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13 11:06:40

导语: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持证上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626.112 文献标识码:A

1 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2 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的使用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落实好责任主体。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再次,要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起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应编写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其次,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再次,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然后,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另外,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最后,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应该履行好相关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

所谓的特种设备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到人们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以压力容器、电梯等为主。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其危险性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的使用企业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管理。

一、企业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特种设备的发展现状来看,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逐渐上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备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步伐迈进,但是从整体来看,特种设备的应用企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企业对特种设备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企业不清楚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无法确认设备的功能与地位,因此在管理上难免存在不足,还有部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认识不到位,埋下安全隐患。

2.安全责任落实不够具体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企业生产中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依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受到经济收益的影响,一些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甚至没有登记,没有定期检查等现象较为频繁,甚至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操作规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也没有清楚地定位。

4.安全管理人员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导致人员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加大特种设备管理的投入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忽视国家持证上岗的原则。

5.没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特种设备的故障,很多企业没有设立备案资料管理部门,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没有设置应急预案,导致事故发生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特种设备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降低其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各特种设备的使用部门加强管理。

1.加强特种设备的理论管理水平

各特种设备的应用企业必须认真地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清除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其管理理论水平。

2.明确责任主体

明确特种设备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企业内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向总负责人负责。

3.完善管理理念

管理必须依赖理念,创新必须依赖管理模式,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1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要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加强企业的领导职能,强化管理水平。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对企业设备的管理必须依赖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尤其是特种设备的管理。同时要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加强监督与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所有设备都要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建立管理日志,维护记录和检查记录等。在进行操作前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检查,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完成作业后,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确认。特种设备的应用部门还要制定操作过程,每日检查、每月检查的定期检查制度,并且切实实践。

3.3加强平时的养护与管理

对特种设备要进行定期的养护管理,加强保养,定期进行自检。在用的特种设备要每月进行例行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发现异常,要加强养护,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3.4建立与完善特种设备的档案

档案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数据管理,对企业中的特种设备了如指掌,尤其是其安全技术档案,其中包括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证明等;定期检查、维护的记录;日常使用情况说明等等;其附件的应用情况、维护保养记录等;运行故障情况分析;高耗能设备测试情况。

4.设置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员

根据相关条例,必须配备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操作,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考核,必须持证上岗。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5.加强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训练

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加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用技能的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通过培训这一方式来增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遵守党纪,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6.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特种设备的重要性与运行管理都有了清楚地认识,这就要求特种部队必须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国家的相关条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增强责任心,注重各部门的协调,将特种设备的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有效的改善现状。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十七年发展历程中,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严抓特种设备管理,督查整改设备缺陷,有力地保障了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确保了生产安全无事故。

为了认真落实省质监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和市质监局《关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规范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行为,保障在用特种设备安全,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依照《实施方案》的相关安排,紧紧围绕“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落实管理制度;设备有使用证、人员有操作证;设备依法检验合格;有应急预案并演练,有演练记录)的工作要求,我公司在接到相关资料和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后立即行动起来,使全体干部员工思想上强化认识,机构上积极组织,材料上详细准备,行动上认真落实。到目前为止,整个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具备了验收条件。

下面就我公司准备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建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

近年来,在盛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公司在生产经营和规模膨胀方面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产品链条的不断拉长,各车间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对整个集团公司生产连续性的影响也日渐突出,进而对各装置生产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的运行性能和备用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司领导对设备管理相当重视。针对这次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评比活动,我们按照相关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范围,确立了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对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实现竟聘上岗,按照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进行择优录用,形成了以法人代表赵曰岭总裁为首,各部门副总为分支的三级设备管理网络:一级是设备管理委员会,二级是生产管理部,三级是专职设备管理员队伍,从而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网络。各个特种设备使用和运行岗位都配备了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员,真正形成了网络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从技术上保证了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整个集团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保障。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追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新的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形势下,落实管理制度,表彰先进典型,加强责任追究,才是鼓舞士气、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公司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要求,制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岗位职责、特殊岗位操作规程等具有指导性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另外,上到公司高管,下至一线职工,每个岗位还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细则,细则明确了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奖罚。同时我们还对每一台设备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制作了设备标示牌,标牌不仅标明了设备名称、位号、生产厂家和投运日期,同时还明确了设备管理责任人,使每一台设备都有自己固定的主人。全体干部员工严格按照工作细则规定的条款和设备管理责任制开展工作,本着“不越位,不错位,要到位”的三“位”工作原则,横向到边,竖向到底,谁出问题谁负责。同时还强化了责任追究制度,职工出现问题,直管领导负两倍以上的连带责任。这样层层关联,不仅使各设备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更加强了领导严管职工,职工监督领导的相互监督机制,有效地减少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特种设备办证及时,人员持证率100%

