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角的度量教案

时间:2023-03-13 11:06:47

导语:在角的度量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角的度量教案

第1篇

案例一:《斑羚飞渡》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以下教师从“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一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拟人手法的幽默风趣,进而欣赏了镰刀头羊的高大威武、光彩照人,并明确它的特殊身份)

师: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

生:学羊叫。

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学生大笑)过去你们只做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做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三次。

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构束了。

生:咩――

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努力进入“哀咩”的状态):咩――

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学生笑)

师: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

生(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

师:再学一学。

生:咩――咩――

随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抒感,然后虚拟情境,通过“学羊叫”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体验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这里教师通过“学羊叫”“翻译羊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领悟了从镰刀头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兴趣浓厚,不仅表演出了镰刀头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鸣,而且体会到了他欲护群羊而不可得的至哀之情,并理解了文本要赞扬的“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赞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走向死亡的精神”。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好意思学羊叫到自然大胆地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体验的目的。

课堂上学生活泼愉快的亲自参与、形象逼真的模拟、充满想象力的对话正是学生自身体验的表现。这种在欣喜中获得意义的体验将影响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自身生活的态度。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教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形象又直观的情境刺激中对情感的把握和体验会更准确、深刻。

案例二:《那树》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啊!(饱含赞美之情)

师: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生:那裸树立在那……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语气舒缓,重读“立”字,表现那树的坚毅)

生: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树下有更黑的黑暗。(语调轻柔,读出那树对人的荫庇)

生: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美美地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

生: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语气铿锵有力,表现那树的执著、坚定)

生: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重读“通灵”“先”,体现那树的善良)

师:下面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哟!(饱含痛苦无奈之情)

师: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无奈的句子,并用类似的情感读出来。

生: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读得非常沉重、缓慢,表现那树的痛苦遭遇)

生: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读出激愤之情)

生:啊!所以那树,胃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把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读得无限痛楚和无奈)

生: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读成降调、轻声,表现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

生: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读得庄严、肃穆,像给那树唱挽歌)

生:现在,日月光华……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三个“一层”和“闷死”重读,表现那树的无限痛苦和悲哀)

第2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第3篇

怎样才能减少两岸人民的观念落差,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笔者认为:福建,与台湾拥有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五缘文化”纽带,又是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在两岸民众的心理沟通中,福建媒体比中央媒体或其他地方媒体更具优势,应该在这方面有进一步“深耕”的作为。

“五缘”为两岸沟通提供柔软的文化背景

“五缘”文化,它所代表的是闽台之间特别紧密的五种联系: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五缘”被认为是福建在发展闽台关系方面的优势所在,与“六求”、“三通”一样,是近年来闽台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地缘相近,即从地理上来看,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近邻”;血缘相亲,即闽台有许多人拥有同一个祖先,血脉相通;文缘相连,即闽台二地拥有同一种地方文化,比如同样的方言、风俗、节庆、信仰等;商缘相通,即从古到今,闽台都有着经贸来往,即使是两岸关系最艰难的时期,这样的往来也未曾断绝;法缘相循,即从宋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台湾一直归福建管辖。1885年后,台湾依然同福建保持着教育、行政、财政等方面的关系。“缘”里面有感彩,是以感情的关联为基础的,新闻传媒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考量。

从“涉台报道”到“对台报道”、“驻台报道”

作为两岸媒体交流中的“先行者”,福建省一些主流媒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专门针对台湾的深入全面的报道。例如,1998年东南卫视落地台湾,成为第一个落地台湾的省级卫视,为台港澳观众提供独具特色的华语电视资讯;2005年,《福建日报》成立“海峡新闻部”,每周推出五个“海峡新闻”版;2008年,福建日报社和东南卫视成为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赴台湾驻点采访的媒体;2009年6月23日,《海峡导报》与台南的《民众日报》合作,在《民众日报》上刊发海西新闻版,首开与台湾媒体合作办报的先例;2009年4月18日至5月7日,由CCTV-4主播王世林、台湾TVBS主播王德恺和福建电视台主播郑苏共同担纲主持的《直播台湾》节目在CCTV-4播出,等等。

