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6:17
导语:在隧道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项目管理无法实施
分包合同签订,“包工头”组建临时设施、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配备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并按隧道工程分项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再次进行分包,将一个完整的项目经过层层分包,形成很多独立的个体。项目部各种管理制度和办法,受“包工头”的“屏蔽”与“唯利”影响,很难落实到施工现场作业层,导致项目管理与现场作业脱节,项目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1.2工程施工不规范,质量无法保证
“包工头”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想方设法减少投入,采取偷工减料和以劣充好的手段,开挖前不按设计要求施作超前支护、不注浆,爆破作业时减少炮眼数量、增加炸药量,导致隧道超挖或坍塌;初期支护采用不合格钢拱架、拱架间距拉大、连接筋焊接不牢固,锚杆施作长度、数量不够甚至不做、不注浆或者注浆不饱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厚度不足,制造空洞或空壳,二衬厚度不足,仰拱不按设计放置钢结构、不分层浇筑、仰拱填充层不密实等质量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给以后营运带来安全隐患。
1.3违规操作,安全事故频发
“包工头”为节约成本,不按安全规定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在安全生产上弄虚作假、敷衍应付;分包队伍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隧道施工没有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施工现场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1.4拖欠民工工资,导致的发生
“包工头”将项目部结算工程款私自挪用,长期拖欠民工工资,层层分包加剧工资发放的难度,易发生民工上访等群体性恶性事件以及经济纠纷和民事诉讼。施工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名誉损失。
2班组化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兰永五标项目部改变以往隧道施工分包管理的模式,在恐龙湾隧道施工中组建了项目部直接管理的五个专业施工班组,使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了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2.1工程慨况
恐龙湾隧道为左、右分离式,单洞全长2351m,纵坡为2%,属中等埋深长隧道。围岩级别为Ⅳ和Ⅴ,稳定性较差。
2.2班组化的组建
兰永五标项目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路桥集团公司下发的《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桥梁隧道工程实行班组作业模式指导意见》和《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桥梁隧道工程实行班组作业模式操作指南》的要求,从职工队伍中选拔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职工为班组长,在恐龙湾隧道施工中组建了开挖班、出碴班、初期支护班、二衬班、辅助工班专业施工班组,以身体素质好、有经验的技工或劳务人员为班组成员,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制定了人员、材料、财务、机械、工资分配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把安全、质量、进度等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道施工工序上,作业班组的日常生活纳入到项目部的统一管理中,进一步强化了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安全规范、操作规程的执行力度。
2.3班组化施工管理
项目部直接管理各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检查、监督各班组施工过程,对各工序的重点部位实施动态管理,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检验和检测,及时整改不符合标准的作业方式。项目部统一组织调配施工所需机械设备、主材、耗材等,安排专人负责钢筋加工厂、拌合场、库房、材料采购,并根据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支护方式,科学安排工艺流程,合理的控制材料消耗、有效的杜绝了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2.3.1做好进度计划
项目部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划分阶段性施工任务,每月各给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令,月底进行绩效考核和工程结算,按合同规定进行薪酬的发放。
2.3.2落实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部负责各班组技术工作,坚持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制度;各班组在进场施工前,由技术部、安全部对各工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交底,并留有记录;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组织施工。
2.3.3强化质量管理
项目部对劳务班组质量管理具有主动权。为了保证衬砌质量,每10m检测钢拱架间距、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钻芯和混凝土强度,对不合格段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预留沉降量。为确保仰拱施工满足设计要求,每50m进行钻芯取样检测。从测量放样、爆破作业入手,严格控制光面爆破工艺,减少超欠挖现象的发生。通过多项质量管控措施的落实,恐龙湾隧道二衬厚度合格率100%,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合格率100%,钢拱架间距全部符合规范要求,二衬和初期支护混凝土密实、无空洞。
