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5:59
导语: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5.037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Library
ZHANG Yu-wei, GUO Cai, CHEN Jian-guo
(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library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ibrary;digital resources;strategy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也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阶段,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农业数字图书馆和其他数字图书馆一样,是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类文献资源,并将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数字资源以网络为媒介实现资源共享,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和其他图书馆一样,农业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馆藏化,前者是通过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处理将纸质文献资源转变为可经由网络访问查阅的数字化资源,具有本馆特色。而后者是图书馆一方面通过购买镜像的方式将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变为本馆收藏,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化报刊、专题和特色数据库以及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等;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推荐网上资源形成有特色的数字资源。
1.1 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每个农业图书馆都有其农业及相关学科的特色纸质馆藏及多媒体资源,这部分资源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多年精心积累下来,已经过了加工、整理,是有序化的信息资源,是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将这些纸质及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再通过与网络的连接,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馆藏资源数字化能够丰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将传统的服务转化为网络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联合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和学科信息导航库建设。
1.2 采购电子文献产品
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种类数量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农业信息用户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对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购买国内外权威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电子文献产品,是农业数字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经调查,农业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主要来源于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购买的电子期刊、特色数据库主要来源于全国期刊联合数据库、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
1.3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存储网上信息,以建立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形成特色馆藏;一方面建立虚拟馆藏,即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形成虚拟型馆藏。虚拟馆藏的建立一方面对馆藏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也提高了网络有效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信息指引库、热门信息指引库、相关站点推荐等。
2 农业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近年来,中国农业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数字资源建设,逐步加大数字资源的比例并转变服务方式,但还远远达不到用户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经费短缺,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经费短缺一直是中国很多农业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建设。在资源累积方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子出版物的采购、网络建设的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购置、电子阅览室的建立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技术性人才缺乏,导致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偏低,数字信息的组织和加工能力差,自己开发的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特色性差,不足以与外界共享本馆信息资源。
2.2 资源体系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必须进行整体规划,不能顾此失彼。中国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视本馆资源自动化建设及电子资源的采购而忽略信息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业图书馆已经通过购买自动化管理软件,实现图书馆采购编目、典藏管理、流通控制、情报检索的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自动化,并借助与互联网的连接,将馆藏信息虚拟化。同时购买了一定电子资源。这些只能作为馆藏的基础。许多图书馆对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未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形成本馆特色和优势,对用户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在电子资源的购买方面,还存在资源购置重复、资源配置不科学等现象。
2.3 网站建设不健全,服务不到位
目前,各地很多农业图书馆已建设门户网站,通过网站提供资源查询和信息服务。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图书馆网站建设仍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网站设计不够精细,内容分类不够明晰,存在很多无效链接;(2)提供的农业信息更新周期长,时效性差,很多信息未经过加工,针对性差,未能突出区域特色;(3)馆藏资源推介没有做到位,一些网站设立了新书新刊通报、精品图书、特色馆藏、专业工具书等板块,但板块内容长期未更新或从未添加内容;(4)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及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有些数据库只有几百条信息,甚至几十条,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5)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虽然一些农业图书馆罗列了很多网上服务项目,如馆藏书目查询、电子文献查询、定题服务、导读服务、网上咨询台等,但真正为读者提供的网络服务较少,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各网站的访问量低,网站资源的利用率低。
2.4 信息用户的网络资源意识薄弱
目前,大量农业信息用户对农业图书馆有哪些可用数字信息资源还不够了解,对农业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把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及时转化为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尤其农业图书馆的用户除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学者外,还有广大的农民。很多用户缺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和经验,不知道如何获取、利用网上的数字信息资源。农业图书馆对主要用户群体的资源检索利用方面的培训教育不够,导致了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
3 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适应广大信息用户的需求,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改善信息服务的模式,农业图书馆要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从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和功能不难看出,传统图书馆员所具备的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员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图书馆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图书馆未来急需以下几种人员:(1)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图书馆员,从事信息技术的管理、咨询、编辑标引和文摘编制,进行联机、检索、网络资源开发、数据库生产等方面工作。这些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图书馆学知识,一定的文化积淀,文献资源的搜集、加工、整理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2)具有一定农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馆员,能够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科研活动中,并能够提出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具有创新型的意见和建议。(3)具有合作精神的图书馆员,能够在业务工作中和他人协调联系,共同合作,以达到各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技术的集成。
3.2 建设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也是图书馆充分展示其个性,提供其信息服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要从用户角度出发, 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抓住有科技发展潜力、实用性强的主题,进行可行性论证,这是数据库成败的关键。数据库的数据要表达清晰,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便于查询,并做到及时更新补充。内容可有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中国一些农业图书馆已经建好了一批特色数据库,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立的作物科学数据库、农业区划数据库、热作科学数据库、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库;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建立的山西农业科技实验数据库、山西农科院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库、山西农业成果数据库、农作物优良品种数据库、山西自然资源数据库;湖南农业科学院的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等。借鉴这些优秀的成果,是其他农业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
3.3 开发整合虚拟馆藏信息资源
虚拟信息资源是用户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可以广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可以远程利用的信息资源和可供他人远程利用的自身资源。它与实体馆藏形成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使馆藏资源相对贫乏的农业图书馆能够突破馆藏的限制。一方面要收集整合网上农业科技信息。现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不再满足于检索出一堆纷杂的原始文献,而希望得到经过深层次加工后的二次、三次文献,即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因此,农业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与用户需求一致的网上资源,进行专业化收集、分析、筛选、加工、存储,形成专题数据库。一方面要建立网上信息导航索引。网上农业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很难有一个完备的检索或分类体系将其高度有序化。农业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多个综合搜索引擎和特色的专业搜索引擎,为用户选择适当的搜索引擎提供指引。
3.4 通过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农业图书馆受专业和经费的限制,大多规模较小,数字资源有限,再加上在资源建设问题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使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活动缺乏坚强有力的农业信息资源保障。数字资源共享是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农业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这要求各图书馆树立相互协作的农业大图书馆观念,实行分工协议、联合保障。在资源建设中必须理顺、协调各方关系,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源数据库建设要多元化,不能只停留在阅读、浏览上,还应该用于检索、索引和传递信息,并把馆际互借、联合编目、数据库建设等项目统筹起来。数字化资源包括全文数据库,但不是唯一的,还应有书目、索引等,从而发挥其检索效益。还可与国际接轨,促进国内外馆际互借等优势。
3.5 对主要用户群体进行培训,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农业数字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能否充分实现,取决于其能否得到充分开发与有效地利用,有赖于读者获取数字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字资源对于用户的文化程度、计算机水平、网络检索技能都有相当程度的要求。农业图书馆应针对主要用户群体,采取举办培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开办网上课堂等方式进行培训教育,既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又能够使用户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的操作方法,以及网络信息的搜集、鉴别方法,全面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
