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10:46:48
导语:在文件档案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电子文档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处理中,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管理体系的不完备,导致建筑工程方面的电子文档出现管理混乱、信息不全等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电子文件可以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管理。
1我国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电子文档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电子文档的现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有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现状,从而寻求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效率。1.1电子文件归档不到位。采用信息化处理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电子文档,具有很强的操作,因此对于相关文件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我国文件管理人员储备不够丰富,部分地区的文件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无法完成复杂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很多地区存在电子文件归档不到位的情况。1.2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界定模糊。在我国,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场所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界定十分模糊,大部分企业单位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交由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但计算机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技能,在电子文件的处理及管理中常常会出现疏漏,导致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产生混乱的情况。1.3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读性较差。在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真实性和可读性较差。一方面,建筑工程电子文件为了粉饰项目,有内容造假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敷衍了事,导致电子文件内容可读性很差。这些情况都使现有的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所提供的内容可用性不强。1.4对传统纸质文档的更替工作不足。在很多地方,建筑工程单位仍存在很多传统的纸质文档,纸质文档在实际保管中十分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情况,造成工程信息的处理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广泛的对纸质的文件档案进行替换。对纸质文档的替换工作十分复杂,建筑工程方面的文档内容较多,落实电子文档的替换工作存在的一定的难度。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很多纸质文档的替换都存在着不够准确完整的情况。
2实现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良好的文件管理,从而实现电子文件的普及,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2.1对建筑工程电子文件实行统一格式。建筑工程方面的电子文件较为复杂,如果没有统一的格式,在文件查询的时候十分的困难,因此,统一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格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统一格式可以对信息查询提供有效的保证,同时有利于档案的完善管理,方便日后查询、纠错等。2.2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管理主体,因此,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可以确保文件得到妥善的管理。一方面,建筑工程单位需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相关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职。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专业性,增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技能。2.3普及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意识。对于建筑工程单位来说,具有完善电子文件管理的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相关的地方政府部门需要推行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使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深入落实到各个建筑工程单位中,确保各地的工程电子文件可以完善、有效的保存和管理。2.4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落实电子文件工作。对于电子文件的整理不能只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进行整理,在工程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落实电子文件的整理工作。对于电子文件的整理工作,要保证具有完整性,对于以后的工作查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因此在电子文件的处理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企业人员为了粉饰项目而随意篡改电子文件的内容。2.5提高对于电子文件的鉴定技术。在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整理方面,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要保证,电子文件可以反映相关项目的全部真实信息,同时能为查询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基于这样的要求,就需要提高对于电子文件的鉴定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聘用专业的鉴定人员,对电子文件的内容进行查询,确保电子文件没有相关内容的遗漏以及篡改。2.6完善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相关体系之上的,只有完善了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得到妥善的管理。一方面,我们对于电子文件的内容需要进行核实,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归档的文件要合理的保存,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导致文件受损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严防不法分子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恶意窃取,确保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能够安全完备的保存。
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及时准确的记录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内容。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确保文档准确真实。只有实现建筑工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普及工作,才能够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薇 单位:哈尔滨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监督档案;规范化;信息化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指在工程质量监督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表格及音像资料,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和重要凭证,也是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和人员开展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体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积极作用。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标准不明确,材料内容参差不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质量监督机构需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但未对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具体到地方,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鄂建[2011]79号)明确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立档时间要求及保管期限,但也未对监督档案具体内容提出意见。内容标准的不明确,造成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在形成监督档案时随意性较大。有的监督档案资料浩繁,有的却寥寥数页;有的把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技术资料甚至工程图纸均收集存档,真正反映监督工作开展的记录却难觅踪影,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二)囿于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不同步,不连续。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在现场展开,在现有的条件下,监督检查记录一般由监督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回到办公室予以补记,监督记录的同步性较差。同时,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监督人员的监管任务屡创新高。在一名监督人员同时监管数十项工程的前提下,完全将监督抽查与监督计划逐一对应且同步记录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存在差距。(三)重视程度不够,监督档案资料不规范、不交圈。部分监督人员重实际检查、轻文字记录,往往出现监督记录字迹潦草、内容简单、签证不全等问题。有的监督档案中有针对质量问题的整改通知,却无责任单位的回复报告及现场复查记录;有的在监督记录中提出了监督意见,而后续的检查记录中没有相关的落实情况。(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殊性造成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归档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战线长、断面多,有的甚至边拆边建,造成大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足,无证施工、先施工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未经竣工验收备案即投入使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建设行为的不规范给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造成很大困扰。有的工程介入监管时已经开始施工,前期相关资料难以收集;有的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迟迟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工程档案资料长期滞留在监督人员手中难以移交,随着时间推移难免出现遗失、损毁等情况。
二、加强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档案; 传统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41-01
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相同之处,它们都具有档案的基本属性――原始性。对电子的内容进行修改非常容易,而且改后不留痕迹,但势必埋下安全隐患,同时,还可对电子文件进行压缩处理,改变电子文件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等等,造成“原件”识别困难。相比之下,相对纸质文件内容进行增删,改而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原件中所含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就不会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从这些信息上确认文件的原始性。电子文件形成后因载体转换和格式转换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相关信息证实电子文件的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人们便难以确认它的原始性。因此,应该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建立必要的记录制度,从收集,积累开始就要进行记录,记录电子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电子文件形成、处理、保管过程的真实记录可以证实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本身也应具有实时记录功能,随时将需要保留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这种“跟踪记录”具有原始性,它可以成为证实电子文件真实可靠的有效依据。对于收集、积累阶段就在网络系统上传递的电子文件,可通过网络系统的自动记录功能记录有关信息,对于以存储载体方式进行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还要辅以必要的人工记录。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以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贮存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次,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二者间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时间与传统档案不同
