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国初中地理知识点

时间:2023-03-13 11:05:18

导语:在中国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初中地理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67

随着现在各种传记小说等讲述了自己徒步旅行、搭车旅行、单车自驾游等内容的书籍的热卖,社会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这样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要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想象中的背一个背包,带上一个单反就出发那么简单。这种旅行方式不仅需要人们出发前对行走路线、天气、地理环境等的充分考虑,还需要在大脑之中存储大量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中阶段的地理大多数就是这种区域地理知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并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学习态度和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才能将初中地理学好、学精、学到位。而且初中地理在所有初中的学科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初中地理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让学生在初学地理时便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呢?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初中地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能不断增加自身对地理知识的储备;了解到身边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面貌、风土人情;知道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初中生如果能学好地理,那么不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现状

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片面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师只注重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来给学生反复讲解书上的内容。然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观察性等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单一的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不通过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眼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锻炼,那么学生是不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多向学生传授课外地理知识,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地理风光,感受不同的地理风貌,最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时,教师如果不通过一些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凭学生自己死记硬背,不仅知识点容易记混乱,而且这样学习效率低下,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地理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要想学好地理就变得更困难了。因此,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

(二)教师一味的强调知识点,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1.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科书上的地理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紧迫等原因,在授课时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地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完成了此节课所计划的教学任务,教师还会不停地向学生讲授下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整节地理课都处于不停地翻书、抄笔记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疑惑之处等。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兴趣,不爱听地理教师的讲解,还使得学生的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不断变差,从而影响到其他课程学习的开展。

2.初中地理教师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如果不及时的与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那么教师根本就不能知道学生到底学懂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不知道什么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什么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等。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一味的给学生讲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和内容,不擅长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就会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教师要学会不断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强调教科书上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不断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也和教师一样有需要改进之处,学生应不断的跟着教师的脚步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仍采用以往家长、教师所教导的“背多分”的形式,认为只要背得多,地理成绩就会好。不可否认,地理确实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用心去记忆、去背诵。然而,单凭学生死记硬背,不将所学地理知识充分的融入自己的大脑,不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地理还是不能学好、学精。学生要学会理解性的学习与记忆地理知识点,不能一味的花时间死记硬背。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习模式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的很少,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义务教育的模式下不得不学习,主观能动性很差。学生不热爱学习,上课时便喜欢开小差;不听教师讲课,喜欢自己一个人干自己的事情。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上课的心情,从而使得教师的讲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的相关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加以改进。

1.教师应当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展学习初中地理。同时,还应当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现状,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地理教学的活动。

第2篇

【关键词】阅读材料;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学生通常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对其陌生、枯燥、记忆性东西过多而出现厌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导致学生们对其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错误的思想——“地理知识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枯燥乏味的地理转变成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版材料内的“读一读”等的阅读材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现将心得阐述如下。

一、重视对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把新版地理教材精选的“读一读”等内容的阅读材料重视起来,而不要只是侧重地理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只会将地理知识的枯燥性加强,不利于引发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善于将这些阅读材料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合理、有效地贯穿起来,这样才会更加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将其生动性、趣味性体现出来。

二、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

因为此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都是非常精彩、生动的,极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对新鲜事情的探求欲与求知欲。通常,一些地理教师会将材料中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们自己进行课后阅读,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扩宽、提高其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但却没有达到对学生们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未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往往只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应对考试,从内心深处没有达到对地理知识的主自、积极、探索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材料。如,在“西双版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欢乐的泼水节”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教师则更要生动地把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具体细节讲解给学生们,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与兴趣的同时,还会激发他们对其他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地理位置的了解欲望,而我们教师再适时地融入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而学生们在处于对知识求解的兴奋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其对知识的吸收与记忆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高。从而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还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

三、利用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

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呢?这往往也是我们诸多地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完全也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对学生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培养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来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留给学生们,让其去在材料中寻找答案或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如,我们在讲“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完全可以从香港和澳门的阅读材料进行着手,而对学生们提出疑问“为什么香港与澳门是单独的省级行政区域?”、“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让学生们自己去在书中寻找答案,并让学生们自己尽情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教师这时只是倾听、并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学生们没有挖掘到的知识点,而不要打断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也不要阻止学生们可能会出现偏离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使其回归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中去。并在适时给予学生们相应鼓励的同时,再将本节的基础知识与学习重点讲解出来。这样一来,不但学生会积极地、自主地去对未知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还会有效地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采取进一步的求知性的探索精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入“香港的爱国人士登上的爱国行为的真正意义”,并提出“的地理位置”、“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们在课余时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去寻找答案。这不但可以丰富、扩展学生们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关其他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爱国精。这些做法,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来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培养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对其他学科或是未来的学习都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结语

地理知识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枯燥性、乏味性,但是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好阅读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并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及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机融合,在激发初中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上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对地理知识的爱学、想学、继续学的良性循环,也必将会显著地提高其对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并对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萍.基于教材活用的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09(11).

