在超长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黑龙江.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
[2]唐爱平.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超长结构地下室裂缝控制中的分析应用.中外建筑.2010
[3]鲁统卫,李雪峰,郑国峰.补偿收缩混凝土在超长大面积薄板工程中应用. 低温建筑技术.2005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计算;教学
一、前言
“工程造价”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强的课程,其中《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是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就业,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方法的研讨非常重要。
二、平法的概述
1、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三、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的必要性
1、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2、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分析研究
《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部分高职院校同学生源多样化的现实,部分同学学起来感觉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它又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方法进行了总结。
1、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1本教材+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教学部分分为基础知识、梁、板、柱、墙及基础6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第一阶段,讲授该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该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课本所给例题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识图训练。
第二阶段,讲授该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根据平法结构施工图纸,对该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该构件具体实物,通过该构件的受力特点及作用用途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计算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分离图”,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计算,这时的“钢筋分离图”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把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钢筋计算练习。
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围绕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2、课程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KL钢筋构造时可以将KL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和KL构造钢筋的演示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这比只拿着书讲半天要强的多。在直观认识的情况下,对构件钢筋构造进行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
绘“钢筋分离”图利用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从中抽取用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计算。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
自制“简易模型”对于某些构件,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很不容易直观感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很难见到实物的。比如条形基础加腋部分构造,就是不少同学比较陌生的。
分角色模拟图纸会审在课程教学将要结束的几周,留出一定的教学时间运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综合模拟图纸会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关键词:钢结构与施工;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束必清(1980-),男,江苏泰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江苏?扬州?22512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70-02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甲方一般都期望能有投资少、见效快的建筑,特别是生产性建筑(如厂房)。钢结构的施工周期短正好与之相吻合,再加上钢结构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能回收利用等优点,故其有着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其轻钢结构、网架结构、幕墙体系,在美观程度相同的前提下,混凝土结构更是无法取代。
一、“钢结构与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钢结构产业的快速发展,突显了钢结构设计、二次设计、加工制造、施工验收及管理能力的滞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高素质、专门型钢结构技术人才迫在眉睫,“钢结构与施工”课程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钢结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时严重不足
我国钢结构的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最初的“节约用钢”,发展到80年代的“合理用钢”,再到1998年10月建设部提出的“提倡用钢”,最后到2000年1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会议提出的“推广使用钢结构”,[1]国家对于钢结构的使用政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钢结构课程仍然是延续20世纪60-70年代的教学安排,[2]学时大多数在60左右,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学时太少,导致很多知识只能做到初步了解而难以深入,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课后自习,其专业素质与企业的“零距离”上岗要求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2.教学内容未更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传统的教材,[3]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此类教材普遍缺少钢结构二次设计、加工制作、现场安装验收及管理的内容,或内容偏少。而目前钢结构建筑行业正大量需求这类人员,钢结构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这类人员。故“钢结构与施工”的课程教学需要对其进行补充。
