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经济学

时间:2023-03-13 11:05:00

导语:在网络经济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经济学

第1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现状;发展

一、网络经济受挫的原因探析

1.资源过快地盲目追加到网络业

目前网络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投资过快,很多企业都习惯在短期内完成投资,这样就会导致产业出现膨胀现象,并且逐渐朝着畸形方向发展,而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开始缩减投资量,,骤热骤冷的投资会导致产业陷入一种短期供给过剩,长期供给不足的局面,网络产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前十几年前我国的网络行业还处于发展初始时期,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对此也受到了股市的追捧,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公司逢网必炒,不分资质良莠,导致二级市场的股价直线上升。账面财富虽然巨大,但是却缺少真实性,经济的实际增长相较于市值增长来说具有很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很多难以兑现的账目。一味的盲目的投资根本无法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利润,投入的大量资本无法收回。除此之外,这些行业带来的影响还会对很多正在扩张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商业软件的急速扩张等等。

2.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受挫

股市行业内时间长就会形成一种非理性高攀,这种非理性高攀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达到极限,使得多数人开始抛售手里的股票,这种环境下股市就会下跌。这种现象本质上属于一种股市的自我调整方式,但一旦暴露出不平衡因素,人们就会急着参与卖股兑现,一旦心理受到严重的挫伤,股市就崩溃了。网络股的骤升骤降就是这种情况。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眼下经济发展迅速,网络经济迅速崛起,整个世界的经济随之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这只是一个初始阶段,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没完全展现出来。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信息网络迅速崛起,网络经济的优势也在逐渐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

使用信息网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间的竞争,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完全性、快捷性和及时性,因此在网络经济中的理性预期也大大增强,加快了经济自由化进程。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有很全面的交易信息,有效减少了因信息问题而造成的市场发展阻碍。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

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以往的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了递减,充分体现了成本社会化。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

信息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可以不断扩大信息服务业的涉及范围,促进新旧产业的良好融合。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信息网络可以不断扩大这些领域的发展范围,降低成本,加快流动速度。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网络经济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属于知识经济的一种,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就是知识和信息,这也使得网络经济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可再生性,进一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经济的发展有有效杜绝了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生态恶化的发生。

三、网络经济的未来特征

1.新型网络企业将取代传统网络企业

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也催生了一批网络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业逐渐与制造业相互结合,形成了新型网络企业,这些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这种发展趋势,传统的网络企业将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被新型网络企业所取代。

2 .商务为主,电子为辅

电子商务属于一种时下新型商贸交易手段,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物,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目前还暂不能实现收支平衡,因此电子商务,电子为辅,商务为主,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点,二者缺一不可。

3.资本引导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过去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本身的动力,而今技术和资本已经合二为一,不可分割。资本是市场中最主动、最活跃的运动主体,也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支撑各种技术产业的主体。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的高效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资本的增值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四、结束语

目前正处于网络经济发展的初始时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的地位,同时也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命运和人民生存。对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把握机会,不断推动国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缪.城市经济学文献综述研究DD基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的视角[J].环渤海经济望,2013(2):105-108

【2】陈风.城市设计、城市经济学和大型商业区DD以首尔东大门和长新东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3(3):114-119

【3】韩绍奎.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07):197.

第2篇

三、微软与创新

一个垄断者是否具有不断创新的动力,是衡量其现有地位对社会福利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软件市场的垄断者来说,现有的市场份额并不能成为维护其垄断地位的绝对可靠的保障,因为在这个产业随时会产生新的创意,从而使某种产品突然变得陈旧过时。正如微软所说,再也没有比整摊业务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崩溃的威胁更能产生快速创新和进行富有竞争性定价的动力了。微软面临的进入威胁和潜在新平台的威胁,一方面对它的定价有抑制作用,而另一方面成了它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的动力。

为此,微软在研究与开发(R&D)方面投入了巨资,这种投资由1992年的约3.5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20亿美元。1998年微软计划把年收入的约16%用于R&D方面的投资。相比之下,Intel、Oracle及太阳微系统公司等约为8%,IBM则约为6%。

为了维护其优势地位,微软不断向市场推出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当新版本推出时,它就提高向PC制造商收取旧版本的价格,以此促使PC制造商在新的PC系统上预装微软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例如,在推出Windows 98前夕,微软就把向PC制造商收取的Windows 95的价格提高到了与Windows 98同样的水平。 