[2]韦志榕.地理教材编写感悟[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第3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上也涌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中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学学者的关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往往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外出的实地地理知识的时间考察,对本地的乡土地理特色知识运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本身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本体资源,将乡土地理的知识和资源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实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初中地理概念知识点。这类型的知识由于往往缺乏实际的实验素材和学生可观察到的对象,学生对其的理解较为困难。这是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和实例进行讲解。学生了解本土当中乡土地理知识和实例,也就能够对初中地理中的抽象知识概念较好的把握。例如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天气特征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室中往往难以观测到教师所讲述的天气特征,或者当天的天气特征不符合教学的内容。这时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引进乡土地理关于天气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某某时间段出现的寒潮和冷锋现象,学生对于这些抽象概念本身是较难理解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实际的天气特征,就能够很快理解知识点中需要记忆和学习的部分。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等知识进行学习内容上的补充,用实例来把握诸如寒潮和冷锋方面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由于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所需求的教学效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考试成绩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要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实际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努力将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和地理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和整理,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其中。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并且将这些问题纳入到平常的地理知识学习当中。从这一特点来说。初中地理教师要反过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良,为了让学生把平时教授的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学会用乡土地理知识来完成初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安排更多的实地学习环节,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活动当中亲身体会到乡土地理的知识和特点,进而对教学的地理知识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初中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气候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学校周边进行地理知识的收纳和采集。让学生对周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周边环境的气温、降水量、温差变化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这部分地理知识的记忆。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的观察体会结合在一起,与书本中的知识相吻合,达到了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

3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展开地理教学,首先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学习内容、适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场所。在具体活动中,要把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还要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举例来讲,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为各个小组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也可由小组自行决定研究课题,让小组当中的学生根据设置的课题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将乡土地理带来的便利运用在初中地理的学习当中,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4结论

第4篇

    一、正确认识,寻找差异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二地理则分为两大块: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 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②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 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③初中地理以感性 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 ,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 拓宽,两者相辅相存。

    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二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 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基础知识点的衔接巩固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比较多,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没有进行较具体的运用,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二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旧知的工作,并请学生把初中教材在上课时带着,课堂中进行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以此来引出高中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高二“ 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较完整和系统地讲授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只突出罗列了“昼夜交替”。新授时可以从“ 昼夜交替”的原因入手,请同学思考,再从结论“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降解难度。这样,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形成一线,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读图技能的衔接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 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 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 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 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认为内地核物质是固体状态? 依据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有同学提出: 在“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上,内核只有纵波通过,无横波,则排除液态,可能是气态或固态。也有同学通过上网查找,发现这一情况,纵波在 5149千米深度处也有可能转化为横波,所以 说内核部分是固态,图上在深度5120——6371千米之间如能添绘一小段横波,这样就更完整…… 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使地理学科学习充满了乐趣与生机。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36-01

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我们只有把初中地理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能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能够真正的识图、绘图并且了解图。而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着手,进行地理图像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吸纳和溶解知识,并且能够深刻的将其印在脑海里。

1.从生活中体现地理图像教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有所用,就是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初中图像地理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够学好地理教学,我们就应该将地理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学好地理知识,学好地理图像知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比如说我们通过地图进行地理图像教学,地图作为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须存在的一种插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图像教学的一个必然工具。

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相关的地理图像,然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地图应该有大体上的了解,然后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读图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海洋、陆地的位置,能够准确的找出经纬位置,能够准确的找出地形位置。教师还应该做的就是根据历史知识,然后找出一些地理位置,最后教师可以指定一些方案然后对于地理进行分布,然后进行更好的记忆。

我们可以就地图然后进行讲解,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走向讲台,然后指着地图中的位置进行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可以讲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讲台下的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很好的缓解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和谐。

2.从生活中观察图像进行图像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师的角色,还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和长辈的角色,要求教师能够放下身价和学生打成一片,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进行教学,观察既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地理的事物,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图像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地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各个地区的地理分布更加了解。我们可以拿出一张地图,然后从分组的形式中进行地图的解析和观察,分别让每组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知识进行汇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理图像知识。我们还可以在地图中找出地图的图名,并且能够了解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进行图例的识别,从地图中的符号还有颜色进行地理事物的讲解,最后还应该将文字中所论述的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当中,做到图文结合。