2.3.4加强进度管理
劳务班组与项目部利益一致,通过绩效考核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劳务班组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在施工紧张时能全力以赴从事生产,从而解决了分包队伍与项目部讨价还价的矛盾,项目部在进度控制上有了更大的执行力。另外,在这种作业模式下,管理和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抢时间,抓工序衔接,改变了项目和施工一线脱节的现象。
2.3.5落实合同承诺
项目部按照《内部承包合同》进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管理人员、作业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2.4班组化施工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实行安全质量逐级负责制;定期开展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排查隐患、落实安全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安全培训教育中心、班前安全讲评室等手段,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力度。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规范安全生产行为。隧道洞口实行门禁管理系统和隧道进出洞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并设置LED显示屏,能及时、准确的概述恐龙湾隧道施工工序和进洞作业人数。自开工以来兰永五标项目安全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5班组化施工的成本管理
项目部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严格实行当月核算、考核、分析,当月结算兑现、奖励,坚持每月25号召开责任成本分析会,各部门按照对口管理原则,制定成本控制措施。
2.5.1班组化施工的材料控制
隧道施工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70%—75%,项目部成本管理主要是控制物资,工程部核算物资计划台帐,设材部严格把关采购计划,每月定时开展剩余材料盘库,建立健全材料进、出库制度,消除了分包模式下项目部管不了材料的弊端,兰永五标通过班组化管理材料消耗得到有效的控制。
2.5.2班组化施工现场管理
隧道项目中人工费占到总成本25%—30%,现场管理涣散、窝工或安排不当,都会加大管理成本。兰永5标项目部每天晚上召开作业协调会,要求工程、机械、材料、测量等相关人员参加,安排第二天的工作顺序,明确各自的任务,确保隧道施工各工序、各班组紧张有序的开展,每月按期完成制定的施工任务。
3结束语
1.1地表裂缝
在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沿着隧道走向在隧道两侧出现地表裂缝,且裂缝会随着隧道开挖进度相应发展,一般情况下裂缝是由拱脚处以黄土内摩擦角度沿仰坡延伸至上方地表,随着施工进度,山体裂缝最终连在一起。
1.2塌陷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冒顶、拱顶下沉等原因,往往会引起局部的地表连续性下沉,慢慢发展成为地表塌陷,当地表塌陷变形较大时,还会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环状裂缝。
1.3陷穴、落水洞
其主要成因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裂缝以及冒顶、拱顶作用形成的上部土体塌空,致使隧道顶部的降雨或者是其他农业灌溉用水下渗,最终在地表产生陷穴和落水洞。
2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基底处理原则
从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工程特性以及以往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经验来看,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应遵循“内外加固、先保护后加固”的原则。由于水是造成黄土湿陷性变形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在设计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方案时,应首先要考虑水对湿陷性黄土以及整个隧道工程的影响,做好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的排水与防水工作。对于黄土隧道工程来说,进行基底处理的目的无非就是改善黄土的工程特性,减少其土壤的渗透性,控制湿陷作用的发生。所以往往通过换土或者加密等手段进行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基底加固处理,使处理后的基底不具有湿陷性或者消除部分湿陷,使其数值不超过规定范围。
3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的基底处理方法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而言,目前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和隧道工程实践经验,其主要的处理方法有:碾压、强夯、换填、动力挤密桩、高压灌浆、高压旋喷桩等,其中常用的基底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水泥挤密桩。这是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基底处理方法,由于湿陷性黄土本身具有大孔隙性和湿陷性,水泥挤密桩就是通过对其大孔隙进行夯实挤密,从而消除湿陷性并对基底产生加固作用。在桩锤的夯实过程中,桩孔中原有土被强制性的侧向挤出,桩周范围内的土质被压缩和重塑。但是由于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隧道内施工作业面相对较小,振动作用对围岩产生的影响等,需要湿陷性黄土隧道从工程中的挤密桩装身材料以及挤密桩施工机械和桩间距等做出优化处理。
