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时代建筑

时间:2023-03-13 11:05:36

导语:在时代建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时代建筑

第1篇

关键词数字;设计;建筑;技术;表达;形式;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digital era,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digital ag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digital age.

Keywords figures;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ression; for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当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数字时代,一场“数字革命”正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社会和家庭的面貌。建筑学因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没有人能够确切说出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会给建筑学带来怎样的后果。正是站在这样的特定历史时期,建筑形式作为建筑学中的敏感与关键问题在时代交替之时显得尤为尖锐。

1、数字时代的技术背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以及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人类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新科技革命主要集中在:微体工程的巨大变革,即电子学与信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运算技术;生命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科学;卫星航天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高科技成了主导世界经济走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世界,从遗传基因到宏观宇宙,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无所不包。世界也因网络而正在变小,国家的界线也正在消解。

在数字时代,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和知识。科学技术和知识在数字社会中享有特权地位,新技术已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方式,并以强大的力量重建劳动、休闲、教育、通信、政治和人的身份。 “新的数字技术已经取代了许多种工作,并创造了新的工作,提供了信息享用、与他人联系的新方式,并给以电脑为媒介的公众领域带来了欢乐。新的媒体技术把前所未有的音像之流带进人们的家庭和全新的娱乐界,知识、性、政治重新确立了时空观念,消除了实在与人造物之间的僵硬区别,同时产生了新的经验模式和主体性。

2、数字设计表达手段

1)虚拟现实的系统组成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二维视觉图像生成和立体显示系统、立体音响生成和扬声系统、力反馈触觉系统、人体姿态、头、手位置测量跟踪系统。高性能计算机产生二维图形,经信号转换到头盔双目显示器,以产生视觉图像。同时声音发生器配合视觉图像产生相应的音响,扬声器与头盔合在一起,因此戴上头盔既看到二维实时交互图像,又听到声音。数据手套是典型的输入设备,每个手指和手心都有光纤传感器,手与视景中物体发生交互作用人与电脑的互动界面置和方向跟踪器可以辨别手的动作以及头蕴移动方向。计算机可配合这些移动实时变换图形和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虚拟现实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虚拟建筑是基于建筑物或规划图的蓝图,用计算机进行二维结构建模,称之为虚拟模型,用户可以指定要看虚拟模型中任何地方,计算机就很快地显示出在这个视点所看到的立体景象。用户可以通过键盘 .鼠标选择从某个观察点出发,视点可以是地面上任何路径,也可以从空中定义飞行路线,规定了巡视路线和速度后,虚拟模型就可以按此速度和方向连续产生一系列图像,可以放大、缩小、平移二维图像,也可加入模拟声介绍此建筑特点,可以改变建筑物的光照;用户可身临其境的对此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合适的部分进行修改。

如果用户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有触觉的数据手套,从建筑物项层或底层开始参观.当你走到每一间房间门口时。室内布置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你可以看到家具和设备,可以摸摸家具和墙壁,可以改变墙壁的颜色,可以搬动家具位置,也可调节门窗的位置,当你走到窗口时,还可以看到窗外景色。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城市规划仿真系统、大型工程漫游系统、名胜古迹虚拟旅游系统、虚拟现实房产推销系统、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系统、交互式娱乐仿真系统。并可将以上应用项目移植到互联网上,实现在网上浏览漫游。虚拟空间还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1.使用对象的拓展

实体建筑由于在地面上,受到可及性、使用时间、空间容量的限制,只能服务特定时空的少数人,虚拟空间的可及、分时和共享等特性,提供了随时随地、身临其境的体验。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对象可能超越社团、国籍、疆界甚至时代和游戏结合起来的虚拟空间产业面对数目众多的使用者,优秀的空间设计作品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2.空间行为的记录

有关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仍无突破性的进展,其困难在于采用原始的直接观察、访谈记录的方法,不易迅速收集完整、有效的空间行为资料,尤其样本数量有限,难以归纳出具代表性目_令人信服的结论。虚拟空间的数位特性,使研究者可以在工作环境里预设统计程序(如网站中登陆使用人数的码表)。自动记载使用频率,行动轨迹等资料,轻易地累积大量的空间行为记录。

3.活动模式的分析

3、数字时代的建筑发展趋势

通过虚拟空间资料库中完整的行为记录,研究者能分析使用者的活动模式作为设计修正的参考。尤其虚拟空间环境的再生特性,随时可以重现特定时段的使用情境,提供追踪观察的大好机会,使开发者充分掌握消费市场的活动。当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数字时代,一场由数字技术带来的革命正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社会和家庭的面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甚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将随着数字技术与电脑的结合,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仍在不断地继续之中。建筑就其根源来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人们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决定了建筑的存在形态,人们生存方式和状态的变化必然也会导致建筑发生变化。当今正处于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家庭形式、工作方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改变,建筑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在数字时代,随着数字化生存的一步步深入,建筑呈现出一种类型消解、功能动态发展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形式也势必会发生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时代下的建筑形式的多种表现既反映了其思想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变化,也反映了其不断探新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值得国内建筑界参考借鉴。但是,由于这一探索过程仍处于摸索阶段,将来何去何从、成败如何?尚需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M].范景中编,殷企平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60

2.安德烈安•玛费伊编.伊东丰雄[M].孙元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44

3.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2006

4.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朱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6

5.布鲁•诺恩斯特.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的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34

