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13 11:06:45

导语: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第2篇

(一)管理制度上的执行性迷失

1.制度的一贯性一项好的管理制度是基于现实,经过几代人不断打磨而成的。随着人员变动,特别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的更换,学校原有的具有一定适应性和适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可能出现散失、断裂,也可能出现教育科研制度重建。但是,科研制度从提出到成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暂时性的制度必然有不完善性。而且校长、教师流动周期比较短(江苏的规定是6年)新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人员又要变动,所以会出现执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永远都是不完善的尴尬局面。

2.执行的有效性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指向的也是特定的人或人群。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执行上有所建树,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人员的变动不仅给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而且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提出了挑战。

3.调试的适应性制度是需要不断吐故纳新的,进行必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达到以制度的渐进发展保障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承认制度的相对不完善性的同时,必须看到好的制度和相对比较差的制度在调试的力度和效度上的作为大有高下,频繁变动的制度在一定意义上阻滞了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管理文化认同上的价值性冲突

1.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有差异重视和不重视是两个极端,其中还有几个层级的中间地带。比如,有一定自主创新的科研、按照上级要求做的科研、纯粹应付了事的科研,等等,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科研氛围、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校际差异。在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上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差距,这取决于校长以及学校领导班子对于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还有就是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贡献份额,总的来看,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提升。

2.对教育科研操作的认同度有差异是真做科研还是假做科研,是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是个体科研还是群体科研,是探索研究还是印证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表现出来。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科研群体会有不同的关照。

3.对教育科研评价的认同度有差异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对教育科研评价的关键,怎样归因,体现了管理者的立场和价值观。要使教育科研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力,就必须在对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的评价上找到平衡。评先评优、绩效考核中教育科研的占比是一个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学校之间在认识上和操作上不仅存在差异,差异度也可能相当悬殊。

二、原因分析:理性追问中的必然

(一)人力资源配置上对于科研力量的思考缺位

参与流动的教育工作者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包括校长、骨干教师和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六年的教师。校长流动主要考虑破除“门户之见、视野狭窄、思想僵化、创造力下降以及经验主义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等一些消极因素”“为校长的成长提供新任务、新要求、新认识与新实践的机会和环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事业心,逼迫其产生出新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流动一定要考虑到学科问题,比如一个学校语文教师严重过剩、数学教师严重超额,都不利于发展,学科间的平衡一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在考量的体系中没有教育科研的因素,没有将教育科研人员的均衡纳入其中,教育科研力量均衡就很难有保证。

(二)科研制度上对于科研文化的思维缺失

从教育行政在科研制度引导上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校科研文化发展的弊端看,宏观的科研制度不健全,笼统、大而化之的制度居多,落实的、有个性的制度少之又少;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上主要还是以活动为主,呈现出的状态是有一阵没一阵,连续性较弱;教育科研交流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战的情况很普遍。教育科研发展缺乏教育行政的有力支撑和引导,致使低水平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上一些地区应试教育横行于校园,科研文化建设事实上在应试文化的挤压之下生存空间极为狭小。

(三)评价政策上对于教科研绩效的思想缺席

这里的评价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估以及对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上。以某地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为例,教育科研在150分的总分中占20分,反应出重视的程度偏低。学校的绩效考核中教育科研占比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教育行政的规定相当笼统,所以各校之间的做法差距较大。有些地方片面强调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严重窄化了绩效考核的本义,教育科研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校际间教育科研在绩效中的占比呈现出个体性大于整体性的不均衡态势。

三、路径探寻:方向沉思中的应然

(一)教育行政,在均衡上着力

1.均衡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抓手就是要破除“单位人”“学校人”的门第鸿沟,将教师变成“区域教育人”,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无校籍”管理制度。进行区域内教师流动,不仅要考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的均衡,也要关注学科之间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科研骨干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视点予以关注,以科研骨干力量的相对均衡保障区域内教育科研质量的均衡。

