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3-13 11:04:59

导语:在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X县就“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表态如下:

一、坚决扛起责任,全面提升政治站位

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是贯彻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将以本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深入贯彻学习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及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视频会会议精神,更加自觉地以“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加坚决的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树牢责任意识,坚定任务目标,更加注重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好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建设推广应用工作,牢牢把握新思想、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对标整改落实。

省、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进行每月一通报一排名,是对各地“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的检验,我们将对照通报的问题意见进行全面整改,全力以赴对标抓好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迅速传达学习这次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现场会精神,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督促各乡镇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强化整改措施,动员我县所有包户干部,乡亲扶贫协会会员以及社会团体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人士,要求我县各级信息管理员和驻村工作队要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指导帮助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户)1-2条困难需求信息,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对接扶。三是强化督办检查,我县将此项工作作为2018年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加强督办,每月通报“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工作进度,促进工作落实落细。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我县已经出台了村级信息员奖励方案,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信息管理员通信费补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部门的合作。同时,我县将通过举办“中国社会扶贫网模范乡、村创建”、“中国社会扶贫网十佳信息员”等系列宣传评选活动,激励和动员全县各界进一步加强社会扶贫网应用推广工作,给社会扶贫网工作突出的信息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五是抓好电商扶贫,我们将积极发掘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和工艺品,探索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扶贫网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示范,培养电商精准扶贫领头人,多渠道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农产品上行,通过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第2篇

 

领导干部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安排部署,查找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脱贫攻坚个人对照剖析材料文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喜欢阅读。

对照xxx反馈意见,按照讲话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和自我学习,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xx以来,学习领会xx重要指示。xx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xx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xx承诺。从xx市现实工作来看,打赢脱贫攻坚战,对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巩固xx,维护xx有着重要意义。

(一)政策学习不够。

对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学习不够主动,理论钻研不够深入,系统性不够强。虽然能够认真参加组织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学习,但是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比较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遇到问题才翻理论、寻政策,碰到需要才找依据、查资料。学习停留在一般化水平,缺乏挤劲和钻劲,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够强,没能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没有认清维稳和扶贫之间的辩证关系,投入到维稳工作的精力比重大,投入到扶贫领域的工作精力相对比重小。

(二)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估计不足。

总认为xx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是国家百强县市,近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觉得群众的生活过的相对殷实,全市贫困人口较少,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思想上持有乐观态度。对分管部门、单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频次不够多,在抓经济发展时带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识不够强。受财政收支压力制约,在扶贫领域投入的财政资金不够充足。

(三)发动群众不够。

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工作力度不大,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贫困户“等帮扶、等小康”,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对包联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指导还不够,导致发动全体群众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行动还不够。鼓励贫困劳动力到园区参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协调沟通机制不够健全,执行情况不太理想。

(四)思想创新不强。

在具体脱贫攻坚工作中,想问题、做工作、办事情还是沿袭老方法、老套路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少。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考虑单方面的难处多,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运用现有扶贫政策处理有关问题方面不够灵活,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区域范围内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效果不明显。工作中,有时思想顾虑比较多,突破思维定势少,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意识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五)统筹兼顾不够。

统筹兼顾事关整体工作的发展,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包联乡镇领导,对自己所分包的乡镇脱贫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大,对其它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指导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了影响。引进产业扶贫项目时,有重短期,轻长远的倾向,产业带动脱贫的成效不太明显。对扶贫资金监管不够,出现部分扶贫资金短期闲置和资金低效使用现象。

对照以上问题,主要有几点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依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抓扶贫,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认为抓脱贫攻坚是分管领导和扶贫办的事,下到包联乡镇都是以检查完成自己分管工作为主,没有用更多地精力和时间去抓脱贫攻坚工作。

(二)理论学习不扎实。工作中放松了脱贫政策理论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浮于表面。

(三)具体工作落不实。对脱贫工作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检查抓得紧,就抓得严,上级检查一放松,下面紧张气氛就消除的现象,随大流、搞突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没有很好做到谋划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任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不到位。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剖析,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学习,增强政策理论修养。

把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学习摆在自身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断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提醒自己不能有任何松懈之心,继续保持并提高学习上的优势,不断促进脱贫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严格督促包联乡镇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做好每一项脱贫攻坚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沉下身心,通过以上率下、改进方式方法促进每位帮扶责任人扭转作风,掌握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三)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增强脱贫攻坚保障。