第2篇

【关键词】 低碳 节能 建筑设计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物质需要,无休止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把自己带入了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尴尬境地。面对全球变暖,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人们开始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提出了现代(非原生态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1低碳建筑的内涵和主体

所谓的低碳建筑当前仍然没有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定义和内涵,通常认为所谓的低碳建筑指的就是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物的施工以及后期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对于化石能源和燃料的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双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可以说低碳建筑就是尽量避免排放温室气体的一种建筑,按照低碳经济的相关内涵,低碳建筑指的就是在全部的生命周期中,将低污染以及低能耗作为设计的基拙,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加以减少,双而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合理的、舒适的一种建筑的模式双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于自然和生态的污染,实现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建筑的主体指的就是同低碳建筑的决策和设计、使用等相关的组织或者是部门,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包括了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建筑的项目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施工的地位和相关的测评机构等等在低碳建筑的设计以及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主要是负责对相关文件的制定,并且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

2 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把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建设环节分开来发包的传统方式,使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相互之间脱节,容易造成效率低、效益差、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令人堪忧,但节能潜力巨大:目前,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由于我国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大量 。据建设部科技司的预测,到 2020年底,全国城乡将新增房屋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城市新增13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筑结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设计是重中之重。

3 建筑设计工作必须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

“低碳经济”揭开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筑是六大高耗能产业,其中建筑业,是消耗资源、能源以及排

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大户,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世界1/6净水,1/4木材,2/5材料与能量。全球建筑相关产业,如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了地球能源的50%,水资源的50%,原材料的40%,同时产生了42%的温室气体,50%的水污染,48%固体废弃物,50%氟氯化合物,同时建筑结构也影响水域、空气质量以及社会群体的结构等。另外,世界各国房屋能源使用中所排放的 ,大约占到全球 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所以说建筑行业是低碳经济最大的障碍并不为过。建筑行业要对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尽早在“三低三高”方面狠下功夫,以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它贯穿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开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再到工程使用阶段的维护,甚至涉及到工程以后的拆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建筑设计包括规划、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照明设计、供暖设计等等。建筑设计是实现土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在新形势下,如何从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建筑材料选择、建筑设备的选用等诸方面综合考虑,使建筑工程既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度,又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并适应“三低三高”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要求,是建筑设计工作研究及发展的方向。

4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绿色建筑设计

目前,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实现低碳经济的表现之一是建造绿色建筑,它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中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因此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它是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筑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根据世界各国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在建筑设计上,应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除了要有合理的建筑设计,建筑的各个构件也非常重要,如,合理应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能源费用。这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包括低能耗高能效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产技术等;最后,绿色建筑也应考虑建筑生命周期完成后结构材料的回收甚至再利用。

5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推进低碳经济是事关子孙千秋的大事,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我们需要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目前,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城市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成为宜居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对于建筑业,建筑的低碳设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需要创新体制、创优机制,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加强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采购、房屋使用等各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以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把建筑的低碳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建筑设计逐步建设绿色住宅、节能公寓、低碳小区、低碳校园、低碳工业园区、低碳城市,使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营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低碳;建筑空间;形态设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pace design as the core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more and more ge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attention. Building the saving-type society, the urgency required to low carbon and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ransi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pace on the energy saving design still slow development, its to realize low carbon era of building space design of the transformation still need to continue a relatively long time. Architecture design personnel should fully follow low carbon,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continuous innovation means, method, the new era of building space form design of reviewing.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in building space design practice experience, from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Angle, climate adaptive system, configuration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building space design related discussion.

Keywords: low carbon; Building space; Form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愈来愈快,房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也越来越受到了不同层面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上,国家提出了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无疑对建材能耗不断增大的建筑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急迫的要求建筑业向低碳、节能转型,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在空间节能设计上依旧发展缓慢,其要实现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设计的转型还需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按照国家的《新能源低碳经济与发展规划任务书》,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遵循低碳、环保、节能的要求,不断创新手段、方法,对新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在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实践经验,从低碳节能角度出发,就气候适应系统、构形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三方面对建筑空间设计进行了相关探讨。

1. 建筑空间设计气候属性适应系统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要适应各地区存在差异的气候属性。在过去的传统建筑时代,建筑材料比较简陋、建筑技术也比较粗糙,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却与自然气候适应的极其相得益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越来越方便的建筑技术也铺天盖地的应用于建筑实践中,这无疑对现代建筑业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正是由于对这些设备、技术的过于依赖,从而大大的削弱了现代建筑在空间设计上对气候属性适应的程度。

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气候属性适应系统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准确的通过空间形式反应出气候属性的适应性,不遗余力的继承传统建筑中空间、气候适应的价值观念。比如,近年来发展并应用广泛的“双层玻璃幕墙”技术,就很好的运用了气候应变空间设计思想。在夏季,双层玻璃幕墙节能原理是利用通过自然通风换气来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其节能原理主要是产生温室效应,提高保温效果。具体来讲,双层玻璃幕墙在夏季阳光照射下,加热中间通道中的空气,使得空气自下而上产生对流,从而带走通道中的热空气,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同时,通过放下半透明卷帘,可以利用其反射后作用,除去大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大大的降低房间温度,起到节约能源作用。冬季里,双层玻璃幕墙则关闭外层幕墙的通风口,使得幕墙内部的空气辐射下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室外的温度差,也减少了室内向室外的温度传递,起到房间保温效果。这些在建筑中不断发展的措施同空间设计与气候适应的智慧,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进一步的挖掘研究。