这里我们进行实例的分析,比如说在湘教版地理教学当中在进行中国河湖的学习,关于内流河还有外流河的讲解当中,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面对于一些中国著名的河流进行查找,比如说长江、黄河等。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流经地等。这样就能够很快的了解内流河还有外流河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中国的区域差异的讲解的时候,在进行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我们可以就北方的一些图片还有南方的一些图片,还有就中国地图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好南方和北方的区别,能够更好地了解南方和北方的地理位置。可以从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进行分析。

3.将地理图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

在现代社会如此发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和地理教学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就秦岭淮河一线进行讲解,我们可以将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图,还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等以图的形式进行播放,这样就能够很明显的让学生掌握南方和北方的区别。在进行图文播放的时候,首先不公布答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猜测这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现状,然后进行答案的公布。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力,还有听觉冲击力深入的记住地理图像的知识点。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帮助学生记忆。记忆力决定着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坏,地理知识的学习记忆是地理知识运用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良好的记忆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更好掌握地理知识,更好的掌握地理图像。那么如何提高记忆力,就应该从地理图像说起。

比如说在进行美国工业区的学习当中,如果说直接告诉学生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所属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位于中太平洋北部。对于这样生硬的文字,我想学生会快就会忘记了,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地图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看着地图自己一步步的找出美国的位置,找出美国的工业区的分布。这样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结果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美国的地形、位置还有特征,这对于地理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结语:

在地理学习当中,我们只有将地理图像和生活稳步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习自我探索才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罗列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谐音组合到一起,转化成学生通俗易记的语句,创造出一种意境,便于学生想象,达到“记中乐,乐中记”的效果。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可以谐音成:爸爸四十四岁。再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可以记忆成“大饮喝八缸”。又如,在俄罗斯亚洲部分有三条重要的河流,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可以采用“毕业了”谐音记忆。通过把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形象记忆法

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该事物的形状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或几何图形来记忆。例如,新疆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它的记忆可以与“疆”字的右半部分结合起来,“三横”表示三座山脉,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个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再如,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的识辨,云南省像孔雀开屏,陕西省像屈跪的兵马俑,辽宁省像一个逗号,黑龙江省像一只欲飞的天鹅,青海省像一只奔跑的兔子。又如,地区和国家轮廓的识辨,印度半岛像倒立的三角形,中国的轮廓像一只威武的雄鸡,意大利的国土轮廓像一只长筒靴。利用形象记忆,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三、图文结合法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地理事物,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以达到文字上的记忆。据不完全统计发现,人们对图像的记忆要优于对单纯文字的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的记忆才能更简捷。例如,在学习印度的季风气候中,如何理解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巧用地图学习,易理解,好记忆。由于印度南部濒临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在7月份,盛行西南风;在1月份,盛行东北风。夏季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如果西南风风力强盛,降水就多,易发生洪涝;相反,冬季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如果西南风风力再不足,降水就更少,易发生旱灾。这样一分析,印度的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就清晰明了。再如,从《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分析其原因时,可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多为平原和低矮的丘陵地区,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浓缩记忆法

在初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教材善于提炼,抓住知识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浓缩概括,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世界上1月、7月陆地和海洋气温的等温线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北半球,1月份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7月份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而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7月份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把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概括为“高高低低”,即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如果某地气温高,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某地气温低,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凸出。

五、比较记忆法

在初中地理知识中,有些知识点很相近或者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记忆,找出其中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中国地理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比较:1月平均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高于0℃,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低于0℃;年降水量,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小于800毫米;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水地为主,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旱田为主。通过比较记忆法,不仅获得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结语

第7篇

微课的科学、合理运用极大地改革、创新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显著地推动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本文作者围绕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利用微课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中地理;微课“微”兴趣;自主学习

“微课”是现代社会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先进教学模式,各学科纷纷对其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利用”为题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微课,以便其能真正发挥出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进而显著推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育效率及质量的进步与发展。

一、微课必须体现“微”的特点

纵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初中地理教师在微课的利用上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力图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全都照抄照搬到微课视频之中。部分教师对微课的上述错误利用做法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要知道,“微课”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微”字,即能言简意赅的将主要学习内容概括完整,并以最简洁的形式充分呈现给学生。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利用好微课,首先应当保证微课的短小精悍,将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左右,即只需要将地理知识点的主要脉络及框架凸现出来即可,应当竭力避免长篇大论、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等微课形式的出现。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精心为学生制作了一份微课视频,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对交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分析、中国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及影响等。如此,通过框架式知识的介绍,就简明扼要的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知识呈现了出来,起到了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预期良好目的。