3.学生存在不利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见到的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导致学生对钢结构建筑很陌生,不知学以何用,学习兴趣不高。对于高职类学生,一些先修课程的知识未能理解透彻,如建筑力学;一些文科类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力学概念都不清楚。再加上钢结构构件名称繁多,节点构造亦较复杂,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又有畏难心理就很难学好钢结构课程。
4.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之间的关系,要不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对需要掌握的计算知识点的讲授思路;要不过多地使用黑板教学,导致教学的信息量又太少,无法将钢结构的各方面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课程教学平铺直叙,毫无疑问和悬念,学生课堂比较被动,主动动脑学习的激情不高。
二、课程改革探索
“钢结构与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出现了课程教学现状不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切不可放任自由,而应该抓住这一具体契机,对钢结构课程进行不断改革,旨在培养出能够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的学生,为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1.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重组
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用”为原则。在目前学时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侧重钢结构二次设计、加工制作、施工安装验收及管理的内容,弱化钢结构构件的设计验算、钢结构连接的设计验算,补充了钢结构识图训练的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一般都是先讲钢结构连接的设计验算,后讲钢结构构件的设计验算。但是在讲钢结构连接的设计验算时,用到钢结构构件设计验算的知识点,需要对连接部位的钢结构构件进行验算,且《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亦是先构件后连接的这种安排,所以将这部分教学的先后顺序作了适当调整,调整为先讲钢结构构件的设计验算,后讲钢结构连接的设计验算。
教学内容应以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为依据,随着目前国家抗震、混凝土、高层规范的更新,所涉及的内容应该作相应调整,确保所讲内容的及时准确。
2.注重了解学生学情,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需要在整个讲授过程中不断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反映钢结构的优点和重要性。应及时放一些与教学内容对应的钢结构现场施工图片及录像、已建各种钢结构建筑图片、三维效果图及示意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印象,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方便学生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用在何处,培养学生学习钢结构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一些计算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弱化,只注重规范上理论公式的使用,不注重其推导,以能使用、会使用为准。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平法 结构施工图 钢筋
平法是“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它是我国现行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现已在全国结构工程界普遍应用。不仅在工程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逐渐影响到结构教育界、研究界。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图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目前平法最新版本是11G101系列,现在有的还在用03G101系列。
1 平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在2000年7月17日批准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相关设计单位立即执行了此标准。此后,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大多采用了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2 平法的作用
2.1 对于设计单位,推广平法以后,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了,由过去的百十来张变成了二三十张,不但画图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例如每根钢筋的形状,尺寸的具体计算、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省去了,这使得结构设计大量枯燥无味的工作减少了,结构设计师的生产力提高了很多,加快了结构设计的速度。而且,通过使用平法这一标准的设计方法,来规范设计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水准。
2.2 施工单位,推广平法以后的好处首先就是施工人员携带到工地的图纸数量少了,还减少了阅读结构施工图的时间。不过,只带这些施工图是不够的,还必须带上相应的平法标准图集,就像学生每天携带的字典一样。但是,问题并不是这样解决了。手拿字典要首先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手拿平法施工图,首先要熟知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平法施工图上的各种标注;另外,还要熟知相关的节点构造,能够在平法标准图集上查出相应的节点构造来。
3 传统的配筋图与平法配筋图的对比
■
以梁为例,传统的梁结构平面图,只是给出了梁的平面图,也就是梁的施工模板轮廓图。也可以说是给梁画配筋的索引图。根据平面图上梁的编号,去找他们的钢筋绑扎施工图――如图1所示。结构施工图有平面图、构件的大样图和钢筋表。照表下料、按图绑扎,就能完成钢筋的施工任务。钢筋表还列出了所用钢筋重量的汇总数值,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工程预算、审计。
图2的上半部,相当于梁钢筋的立面图,给梁画出了配筋图。它具备了空间迪卡尔直角坐标系中的XOZ坐标平面,把钢筋的形状和摆放部位都表达清楚了。图2的下半部,相当于梁钢筋的侧面图,它实际上是钢筋梁正截面的侧面投影。截面图是画在了YOZ坐标平面里,标注了各个钢筋的规格和数量。两个坐标面结合起来,X、Y和Z三个方向的尺寸就全了,梁钢筋的立面图和梁钢筋的截面图结合起来,就把梁钢筋的施工意图表达清楚了。但是应用平法的配筋图,没有大样图和钢筋表了,要根据施工图上的平法标注,并结合标准图集中的节点构造去想象整个构件的大样图;由于没有列钢筋表,后面施工时,施工单位的人员必须靠自己去将每根钢筋的形状和尺寸逐一计算出来。然而,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所用钢筋的种类是很多的,这对施工方的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因为平法普及的时间还不长,要在短时间内熟悉相关的平法知识,进而达到熟练的计算水平,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4 应用平法要注意的问题