2. 建筑空间构形系统

2.1 建筑空间构形原理

建筑空间构形原理是在传统建筑漫长的发展长河中发展起来的,尤其在近代建筑学中,通过与几何学、达尔文的进化论、欧洲的组织有序论以及多层级的有效结合,使得建筑空间构形原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为:利用几何学方式,通过重新配置手段,对存在缺陷的流体传递工程进行再加工,设计出合理结构,从而使其在构造、层级、时空等方面的阻碍得到最佳分配,简而言之,就是对建筑中的缺陷进行重新再配置。当然,建筑空间构形原理也被利用到其它领域,并且被各个社会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如

根据更利于能量流的方式对飞机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利益的合理再分配对经济学理论再补充等。

2.2建筑空间构形系统

低碳设计不是建筑设计的附加物,不应把它割裂看待。目前普遍的一个误区是建筑设计完成后把低碳设计作为一个组件安装上去。事实上,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低碳的因素使之与设计整合,并使得一种手段能够达到多种功效。例如使用太阳能光电板作为遮阳板来阻挡过多的太阳辐射。减少能源需求的同时能够缩小供热和制冷系统的设备规模,甚至能够完全摈弃传统的供热制冷系统。又如低碳办公搂设计无需采用传统系统,仅利用地热以及人体散热及办公设备等产生的热量并采用热回收设备便可满足冬季供热。

3. 建筑空间能量管理系统

在低碳要求下,建筑的空间设计应当建立在降低能源消耗、绿色环保基础上的。目前国内在降低能源需求商,一般采用“被动式”空间设计,即根据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空间周围的资源。比如,通过落地窗户的设计来最大程度的使用自然采光,一次来大大减少电力设备的消耗;根据遮阳技术来有效控制光线辐射;通过使用保温墙体材料来达到建筑空间内热量稳定的效果;利用蓄热性能好的墙体或楼板以获得建筑内部空间的热稳定性;通过自然风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空间温度,还能净化环境。

另外,对可替代、再生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是建筑空间能量管理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首先,通过太阳能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热能,这些能量传入至建筑体内,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炭燃烧产能的消耗,起到了低碳、绿色、节能的作用。随着对太阳能普遍的利用,越来越多的太阳能技术开始出现。不如,利用太阳能光电板,可以产生电能,用于住宅小区日常的生活用电;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对用户提供热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能热水器的使用。除了太阳能以外,地热能也是近年来利用比较多得一种能源,由于其具有温度恒定等特点,可以有效的达到冬季供热、夏季制冷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及建筑过程中也会浪费大量能源。要想实现真正的低碳建筑,这部分能源消耗也要考虑在建筑空间设计中。

结束语

总之,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在空间节能设计上依旧发展缓慢,其要实现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设计的转型还需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低碳要求对于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它给现代建筑业提出了越来越高技术上的要求,资源耗尽等威胁着建筑空间设计不断发展,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低碳时代的出现亦代表着新概念下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利用低碳概念可以对现有的一些高耗能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其次,随着问题的逐渐解决以及节能模式的逐渐清晰,低碳时代建筑空间的形态设计一定会日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粟庆. “低碳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解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24) .

[2] 程泰宁. 低碳住宅,技术难题很多[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6) .

[3] 张希晨.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7) .

[4] 王建国. 低碳建筑要提供低碳生活空间[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6) .

[5] 王红霞. 住宅建筑的低碳化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19) .

[6] 王欣. 浅谈低碳环保概念下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7)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数码时代 建筑理论与实践 形态变化

在新世纪之初,信息科技正在重塑世界,数码技术将不仅更新建筑师手中的工作,而且也将更新建筑师头脑中的观念,工业时代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引起建筑文化的反应,如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因此数码时代也必然产生新的建筑文化。什么样的空间能反应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成就.生活和文化?数码技术将怎样改变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如何面对和创造怎样的未来生活?这是建筑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显得迫切。

数码时代的建筑学诞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常见的有信息建筑(Informationarchitecture);数码建筑(Digitalarchitecture);虚拟建筑(Virtualarchitecture);超建筑(Transarchitecture):信息建筑是未来建筑的总的发展方向,将极大的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而数码建筑的概念基本包括在信息建筑的概念之中,较集中的关注信息数码技术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更加贴近当前建筑学本身。虚拟建筑则是信息建筑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超建筑则摆脱了传统建筑学束缚,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将为信息建筑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数码时代的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师们掌握了数码工具,而且每一天这种工具便更趋完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NuRBS技术、动画物体物理属性设定技术以及三维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时候总是希冀建成世间最设高耸华丽的塔楼,在二十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时,宏伟壮丽的摩天大厦被用来炫耀经济实力,在数码时代,打破传统概念的新建筑形态成为了表达时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设计的雕塑“鱼”,第一次在真实设计和建造中运用了IBM开发的CATIA,创造出不寻常的建筑形象,多维复杂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空间构件颠覆了观众对建筑空间形象的传统认知。CATIA把自由带给了建筑师,这可以说是数码时代建筑创作的开端。

