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6:00
导语:在网站课程设计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我国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市场日益加剧膨胀,计算机人才需求大幅度提升。为了培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课程设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课程设计系统化的优化与整合,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科学有效的计算机课程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
1 课程设计模块化,深化综合适应社会能力
模块化教学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易操作性、教学效率高等特点,是将计算机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整体知识,科学系统地进行分解,呈逐个独立的知识点,根据教学模块中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重组与整合,而形成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实验实训环境、课程开发模块课件、教材组成的相对完整的知识脉络。由于计算机行业本身具有日新月异的不断更新地特点,模块化课程设计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保持同步。因此,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适应性强、易于调整等特点,使计算机教学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顺应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又可以构建使中职生形成职业实践能力的课程模式。例如:针对于现在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一个或多个的网站,在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网站建设分解为:网站主题的确定、搜集、整理材料、网站规划、选择开发工具、网页制作、网站测试、网站上传、宣传推广、更新与维护九个子知识点,教师再根据九个方面根据制作顺序逐一指导完成。
2 课程设计网络化,增强网络E时代意识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计的网络化,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学也是用,既是理论学习,也是实践操作。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等内容的课程设计网络化,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进行QQ群通知、E-mail电子邮件上传课程预习附件,搜索海量的网络资源补充知识信息,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练、考、总结”五位一体课程设计,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得到强有力的考量,使课堂教学在实用性上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将教师的专业教学设备与学生人手一机同置于教室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现代化的“教”与“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提供了实训平台。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网络化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是:首先要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电子参考书、参考知识链接提前公布到QQ群或者发送到电子邮箱,供学生上课前预习,将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广播软件,在强化基础训练知识的同时,将教学难点与重点做细化分析与操作演示播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通过讲解、正确引导、师生互动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实际操作示范,从理论知识延伸到Photoshop实践操作,再从实践操作中证实理论知识。然后根据所学内容把学习要求、学习目的与实习步骤等注意事项重申,给学生布置出实际操作学习的任务,可以独立或者是分组完成,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课程设计工学结合,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将工学结合模式纳入计算机课程设计中,既符合计算机行业的一个职业标准的要求,又非常具有实用性。中职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有助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技术能力人才。当前计算机时代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都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实验房,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计时要充分将专业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力争“计算机教学学以致用在计算机上实践。”例如:在计算机课程设计中在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后,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分配为学校设计网站和维护、构建学校的网络平台、联系多家企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以及一些应用软件开发、2D、3D平面设计等项目都可以通过学校的计算机房,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学习,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得到应用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另外学校可以联合各大、中、小型企业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到企业中实训规划到课程设计中,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聘请企业计算机工程师把经验讲解到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计算机上为学生进行实操演示;学校和企业提前预约好时间、地点和环境,制定好一系列工作任务,让学生到企业环境中体验工作,增加实战经验,还可以巩固所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在不断地实地训练中不但可以学到更适合于到岗后的职业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实现了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无缝对接,在计算机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思想意识的实时更新,只有将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一名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能融专业性与能力性为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以当前社会发展所需求的计算机人才为衡量标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为教育核心,着重于模块化、网络化、工学结合的三种设计方式,才能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认真地分析,发挥出独特的创造能力,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目标。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让学生拥有可以胜任到岗后的职业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顺利适应时展需求,既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就业,同时可以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特色与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隆平,石绍军,田伟军.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2]张国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技能课程的探讨[J].职教研究,2012(01).
