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时间:2023-03-13 11:05:47

导语:在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第1篇

从当前的水利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当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文献的标注码的位置特别混乱,导致论文当中表达的意思错误,产生歧义,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应该按标准的格式撰写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水利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王留红.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2]李宗亮.利用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2.

[4]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

[5]郭梦法.浅谈河流生态与水利工程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1(2):42-43.

[6]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2):111-112.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唐能.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4(05).

[2]姚能栋.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

[3]赵艳平.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

[4]胡军.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20).

[5]吴斌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学[D].天津大学,2013.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艳.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44.

[2]邵金娜,袁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3,03:224.

[3]程先慧,付基伟.探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问题[J].河南建材,2013,04:180-181.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教学改革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坐落于渤海新区黄骅新城中心地带的科教园区,距离黄骅港综合大港40公里。2011年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区,省委、省政府将渤海新区列为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河北省及“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笔者基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地域优势,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初步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首次招生,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引进教师数量有限,大部分为毕业两年或者刚进入社会的硕士研究生,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一方面,年轻教师接触实际工程项目较少,擅长理论性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施工技术性问题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温课,对于专业前沿问题研究甚少,甚至没有了解的途径。针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师资队伍的现状,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完善招聘制度,拓展师资来源,优化学缘结构。严格把关高校教师招聘,首先,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位水平,选择录用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经历,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以表明其能够胜任当前的教育、科研工作。另外,除了具有高学历,教师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多方面的才能。学缘结构是指一所高校教师队伍中,本校毕业生与非本校毕业生之间的比例。在教师聘用时防止“近亲繁殖”,因为这样会阻碍新鲜血液的注入,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一言堂”和“学霸”的产生[1];另外,引进教师时也不要过分依赖应届毕业生的师资渠道,因为新教师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因此,可考虑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型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2.对新教师实施一年试用期制度。从新教师聘任之日起一年内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对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水平进行评估,合格者与高校签订长期任职合同,不合格者责令按期整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3.适度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目前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若不增加教师,势必会出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大等问题,会拖垮教学质量,降低科研水平。因此,要根据招生人数,合理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学生比例,保证教学质量。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政府、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机会。对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来说,可有效借用本部的师资力量,采用导师制度,即年轻教师在本部寻求指导教师,基于双方互相选择的原则,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分担一部分课题项目,在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教研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多方位攫取知识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料,获取更多知识。1.教学方式改革。可采用板书+多媒体资源的讲授法[2],避免讲课过程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上课走神。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扭转变形时,学生普遍分不清扭转角和切应变,通过动画放映扭转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2.整合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上不乏优秀教师的精品开放课程,如爱课程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多加涉猎,开阔眼界,增加知识。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专门开展了科技文阅读与写作课程,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学会文献检索及管理,丰富了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可以多浏览相关的专业论坛。例如,水利论坛、土木工程论坛等,拓展教学视野。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改革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四大部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

(一)实验改革

传统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缺乏创造性。可考虑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对于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学生还可以深入分析,撰写论文。

(二)实习改革

渤海校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分为:测量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这里主要针对认识实习和施工生产实习谈具体的改革措施。1.认识实习改革。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地域优势,可以把认识实习的重点放在黄骅港区域。黄骅港的煤炭港区、河口港区和综合大港的主要水利设施,以及港口周边的新能源开发等都可作为认识实习的目标。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实习终身制,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大胆地提出了“多节点实习制度”并加以探索。以参观黄骅港散货港区航道南侧围堰二期工程为例,该工程实施过程中有22道工序,挑选课堂上不好讲解的几道工序进行参观,比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土工布、抛填压台大块石、铺设模袋混凝土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不仅对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又能把握全局。2.施工生产实习改革。施工生产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由于管理难度及安全风险较大,生产实习开展不易,因此,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加强沟通,学校为实习单位提供人才,实习单位要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达到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改革方案:①在生产实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参观的典型水利工程进行初步了解,通过网络收集国内外相关的工程资料,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提高学习的自主性。②由教师带队进入施工单位、业主单位或设计院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毕业之后要面对的工作。③为了对具体工程及工作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与实习单位建立联系。由实习单位分配简单的任务,学生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通过网络与实习单位进行时时沟通。④最后,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分别给出分数,以此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3]。