在雕塑“鱼”之后,盖里利用CATIA的强大能力,创造出许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布拉格荷兰国家大厦等,极大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营造和审美观念。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是引发了对建筑美学认识的争论,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莫斯在美国加州库尔文设计的“伞”(Umbrella)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在旧仓库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维护了场所的原有形态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插入了“畸形体”一一伞,来重塑场所性格,异形的三维扭曲的巨大玻璃瑰丽多姿,覆盖了一个安置在建筑转角处的室外表演场所的上方,标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这是建筑师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结构工程师的成功合作。

这些早就成为我们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态探究的建筑师在遭遇到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利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加以变异,改变建筑的围合界面,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达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兰的联合设计工作室(UN 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学、城市学、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室,实行包容建筑学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设计程序。他们的设计始终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追求将形式推向数学的极限以创造复杂而又统一的结构。联合设计工作室的墨比乌斯住宅是体现数码时代建筑特征的实例。在这个设计中,“墨比乌斯环”作为设计的构思图式推动了设计要领的深化和建筑空间的形成。墨比乌斯住宅水平延展开来的体量低悬在台地上,螺旋交缠的运动空间为使用者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赶新技术上做出决定性的成就,只有联合各种专业人员,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这是联合设计工作室给我们的启示。

FO A提出了整体建筑(M 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从自然地貌中寻求建筑空间新形态。近来FOA引人注目。刚建成的横滨国际客运码头(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从计算机的虚拟构成真实的结构和材料的组成,方案在理想状态和现实制约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计算机创造的连续表皮造就空间概念,随着建筑的扭动,地面、墙面、顶面自然地转换,空间效果也类似墨比乌斯环。整个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携起来的地貌景观一样,人们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之中体验连续界面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建筑空间体验。

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数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他对数字建筑的兴趣主要存在于数字化的模拟状态,着重研究在数字化状态下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传统上关注静态的建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动态的领域。林恩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像大批量利用现有设备制造标准构件一样,大批量制造不规则构件定制技术的可能性已经具备,相信他对真实建筑项目的实现一样雄心勃勃,事实上从最近林恩的建筑实践来看他可正在从他的纯理论走向实践。

渡边诚(MakotoSeiWatanabe)在数码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软件来塑造复杂混沌的形体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倾向于根据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电脑程序,给予有特定意义的参数,从而生成某种合乎逻辑的形态,就好像生物进化,在外界和内在条件冲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从1990年开始的“诱导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边诚便设想城市和建筑形态的产生应当由环境中存在的确定的要素来决定,于是“诱导”的概念就产生了,使用特定的电脑程序,对环境要素加以回应,然后符合环境和个体本身需要的形态就出现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和环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态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环境的选择的结果一样。

大江户地铁线饭田地铁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这样解说道:“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将根伸到有柔软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让“叶子”之间尽量不重叠,这样可以享受太阳光的洗礼,在水和光处于最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条件能够满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我的设计想法。”在这个设计中,他便运用了自行开发的软件,给予环境参数,诱导建筑形式的产生,整个过程自动发生,地下运动的是象浪一样发光的网,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先制作电脑图像或是模型,得到预期的形态,而是使用电脑程序,设定形态产生的模式,通过程序自动地在解决形态问题同时形成空间。

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问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创作的新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新的时代面临的新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学思考和技术极限,这些是他们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数码技术帮助他们理解,协同他们给出答案,也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由于新的数码时代建筑学思考的深入,数码建筑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化,数码时代的更有冲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师加入到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的研究中,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创作可实现的真实的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师,也可以选择成为在网络世界中和游戏世界中创作和建造的虚拟建筑师,传统的“建筑师”的定义正在被改变。

他们所接触的建筑教育和对空间的认知和前辈们已然不同。出生在数码技术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的生活中,使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玩网络游戏,他们对生活、交往、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无所顾忌的探索,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

在具体现实性的数码时代建筑范畴中,设计依然和建筑的实质存在相联系,不管如何复杂的建筑形体和空间,依然需要遵从最基础的力学原则,解决最基本的建筑的功能性的要求,解决物理的、生理的要求。当然,数码时代的建筑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新时代的思考和设想。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得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法,也带来了新的审美的取向,建筑越来越轻盈、透明、开放,也变得更具有柔性、动感、混沌的特征,迥异于传统。新的具有数码时代特征的建筑将不断的挑战我们的认知,带来新的不同的形象,让人产生新的体会。

第5篇

丹尼尔・李布斯金(DanielLibeskind)工作室里一幅忙碌景象,但是这种忙碌显得有点儿漫不经心,每一台电脑、每一张桌子、每一个书架、每一个文件柜似乎都在为新的建筑模型努力工作着,然而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孜孜不倦能否继续带来可观的设计费用,或者更远一点来说,能否让自己的建筑理想在世界某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在一张桌子上,是位于韩国釜山集住宅和酒店于一身的四座塔楼建筑模型,预计2011年开幕;另一张桌子上是多伦多一栋58层的超高公寓建筑,在经历了2年的断档之后终于在近期开工;远处是拉斯韦加斯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商场模型,于去年12月开幕――这些项目让工作室好歹维系了一点儿残存的信心以及必要的资金流通。

剩下的呢?价值8000万美元的波士顿文化艺术中心和摩纳哥海岸边一栋复合使用的建筑项目被取消,波兰华沙一座54层的摩天大楼因为资金不足被削减为目前的16层,洛杉矶一座43层的公寓大楼搁浅――等待什么时候有新的资金进入再启动。而那幢著名的“归零地带(Ground Zero)”项目则被判缓刑,至今已经拖过了第八个年头。