根据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需要,指导共同谋划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增强香梨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脱贫项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用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实施“志智双扶”。

第3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20年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工作,巩固和验证“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情况,筑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效。我乡高度重视,按照时间和分组安排,认真负责地开展好本轮督导检查,在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此次我乡交叉检查镇江关乡。具体安排如下:

二、工作类别

时间安排在2020年6月11日。对镇江关乡进行交叉检查,督查主要内容为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以及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完成情况、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情况、问题整改“清零”情况、脱贫攻坚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情况等情况。

三、人员安排

成立由县级联系乡领导盛乡长、县联乡领导何沂为组长,乡党委书记为副组长交叉检查组,乡脱贫办工作人员、乡部分工作人员、县级部门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为成员。

四、检查内容

1.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完成情况

①剩余贫困人口“清零”方面。按照2020年4100元的脱贫标准,对所有贫困户进行督查。②年度扶贫专项推进完成情况。对照《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14个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州脱贫办发〔2020〕4号)逐一督查推进及完成情况。

2.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情况

①已脱贫人口巩固情况。查看已脱贫家庭收入是否稳定,测算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10月至今年5月收入情况,预估6月至9月收入情况,核查是否达到2020年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4100元),重点查看产业、就业实现情况;查看贫困户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是否有因贫辍学现象,是否存在弃学入寺的现象以及各项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精准落实情况;督导检查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落实、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情况,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落实、签约质量情况,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认定和门诊费用救助情况以及大病救助情况;查看贫困户安全住房认定情况,住房建设政策享受和落实情况;查看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情况,是否存在水质水量不达标的情况;查看贫困户是否已通生活用电,检查有看电视需求的,是否能收看电视。

②已退出贫困村巩固提升情况。查看已退出的60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利益联结和稳定增收情况;查看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巩固、维护情况。

③已摘帽县巩固情况。查看贫困县乡(镇)标准中心校、达

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巩固提升情况。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情况

①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方面。进一步核实督导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实际入住情况,有无只装修不入住的现象,确保搬迁实际入住率达到100%。

②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持方面。督导检查各县(市)按照移民搬迁后续帮扶政策,精准落实搬迁户产业发展项目、就业创

业项目和保障政策扶持情况。

③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督导检查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有无移民搬迁工程质量问题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④拆旧复垦方面。督导检查各县(市)搬迁户旧宅基地拆旧复垦情况,确保应拆尽拆,不留死角。

4.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①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督导检查县(市)脱贫攻坚项目库规范建设情况,是否按照备案计划实施项目、招投标、项目公示公开、资金拨付支出情况,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杜绝资金闲置,杜绝出现“负面清单”项目。

②涉农资金整合方面。督导检查县(市)涉农资金整合程序履行、使用情况,是否做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

③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方面。督促检查小额信贷发放和到期资金回收情况,确保逾期率不超过0.5%。查看是否存在“户贷企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5.驻村帮扶工作情况

①“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督导检查“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履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驻村规定,帮扶措施是否有效。

②“两联一进”全覆盖情况。查看“两联一进”全覆盖工作落实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开展帮扶工作。

6.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情况

①返贫风险监测情况。②致贫风险监测情况。

7.问题整改“清零”情况

检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落实情况,查看县级是否安排部署,行业部门、乡(镇)是否制定问题整改方案,随机抽查部分项目,查看整改结果是否真实有效。

①历年存量问题整改情况。对2016年以来,“一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巡视巡查、考核评估、督导调研、

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查看整改完善情况,是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是否存在整改不到位、整改不彻底等现象,检查问题突出户是否整改到位。

②考核增量问题整改情况。对2019年“国考”“省考”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是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③自查变量问题整改情况。督促检查县(市)对照2019年“国考”“省考”问题清单,开展“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情况,是否建立问题、责任、措施清单,是否同步推进问题整改。

8.脱贫攻坚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情况

①账账、账实方面。查看各地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运行使用情况,核查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否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

②档案资料方面。查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乡(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数据信息完善情况。

五、方式方法

①入户检查。各督导组对照督导内容进行逐户检查,不在家户可采取电话访问方式检查,无法联系户采取访问村干部的方式检查。

②专项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县(市)整改工作安排情况和整改成效,实地抽查相关行业部门、部分乡村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③监督检查。督导组根据清零行动要求,监督检查问题整改质量,是否存在走过场、虚假整改、虚假销号的现象。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要充分认识乡镇交叉检查的重要意义,联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乡镇分管领导要具体协调、具体跟进,层层压实责任,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确保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工作责任传递到人。