(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改革

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教师在选题方面要多加研究,选题既要针对本门课程的要求进行,又应多样化,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基于此,可借鉴天津大学李明超[4]的教学改革模式,摒弃以一个实际工程为背景的单一方式,布置基于多个实际工程的课程设计任务,采用以分散设计为主、集中设计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对自己的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又能站在整个工程全局的高度,掌握各方面的设计流程及相关知识。

三、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水利水电人才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终极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具体教学实际,从教学改革、实践改革两方面探讨改革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创新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

作者:李军雪 王刚 王竹青 李海涛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萍,安双宏,尚致远.完善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J].成人教育,2011(3):33-34.

[2]邹珊,宋爱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改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34-35.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22-01

1.快速施工的信息基础

水利水电工程中,信息管理是施工主体、施工对象、施工环境相互作用的要求。工程信息的准确、一致、连贯和畅通,是工程管理决策的必要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影响着施工的进度,从而关系着快速施工目标的实现与否。快速施工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是快速施工必备的资源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要求人、财、物、技术、设备等五项资源高效、优质、低耗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必须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应用实现对上述资源的规划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有两大流通,即物流和信息流。其中物流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的畅通无阻,要求有足够的信息流来保证。信息流是伴随着物流而产生的,它对物流起着主导作用,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流的主导作用,就会导致物流的混乱。快速施工中,工程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信息流的作用来规划、调节物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划运动,最终实现快速施工的进度要求。因此,信息是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必备的重要资源。

二、信息是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组织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是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基本要求。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而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如果没有可靠的、充分的信息作为依据,正确的决策是断然不能做出的。

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进度目标,工程管理人员应首先掌握有关进度目标的计划值,它是控制的依据;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人员还应掌握进度目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两方面的信息,工程管理人员才能实施控制工作。因此,从控制的角度讲,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工程管理人员将无法实施正确的监督管理。

2.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信息管理

2.1 信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工作的总称,也即是把信息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根据信息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沟通,以保证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为了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要把握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正确应用信息管理的手段;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信息的搜索、加工整理、存贮、检索、传递、应用),这就构成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增进理解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大量的信息量,将会提高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益。

尽管有许多对于信息系统的研究,但是,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处于“幼年”时代。许多研究者己经认识到现有项目信息管理方法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大多数与以下问题有关:

1)大量的项目信息是被存在纸上。这些的信息常常是没有系统性且容易损坏。

2)隐含在决策背后的那些信息没有被记录或保留为文档。追踪数以千计的特殊消息、电话、便笺以及谈话导致的信息是极其复杂的。

3)收集、整理项目数据的人常常不了解工程管理中使用者的特定意图。

4))常常不是在数据产生时给予管理,而往往是在建设阶段完成后收集和管理,而熟悉工程的人则可能调到另一个项目导致难以获得这些数据的获取。

5)教训没有被很好地、详细地总结,很难将有用的知识汇集散播到其他项目。

因此,为了支持协作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共享信息是重要的,而且,以主动促进信息集成方式去管理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信息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信息来源的广泛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信息来自工程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及监理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来自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招标、施工及保修等各个阶段中的各个环节,乃至各个专业;来自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往往给信息的收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如果信息收集得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必然会影响到管理人员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2)信息量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大、牵涉面广、协作关系复杂,而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过程中,各关键工序连接紧凑,使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涉及大量的信息。工程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信息。既要掌握计划的信息,又要掌握实际进展的信息,还要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工程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处理数以千计的数据。而这样大的数据量仅仅靠人手工操作处理是极困难的,只有使用计算机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从而为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持。

(3)信息的发生、加工及其应用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不同阶段、不同地点都将发生、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进展信息的发生源在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现场,它的加工处理可能在施工现场、办公室,也可能在计算中心,而其应用则在项目管理的各个业务部门。

(4)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工程信息可以用文字、语言、图表、图象等多种形式表现。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快速施工信息的多媒体表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信息的上述特点,对于快速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信息流的组织及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3.1 快速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根据以上对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条件下信息的分析,针对快速施工对于信息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连贯性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高效信息传递与组织协调的信息管理平台集成工程各参与方的MIS和DSS,实现快速施工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协调,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整体管理控制水平。