总体来说,福建媒体在台湾报道方面有着起步早、栏目多、范围广的特点,最初的“涉台报道”正逐步转变为“对台报道”、“驻台报道”,“对内台湾报道”与“对台大陆报道”并重,报道内容从传播信息、政策宣传扩大到解析台湾、扩大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工作方式则逐渐出现合作化、常态化倾向。这是福建媒体不断探索和改善闽台传媒交流方式的成果,也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缘文化”背景下打造福建媒体的“软实力”

1.从“文缘相承”看传播效果

新闻媒体充当两岸交流中的文化“信使”和对话“渠道”,其意义在于增强两岸沟通以建立两岸互信关系、提高心理认同,从而推进两岸交流进程。“沟通”的关键在“通”,这取决于传递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双向传播效果。

“五缘文化”中的“文缘”,对提升“双向传播效果”将能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这是福建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

“文缘”,在闽台文化、教育、艺术、民俗、宗教诸多领域一脉相承。“文缘”可细分为“语缘”(方言、国语)、“诗缘”、“戏缘”(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乐缘”(南音、民歌小调等)、“艺缘”(木偶头雕刻、花灯等民间工艺)、“俗缘”(岁时节庆、婚嫁习俗等)、“信源”(妈祖、广泽尊王等)。“文缘”林林总总,繁富多姿,几乎随处都能感受到闽台文化根脉相承的气息。下面仅选择“语缘”作一简析。

闽台的主要方言为“闽南方言”,官方文字为汉字(繁体),官方用语为“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基准音”的国语。福建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对“闽南方言”熟悉、理解和应用,这使得福建媒体能够更准确地对从台湾得到的讯息进行“同源化的文字符号解读”,而经其“解读的文字符号”讯息对台传播产生的偏差也较小。

施拉姆在他的控制论模式中提出:同等条件下,在“遣词造句”解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越小,传播效果也越好。文字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是同样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用来指代特殊意义的任何东西” 。因此,文字符号具有着某一种特定文化形态的烙印。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传者或受者使用的符号也必然会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在新闻采访中,福建日报社和东南卫视赴台湾驻点采访的优势,在于可用乡音采访。尤其在台南地区的采访中,乡音“语缘”的亲合力,足以减缓被采访者在语言交流时产生的焦虑感与长期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构筑的心理防线。

2.从“血缘相亲”看“受众选择”

早在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开始到澎湖屯垦。明代开始,福建人大批移民台湾。明末郑成功驱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台湾。清朝康熙年间,台湾划归福建省,出现了历史上长达200年的“闽台合治”,更有大量福建人到台湾去。据1926年统计,台湾民众祖籍为福建的占83.1%,其中泉州府属各县占44.8%,漳州府属各县占35.7%,闽其他各地占3.2%。

春秋战国时期,G悍的闽越族部落因为逃避战乱,他们选择舟楫,成了首批登上台湾岛的原住民。据说,现生活在台湾中部山区、平原、岛屿上的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的原住民,至今还保留着造舟出航、额头刺青和文身等习俗,这是古闽越遗风的延续。

“血缘相亲”是现代社会人们“寻根”的原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社会结构,从传播学的“受众选择”来看是一个很好的受众群体。“家人亲戚的话比外人的话可靠,同乡人的话比外乡人的话可信”,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相对不发达地区,目前依然广泛地存在着。即便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人们的心理归属感也会产生同样的暗示作用。

随着“寻根”热的不断升温,从福建到湖南,台湾民众的寻亲路已越走越远。福建媒体可以“宗祠”地媒体的身份,从两条线上予以关注。第一条线,关注台湾民众在福建的“寻根”报道;第二条线,关注台湾民众在大陆其他省份和地区的“寻根”报道。以认祖归宗的亲情,唤醒两岸统一的愿景;以老乡同乡的真情,填平心理深深的鸿沟。

3.“五缘文化”背景下看新闻报道

新闻媒体对两岸沟通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传播效果,也取决于新闻报道本身。在“五缘”文化的大背景下,福建媒体在这方面有着时效性高、信任度高、可用资源多等优势。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要素之一。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经贸往来之便利、途径之多样自然较其他省市为胜。这意味着,福建媒体较其他各地媒体更容易获得第一手讯息;而在大陆媒体“驻台”记者站有限的情况下,与台湾地缘相近的福建显然拥有最快到达现场的条件。