[3]戴琪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职业,2010(02).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ASP动态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40-02
一、引言
目前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运用非常广泛。项目化教学即把项目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与指定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是一种典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在《ASP动态网站》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的分析阐释,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讨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认知钻研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使项目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二、《ASP动态网站》课程的设计
《ASP动态网站》课程中以制作班级动态网站为项目载体,根据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将班级网站分为五个具体项目,五个具体项目又细化了多个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1.课程教学目标。《ASP动态网站》课程主要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Dreamweaver页面制作技术、ASP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等完成完整的班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目标有:了解网页的基本组成元素,清楚建立网站的过程;熟悉HTML语言,掌握常用的HTML标签;掌握创建静、动态站点、搭建web服务器的过程;掌握Photoshop切片工具的使用;掌握AP元素、时间轴及行为技术的使用;掌握内嵌式框架的使用;掌握CSS样式表的类型及使用;掌握库、模板、框架的使用;理解表单的工作过程;掌握表单的类型、制作及使用;掌握Web编程技术中request、response、server等对象的属性及方法的使用;掌握ADO中Connection、RecordSet等对象的属性及方法的使用。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体现课程的职业性(采用企业开发网站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践性(项目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与技能,在考核时项目完成情况所占分数比例大,以学生项目实战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课程在实施时以完成班级网站为项目载体,依据网站开发的流程对项目载体进行五大模块的划分:网站规划、搭建与调试站点环境、网站主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分支页设计与制作、网站测试与维护。这样课程结束后,一个完整的动态网站就创建完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课程的重点为网页的布局、ASP与数据库的连接及处理。课程的难点为JavaScript脚本的应用、ASP与数据库的连接及处理。通过如下方法解决课程的重难点:①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先进行操作,然后分析代码。以社会需求与真实项目为导向,引导学习编写程序;②先分析具体实例,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总结一般规律,运用一般规律指导网页设计;③下载优秀的代码进行分析、吸取精华。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与基础知识紧密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依据任务的情况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对于涉及新知识技能较多的任务采用“模仿操作”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于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较少的工作任务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完成”实训任务的方法。
3.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自制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资源,使用多种媒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收更多的信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1)多媒体教学:上课运用极域电子教室,使用其中的“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分组教学”等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项目演示及教学更直观方便。使用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网页中各种特殊效果的制作,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媒体:对重点教学项目,除演示之外,还利用传统的板书等教学媒体,加深印象。并结合小组讨论、交流、演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学生利用互联网欣赏优秀的网站,另外通过网站环境,为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学及与网站设计人员交流,下载相关资料,在线学习等提供便利条件。
下面以项目三:主页的设计与制作中的班级新闻信息部分的设计与制作为例说明是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的。
4.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小组完成项目情况。
考核:平时表现*25%+项目完成情况*50%+终期测试*25%。其中平时表现从出勤情况(15%)、上课表现(70%)和作业(15%)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项目完成情况建议从完成项目的态度(20%);项目作品完成的质量(60%);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知识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20%)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三、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项目的选择与设计不够合理。项目的选择受到教师认知的限制。有的项目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覆盖面不够,容易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以培养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作为教学项目。
2.教学考核不配套。考核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注重过程。但是要做到公正且具有可操作性并达到激励的目的则相对较难。考核细则设计得太细,会使考核过程变得复杂、数据统计工作量增大;过粗则无法检验出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过程性评价评分标准的主观性,有时使考核的可信度与有效度也不够高。若采用项目化教学,仍采用期终考试的考核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此,考核必须强调工作过程,同时还要兼顾期终检查的权重,适当地调整期终检查的比例。
参考文献:
[1]李华.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3,(2).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取流程;针对性;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05-02
自2010以来,我们先后对广州鸿城科技有限公司、南昌瑞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岗位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毕业生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对胜任岗位的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常常工作不到三个月就不辞而别,而企业又招不到理想的人才。身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深刻思考,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积极探索高职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要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充分调研市场对“网站设计与制作”这一岗位任职的要求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教学”将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使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更加易学;使学生既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但如何选取、优化《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对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选取
1.1 教学内容选取的指导思想
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从计算机专业群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考虑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以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网站设计与开发职业的资格标准,不断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按照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2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深入职业岗位调研,掌握一手资料