电子文件可以在文件办理完毕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内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送给档案部门,并用电子数码签名封签认证,有档案工作人员接受登记,按事由原始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负荷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
二、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
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发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
三、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
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的发展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受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合适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贮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四、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
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相应的分类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检索查询信息。用户只须给出文件分类号或主题词,即可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附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五、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方式和传统档案不同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利用者才能注册、登记成为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档案馆的会员,会员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方式,中心进行确认身份并确定查阅权限获得许可后,才可以查询有关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并要进行借阅登记和缴纳查询费用。把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好、开发好和利用好,并得到长期保存,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所有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随着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单位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势在必行,本人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基础工作入手。
(2)严格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3)健全电子文件的检查审核制度。
(4)规范公文制作和控制程序。
(5)加强电子文件软、硬件设施管理。
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的体检中心普遍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医院不够重视体检中心,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1]。体检结果不能及时查询:目前我国多数医院还未实行健康体检一卡通服务,体检后不能及时查询体检结果,导致体检结果丢失的情况,重复检查又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费用,使群众对体检望而却步。体检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群众甚至医生都缺乏充分利用体检信息的意识,没有根据历年来的体检信息,综合分析自己的身体情况,导致健康档案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管理成本高:由于健康信息数量多且复杂,造成管理成本、维护成本的增加,信息输入也非常复杂。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缺乏前瞻性:目前多数医院正在使用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只能提供一次性输入,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反映一个时间段的身体情况,不能对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添加或者更新,也不能及时输入疾病追踪随访产生的数据信息,导致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医院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共享:医院之间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信息很有必要,有助于健康档案信息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也可以对多数医院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的体质情况。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规范:多数医院关于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标准、系统构成、系统要素以及系统目标等方面的设置不规范,也不统一,也没有专业分析健康档案信息的软件。还有些落后地区的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根本不能适应国家、社会、群众对健康卫生发展的需求。
解决对策
深化健康档案管理意识:对于群众而言,健康档案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健康,通过健康档案中的信息,群众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减少多余的检查费用,并且通过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身体隐患,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医生而言,通过对患者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变化的趋势,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治疗,还可以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管理,为患者提高完善的健康指导,方便患者调理身体,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医院的形象。同时医院体检中心要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健康档案的服务智能,保卫群众的身体健康。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各项制度:首先要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邀请专业档案管理部门来院进行指导,共同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切合实际的、有一定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其次,档案收集、分类、保管、归档等程序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各类信息都完整安全,且来源可靠、真实、准确,科学管理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促进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最后,组织专门的健康档案监督检查部门,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当患者生病来院就诊时,在门诊、病房等处的治疗活动过程都要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并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就诊记录,及时更新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如果患者转到其他医院进行深入治疗,要联合其他医院将患者住院治疗、病情、手术等信息更新到个人健康档案中。
1.1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并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档案记录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历史长卷,记述和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包含着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和拼搏奋进的精神取向,而这些都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依据。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各种有效资料和素材,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树立了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而企业文化也是以档案为依托,企业文化以档案形式为表现,档案多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离开企业档案管理是无法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2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档案收集整理和鉴定工作。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所在,体现了企业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魅力,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会随之不断地完善,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和发展也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若发生变化,企业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收集和整理企业档案过程中,对企业档案在收集管理和主观鉴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1.3二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同之处。
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他们共同致力于引导企业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2档案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2.1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档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成长史,是企业发展历程的载体。它以文字、图片、影响资料等呈现着企业成长的点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其次,企业档案突出了企业文化与众不同的特色,使企业文化个性的塑造更具针对性。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发展过程,档案沉淀着不同企业的不同的文化精髓,继承者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因此,各企业文化形成也各具特色,可以说企业的个性设计和形象塑造都离不开企业的档案工作。最后,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教材。档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档案最真实的记录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企业财务、材料工艺、经营状况、文化建设等等重要内容,为企业对员工培训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教材资料。也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热爱。
