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6:09
导语:在妇保整改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剖析跟踪,纳入员工绩效考核
财产保险公司根据客户提供的意见进行查摆剖析,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责任到人。在处理理赔事件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和客户沟通,并建立投诉箱、电话回访。对客户不满意的地方,确属我公司人员责任的,落实到个人,并纳入职工当月绩效考核,以此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态度,从而提升服务满意度。
二、合理排班,提升现场达到速度
针对查勘反馈清单中的问题,公司经过细致研究,根据公司职工具体情况制定了科学的、详细的相关制度及排班表,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通过合理的排班,加快了工作人员到现场的速度,同时对现场情况做到准确、及时的掌握,保护了广大客户利益,体现了公司的服务理念。
三、专业指导,减少理赔矛盾纠纷
理赔过程中公司与客户间也存在相应的矛盾纠纷,多数原因是工作人员引导服务不到位。针对此情况,公司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查勘技能培训,要求职工全面掌握查勘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制定了考核标准,由单位领导进行抽查检验,并且系统学习了全省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第一期培训班的经验,确保在查勘时对理赔做到及时、准确的评估,减少因手续、流程、金额等多方面不满造成的矛盾纠纷。
(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升级门户网站页面。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了解机关工作动态的渠道,我镇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维护升级。这是我镇推进政务公开、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和管理服务效能。
(二)积极主动,认真做好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更新。充分发挥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作用,开展自查以来,我镇对政府门户网站系统上信息进行了更新,并且按要求在网上将相关文件进行公开。目前设置的页面栏目有:乡镇介绍、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服务公开、工作动态、农村天地、农民工服务站、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组织机构、群众来信等,其公开内容涵括到我镇的基本情况、职能配置、工作动态等方面。同时,为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我镇安排了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报工作,每周更新信息1-2次,更新内容包括工作动态、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通知公告、农民工服务站等相关内容,充分发挥了网站重要信息宣传、的作用。
(三)加强管理,确保门户网站安全运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门户网站管理,我镇制定实施了信息采编审核制度、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等管理制度,使网站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严格按照政府网站建设相关要求,由专人负责使用、保管网站服务器,并且每天定时访问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巡检,保证网络安全。遇有困难,及时联系电脑技术人员解决,确保政府网站运行通畅。
从自查来看,目前我镇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站的管理、采编队伍力量不强;二是门户网站建设投入不足;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镇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我镇信息、提供服务、与社会广大群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加强宣传、做好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在市“两公开办”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的更新,完善网站服务功能,维护网站运行安全。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流动人口***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执行需要的财政资源保障脱节,财政资金到位困难。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安排系中央与地方分享税制,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收入及中央的统一支付体制共同实行管理。这样,在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经费的负担主要落在地方财政中,而地方政府层级间财政体制的类似安排,又将经费负担继续逐级下移。以海淀区为例:底,全区户籍人口共17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46万人,成年流动人口36万人,流动育龄妇女约10万人。同期区级财政对户籍人员的经费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区财政至少需为户籍人口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926万元,按要求应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87万元,此外还应相应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核拨行政经费。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xx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海淀区人口规模较为庞大,特别是人口机械增长过快,全区人口机械增长率达31.15‰,增长量为5.6万,总户籍人口数已达184万。同时,海淀区的人口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全区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达111,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49万,占总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体中有蔓延趋势。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研究。要以人口计生委更名为契机,充分借助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开展适应区情、适应区域发展状况的人口战略研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公民。
xx年10月 12 日,市教育局专家组一行6人对我校迎接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验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组在校期间实地查看了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教研管理、规范办学等情况,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的迎接复验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组经过辛勤的工作,在全面了解我校工作的基础上,对我校的迎接复验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我校在迎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意见有:电教设备配置、教学楼内部环境、功能室配备、班级文化建设、服务设施、办学规范、资产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性材料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迎接省规范化学校复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落实提高等。
为了巩固迎复验工作成果,进一步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和亮点,寻找差距,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不断使学校工作沿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迈进,我校领导班子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对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标准再次进行了自查对照。在自查对照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提出了我校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改方案。