作为享誉国际的明星建筑师,当2002年李布斯金从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方案中脱颖而出之后,这位出生在波兰的建筑师和太太妮娜从柏林举家搬迁到纽约,就在离世贸遗址不远的地方设立了工作室。到2006年年末,他们已经有了近70名员工,项目接踵而来,李布斯金刚想继续扩大规模时,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1月,他不得不作出裁员的决定。

“做建筑设计师就必须保持乐观。”李布斯金说,他今年64岁,44岁时设计了著名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说‘我们没钱了,项目取消’,或者一些项目被告知无限期搁置。”

幸好还有中国

建筑设计向来要依靠不断的项目循环来回收资金并启动下一桩生意,起起落落与地产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欧美1991―1992年和2002―2003年两次地产低谷中,大部分建筑设计事务所都经历了巨大的亏本和裁员。而根据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调查,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去的26个月里有600家建筑设计公司缩减了规模;根据美国劳工署的统计,2008年中期,这个行业一度达到了22.05万名从业者的顶峰,随后便有5.5万人被裁员,达到总数的1/4。

一些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如Gensler和Perkins+Will的执行官表示,金融危机时的首要任务只能是努力去竞标所有可能的项目,而通常他们都要面对12―15名竞争对手,设计价格也被客户压至最低。如果说好年头时的利润在15%左右的话,现在则降到了5%―10%,一些公司为了争取项目甚至放弃盈利。“那是一个一片混乱的世界。”Gensler公司创立人大卫・简斯勒(David Gensler)说,“现在大家都要为市场份额而战。”

为了弥补项目数量下降,就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利润丰厚的饭票,但是裁员依旧不可避免。排名美国第二、世界第四的HOK建筑设计公司,曾在2008年遭遇重大挫折――迪拜的2个超大型项目在36小时之内一起倒闭,如今他们只能尽可能谨慎行事。

建筑设计界的这一低谷对明星设计师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1997年由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之后,大量建筑师如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他设计了希腊奥运场馆)等等都因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而一炮走红。而到了2009年,福斯特的Foster+Partners事务所不仅裁减了300名员工,还关闭了柏林和伊斯坦布尔的分公司。这家总部在伦敦的英国设计师事务所一度接手了莫斯科的“俄罗斯塔”项目――一个能充分展示钢筋铁骨的前卫和2000英尺超高度的建筑项目,也在去年由于资金短缺而被迫中止。

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旋转大楼“芝加哥精神”,一度有望超过该市的北美第一高楼韦莱大厦(即著名的西尔斯大厦),成为西半球第一高建筑,却被迫于2008年中止,在芝加哥市中心留下了一摊烂尾;此外,纽约市区一幢835英尺高的公寓大楼因为业主无法预售足够的单位而搁浅,在这位西班牙设计师心中留下无尽遗憾;他更著名的一幢烂尾楼则是原定2010年建成的纽约市立芭蕾舞团剧院。

所幸,简斯勒为上海设计的“上海大厦”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这座城市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座未来的第一高楼与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一起纳入陆家嘴的愿景里;诺曼・福斯特则在北京奥运前就迎来了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竣工;而央视新大楼的一场大火反而给雷姆・库哈斯的设计增添了不少故事性。

那些依旧乐观的设计师们

当客户把纽约布鲁克林占地22英亩、价值40亿美元的住宅及商务区项目束之高阁后,81岁的老头子弗兰克・盖里不得不将事务所员工从250人减到120人。雪上加霜的是,同时搁浅的还有洛杉矶一片价值30亿的商业项目,它原本可以给盖里设计的银色迪士尼音乐厅锦上添花――那是一批高端住宅及奢侈购物中心。不过盖里似乎看得很开,他解释说,自己更享受掌握一个小型团队,而且项目速度放慢,也可以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做一些其他的奇怪设计,例如,他刚刚在自己的iPhone上给Lady GaGa绘制了一顶帽子。“我目前不想给私人房屋做设计”,他指出,那些挑剔的客户以及少得可怜的费用,从来都不会优先出现在明星建筑师们的工作表上。

工作越来越少,弗兰克・盖里建筑事务所员工们的日子过于清闲,以至于今年夏天不再需要暑期实习生了。

第6篇

关键词:新时代;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一、新时代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

新时代住宅标准将有大的提高。在设计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重视环境设计:作为设计行业主导力量的设计,由于传统体制的限制,环境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设计院体制的改革要深化,设计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这是我国住宅环境水平提高的当务之急。

(2)强调立体绿化:垂直面上多做绿化设施及小品,多种垂直植物,真正实现空间环境的绿化。

(3)讲求舒适性:现在住宅在舒适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设计师,其设计观念始终应走时代的前列。

(4)搞好节能与环保:绿色建材的使用尤为重要,无论是在住宅设计还是在家居装修中都应大量采用绿色产品。

二、新时代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一)生态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民居设计中,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理。无论从聚落选址、还是从总体布局、抑或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都包含了生态精神。所以从现代住宅发展的角度去审视,21世纪人们对家居的普遍诉求,就是人脉与生态的回归。

第一,中国民居历来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这是人所共知的原则和格局。中国民居正是以阴阳合成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那就是屋宇为阳(实),院落为阴(虚)。特别是院落,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而院落和室内的过厅、穿堂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流网络。院落空间是气流集散的交汇处,是沟通天地阴阳之气的气场中心。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序列空间,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