公司的每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的30日内,我们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规定,准备好特种设备原始出厂竣工资料,并填写特种设备登记卡,向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使用登记,及时领取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符合特种设备管理要求的,

都要严格按程序办理使用登记、注册。到目前为止,我公司没有发生一次特种设备漏报、瞒报事件。

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必须强化管理,“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的规定,我公司行政人事部门每年根据各部门申请提报的专业技能内/外部培训计划,编制当年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报领导批准后实施;同时,在各级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们还根据从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各种特种设备操作专业知识培训和新员工的取证和旧证到期人员的换证工作,实现了人人持证上岗,使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始终保持着100%的高度。

四、严格落实特种设备检验制度,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好记录。

每年初,我们都按照上述要求并根据公司在用或拟用特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认真编制特种设备年度定检计划,并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然后认真组织检验,使全公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始终保持在110%,没有一台超期或漏检。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我们立即从生产系统中切除,停止继续使用,然后根据检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维保单位进行维修,消除设备缺陷并复检合格后进行重新启用。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操作性强,演练实施有序

今年以来,我公司针对各车间的生产性质和特种设备的性能要求成功地组织多次包括氯气泄漏和全厂失电等在内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公司组织这样的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二是为了验证既定事故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让参演人员进一步的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基本特性和非正常状态下的操作要点,提高全体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演练中,参加的员工完全能够按照要求认真对待,行动迅速,操作有序,部门领导组织到位,各种车辆、消防设施、防护器具、救援器械等基本设施保障有力,保证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成功。同时,针对每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及时完善事故救援预案,使各项事故救援预案都具有了持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真正事故状态下及时、合理的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

生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以创建“平安金岭”、“和谐金岭”、“文明金岭”为中心,从规范管理和落实责任抓起,从重点防范和整改隐患入手,重点狠抓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切实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把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也正是为此,公司才不断强化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内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制定并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报纸《金岭人》、宣传栏、黑板报和“每日一题”活动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全体员工及企业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集团公司的生产安全与稳定。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我们只有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积极打破传统落后的定期维修和被动的失效后维修,全面推行先进的预知性维修和主动维修,在首先保证包括特种设备在内的生产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整体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4篇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切实保证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三、配备专职(或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努力取得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证书后上岗。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 特种设备运行保障和事故记录。

五、特种设备依法登记,经检验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八、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主动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九、特种设备的安全、搬迁和检修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并由有资质的单位对特种设备实施安装、搬迁或检修。

十、特种设备停用一年以上,主动向登记部门申请报停,重新启用,必须向监察部门报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一、以上内容已由我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确认,对存在问题立即组织改正。如发生安全事故,愿承担一切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5篇

一、活动部署开展情况

这次活动重点检查了在用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情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情况,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在深入企业检查的同时,我局还广泛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出去宣传车在市区主要街道进行宣传,印发宣传材料,通过在企业办黑板报、安全知识答卷等形式,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人员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同时,为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进一步督促特种设备单位按照管理要求使用特种设备,分局对辖区内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实时监管,通过在街办、村居聘请的特种设备协管员、联络员,加强了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的建设,不断采集更新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数据,及时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和管理。

二、督查检查单位的情况

在检查活动中,分局认真查看了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特种设备报检情况,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具体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情况,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专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等。

在特种设备安全百日督查指导阶段中,分局共出动检查人员218人次,检查了使用单位147家,设备327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份,消除安全隐患18条,判废不合格设备5台,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2期,共培训起重司机和锅炉操作人员58人。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能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设备进行了注册登记,作业人员能够持证上岗,并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事故防范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采取的措施