要确保理实一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科学选取与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程组要广泛深入区域内典型的企业、校外合作实训基地,对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从企业领导者、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及生产一线人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了解网站建设与开发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选取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真正贴近企业、紧跟行业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以胜任岗位为目标,有效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通过调研,明确了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网页制作工具(Dreameweaver或FrontPage),掌握网页设计语言(Html、或JavaScrip或VBscript),在网页中设置特效,设置网页颜色、文本格式和列表,熟练掌握网页中颜色值的配置和背景图案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字符、超链接颜色的设置方法;掌握在网页中添加CSS、插入动画、声音、多媒体信息的技术;熟练掌握表格的使用,能熟练通过对表格设计来布局网页;熟练掌握Div标签与CSS样式结合,进行页面布局;(增加)掌握框架制作网页的方法,能使用框架设计网页;掌握表单的制作方法,通过表单制作交互式页面;掌握Javascript语言的语法;能看懂Javascript特效网页源代码,并掌握在HTML语言代码中插入网页特效代码;掌握网站管理、网站测试与维护等知识。从而科学选取与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要的针对性、适用性。
3)教学内容选取流程
依据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调查分析,并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选择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有着严谨的教学内容选取流程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如图1所示)。
2 教学内容组织与优化
2.1 组织原则
以“网站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为主线”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原则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将网站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成4个模块进行教学,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对每一个教学单元设计了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或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项目主线中没有牵涉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补充讲解。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把教、学、做三者有机的相结合,使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案例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2 以四个模块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建设网站项目的设计流程、网站建设流程,按照项目驱动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能力的要求,教学模块顺序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整合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启发性、实用性。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形式上,课程组坚持以网页制作技术需求层次为教学单元,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模块:网站开发基础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网页编程模块、网站管理模块,以四个模块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思考,不断地总结,不断丰富理实一体教学的内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市场调研分析,了解网站建设与开发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选取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真正贴近企业、紧跟行业发展,使学生既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岗位,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冬.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网络课程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
该文介绍了《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设计理念与思路、对计应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分析,为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及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网页设计;项目化课程;开发实践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它以图形图像处理、互联网应用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动态网站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学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能达到掌握网页美工初步技能;熟练掌握HTML+CSS进行页面布局与排版的技能;基本掌握使用网页脚本控制页面操作和提升用户体验的能力。按照高职高专知识传授特点与职业技能需求,同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知识的掌握规律,目前我校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及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1设计理念与思路
该课程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新手—生手—熟手—能手—专家),将学习内容设计为网页设计实际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采用整体→模块→整体的设计思路,按照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进行。
1.1设计理念: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一理念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同时学习的主体变为学生,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为体现这一设计理念,在课程设计前我们调研了数十家合作企业,与企业专家一起,对网页设计各个方面涵盖的岗位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分析,整合出一个基于工作实践的“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比工作实践更完备体现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同时分解实际工作中网页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岗位,确立多个子项目。这种方式学习,充分体现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促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学生学习内容具体化,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1.2设计思路:整体→模块→整体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几个不同类型的网站案例整体设计入手,将网页设计所有环节和操作步骤详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与“用户”沟通开始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根据任务需要,先给出网页效果图,让学生体验完成后的整体效果,再根据项目进程分解任务,这种设计优点是能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作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各工作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通过90课时教学+30课时整周实训学习,最终将各个子项目整合,完成网站整体设计工作。在子模块学习任务设定中,每个子任务设计是按实际工作中网页设计的技能要求提炼出来的,能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项目完成时,我们还设计了学员相互评价体系,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估,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并收获进步。
2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