第二,中国民居就地取材应用自然材料,也是生态精神之一。天然材料不仅对人体无害,在很大程度上还能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的石屋、东北的井式木房、云南的竹楼、西北的窑洞、内蒙古的帐篷都是就地取材、适应当地气候,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传统民居。

第三,中国民居还塑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及审美情趣: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狭巷夹天,庭园深深……无论是北方的深沉厚重,还是南方的洒脱秀丽,都富于诗的韵律和画的意境,都藏风聚气地把崇岭、秀山、峻石、丛林、洞桥、道路与建筑和谐融合,使民居与大自然融会成一个整体。所以,风格虽然各异,却都体现了崇尚自然、争取自然、天人合一,又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与思想。所以,只有继承了这样民族特色的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

(二)以人为本理念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

住宅设计中的实用性是住宅使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应力求平面紧凑,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线路短捷;卧室客厅良好的采光通风、阳台的使用、储藏空间的设置、及洗衣机位都成为了现代住房的基本考虑因素。即使在面积控制范围内也应做到功能齐全、空间紧凑。适中的面积与空间数量的分配、适当的层高使住宅真正做到经济实用。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名言充分反映了住宅物质的功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有了更高的要求:从生理到心理、从生存到享受、从休息到发展等等,其要求是全方位的。那么设计中不仅要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良好的通风采光,还应做到动静分离、洁污分离和公私分离。客厅及卧室的向阳性、主卧室的功能完备性、储藏空间的专用性、常用空间的全明性,及各空间尺度的相对性都成为了舒适性住宅的追求。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卧室中可考虑低凸窗设计,不仅丰富室内空间,扩大室内视野且有效地解决了室外空调机位的设置。

客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设计中应考虑到现代家庭电气的使用和对各空间尺度的影响:如作为用户活动中心的客厅中普遍使用的液晶、等离子宽屏幕电视,面积应大一些,面宽应考虑在4m以上,最好置于南向与前阳台衔接,不仅能使客厅接受充足的日照,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还能让住户有了一个好朝向的“空中花园”,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餐厅、厨房宜分设,以满足现代化餐厨设备的应用和就餐活动的灵活性;入户尽可能设置玄关作为换鞋、挂衣处,形成内外过渡空间……。

(三)亲情理念

住宅在满足以人为本和绿色生态需求后,更应体现亲情这一元素。亲情住宅这种新概念住宅的提出直面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同时邻里关系不断疏远。通过这种新概念住宅的功能设计,同时营造一种亲情社区氛围,加强了住宅社区的亲情沟通和相互的邻里交流,这无疑是一种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概念住宅形态。

亲情住宅的“亲情”主要体现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上:在住宅家庭内部,住宅户型设计上,让一家三代人可以同居一处。使家庭内部三代人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还同时使子女可以更好的照顾老人。比如每个别墅底楼配有主卧并带书房、卫生间。这样,有老人的家庭,老人就可以在这一层独立居住、也十分方便老人的出行。这种情况下既可让老人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减少了两代人之间观念上差异的冲突,又方便子女照顾老人和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发展。

邻里之间,在“现代邻里,都市街坊”的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传统居住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并且给“街坊”这一古老词语赋予了新的含义,让传统的四合院落感重新回到现代居住小区。在邻里的相处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培养邻里的亲情,比如将整个园区都种上果树,一户一棵,四季瓜果飘香。

参考文献:

[1]孙慧,朱俊光.对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2]李秀颖.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22期.

第7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建筑设计 环境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Longjiang Vocational School to show its local feature and times spirit as a culture building.

Keywords: vocational school,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537(2002)01-0058-03

概况

龙江职业中学是根据龙江镇第十个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设计的。该校把职业中学与成人教育实行一体化,即一套人马,两块招牌,资源共享,把职业教育与国民终身教育结合起来。

校址选在丰华南路右侧沙富路口斜对面与东华路之间,占地约80 000m2。该地位于镇中心,与龙江中学遥相呼应。建成后对城市化建设,繁华镇中心有积极作用。

设计理念

⒈根据文化建筑的特性和时代特征塑造具有龙江本地特色的现代化职业中学校园。该校既不是个普通中学,也不同于一般职业中学,它是个广泛面向社会的学校,生源面较广,学生在校园学习活动多样化,因此在设计上要求既具有教育建筑的庄严性,又具有文化建筑的特征。为此从总体布局到立面造型设计我们力求突出文化建筑的特点及时代性,和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特征。

⒉总体布局强调合理的同时,注重整体性,强化中学感和秩序感。在总体布局中注重体现文化内涵,构图用形似一个斜问号,作为学校“教”、“授”、“受”、“学”的功能主题“问”来点题,使校园意象呈现眼前,(见总平面图)。我们还强调教育建筑的严谨性,在平面布局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将运动区布置在地块东部,地块西部为教学、生活大区;其布局以一个中央圆形广场和行政大楼为中心来组织、集散,中央广场西为教学区,东为生活区,北为实训区,南为学校主入口大门,以南北走向的楔形广场来贯穿,这样校园中央有了一个学习生活的“起居室”,实训区北侧还专设实训食堂等大型货物、杂物的入口,并做大型车辆入口,减少了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影响。生活区沿河十分安静。教学大楼和实训楼虽在西侧,但布置上与主要干道均有适当距离,特别教学大楼与丰华南路相距30m以上,以数排乔木林隔噪音。另外在单体设计上将走廊连接在一面,开窗小而别致、现代感极强的大墙面设计在西侧,既能有效阻挡噪音,又能塑造学校的沿街城市形象。