在检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资料未按规定建立,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使用单位申报检验意识淡薄,三是设备维修、更新、停用、报废等环节未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四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五是个别单位存在操作管理人员无证或超期未复审现象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设备隐患整改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责令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逾期不整改使用的单位,全部进行立案处理,决不手软。

二是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促进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6篇

(一)建立健全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档案。作为公司新成立的科室,设备科面对之前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混乱,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基本空白的情况,在借鉴有关企业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工作。已成文并实施的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设备定人定机管理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通过拟定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同时配合以上制度的实施,设备科正建立和完善公司设备管理档案,积极催促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相关人员移交设备技术资料,同时已完成了1。公司设备台帐、2。公司电动机台帐3。特种设备台帐4。大型设备台帐。同时完成设备统一上标识牌的前期工作,已设计、定制统一的设备标识牌。通过努力公司特种设备也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设备管理制度工作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二)协助安装保养工作。设备科努力做好与各生产单位的勾通,努力成为各生产单位与设备动力分厂勾通的桥梁。积极参与并协助各生产单位设备安装保养工作。锌粉置换安装项目以及其新增技改项目、收砷工段砷仓的改造项目、原塑料管道改钢衬PO和钢衬四氟管路项目、烟气还原试验项目的试验装置等。维修保养方面承担了公司试生产期间和正常投产后主要设备的巡检、点检工作,确保了公司生产各主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备品备件工作。一方面加强与仓库和供销部门的合作与勾通,及时了解各备品备件的库存情况。同时对公司各种主要设备编制了备件计划,主要设备的备品备件均已购回,满足了公司的各项技改任务需要,也确保了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落实了公司各项新增设备采购的汇总审核工作,通过设备科的统一把关进一步规范了公司新增设备采购计划,在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备品备件的采购,避免了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四)公司机电外协加工项目工作。由于公司缺少机械加工所需的相关车床,导致许多机械加工项目需外协完成。例如:盖板的制作、各种槽体的加工制作、各种非标件的加工制作等。设备科克服各种困难从设计、出图、联系制作到及时供货到现场,较好地完成了该项任务。电机维修方面通过和修理商家的不断勾通,修理商家保证公司所送修的电机能及时修好,同时由修理商提供备用电机,降低了公司的生产运行成本。

(五)参与公司技改工作,完成公司各项技改工作材料的组织。包括酸浸带滤机吸水槽的改造、酸浸带滤机水环式真空泵、酸雾捕集器、汽水分离器设备的选型安装以及配管工作、萃取改造增加金回收项目,安装碳吸附柱3套、酸雾塔增加喷水项目、焙烧水淬槽增加捕尘装置、精练车间技改,安装重选项目、萃取至废水等共计12条管线由原来PVC等塑料管改为钢衬PO管和钢衬四氟管,12条管线共计长1000多米等。

(六)完成公司xxxx年度机电设备年终检修计划的编制。本次检修作为公司投产以来第一次年度大规模检修显得尤为重要,检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明年的生产。设备科克服各种困难,根据所收集的公司投产以来的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经验检修周期及时完成公司年度机电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

(七)完成领导安排的临时性任务,积极配合生产,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烟气还原试验项目设备的指导安装等。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作不够细致,主要由于设备科人员的频繁变动,导致出现如设备常用备品备件库存量存在库存量确认不够和材料申报的不规范,导致采购的重复性和库存的积压,应加强与供销处和仓库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保障设备维修有备品备件更换,减少生产耽误的时间,同时减少库存量。

2、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设公司设备管理还不够规范,设备常因操作工人的误操作而引发设备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7篇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淡薄,管理不力,所以医院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维修维护;定期检验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的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等设施。具体到医疗用特种设备,一般包括有:医用高压氧舱、高压灭菌器、病床电梯、中心供氧、氧气瓶等[1]。