2.统筹评价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育评价的项目和权重,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考核细则,突显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为教育科研发挥对教育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奠定基础。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评价体系中破除学生学业成绩“一家独大”的局面,为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其他工作争取适当的生存空间。

3.协调区域共同发展教育科研工作区域间的不均衡性是一定的,这就和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保证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发展的完全一致是一个道理。但是不断缩小差距,在制度设定的框架内均衡配置资源是可以做和能够做的。区域内的教育科研不仅要在均衡配置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确立动态均衡的理念,在发展中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摒弃“削峰填谷”式的庸俗均衡做法,在为学校注入强大前进动力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动态、追逐、高位的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概念,也就是发动的主体在行政,特别是直接领导的教育行政。立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视点,教育行政在均衡发展上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

(二)学校层面,在优化上着手

1.打造研究文化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扁平发展,更不是矮化发展,需要在均衡理念指导下的自发、自为、自省式的文化发展。站在学校的角度必须要在打造科研文化上下功夫,倡导全员研究、草根研究和全方位研究,让研究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教育科研在学校中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植根于全体教师的心中才能够实现,将研究寄希望于少数科研骨干(包括校长)是不正常,甚至很危险。因为,研究的目的除了达成研究本体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训师资,达成全体教师的个体、个性发展。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为了实践、在实践中、改造实践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着力点。立足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生命,也是草根研究的本义。唯有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科研文化,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存续并新生。

2.协调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在立项的时候就要准确定位,属于重大研究、学校整体研究的要列入单位立项范畴,而个体研究、局部研究的则要列入个人立项范畴。当人员流动的时候,对这两类课题要有不同的要求,单位立项课题不能随主持人流动而带走,个人立项课题可以由课题主持人带到新学校继续研究。这里比较复杂的是校长主持的单位立项课题,当校长流动时课题的归属就会出现矛盾:带到新的学校,研究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设定的实验因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留在原来学校,新任校长的研究旨趣不一定与该课题相符,由其它学校流动过来的校长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主要是在课题立项的时候关注校本,将学校主课题定位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层面,这样,不管作为课题主持人的校长流动到哪里,学校仍然坚持既定的研究方向不变,通俗地说就是“换人不换车”。

3.培养研究梯队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是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均衡化背景和教师流动的现实状况下,固化的研究队伍结构肯定是要被打破的,但不是说教育科研队伍就进入无序、散乱的状态,而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建立结构、打破结构、优化结构。具体说,就是要在教育科研人员队伍上有“几手”准备,既要有“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也要有在一线“冲锋陷阵”的科研骨干,更要有“时刻准备着”的骨干预备队和群体性科研队伍。

(三)教师个体,在发展上着眼

1.精炼研究意识教师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火热的教育生活应该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舞台,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广大教师的追求。在平凡但不平淡的教育现实场景中潜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形成观察教育、审视教育的心理动因。对于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都进行教育思考的习惯。

2.锤炼研究能力研究重在过程,重在对行动的思考和改进。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对已经解决了的、悬而未决的、实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反思。借助反思的工具,分析情境、主体、事件,找出问题症结,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就是在建构自己的实践性教育,也是培养教师个体实践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3篇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素质低,还是采用以成绩评定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使得学生仅仅关注成绩,而对于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老师缺乏对于学生心智的研究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心智很不成熟,心理素质都比较差,但是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这些心智方面的问题不怎么关注,而且往往是遵循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导致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盲目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的问题,教学过程极为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提升。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从以上问题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与水平。因此,当下的关键性工作便是要进一步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才是确保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样也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要进一步对于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进一步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二)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教学环境对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情以及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说是,教学环境是决定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性条件。老师必须要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对于学生学习所必需的设备进行改进,配备一些高档的教学设备,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另外,老师还需要进一确保课堂的学习秩序,这也是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自觉地维护本班级的正常课堂秩序,重视教室的合理布置,注重班级风气的塑造,这样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老师必须要对于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深刻了解了素质教育的实质,才可以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自己,对于陈旧的思想进行抛弃,改变传统的那种呆板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以培养孩子全面进步与发展为目标,使得老师的自身各项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进步与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另外,老师再不应该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审视学生,而必须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评价与衡量标准,从而确保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第4篇