(2)树根桩。所谓的树根桩,其实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是通过利用钻机钻孔到一定的深度,随后放入钢筋笼、碎石和注浆管,再通过压力灌注水泥或砂浆的方式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桩。由于其布桩方式多采用垂直、倾斜设置或者树根桩布置,被成为树根桩。凭借着其高承载力、沉降量与扰动范围小、施工操作方便和经济快捷等特点,在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基底处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能在有效的空间内最大限度上的减少开挖过程中对隧道洞身地层的扰动。
4黄土隧道基底处理的新技术
就黄土湿陷性的内外部成因来讲,其主要内因是由于黄土自身的土质和结构组成,外因主要是由于水的侵蚀作用的外部载荷。由于黄土本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土质本身有欠压密性,加上其和盐类胶结材料的易溶性,致使黄土具有湿陷性。所以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应本着力消除其内应,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1)土体加密法。主要指通过各种工程施工措施,加大黄土的密实度,通常可以采用强夯法和素土垫层法。
(2)土体加固法。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焙烧或者外加胶结材料来改变黄土的物质组成结构,提高黄土的抗水性和力学指标,但是其密度增加效果不是很明显。
1.1排水过程不具顺畅性
对于隧道的设计施工,将新奥法原理理论作为参考依据,在设计过程中,把隧道周边岩体渗水经过衬砌之后的倒水设备,进一步往集水沟引入,继尔往隧道排除。如果存在某些排水设备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将水往隧道排出,便会基于衬砌后期形成难以解决的集水现象。在此位置的水充满空隙的状况下,衬砌会受到和地下水位高度相同静水的压力,而并不是基于设计当中的无水压,也不是折减水压。同时,在渗流的动水压力的影响下,衬砌承受的压力会在在很大程度上高于此前设计标准,进而造成衬砌涌水开裂的破损情况。因为隧道铺地基面长期浸泡在积水当中,到列车动力的催动之下,便会引发底部吊空现象,列车经过时产生呼吸作用把碎石排空,也把砂子排空,知识行车产生限速,并且会引发断轨等诸多情况。在排水系统不够顺畅的情况下,便会进一步造成雨季积水等不良状况。
1.2防水设施劣质
在隧道和外部水环境之间,防水层是极其重要的部件,能够在隧道与外部水环境分隔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隧道工程当中,具备两种防水层:其一是柔性防水层;其二为刚性防水层。对于柔性防水层来说,其效果与材质及施工质量存在很大的联系。若防水材料劣质,没有足够的耐久性,便非常容易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将防水能力丧失。对于刚性防水层,由于它的功能和混凝土的性能之间具备一定的联系性,如果防水混凝土的衬砌施工质量比较差,在收缩大的作用下便会呈现孔隙及裂缝等一系列情况,进而使得防水层的防水能力大大降低。
2隧道工程影响作用分析
2.1案例分析
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对水环境构成极大的影响。隧道工程将地下水渗流原有拥有的平衡破坏,在长期疏干的作用之下,使渗流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对地下水正常循环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最后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以某隧道工程作为案例,该隧道工程全长为15.365千米,洞顶埋深为100米~910米,洞中部属于斑古坳地区,地表面植被非常茂密,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0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为1500mm。此隧道的主要问题是渗漏水现象严重,通过多次整治之后,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长期排水的作用下,致使地下水位呈现下降的现象,井水干涸,并且正常的农业灌溉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因为地面沉降致使房屋产生变形及开裂情况,使当地农业及生活均无法正常开展,该地区居民只能外迁,从而损失了很大一笔经济费用。对于此隧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疏干地下水;另一方面为渗流场变化使岩土应力发生变化。
2.2疏干地下水
造成自然环境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为隧道长期排水。隧道挖掘之后,把水循环系统破坏,例如知识地下水资源被很大程度的流失。在隧道积水与汇水的作用下,使形成地下水运动的方向发生较为的改变。在长期排水的情况下,位于隧道中的地下水系统渐渐将地下水排出。将有关理论当作参考标准,地下水的补给量不能让其排水量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其水位便会发生持续下降的现象。在地下水位慢慢减弱的状况下,地下水和地表水径流间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以直接的方式导致岩溶泉发生出水量极少的情况。与此同时,也可能造成地表的取水井水位下降及水井干涸等现象,进一步知识居民生活用水尤为匮乏。另外,地下水位下降会知识原农田土壤的含水量大大减退,尤其对水稻区域的影响更为严峻,可能引发无法继续种植的情况,最终对农业的正常运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3渗流场变化使岩土应力发生变化
首先,由于隧道让许多地下水疏干,进一步让水位产生下降情况,而饱和岩土层当中空隙的水压力则会呈现减弱的趋势,不饱和区域负水压力区变大,在总应力不发生变化的状况之下,有效的应力便会得到进一步的上升。其次,应渗流场发生明显改变,地下水渗流的方向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变成在新水力梯度的状况下,便可能朝着隧道中心发生流动,此时方向为向下方向。另外,应渗流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地下水的渗流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让竖直向下应力加大,最终导致总应力提升。在此状况下,岩土便会产生新的沉降,直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状态为止。土体沉陷则会让隧址区的房屋产生倾斜现象,也会产生开裂现象,进而导致不能继续应用,在土体沉陷对农田造成严重影响的状况之下,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耕种的难度。