第3篇

(一)个人假设基础

确定基本假定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假定首先是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假定。这个假定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对个体的探讨无法脱离个体行为的假定,长期以来各个经济学派都进行了人性分析。Smith在1776年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每个经济行为人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市场的完美性”和“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从来不存在未来预期的不确定,这样每个经济人都是“完全孤立的”;Marshall(1890)也曾提出“经济人”是开明、正常和理性的;但经济史学家Karl(1957)曾说过:“人类经济永远是介于经济与非经济之间的”。这样上述假设就存在问题。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分析,主体之间的合作显得多余,而网络关系就更显多余。但Smith在其1776年的《国富论》中的劳动分工理论中认为分工带来了专业化,而且通过合作可以提高组织效率;紧接着1890年Marshall《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继承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新古典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源于“应然”逻辑思维起点,将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一系列严格而苛刻的人性假设之上,而这恰恰与Smith所提出的分工思想是矛盾的,足见其对人性假设的不合理。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经济人相比,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人”更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Coase(1937)指出要从人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人的活动,现实制度对人的行为有约束性;Arrow(1951)提出人行为的“理性有限性”;North(1971)认为应该跟随制度演进的轨迹去研究现实中的人如何做决定;在承认特定环境会影响人的选择的同时,Williamson(1987)提出了“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承认了“经济人”的投机倾向。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本质做出了一个重新判断,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风险由此而提高。新制度经济学通过这一概念,指出了只有通过适当的制度设置或选择才能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石是个人主义,他们以个体行为研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他们视个人和技术为既定不变,合作是不需要的,即便存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可见,主流经济学回避了对网络的分析,要想对网络组织进行科学分析,就必须对个体选择行为的微观基础进行修正。以Veblen为代表的演进经济学家,对主流经济学所提出的独立的“经济人”假设持批判态度,他提出了“制度人”(HomoInstitutionalis)假设。认为“制度人”的行为偏好会受制度影响而发生改变,“好奇心”驱使人不停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就是学习;Hayek(1952)指出由于每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刺激的不同,人们会在各自的“理性机构”中形成非同质的知识和有限能力,同时强调要通过学习提高个体能力的有限性;Atkinson(1987)提出“学习不是人类行为的特殊范畴,而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Marshall(1994)提出由于个体学习的有限性,通过特定机制把单个人的学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理性结构”,那么个体学习就变成了组织学习;Nelson和Winter(1997)、Steen(1999)强调人是个“学习者”。因此,演化经济学在提出人的有限理性基础上,强调学习创新的作用;Hayek是在严格拒绝构建理性的前提下来解释自发秩序的真正内涵的,强调学习在提升个人理性中的作用。而“合作产生新知识”恰恰是网络存在的重要原因;Podolny(1998)、朱海就(2004)提出要从有限理性和个人认知两方面考虑合作的必要性;林孔团(2007)认为,要分析网络组织,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假定应不同于新古典的理性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机会主义假定,而应该是有限认知的个体;MarianaMazzucato和TommasoCiarli(2014)提出通过创新来研究产业的变化,促进网络形成及演化的一个中心力量就是学习。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说明合作是必须的。人学习的必要性,说明合作的可能性。二者的结合构成了网络组织中的个人假设基础。