该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学生对该专业的工作岗位有了具体认识,了解了各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知识储备。(2)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工作内容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使学生对计应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等问题有了全面认识,增强了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该课程是依据“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网页设计师职业岗位设置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网页制作能力,具备HTML、CSS、JavaScript等知识,以网站设计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网站设计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课程构成主要突出职业能力要求。(2)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30学时整周实训,内容包括Web服务器配置、网页视觉效果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网页兼容性设计等。(3)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应掌握HTML、CSS、JavaScript、HTML5、CSS3等知识,该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应能自行设计各种网页、开发一定规模的网站,熟练掌握网站制作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最终设计出综合性的网站。能力目标主要体现以下方面:①熟练使用网页编辑软件。②熟练使用样式表控制页面外观。③能在网页中设置需要的脚本。④能进行网站的更新与管理。另外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加强学生以下素质:①服务意识: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②文明法制意识:网站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不做违法的事。③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具有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④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能快速跟踪网页制作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网站服务器、HTML、CSS、网页界面整体设计(含JavaScript应用)、网页兼容性等5个教学模块,其中HTML和CSS为学习和实践的重点,通过几个案例的制作过程展开知识讲授。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1,“网页外观制作技术”项目的教学设计见表2(其他教学项目的教学设计因篇幅所限此处省略)。
5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地点由教室迁移到一体化实训室,教学方式由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做为主。实施中包含如下步骤。(1)指定清晰的工作任务,教师展示页面效果。(2)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理顺工作思路。(3)教师进行工作过程辅导,讲解涉及的理论知识。(4)学生根据需要在课程网站上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5)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体验工作效果。(6)师生及企业专家共同评价工作成果。
6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课程在网站设计一体化教室完成,其间配合到企业现场教学实习环节,实施时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网页制作任务,课程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在线使用。
7结语
关键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16-02
作者简介:王玉,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张伟红,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开发、智能决策支持。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概述
1.工学结合概念。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有报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得到锻炼。实施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到实际企业工作的机会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工作情境及任务。
2.工学结合的特点及作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考察自身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
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开发过程
1.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的快速变化、各地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技术更新较快,新的组件、框架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变更教学内容。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技术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职场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的重要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只需要了解如http协议、网页的回发机制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就能学好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术,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笔者曾在星广传媒、南北科技、企腾科技等吉林省知名网站开发公司参加企业实习实践工作,我院一直与这些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网站项目开发流程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与这些公司的项目经理、网站前台设计师的交流,以及对实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归纳出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工作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和技能点。通过调研总结出企业需要的技能点,再以“80-20法则”筛选出必要的技能点,将其传授给学生。以项目贯穿的形式组织技能点,同时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动手能力,这样设计的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3.项目及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及筛选出的技能点,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划分为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4.课程实施过程。整个课程的实施按照所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执行。以30人的教学班为例,在课程实施前将所有学生分成工作组,每组4~5人,每组在课程结束前要完成一个实际网站项目的开发,网站项目主题可以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工作组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分工不同。组长由所有组员轮流担任,每位组长任期3~4周,任期内组织组员开展项目工作。任期结束前要安排一次讨论会,阐述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组成员作出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及点评,通过讨论会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的平时出勤及表现(重点考察担任组长期间的表现)、实验学时的上机操作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学生在工作组中承担的工作及完成情况(将同组中组员的评价作为参考依据),不再设置期末考试笔试环节,其目的就是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从我院2009、201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学生的实施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每位学生在组内各司其职,开展合作学习,课程结束后均能设计并制作相对完整的网站。
1.教师应注重工作任务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带有模拟工作情境的任务设计和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工作情境体验。
2.高职学生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相关技能,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赖月云.高职管理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陈永平.高职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3]孟雅凤,孙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4]付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6)
[5]马晓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
【关键词】数据结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
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基石。《数据结构》上承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下启算法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素质框架中的脊梁骨,对学生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向来是计算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调查表明已毕业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工作实践认为《数据结构》是最有用的课程之一,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课程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及应用技术,《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解计算机科学与程序开发技术的关键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数据结构》课程既是对以往课程的深入和扩展,也是为将来更加深入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中所学习的排序问题的算法,以及基本的树、图等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功。B+树等高级数据结构,也是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考研的统考课程,也是很多大赛(“蓝桥杯”、ACM等)必涉及的知识。