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医院的特种设备愈来愈多。对于这些特种医疗设备的管理已经成为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淡薄,管理不力,所以医院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危及患者及操作者的生命安全、危及医院法人的政治前途,也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 建立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种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人,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由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对用于医疗上的特种设备,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设备科负责,并确定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管技术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职责;各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常规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校检制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要督促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违规操作,并将之纳入工作实绩予以严格考核。并予以严格执行。

2 做好特种设备的常规检修保养工作。

(1)小型检修。包括:打开机壳,消除其内部灰尘,观察设备内部有无异常,螺丝有无松动,有齿轮、链条、皮带的要观察齿轮咬合是否适当,链条、皮带松紧是否适中,是否有漏油,各种元器件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烧糊变色现象,线路板和插件是否牢固等,如有异常认真处理。(2)中型检修。包括:检查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及小维护中所出现的问题,看是否得到了彻底解决,严格逐一检查,认真处理。同时要对重点部件进行重点检查。(3)大型检修。包括:对设备各项功能和准确度、质量进行预防性检验和调整。检查设备操纵装置动作、灵敏、定位是否可靠;检查磨损情况,对磨损严重的进行更换,对系统检查油的质和量,必要时进行更换,对制动装置检查是否可靠,平衡系统是否平衡:对电器进行检修,必要时调换零件。对在用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可以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3 设备的周期检定。

根据不同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前拟定检查内容、方法程序、进度和安全措施并同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按时完成按国家规定安全阀一年一校,压力表半年一检,电梯一年一检,锅炉、灭菌器一年一检。电梯根据使用频率对钢丝绳探伤、限速器、承重装置检测可“商检”,可以不分时段进行检测[2]。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未经过定期检验或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杜绝使用。

4 建立完整的特种医疗设备档案。

健全、详实的技术资料是正确使用设备和分析设备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据。建立完整的特种医疗设备档案可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是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文件和资料;(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校验证书、特种医疗设备使用证;(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空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3]。

5 制订应急预案。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事故接报处置程序;(2)事故过程处置程序;(3)事故后处置程序。具体可根据各个单位情况把这三方面内容分成几个组来完成,比如:通信联络组负责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救援被困人员及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抢救伤者;救援组主要负责救助被困人员并给予相应精神安慰及搬运有关设备及救援工具;医疗抢救组负责对受伤或过度惊吓人员的医疗救治;事故调查组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实事求是查清事故原因,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后处理组负责善后事宜[4]。

总之,医院特种设备的管理在医院工作中具有高度的重要性,事关安全生产和医疗业务工作的大局,要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不放松,对特种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做到组织有力、制度完善,才能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01-24.

[2] 国家质监局. 压力容器定期检定规则.2004-09-23.

[3] 张亚敏。医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42-44.

第8篇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大型客运站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数量迅猛增加,客运电梯的使用在给旅客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电梯设备故障和管理制度的缺失,旅客电梯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旅客人身伤亡害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铁路客运站作为社会窗口,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电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反响,但目前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由电梯安全引起的纠纷也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必须正视电梯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旅客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电梯设备运行安全和旅客人身安全。

1 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电梯安全基础管理存在差距

1.1.1 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晰

铁路客运车站没有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中,没有按照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逐级安全管理责任。安全、客运、设备、职教等相关部门客运电梯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界定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与分工,没有对相关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1.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客运电梯11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全,缺少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基本制度;未建立电梯钥匙管理制度,也没有设专人管理,缺少三角钥匙使用登记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不严谨,照抄照搬上级特种设备管理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未结合现场实际,不符合车站实际情况,制度无法落实、执行,管理无法到位,在安全管理上产生了漏洞。

1.1.3 电梯法规标准、技术档案缺失。《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技术条件》《电梯试验方法》《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法规标准收集不齐全;电梯随机文件,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有关资料及监督检验报告保管不全,造成需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和检验检测时缺少相关原始技术资料,不能满足对设备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跟踪确认的需要。

1.1.4 客运高峰时段值守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在客流高峰时段关键位置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引导乘客安全乘梯的相关办法、疏导乘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1.5 客运电梯安全风险研判不到位。安全生产分析会没有对客运电梯委托管理单位情况、故障维修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的电梯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措施;设备隐患记录不全面,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缺乏详细记录,也未定期对其进行汇总分析。