(二)企业理论基础

经济学分析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基于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相应给出特定的游戏规则,目的就是研究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黑箱”。企业的产出只受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得到多少生产要素,就将会有多大的产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唯一的企业外部协调机制,企业生产要素的获得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的。但这种理论并不能充分说明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投入相同的企业产出却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别仅仅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获得?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要依靠自身发展是不够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对组织之间的合作、组织变迁是持回避态度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在不断批判与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在对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中,新制度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是市场的替代物。Coase(1937)提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构成的“契约集”;Alchian和Demsetz(1972)提出企业是一个多种资源联合生产的集合契约体;Williamson(1987)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契约,不同的契约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随后,以Grossmann、Hart和Moore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以契约的不完全性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剩余控制权配置问题的GHM分析框架,这构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Basil(1981)是团队理论的重要发展者,他也主张把企业还原为契约。在Basil看来,组织是治理多种资源所有者经营契约的集合,它产生于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的需要;张五常(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是同质的,都是契约的集合体。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对企业本质的阐述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Coase(1937)指出,市场是有成本的,作为节约成本的结果,企业取代了市场;Williamson(1985)、张五常(1999)认为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的方法是不同类型的交易类型对应不同的规制结构;Robertson(1995)提出企业是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有动力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以交易成本的高低作为企业对不同规制结构选择的依据。演化经济学对企业的分析趋于动态,更加现实(马涛、龚海林,2012)。强调企业是一个资源与能力的集合。Richardson(1972)、Dosi(1994)把能力作为界定企业边界的重要要素,提出在动态、非均衡的状态下,企业的边界不是固定的;Nelson和Winter(1982)提出当企业利润降到企业可“容忍”水平之下,则会触动企业对更好技术的“搜索”;Eliasson(1990)把企业称为是具有异质性或特质性能力的经济当事人组成的团队,强调企业的学习性;Foss(1996)从集体学习的角度提出企业存在的有效性;Nonaka和Ryoko(2002)认为企业在知识(特别是意会性知识)的生产上有着市场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杨锐和黄国安(2005)提出演化范式,从个体学习、企业内部知识的生产、传播角度解释企业的异质性;Ibrahim和Galt(2011)提出用企业家精神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在其理论中,企业是一个知识和精神的储存库,由于知识、精神具有内在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这就造就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演化经济学赋予了组织更多的特征。企业不再仅是交易成本的粘合集,还是有效地生产、储存和利用知识的集合,强调相互学习和沟通。

(三)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网络组织分析

Coase最早提出企业与市场两分法,认为企业与市场是彼此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机制。后来他自己承认存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但没有对其进行研究;与Coase相比,Williamson(1978)进了一步,他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状态。Williamson的理论是建立在“契约人”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人是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所以William-son把企业作为避免机会主义的装置。同时,在这一人性假设基础上,Williamson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把规制结构分为:企业、市场和混合制三种规制结构。Williamson认为中间组织是比市场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一种协调方式。然而,在Williamson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中间组织却并没有取得与市场和企业相并列的概念化地位,他更多地把这种中间组织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Williamson所认为的网络组织只是一个连续“谱系”的中间状态。所以他用Hybrid(混合制)来表示网络组织。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用契约表示市场和企业,认为市场和企业只是若干契约中的一种,而在这两种契约之间存在各种其他契约安排;王询(1998)、仇保兴(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中间存在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模糊地带中既存在经济联系也存在非经济联系;陈昆玉(2001)、何雄浪(2006)、徐忠爱(2009)认为:现存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制度与企业或管理机构。混合制度是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状态”,其边界是模糊的。对市场而言,它可以视作“市场企业化”。对企业而言,它可以视作“企业市场化”。综上,这些研究都是对Williamson观点的延续与拓展。演化理论促进了“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Nooteboom,2002),其强调从“个体群”的思维对组织进行思考(张敬川,2005);从内部结构上,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JulieM.Hite等(2001),SGWinter(2014)提出学习是企业成长的需要,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早期其网络关系的演变更加基于其内部成本和收益的计算,网络成为了企业的身份标签;从外部空间维度上,演化经济学提出创新的多样性促进了经济系统的变迁(贾根良,2004;于斌斌,2013),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在自组织及协同演化基础上形成的。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和市场的独立的一种组织形态,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认知和学习欲望,形成了这样一个以经济主体合作为载体,不断学习创新、协同演化的实体。