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管理,重在激励和引导,而非严厉惩罚。;教与学活动中多组织竞赛活动和自我展示,才能引起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样才能满足师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使教师和学生达到自己激励的目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所以不能照搬传统管理手段,用严格管理只能适得其反。对于这种群体,管理者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组织成员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如在许多高校评估过程中,虽然加班加点,但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和进步,许多教师不辞劳苦,兢兢业业,许多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配合教育部的评估——在这个高度“群体化的”目标中,教师指导如果学校的评估优秀了,高校的地位就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和收入也会提高;学生也自觉的指导,评估成绩对于自己的就业至关重要,特别是评估重点大学和“211”、“985”等名牌大学时,师生和行政、后勤等达到了高度一致和自觉的状态,这也是“Y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最好例证吧!日本学者威廉•大内首先提出“Z理论”,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后,大内提出了独特的“Z理论”。

“Z理论”将企业文化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核心手段,高度重视管理中的文化特质,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高校教学的管理者和对师生员工之间第一要互相信任,信任可以激励被管理者——师生员工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校、教学,对待同事、同学,也激励管理者为学校的名誉而忠心耿耿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学生学成后也会报答母校,美国很多大学评价标准的最重要的一条捐赠率——即本校毕业生对对母校的捐赠比例,这是一条很科学的评价标准,只有毕业生对母校有认同感有信任感才会在毕业后回报母校,回报母校不是强迫性的,而是一种感情的回归与肯定。其次,微妙性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教职员工的个性,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这样才能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管理和教学的效率。

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是一种“同志+朋友”的管理模式。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者提倡在管理者、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学校与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这些成功的案例反映在许多学校多组建了许多科学研究小组,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X理论”不适合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因为此理论反映了管理者对下属的不信任,产生的后果是对师生员工的严格管理。信奉“X理论”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师生员工的个人的目标和学校的目标不是统一的。因此,要想高校的教学各项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只有制订严格的纪律,甚至采取强制、监管、惩罚等措施。在这种监狱一样的氛围中,听从管理的师生员工便是好的,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处分和责罚。“Y理论”非常接近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本善"观点,认为人都是有事业心的,一般情况下,师生员工一般会认真工作的,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不能仅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无情的惩罚措施。更为重要的是,高等学校应该改善教学环境,采取合适的奖励措施,要真正相信师生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们的潜能也会创造性地得以发挥。

管理者只有信任员工,才能采用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激励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管理,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可以说,“X理论”、“Y理论”回答了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管理的两种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则融合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理论。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将“Z理论”(人文性)看作是对“X理论”(原则性)和“Y理论”(激励性)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教学管理中根据高校和师生员工的实际状况来灵活掌握制度,实现人性化管理,认真推进最符合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作者:董佩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第5篇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个体,班级这个个体的基本成员有班主任、有各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班级目标。所以,班级是一个育人之处。语文教学也是教师学生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语文教师如果能尽情地发挥出语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必将会促进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风。

(一)语文教学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制度方面和人文方面。制度方面可以由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个方面构成。成文的制度指所涉班级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基本规范形式的要求,是常规方面的管理;而不成文制度指班级中传统的、舆论的、风气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成文的特点,属于约定俗成方面的非常规性的管理,这个非常规性的制度方面也会影响着常规制度管理方面的管控程度以及效果。而且一个班的班风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士气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氛围。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体现我们所倡导的真善美。语文的工具性通过知识的传达让学生更加聪明、能干,这些又是认识以及创建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保证;语文的人文性能在班级内体现出教育公正的思想,它是作为那些不成文制度最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具有着活力、创造力,又有它的欣赏价值,而这方面又使班级文化能够具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软性环境