3结语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开挖成型后每隔5m进行一次初衬支护。边墙冻结壁表面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初衬混凝土初始温度为10.2℃,12月29日开始浇筑。由图1可见,初衬浇筑完成后冻结壁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可见采用喷射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热量易于散失,且浇筑时冻结壁前木背板可有效阻止热量往冻结壁方向传递。初衬喷射完成后混凝土能形成一层多孔隙疏松结构,能有效保温,阻止冻结壁与空气对流产生冷量损失。
2二衬与冻结壁的相互影响
2.1数值模型建立采用二维平面热单元PLANE55进行数值计算。考虑实际施工参数及冻融影响范围,因隧道的纵深、圈径较大,选取平面矩形模型近似模拟[5-8]。其中,冻结壁单元尺寸为1000mm×1000mm,保温材料单元尺寸为1000mm×20mm,二衬混凝土尺寸为1000mm×400mm。二衬混凝土入仓温度为8.3℃,水化热散热系数m取0.45,最终累计产热量Q0=335kJ/kg。土体、保温材料及混凝土其他热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2.2冻结壁初始条件隧洞于2013年8月1日开机冻结,2014年1月2日停机并进行末端初衬支护。冻结壁内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情况如图2所示。从1月3日到1月8日测温传感器实测数据可以看出,浅部冻结壁温度随深度呈线性关系(R2依次为0.990,0.978,0.971,0.998,0.995,0.981)。为了对冻结壁温度场模型进行简化,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假设冻结壁模型30~1000mm深度范围内温度场呈线性分布。考虑到冻结壁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对流荷载。
2.3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分析2014年1月8日开始浇筑二衬混凝土,并于二衬浇筑前停止冻结。各温度传感器实测与模拟值对比曲线如图3,4所示,其中图3为混凝土、底板温度实测与模拟值对比情况,图4为冻结壁内温度传感器实测与模拟值情况。从图3实测情况可以看出,混凝土入模后受水化热影响,温度迅速升高,浇筑第一天达到最高温度28.2℃,而后受冻结壁冷量与衬砌表面空气对流影响,温度缓慢降低;底板与混凝土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浇筑完第一天达到最高温度8.17℃,而后逐渐降低。由图4实测值可见,C1距底板表面30mm,受混凝土水化热影响较大,1月8日混凝土浇筑完后,在1月9日温度达到最大值2.3℃;C2在1月10日温度升高到-0.31℃;C3~C5范围内冻土温度也有所升高,但也都保持在0℃以下,冻结壁融化范围在30~100mm区间内。浇筑混凝土之前已经停止冻结,1月12日之后,C1~C2范围内冻土温度有所回升,C3~C5范围内冻土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可见100mm深度以内冻结壁受混凝土水化热与空气对流影响,温度出现回升。200mm深度以上冻结壁冷量与水化热热量传导达到短期平衡,温度保持稳定。比较图3中实测与模拟曲线,可以看出底板温度传感器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很好。图4中C1、C2实测与模拟变化趋势不同且温度相差较大,最大温差6.07℃,C3~C5实测与模拟值吻合良好,且深度越深吻合情况越好。可见,在该工程中采用数值模拟来研究衬砌混凝土水化热及冻结壁30mm以上温度场是可信的。故可采用数值手段来模拟衬砌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找到混凝土最低温度值,其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5所示。从图5可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第60天(1月8日)到第80天(1月28日)温度才降到0℃,从而能保证混凝土有20d的正温养护时间。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二衬混凝土在浇筑完第二天(1月9日)达到最大温差9.2℃。上述结果表明,冻结壁冷量传导对二衬混凝土强度增长影响相对较小,且二衬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小,混凝土不会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
3结论
1.1隧道事故类型与发生次数、死亡人数统计
据统计2009-2013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33起,造成直接死亡人数161人,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坍塌事故类型占事故总数的主要部分,是事故预防的重点,是事故的重中之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
1.2发生事故救援困难
隧道施工中坍塌常常发生,如果是拱顶坍塌和关门坍塌,其救援工作将十分困难。如2014年4月2日,中铁十九局在吉林省珲春市的吉图珲铁路一处,在建隧道突然发生坍塌,隧道施工人员12名全部被困在了隧道里面,经过87小时的生死救援,被困的12人陆续从管道内爬了出来,真是一根“阴阳道”连接生死端。坍塌在隧道灾害中占有较大比重。据不完全调查统计,隧道出现关门坍塌约占隧道坍塌数量的35%~48%。因此,加强隧道安全质量监理,增加隧道施工事故中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逃生管道系统
2.1逃生管道的依托工程
依托工程为花椒箐隧道,隧道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全长(单幅)8625.00米/4座,最大埋深约450m,设计为高等级公路标准,隧道为双洞,净宽10.25m,净高5m。工程于2010年6月正式开工,隧道的建设缩短大理至丽江行车里程,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隧道逃生管道的设计
逃生管道长60米,隧道逃生管道采用特殊钢板制成,采用钢板分数段制成,内孔直径为80cm,壁厚10mm,能承受2000多公斤的压力,完全够一个成年人从中爬行。逃生管道设置在连接掌子面到二次衬砌的位置,随着隧道的掘进,逃生管道也在不断的向前移动。如果施工中一旦发生事故,洞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逃生管安全撤出,这项技术的运用,可将隧道施工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3隧道逃生管道的施工安全监理