(二)严格工作开展。要严格按照此次检查内容,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两联一进”“九个结合”重点工作的同步排查,坚持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彻底摸清找准脱贫攻坚和群众工作存在的薄弱短板,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

第4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改革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80余次。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人民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的信心无可动摇、步伐无可阻挡。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成为解决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剩下的全是硬骨头。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代表委员们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深化各领域改革贡献了智慧。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民生关系民心,民心关系邦本。民生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攻坚到户籍制度改革,两会议题处处彰显着民生情怀。全面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正在持续发挥效应,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美好愿景有了更多期许。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减少政府对权力的依恋,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仍是今年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那么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同样福泽百姓。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重拳惩治腐败,在管与放的辩证法中,引导社会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在这一过程中,反腐不但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更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推动力。

第5篇

关键词:农村;扶贫战略;实施;治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农村地区的社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实施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仍然有很多,加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等,从而严重的农村扶贫战略实施,对此,分析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理念的转变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的发展动力是农村制度的改革,对于极端的农村贫困人群,是采用救济的方式来扶持的,但是这种方式很难调动贫困人群自身的积极主动性。随着农村扶贫的深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理念也发生了深入的改变。在以往的农村扶贫中,是采用单一的“输血式”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很多,而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弱,为了解决贫困地区人们的温饱问题,国家会将大量的资金调到贫困地区,这种单一的输血式只能短暂的解决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并不能提高贫困地区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对此,在新环境下,提出了采用开放式农村扶贫策略,也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支持农村贫困地区自主开发当地资源,发展产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农村贫困地区自身的生产力,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三、当前我国农村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扶贫问题,是世界各国长期解决的一个难题,我国农村扶贫问题既与世界各国扶贫现象有共同的特点,如扶贫农民素质比较低,扶贫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扶贫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等,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我国,由于我国的地域比较辽阔,农村贫困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就目前而言,自然环境条件差、经济水平落后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比较集中的地带。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在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数字脱贫、政绩脱贫等,这就对我国农村脱贫战略的实施造成极大的影响。政府部门经常会采用行政体系来推动扶贫的深入,在农村扶贫过程中,过于注重物质的投入,忽视了对贫困人口的精神、思想观念方面的扶持,由于贫困地区的人口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过多的物质投入,反而引起了贫困地区人口“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扶贫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策略,扶贫攻坚阶段,最快的措施就是寻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这些项目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从长期看,并没有提高贫困者的劳动生产能力。

四、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实施策略

(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扶贫治理

中国农村反贫困成果表现为经济均衡增长、经济结构逐渐完善和经济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保障为整体经济发展,若贫困地区的经济不能很好的发展,那贫困人口就没有低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的主要难题为“返贫”。整体经济发展不仅能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时对建立健全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内在机制具有一定作用。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间的发展空间,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使得贫困人口的生活及质量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整体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也具有显著作用。经济整体发展给农村反贫带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增加贫困人口的福利。(2)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进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力布局状况。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利益具有严重影响,关系到人们的获利程度。(3)基础设施状况同减轻贫困和增长经济均具有一定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来反贫,主要是建立一个能增强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和惠及贫困人口的保障。因此,农村反贫的战略目标为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治理

在扶贫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返贫方面,能将发展和贫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能有效的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眼前的脱贫不是根本性的脱贫,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返贫。真正的返贫是指持续稳定的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提高贫困地区硬件素质和软件素质为可持续发展返贫的根本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改善贫困地区的通讯、交通、邮电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科技文化水平,进而使得贫困地区具备创新型人才,有效改善贫困地区人们现状,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同时,可持续发展在返贫中的工作重点为提高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并将扶贫工作中的输血机制转变为造血机制,进而彻底改变贫困地区人口生活现状,提高生活质量。该种现象的出现,使得返贫治理制定相应的目标,其目标基础为实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法为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进而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整体持续发展,真正脱贫,完成返贫治理的近期目标;返贫治理的最终目标为让已经完成的扶贫成果得到巩固、让贫困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