(1)各结点DSS或GDSS的设计在传统的DSS或GDSS基础上,增加了通信处理部件,用于与其它结点的交流。各结点DSS或GDSS提供了与决策单元的决策任务相适应的支持工具,以支持单元内部的决策。

(2)互联网络平台将各个应用子系统连接起来,并实现ODSS与MIS及组织外部信息系统的通信。

(3)网络管理系统根据一定的通信协议,对通信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处理通信冲突,使通信对于用户和各应用系统都是透明的。

(4)组织协调器和组织知识库一起对决策单元的活动进行协调。对于组织范围内的决策问题,协调器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影响范围,选择合适的决策单元,确定问题的划分,问题求解的先后顺序等。组织知识库中包含有各决策单元的任务分工知识以及组织规范、目标等的说明。

(5)公共数据库提供各决策单元共用数据和工具,以减少结点对这些数据和工具的重复存贮;记录组织过去成功决策的有关信息,用于组织学习,通过学习来调整组织知识库的内容。公共数据库还记录组织当前决策的中间信息,对于那些持续时间长,涉及多个决策单元的问题,记录其求解的中间结果有助于各单元对决策进程的了解。

4.结语

纵观近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坝型、大型施工机械的出现和施工组织管理形式的变革,是促进快速施工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还应看到,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的改进,也是推动施工速度提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水利院校;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模式

自然资源学是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探讨人与自然资源关系、资源经济学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关系等丰富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水利院校,因水而生,缘水而成,特殊的历史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自然资源学课程主要安排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蔡运龙编著的《自然资源学原理》,学时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集中的实践性环节。经过五年来的探索,根据自然资源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构建具有水利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水、电等自然资源,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学生将自然资源学理论应用于水利行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资源条件,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坚持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凝练和设计一批有深度、有目标、有乐趣的自然资源学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老师把自己在水资源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制成充满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案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招投标和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老师将自己制定的投标书和项目计划改动后,发给学生。将每个班分成5-6组,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指出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的错误和不足,并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技术方案,修改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由学生模拟评标、投标,相互打分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模拟过程十分欢迎,理论学习中模糊或不懂的概念、原理,在模拟的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来源广,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紧跟水利行业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干线全长1432km,一期工程年均调水规模95亿m3,是解决黄淮海平原尤其是京津、华北平原缺水的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干线线路从郑州市穿过黄河,是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老师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基本情况后,每10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讨论水资源的基本属性,探讨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对水源地和汉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资源经济学相关知识讨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价值及价格、水资源利用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学生在讨论后,积极发言,受水地和水源地的学生关于资源补偿问题的讨论尤其热烈,大家从水资源的价值、属性、权属出发,引用书中的概念、理论及原理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讲解目前学术界关于水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水权交易等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及其研究的难点,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工作做了基础的准备。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在寒暑假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自然资源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一部分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对实践方法进行改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为实践教学不断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机制,实践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创新源。

实用性强、表现学科前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2007年十余名学生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测量,掌握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学生白天走访、调查、测量,晚上整理资料、绘图,一个月干下来,学生变黑变瘦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基本知识的理解。2008年24名学生参与到水资源项目中,项目区分成8个子区,学生被分成8组,每组由1名老师带队,1组负责1个子区的水资源调查、采样。学生走遍了子区的每一条小溪,每天要行走20km,晚上整理资料、绘图。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之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我校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2周。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真题真做,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主要集中在新农村规划、资源环境、水资源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以自然资源学为基础,是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在第七学期期末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名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工作单位的学生,指导老师一般会鼓励他们到工作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征得学院批准后,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在答辩前,必须出示由用人单位指导老师的评定意见,评定合格者方能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考研的学生,如果考的是本校,就直接把他分配想考的导师,考上的学生跟着导师做课题,没考上的学生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相结合。如果考的是外校,一般根据学生考研的方向,把学生分配给从事相同或相近方向研究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是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资料,回学校由指导老师指定毕业设计。年轻教师与外面单位联系不紧密,安排学生实习有困难,他们的学生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水利院校的自然资源学实践教学模式,应根据水利院校的特点及办学思想,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运龙. 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琳,杜楠楠,董龙丹.《自然资源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6):77-79.