2.2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具有相同的功能,他们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共同组成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a.导向功能,档案工作收集之际便取其精华,择取积极价值观资料,将职工引导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因此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b.约束功能,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企业档案的收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共同约束着员工和公司的行为。c.融合功能,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会将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信息搜集起来,使之融合,共同体现企业文化,同时融合职工的思想、行为,使之达成共性。d.凝聚功能,档案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并凝聚人心,团结员工,使员工有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团结一心,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奋斗。e.辐射功能,企业档案使企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外则代表不同的形象,并使其对外部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自我形象,又对整个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企业档案的收集和累计是档案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也是企业档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内容则是它的文化性,档案资料要求真实、丰富。其次,规范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重视企业各种档案管理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利用当达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积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专业化。最后,要定期的反馈工作,定时公开企业档案。使其自身不断完善,档案部门有必要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反馈,而企业是由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构成的,因此员工有权利了解企业档案的内容。要加强企业档案工作的透明度,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定期的了解到企业档案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在了解的相关信息后对企业的信任度加强,工作时会更加努力。此外,档案的管理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大意义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和员工利益最大化服务。
4总结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1.1适应社会需求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之中,想要不被社会淘汰就要做到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掌握重要的信息是成功的关键,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信息资源是人们想要获取成功所必须的资源,人才资源更是重中之重,于是,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档案工作的存在便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达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事档案的改革,并且使档案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项伟大的举措。
1.2信息的共享性
共享性是信息本身固有的特性,对于人事档案来说,能够为是全社会的人们提供全面有效的人事化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率社会工作运行的效率,通过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而准确的找到我们想要掌握的人事信息,还可以查询人事的其他方面信息,从而达到全面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人,相比较于以前从纸质媒体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一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工作,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2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把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点
数据库作为信息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地位,想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做好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和文字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做到保证所有信息来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不能一味的把数据库建设的重点放到硬件设备上而忽略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更新,出现数据老化、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注重已有信息的整合和对未知信息的拓展,能够做到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有意义的数据,使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达到最优状态,当然,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数据库建设,保证其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也是必要的,比如说,通过优质的硬件设施做到更长时间的对信息的保存,在数据采集的时候能够提供画面更加清晰声音更加优质的多媒体信息,有助于以后信息查询时信息的识别,人事档案包括的不仅仅是一点个人信息,它还涉及很多其它信息,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它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只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2规范档案建设的各个环节
档案作为数据信息,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对档案建设的所有步骤都进行有效的规范,提出科学、标准的操作方式,优化以前档案建设的步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法,只有在各方面都做到让工作步骤最优,让管理方法最合适,才能更加有效的建立对人们真正有用的信息档案。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化设施配备不完善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人们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还有很重要的是优质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扫描仪等技术设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信息化,可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技术设施不够或者老化、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3.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所有工作进行的主题都是人,我们的思考能力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地位,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最终都是由我们的意识和努力决定的,同样的,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实施的情况,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学问不高而且没有经过很好培训的,甚至有的根本不了解计算机技术,不能适应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这样便导致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售到影响,整体工作散漫效率不能提高。
3.3信息化管理标准不明确
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对于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有了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工作人员才能知道具体要怎么做,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却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目标和方向,出现效率低下,工作态度散漫等情况,极其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优化,人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违背了档案服务于社会的标准,阻塞了信息的共享。
4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
我们已经分析了落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我们工作带来的极大障碍,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想要推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这些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的基本条件和数据文档传输的基本方式,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加大投资购买先进的基础设施,才能优化工作结构,保证工作效率,提高我们信息化进程的速度,做到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标。
4.2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面对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出有效对策改变这一现象,首先我们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化进程中所必须的技能,并且端正工作态度,可以适当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比例,吸引部分高学历高质量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4.3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
论文摘要: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关键环节,最后引起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防范,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面对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城建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城建档案的必典性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组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这些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里、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方便了利用者,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传输,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环节
档案的信息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商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在信息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
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2.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
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3.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
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数字化档案具备的功能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愈义上的档案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功能特点有五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数据结构连接化。
1.馆藏档案数字化: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这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2.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功能,它还包括:档案编目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这是实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3.资源利用共享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认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馆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
5.数据结构连接化:通过统一规划的,标准的,规范化的数据结构,各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转换。
四、.数字城建档案的安全阅.
如何保障数字城建档案馆信息安全决定着能否全面实施档案的网络服务,可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1)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2)综合使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3)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4)采用最新的防病毒产品,建立病毒检测制度.(5)加强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及时维护,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及高效服务。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即加强对用户的监督、审计、跟踪,同时控制上网信息范围。(6)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做到防震、防水、防火、防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