课堂软性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占主体的情感方面的氛围。一般包含着师生的精神情绪、感受等。课堂氛围的好坏又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解答是否满意,教师对工作的环境与现状是否满意,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二、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里的许多文章都是用情打动人的,这些也是大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比较喜欢的原因。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能够借鉴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用情去打动学生。教师无论在平时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要时时刻刻地做到关爱学生,去公平地对待学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的氛围。不管哪科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我们要注意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二者存在的关系,在教学和管理上相互融合,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启发和带动自己的班级管理,就能在语文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中,让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产生良性的循环,实现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的管理功能,同时,又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一些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欢度国庆”的活动、“知识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美化我们的校园、保护地球的环境从我身边做起”的实践活动、“学习雷锋精神”宣传报的创办活动等。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教育与关爱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缺乏了父母的关爱,有的性格孤僻,厌恶学习,有的叛逆。班主任要关爱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提高他们学习上的积极性。那么,班级里也会充满温情,班级管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语文教学活动与班集体活动完美结合可以增强凝聚力

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语文活动等一些形式,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团结一心。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可以让全班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可以启迪他人,拓展他人的思路,培养他人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认识、帮助,可以促进彼此全面发展,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优化。教师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语文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小学阶段更应要重视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加强基础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好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例如要规范书写汉字,让学生广泛涉猎群书,积累阅读方面的经验,可以开展小组知识竞赛,如汉字书写、中华古诗词、成语接龙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识记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同时,教师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班风都大有裨益。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价值,使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彼此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帮助,让班集体好似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应该是和谐、融洽的。

四、结语

第6篇

英语分级教学是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由于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更为严重,如果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相同的教学目标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好生不够学、差生学不了、老师白出力、学生学不到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起跑线上得到提高,我院从2012年开始实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将英语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级别的班级里进行学习。我院的分级依据是,在新生入学后组织一场大型的英语摸底考试,按照摸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班基础比较好,老师上课期间主要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利用他们基础好、起点高的一大优势,在授课过程中,给他们加大阅读量,提高读写能力,突出技能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B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教学目标应为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C班学生学生基础比较差,教学目标应以打好基础为主,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第一学期将近结束时,学生会参加英语B级考试和期末考试,根据他们的成绩,在第二学期再会重新进行分班,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分在C班,参加了B级考试但是没有通过的学生分在了A班,没有参加B级考试的学生分在了B班。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C班的学生偏重于冲刺四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A班和B班的学生以过B级为目标,稳固扎实基础。三年来,我院按照这样的分级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过级率,达到了真正的师生满意。

二、分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行分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所能接受的难易范围内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促使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等级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目标,能使老师有根据有目的的去教学,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日常班级管理的繁琐性。

现有的英语分级教学根据成绩和不同的专业目标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班级,这样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原有的行政班级都有相应的辅导员所管理,现在的教学班级不再配有辅导员,有教学单位即外语系的老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所管理,大到英语试卷的印制,考试的安排,学生的分班,教学系统的管理,小到门窗多媒体的管理。全院大一新生四千多人,对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管理起来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至于经常会有学生跑错班级跑错上课地点的情况发生。

2.学生名单确定时间比较晚。

一般高职院校录取时间处于高考学生录入的最后阶段,而且新生报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到校后又存在转专业的现象,因此最终的上课学生名单确定时间比较晚,一般来说,我院完全确定好学生名单要在开学两个月之后了。

3.教学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院分级教学采用的教学管理系统是在市场上购买的系统,具有固定的逻辑模式,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我院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例如,学生不能通过网络按照条件自己去选择教学班,而是只能靠人工分好名单,教师再进入管理系统自己去选择学生。一般来说同一个行政班要涉及到三个教学班,而不同教学班的上课教师不同,每个老师都登录同一个系统录入自己班的学生名单,这样在拉学生名单的过程中,很容易把其他教学班的学生拉近自己班级里。一旦存在这样的现象,别的老师将受到影响,不能正确的录入自己的学生名单。由于管理系统不是很完善,所以每年的系统确定名单过程都反反复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好,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了一定的不便。