4 对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目前,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主要有馆藏图书期刊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等,通过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为推进馆藏图书期刊数字化建设,购买了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并及时升级,完成了馆藏的数字化管理,并通过扫描图书条码、购买可扫描借书证及录入用户信息完成了图书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引进的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Springer回溯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本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还陆续对作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天津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进行了信息检索利用方面的培训。接下来,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将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联系本馆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要重视馆藏及网上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合理利用,加强特色数据库的自主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与天津其他图书馆、农业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化与合并,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网络服务水平,走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参考文献:
[1] 邬丽雅.农业科研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5):46-48.
[2] 张丽荣,赵文祥.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6(3):55-57.
[3] 马雪.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5):79-81.
[4] 郭彩,贾宝红.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天津现代农业保驾护航─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服务“三农”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04(4):54-56.
[5] 林燕明,郭亨强.农业数字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J].热带农业科学,2009(8):74-82.
[6] 徐金华,刘英男.数字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信息,2009(4):304.
[7] 姜海燕.农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J]. 当代生态农业, 2009(1):189-190.
[8] 尹川,王建春.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构建[J].天津农业科学,2010(2):94-96.
Abstract: Digital Libraries are emerging on the demands of efficient manipulat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digital libraries is to realize the unifi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across repositories. Digital libraries provide a virtual and unified information ne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gital library through the SWOT model. We conclud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construct and develop digital libraries i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we come up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mpound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resources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haring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59-0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使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迈向新的领域。时代在呼唤着图书馆的伟大变革,新技术革命为图书馆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连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深层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担负的一项重任。“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的发展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数字化,使图书馆告别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实现了信息加工、存贮、检索、传递和利用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1]。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是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入手,针对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各自为政、贪大求全、信息资源大量重复建设以及管理不到位,不能达到优化配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
1.1 数字图书馆管理重点分析我们运用SWOT模型来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优势,它的主要劣势是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最大的威胁是信息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由此我们可以采取增长型战略,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一优势,又可以通过扭转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和多种经营型战略改进甚至消除数字图书馆面临的一些威胁和其所存在的劣势,由上可看出发展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发展下去。
1.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由于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不够健全,我们认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复合与共享对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下面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2.1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复合当前,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许多传统图书馆都在致力于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当然,这个转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内部出现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的现象,即图书馆业内人士所指的复合图书馆现象。两种图书馆各有优劣,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另一方难以替代的。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合理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和谐状态,我们对此采取的方法是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复合。
1.2.1.1 信息资源复合管理的内容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从微观上讲,主要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过程中(即信息的搜集、加工、组织、开发、利用等)对图书馆中的信息,实施全方位管理;从宏观上讲,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化建设,达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2]。我们认为,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不仅是单纯的数字及非数字信息管理还包括了信息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设施和经费管理等内容。
1.2.1.2 信息资源复合管理的方法经过思考和学习,我们提出了当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①合理配置图书馆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让处于复合期的图书馆发挥整体优势。图书馆实现整体优化,关键在于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取决于信息技术高低、经费多少等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确定其信息资源发展的各种计划,并明确各计划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和优先发展次序[3]。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结构,使各种信息资源都能得到最优配置以及充分使用。
②开发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要做到这点,我们不仅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图书馆内部加强对信息资料的加工组织工作,而且要通过信息的拆分和重构,增加信息的附加值,形成各种信息精品,并通过有效的检索系统来吸引更多用户和读者,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并且对外积极探求信息共建共享之路。
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信息作为一种具有高价值的资源,它在数字图书馆中既被读者所利用,又被他们所管理。现阶段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并不是直接为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而是要引导或帮助读者寻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并且确保信息的可用性,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以网络化的方式,在最合适的时间,从最准确的来源,传输给最合适的用户。
④建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可以由质量评价与效益评价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4]。
1.2.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缺少统一的管理,信息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我们知道单个数字图书馆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协作发展,互相补充,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5]。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要走合作开发的道路,将自己的数字化资源作为网络资源与成员馆共享,实现网上特色化馆藏建设,建立包括书目、文摘、原始文献和多媒体在内的特色数据库,换取其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共享。
但是随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深入,我们发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管理体制多元化,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比如说各图书馆机读格式不统一,缺乏计算机读写规范文档,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对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网络布局、网点分工、权力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很难开发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提供给网上其他用户,这样就必然导致网上信息资源的枯竭。
②技术手段落后,系统软件标准不统一。各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仍以自建为主,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差别,编程语言种类繁多,出现了互相之间不通用的问题。
③馆员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图书馆的馆员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上述因素严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
要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资源共享观念,明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其次,建立规范的信息传递、数据共享机制。各图书馆馆际间要加强团结合作,密切配合,互通有无。再次,根据各馆的办馆方向和任务,采取集中联库、分散服务的联合建库的模式,帮助各图书馆对其信息资源进行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工处理,组织成方便读者利用的网上信息资源,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资源共享[6]。最后,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数字图书馆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人才,鼓励和调动馆员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条件提高馆员现代化技能,为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2总结与展望
尽管国内外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多项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工程,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发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图书馆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跨部门、跨学科的并以尖端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有关研究机构、信息技术界、图书馆、教育界通力合作和沟通。作为图书馆来说,应主动与研究结构、企业或公司合作;此外,还要和出版界通力合作,解决版权、许可权、允许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使文献资源在网上更为广泛地传输,为广大读者阅读利用,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步伐。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瞬息万变。我们要紧扣时代的脉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抓紧建设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可.数字图书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2月.31-53.