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巩固”的原则,在巩固工作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市专家组反馈的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差距,注重整改实效性,增强执行力,确保整改质量。通过整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成立了整改组织机构
1、为了使我校的总结性评估的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xxx(校 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xx(副校长)
xx(副校长)xx(副校长)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
主 任:xxx(副校长)
副主任:xxx(副校长)
xx(副校长)xx(副校长)
2、根据专家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整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求有关人员按照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限期完成。
三、 整改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1、为了加快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学校多次召开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认识多媒体班班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各人的职责和任务,张校长多次到教体局找领导寻求支持。我们确保多媒体班班通建设顺利完成,以便更好地为支持教学服务。
2、、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筹集资金为教学人员配备电脑,确保教学人员人手一机。
3、全面美化、净化学校环境。教学楼楼梯栏杆、扶手、教室及各功能室门窗以粉刷完毕,环境焕然一新。
4、完善了功能室的配套建设。
(1)、舞蹈教室的地毯已铺就,扶手、镜子已经安装到位。
(2)、历史、地理教室已布置完毕。
(3)、化学实验室建立了有毒、有害药品专用存放橱。
(4)、购置了图书,图书室图书数量接近达标。
5、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内的生物园已经建设完成。
(2)、班级文化、教学楼走廊文化已经布置一新。
6、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新课程改革和省级规范化学校要求更改了课程表,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7、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各项教育教学过程性材料已经得到充实。
8、加强校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卡已更新完成。
9、加强学校服务设施建设。
(1)、教职工车棚改造完成。
(2)、学生厕所已经改建成水冲式。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们将始终按照省规复验标准和市专家组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利用,加大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争取圆满完成迎接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评改造。
根据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5月份市“十大工程”暗访及“双向调度”评价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涉及文旅局整改问题一项:旅游带动脱贫存在短板。接到反馈后,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接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整改成效
1、年初,与人社局、财政(金融)局、扶贫办、林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行动的通知》,涉及旅游扶贫有5条具体的帮扶措施:一是实施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程;二是推进A级旅游村创建活动;三是发展旅游新业态;四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五是组织参加旅游扶贫培训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
2、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区农村贫困人口3人脱贫,6人增收:鲍冲湖社区未脱贫户1户3人、龙华村贫困户6人已就业,本月已提前完成市局下达的旅游扶贫带动3人脱贫的任务。区级12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增收任务已完成一半,其余6人正在完善相关资料,预计7月份完成全部12人增收任务。
3、结合25个节庆活动,推广农特产品亮相节庆活动,助力消费扶贫:结合五横郁金香节举办了“欢乐扶贫购”消费扶贫体验活动,梨花节,镇漫步节以及中国旅游日活动现场都设立了消费扶贫农产品专区,借节庆之契机,以贫困户农特产品为媒,旅游消费搭梁,打造“旅游+购物”扶贫产业链,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销售收入额近14万元。
4、继续完善2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工作;目前镇鹿山村省级重点贫困村正在积极申报2A级旅游村,材料正在完善中。
5、常态化结对帮扶。深入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定期组织包保干部走访贫困户。为提高贫困群众对疫情防控政策的知晓率,我单位积极与帮扶村(社区)主动对接,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及时了解贫困群众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合理诉求。了解掌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开展“帮就业、解民忧”集中走访帮扶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工程。一个特色村(社区)已通过市级初评,正在上报请省专家测评;两个休闲旅游示范点已通过市测评。
2、为进一步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配合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行动”。制定了旅游扶贫产业提质行动重点任务清单。结合即将开展的杨梅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继续开设农产品促销专柜,促进村(社区)及贫困户增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施,我局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工作领导组织,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健全政策法规科人员配备,并指定专人负责法制、普法宣传教育、规范性文件起草以及案件的审理工作。
(二)建立工作制度,确保法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学法制度。把法制建设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习计划,安排相应的法制知识学习。二是建立集中培训制度。明确每年举行两次集中普法、学习。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三是坚持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将学法用法考核纳入个人年终考核,作为奖惩的依据之一。四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做好研究部署,妥善解决法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分解工作任务,确保法制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严格按照区法制办有关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科室职责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二是定制出台工作方案,明确由局法制建设(普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常年检查督促,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内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二、重视宣传教育,强化法制意识
(一)开展广场宣传活动。一是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局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解读价格政策,面对面倾听消费者的价格诉求,并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或咨询。活动现场向群众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价格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20余份,接受价格咨询5人次。二是以“服务民生、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民主”为主题,坚持从广大群众和统计调查对象的需求出发,着力开展新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每年“12·8”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活动中,我局精心制做统计法律知识宣传板,通过资料发放、现场讲解、群众咨询、知识问答等形式进行宣传。现场群众热情参与,法制宣讲人员认真讲解,解决咨询对象的问题。