3.1监理工作依据
3.1.1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法律(1)交通运输部2013年6月16日下发的交质监发[2013]54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2)交通运输部《公路项目安全安全性评价指南》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的规定。
3.2建立安全监理管理体系
3.2.1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2.2安全管理目标
(1)责任事故频率:职工千人死亡率0.35,职工千人重伤率0.45;(2)社会、员工、相关方的重大投诉为零。
3.2.3安全监理管理机构
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派总监办安全监理工程师主抓安全生产工作,驻地办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兼安全员。(1)主要安全管理制度:①爆炸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必须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②作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③从事特种作业的爆破工、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才能上岗;④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⑤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⑥进洞人员应进行逐次、逐员、全额清点登记,并建立人员进洞登记薄,指定专人负责。(2)安全监理工程师的职责:①在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本监理合同段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②全面熟悉和掌握隧道工程的安全监理大纲要求;③提出对承包人安全施工的审查意见;④审查承包人安全生产资质,应满足相关部门许可要求;⑤督促检查承包人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⑥掌握隧道安全生产危险源的分布,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适时组织演练。
3.3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查
及时审查承包人提交的安全施工方案,重点审查方案中的程序性、符合性、针对性,对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4定期、不定期加强过程检查
(1)定期检查逃生管道的连接及安置的符合性;(2)不定期检查配备急救箱包括饮用水、面包、手电、口哨、锤子、钢钎、对讲机和一些急救药品等。
3.5定期召开工地月例会
每月定期召开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落实当前安全工作和推进工程进展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6定期组织救援演习
定期组织逃生管道系统应急救援演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至两次,通过演习提高总监办、项目经理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结束语
隧道在施工的时候,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再实施这个安全措施的时候,要做到动态化,即要做到动态化设计、动态化管理和动态化施工,这样才能做到调度的合理性,才能提隧道施工的高安全度。不光要做到这些,还要在施工的初期做好稳固支护等工作,必须要注重爆破的安全,在开挖时工作进行时要给与重视。在对隧道进行施工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遵循既定的方案和根据现有的工具进行施工。利用电脑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并与施工时的实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做好安全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只有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得到保障了,才能使得整个隧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2隧道施工应有的应急措施
我们从新闻或者网上可以看到,隧道施工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没有完善的应急措施或者应急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的,所以,为了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对事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的减少事故损失以及事故对公司带来的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国家财产的安全,在隧道工作开始的之前,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隧道施工的应急预案,争取将一切伤害降到最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种透水或者喷水、机械的伤害、隧道的坍塌、有毒气体以及窒息等等。在隧道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岩石需要用车装载运输出去,装车的时候车体衔接不好还有隧道内比较污浊,能见度比较低;车辆的调度工作没有做到位等因素,都是隧道施工应急措施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应急措施比较完善,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施工事故。
2.1成立应急小组
预先分配好小组成员的职责所在,指定能力高的组长以及副组长,其中,应急小组要包括联络通讯组、紧急修复组、故障排查组、救援组、后勤组以及最重要的义务救援队。首先,要精确分配各应急小组的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切不可出现误工懈怠的情况。这一步是对所有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2.2提前准备好应急物资