[3]朱海风. 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6.

[4]顾文权,邵东国,黄显峰等. 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 2008,39(3):339-345.

[5]龚建龙. 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3-105.

[6]居荣,鞠勇,唐小波. 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255-256.

[7]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第5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杨陵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1144

国内刊号:61-140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针对社会需求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毕业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1.毕业设计选题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长、兴趣、能力及发展方向,加以指导与建议,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服务于学生签约单位。

(1)毕业设计为企业服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钻研,同时强调要有团队精神;不仅鼓励创新,更强调熟练掌握设计规范,善于参考标准图集和同类设计。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进行选题,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多人合作一题,以实现“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依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选题来自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通过“实战”操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为学生签约单位服务。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前,往往已与就业单位签约。部分学生签约单位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较重,或从尽快让毕业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目的出发,急需学生参与其生产课题或尽早到签约单位实习。毕业设计选题应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签约单位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在研的实际课题,提出一些设计方案让学生解决。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有些单位虽未具体要求,但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这样,签约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及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联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让签约单位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以便于考察学生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使其既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另外,校内指导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既保证专业基本要求,又考虑签约单位及学生实际情况,综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3)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或生产课题。加强科研训练,让学生较早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本专业的科研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或分割,充分考虑其综合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先进性,既要求全面的基础训练,又要侧重于培养某一方面深入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加深拓宽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一般选拔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承担,同时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和把关。[3]特别是对于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选题不一定要局限于工程设计,可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就课题中的某个子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可以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提交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

(4)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方式中逐渐推广普及,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让个别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不但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学生对课件的扩充和完善,将之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尝试。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出发,目前此类做法并未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仅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补充和探索性尝试。

2.毕业设计进程控制

(1)提前开始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学生毕业设计与部分学生考研复试及求职就业存在矛盾。部分已联系好签约单位的学生,认为已找好工作,此时也对毕业设计缺乏热情。提前布置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缓解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弹性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实施方案。通过调整时间,充分利用第六或第七学期及寒假期间,提前布置安排毕业设计任务,缓解后期考研复试或求职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冲突问题。2)实施办法。可能的情况下,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以专题讲座、查阅资料调研、指导学生完成专题研究或文献综述等形式,使学生熟悉课题,提前介入毕业设计,充分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安排布置毕业设计任务,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准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假期前及寒假期间进行知识准备、资料收集与整理及设计方案构思等,要求开学时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3)实施效果。通过教改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前置,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在第八学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双方联合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结合设计单位在研项目。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己联系设计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毕业设计服务。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研院所。学生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由设计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企业委派的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学生不仅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以“准员工”的身份提前进行了一次真实工作经历的锻炼,利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能力,为今后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设计单位,不仅加强了与设计科研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设计科研单位带来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对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其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校企联合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实践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大有裨益。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前三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从理论到实际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的原则、方法等,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考虑到部分学生要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单位“真枪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尝试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首先,时间上不必拘泥于开学前三周,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提前至寒假期间,一直贯穿于整个第八学期。其次,也不必雷同于校内三周集中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及设计课题的需要,由校内外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实习内容,或将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更有助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高效高质完成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签约单位和学生达到了“双赢”,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学生在单位实习与设计,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利用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在单位工程实践,学生可以在现场近距离的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深刻理解并创造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工程意识。[5]通过近一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工作岗位,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可尽快进入角色,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外毕业实习与设计不仅能收到与校内设计同样的效果,而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过程的探索是学生追寻知识、构建知识和享受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复制知识,它远比结果更重要。[6]艰辛探索的过程也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加符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多种方式灵活指导。根据不同选题,综合学校、单位和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可采用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内完成;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外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选题,校内完成及校外选题,校外完成等不同的方式。依据不同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具体进程安排、内容结构等,制定灵活合理的辅导方法与手段。条件成熟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双方联合指导。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现场调研与专题讲座、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灵活多样,除见面交流、电话答疑外,还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过程指导。毕业设计小组建立网络交流QQ群,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答疑,且可资源共享,一些重要电子规范类参考书及主要问题、通知要求等也可以及时畅通交流。计算机网络QQ、Email等工具,使毕业设计指导及答疑方便快捷。对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由校企双方联合指导的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要与校外设计学生及校外指导教师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既受到实际工程真实训练,又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设计考评对在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较科学、客观的毕业设计考评标准。