“信任度”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一方面标示着其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方面也意味着受众对其的心理认同。在讯息传播过程中,“信任度”会对前文所分析过的“受众选择性注意”等方面产生作用。“信任度”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一家之力,而是多个因素长期作用所获得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受众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受众与媒体的接触程度等。福建媒体作为最早落户台湾、最早开始做对台针对性报道的大陆媒体之一,十多年来在两岸打下的受众基础和栏目品牌都为其“信任度”加分。

新闻的核心是讯息,因此,讯息来源渠道和资源对媒体来说至关重要,福建媒体在这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不对称是阻碍两岸民众心理沟通的主要瓶颈之一。

大陆传媒目前在报道内容上往往偏重对焦重点、热点事件而忽略了相关“血缘”“文缘”“法缘”等更具亲和力的常态报道,而且往往“多家媒体,一个声音” ,大大影响了两岸人民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和媒体对舆论的引领作用。鉴于新闻接近性和受众选择性,人们总是对与自己生活有关联、可能对自己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事件更为关心。

福建媒体在两岸传媒交流方面起步早、栏目多、范围广,报道资源、报道经验都更为丰富。无论从接近性还是从报道资源来看,“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背景下的福建媒体,无疑都有着明显优势。

福建媒体:既是“先行者”又是“联系人”

新闻媒体在两岸交流中应发挥文化“信使”与对话“渠道”的作用,切实拉近两岸民众之间的“观念落差”与“心理距离”。构建两岸和平统一框架,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继续推动党党对话、政党对话,推动政治进程;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民间互信、加强“五缘”认同交流,逐步达致两岸民众的心理趋同,以保证两岸人民的终极福祉。

福建媒体拥有“五缘”背景所带来的独特优势,也担负着较其他大陆媒体更独特的角色:先行者和联系人。所谓先行者,即先于其他地方媒体深度开展两岸民间互动沟通,这是福建媒体已经做到、正在做着,并且应该在未来做得更有创意。所谓联系人,既是官方的、又是民间的,还是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福建媒体应凭借自己的文化、环境优势,做好政党间的政治联系人,民间的生活联系人,媒体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联系人。

要扮演好这两个角色,福建媒体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挥“五缘文化”的自身优势,走出自己独特的报道路子。具体来说,可以用“三民报道”来概括:从民间入手(由下而上打好传播基础、提升社会信任度),从民生入手(增加常态报道、增进了解),从民声入手(强化认同、增强舆论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和平互动大背景下的“软交流”。■

(作者系《上海民革》副主编)

注释:

林建华:《五缘文化力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第4篇

关键词:大跨预应力;悬臂梁浇筑;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48.21+4 文献标识码: A

一、悬臂浇筑法

悬臂浇筑法又称无支架平衡伸臂法、挂篮法、吊篮法。它是以已经完成的墩顶段为起点,通过悬吊的挂篮从立模、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钢筋、逐段对称的向两侧跨中合拢,形成整桥。悬臂浇筑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如下特点: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结构受力状态有利于悬臂施工,即悬臂施工时的受力与成桥后的结构受力较为接近。施工时的预应力筋张拉既是施工时的临时需要,又是成桥后的结构受力筋;

(2)作为无支架施工,有利于通航河流建桥、有利于深山峡谷之间建桥、有利于城市立交建桥,不妨碍桥下净空,不影响桥下交通;

(3)有利于节省施工费用,降低工程造价。因为挂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逐段浇筑混凝土无需大型吊装设备;

(4)有利于施工作业,加快施工进度。每个节段施工(包括立模,钢筋绑扎,管道定位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管道压浆等)均在挂篮内进行,挂篮可设顶棚和养生设备,施工较少受环境影响,可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同时每墩至少有两个工作面平行作业,几个墩可同时施工,各作业面互不干扰,施工速度较快,施工进度有保证;