[2]胡水凤.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3]楼靖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7,27(5):83-85.
[4]云.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研究[J].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研究,2004.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图书馆 数字资源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28-02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开始以各馆自建数据库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大数据库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数人愿意拿着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阅读,所以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势在必行。当前数字资源市场良莠不齐,各种中外文的数据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挑选出最合适的数据资源是各图书馆都需要研究的问题。以下结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探讨独立学院图书馆在这方面工作的一些经验。并分析如何有效的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为广大读者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最大的服务。
一、数字资源的发展
1、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概念
图书馆数字资源就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管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立与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出现了最早的数字资源,就是各图书馆自己建立的书目信息。比较起卡片目录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方便、快捷、准确、信息存储量大,从一出现就受到读者的欢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相继涌现出了CNKI、万方、维普等一系列的商业文献数据库。到目前,在数据资源市场,各种文献数据资源层出不穷,中外文数据库商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2、现阶段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构成
现阶段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构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文献资源与非文献资源。文献资源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报纸、论文、会议等一系列出版及非出版的文献资源。
非文献资源包括:各种考试培训系统、精品课程系统、以及各种非书资料(随书光盘、影像信息、录音信息等)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我国高校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自建和购买两大部分。各高校自建的特色数据库, 包括一些具有地区特色、本校学科专业特色和本馆资源特色的数据库,如特色馆藏库、专题文献库、学科导航库、学术成果库、学位论文库等。购买的数据库受各高校经费的影响侧重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尤其是近年来, 各高校馆充分利用国家对 “211 工程”、“985 工程”、“研究生院”等院校的资助,以及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大量购置中外文数据库。有的高校每年用来建设数字资源的经费能战到全部经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三、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我国的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自1999年6月诞生以来,对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化, 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院校教学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独立学院教学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建设的时间较短,馆藏文献不能满足读者学习生活需要,数字资源的建设起步晚,内容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平衡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合理的进行数字资源的配置,不仅可以弥补纸质文献不足,也能够让读者利用现代化手段更加高效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在建设时应该根据本学院自身的专业设置以及经费情况,读者利用情况等做出综合考量。
1、数字资源内容要适用于教学及读者需要
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一定要符合学院自身的专业设置。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为例,学院立足于本科教学,致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04年建院之以来,图书馆在大力购买纸本文献,增加馆藏图书的同时,数字资源的建设也相应的展开。相比于研究型大学及大型综合院校,我馆没有追求高学术价值的外文数据库,而是从学院教学及读者实际需要出发,先是购买了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的五个主要子库(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和英语在线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购买与使用都是建立在学院发展及读者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数据库点击量大,利用率高,读者评价较高。相应的,图书馆的经费也物有所值。
2、购买前先试用
图书馆在购买开通一个数据库之前,都应该开通试用,试用之后可以通过对读者的问卷调查,试用期间的数据库击点量统计,使用情况反馈等进行研究,最终决定数据库的购买与否。
3、数字资源的组成多样化
独立学院图书馆经费比较紧张,数字资源的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立于足教学及读者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数据库的组成一定要多样化,且要避免重复购买。数字资源的使用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所以也应该以学院自身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的条件,合理的选择包库、镜像等数据资源的使用模式。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为例,期刊论文型的数据库购买了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包库加镜像的方式;电子图书型的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书、五车电子书数据库采用镜像的方式;网络课堂型的数据库有精品课数据库,该数据库属于共享数据库;考试培训数据库有英语在线数据库、起点就业拓展培训考试数据库,采用镜像方式;随书光盘数据库有博云非书数据库,应用软件商提供的软件系统自建数据库;另外还有综合型的超星独秀学术搜索数据库,采用包库的方式。这些数据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用方便,镜像方式更是脱离互联网也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库的建设有效的补充了图书馆纸质文献的不足。
4、数字资源获取多渠道
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原则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需要的资源。在这一原则下,购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单独购买,也可以参加集团采购(如CALIS的集团采购)。还可以根据自身办学过程中积累的文献来构建自己的数据库,如学位论文库等。另外,近年来随着开放获取(Open Access)概念的兴起,互联网上可以获得许多免费的学术资源。
5、数字资源的共享
独立学院图书馆除了自己购买数据资源、自建数据资源外,还可以大力开展馆际合作,共享数据资源。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为例,本馆获得了办学母体校南开大学的大力支持,可以共享大部分南开大学的数据资源。在成为TALIS成员馆之后,加强与天津地区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共享如精品课数据库等数据资源。
6、依托现代化手段,利用数据资源开展服务
图书馆大力建设数字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广大读者,使读者能够更快、更准确、更方便的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数字资源的购买只是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数字资源的种种优势服务广大读者。