⒊最大限度利用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根据对外流线体系和用地内使用者流线的分析结果,安排了用地内的流线体系,明确区分了车行与步行体系,保证了内外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⒋建筑群采用了错落有致和曲直结合的布置,由此营造出了丰富的外部空间,避免了单调感,形成充满亲和力的校园氛围。

建筑设计

⒈平面设计

⑴根据平面设计上使用要求与功能特点进行功能布局,各空间采用模数化设计,可构成不同大小形状的教室,以满足多样的授课需要。

⑵设计引入“开放空间”的概念,不仅教学楼、宿舍楼的底层架空,各层的适当部位也安排了休息区、展示区等,校区不仅视觉通风上有较高程度的效率,各部的有机性连接也大有进步。

⑶教室多南向或设南向走廊,避免内中廊模式。

⑷根据学校功能的完整性,设计中增添了礼堂与展览厅,赋予了实用功能和优美造型。

⑸宿舍设计表达了随时间和学生人数增加,对现有宿舍高度利用和较灵活的使用。

⒉建筑造型

⑴建筑形象表达了职业中学较社会现实的特性,造型上力求凸显实用与效率以及机械与文艺综合的品质,运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体块的实墙与玻璃对比穿插,轻重体量协调;各体量既开放,又有空间延伸感,使各建筑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的整体感。行政大楼既有环抱迎接感,又有积极向上的动势。

⑵建筑造型注重避免出现古板的形象,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用遮阳板、楼梯、栏杆等元素丰富立面造型,创造出轻快、飘逸的意象。

⑶大胆运用素雅色彩与红、黄、蓝等鲜亮颜色对比,创造该校特有的新形象造型。

环境设计

⒈学校内外环境相互利用、借鉴,如生活区借校外的小河做衬托。

⒉校园内道路多采用软性铺地,使校区有更多绿化。校园内乔木与灌木参差相间,使人与建筑、自然融恰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技术经济指标

⒈学校占地面积:80 000m2

⒉总建筑面积:41 855m2

⒊覆盖率:28%

⒋容积率:0.526

⒌绿化率:55%

⒍教学区:14 142.5m2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7月

图注:

学校入口透视

鸟瞰

总平面图

规划与结构分析

教师与学生宿促进舍底层平面

6职高教室2-4层平面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建筑;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08-02

伴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网络。在我国建筑业是经济支柱产业,在网络渗透各个行业的过程中,建筑业同样也不能例外。

1网络和建筑企业

任何企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建筑企业,其管理实现现代化已是必然趋势。在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管理工具与方式的现代化。为了使得企业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应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应当要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这就少不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成为了各行各业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工具。比如,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各个子部门、项目部、公司总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也使企业更具有弹性,比如小的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同时还能够和更多的专业人士组成专业的员工队伍,为公司承接大型的工程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条件。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具备小公司的灵活性,又具有不逊色于大公司的智慧资源。结果在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尽管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工程都提供最佳的设计组合,但是通过网络却可以实现公司员工对设计中的先进部分以及施工方法的分享,同样实现了最佳组合所具有的效能。

建筑师是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专家队伍。当建筑师利用智能软件建立了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数据模型之后,工程师可以利用网络对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而施工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将工地的图像下载下来,并根据这些图像帮助施工管理。而建筑商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与建筑直接相关的业主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建筑模型和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等。甚至有时还能通过网络将有利的信息传递给潜在买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竞争力。

在对一项工程进行设计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方案。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会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对暖通、空调、排水、电气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到考虑,不过由于信息量过大,现实中往往会因为缺乏考虑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改动。为了避免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建筑师与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而通过网络却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师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从而有效改善因为各专业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设计弊病,进而提高企业的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协调性。

2网络与建筑科技

根据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热点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控制网络技术。

2.1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在建筑物或者企业内部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中能够极大的降低人们信息收集、、传播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网页上所有有关建筑物内部的相关建设管理信息,并且还可通过信息系统将有关的维修服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有效的降低建筑的维修成本。建筑物内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升对建筑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协同处理能力。对于建筑设计的监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对综合数据库的访问,还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对于建筑物实现自动化管理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是绝对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从而实现了我国建筑物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2.2控制网络技术

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以及可移植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控制技术的发展,网络控制在结合了网络互联后,建筑的控制已经从现场监控走向了控制网络的道路。一般而言控制网络是指对生产过程作为控制对象和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具体可以从我国不断出现的各种智能化的建筑中看出:首先,控制网络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后,有效增强了建筑内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操作性和集成性能,比如极大改善了建筑中的综合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异构网络的控制;其次,利用控制网络通讯实现数据管理和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第三,通过采用控制网络技术,有利于建筑与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在智能建筑中,所有设备与相关的安全信息都可以进入计算机的操作平台中,实现了智能建筑内监控与“群件环境”的共享以及综合数据的集成;第四,控制网络技术可以时时对建筑内安全系统和机电设备系统的管理进行远程监视和信息采集。