二、基于演化增长理论的网络组织优势分析

企业网络是一个企业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和组织融合的过程。通过对点(个人)、线(企业)、面(网络)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网络组织是一个比较契合的角度。这种契合表现在本质的契合,即其人性假设基础是一致的;过程的契合,即企业产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演化的观点准确解释;方法论的契合,即网络组织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自组织过程,而演化经济学强调的就是动态和过程。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与传统经济学分析的静态均衡论相比,演化经济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动态演化的分析过程。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分析中。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三个支流:从技术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制度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技术与制度协同互动研究经济增长。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个“知识集”,通过知识、技术的集聚来实现网络优势,所以本文从技术知识积累角度来探讨网络组织的集聚优势。根据演化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干中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是投资或资本的一个副产品,随着投资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大,人们边工作边学习,知识和技术不断进步。租金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土地租金,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扩大,租金的主体也从具体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扩展到组织形式上,从而得出网络租金的概念。网络租金是指在网络组织环境下,每个网络成员在网络环境下所获得的利润与其单个经营时所获取利润的差额,这个概念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超额利润”。它表现为交易费用的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而获取的资源共享价值效应。网络租金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李嘉图租金。基于价值链的整合,处于同一价值链的不同企业根据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都会进行特定的专用资产投资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某种核心价值的掌控而获得的优势我们称之为李嘉图租金;其二,熊彼特式的创新租金。网络组织中的成员建立于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而且组织内部能够提供平台使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通过网络组织这一平台,再加上知识的外溢性,知识在网内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流,网内企业成员可以及时吸收、消化并学习来自于其他企业的知识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价值,通过知识共享的外部增值性而获取的租金就是熊彼特的知识创新租金;第三,张伯伦租金。由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转嫁到生产者剩余上的增加额是张伯伦租金的实质。随着企业之间结网的完成,网内的生产规模在增大,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成本下降是网络组织给企业带来的特定“垄断”租金利润;第四,理查德租金。理查德租金强调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积蓄。随着网络组织的形成,网内企业的知识、技术、能力等通过企业之间特定的联结而产生了跨边界共享,这种由网内的资源整合所形成的租金给企业带来了收益。所以网络关系的形成加速了企业获取租金的速度。

三、结论

第4篇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2、网络教学的特点。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3、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网络教学有以下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

(3)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4)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8)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5、结束语。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M].中国电化教育。1999.10

第5篇

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与课文相融的图片,可愉悦学生的心灵,激发创作热情,从而一步步踏入老师所营造的情境中,产生共鸣。朱自清先生的《绿》,“格调清朗,节奏明快,充满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反映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更动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语文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进入情境,备课时准备了大量的精心挑选的色彩明艳浓烈的图片,其中有一张堪称美仑美奂的“梨花带雨”图片,以及与“绿”课有关的大量的录像片段,还有和本课有关的背景资料,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以网页形式在学校的网络中心服务器上,上课时,学生一人一机,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获得,网页上的图片和相关录像,加深了同学们对《绿》这篇文章的美好印象,在课上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了解他想了解的一切。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了多数,很多学生在看到“梨花带雨”这个图片时,不由得惊呆了,任课老师趁机“从大家眼神中,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梨花带雨'图,大家能否用语言去描绘、赞美呢?”,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发言,可惜许多同学语言干瘪,词不达意,老师顺势引入课文,“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梅雨潭那醉人的'绿'的,学习他的表现手法,然后再描绘”。这样既然可以使学生多一次写作机会,在激发的创作热情中用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更深层次地融会贯通地描绘这些景物,事半功倍,一石三鸟。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的手段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能借助声音、图片、动画等的神奇配合,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有效途径。

又如,在执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语文老师就是在网上找到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品味作者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感。这些不正是作者夏日荷塘边的窃窃私语么?不正是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丝丝苦涩的独特意境么?在这种情况中,学生轻松体会了作者那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彷徨、低沉、抑郁,从而自然的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一般都有是在对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眼前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就是“情”,“情”与“境”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魏书生语)。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大量的资源等创设情境,获益良多。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要作系统安排,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中,我的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像”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1992.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分层教学 小组协作 网络资源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因特网已经走进各类学校,尤其成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特网的海量资源和它的信息的快速更新为弥补常规教学中的不足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和技术支持,这对填补学校专业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的不足、丰富教学手段、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作一探讨。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络资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环境

在互联网上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资源可以说应有尽有、非常丰富。如: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微软官方网站里面有大量的教学资料,包括微软公司资深培训讲师的教学视频、课件、文字解释。这些资料不仅权威、正统,而且讲解非常详尽、清晰、生动、简明易懂,这比现有的教材、书店里的相关网络技术教程要好得多。此外,有关网络技术的各种知识、技能、疑难解答等,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都可以很方便找到。所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把其与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融为一体,这是拓宽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的时空环境的关键一环。