(1)学校制度保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进行质量监控。院系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针对不同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以全面检查、个别抽查等方式,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证。

(2)单位评价。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人单位和学生真正介入毕业设计过程,参与设计选题,尝试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教室转到“设计院”,设计课题采用设计单位现有的真题,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安排及过程管理、考核评价进行联合指导,借助网络、通讯等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与手段,结合学生对课题的投入程度、出勤、单位同事的评价及最终成果等考评。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距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一方面使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思维训练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直接提供服务,创造自身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校外导师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更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对在校外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参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平时检查情况、完成设计成果情况、评阅教师评阅意见及答辩委员会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

结语

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中,毕业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从选题、进程安排、辅导方法与手段、考核评定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毕业设计新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基于工程实际的设计选题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中,考虑将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单位和学生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拓宽了选题的范围,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1.工程进度控制的相关概念

指对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进度总目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编制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进度目标进行确定就是进度控制管理,编制进度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和质量、费用、安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对工期目标进行实现。因为目标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很明确,但是是很有限的资源,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主观的,不断在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之改变还有计划,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计划实施状况进行掌握,并且要对比分析实际情况和计划,必要时要进行有效措施的采取,使按照预定的目标使项目进度进行,对木比偶的实现有所确保。动态。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进度控制管理,规划、控制、协调就是它的主要方法。

2.水电工程进度控制分析

水电工程建设控制的主要控制之一就是进度和工期控制。因为水电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单纯地对某一方面的效益进行追求,肯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其他方面,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损失造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那么就可以将工期缩短,但是必须要对工期成本进行适量的投入,提升工程建设成本,同时因为抢工期而对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忽视,会降低质量水平。

(2)如果一味地再工程建设中对控制投资进行追求,成本进行节约,就会使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工程建设实际的需要脱离,也会拖延工程建设工期。

(3)工程的生命就是工程建设,但是如果对质量过于强调,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合格不切实际地进行要求,或者是要求的优良率过高,就会使工程建设工期有所延长。

所以,应该在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有保证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决策,确定合理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投入适量的成本,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使工程建设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1水电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特点

编制、优化、组织实施、计划控制水电项目建设计划和对全过程进行协调的管理行为,就是水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建设工期控制和施工工期控制,就是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建设项目从永久性工程开始向全部建设施工投产或交付使用所经历的时间,就是建设工期,组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生产准备及竣工验收所需要的时间是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计划进行制定和度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水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具备一定的风险性。

因为组成复杂的水电建设项目,是一个工期比较长的建设,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在编制和实施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风险。

(2)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可分性和进度控制的多层性。

按照建设程序阶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可以分解为建设前期工作目标、设计进度目标和施工进度目标;也可以按照工程项目组成划分为建设项目进度目标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目标,因为可分性和多层性是工程建设进度的目标的特点,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和进度控制能够实现。

(3)各项建设任务活动时间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建设工期目标或施工期目标都受到完成各项建设工作(或任务)的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水电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十分复杂,单纯地追求某一方而的效益必将对其他方而的效益产生小良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2.2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原则

因为组成复杂的水电工程项目,有比较多的参与建设各方主体,为了有利于各方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和对建设进度目标控制,必须要分解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对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进行建立。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2.3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体系

2.3.1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基本过程。

2.3.2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中的主要环节。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过程中,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a.对效果进行衡量。在工程项目控制中,对业绩或效果进行衡量,也就是相比较标准或计划与工程实际进展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偏差,进一步对偏差纠正的措施进行采取。管理者如果很精明,对业绩或效果进行衡量总是依据预见来进行的,在某一阶段工程对于可能发生的偏差在实施前就可以预见,并且对引发这个偏差的原因进行确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在实施中,以此来对偏差进行纠正,这中做法是很理想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馈控制。

b.对偏差进行纠正。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纠正偏差。纠正偏差要采用什么措施,控制内容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会不同,但是会有一点是共同的:有很多可能会使偏差引起的因素,要通过分析,对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寻找,进一步就会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样才能对控制效率进行提高。

3.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周期

有计划、周期性的活动,就是建设项目监督控制,年、季度、月或周为单位的是活动周期。在这一控制周期中,输入、生产过程和输出进行的控制是其常常包含的,也就我们所说的进行控制、同步进度控制和反馈进度控制。

参考文献:

【1】付文俊.水利水电工程进度控制及其优化[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03).