首先要做好数据资源的宣传,让读者熟知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图书馆在网站上将所有的数据库资源以列表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区分了已经购买和正在试用的数据库。制作宣传手册,如读者指南等,详细说明了数据库的访问方式,放到图书馆大厅等读者可以获取的地方。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定期向读者推送。其次,开展数据库使用培训,同时利用微博微信推送。利用开展读书节、服务月等活动的契机,开展数据库有奖竞赛等活动。在学期末及毕业季读者撰写论文需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候,适时推送数字资源,逐步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以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为例,我馆近几年的浏览及下载量。
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天职,在数据资源的利用上也是如此。如何在庞杂的数据资源中找出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提供给读者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在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设置专栏,将本馆的数据库资源整合链接,每个数据库的链接都配上专门的说明。让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到该资源可以检索到哪些信息。其次数据库也要“私人定制”,现在很多数据资源都可以提供定制的服务。以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为例,可以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只要加入到本学院的数字图书馆机构馆,就可以使用本馆的所有资源。在个人馆中,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自己需要的学科,根据自己的习惯布局页面的显示。数据资源会将读者关心的学科领域最前沿的信息进行推送。在这个定制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读者定制更加专业的导航。图书馆要设立专门针对数据资源的咨询平台,为读者解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要详细了解读者在使用数据资源时的需求,给出最优的建议。定期开展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并设立问卷,了解读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统一进行讲解。总之就是将服务进行到底。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广大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大有超越传统印刷文献的势头。如何把握住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服务广大读者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就读立学院而言,在资源建设时要兼顾传统印刷文献和数字资源的同时,也要倾听读者的心声,从全心全意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打造紧跟时展的新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田辛玲,白晗.独立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08,(4).
[2]何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
[3]徐茗臻,陈易萍.试论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资源 建设
一.当前图书馆界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网络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图书馆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机构。其部分功能已经被信息咨询公司、现代信息技术中心、数据库公司等取代。图书馆的功能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消弱。虽然,当前图书馆馆藏文献增加,服务能力提高,但文献保障率低,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与信息咨询公司相比,服务竞争力不足;同时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提高,信息需求量大增,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利用率降低,矛盾突出。随着80后、90后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读者群的变化,年轻人中侧重于网络阅读、数字阅读的比例高达70%以上。据统计:OCLC(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联盟)840/0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55%的读者到图书馆的频率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相关标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以Internet为主干的国际计算机信息互联网技术正在全球形成高效率信息共享和传输体系,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信息和情报资源的特定需要。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在此方向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飞跃,这其中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建立在标准和规范基础之上的,如果标准规范不统一,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将难于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已成为影响我国数字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保证所建立的资源和服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高效集成的基础。数字资源的管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的对象(文本、图形、图像、声频、视频、软件、数据库)是由一系列严密的电子技术标准作支撑的。包括电子文档代码生成、存储、读取的格式标准、网络传输协议标准、检索语言标准等等。数字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施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时采取标准的输入、输出格式,规定信息揭示的统一标准和获取、使用信息的具体规则,以便实现不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联与交流,确保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每一个用户的需求信息都可以得到满足。
标准与规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初期就普遍重视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例如American Memory、OhioLINK和Making of America项目等都规定了数据加工、标识和检索的标准,图书馆、教育、档案、政府机构等都制定了自己的元数据,并提出Z39.50、OAI、SDLIP等检索服务协议。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化,合作建设标准规范逐步成为主流,例如DCMI、NSDL、UKOLN等。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1.坚持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文献资料的全面,而应该注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在不断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凸显图书馆在图书馆借阅查询方面的优势。
2.坚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让用户在图书馆内可以查询到更多的文献资源。与此同时,让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可以及时更新、持续发展的系统,根据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
四.数字化资源建设措施
1.自建数字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比如一些珍贵的古籍书。自建特色数据库有两种数字化方式,一种是采用简单的扫描,以数字图像方式存贮文献,然后供网上用户使用。其特点是:方法简单易行,但数字化程度不高,图像格式机械,用户无法对图像中的文字进行字处理操作;另一种是采用专业数字化工具,具有对扫描图像中文字较高的识别能力,不仅能以图像方式存贮文献,而且能以文字方式存贮,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
数据库商生产的数字资源,由学校委托图书馆出资购买后,提供给广大的老师和学生使用,满足他们在教学、科研以及学习中对文献的需求,因此数字资源具有明显的商品特性。图书馆在此过程中作为学校的委托方,并不是数字资源的终端消费主体。数字资源只有被读者使用了,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转换和体现。数字资源作为馆藏资源,常被看作馆藏物品,它的交换特性易被忽略,因此缺乏宣传的基础和动力。
2数字资源宣传的现状分析