1.2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存在差距

1.2.1 维保资格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没有取得电梯制造单位的授权或委托;部分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资质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与使用单位没有按规定每年签订正式有效的电梯维保合同或签订的电梯维保合同超期。

1.2.2 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维保超期现象仍然存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在投入使用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每年都要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维保公司至少15天就要对电梯维保一次。然而,日常工作一些电梯维保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的规定,存在超期维保现象,电梯的维保质量和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1.2.3 维保作业违反规定。电梯维保人员维保时单人作业,维保记录大部分只有1名维保人员签认,违反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中,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

1.2.4 电梯维保人员业务不熟练。部分电梯维保人员不熟悉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装置、防逆转保护功能和乘客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功能等安全装置的实验方法;不熟悉如何模拟试验自动扶梯梯级下陷功能;在电梯维保过程中缺乏基本技能,电梯维保既缺乏技术力量又缺乏维修设备,维保质量缺少可靠性和安全性,致使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1.3 客运电梯安全隐患整治不力

1.3.1 客运电梯运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存在部分自动扶梯、基坑盖板安全开关短接,失去安全保护功能;自动扶梯,驱动链断链开关动作后,附加制动器未能动作;自动扶梯梳齿板开关机械装置与电气开关触头安装错位;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栏杆设置,不符合确保扶梯出口畅通的要求;乘客电梯轿门闭合间隙超限;自动扶梯下机房盖板保护开关失灵,防夹毛刷端头过渡圆帽丢失;部分直梯防夹人保护装置动作不灵敏,电梯门在关门中遇障碍物不能及时使门重新开启等安全隐患,影响电梯安全运行。

1.3.2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符合标准。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阻挡装置未固定,可随手打开,未起到阻挡作用;自动扶梯缺少附加制动器;自动扶梯围裙板防夹毛刷装置的端点超过梳齿与踏面相交线,存在滞阻隐患;自动扶梯的梯级缺失保护装置失效;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开关试验后不能正常复位,设备运行安全保障不到位。

1.3.3 基础设施不完备。突出表现在车站开通运营后,电梯基坑没有安装排水设施,存在电梯底坑墙壁渗水,致使电梯基坑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雨季不能正常使用,因属于电梯遗留工程,无法进行整改。

1.4 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漏洞

1.4.1 存在电梯使用单位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实际脱节现象。职工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未纳入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中;未对车站相关管理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电梯的法律法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乘用电梯常识的培训。

1.4.2 持证上岗规定不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和巡检人员未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未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而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造成不合格人员上岗。

1.5 电梯应急处置存在差距

1.5.1 应急预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制定的电梯应急预案不简洁、实用、有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分工、应急流程图、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等内容,不能有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无法有效落实和执行。

1.5.2 应急演练不到位。部分车站没有组织电梯应急演练;有的车站设备部门和客运部门各自进行电梯应急演练,没有组织客运和设备部门的联合演练;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对应急救援演练不进行总结、讲评分析。

2 强化客运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明晰管理权责

2.1.1 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安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电梯使用登记、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安全运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履行客运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职责,对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

2.1.2 使用管理由客运部门负责。客运管理部门应加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考核,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客运电梯使用管理办法、制度和基础台账,掌握客运电梯数量、分布和安全状况。加强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客运电梯运用管理情况进行安全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1.3 维护保养、日常管理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部门作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维修的主体,应建立健全用管修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和维护保养。

2.1.4 培训教育由职教部门负责。负责特种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的日常培训学习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培训上报工作。

2.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2.1 客运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客运电梯安全运行。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钥匙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以及培训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要对照各项制度的要求抓好落实,落实中要不折不扣,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正树立保证电梯安全的责任意识。