(三)完善财政扶贫机制

将定点和区域扶贫相结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经济发展方针为区域带动或区域扶贫,该种方针对改善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他们还需要特殊的救助和支持。在扶贫过程中,处理好关系,安排好地区扶贫资金和选择相应的扶贫目标,将其真正落实到位。落实到村并不是将扶贫金平均分给每家每户,而是应该根据扶贫项目效率科学合理的安排扶贫金。在解决少数贫困人口问题前,不能将扶贫范围向更大范围转移,应真正的将少数贫困人口问题解决,再向大范围扩展。在使用扶贫金时不仅要统筹安排,还要同其他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合理规划,进而使得扶贫金真正落实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上。

(四)制定反贫困法

对于贫困和反贫困,是一项综合性社会问题,在新环境下,我国政府应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反贫困法,通过法律制度来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从而保证贫困治理效率。在扶贫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的现象,对此,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以此保证农村扶贫治理的法治化。

五、总结

在新环境下,随着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村扶贫逐渐进入到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要特别注重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保证农村扶贫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稳定建设。(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3(07):101-106.

[2]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13):56-59.

[3] 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12-14.

[4] 陆益龙.构建精准、综合与可持续的农村扶贫新战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6(02):141-142.

第6篇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视不够

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保证每一笔财政扶贫资金均能得到合理运用是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的目的之一。目前,大多数审计部门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因而也大大影响了绩效审计力度。现阶段,虽然资金管理愈加细化与严格,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的绩效审计水平依然不高,还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和传统审计在实践中侧重点各有不同,对传统审计而言,事项是否合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其更为关注的,而绩效审计则将重点放在了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上。所以,应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予以完善,避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在绩效审计中发生。

(三)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首先是轻事前、事中的绩效监控,而对事后结果评价过于重视。事后审计是现行绩效审计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却很难取得那些真实、详细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如项目立项、资金分配以及执行过程等,如此一来,事前和事中的绩效情况上,并没有真正体现有效的审计监督,而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的作用也流于形式。其次是轻政策与制度绩效,重资金与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在查找效益低下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从资金管理使用与项目建设实施中入手,而没有对政策与制度层面在设计与执行中存在的影响绩效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需知这些均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最后是轻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价,而重经济效益评价。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并非都是直接体现的,其显现的时间非常长,量化考核非常难,审计人员因为受到多方原因的制约(取证困难、技术方法与手段有限),所以往往便会避难就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指标上,而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所忽略,致使绩效审计的力度与深度受到影响。

(四)未充分公开审计结果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就扶贫资金审计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从审计实践情况看,公开的大多是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相对公开较少,且在内容和范围上有所选择。第二,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属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序列,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审计结果是否公告、审计报告披露程度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审计建议执行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审计报告中的具体问题,政府部门等被审计单位绝大多数都能整改纠正到位,但是对于涉及完善政策制度、提高资金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执行起来存在难度,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体系的原因,也包括其他原因,使得更加侧重于提出审计建议的绩效审计开展情况不理想。

二、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在支持我国扶贫工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首先应加强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审计人员还应认识到,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优化配置资源。最后,提高政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的必经之路就是?Ψ銎蹲式鹂?展绩效审计,其目的在于以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促进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以此促进政府政务公开。

(二)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保证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在审计过程中科学制订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案。现阶段,为了切实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法律地位,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还应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做进一步完善,在对绩效审计法律手段予以明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既要对审计机关在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问责权力上做出明确规定,还应明确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与类型。另外,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也应包含在明确范围内,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进而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

(三)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

第一,同样重视事前预测与事中监督两个环节,将审计在整个运用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针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情况要做到仔细观察,找出运用资金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事先提出在实施项目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便于尽早处理。

第二,在利用与运作资金上,应更多地站在政府政策和当地整体的大环境方面考虑,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运用,使之无法取得较高的效益,绩效审计应基于这一出发点,提出更切合实际、更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审计建议。

第三,关注项目远期收益,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的项目进行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较为关注,因此需要审计机关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利益上,立体化、全面化衡量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衡量扶贫项目方案上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四)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首先,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报告中的比重,全面反映政府机构运用扶贫资金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同时,需加强审计结果运用,而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即加强同上级部门、纪委以及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更好地实行审计意见,并及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其次,由审计署定期汇总梳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并进行深度分析,将普遍性、典型性与倾向性的问题归纳出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尽可能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如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层面,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反映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结果,并就工作成果展开评价。

第7篇

【关键词】扶贫;税收;农村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扶贫、农村税收改革等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家注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并相继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以促进农村扶贫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更大程度上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