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准备好一切有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若施工现场突然出现施工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经济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应急灯、消防器材、撬棍、有线电话、担架、以及临时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气焊设备一套,要保证在应急物资准备这一方面做到万无一失。
2.3应急响应
2.3.1隧道施工中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在施工前,提前做好地质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勤检查,发现任何或大或小的问题都要立马停工进行商讨;一旦发生坍塌事故,首先要在防止事故的扩大的前提下先救被困人员,在治理塌方的同时,加强排水,待一切事故隐患处理完毕之后,上报上级征得相关部门同意之后,再继续作业。
2.3.2隧道施工中突发性大量涌水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加强对地址情况的预测,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将地表水引出隧道外;备齐相关的防涌水的相应设备,一旦发生大量涌水,首先车里人员,在保证人员的安全下,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治。
3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从隧道的建造到完工再到使用,始终离不开质量两个字,离开了这两个字,建造出来的就是豆腐渣工程,是残次品,如果直接投入使用,那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身信誉的极大不负责任。所以,要求监理要严格把关,做到算无遗策,正确使用各种方法来确保隧道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把使隧道的修建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建造出来的隧道才能放心的投入使用。
3.1隧道质量控制措施前期的统筹规划
在隧道施工之前,根据所需要的施工地点土质以及地貌的特点和性质,科学的对隧道挖掘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因为只有有了比较详细科学的的规划,隧道施工才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在施工之前,应该事先调查所要施工地点的土质、建筑物等等的信息,对施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的估算,对于施工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进行预算,并绘制好所要施工隧道的详细图纸。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图纸和现实情况进行施工。在施工之前,也用该把人员做好详细的分配,只有合理的分配人员,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施工的顺利有效地进行,并且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合理的分配,统一的规划,并且要保证材料的充足,为隧道工程的施工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这样,工人才有干劲,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所以说前期的统筹规划非常重要,它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前提,也是前期准备。
3.2严格检查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吧隧道施工做得非常好,必须要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只有质量过关了,才有可能修建出质量很好的隧道。所以在隧道施工之前,监理一定要严格检查用来修筑隧道材料,从材料的出厂到材料的验收都需要层层严格的把关,而且要加强材料的认证环节,选材要超过普通标准,不要错选或者错用材料。除了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之外,还要在材料的保存方面下功夫,要严格的保管隧道施工时所需要的材料,而且应该严加看管材料,以防被窃。在企业施工人员当中,有许多人员学历并不高,理论和时间基础并不很扎实,以至于许多人而且对材料的使用并不熟悉,不懂得合理应用材料,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损。所以,施工单位或者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隧道施工的时候,负责监督的监理应该加强对材料使用的监督,做到材料合理使用,是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不同的建筑,对材料的要求并不相同,所以隧道施工的监管人员更应该把握材料的规格、用量以及品种等各种参数之后,在各个方面都符合标准之后,才能投入隧道施工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修筑出来的隧道是合格的隧道,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3.3相关配件的质量管理
在隧道施工中,仅仅有材料还是不行的,还需要有 与之相对应的配件。配件的选择要根据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配件的选择一定要注重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配件的尺寸,配件一定要有质量合格的证书。相关配件在安装之前,一定要根据安装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室内或者室外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上得来,严格按照说明上的操作方法来操作,不得有丝毫的误差。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派监督管理人员前来监督,要认真而且合理的安装配件。只有保证了线管配件的质量以及正确的使用该设备,才能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顺利进行,从而为隧道施工提供保障,减少或者避免了因设备问题而引发的施工事故,使得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3.4完成后的质量检验