第8篇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6002

档案网站是通过在线展示馆藏、及时档案信息等功能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同时也是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直接产物和成果体现。近年来,档案网站建设逐渐普及和成熟,高校档案网站作为档案网站的重要分支,其建设应该得以重视和完善。在研究中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轻工学院这13所河南省内本科高校为样本,笔者从高校档案网址建设意识、内容建设、功能设置、规划设计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善措施。

1我省高校网站建设的现状

基于对河南省的13所本科高校的档案网站的建设情况的把握,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总体上来看,我省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水平不高,大部分高校档案网站内容匮乏、设置简单、更新缓慢、缺乏交互性,没能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出档案网站在教育、服务、宣传和查询等功能上的优越性,没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和教职工对高校档案的利用需求;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档案网站,没有意识到档案网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建立档案网站意识淡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这13所高校中仅有7所学校建立起档案网站,其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郑州大学档案馆网站域名中有www,说明是自己独立注册的域名,而其他的则是高校网站分配的子域名;所有被调查的高校的档案网站均申请的是教育域名edu。其余6所高校没有建立档案网站,在其学校官网的机构设置中也无法找到档案馆这一机构。通过进行站内搜索,可知这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隶属于各职能部门自行管理或统一于办公室进行处理和保管。被调研的13所河南省本科高校是我省综合质量优秀、排名靠前的13所大学,它们在绝大部分领域内都领先于同省内其他学校,将它们选定为研究对象可以以小见大预见整个河南省高校网站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这说明高校建立档案网站的意识淡薄,对档案的利用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没有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落后,从侧面也反映出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

1.2内容建设空洞滞后

档案网站的内容是整个网站的核心,其内容的充实与否、更新快慢等直接关系着网站得以利用的程度,同时也能体现档案网站建设的优劣程度。

1.2.1信息更新缓慢

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属性,没有时效性的信息就失去其利用价值。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本省高校档案网站工作动态和公告通知更新缓慢,间隔数月才更新一次的情况不在少数,部分网站的信息甚至是建站时的最初信息。郑州大学档案网站的馆内公告还停留在今年1月,而工作简报更新速度更慢,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上,其档案动态更新较快,但是公告通知在今年内只更新了三次。在法规标准方面,郑州大学档案网站这一栏目的内容仍为建站时的初创信息一直未作补充完善。还有部分网站内空设栏目,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这是在网站建设中极其不负责任的工作表现。很明显这样的更新速度破坏了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使用户快捷迅速的利用档案网站内的信息。

1.2.2资源内容匮乏

这些高校档案网站内容建设上内容不足,类型单一,基本上都是一些概括说明性文字说明,大多为馆藏介绍、机构设置、法规标准、业务指导方面的内容。而在以现行文件、历史档案、特色档案、编研信息、全宗信息等代表的馆藏资源和学会信息、期刊论文表现的学术资源信息展示和收录极少,仅河南大学设置有档案学会项目,郑州大学设置有档案文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设置有档案编研,在其余档案栏目上各高校设置基本相同,还有部分栏目名不符实,对其他院校的档案工作和发展动态关注不多。用户无法得到满意的利用效果,档案网站的作用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1.3功能设置单调陈旧

功能设置是档案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直接与用户交流以及宣传档案网站的重任,功能建设的健全使得档案网站更加全面,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功能简单缺乏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3.1功能缺失严重