4.期末考试安排工作量大。

期末考试每次都是上机采用试题库考试,考试之前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一般系统导出的名单只有学生的行政班级,缺少教学班和上课教师,这就需要管理者手动加入,全院四五千个学生,要逐步给他们加上相应的考号、教学班和教师,另外由于学院机房有限,不能同一时间、同一批次考试,不同的学生考试的时间地点也不同,这样下来,无疑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

四、优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几点思考

1.科学优化分级标准,力求分级更准确。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分级应该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标准和原则,即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积极性上合理利用,适中分班。。其次,分级不能“一锤定音”,不能死按规则不变通,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分在C班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好,因为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分到C班,在C班上课,觉得所学知识自己原本已掌握,我们可以给他再调整回到A班去学习。

2.加强其他院系的协助和配合。

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行政班级上课模式,重新分成不同的教学班,同一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政班级,因此,英语的上课时间需要挑选出大家共同的时间来上课,这就需要其他教学单位共同协商和配合。另外教务工作和考务工作的管理需要全校师生及所在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对教学班齐抓共管的局面,不能单一的认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某一个系部的事情,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分级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更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好马配好鞍”,好的教学应该对应好的管理系统,我院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及时的更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以减少一定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五、结论

第7篇

(一)心理健康程度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终身发展

心理健康的状况对于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才可顺利的完成既定人生发展规划。对于当代以90后为主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生活成长有着更为特殊的境况,其心理教育机制、受挫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强弱对于以后的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谓心态决定一切,虽没有这么绝对,但是如学生整天以自卑、嫉妒、苦闷、孤僻、焦急、不安的心态进行学生生活,那么其要是想取得既定的成绩获得良好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他们承担更为繁重和艰巨的学习与发展任务,整个社会公众之于大学生的认可度和期待度亦是十分高远的。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状是,目前青年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偏低,加之自我的要求与规划和家人老师社会的高期待度,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价值实现认知。有很多的例证可以证实,没有健全、良好的心态对于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层面上的实现是无意义和渺茫的,甚至其会做出一些极端、报复社会、对他人不负责任的举动。出现这样的情形,应该说是教育的失败,更为具体的是从事高等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学生心理机制引导和纾解的不对路与失败。可知大学生良好的心理认知状态和调节机制对于其个人发展成长成才有着切实和真切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制引入是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目前的一个状况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业者都十分头疼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状况的把握和引导,更谈不上与学生认知、心理思维进行同步交接或者提前预防了。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管理的日趋专业化与从业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深度、广度、力度进一步加深,但是作为被管理的学生群体在反感度、消极认知上亦有相当程度的提升。这样的状况和现象的出现使得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面临严峻的新境况,如果这种态势不及时扭转将会产生长远不良影响。如何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众所周知,高校的教育管理宗旨即“自立、自强”,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导入是与此相契合的。应该来说,心理教育机制对于学生自主、独立开展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结合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学生从幼儿园至高中从没有真正实现和落实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功效,基本上都交给了老师和家长进行包办。这种一以贯之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极大打压,他们自认为自己只要学好习,其他的方面自然会很顺利,其实不然,这样从侧面使其养成了定性的依赖感和没有主见。在其一进入高校这种自由放任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便会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处理自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以及身边的人际关系,更别说自我心态的调整与生涯的规划。面对这种情形,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需要切实发挥功效,要进入学生思想、心灵的深处,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懂得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才能对症下药,为外部的行为和打算做好积淀。心理教育机制的导入会在无形中指导、缓解学生的焦虑与迷惑,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效用。应该说心理教育机制的嵌入,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柳暗花明的境况。因为,传统的固定化、模块化、灌输化的教育机制较为僵化、形式化,而决定个体之种种行为的终极因素是个体的心理认知和决策。所以,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路径成熟化、体系化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应该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制的深入导入是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教育的路径与举措