《数据结构》与其它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结构》与其它课程关系
《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结构》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2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
2.1 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运算的实现及应用;
(3)熟练掌握排序和查找的常用算法及应用;
(4)能够对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度、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5)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组织数据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有效的算法。
2.2 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耿国华《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教材选择的依据:
(1)该教材跟踪技术发展需要,体系科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该教材理论的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3)该教材理论结合实际,配有大量的例题、习题与实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张铭,王腾蛟,赵海燕《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朱战立《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王晓东《数据结构(C语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5]西北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
http//:/datastr
[6]北大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网站
http:///pkujpk/course/sjjg/
[7]洛阳理工学院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站
http//:/sjjg
[8]洛阳理工学院数据结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
http//:/ds
2.3 知识体系
《数据结构》知识体系可分为分为三大块,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结构》知识体系
数据结构课程的基本知识模块是以数据的逻辑结构为主线,顺序介绍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形结构、图结构。在介绍每种数据结构时,再讨论其存储结构以及相关的算法。在介绍完基本的数据结构及其存储结构和相关的算法后,介绍了两种常用技术:查找和排序。
3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3.1 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图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实现方法,各种典型的排序和查找算法思想。
难点: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实现和应用
第1章是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认识,基本概念比较多,概念要讲清楚、准确,第一章要通过丰富的例子讲解如何分析算法时间复杂度,这是贯穿整门课程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第2章是整个课程的重要基础,要讲得十分详细,为后面的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第3章的栈与递归的实现是本书的一个难点,要通过例子讲透,并且在第6章还要进一步地讲递归到非递归的转换。第四章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学习过字符串,因此留给学生自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一般讲解即可。第6章的二叉树要详细讲解,第7章的几个关于图的算法较难,要结合例子讲解,第8章中的难点是平衡二叉树的调整和B树,要通过例子把算法的思想讲清楚,使学生能实际操作。第9章要把各种排序的思想、特点讲清楚,特别是较难的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一定要结合实例讲解。
3.2 课时分配
表1 总课时:72;理论授课:58,实验:14
4 课程实践环节
数据结构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理论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数据结构实践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随课程进行的实验,另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通过合理、有效地设计上机题目,改进实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能创新应用,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六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线性表的基本操作(2学时),栈的基本操作(2学时),队列的基本操作(2学时),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2学时),图的遍历的实现(2学时),宿舍管理查询系统(4学时)。其中宿舍管理查询系统实验为三性实验。
课程设计是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本课程课程设计给出14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可任选一题,完成后要写出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各种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使学生具备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学生完成实验后,不仅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规范的实验报告,还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开阔视野。好的实验作业要放到班级公共邮箱里和所有学生共享。
5 课程的建设情况
5.1 课程资源情况
该课程教学文件完备。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必要的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参考课件、声像、影像等),并且使用效果良好。补充的学习资料有:
(1)教学网站:http:///sjjg/
http:///ds/
(2)搜集了大量探讨数据结构理论与算法、介绍学科前沿动态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和硕、博论文,对其分类整理后在课程教学网站上提供下载链接,以供学生深入研究、学习;
(3)自编《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4)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纸制版和网络版;
(5)数据结构与课程实验指导书的纸制版和网络版;
(6)自编的算法演示器;
(7)Flash课件和Flash算法演示;
(8)图书馆内,国外优秀的经典教材。
5.2 实验实习条件
所有实验在计算机系机房进行,机房现有的实验平台功能齐全,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均可在平台上完成。目前课程实验大纲中所列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5.3 课程成果
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级精品课程,2012河南省级精品资源课程。
6 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于理论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建立起数据结构的相应算法概念,容易产生畏惧和茫然的情绪。因此教学中在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课堂讲授的相关知识,便于同学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另外,组织独立习题课,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教学中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为补充”的教学思想。
6.1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同时紧紧抓住教学目的,参考相关院校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取长补短,参考考研大纲、软考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删除一些较深且应用不是很广泛的内容,对于重点的内容要精讲、细讲,而对于有些较简单且与先修课程交叉的内容(如字符串与数组),就粗讲,甚至可以留给学生去自学。这样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每种数据结构都按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且把这三个层次的思想贯穿于数据结构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一个层次,基本概念、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个层次的内容后,可进入第二个层次,基本概念、知识的简单应用,这一层次是对基本概念、知识加深理解,这个层次学生必须达到。第三个层次就是基本概念、方法的深入应用,把所学的知识、方法串起来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层次,需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行。
6.2 实现数据结构课程与其先修和后续课程的无缝衔接