在具体的处理上,我的做法是通过三种方法来合理利用,一是直接让学生上网学习,因为我安装了网通的100M网络光纤专线,学生的上网速度有保证;二是由专业教师构建专门的教学网站,把教学开发的课件等教学资源与互联网上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可在教学网站上增加网上练习、测试、答疑、讨论等辅助功能;三是直接把网络资源下载到学生的计算机上,供教学时使用,这种方法对于学校的上网速度较慢的情况较为合适,同时可也避免学生上课时上网玩游戏等现象。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网络技术实训的时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与实训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讲解Windows Server2008网络操作系统时,某些章节或内容完全可以采用微软讲师的教学视频,其准确、生动的讲解绝对是高水平的。而对于有些较难的网络原理或概念,如子网划分、网络设备配置上的一些较难配置等,可在教师堂上讲解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寻找不同的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解决我们当前网络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时,亦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一尝试。如网络故障的排除、网络安全管理、中小企业网络应用与管理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在实际环境下见习与实训才可真正体会与掌握的内容,在现在的情况下对多数学校来说都不易做到,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的众多案例。我的做法是,把网上的众多资料分类整理,并与相关教学项目――对应,教师在上课中通过大量的资料来描述所教内容,同时,我们还通过课件来虚拟真实环境,以达到学生实训的目标。

三、网络环境下的“项目”教学,分解教学难度,实现学以致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稍差,理论学习能力不强,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很强,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先概念后理论、再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难以把握。网络环境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活动中心。教师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分解为一个个学习任务,其中每一个任务隐含一到两个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以网络为主要学习环境,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目标,一步一步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从而分解、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在典型“项目”的驱动下,依托教师的引导,基于图、文、音、视具备的网络环境,利用简便快捷的搜索引擎,可以更多、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通过其提供的开放的交流平台,能够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随着一个个“学习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和需掌握的技能,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尝试、探索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帮劲,进行学习。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和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网络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稍差,应用协作式学习可使学习过程更顺利,协作学习可让学习者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使他们分享集体的智慧,当其中一个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时,其他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同学间进行协作学习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通过协作学习,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层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协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技巧和沟通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可看作为书籍、视听、媒介等教育媒体的自然延伸,所不同的只是网络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也继承了某些教育媒介的特点;不但可代替传统教育媒介而存在,功能与效率方面也更强,网络教学这一概念,可以视为教学的工具或媒体。

(2)网络教学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的过程,在此意义上,网络成为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则是对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有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网络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出现迅速和反馈及时的功能,提供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目的。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光盘服务器功能,使每个学生机都能享受CD-ROM,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光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张光盘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光盘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网络教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寻找有效利用的网络资源,这就需要有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效指导,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

(1)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在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更精确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可能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导”上,帮助学生决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培养健康的兴趣,发展学生认知、判断、选择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2)教师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合作关系。

计算机网络使课堂全球化,支持地理上分离的学校,研究单位和个体间的合作,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公平、开放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加开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自己的学习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各种问题讨论,在这种环境中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合作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不再存在,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探讨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作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应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差异教学;网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42-04

引言

“差异教学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注重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体能力,这为现今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提供了契机,也呼应了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融入集体社会学习的机会。因而,差异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胛接受,实施并引入自己的教学。而在对差异教学深入探索的基础上,使之应用于网络教学,又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 学习者差异分析

差异教学是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展开差异化教学的,因此,要实施差异教学就必须以了解学生差异为前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清楚了解所教学生的差异之后再教学是差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如此众多的学生中要了解他们的差异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学习者差异分析是基于两个前提的,一是发现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的差异因素,二是归类总结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差异因素。为此,需要分析差异的类型、差异的由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因素对学习有哪些影响。笔者将其归结为图1所示。

1 个体差异的由来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因此个体差异的由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学习者自主能动性四个方面。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发展的影响,是通过遗传素质实现的。根据研究,“遗传素质基本相似的同卵双生子在思维力、记忆力和语言发展方面,具有相似的水平。”但是,相对于遗传素质来说,环境和教育因素显得更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不同的环境影响导致一个人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发展产生差异。其次,教育由于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它在学习者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影响学生差异,学习者的智力、品德都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产生差异的。个体对学习的态度、勤奋努力的情况等都可能形成差异。