4.1 普及平法知识的问题 施工人员,如何根据手中的“平法”图纸,根据构件的抗震等级等条件,准确无误地去查阅《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相应的施工详图及其相应尺寸,并且据此施工,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从多年的工作中,我发现要较好的掌握平法,必须掌握一定的力学知识。只有掌握相关的力学知识,才能理解力的传递路径,才能明白平法图集中为什么要那样规定,实际施工中钢筋为什么要那样绑扎。以梁为例,为什么梁的上部钢筋要在跨中搭接,而下部钢筋却要在距离支座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搭接?为什么简支梁的受力筋放在下部,而悬挑梁的受力筋要放在上部?这些做法是施工中重点要注意的地方,因为一旦弄错,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事故。由于悬挑梁中受力筋放反而引起梁根部断裂的事故已经发生多起。事实上,只要掌握相关的力学知识,知道弯矩作用的情况,这些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要做到这一点,要从学校的教育抓起,将平法知识普及到高等教育相应的学科里,从源头抓起;另外,对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做必要的平法识图培训,加强技术交底。达到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和相关的构造要求,进而能看懂平法施工图,理解施工图。
4.2 阅读平法施工图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施工图的分类。施工图根据专业的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其次要知道施工图一般的编排顺序。一般是按图纸目录、施工总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装饰装修图等。主次关系一般是基本图在前,详图在后;先施工的图在前,后施工的图纸在后;全局性的图在前,局部图在后;布置图在前,构件图在后等。同时要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记住常用的图例符号。施工中,除符合一般的投影原理及视图、剖面、断面等的基本图示方法外,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表达统一、符合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以便于识读工程图,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有关建筑制图的六种国家标准。最后要有联系地、综合地结合实际看图。要想熟练地识图,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照图纸,观察实物,这也是提高识图的一个重要方法。
4.3 钢筋算量的方法不统一的问题 G101平法图集自1996年推出96G101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在工程造价的钢筋算量过程中,往往还是许多不同的理解,比如,楼层框架上部通长筋在支座内弯锚到底该计算多长呢?不同的人对平法图集的理解就有所不同,见下表:
■
另外,通过观察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对钢筋的算法也不一样,这对平法的普及造成一定的困扰。例如,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有的认为要每一跨都断开计算,钢筋分别锚固于柱子中;而有的认为应全梁通长计算,只要保证接头的位置在靠支座的1/3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这两种算法都合理,但是同一工程只能采用一种,站在不同的角度,要求的算法和精度是不一样的。这种矛盾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去统一。
4.4 图集中的构造做法与实际施工的矛盾 图集中规定的一些做法,是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的问题。例如,在顶梁边柱的节点构造中,图集中规定的做法有“梁插柱”和“柱插梁”的做法,具体采用哪种做法,一般看设计规定。存在的问题是,在顶梁边柱处,一般钢筋很密集,很难按图集规定的做法,保证钢筋的锚固、位置和钢筋之间的间距等。在实际施工中,在这个节点处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图集中规定很多钢筋带弯钩,实际中,钢筋的直径越大,越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在一些梁、柱变截面的地方,图集中规定的做法有“上平下不平”、“下平上不平”、“两边都不平”等几种做法,而且偏离尺寸的大小又决定了钢筋在变截面处是拉通还是截面分别锚固。在实际当中这些特殊部位很难按照图集中的规定去做,再加上施工员的水平有限,在这些相对复杂的地方,一般都难以保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这类问题,要严格把关钢筋下料和绑扎钢筋的环节,加强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以及后期的强度检测。
平法实施以后,给工程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便利。在不断的普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以达到更加熟练的程度。文中所列的问题只是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实践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钱靓,王昕明.柱平法施工图计算钢筋工程量解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王甘林,罗俊.《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开设的必要性与基本设置[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张耿.平法制图钢筋下料细部计算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
b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模板施工顺序:熟悉施工图纸翻样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交底配模涂刷脱模剂放线、弹线搭设承重架(支撑系统)单向墙侧板、柱模板安装校正固定门窗模板、安装设备管洞的留洞待钢筋、墙中管线安装完毕清除底部垃圾办理技术复核记录封墙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铺梁底、梁侧及平台板、模板(高度大于600mm梁封单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封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加固予埋件安装、钢筋绑扎复核尺寸、挂板安装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浇捣砼
c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综合吊装法和混合吊装法三种:
(1)分件吊装法:指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分三次开行吊装完全部构件。
第一次开行——吊装全部柱子,并对柱子进行校正和最后固定;
第二次开行——吊装吊车梁、联系梁以及柱间支撑等;
第三次开行——分节间吊装屋架、天窗架、屋面板、屋面支撑及抗风柱等。
在第一次开行(柱子吊装之后),起重机即进行屋架的扶直排放以及吊车梁、联系梁、屋板的摆放布置。
(2)综合吊装法:起重机在车间内的一次开行中,分节间安装完各种类型的构件,即先吊装4~6根柱,并立即加以校正和最后固定,接着吊装联系梁、吊车梁、屋架、天窗架、屋面板等构件。起重机在每一个停机点上,要求安装尽可能多的构件。目前很少采用,只有对某些结构(如门架式结构)必须采用综合安装法时,或当采用移动比较困难的桅杆式起重机进行安装时,才采用此法。
(3)混合吊装法:即分件吊装和综合吊装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分件安装法与综合安装法各有优缺点,因此,目前有不少工地采用分件吊装法吊装柱,而用综合吊装法来吊装吊车梁、联系梁、屋架、屋面板等各种构件。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确定出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四、结论
[关键词] :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