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是本课程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不能各自为政,而要无缝衔接,教这些课程的老师要互相交流,这样在讲程序设计语言时可以有的放矢的把和数据结构联系紧密的内容预先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到数据结构课中就很容易用的得心应手。在数据结构课中讲到各种后续课程中用到的数据结构时也告诉学生,并且在后续课程中用到相关数据结构时提醒学生这是这种数据结构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这样使学生的知识一脉相承,使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时把知识融会贯通。
6.3 精讲多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既有大量的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很好地掌握这门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经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加大上机实践的力度。实践由与理论课同时进行的上机实验和理论课讲授完毕后的课程设计两部分组成。对所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习题。整个实践过程要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的内容。每部分的实验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和上述三个层次对应,分为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综合型实验,开发与创新型实验。既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与验证型实验是基本的、较简单的题目,主要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展开,学生可以对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算法进行验证;设计与综合型实验是具有挑战性的较难的新颖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对较复杂的应用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发与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6.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6.4.1 启发式教学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鼓励学生多动脑子进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拘于以往的解法,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法,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另外还要强调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的总结、梳理、推演和挖掘。总结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梳理、推演和挖掘,理清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对所学内容提炼出精华的东西。(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167页)6.4.2 对比式教学
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多种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约瑟夫环问题时,可以采用循环链表作存储结构,或采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数组作存储结构。这种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算法实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同时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6.4.3案例教学
通过实例引入知识点。比如讲最小生成树可以通过城市间建立通信联络网为例引入最小生成树及其求解算法,再比如讲最短路径可以通过去旅游选择最短路径为例引入最短路径及其求解方法。
6.5 把课程与考研、软考、相关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考研和软考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考研和软考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够从容应对考研和软考中的数据结构题目。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证书考试,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编程竞赛比如ACM大赛。
7 考核方法
要加强平时的学习过程管理,不定时地进行一些随堂的小测试,课堂提问等。考试以学生完成日常作业和实验环节为必要条件,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占总成绩的20%,综合考核学生该科成绩。
8 结语
《数据结构》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组织好教学,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很好地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技术;创客;STEM;高职;课程设计
1.研究背景
随着物联网、智能软硬件的发展,移动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加快了我国由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创新型国家转变的步伐。然而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构建创造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模式。2016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客教育的出现到风起云涌,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高职媒体设计类课程进行了创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应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2.创客和创客教育
在以学科整合为核心的sTEM教育出现之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创造为主要目的的创客运动悄然兴起,创客、创客空间等相关新名词在教育领域相继出现。创客起源于美国,源自英文单词Maker。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借助网络技术、智能软硬件设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为现实的人群。他们没有年龄、性别、种族之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客,创客们所从事的创造活动都是在创客空间亲自动手实践完成的,在此过程中由学生担任创造者的角色,教师仅仅是支持者。
创客、创客空间的兴起使得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创客教育指通过制定制度鼓励学生开展创客活动,将理想变为现实,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创客不仅局限于在学校拥有创客空间,同时鼓励在家里构建家庭创客空间,在社区创建社区创客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营造创新氛围,通过网络将学校、社区、家庭创客空间相互连接,形成创客网络共同体。在创客网络共同体中创客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产品,可以交流自己的创意。
2.1移动技术支持下创客课程设计
创客教育是一种将移动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以“做中学”为基本理念的一种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在“网页设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设计能力和创作思维,以实现每一位同学的创意能够实现。
2.1.1课程教学目标
“网页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网页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软件基本操作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制作,使学生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创意最终能独立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站。
2.1.2课程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其内容主要划分为3个模块:界面设计、页面布局、网站制作实穑课程共72个学时。
(1)“界面设计”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网页设计的理论基础,网站建设的流程、发展趋势、色彩搭配以及网页设计的流行趋势。最后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对学生自己所吸收的知识观点进行积极地引导并提升。
界面设计这部分内容涉及艺术欣赏,学生之前多欣赏优秀的网页,多了解网页设计的流行趋势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打下了基础。
(2)“网页布局”,布局指网页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等内容如何设置才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或阅读书籍了解网页布局的常见类型以及优秀的网页布局的特点,教师对学生收集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针对常用的页面布局类型用CSs语句进行实现。
(3)“网站制作实战”这部分主要锻炼学生对网页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由于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以真实情景中问题需要为项目来源,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学生们创作出一个体现自己创意的网站。
2.2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