一、农村扶贫税收政策的作用

1.减轻基层创业税负,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

自2006年起,我国在实行了“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同时,还实施了减免牧业税、特产税及屠宰税的政策。通过减轻基层创业税,达到让利于民、人民富强的目标。这种多予少取的宏观调控理念,使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有效促进了偏远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的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创业条件

开发性扶贫是当前政府一直坚持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完善农村基础建设,为财政扶贫开辟道路。与此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社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对农村地区的开发性建设,优化了农村地区的生产设施,使得农村贫困面貌较之前大为改善,这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与贫民脱贫致富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3.吸引外资参与,促进扶贫国际交流

自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吸引了大批量的外资注入,共同参与到我国的扶贫事业中。据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利用各类外资进行农村扶贫的资金高达20亿美元以上,加之国内资金的投入,总投资金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在我国中西部区域,外资扶贫项目已超百个,受益的贫困人口超过2000万。通过对国际扶贫力量的充分利用,积累了大量的农村扶贫经验,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扶贫开发水平。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仍要继续加强与国际扶贫力量的交流,充分借鉴成功的扶贫方式,实施扶贫项目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扶贫事业的优良发展。

二、完善农村扶贫税收政策的措施

1.流转税

营业税是流转税的重要构成部分,据调查显示,相较于发达的东部省份,贫困农村地区的税收压力更为明显,利用税收宏观调控来减轻农村税负,为农村地区营造一个宽松、富裕的生活环境,对全面奔小康这一目标的实现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将农村扶贫项目物资采购纳入农村经济免税范围,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落实:(1)先征收后返回;(2)充分参考“家电下乡”这一成功经验,将扶贫物资的增值税以相对更高的比例返还。此外,国家还应深入总结“营改增”在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借鉴东部部分省份执行的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措施,扩宽在中西部的试点范围,以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2.所得税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响应农村扶贫开发的号召,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制定更优惠的所得税政策,具体如下:(1)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政策落实到国家级贫困县内;(2)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状况,适当将投入农村扶贫项目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调低,以提升企业投入农村扶贫开发的积极性;(3)农民是构成纳税主体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对象,这使得农业税收和农村扶贫开发遭遇了尴尬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根据农村贫困地区实情,对农村私营企业、个体等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调整,避免一刀切的做法,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以点带面推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3.其他税收

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引导、协助相对于发达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其他税收政策的实施,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重庆的做法,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为主,具体包括:(1)对于在少数民族区域建立的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2)对于因生态环境迁移或者因扶贫开发而移民所得的安置房,免收契税;(3)对于农民购置主要是务农所需的三轮车、摩托车、货车(低速)免税等。建议特困地区政府借鉴重庆税收经验,充分发挥政府所具备的引导、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应对这场扶贫攻坚战。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政府应针对农村扶贫开况出台更为优惠的流转税、所得税等税收政策,以减轻相关企业经营负担,促进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效益的提升,只有这样才可使农村落后地区经济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幼婷.中国收入再分配中税收政策与转移支付政策的配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郑瑞强,王英,徐元刚.同步小康视野下扶贫移民政策与惠农政策衔接问题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9-22+39.

[3]王亮,陆琦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扶贫经验及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3(12):76-80.

第8篇

关键词:多维贫困;民族文化旅游;融合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紧邻东盟国家,常年气候适宜,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民族文化也极具特色,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旅游。但是当前广西的经济水平在我国发展并不靠前,是国家扶贫的“老少边山穷”区域,广西占据了全部类型,多维贫困问题较多,而且还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大压力。因此,因地制宜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持续摆脱多维贫困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进一步探索。

一、广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意义

(一)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助力经济发展

2020年年底消灭绝对贫困的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为世界的减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19年年底,广西还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在2020年5月份,广西宣布21个贫困县摘帽,标志着广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战果。旅游经济由于其产业联动性强,污染少,被世界各国誉为“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减贫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利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之外,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形式。广西少数民族除了人数较多的壮族之外,还有瑶族、苗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于观光资源不足的地区而言,如果能充分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将民族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和脱贫统建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宽旅游收入的渠道,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有助于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在我国奋力夺取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民族文化旅游需求逐年增加。旅游过程中虽然伴随着物质方面的需要,但总体而言旅游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从早期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高层次的需求,对精神文化和旅游体验有了更高的期待。民族文化旅游有利于人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交流方式等,满足游客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神秘感的了解。广西的左江文化、骆越文化、花山岩画文化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旅游爱好者前来探秘,无形之中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了视野。