2.2.2 加大电梯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客运车站要进一步明确电梯巡检人员巡视职责,电梯巡检人员每日对全站电梯进行不少于三次的例行巡检,巡检时采取询问、手模、耳听、目视等方法,检查电梯外观是否完整,各种安全标志有无破损,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每日开启电梯时要进行试运转,并对设备安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电梯运行时要进行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停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2.2.3 客流高峰时段电梯值守。客运车站要采取视频监控、远程对讲等装置,对电梯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完善客流密集时段应急预案,加强客运乘降组织,准确掌握客流情况,做到随时发现电梯故障和意外情况,及时在关键部位安排电梯值守人员,疏导客流,引导乘客安全乘降,确保旅客安全乘梯和运行安全。

2.2.4 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设备部门、客运部门、安全部门、维保单位要加强协调合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通报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积极组织整改,维修完毕经试验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部门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每旬进行汇总分析,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2.3 强化维保制度的落实

2.3.1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需要有经资格认可的维保单位承担,并且按照规定向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实施。电梯使用单位与有电梯维护保养资格的专业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保合同签订的内容应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责任,达到清晰明确,确保有责可究,按照确定职责落实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避免日常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的发生。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提供日常维护保养前,应当根据不同制造单位、不同品种的电梯进行评估,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备件供应等进行确认,确保在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有效期内有能力和条件保证所维护保养电梯的运行安全。

2.3.2 电梯维保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接受专业培训,均应持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造等,熟练掌握电梯基本运行理论、设备专业知识、应急操作程序等,能正确处理电梯运行中突然出现的停车、失控等各种突发状况,对电梯运行安全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掌握新技术和新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电梯设备的安全负责。

2.3.3 维保单位以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为重点约定维保期限,明确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维保单位要详细记录维保内容及结果;电梯维保项目和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维保单位维保或自行检查过程中,发现电梯维保合同内容已经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修、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或调整维保计划与方案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使用单位提出建议。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保工作的开展,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卡控力度,留存相关资质信息,坚决杜绝走形式、超期维保和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参与维保;规范各项记录的填记,对维保项点现场盯控,逐一核对,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2.3.4 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检查工作。电梯维保人员经常检查各项系统是否正常,发生故障及时到位及时排除,待修复后方可使用;每天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扫、吸尘检查,使机械、电气保持清洁,保持继电器开关动作灵敏,接触可靠;每周对电梯安全设施和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一次重点检查,看其是否正常;每三个月对电梯所有机械、电气等传动控制与安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维护和加油;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根据工作情况修复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根据本单位使用程度可在三至五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各部位的轴承拆洗、加油、调整、蜗轮减速机油箱清洗更换新油等;对电梯进行检查维修及问题,要作详细记录以便系统考核各部件的故障情况。

2.4 加强宣传引导

2.4.1 按照相关标准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设置齐全醒目的安全乘梯须知等标识揭示;加装电梯语音提示装置,遇人员乘梯时提示安全乘梯须知相关内容,向乘客宣传安全乘梯常识,引导旅客安全乘梯。

2.4.2 对乘客正确乘梯进行宣传。电梯客运人员引导乘客正确乘坐电梯,面朝运行方向站立,双脚应站在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切勿踩在两个梯级的交界处, 劝告乘客不要趴在扶手带上,站稳并扶握扶手带;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员应由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一手拉紧或搀扶搭乘,婴幼儿应由上述成年人抱住搭乘;依靠拐仗、轮椅等辅助器械行走的乘客以及使用手推车、婴儿车的乘客不能使用自动扶梯;对老人、儿童、大型箱包携带者进行安全引导,使其保持乘梯安全距离;切勿任由儿童沿梯奔跑、嬉戏或坐在踏板上;劝导乘客切勿停滞在上或下地台板处;留心宽松衣物和拖鞋、软底鞋、鞋带等,注意衣物鞋袜不要被扶梯两侧和梯极之间的缝隙夹住,以免发生事故。

2.5 实施安全技能培训教育

2.5.1 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梯的管理水平。维修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执行,职教部门要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严格管理,监督检查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2.5.2 职教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报的人员培训计划负责安排电梯管理和巡检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2.5.3 职教部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每年应当对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电梯安全乘用常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保证管理和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使用技能。

2.6 提高客运电梯应急处置能力

2.6.1 规范扶梯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开始正常工作前,盯控人员检查确认梯级上无乘客且扶梯周围无障碍物;在梯头或梯尾的启动开关处用电梯钥匙启动扶梯,使扶梯自动运行,视其有无异常现象,查验电梯运行情况是否良好;电梯运行情况一切正常后使用。