同资源内容一样,被调查的高校档案网站在功能设置上极不丰富,展示功能、检索功能、链接功能、交互功能、教育功能等对充实完善档案网站的作用没有得以实现。在展示功能上,仅有河南师范大学有对珍贵档案的进行在线展示;高校档案网站应该有着比其他档案网站更强的教育服务功能,但是在被调研网站中仅有河南科技大学设置了档案知识功能,但是栏目下没有内容,使得对公众的档案知识教育无法具体实现;在链接功能上,虽然均建立了有效链接,但是存在着链接范围窄、链接数量少的通病;在检索功能上,大部分高校档案网站均忽视这一功能,只有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设置检索模块,但是郑州大学的检索功能仅有会员可以使用,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仅提供毕业生档案查询,没有对现行文件和历史档案的检索势必会削弱档案网站的利用率。这些功能的缺失,降低了档案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错失了宣传档案和普及档案知识的机会,档案网站特有的智能性无以体现。

1.3.2忽视交互功能

档案网站的交互功能是指为档案工作者之间和档案工作者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对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档案网站应提供网络信箱、在线咨询和网上调查等基本的交互功能,但是仅有郑州大学设置了最新留言栏目作为在线咨询的工具,不过回复留言情况不佳,最新的回复还停留在2010年,可见档案网站管理的不到位。缺乏交互功能,档案网站就处于封闭状态,阻碍了与用户方便快捷的交流途径,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对档案网站的利用的满意度。

1.4规划设计简陋粗糙

规划设计是树立档案网站的门面的重要工具,好的规划设计使得档案网站赏心悦目,也可以规范网站建设的表现形态,同时增强档案网站的易用性,提升档案的综合价值。

在美观性上,从页面的色彩设计、图文搭配和多媒体运用来分析,7所高校的档案网站大部分色彩单调、页面制作比较粗糙,版式过于简单,以文字展示占据的篇幅过多,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首页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全部网站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收录了视频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其余均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易用性上,从版本多样性、导航系统来分析,所有档案网站只有一个简体字版本,没有提供繁体字和英语等选择,导航系统也极其简单,内容设置上不太全面,没有按照用户实际需求来进行导航项目的选定。档案规划设计的缺陷,必然会导致档案网站利用的效率无法提高。

总体来讲,河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存在着以下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档案网站数量少,质量普遍较差;内容建设不全面,资源信息匮乏;功能设置薄弱,缺乏先进技术支持;规划设计简单,整体视觉效果较差等。

2我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我省高校档案网站的服务于我省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及社会各方面利用的目标,提升高校档案网站的服务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针对河南省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2.1提高思想意识,普及网站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展开,在客观上要求建立档案网站,因此高校领导和工作人员提高思想意识。各高校应重视档案网站的建设工作,意识到档案网站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档案网站建设步伐、支持档案工作,突出高校档案网站的特色和优越性,使其为高校提供更为完善的档案服务。

2.2培养专业档案人员,强化技术应用

档案网站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档案网站的建设复杂繁琐,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计算机技术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以实现档案网站基础的维护更新,需要设立档案学和情报学主页。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加强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借助网络平台添加视频、照片等使档案网站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2.3丰富网站内容,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档案网站内容直接决定档案网站的利用效果和效率。档案内容建设是档案网站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用户的实际利用需求丰富网站内容,使得馆藏资源、学术资源、利用信息和工作信息均能够反映在档案网站中,确保内容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在追求馆藏数量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质量,加快馆藏文件和档案的信息化进程。

2.4完善功能设置,优化档案服务

档案网站的优质服务得益于完善的功能设置。功能设置是档案网站与用户之间直观的交流窗口。因此在网站建设中要扩展档案服务领域,增加在线展示的特殊档案的数量,运用更加灵活的检索工具,保证链接的有效性,利用档案网站开展对公众档案知识的教育,设立实用的交互功能,加强档案网站对公众的吸引力。

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它依赖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组织方法,同时,也涉及档案馆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完善,人们档案意识的提高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我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高校档案事业也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苏晓蓓.山东省高校档案网站的调查分析商业文化[J].文化商业,2011,(9).