数字资源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其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图书馆也为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数据库培训讲座、图书馆主页、学科馆员制度、大型宣传活动、有奖征文、服务宣传月、培训大使、参考咨询等形式来宣传图书馆资源,提高读者的检索技能。有些活动也邀请数字资源厂商参与,为活动注入新鲜元素。这些尝试,为数字资源的推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数据库培训讲座,解决了读者不清楚数字资源和不懂数据库使用的问题,读者理应踊跃参加。可多年的培训经验表明,图书馆在培训讲座的设计和方面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而读者参与度很低,有的培训讲座仅有几人来听,与预想的差距甚远。虽然如此,多数图书馆还是把它作为一个常规项目来做。图书馆大型的宣传活动,虽然现场熙熙攘攘,不亦乐乎。但由于多数读者对数字资源的陌生和持续需求性低,导致活动过后,读者继续利用数字资源的很少。总之,目前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的宣传活动,多数处于从属地位,由信息咨询部老师或学科馆员等兼职来做。老师的工作绩效也主要通过宣传形式而不是宣传效果来衡量,领导看重形式胜过看重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宣传活动的内容主要由老师来决定,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而且由于读者的信息意识不强,以及信息途径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宣传信息的覆盖面不高,再则读者的信息意识低,导致读者的参与度就更低。多数的宣传活动主要以零成本来运行,这也是多数宣传活动效果不理想却继续保留的一个主要原因。
3数字资源宣传的优化措施
图书馆购买了数字资源,实际上只完成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只有被读者广泛利用了,才算真正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利用的情况,反映了购买数字资源决策的正确与否,该资源对读者是否适用,该资源的价值如何?因此,数字资源的宣传影响和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情况。数字资源的商品特性,也决定了数字资源宣传是实现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图书馆应该改善数字资源商品特性缺失的现状,运用市场营销学的有关理论来组织和实施数字资源的宣传工作。
3.1重视数字资源宣传工作
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要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需要把资源与服务方便、快捷、有效地推送到用户的桌面[10]。因此,数字资源宣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应该受到馆领导的重视。具体做法如下:(1)在图书馆经费配置方面,根据数字资源购置经费的一定比例,设置数字资源宣传经费专户,为宣传工作提供物质和经费保障。(2)成立数字资源宣传部或数字资源营销部,强化数字资源宣传的重要性,变数字资源的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同时,培养和配备具有市场营销才能和信息素质高的的人员,具体负责、策划数字资源的宣传工作。(3)建立数字资源宣传考核和激励机制。突出以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为绩效的考核目标,如全文下载量、篇均下载成本,检索量,篇均检索成本等,推动工作人员对数字资源的宣传工作,从重形式转移到重结果层面,进而提高数字资源宣传的效果,建立一整套以适应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为绩效考核目标的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具有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使他们能够静心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强化核心竞争力。
3.2重视读者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根据不同的读者用户群,设计相应的宣传推广模式。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的需求差异性明显,图书馆要勤于调查研究读者需求,与读者多接触,了解读者真正的需求和使用数字资源时遇到的问题,以便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读者举办相适应的讲座或信息推送,并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发现、创造和推出一些新颖的、符合读者需求的讲座或产品,以吸引更多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3.3借助通讯手段,提高信息覆盖
利用一些新兴的、读者乐于接受的通讯形式和技术,如手机短信、博客、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既可以增加信息的受众面,又可以实现信息的定制服务,从而成功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
3.4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开设
目前文献检索课主要以选修课方式来开设,受众面小,一般仅有10%的学生能够选修此课。图书馆应该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协调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以必修课形式来开设。让每一位在校学生都能有机会系统学习文献检索知识,这对宣传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成功地把潜在读者转化为当前读者。由于缺乏较强的人员基础做支撑,效果一直不理想的窘况。
3.5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
数字资源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数字资源的宣传应该以强大的人员基础做支撑。图书馆在宣传数字资源的同时,更应该针对不同读者群,联合校学生会、宣传部,协会等部门,有意识地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举办一些融娱乐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讲座、征文、读书会或者沙龙,或者如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专家讲座等。而且,好的活动最好能做成一个品牌,把读者聚拢到图书馆,加深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度、关注度和品牌效应,建立广泛的人脉,为数字资源的宣传铺设道路。
3.6充分利用网络
利用网络开设数字资源宣传专栏或在线教育系统,数字资源使用的视频讲座、多媒体课件等,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据调查,网上视频供读者学习成为首选,占调查人数的48%,因此网络自助式教学方式作为课堂式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更易为读者所接受[11],图书馆也应顺应读者的喜好与需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7加强读者信息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11.014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1-0054-04
1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不管是普遍意义上好的、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
所谓数字资源整合是指依据检索需求,将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以及检索方法进行聚类和重组,为信息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和检索结果表示方式[1]。数字资源的整合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图书馆的状况下,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这不仅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而且更是推动力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因此对图书馆数字信息的管理对图书馆的各方面发展以及对用户的学习与科研来说则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都是数字形式的,主要是以光和磁为载体的介质,存放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技术等方式展现出来。现如今,我国各大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了很多国内各种数字信息资源,还拥有了很多国外资源,如外文的有Web of Science等引文数据库,EI工程索引数据库、CSA等文摘数据库;中文的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书生之家等。再加上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使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些数字信息资源显然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们进行MARC编目是必不可少的,将这些资源纳入图书馆的书目控制系统中,使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