(三)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旅游经济客观上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人们对不同文明包容和理解,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民族文化因为得到传承和保护不断延续,比如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还有一些文化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失传甚至消亡的危险,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难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民族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另外,旅游经济可以使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产生新的价值,从而促进更多的人从事民族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形成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产业链。

二、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保护不足

当前以古镇(或古城)为代表的一些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已得到开发,并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古镇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作为历史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加上人们对古镇的好奇与新鲜感,近些年来,古镇项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广西,由于传统民族文化比较丰富,历史遗存较多,古镇项目也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靖西旧州古镇、锦绣古镇已经成为节假日人们旅游的好去处,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这些古镇保留了传统文化、建筑风格、民风民俗,通过游客体验的方式激发游客兴趣,增加消费,在项目开发上也进行了精心的布局,但总体而言,在项目开发和保护方面显得不足。其一是项目的现代感太强,充满商业气息的氛围很难让人们和古镇联想在一起,观光比重较大,文化体验方面不足。其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保护不足。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一些传统的工艺由于手工效率低,用机器生产所代替,失去了原有文化底蕴,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其三,一些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存在交通可通达性问题。广西境内多山,许多民族文化所在地区较为偏僻,虽然高速公路已经连接了广西各县,但是依然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出高速之后,还需要继续走泥路土路,甚至还需要绕道,不利于游客前往,降低了景区的美誉度和顾客复游的意愿。

(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为了提高项目的效益,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应该与观光旅游等融合发展,拓宽当地旅游收入的渠道。广西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旅游项目所在区域许多与山清水秀的观光旅游区域重叠,使得游客既可以体验广西大好河山,又可以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若统筹协调开发,产生的整体效益会有1+1>2的效果。但是目前可以看到,广西不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百色旧州古镇是一处民族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都具备的景点。除了看到壮族风格的传统建筑,年长的妇女手工缝制绣球之外,古镇大多数可以观赏之物和全国其他地方并无二致,反而游客在山水花海等观赏性的景点停留时间更长。即便是在民族文化的展示区域,游客的参与感和民族文化感悟也并不深入,由于缺乏必要的解说服务,游客的停留以“观”为主,游客走马观花“一日游”的情况大量存在,不利于游客深度消费,弱化了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效果。

(三)民族文化旅游缺乏合理的呈现方式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果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游客,将提高游客的粘性,增加游客的深度旅游意愿。当前一些民族文化旅游地在内容呈现方面安排不恰当,比如民族戏剧等表演,对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游客来说不容易看懂,不知道看点在哪里,阻碍了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对民族文化旅游造成了负面影响。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让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魅力进行欣赏和感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游客第一次去民族区域旅游,如果不借助于现代技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理想目标。因此,缺乏合理的技术手段也是广西众多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

(四)民族文化旅游较为散乱,没有形成合力

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广西的民族文化分布较为分散,在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难以协同阐释“壮美广西”文化的精髓。在产品开发上,缺乏统一规划,产品同质性比较严重,比如各地兴建古镇之风较为普遍。产品的同质性不仅导致了恶性竞争也导致了开发和经营的无序,一些地区靠“古”吃饭,创新性缺失,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彰显不够,不利于产品未来的升级发展。

三、多维贫困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路径

多维贫困主要指人们在收入(或支出)、健康、物质资本、教育等多个维度的贫困情况。长期以来,收入指标成为衡量人们贫困程度的单一标准,人们的健康、物质资本、教育等维度的衡量容易被忽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贫困往往是多维的,多维贫困的衡量可以更好的反映人们福利的被剥夺情况。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要综合考虑其带来的多维效果,而不仅仅考虑其经济效应。

(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广西少数民族过去创造了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在与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形式,延续了人类文明。虽然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交流和流动的增加,有些文化逐渐弱化,但是民族文化依然是维系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解决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问题,必须要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将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使扶贫的结果不仅能解决收入问题,也能解决人们的文化教育问题。虽然解决收入贫困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解决收入贫困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将进一步巩固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二)进一步挖掘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并将其产业化