“网页设计”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尝试了创客教育模式,教室不是传统的固定座椅的教室而是创客空间,教师不再是主讲者而是支持者、引导者,学生不是参与者而是创造者。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会根据小组的实践情况,推荐或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微视频、创客空间等。
2.3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网页设计”这门课程需要在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后,通过进行大量的动手实践才能制作出好的网站,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分配大量的时间在设计和制作这两部分。首先,好的创意和功能模块是网站的灵魂,有好的创意理念才能制作出好的网站。其次,制作部分涉及,的实践有PS界面制作、html+css页面布局以及后台数据库,这些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充分掌握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巩固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学生小组合作制做主题网站为例,运用创客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网站,不仅锻炼了学生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在这部分的课程内容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1)构建创客团队。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PS设计、html+css页面布局和数据库这3个方面,因此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这几块内容的兴趣特长,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3~4人为1组,每一组中的学生都分别具备相关的特长。
(2)确定创作的内容主题。教师结合真实问题情景确定主题,如某公司的企业网站、学校的网站或供大家学习交流的网站等,这些网站都是存在于学生周围,并且比较熟悉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予的主题自己构思、调查,相互讨论将自己的创意想象得以充分发挥。
(3)开始创作。创客们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网络资源,相互交流动手将自己的实践将创意进行创作,创客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一步将自己的创意转变成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创客空间。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完成作品的时间,否则学生容易拖拉。
(4)评价。在开展创客教学评价时,以过程评价为主,教师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品、小组间的互评来进行展开。对于作品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成员进行展示作品并陈述作品的创意,以及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然后教师从审美、功能、创新性、完成程度等给予点评。
[关键词]:成人教育 远程网络问题 方法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留学生考试、资格证考试、研究生考试等远程视频课程遍布信息网络,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部分培训教育官方网站打出“签约保过”,以求在庞大的考生资源中分得一杯羹。学员所缴费用越高,获得的师资力量待遇规格就会越高,VIP学员还能获得线下一对一“包过”辅导。但目前,在网络上同样存在具有招收成人学员资格的单位在其招生网站上打出半年包拿大专、本科学历的浮夸广告,即可以窥视到成人网络教育的泛滥性、欺骗性和商业性问题。
狭义层面上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系列的一类教育形式,其存在的意义是提高在职学员在国民教育方向的专业化知识,协助成人在现实工作中更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促成其工作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一、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结构不合理。传统课程设计以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的课内课外、主辅结合的结构模式而推行,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同时兼顾各学科之间特色的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课程结构系统。但成人网络课程教育忽视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地培养,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网络课程内容以“灌输、填鸭”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专业课与综合课之间的界限模糊,在网络课程设计的结构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成分。如应用心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计包含40%的基础专业课、30%的综合专业课、30%的专业实践课。但成人网络课程设计上70%属于综合专业课,20%的基础专业课,剩下10%属于课外实践内容,结构上明显存在设计上的偏差。
未能充分体现成人网络教育的自身特色。成人网络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上,与传统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偏差,完全照搬照抄高等教育模式,采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虽然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但也忽视了成人教育自身的独立完整性特点。成人网络教育针对的教学主体是成人,那么问题就在于成人教育和学生教育之间存在着知识掌握、实践经验、教学感悟等各方面的不一样。如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计上,成人教育关注点应该在“心理学的应用实践”上,但采用传统全日制课程设计,其焦点落脚在“心理学基础知识”上,如此设计的教学课程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自然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预期。成人学员在工作之余选择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其个人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手头的实际工作,为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储备应用型的知识。就好像是教师在课堂上花大篇幅去讲解“心理学的历史、起源、流派”,学生渴望获得的却是“心理学在管理中、工业操作中、产品设计中、商品销售中”的实践性方法,课程知识的讲解与成人学生所期望获取的课程内容南辕北辙,势必降低了学员对成人教育效果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不当的网络课程设计就如同这样一则故事:你喜欢吃橙子,然后花了很多精力、时间和财力去准备了一大筐橙子,拿去请你的某位伙伴品尝。最后伙伴吃了很少,而且也非常不开心。对此你责怪你的伙伴不懂你的心思,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但你却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伙伴喜欢吃的是苹果,你却拿你喜欢吃的橙子去给他品尝。其结果和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成人教育网络设计的应对方法
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成人网络课程针对的是在职成人,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有限,期望获取的知识现时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因此在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重点有所偏重,如90分钟应用心理学课程,分三部分进行,20分钟基础理论知识讲解(22%),30分钟操作方法应用讲解(33%),30分钟现实案例剖析讲解(33%),剩下10分钟进行提问总结(约12%)。这样的课程规划,在内容上满足了成人学员对教学的预期,在课程侧重点上又针对学员特点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社会实践案例讲解和应用操作方法各占总课时的33%,其职业性特点就不言而喻了。
线上线下交叉、虚拟现实分组互动教学法应用。成人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职业实用性,在现实应用方面拥有相比于传统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分组互动的课程设计就满足这点要求。远程网络教学最大限度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内容传递上的障碍,使得成人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但由于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成人学员又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课堂监督、强有力的师生互动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这样的种教学结果是教学主办方和网络课程参与的个体都不愿意看到的。如应用心理学成教网络课程中,线上课程占据65%,线下实操占据35%,除去正常的线上课程讲解以外,线下内容包括“作业练习”“应用练习”“练习在线反馈”“作业在线作答”等,这种线上、线下交叉教学的方法,能够监督和检验学员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附带少量分组演练课程,将实际距离较近的学员分到同一组,进行成员之间的线下互动应用,学员之间探索式的交流,既能够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也能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成效。
学员期望和课程设计要相互结合、共同进退,优秀的成人教育者要考虑现实条件限制的因素、学员网络分布的因素、教学目标大纲的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完成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课堂设计,这才是成人网络课程教育所亟需的。
参考文献:
[1]傅晓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管理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8,(01).