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内容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并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将信息按重要度排序和加工,使信息的社会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富有增值潜能;从技术层面上可以认为是对存在于同构或异构数字图书馆之间数字资源的一种融合[2]。
1.1典型的研究计划
美国和欧盟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已经展开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比如,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资助的E-Metric项目、美国多个机构(包括ARL、JISC、NISO等)资助的COUNIER项目、欧盟TelematicsforLibrariesProgramme支持的EQUINOX项目等,这些项目多为研究制定描述电子信息服务和资源的统计指标和绩效测度及其方法。
1.2相关标准
在相关的标准方面,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图书馆形态,一些组织开始尝试将新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估标准融入原有相关标准/指南的框架。例如NISO在2004年批准了图书馆和信息提供者信息服务和利用的测度和统计数据字典(NISOZ39.7-2004InformationServicesandUse:Metrics&statisticsforlibrariesandinfomationproviders--DataDictionary),该标准在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上,还特别增加了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网络运行的新的测度方法,这套数据字典将逐渐纳入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成为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参考依据,
ICOLC1998年制定的《网上索引、文摘和全文资源使用统计测度指南》(GuidelinesforStatisticalMeaSuresofUsageofWeb-BasedIndexed,AbstractedandFullTextResources)提供了一套网络化信息资源使用的绩效测度指南。2001年的修订版明确了网络信息使用数据统计的最基本要求,并提供在隐私、保密、获取、传递和报告形式方面的指导。
ISOISO/CD11620也在传统服务统计指标的基础上,结合ICOLC和COUNTER的研究,进行了图书涫数字资源测度及其定义、方法的描述。
1.3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研究和应用
国内随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评估工作的进行,图书馆界开始逐步重视对图书馆数字馆藏、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评估。
参考文献2中提出了数字资源后评估的概念,但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等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尚未全面展开评论。一些图书馆自行开发了基于jsp或者asp的图书馆网站访问统计软件,一些数字图书馆系统,如清华同方的TPI、北京拓尔思的TRS、浙江天宇的CGRS等等也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功能,但是尚没有一款商业化的软件针对图书馆的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提供一揽子的访问统计方案。
2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方式
2.1WEB日志方式
web服务器在工作时,时刻将WWW访问的结果记录在一些log(日志)文件中,通过对服务器日志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通过对访问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得到服务器在某些时段的访问情况;
(2)对访问者的IP进行统计,从中可以判断主要是那些用户在访问Web服务器;
(3)对访问请求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有问题的页面加以改正;
(4)对访问者清求的URL进行统计,就可以判断出读者对那些页面的内容最感兴趣,对哪些页面的内容不感兴趣。
各种web服务器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大致相同。根据W3C的际准[2],一般Web日志都包括诸如用户的IP地址、请求时间、方法(GET/POST等)、被请求网页或文件的URL、发送/接收字节数、协议版本等信息。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Web日志。
但这些日志文件信息量很大,用户难以直接从log文件获得直观的结果。对日志文件的分析,可以借助一些商业性的或者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完成。其中比较好的开放源代码的日志分析软件有:AWStats、webalizer等。
从日志文件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就可以对整个网站有一个数字化、精确的认识,从而对网站的设计和内容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图书馆网站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2资源提供商提供
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属于后评估指标,主要用于更新、续订数据库时使用,一般在图书馆购买资源提供商的数字资源时,应该要求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提供使用报告,再据此进行各类分析。
目前出版商/数据库商提供的统计报告常用的相关统计指标有:
①检索次数(searfh/query):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提出检索式的次数。
②登录次数(session/signon):用户打开某个数据库的次数。
③下载文摘/全文(abstract/fulltextpage/image):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下载到本地客户机中的文摘或全文篇数。
2.3通过网络proxy
服务器(ProxyServer)是一种服务器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设置用户验证和记帐功能,可按用户进行记帐,没有登记的用户无权通过服务器访问Internet网,可以对用户的访问时间、访问地点、信息流量进行统计。
目前服务器软件产品十分成熟,功能也很强大,可供选择的服务器软件很多。主要的服务器软件有WinGate公司的WinGatePro、微软公司的MicrosoftProxy、Netscape的NetscapeProxy、SybergenNetworks公司的SyGate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为局域网内的PC机提供服务,还可以为基于Novell网络的用户,甚至UNLX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绝大部分Intemet的应用都可以通过方式实现。大多数服务器软件产品具有登记内部网用户访问外部网的日志记录,有些产品还可以直接将日志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日志记录文件或数据库,可以统计内部网每个用户的网络流量以及上网时间,甚至可以按服务网络类型(如:
2/index.html
3equinox.dcu.ie/
4/emetrics/index.cfm
5,9ICOLC.GUIDELINESFORSTATISTICALMEASURESOFUSAGEOFWEB-BASEDINFORMATIONRESOURCES<library.yale.edu/consortia/2001webstats.htm
6/article/CA411564?display=FeaturesNews&industry
7张川,肖金升,周振,胡运发.具有访问时间完整性的web日志方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05-107
8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4):166-167
10詹丽萍.E-Metrics在数位图书馆使用评估的应用.p105.lib.nctu.edu.tw/2001conference/pdf/1-1.pdf
11张晓林、宛玲、徐引篪、宋小冬、王欣.国家科学效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技术要求.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7),14-19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1、加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
传统文献资源在馆藏资源建设中仍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检索数据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但这种普及是需要一定阅读环境的,它需要设备、电源的支持,且往往受不可预测的信息干扰和辐射污染,从阅读习惯上讲,人们多年养成的阅读纸质文献的习惯还不能轻易改变,从历史来看纸质文献的需求依然存在。因而纸质文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馆藏资源的主体。
图书馆应对用户群的层次结构、学校的学科结构和科研状况以及对信息的主要需求特征进行研究,以此确定馆藏资源的学科结构、曾次结构和载体结构,确定出馆藏的重点、核心、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收藏比率等,尤其重要的是要确定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比例。如:购买了网络版“书生之家”和“超星数字图书”的大量电子图书,在进行纸本图书采集时,要考虑了这些图书的重复购置及复本量等问题,若已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或“万方数字化期刊”等虚拟期刊资源,在纸本期刊购买时,需要考虑一些用户不常用期刊的割舍问题。 2、加快传统馆藏的数字化建设