民族文化旅游离不开特色民族文化的支撑,而特色的民族文化需要深入挖掘。首先,要积极寻求民族文化元素,包括各种典籍记载、历史遗存、民间艺术、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民族文化元素,在广西常见的有壮族服饰文化、壮族的医药文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文化、刘三姐民俗文化等。其次,要对民族文化进行筛选和梳理,识别适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元素,比如壮锦服饰、绣球技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等都是当前人们较为熟悉的民族文化的代表。广西壮族刺绣、蜡染服饰是壮族文化展示的重要元素之一,当前一些有创业思想的年轻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DIY形式向民族文化的爱好者推广壮族服饰,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再次,结合文化旅游专家的专业知识,依靠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对民族文化旅游进行初步的构思和设计。最后,将民族文化旅游项目进行精心打造,推向市场,以各种形式进行呈现。当前广西各地常见的古镇(古城)系列产品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既保留了民族建筑风格,又将民族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进行展示,延长了民族文化的产业链,吸引了民族文化工作者的就业,使得传统文化继续得以集成和保留,并以“城市名片”的形式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三)推动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与扶贫相结合

在广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一定要与扶贫相结合,要考虑项目运行给当地就业、教育、健康水平和物质条件等方面带来的综合效应。多维贫困在广西一些山区依然存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除了推动人们收入小康之外,更要帮助他们摆脱教育、健康等更多维度的贫困。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一些贫困地区也开始了民族文化旅游的探索,形成一批因民族文化旅游而让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特色景区。比如在靖西大山深处的巴泽梯田文化,虽然开发时间不长,但是以梯田美丽的风光和当地人民劳动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呈现给远道而来的游客震撼的体验,也逐渐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四)将民族文化旅游与多种旅游项目进行融合

广西地区山灵水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观光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非常适宜。当前,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提高,更多形式的旅游层出不穷。当前需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有序引导民族文化旅游错位发展,进一步改善旅游景区物质和服务水平。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要积极借鉴其他旅游产品的经验,将民族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进行结合,使得游客“看得懂,体验深、心情爽、不想走”,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文化旅游的效益。

四、结语

在多维贫困背景下,广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继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阐释“壮美广西”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并以合理的方式呈现,使民族文化借助于旅游经济在新的时代下赋予新的生命力,为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索南江措,赵洪甲.乌兰:借力朝阳产业建设“旅游名县”[N].柴达木日报,2017-04-29(04).

[2]王超,郭娜.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影响因素与理论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4):59-64.

[3]宋嘉豪,吴海涛,郑家喜.城乡老年人多维贫困测度、分解与比较[J].统计与决策,2020(19):65-69.

第9篇

一、参保范围

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在校(含幼儿园)学生、新生儿、贫困人口、低保人口以及在统筹地区取得居住证的常住人口等特殊群体。

二、缴费标准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综合考虑稳步提高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水平、居民医保基金支撑能力和疫情影响居民收入等因素,其中给予特困群体全额(290元)补贴、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按照40%的比例(116元)定额补贴。

三、缴费期限

因户籍变动等客观原因或特殊情形(具体指当年新迁入户口、复转军人、未及时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社会福利机构新接收的弃婴儿、刑满释放人员、因劳动关系终止导致职工医保断保后需要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扶贫部门认定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参保的)未能在统筹地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可以按当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含个人缴费部分和财政补助部分)一次性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自缴费到账次月起享受医保待遇。

(一)征缴动员部署阶段,县、乡两级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宣传征缴动员部署,明确宣传征缴工作任务和目标责任。

(二)集中宣传征缴阶段。宣传、征缴工作同步进行,坚持边宣传边征缴的原则,宣传动员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按标准参保缴费。各乡镇要继续保持乡镇、村(社区)征缴队伍稳定、经费保障来源不变、征缴场所不变、服务窗口不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等机构不变、村(社)征缴力量不变的精神,配齐配强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力量,切实依托城乡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好参保登记,确保县直城乡居民应保尽保。

(三)补录收尾阶段。各乡镇认真核对人员信息,杜绝应保未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任务完成时间以基金实际到账为准。

四、参保方式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乡居民以个人为单位在户籍所在地(含取得居住证的常住人口)参保。

五、缴费方式

(一)正常缴费的城乡居民

1.税务部门提供“实体、网上、掌上、自助”等多元化缴费方式,具体如下:(1)税务电子税务局、税务手机APP;(2)微信税务社保缴费、支付宝、小招办社保小程序;(3)各商业银行POS机、银行柜面、银行自助终端;(4)各乡镇(社区)代征客户端;(5)税务局办税服务厅。

2.在校学生由教育部门牵头,督促在校学生及时通过各种缴费方式办理缴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