(二)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是与统计业务知识紧密结合,利用年报会对被调查对象和协助调查的进行专业和法制知识培训;二是多媒体宣传,参与每年法制宣传月广场活动,利用法制橱窗宣传、街道板报、宣传展架等多种形式,全面普及统计相关法律知识,共发放统计普法宣传资料100余份。
三、规范制度创新,做好管理保障
(一)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考评制度,《省统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等制度,严格把好案件初审关,杜绝假案、错案的发生;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按照有错必究,责任自负的原则,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执法行为。
(二)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受理、办理价格鉴证案件。按照“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审查委托案件,及时对委托单位的符合鉴证案件做出结论,为司法机关定性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做到鉴证方法科学、符合鉴定目的,数据和参数合理,计算准确。
(三)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管,切实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切实保障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工作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设立投诉热线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提升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的效果。
四、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行政效能
(一)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提升统计服务内容。一是统计信息提速增效。更新编印统计数据资料,密切结合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经济发展热点以及政府考绩重点内容,统计月度信息卡,增加横向对比数据,公布项目更突出经济工作重点、公布时效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增强统计预警分析。
(二)认真做好价格举报、价格认证工作。区价格举报中心,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利用12358价格举报电话认真受理和耐心解答价格举报和咨询,严格执行价格法律规定,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切实落实规范性文件梳理。我局切实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清理重点、方法和步骤,确保了我局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及时解决问题。根据清理工作的要求,对两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进行了调整,准确界定清理结果;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及温商回归力度,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参考价值。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海陆空物流”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村改厕市级复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市委农工组《关于抓紧落实市级复核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全市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庆农工〔2020〕2号)文件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对反馈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做到举一反三,现将我镇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化粪池粪污直排、排气管高度不够、未靠墙等共性问题
由镇主管单位牵头责成各施工单位对全镇所有改厕户全覆盖摸底排查,对存在问题的改厕户,要求相关施工单位限时整改。
二、关于旱厕未拆(填埋)、后续管护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
由包点镇干及相关村负责上门宣传,要求所有未拆户在2020年2月底前全部拆除。要求各村建立健全农村改厕管护机制,督促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改厕效益。
三、关于民生工程标识牌未上墙(上墙未编号)问题
明确镇建设办会同施工单位逐户摸排整改,截至目前已基本整改完成。
四、关于部分改厕偏远问题
经排查,全镇共14户改厕偏远,该部分改厕户因地基坚硬开挖存在困难,无法就近埋桶,经农户重新选址后确定改厕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原有的报刊投递服务方式已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不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商业化需求。同时,由于收入低、负担重,投递人员也出现了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投递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邮政投递作业组织改革已势在必行。
2004年末,内蒙古邮政在对各盟市邮政报刊投递情况做出详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在保证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优化投递网络组织,整合投递网络资源,提高邮政投递网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总体思路,对全区12个盟市的邮政投递网进行了投递作业组织改革,确定了对报刊投递采取加快传递速度、分频投递的投递作业方式,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加大“三进”网点和信报箱的建设力度的具体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报刊投递服务水平,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报刊投递服务。同时将邮政投递网建成贴近市场、管理先进、诚信服务,对市场需求反映灵敏、服务方式便捷、人员素质较高、服务质量优良,竞争能力强的邮政投递网。
此次投递作业组织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一、实现重点报刊的早报早投。所谓重点报刊,就是指各盟市分印的党报党刊和发行量较大的地方性报刊。所谓早报早投,就是指每日的报纸在当天上午9:00以前投递完毕。此次投递作业组织改革后,各盟市邮政局对重点报刊通过加快内部处理时限,减少不必要的处理流程,全部达到了早报早投的要求,满足了广大订户在10:00以前看到当天报纸的需求。
二、优化作业组织,报刊分频投递。针对报刊处理、投递环节时限慢,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现状,内蒙古各盟市邮政局根据报刊的发行量有重点地划分为2-3个投递频次。以呼市为例,第一个频次为投递发行量较大的重点报刊和分印报刊,保证在上午9:00以前投递完毕;第二个频次为投递发行量较小的报刊及部分进口普通邮件;第三个投递频次为确保普遍服务邮件的投递,如投递平信、挂号、印刷品等。
三、合理划分投递段道。报刊分层投递后,根据早报早投的时限要求及报刊的流量、流向问题等,各盟市邮政局对投递段道进行了合理划分,以确保投递网的高效、顺畅。以呼市为例,呼市邮政局根据早报早投的要求,将市区内原有的102条投递段道全部剥离出来专门投递报刊,并在此基础上将大户投递段由16条增加到了26条。投递段道的调整为投递时限的提高和早报早投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四、改革用人制度。投递人员是投递服务质量好坏的重要保证,投递作业组织改革后,各盟市邮政局逐步使用了较高素质的投递人员,并根据要求建立了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工机制,加大了劳务用工、委代办人员等各种用工方式的使用,打破了原有投递工种在劳资分配上固定工与临时工的收入差别,同工同酬,多劳多得。
五、改革分配办法,搞活分配方式。此次投递作业组织改革,各盟市邮政局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劳动力水平确定了投递员按量计酬的结算标准,在分配办法中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投递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现在,呼市地区投递人员中95%以上全部为劳务用工,这部分投递人员在按质按件完成投递任务后,每人每月的收入平均已达到700元以上。其他盟市也全部采取计件工资、按量计酬的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了投递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大力发展“三进”网点,解决投递到户问题。所谓“三进”网点,就是指进商厦、进社区、进军营的邮政服务网点。此次投递作业组织改革中,各盟市将“三进”网点建设和邮政投递网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目前住宅投递“上楼难”的现状,解决邮政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 “三进”网点的建设力度,保证报刊妥投到户。各盟市采取了购买、租赁、合建、合营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发展“三进”网点,采取了以自办、委办、代办等多种形式进行运作,在人员的选择上,选取有责任心有积极性并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员,保证“三进”网点发挥最大效能。2004年,全区各盟市新增邮政“三进”网点49处,为邮政报刊投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建立起邮政社区服务中心后,各地采取了以“三进”网点和机动车辆投递路线组成点线结合的方式进行投递,由投递车辆将居民区的信件、报刊、包裹、汇款通知单等邮件送到“三进”网点,由“三进”网点进行分拣后,根据用户要求采用投递到户、投递到信报箱、投递到收发室等不同的投递方式实现投递到户。