所谓馆藏文献数字化指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馆藏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或网络信息的工作。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优势,为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创造条件,并可以降低原件丢失与损坏的风险从而保护原始文献,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提高原始文献的利用率,减少文献存储空间,更主要的是它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具有本馆特色的、有较高价值的、使用频率高的、重点学科的文献数字化。
3、数字化资源的引进
对欲引进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欲购评价。可设置以下五 个评价指标:数据库的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数据库商提供的服务、存档、价格。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所拨经费、经过调查、酝酿、选题、试用、评估、再作决策,避免人买我买盲目跟进,对已购买的电子资源,要利用各种方式和场合进行大力宣传,使它发挥最大效益,特别是大型网络数据库,一定要定人定期按性价比和利用率跟踪评估,以使我较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4、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开发因特网上有用的信息资源,下载进入馆藏或在网上建立虚拟馆藏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不能再局限于只提供书目信息,而应力求把更多的原始信息直接提供给用户。因此,根据馆藏特色,建立本馆的特色专题数据库、提供网上查询和原文,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这是一种深度加工形成的信息组织。由专业人员结合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研究领域等,搜集有关网络新系资源并加以专业化的整合,就不同的专题组建各种专题数据库,并跟踪网络信息的变化,定期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数据来源可以是教学、科研机构等上载的学术资源,也可以是信息机构分析、筛选后下载的网络资源;其内容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对学术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高校图书馆在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的项目选择上应特别强调“精品意识”,必须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重点学科建设为前提,突出重点和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彻底消除“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例如,结合学校的性质特点可以建立本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专题数据库,建立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等。总之,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独特风格的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建设数据新系资源的战略方向。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的必要性,分析了馆藏资源集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数字化集成架构,最后给出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模式的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63-03
伴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展,我国以系统、部门为主体的知识创新结构正在由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协同和集成化状态,同时伴随着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在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用户希望用到的知识数字资源具有完整的类型、全面的内容、广泛的来源以及多样的形式[1]。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差异的数据模型、不统一的数据结构、各式各样的软硬件操作平台给用户的知识获取带来障碍。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快速地向数字化发展,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也逐渐形成,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转换海量的馆藏资源为数字形态的问题,超越时空借助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2]。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是以本馆为单位,面向用户的服务也是分散的,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建设数字资源的问题,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所以,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及个性化服务的角度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集成模式进行探讨是高校的重大举措之一。
1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的必要性
1.1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的运行相对比较独立,没有一致的服务策略和理念,财务过度开支、服务对象单一,最终导致很多馆藏资源无人问津,图书馆缺乏读者信息,很多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图书馆的大量财物、馆员及技术等分配不均衡[3],对资源建设是巨大的浪费。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集成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集成就是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采用新服务模式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建设综合性一体化特色馆藏,资源、人力、财力及技术得到不同程度的互补,不同类型资源的重复采编及重复建设情况将大大减少,图书馆的资金分配更加合理,读者对资源的利用率也将大大提高。
1.2实现个性化服务
一直以来,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不集中,如:网络数据库、期刊、图书文献、索引资源及媒体信息资源等都是单独存放。另外,各馆藏资源库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登录认证口令及借阅方式不同。因此,集成馆内资源,做到资源与服务的有效整合,制订一致的资源检索页面与统一的检索形式,可以解决读者查阅馆藏资源及索取信息知识的困难,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
2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模式
2.1集成资源的存储
组织和联合孤立的、分散开来的存储空间,并统一分配和管理这些空间,使之变成一个虚拟空间并可无限制扩展的过程即是数据存储整合。从以上定义中不难看出,数据存储整合包括整合存储空间和整合存储管理或接口。存储区域网络也可称为SAN存储方案,在业内简称为存域网,它是一种高速专用子网,通过连接设备把相关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设备包括光纤的交换机、路由器和集线器,存储设备包括磁带和磁盘阵列等。
高性能存储系统也可称为HPSS存储解决方案,是一种层次式的存储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其结构是以网络为中心的,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对第三方控制的存储设备进行访问。HPSS存储方案可以对当前的存域网进行充分整合,并且提供给用户的海量存储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提供的全局文件访问功能具有相对较高的性能。
网格存储是一种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技术全面联通多个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资源,并同意分配、管理和协调这些资源,组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4]。每一台计算机都是超级计算机的一个节点,数量繁多的节点被超级计算机并联之后就形成了网络,该网络具备超级计算能力,而网格上的用户一旦连接到计算机上,就相当于是该超级计算机的拥有者,超级计算机内的计算和信息资源可以被用户随时调用。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获得了图书馆提供的一体化信息服务;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使资源共享得以最大限度实现。