2.3网络住宅

如今的居民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铺设网络所需的相关设备,以保证业主入住之后能够上网。这已成目前住宅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不过,网络住宅并不仅仅只有该项功能,网络住宅含有许多的科技元素。世界上最有名的网络住宅或许要属美国富翁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了,里面许多功能对许多普通人来说依然具有科幻性。不过,网络住宅建设已经使得某些科幻色彩距离普通民众不再那般遥远了。通过铺设完善的光纤网路、配置需要的合适软件,网络住宅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和朋友交流,也可通过网络查询交通、还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关注孩子的在外情况。而在住宅内部,也使得那些能够自动控温、高保真等高智能化的家具不再那般的遥不可及。网络住宅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生活,例如出行、购物等。而对建筑业来说,这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更富有人文特性的理念,比如,人们现在就可以在住宅中享受随选网络影院的娱乐节目,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需要。同时,网络住宅还能够便利人们的工作,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比较时兴的在家里的远程办公,即使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相关工作。

网络时代,建筑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水准和效率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也促进了建筑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而在建筑管理方面,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加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说其正在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必然要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21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低碳示范城镇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镇,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座新能源示范区和10000个新能源示范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为基础,以三低即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为途经,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很多部分,如交通行业、冶金行业、建筑行业都被涉及到,除此之外,多项技术也被涉及到,如能源再生技术、新能源在开发技术等等。作为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建筑及建筑施工行业也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制造者和排放者,因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从建筑施工行业入手,并加大在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行业与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影响建筑低碳建筑施工发展的因素

(一)、人们缺乏低碳参与的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发展低碳建筑的基础。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包括低碳建筑的参与主体在内,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造师、施工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者、建筑材料供应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等都必须理解,并进行深刻的理解。但是,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来说,其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更不用提对其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淡薄的低碳建筑意识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高耗能、高排放性依然持续在我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中,这导致我国推行低碳建筑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缺乏建立健全的政策、机制

目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的建造方面的政策、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建筑业低碳建筑还没有发展成熟且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治理以煤炭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多污染结构的节能减排措施是政府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面.致力于发展低碳建筑、特别是低碳建筑施工相关国家政策还十分缺乏,甚至还没有强制定的措施针对一些排碳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同时对于激励低碳排放的企业的政策也依然缺乏,这使得高耗能的建筑企业采取降低碳排放的措施的动力缺乏。因而,本人认为在阻碍低碳建筑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滞后的国家政策和不健全的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制约

目前发达国家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早已致力于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发达国家将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两条途径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技术合作,这无疑对我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担心向我国提供低碳技术会影响其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故不愿意积极主动转让低碳技术。而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相关技术转让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因此,国家要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低碳施工掀起一场施工企业的管理革命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施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就是将生产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内部成本,进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强调的是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碳管理和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换句话说,低碳发展方式将会在施工企业中掀起一场管理模式的革命。

(二)、低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成本的节约和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在太原南站的建设中,中铁建工集团仅一项低碳焊接工艺的使用,就节约钢材337吨,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60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施工企业在利用低碳进行内部挖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相关低碳新兴领域的开拓。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提高新能源领域工程的建设能力,占领在低碳经济中新兴的建筑市场。二是通过科技合作,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引入建筑材料之中,开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温室气体的绿色智能建筑,进而开创一种新的建筑文明。

(三)、低碳施工为全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北京南站为例,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它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为公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了它的现代化、人性化和公众化。这些与大量低碳施工技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冷热电三联供与污水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就使天然气的利用率从35%%提高到了85%%以上,年发电量占到了整个站房用电负荷的49%%,不但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近600万元。

(四)、这场革命将涉及企业的管理理念、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原生态、绿色、环保、智能”的建设理念植入施工管理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南极,中铁建工集团就将原生态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拆除过的房址上看不出任何的建筑物痕迹,实现了对南极大陆环境的零破坏,得到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要实现有效的碳管理,自然离不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房建施工和建筑物资经营的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够将碳管理的足迹覆盖到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增强碳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将这种有管理的碳转化为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五)、相比理念的转变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实施过程绿色施工或者过程低碳施工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以及周转材料的使用。四是要深入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避免伪劣、低品质建筑产品带来的更大浪费。

四、低碳施工发展对策措施分析

(一)、发展低碳建筑,低碳施工须意识先行和全社会参与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低碳觉悟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及控制环境污染等需要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政府应加大气候变化危害教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高度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加快形成全民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减少因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碳排增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并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同时,施工企业、监理、业主等各参与方应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量为己任,组建低碳施工委员会,实时监控和调整施工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三)、推广低碳施工新技术。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系统。应建立建筑产品排放动态检测评价系统,以保证能够动态、及时、实时地观察和控制既有建筑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超耗能建筑问题,努力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优化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煤炭、火力等传统发电的能源比例。同时,优先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用能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LED 照明灯,选用高效的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等。

(四)、提高现场人员的低碳意识。

采取精细管理、低碳行动管理理念。“低碳型企业从我做起”等活动,号召所有管理人员加强节约、缩小开支、关心成本、共同监督,树立节约意识、营造低碳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实施低碳行为。发展低碳施工应加强低碳环保教育,充分调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低碳意识。现场人员是低碳施工的最终执行者,离开现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再完美的低碳施工方案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为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低碳企业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绿色低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培训,重塑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低碳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组织保障;大力推进低碳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实施低碳企业文化的技术保障。施工行业提供了一次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机遇。首先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能够助推施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与新领域的拓展,从而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从而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碳建筑施工时代的到来将使人们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从的来讲,建筑现场低碳施工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做出极大贡献,真正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