第一条主线是金融业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按照三次产业划分,金融业只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一类,但是由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又让人不得不将金融业从普通服务行业中单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配对的一个术语,虽然其定义和范围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虚拟经济与金融业基本对等的这个结论还是能够被普遍认同的。虚拟经济这个词汇的出现,一方面突出了金融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却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界限划得更清了,使人们越来越容易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忘记了金融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职能。金融的“完全虚化”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金融安全和稳定,事实上对整个宏观经济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例如,近年来较快的货币扩张政策并未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少裨益,全国范围内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缺贷、愁贷甚至求贷的境况,人们不禁要问:“钱都去哪了。”金融业越来越喜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自娱自乐的王国,希望资金在这个闭环里“空转”,造成新增信贷因“挤出效应”而并未落实到产业升级、企业更新换代等关键领域。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并没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各项“扶小扶弱”政策的出台而降低。与“高大上”的金融机构相比,实业的利润率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做实业?每个企业家都想摇身一变,变成银行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迟早有一天是要出事的。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无源之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金融改革段落中,第一句就直接点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告诉大家金融改革和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目的推进。同时,在段落的最后,又提出了构建普惠型金融体系,“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再一次回答了金融业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起源于“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生来就应该被赋予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的观念。受制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受限等客观因素,很多人群和地区常常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难以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就是让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全方位和可持续地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不同于金融扶贫,不是简单的救助,更不是施舍,而是强调运用金融手段、发挥金融机制,通过服务下沉来实现双方的共赢。对一部分金融机构而言,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可能是其重要的转型方向和抓手。而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而言,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将为其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第二条主线是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核心理念,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就要求金融改革也必须沿着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前行。与其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一样,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是要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让合理的市场机制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引擎,而政府只是剂和填充液。在建立市场化机制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项具体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是资金要素的价格,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转和金融机制发挥能效的基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逐渐扩大,目前只剩下存款利率还未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带来中国银行业的一场大变革,失去利率“剪刀差”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就会分胜负,当出现失败者的时候,谁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最后买单人不再是政府,而是应该建立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央行逐步淡出外汇市场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的态势基本形成,外汇市场的自我平衡机制和修复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市场机制下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政府,而是要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该管的不仅要管,更要管好,不该管的就要坚决让位,逐步还给市场。“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是指政府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运用金融机制实现其政策意图,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能。新型城镇化、“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一些关乎民生的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都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中长期性的资金支持,而在其中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先导性力量。同时,在一些能够放开的领域,政府必须坚决地退出,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简政放权。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监管者的职能应该逐步从审核领域脱离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日常监管等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环境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就是把股票发行的权利交还给市场,监管机构不再对股票的投资价值做实质性判断,让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股票的发行及其价格。注册制改革使市场参与主体各自的责任归位,倒逼自我约束的加强,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有利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