关键词 “岗、课、证”三融通 餐饮服务实训课程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Intermediation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OU Lan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as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 to be able to better adapt to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you can not mee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course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facilities can not be achieved. In this paper, by explo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we hope to enhance students' fit fo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improv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corporate culture adaptation, new form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facilities;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innovation; practice
“岗、课、证”三融通的思路是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的建议基础上确定高职专业培养的人才,确定在相应岗位上所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并且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保证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等期刊网站的搜索发现基于“岗、课、证”三融通的餐饮服务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的讨论很少,本次调研正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进行的。
1 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的创新
1.1 课程设计理念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实现“三体现、三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即体现服务为宗旨,结合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来进行课程设计;体现餐饮服务管理一线的要求,结合餐饮服务与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计课程目标。
1.2 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计。餐饮服务实训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课程组与来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一起研究讨论课程特点,并根据培养目标和饭店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使课程适用岗位群明确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3)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岗位主要工作清晰,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实训,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2 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2.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是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及教学辅助工具、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和设施。在教学中以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序化餐厅服务;按照接待客人用餐过程安排教学进程;实施全真餐厅服务训练。 (下转第91页)(上接第81页)
本课程依据“餐前准备―接待服务―餐间服务―餐后服务”这一职业活动过程,创设了“中餐宴会摆台―西餐便餐及宴会摆台―餐巾折花―团队引领―出品介绍―斟酒及黄酒侍酒服务―分菜―撤换餐具―结账”九个工作情境。整个教学工作围绕这九大情境展开,把课程内容里的通用模块和对应模块相应的知识融入其中,最后达到以项目来驱动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2 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达到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高级工的鉴定要求。
3 创新教学活动实施
3.1 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共分成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该阶段由教师通过企业调研,结合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2)启动阶段。该阶段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查阅资料为主,同时师生共同进行材料的准备。(3)实施阶段。该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最长,该阶段即为学生技能的训练阶段,主要通过老师示范,讲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操练完成。(4)总结阶段。该阶段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进行成果的评介,也就是学生最终进行的职业资格鉴定;二是由学生完成总结报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完成学习的迁移。
3.2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采取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当堂完成的教学模式,具体运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观摩法、角色扮演法和实操训练法等教学方法。学生边看边学,教师边讲边示范,教会学生每个基本操作技能,然后掌握该技能的相关知识,实现教、学、做合一,使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融为一体。
3.3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体现多元性、过程性
课程考核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日常考核记录体现学生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表现出来的职业品质和情操;期末考核结合餐厅服务员的职业资格鉴定,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4 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1)开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和形式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能体现项目化教学。(2)积极进行数字化教辅资源建设,建设课程网站,组织企业参与,校企共同拍摄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3)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动一、二、三课堂,使学生融入社会和企业,体验职场竞争环境,了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完善求职理念,丰富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合作共建课程;从岗位能力出发建立紧密的合作实训基地;同时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促进“岗、课、证”三融通。(4)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实践技能, 提升教学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5 结语
通过“岗、课、证”三融通的餐饮服务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考评,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通过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探索和实践, 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提升企业和学生之间彼此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促进了紧密型实训基地与实训室建设;同时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