完工后的检验是对工程的验收,只有合格了才能被验收。在所有的隧道的施工工程都结束之后,负责监督的监工要对隧道施工工程的质量进行统一的监测,同时监测的还有工程投入使用的大概情况以及工程的质量安全。负责监督的工人不仅要检查明面上的纰漏,还要检查隐蔽的质量问题以及该工程的安全系数,还有隧道是否能投入使用问题和使用期间的安全保障。不光这些,还应该比较全面的考虑在隧道投入使用的时候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全方位的检测隧道,确保隧道工程是合格的。对于不同的隧道工程,有的还可以加一些保护措施用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在所有的后续工作都完成以后,监理需要再把隧道检查一遍,确保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交付使用。监理的严格办公不仅仅是对人民财产的保障,也是对公司信誉的一个保障。除了利用上述四种方法建造安全的隧道之外,隧道施工时还有一些施工方法要注意,比如钻爆发、盾构法、挖进机法和隧道衬砌等,在修建的过程中需要层层并且严格的把关,合理利用这几种方法,才能建造高质量高水平的隧道,建造出来的隧道才能经久耐用,达到很少出现或者不出现安全事故。
4结语
止水带端头切割整齐并打磨平整,上下对正在止水带接缝位置放置止水带专用生胶片(宽10cm,长35cm)用手将接缝处生胶片压实密贴接通电源,对焊机进行预热将止水带平铺在焊机底板上,位置对正夹紧模具,用手轮进行锁紧接通热硫化焊机,温度调整至145℃将加热时间调整为10分钟,冷却时间调整为8分钟至指示灯亮起关闭电源对止水带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止水带安装。
二、焊接工艺操作要点
1准备阶段在进行止水带焊接工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工作场地应清除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强热源、油类或强烈氧化作用溶剂等,保持场地整洁。准备好磨光机及焊接设备,本标段采用的焊接设备为温州泳恒科技公司生产的YH-8030型号止水带焊接机。首先将水箱内所有配件取出,把水泵放好,并向水箱注水,注水后水箱水位应高于水泵,低于出水口。然后将热硫化焊机进行线路连接,热硫化焊机采用三相四线交流电源,电源线与温控箱电源接头连接,将控制电箱与焊接模具进行连接,再将焊接模具打开,上下两面均匀涂刷机油,防止机具在高温条件下与止水带粘结。将两条止水带接头切割整齐,用磨光机将需要焊接的两个接头上的胶梗及污渍全部打磨,使止水带粘合面平整且无污渍。纵向打磨长度为10~15cm。
2热熔阶段橡胶止水带热硫化焊接时间短、效率高,全程自动化,非常方便。事先接通电源,对焊机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可根据现场气温的高低以及施工条件来定,一般的情况下预热不超过20分钟。先将一条止水带接头放入热熔模具中,使其打磨面朝上水平放置,取出专用生胶片(生胶片是随焊机一起购买配置),生胶片长约35cm,宽10cm,将其粘在止水带上,然后将另一条止水带打磨面朝下放置,位置对正,与第一条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用手将止水带与生胶片压实密贴,夹紧模具,并用手轮锁紧。将水泵电源接通,在热硫化焊机温度控制箱的温度调节器上将热硫化焊机加热温度调为145℃,将加热时间调整到10分钟左右,将冷却固化时间调整到8分钟左右,按下电源开关,再按下启动开关,焊接机开始工作,直至指示灯亮起,焊接完成,拆除加固装置检查接缝处质量。
3质量控制要点由于橡胶止水带在隧道施工缝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严格控制其焊接接头质量。焊接质量的控制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注意:(1)作业工人必须熟悉操作流程,工具准备到位。橡胶止水带接头热硫化焊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操作;(2)清除焊接场地周围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强氧化剂、油类等物品,防止橡胶止水带受到氧化侵蚀和污染。热熔焊接不宜在低温环境施工,适宜温度在5℃~30℃范围内;(3)止水带连接前需对连接位置的两端止水带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清洁,宽度不小于10cm。焊接前,止水带摆放时止水带肋纹应与底板对应凹槽对齐,焊接时需控制好焊接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止水带起泡;(4)热粘结后先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接头处是否平整,有无烧焦、炭化现象等,要对接头进行质量抽检,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抗拉强度的50%。橡胶止水带接头处必须焊接密实,如发现有缝隙则需重新进行加热焊接,以保证止水带接头质量满足工程需要。
三、结语
某高速公路拟建隧道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地质资料表明,丘陵表部分布薄层残坡积含黏性土碎石,灰黄色,稍密。下伏基岩为晶屑玻屑凝灰岩,紫灰色,全风化呈砂土状~碎石状,厚度一般较小。本次物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隧道围岩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分布特征和富水状态,为隧址区的工程评价和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断层的总体特征是二维板状体,向下延伸很深。相对于围岩介质的电阻率,断层可表现为高阻断层或低阻断层,这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宽度、胶结程度、含水特征、岩脉侵入等特性及围岩电阻率特性。一般来说,新活动断层,电阻率值较低,断层越老,胶结程度越强,电阻率值越高;断层破碎带越宽,越破碎,电阻率相对较小;地下和地表水越丰富,电阻率越小;张性断层少水,则为高阻,张性断层富水,则为低阻;有岩脉顺断层侵入,多为高阻。因此,断层与隧道周围岩体的电阻率差异为开展高密度电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根据隧道埋深及分辨率要求,采用工程中最常用的温纳装置,该装置受地形和地表不均匀体的干扰小,是公认的最稳定的装置,10m电极距,沿隧道线位布置了一条高密度电法测线。