2.6.2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先通知乘客,立即按压电梯急停开关,停止扶梯的使用,利用喇叭安定旅客情绪,疏散旅客离开电梯,引导到安全区域,将旅客止步牌放置于扶梯出入口处,停止电梯运行。

2.6.3 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演练。客运车站要高度重视客运电梯运行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电梯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安全部门负责制定预案,突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前期的准备、故障点的处置恢复,到演练后的总结,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演练情况修订、完善客运电梯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

3 结束语

电梯运行涉及旅客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人们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要求在进一步提高,相应对电梯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及产品质量的重视,日常检查力度的加强,并伴随着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要加强对电梯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问题整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才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第9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主体 落实 安全监察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和施行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原则和基本方式、安全监管体制,各级政府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职责,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义务,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都起了极其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1.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在《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1.1使用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模型

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总体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企业安全管理(或专、兼职安全人员)部门监督管理。

企业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特种设备管理机构,配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按分线负责的原则,安全管理部门对组织机构、人员、采购、使用、日常运行、档案、应急救援等全程设施监督。

1.1.1设备管理部门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模型

1.1.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1.1.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人员应当执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满足从事特种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1.1.1.4复审:

a.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届满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b. 对持证人员在4年内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并未造成事故的,发证部门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准予复审合格,

1.1.1.5体检:

每四年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防止禁忌症人员从事特种设备作业。

1.1.2使用特种设备单位采购模型

a.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报废的特种设备;

b. 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我国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取得许可;

c.特种设备的进出口检验,应当遵守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律、行政法规;

d.进口特种设备,应当向进口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提前告知。

1.1.3使用特种设备单位安装、使用模型

a.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以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b.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技术档案存档。

c.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置于设备的显著位置。

1.1.4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日常管理模型

a.使用部门应对特种设备日常安全运行负责;

b.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c.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d.按规定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得带病操作;

e.特种设备应定期检验

1.1.5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档案管理模型

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档案应相关规定,健全档案。

1.1.6特种设备报废模型

特种设备因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必须予以报废。

1.1.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模型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应在企业综合预案下建立特种设备专项预案,单台特种设备建立现场处置方案,当发生较大事故不能处置时,应与当地应急机构或地方政府联动,最大限度减轻事故损失。

2.强化政府对特种设备监督

2.1我国特种设备监督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的责任,公安、建设等部门在职能范围内负责有关特种设备的监管。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本法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本地区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责任。

2.1.1国家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安全的监管规定

a.特种设备的分类安全监督管理,分类监管是针对按照特种设备本身的特性和使用风险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制度和措施。

b.分类监管体现了科学监管的原则。除了针对不同的性能以外,也是针对特种设备数量激增、监管受限设置的一种监管模式。

2.1.2特种设备的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

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宏观方面,是指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多元共治的全面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微观方面,特种设备安全涉及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因此,必须对涉及安全的各个重要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段。

2.1.2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要职责

2.1.2.1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a.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法》有效实施,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防范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b.定期召开防范特大事故会议,听取特种设备安全情况的汇报,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工作。

c.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特种设备进行普查,加强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组织和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严格检查。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e.制定本地区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f.组织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特大事故隐患进行查处。

2.1.2.2建立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对可能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隐患,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无法解决的,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b.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因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调,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监督检查主要内容有:

a.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b.特种设备经营单位。

c.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d.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2.1.4监督检查的内容。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日常使用管理情况;

b.监督检查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c.依法督促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单位认真落实本法规定的各项义务。

2.1.5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

主要是使用特种设备的公众密集场所。主要是学校、医院、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公园等。

3.特种设备单位安全主体与政府安全监察监督关系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要承担特种设备安全上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在生产使用、维护保养、自行检验检测责任感,加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让企业自觉守法,反对 “三违”, 特别是要杜绝违章作业。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履行政府的行政监督职能和行政许可的实施,事故的调查处理等。监督管理者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不越权,也不能不作为。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