多数高校在学生工作部门都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室,他们一般是由专门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的老师从业,而且具备长期的一线经验,对于各种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有过接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相对独到和特质的解决模式和路径。在心理学中有很多的疗法和治疗机制,而具体到学校结合大学生的年龄阅历实际境况,可采取的疗法和教育机制有认知学派的相关理论、行为学派的相关理论、人本主义学派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大多是健康的、正向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和希冀。综合采取这些理论所对口的疗法和引入教育机制,能够激发大学生健康向上、追寻梦想的潜能,能够使其积极面对人生,对生活充满向往和期望,加强挫折承受能力。而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相关心理疏导机制的引入,能够产生丰富和积极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与环境在自主接触过程中形成有机的互动,再配合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便会达到良好的效用,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自理、自强的大学培养理念。同时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摆脱过去生搬硬套、僵化、灌输模式的刻板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更可以提供新型的学生培养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准。心理教育机制引导的最为有效和明显的方法即是心理健康冲突矛盾分析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引入。虽然上文已经提及到很多心理学流派和发展脉络,并且现实中有相当多的已采用路径如:辩证法分析法、行为疗法等,但是行为归因于思维和心理、心理问题归因于矛盾冲突无法化解,因此从此路径切入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有着更为深刻和显著的意义。在心理学的理论看来,内心看待事物角度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显现。当个体在面对纷纷对立、相异和相排斥的现象,并产生相关的心理映射时,从内心感知而得到矛盾的结论,这样心理问题会伴随而至。具体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而言,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看待学习往往当成唯一的目的和结果,认为学习不好,其余的一切都发展不好,将高中以来的惯性思维带到大学中去。而实则不然,在大学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展示自我的特质和发展特长,只要自我有相对突出的地方就是成功和优秀的。但是好多同学不能够迈过这道坎,在取得的成绩不甚理想时就心灰意冷,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和失落感,导致一些心理问题。这可以通过心理矛盾冲突的方法进行分析:学习仅仅是一个过程,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路径和手段,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和确定的,这样想的话,可以将学习当做一个过程、一次经历,一种乐趣,不要将其放在遥不可及或者十分高远的地位。从源流上解决学生态度和认知的状况,关键是要理顺其矛盾冲突的认知,让其觉得不是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要使其在学习中感到相对的快乐和满足,把它当做自我实现个体价值的路径,主动的提升他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感、效用感。用矛盾冲突法同样可以分析学生自卑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家庭境况各异,不同个体的认知、教育、视野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比较而产生差距,因差距而产生自卑感。个体原本的优越资本经比较后的丧失,会使个体的自卑感强化和放大。面对自卑感,自我心理是矛盾的,可能认为一件事或者一个学生工作自己能力与别人有差距,无法胜任或者无法做好,这个冲突的心理是可以分析的,那就是没有经过尝试和经历而下结论是唐突的,即使经过经历和尝试之后,也只能说明在特定的阶段或者某一方面自己有所欠缺,但不是可以完全否定自我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发展。所以这时,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从业者就可以先行肯定学生个人的自我成绩和价值发展;同时交代他们要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他人的能力以及个体的发展,要经得起考验和挫折的磨砺。

三、结语

第8篇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学校也实施了“双休日”,使学生的每周法定上课时间比原来缩少了一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学校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滥订滥发学习辅助资料,禁止学科教师违反规定布置超量作业,搞“题海战术”等等,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正在得到进一步解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除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教研目标外,还进一步调整了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如:我市不少中小学或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写作、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书法、美术、工艺、音乐、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家电维修等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成为现实,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

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活动空间的扩大,确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或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教育的滞后和不力,疏于管理或管理工作的漏洞等原因,有那么一些同学都在这些空档时间里,在校内,外却干起了违法乱纪、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其主要表现:

第一、一些同学利用空档时间,到电子游戏机室打机,为了讨机币钱,他们干起了盗窃、抢夺、勒索、变相勒索、诈骗等非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校里,由于一些学生利用空档时间经常到机室打机,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他们为了讨机币钱而诱发了盗窃、销脏自行车,勒索和变相勒索同学财物、甚至抢夺同学的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类案件占学生在空档时间违法乱纪案件总数的26.9%(下简称为“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几”)。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寒暑假期间及寒假后的新学期,受害者通常敢怒不敢言,因而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二、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经受不了刺激而诱发流氓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二有位校足球兴趣小组的成员,在多个星期六晚上分别伙同不同的队友到录像室看了黄色录像后,由于受影响较深,除了回校后把“”上的关于的种种招法一一画在作业本里传给本班的其他队友和同学看外,还在课室走廊或在女同学必经的通道故意设置路障,趁机占女同学的“便宜”的流氓行为。这类案件约占21.7%。

第三、一些同学由于受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受个体书摊销售的不健康和黄色书报的腐蚀,他们十分羡慕和欣赏作品中的主人翁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诱发早恋,甚至由早恋发展到“私奔”。例如:某中学有两位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同学,由于经常出入录像室和个体书摊摊,看了台湾某作家的恋爱小说和《龙虎炮》等不健康和黄色书刊,开始他俩相互暗恋,后来发展到早恋,当他俩的行为被老师和父母发现后,她竟经常以美术小组外出活动为由,欺骗班主任,躲开父母的监视,最后,他俩竟“私奔”近一周,同食同居。这类案件约占14.8%。

第四、有些兴趣小组的同学,经常先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对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谎称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班集体和学校之中,伺机干侵占师生和学校财物和损害同学友情的违法乱纪行为。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舞蹈队的同学,他经常以舞蹈队排练为由向班主任请假后,又以班主任不同意其参加舞蹈队为借口,欺骗班主任和舞蹈队辅导老师,钻空子,先以借同学自行车偷配锁匙为手段变卖同学的自行车,后发展到明目张胆以借同学的自行车直接变卖和拧学校的水龙头、偷捡学校的教学设备去卖的地步,既违法违纪,又损害了学校、同学利益,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类案件约占7.6%。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空档时间多,精力过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胡思乱想,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驶下,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竟干起了“恶作剧”。例如:某学生为了满足其亲眼看到消防队叔叔怎样救火的好奇心,竟然两次纵火烧摩托车。这类案件约占3.8%。

此外,学生中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诱发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群殴,赌博、变相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

三

常言道:蚁穴虽小,足以毁千里之堤。那一些同学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其负面影响也是较深刻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学生在空档时间里的所作所为,我们应如何改革德育的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空档时间的管理,把问题降至最低点。依我之见:

一、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恰当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人留得住,听得进,才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给人一种“空而大”的感觉,可望而不可及,缺乏针对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效果。学生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是在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由学生面对现实被动地或主动地作出抉择的。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眼,对他们施以如下的教育内容:

第一、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并与《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权利和义务、纪律和自由、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以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一定要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培养学生的明是非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知我中华,培养爱国之情;爱我中华,树立报国之志;建我中华,实践效国之愿。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民事迹教育,祖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校、家乡的历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热情,建起他们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精神支柱,达到为了学校、班级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遵纪守法,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第三、心理素质教育

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第四、科学的学习态度教育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随着“普九”的实现和“普高”(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的大步迈进,学生的起点素质势必呈下降趋势,如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名人名家的成功史,身边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只有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和决心读书,才能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只要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得到合理的满足,才能有效地预防他们“搞恶作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施行,我们必须坚持动态和静态教育有机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教育。

1.说理性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校会、班会、演讲会、辩论会、团队生活会、法制讲座等主渠道,采用灌输性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渗透性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开启和诱导,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3.养成性教育方式。学校可以把《守则》、《规范》的要求,作为德育量化管理的内容,通过实施班级德育量化管理,运用奖惩和德育考核加扣分的杠杆,调节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性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经常性采用讲名人名家故事,组织踏名人名家成长的轨迹活动,召开身边先进人物经验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他们进取和拼搏。