2 学习者差异类型

学习者差异主要有三类:群体之间的差异、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体内部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差异是指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的不同集合体之间的差异。例如,依据年龄将人分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依据身心缺陷程度有健全人和残疾人群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指构成群体的每个个体之间在能力及个性品质上的差异。如音乐天才和弱智儿。个体内部的差异是指个体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心理、社会、教育上的不同的发展情况,它的显著表现就是个体各项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二 差异与学习

人的差异五花八门,与学习相关的差异也是多之又多。然而,我们所关心的是与学习有关的差异,并且在学习中可以衡量和改变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进而利用这些差异促进学习,改进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学习者个人发展的目的。

通过具体分析,我们把握住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提出与学习有关的差异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学习者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如多元智能差异、性格差异、兴趣和动机差异。其中,多元智能差异主要指学习者在“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之间的差异,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习者对于音乐的学习就比其他人强的多。性格差异表现在学习者在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这四种性格维度上积极和消极的差异,如存有消极态度和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对待学习时的态度就完全相反。而学习者在动机和兴趣方面的差异很明显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差异。

另一类是学习者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就是只有在学习时才会出现的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准备水平差异。据不同的研究显示,“学习风格不同,对学习者学习各方面的影响也不同”。如形象者偏好结构性图形材料,言语者偏好结构性文字材料;学习风格不同,学科偏好不同,如场独立性学习者偏好自然科学,而场依存性学习者偏好社会性学科;学习风格不同,解决学习中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场依帝性的学习者比场独立性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习风格的差异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习的差异。学习者准备水平差异包括先前知识水平差异、学习方法差异和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者先前基础知识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

这两大类差异分别包含着不同类型的几种差异,这些差异只是与学习最为相关的几种因素,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如性格可能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影响智能的发展;学习方法恰当科学,就可以提高学习速度,而学习速度较高,必然使用了适合的学习方法。

深刻理解了差异,应用这些差异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探索,笔者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模式。

三 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

由于网络的诸多优势,如既可展开同步学习,又可进行异步学习;呈现内容多样,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不同需要;尤其是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发言机会。所以,我们的差异教学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学习者差异和学习差异,吸收教学设计的理论思想,提出差异教学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并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

1 模式说明

(1) 网络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八个环节:学习者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反馈/评价,网络支撑环境设计。其中,网络支撑环境为其他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环境。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的,也就是在涉及的所有环节中都需要仔细斟酌,不断完善。

(2)差异测查为整个设计过程的出发点,为其它设计环节提供参考条件,测查的结果启示和影响着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依据不同的差异因素设置多种多元化的任务;相对应的设计差异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活动。

(3)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作为设计的最终结点。它不仅体现了其他几个环节的设计,还具体包含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的设计。

(4)除了差异测查环节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关联之外,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也互有联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表述又要参考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学习任务。教学活动设计要参照其他四个环节的设计,以对活动进行具体设计。

(5)与以往教学设计不同,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分开单独设计,一方面是由于学习任务设计环节要充分体现差异教学的特点,依据差异测查结果设计不同层次多元化的任务;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学习任务设计作为前提条件,在活动实施中依据实际情况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

(6)该模式中,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对整个网络环境下差异教学的设计对学习者展开教学,学习者为客体,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学习环境下展开学习。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者学习的行为和表现为设计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对各个环节加以改进,学习者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的展开自主协作学习活动。

2 模式中几个环节的设计

其中,学习者差异测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五个环节是教学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内容,在对其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差异教学思想,通过对它们的设计,差异教学得到了实现与实施。

(1)差异测查

差异测查主要是对学习者差异进行测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式。在了解学习者基本信息和先前知识水平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习者的多元智能,性格,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风格差异的测查,采用量表测量方式。测查完成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每位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分析表,通过对个人信息分析表的分析,对各类差异因素表现一致的学习者进行统一归类,如列出学习风格一致的学生表,学习兴趣一致的学生表……允许重复,这些表将作为后续设计环节的基础。

(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

差异教学中,强调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内容,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多种丰富多彩的内容,目标也由于学习者差异而有所差异,即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不同表现方式的内容,如对于网页制作课程,对一定基础的学生和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就可以制定不同的目标,配套以不同的学习内容。