2.2集成资源的组织
整合和集成馆藏信息资源就是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综合考虑馆藏信息资源的存储需求,分析、选择和记录各种表现形态的馆藏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和物理特性,使馆藏信息资源有序化。馆藏资源的组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存储组织、元数据组织和索引组织。
借助于馆藏资源的索引组织,可以实现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想要的信息,能满足用户获取资源的个性化需求,能保证系统在具备强度功能的同时还拥有简洁明快的界面。在传统的索引方式中对于检索内容具有较低的关联度,主要是借助于具有某一类固定格式的数据结构,针对这种缺点语义检索应运而生,尤其是语义Web以及智能搜索引擎等概念出现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语义检索。但是目前在互联网上的馆藏信息资源组织尚未规范,语义内涵尚不明确,语义Web的普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语义搜索目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还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2.3集成资源的检索结构
从理论上说,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集成[5]。但是从实践经验中发现,数据集成问题更主要的是异构资源系统的集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馆藏资源的集成检索,其目的是基于现有资源集成系统,最终呈献给用户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一站式服务。
数据检索系统共分为四层:处在最顶层的是用户层,该层是一个接口,可以把用户和系统连接起来,把用户的检索请求传递给系统,同时反馈给用户检索结果;中间处理层对用户层提交的内容进行接收和处理,根据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查询处理,并把查询结果集成之后提交给用户层;协议适配器层主要是提供Web服务供中间处理层调用;数据源层包含了整个检索系统所涉及的所有数据源。
陈文生: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集成研究3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架构
3.1读者数据仓储
读者数据仓储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与创建个性化服务的数据基础,主要是集合读者的馆藏资源需求数据及利用情况数据。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辨别、利用,最终挖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爱好及偏向,分析出各学科及专业的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量,从而加大与读者的交流沟通,最终创新馆藏资源的集成与服务方法,达到读者与图书馆共知的目的[6]。读者数据仓储主要有:读者个人信息、学科研究、信息推送、个性化资源利用等。
深入总结与挖掘读者数据仓储的信息,把个性化的馆藏信息资源、定制服务、增值服务、推送服务发送到读者手中,使读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最终达到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与个性化服务的完美统一。这些集成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是综合性的资料和知识,供读者学习和科研,同时读者也可以反馈和评价集成资源的好坏,随时与图书馆沟通,促进馆藏资源集成与服务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大大发挥集成系统的优点。
3.2数字化集成服务门户
馆藏资源集成服务门户以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为根本,主要有以下基本模块组成:①统一的综合。即通过一致的服务策略协议,把高校图书馆的多个相关服务集成在一个功能模块当中,图书馆利用此一体化集成服务门户即可完成读者的登录认证、信息检索、资源索取与结算服务等,最终用户的一次活动即可得到集成门户具有的综合性集成服务。②拓展性延伸服务。它集成很多种服务模块和功能,是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服务门户的扩展应用,主要为读者输送以下增值服务:论文原文导读、RSS馆藏资源推送、学科专业简介、馆藏资源检索、参考咨询服务、馆藏资源聚合、智慧服务等。通过扩展性延伸服务读者得到了个性化、集成化、数字化、知识化的综合。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资源让读者得到了多种服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避免了由于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合理、服务不到位、馆员专业性不强等导致读者获取不全面信息的情况,最终达到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与个性化服务统一的目的。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服务流程。
4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实现途径
4.1构建馆藏资源集成系统
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和整合的载体是服务系统。在数字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过程中系统是资源的载体以及解决方式,面向用户的应用层主要是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流程以及协调过程,直接与终端用户面对面的交互,着重提高服务质量,以用户体验为基准,深度开拓和挖掘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服务[7]]。
除构建特色专题库外,为了原生馆藏资料的长期保存和访问,馆藏资源集成还需要创建稳定的环境。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系统见图2。
图2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系统
4.2创建用户需求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集成馆藏信息资源还要构建用户信息库,以服务为导向对用户的资源需求进行调查,只有基于用户需求的差异以及用户需求的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整合馆藏信息资源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建设用户信息库的目的是通过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个人喜好等,通过组织和整理信息,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中指导馆员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此外,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还要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机制的建立过程就是在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过程中搭建一个用户与图书馆交流的桥梁,能及时地反映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可以构建图书馆的信息公开和用户参与机制,在资源数字化集成过程中,从制度上保障用户提出需求的权利。信息公开机制包括馆藏资源建设目的和内容的公开、用户反馈方式和途径的公开、图书馆接受信息方式以及用户需求反馈的公开等。其次,用户和资源集成技术人员在交互信息时,针对馆藏资源还要建立一条反馈通道,通过用户和信息机构双方的评价,引入CRM理念,确保馆藏信息资源的平稳交流,有利于资源数字化集成的完善。
4.3建设馆藏资源知识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为了便于用户对馆藏资源的利用,逐渐加大了数字资源的配置,出现了实体资源与电子资源重合的现象。如:既出版实体又出版电子期刊。从用户的角度看,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根据个性化需求的不同,资源的使用方案也应该向多样化发展,而这些使用方案是要由图书馆来提供的。所以,图书馆有必要构建相应的知识管理机制,软硬件建设缺一不可。为应对不断发展的数字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更新再掀,新的管理机制和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图书馆各类馆藏资源整合和服务水平也将进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昌平,胡吉明.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配置模型及实现研究[J].情报探索,2008(3):3-6.
[2]陆剑江,杨季文,钱培德.基于用户兴趣的数字资源的集成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8):97-99.
[3]秦莉.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236-237.
[4]李劲,程秀峰,宋红文.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3(11):100-103.
[5]杨兴凯,刘畅.政府信息资源集成方法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3(5):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