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处理是将野外观测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仪器自带的传输软件,传送到计算机上,再采用RES2DINV二维反演软件处理。在处理中首先对少数畸变点进行剔除,主要是剔除一些受接地不好电极影响的坏数据和采集系统自带的随机高斯干扰数据,然后进行地形校正,最后利用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反演计算,迭代次数3~5次,最终获得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这些图件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电断面的电性分布和构造特征,大大提高了分析解释效果和精度。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做出地质解释,绘出地质解释图。图2为经过反演处理后得到的高密度电法电阻率断面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电阻率值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上部相对低阻为第四系覆盖层及全强风化晶屑玻屑凝灰岩,下部相对高阻为中风化晶屑玻屑凝灰岩。其中在地表位置110~166m及255~303m两处存在明显的条带状低阻异常,其垂向延伸大、不闭合,而两侧均为高阻,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推测此两处异常为断层破碎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具体地质解释如图3所示。根据高密度电法解译的断层破碎带位置,布置了一个验证钻孔ZKS19-1。钻探结果显示: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呈压碎构造,局部具构造角砾特征,隐伏裂隙发育,裂隙面有绿泥石化现象。图4为ZKS19-1部分岩芯照片。由此可见,钻探结果与高密度电法解译结果相吻合,高密度电法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准确地划分出了断层破碎带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划分隧道围岩级别,指导隧道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结语
以往仅对技术和管理进行了研究,监测类别、内容和要素内容也单一,形成的监控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监控系统无法将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及预警、毒害气体监测、水文监测等技术手段与施工人员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管理等手段进行实时、有效的关联,不能真正达到保障安全、优化设计、指导施工、减少灾害后人员财产损失的真正目的,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隧道施工安全远程智能监控。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及目的,经公路隧道施工与监控现场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7-8],将隧道监控内容及要素列出,见表1。
监控系统实施流程
隧道施工安全远程监控系统除需要建立并完善监控内容和要素,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实施工作流程。监测信息的管理、预警、处治流程既是决定能否对不良地质灾害、异常围岩变形与结构荷载、异常施工环境信息等预警信息及时响应,确保施工安全监控预警信息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的前提,也是施工安全监控系统起到应有作用的基础,所以明确隧道施工安全智能远程监控管理实施流程非常必要。根据我国公路隧道施工监控技术现状、管理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出监控系统的工作内容及对应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监控系统讨论
隧道施工安全远程智能监测设备的研发涉及到掌子面数字化监控与重建、监控指标的智能化预警方法、系统的模块设计、硬件功能的设计与规划、监控信息指标体系、传感器类型、传输技术、设置位置等技术方案的规划和实施,也包括监控设备的使用要求、管理要求和实施方法的建立,如监测时间、频率、数据管理和存储等诸多管理问题的建立和完善,属多学科系统性工程,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并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方可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真正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水平。
以施工人员信息监控为例,隧道建设过程中,建立隧道危险源监控系统,及时、动态掌握隧道施工危险源信息,有效预警,防止隧道灾害发生;灾害发生后,通过洞内人员信息准确、有效的记录,可反映隧道内施工人员数量和位置,以便及时施救,最大程度地减少隧道施工人员伤亡。因此,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始终是智能监控设备关注的重点。了解隧道内工程技术人员的进出情况、具体数量和位置,尤其是掌握隧道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人员情况,对确保施工安全及灾后救援十分重要。目前隧道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进出隧道遵守挂牌等级制度,其统计时效性差,准确度不高。
从技术角度看,在隧道洞口、2次衬砌、掌子面、仰拱工作面等重要作业区域安装无线数据接收器,现场施工人员进出隧道时,随身携带唯一的数据识别标识卡,人员识别标签不断或定时发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无线电射频信号,施工人员进入接收器读取范围内,接收器接收到施工人员识别标签发来的载波信号,经接收器接收处理后,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发送到洞口通信接口装置,再转换成信号送给洞口服务器,以实现目标的管理自动化。施工管理方应确保施工人员正确携带标识卡,确保接收器及传输线路、洞内及洞口终端显示设备的完善,并进行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