二、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德育工作效应,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应坚持和发挥过去德育管理机制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生在空档时间因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学生的管理。

第一、针对课外活动小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不够协调,学校应建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由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负责课外活动小组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和校团委书记为副组长;课外活动辅导教师代表和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负责研究学生在空档时间,尤其在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新动向,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制订和实施教育和防范措施,强化各个课外活动小组的管理(例如可采用“四有”措施,即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记录、有活动汇报和总结)。明确辅导教师的管理和育人责任,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和严明的奖惩制度等,尽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

第二、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从管理的角度看,一些学生在空档时间的所作所为源于教师和同学的直接监督和约束力减弱,甚至消失。其所作所为又没及时被教师和同学发现诱发了饶幸心理,认为自己犯案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进而放纵自己。为此,学校务必要建立一支流动的校风监察队。这支队应由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即学校在教师中挑选一些热心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的教师加入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在各班、各层次学生中挑选一批教师信得过的学生组成这支队伍。这支队伍应采用分合无常、定点与不定点、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完成两种职责:1.及时发现、反映学生在校内、校外活动的新动向,报告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2.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多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遏制学生在校外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挥了很大作用。

第三、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文化管理,堵塞污染源。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场所主要有:1.电子游戏机室;2.录像和投影室;3.卡拉OK营业性舞厅;4.桌球室;5.个体书报摊。为此,学校必须:

第一、要研究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运用政策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电子游戏机室已是毒化学生身心,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诱发青少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场所。省教厅已明文规定: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电子游戏机室。若我们研究掌握了这个《规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才能运用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9篇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目前的技工教育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专业领域就业率低。而我国技工教育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被广泛借鉴,主要在于由我国的国情基础决定的。第一,中低端人才市场对用人需求的描述处在只能对特定用人岗位目标描述的水平,对于技工职业驾驭市场导向具有岗位目标导向性;第二,技工院校职业教育还不够成熟,职业教育方法还没有摆脱专业教育方式的束缚;第三,院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正处在从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艰难探索事情;第四,教育对象的职业认知度低,在就业竞争中容易失败;第五,技工院校师资大多示威专业教育准备的;第六,技工院校提供的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与职业实际状态差距较大。

二、探索在技工教育教学中贯穿职业拓展

1.以技能大赛为途径,激发叙述的学习兴趣

以举办技工技能大赛为主要途径,激发技工专业旋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举办技工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一是能够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增强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真正实现院校合作、工学合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并根据社会用人标准,培养出职业素质良好、专业技能过硬、操作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理论扎实的创新型高技术人才。二是促进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实现技工教学与职业环境的对接,尽全力使技工学校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期机制。三是促进提高技工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四是促进技工院校教育的改革,调整技工教育专业、改革课程、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和就业岗位同步。开展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让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

2.依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穿职业的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与技工专业相关的职业需求。教师应该针对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和企业对多元化、复合型、综合能力强的全面素质化人才的需求讲述相关教学内容,将这些职业名称、应具备的相关技能以及市场的需求状况详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拓展了塑料,提高了学生对技工相关职业的认知水平。

3.以强化实践技能为突破,提升技工职业技能拓展教育的应用

技工职业拓展是以本专业为基础,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技能训练,一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技工技能训练的热情与兴趣。积极的兴趣可以促使技工专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并且兴趣高的学生能更加自觉的去熟练技能操作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教师将技能操作训练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来传授给技工专业的学生。多媒体由于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方面教师在教学时避免单纯授课的枯燥,极大的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激发技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训练思维,注重理解,针对技工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课中直觉思维,学生能很快对教学内容、技能操作步骤、操作要领有一个直接的觉察。在技工技能训练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三是模拟各种职业场景,让实验场地与职业实际状态相符合,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