(3)学习任务设计

差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需要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一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即要注意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二学习任务的多样性,以多样的任务符合存在不同差异学习者的需要;三学习任务的真实性,使学习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四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强调任务的设计要能够吸引学习者投入其中;五学习任务的情境性;六学习任务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目标要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

(4)教/学活动设计

在对学习者进行差异测查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对基于网络的差异教学中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习者学的活动分开设计。

对于教师来说,重点在于根据学习者差异测查结果,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设计针对各类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并且组织网上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网络环境,利用网络环境巨大的功能促进差异教学的展开,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交互方式进行设计和教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在网络上进行个别自主学习,就完成了差异教学中学的过程。此过程看似是学习者个人自发的学习,但学习材料和资源都是教师针对其个人特点专门设计和提供的,小组成员也都是志同道合的,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必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在自我水平阶段上有更高的发展。

四 实际应用设计案例

现以中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单元《Flash MX》一章的教学设计为例,简单体现网络差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9篇

一、定义

所谓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多媒体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深刻变革。

二、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设计

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从文本、数据,扩展到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语言、音乐等多种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使读者进入到一个具有多种层次的交互、控制和通信的信息活动中,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INTERNET向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灵活的、开放的、廉价的、相互提升的资源整合平台,但是Internet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分。用于教育的信息就分布在其中,学校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梳理,再加上自己的专业开发,这就可以使学校很轻松地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体系是大有必要的。

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离不开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所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资源设计主要应当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而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集各种资源于一体的大型数据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图书馆文献在存贮载体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双向信息传播和多向信息传播,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并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充分地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自主学习开展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自主型学习。自主型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获得某种帮助的途径等。学习者自主学习时应从任务分析开始,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运用媒体,并作好自主学习的准备。自主型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漏补缺,强化某种练习。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强学习环境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度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后,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取知识本身,还能够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评价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

现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个别化人机交互课件多是基于Windows 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对Windows 的使用必须熟练。尽管都是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则必然会在网络课时出现问题,而一旦总是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网络课上总要去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教师又怎么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提问。所以,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这样,学生上课时才能集中精力学习本节课内容。

四、协作学习开展

在多媒体网络课堂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展协作学习。早在1920 到1930 年间,许多学者便提出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也表明,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更优于个别化学习和课堂讲授。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由于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承担最后的结果,因此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就在与同伴间紧密的沟通、协调、合作下逐渐形成。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深层认识,获得最佳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教学信息在网络上的高效率传播,为协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与协作信息的交换等多种支持。在学习中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当某一学习者提交方案后,小组全体成员便能看到并阅读其方案,从中发现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最终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分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组成的组在创造性以及制定决策的任务中, 比那些同类型的学习者所组成的组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是异质分组的, 结构比较灵活, 一般3~5人为宜, 人数太多, 不利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可以按照地域、专业、兴趣、工作或学习目标等标准来组织协作小组。

任务的分配:任务要适合协作学习, 要求小组中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最后能得出结果, 要能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执行小组的计划,而协作小组中的成员是异质分组的, 所以, 在进行任务分配时, 要考虑到每个成员的特点,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使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在整个集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实施:小组的任务分给每个学习者, 他们每一个人就开始在网上搜索文献, 然后阅读、分析、组织材料或者利用获得的资料作一些试验。他们将建立起自己关于学习的观点, 并且与该组的其他成员分享他们通过在线讨论所获得知识, 从而在完成目标时,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观点从而迈向更高的目标。要求他们能辩证的思考小组的成绩, 然后提出小组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每两周写一次关于学习过程的思考然后放到网上。小组将会获得每个人的观点,从而使学习不断获得进步。

五、教师辅导作用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对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有所削弱,但并不是说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相反对于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严密而又灵活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使教学过程成为既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譬如: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采取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很快地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网络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跨区域的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依托传统学校的前提下有效组织学习资源,可节省师资,更好地发挥教师、教材的优势。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共享性使得学习者与传授者随着知识的发展不断变换学习的主体,教师既可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网络教育别人,又可作为一名学生,从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利用网络环境,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教师辅助答疑系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登录到答疑系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浏览其他人提出的问题,并且浏览教师的解答。学生如果进入了实时答疑系统,则可以选择在线教师进行实时交流,现场解答问题。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它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为传统的教育领域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会使得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模式更加先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要发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合理的设计、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让每个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