第9篇

关键词: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课程考核;考核方式;课程讲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18-02

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高校各专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能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定位,突出自身特点,办出自己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声誉,是各大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主要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有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文化背景、敬业态度等;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包括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其他驱动力等。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组织者的教育思想出发,认为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的作用。

一、专业文化素质选修课考核方式的现状

课程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同时,也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和考核教学效果的手段。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有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考试主要通过卷面形式进行,教师判定成绩。考试这种形式存在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是课程考核最常用手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它主要检查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以及熟练程度,出题的主要依据为课程所属教学大纲,同时,也能对教师教学活动起到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种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书面考试成绩为目的课程考核模式却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

1.考核内容大多囿于教材范围,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造成所谓的重知识轻能力。

2.忽视学生个性特长,仅仅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闭卷、开卷或闭、开卷结合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个人潜力与能力无法挖掘,评价形式单一死板。

3.考核时间过于机械、死板。考试通常安排在期末进行,而考试成绩又关乎着学生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升降级、优秀学生评选、奖学金评选等,都以这么一张试卷作为判定标准。学生平时的表现、其他方面的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等等则无从考查,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考前备战、挑灯夜读,甚至不惜携带小抄等违规现象。

4.考核内容有限,涉及到的知识狭窄。出题依据以及试题出处就是一本教材,造成了学生天天啃书本、死读书的局面,其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所学所知有限。这种考试形式只能对学生学习起到负面的影响,而不是正确的指引。

5.试卷中主客观题目比例失调,客观题较多,主观题较少。众所周知,客观题虽然便于判卷,但是形式死板,非此即彼,难以考出学生真实水平,无法真正检验一个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更无法判别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偏离了正确评价学生的初衷。

6.考查的知识本末倒置。目前,考试中所有的侧重点都是注重对某些知识点的考核以及某种解题技巧的掌握,而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则少之又少,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二、发达国家高校的考核方式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学生考核,教师多数不会进行闭卷考试,而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设计、宣读ppt然后答辩等等。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很难出现作弊现象,因为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刚好能够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论文或课程设计,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进行另一份课题,避免了抄袭、替考等行为,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一项课业,就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图书馆,翻阅足够的参考文献,甚至咨询其他相关业内专家,而不会抄袭他人。在美国是严禁抄袭拼凑、敷衍应付的,一旦发现会有十分严格的惩罚措施。在美国,大学考试并无固定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希望看到的是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一个问题,那么在教师眼里他就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会获得更高的分数。综上所述,美国大学是通过各种途径考查学生能力的,学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倡导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尊重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自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挥,从而更具有创新能力。

三、我国高等教育中水利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的探索

以水利专业文化选修课为例,说明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的灵活安排。对于总学时为32学时的课程,可以以讲座形式开课,平均每次讲座约4学时,每期课程七次讲座,第八次讲座时间为考核时间。以下所列前五讲中为每期课程必定安排的内容,其他内容会视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1.水利工程学科简介。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水利工程学科涉及的范围、研究的方向及学科前沿动态,可以安排学识渊博的老专家教授进行。

2.中国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我国总体水资源概况及水力发电感慨,普及水利常识,提高学习兴趣。

3.主要水工建筑物。本次讲座主要讲授水利工程中的挡水建筑物及泄水建筑,可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

4.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本次讲座主要讲授水电站引水发电的过程并结合实例介绍典型水电站,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安排长期从事水电站管理、设计的教师进行。

5.水电工程施工。本次讲座以大中型水电站施工为主要内容,实践性强,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有长期实践经验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解。

6.水利水电工程历史。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的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普及水利知识,拓展文化素质。

7.我国各高校水利学科及水工专业概况。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一下全国各大知名水利高校的基本概况,属于拓展内容。讲座完毕可试行的几种具体考核方式:(1)开卷。可以给学生一个案例,学生自己准备应考资料来完成答题,但是不应该参考其他同学的。而其准备的资料则不限范围。(2)任务分组。比如将全部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论文。由此,每个小组的学生会自主地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协作来完成这个论文,最终进行答辩。而教师则根据该组整体表现的优劣来给小组成员打出成绩。(3)在线考核。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教育技术开始出现。网络在线考试能够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考试信息,及时地反馈考试成绩,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资源,规范课程考核环节,真正地实现教考分离,尤其能够很好地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总之,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自身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了发挥好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必须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在减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程燕珠.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72-75.

[2]苗晋峰,王争,常永青.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2,(21):186-187.

[3]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1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