二、微课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教师在微课的利用上为了追求知识的最大效益化,会直接将教材上的内容一股脑儿地直接加到微课视频中,却很少关注此种性质的微课内容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也是当前初中地理微课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保证教学知识点的覆盖之外,同时,还要保证微课内容要充分诱发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及强烈动机。如,在“澳大利亚”的的教学中,笔者就特意在微课视频中嵌入了如下一个问题:“澳大利亚资源是很多国家极为羡慕的,英语中甚至有一个词组专门形容澳大利亚‘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说澳大利亚的气候、历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较幸运,国民不需要太辛苦劳动,只要让牛羊随便吃草,在地上挖矿就可过高水平的生活。那么,澳大利亚究竟存在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在该问题之后,又在微课视频中添加了澳大利亚的羊群、牛群以及矿产资源分布概况示意图等的幻灯片。如此,直观生动且新鲜有趣的微课视频内容就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对于“澳大利亚”这一神奇国度的浓厚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更好地投入到具体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微课必须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发展

微课新型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的锻炼与发展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微课的过程中还应当格外注意其是否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提升与显著进步。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格外注重上述理念在微课教学资源中的体现。如,在教学“秦岭—淮河线”这节内容时,笔者在制作微课时除了概括了教材上的主要知识点之外,还别出心裁的添加了如下两个探究性质较强的地理问题:1955年1月,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寒潮。当时,陕西西安的最低气温为-20.6℃,而陕西安康的最低气温却为-7.6℃。请尝试结合“秦岭—淮河线”这节内容的相关知识解释造成两地巨大气温差异的原因。结合上述案例探讨“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的地理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地理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上述探究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如此,就在学生小组进行自主探讨的过程中不仅促使他们更加深化了对于“秦岭—淮河线”这一地理知识的认知与了解,更重要的是还对他们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充分证明了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及能力发展的切实可实施性。总而言之,我们初中地理基层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微课,并严格注重其在言简意赅的情况下抓住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点、并能促进其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如此,才能在保证学生地理修养及素质得到有效锻炼与明显进步的同时,真正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14-01

从高一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好难学,我上课也认真听讲了,可还是很复杂。"家长也困惑地问我:"高一的地理怎么那么难?"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这些反映都是正常的,学生感到地理难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从客观来讲: 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从主观来讲: 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那么就我们学习高中地理而言,同学们在学习时尝试采用以下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文理兼容,灵活记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部分内容理科性较强。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3.会比较、会联想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第9篇

一、表达真情实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交流是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将知识的机械性地灌输入学生的头脑中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和交流的过程。所以,融洽平和的师生关系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和空间,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和信赖的效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产生激励效果,有助于更好开展教学过程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效果。

二、枯燥抽象问题形象具体化

初中的地理课程大多都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知识点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的声嘶力竭,而学生仍然是一脸茫然,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将枯燥抽象的问题进行具化,使其变得生动具体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教学活动改变事倍功半的现状。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图》章节讲解时,我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地球和公转和自转运动,而学生由于并没有接触过空间几何的概念,几乎无法通过想象对地球的运动形成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曾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处在地球上却无法感受到地球的运动,我先让学生回想当他坐在平稳的地铁中时,没有了车窗外的景象移动作为参考,能否感受到地铁的运动,学生都表示如果没有窗外的景象作为参考几乎感觉不到地铁处在运动状态中,这时可以借助物理的惯性知识进行具体讲解,解开学生的疑惑。随后利用通电的灯泡模拟太阳发光,地球仪拟为地球的缩影,按照一定方向缓慢地拨动地球仪并使其缓慢围绕灯泡做圆周运动,让学生对此过程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引入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地球是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并且由于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现象,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都较高,对知识的掌握也随之深刻牢固。

三、游戏教学,调动积极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的情绪和兴趣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的灵感和思维得到拓展,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从世界看中国》中“多民族的家庭”一课中,可以让班级内的学生每个人都代表一个民族,开展民族名称接龙、民族地区“抱团”等游戏,将充满生活乐趣的游戏融入到地理课堂之中,提升学生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四、引用新奇事例

《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讲述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四个地区间的差异,仅通过地图来观看地理区域的分布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对于地域间的差异感到抽象和困惑。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与之前的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进行结合,并引入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青藏地区的高原地域喝不到真正开水,而且米饭也煮不熟,人们的手指甲都是向内凹陷的。按照我们的经验人的指甲应该是平整的或者略有凸出,而且在我们所处的平原地区水达到100摄氏度就会沸腾,米饭用日常的家用电饭煲就可以煮熟,学生因此对这些高原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差异的感性认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可以化静为动,打破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地理教学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产生更加持久的记忆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变得轻松愉快使得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愈发强烈。例如在教授《认识跨省区域》一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使知识点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