(5)有利于变高度箱梁施工。由于采用分段施工,便于梁体设计成变高度梁,可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结构布置呈千姿百态,能设计出各种轻巧、飘逸、美观的桥梁。

悬臂浇筑施工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

(1)要保证施工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在节段施工中容易出现偏载或因风力而产生不平衡弯矩,因此,在施工中往往除将桥墩临时固结外,还有在桥墩或墩旁加设临时支撑,以承受不平衡弯矩,必须保证施工中双悬臂体系的稳定性;

(2)要切实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因为悬臂浇筑施工法高空作业工作量大,工作面小,施工周期受混凝土养生,脱模的限制,节段循环作业中遗留有内部接缝等,因此必须从设计和施工全面考虑保证节段混凝土的现浇质量;

(3)要严格控制梁体的几何位置。悬臂浇筑施工法虽然要比悬臂拼装法容易控制变形,因为逐段浇筑施工可以逐节段调整挂篮标高,但是由于逐段浇筑混凝土龄期不同,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而产生的变形和次内力是复杂的,合拢时需进行体系转换,因此必须精心设计,精细施工。

悬臂浇筑法施工适合于梁的上翼缘承受拉应力的桥梁形式,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以外,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连续刚构,斜拉桥及拱桥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桥梁施工控制内容

(一)结构线形控制

桥梁结构线形控制是施工控制的基本要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收到结构自重、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加应力、温度应力等的影响总会产生变形,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各种误差的积累,容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标高与理论值偏离。因此悬臂施工过程中,桥梁的监控至关重要。通过不断调整符合现场实际的影响参数,把实际与理论的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结构应力控制

结构应力控制A好坏,在外观检查时,不像线形监控时那么明显。但是如果结构应力控制不好,发生突变,将会给结构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比结构变形大的多。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施加预应力结构的应力控制一般规定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结构自重应力(误差5%以内);

(2)结构在施工荷载下的应力(误差5%以内);

(3)预应力钢材用应力控制张拉法时(除实施双控),需以应力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值之差控制在±6%以内,还需考虑管道摩阻影响;

(4)张拉机具与锚具应在进场后及时进行检查并校验是否符合要求。千斤顶与压力表检验的时候必须配套,以此来保证张拉机具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的准确性。所采用的压力表的精度最好高于1. 5级;校验千斤顶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的精度大于等于±2%;

(5)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对桥梁施工安全有影响的支架、挂篮等在结构上产生的应力;

(6)温度应力;

(7)其他应力:诸如基础变位等产生的应力。

(三)结构稳定控制

悬臂施工过程中,桥梁通过临时固结,形成T构。但是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外部荷载越来越多,当外部荷载达到某一个限值时,体系将从稳定平衡状态转入不稳定平衡状态,造成结构失稳。特别是桥梁施工到最大悬臂端或者桥梁合龙过程中,桥梁最容易失稳破坏。但是目前国内各种材料、各种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小稳定系数还没有相关规范详细列出,在该领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结构安全控制

结构安全控制,是上述施工控制的综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现场实际,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悬臂梁混凝土浇筑中的变形控制

为了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结构形成后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分段浇筑施工过程中;根据检测的以浇筑梁段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对计算成果进行误差分析,预测下一阶段的立模标高并进行调整,是施工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连续梁施工控制中桥梁结构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正装计算法、倒装计算法和无应力计算法。本文重点介绍正装计算法、倒装计算法。

(一)正装计算法

正装计算法是按施工阶段前后次序进行的结构分析方法。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改变各阶段外界条件,最终求得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状态。

正装分析首先确定结构的初始状态,砌筑桥墩及0#块并确定本阶段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对称的悬臂浇筑剩余各节段,每一节段计算均以上一节段结束时结构的几何形状为基础,确定悬臂浇筑后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全桥合龙后计算成桥状态下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桥面铺装完成后计算二期恒载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内力。

1、正装计算法的特点

(1)要想准确得到连续梁施工阶段或最终成桥阶段的的实际变形和受力状态,需要在结构计算前制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的施工顺序进行桥梁结构分析。(2)把达到设计要求的实际施工状态作为桥梁结构分析的最初状态。(3)现阶段的机构分析建立在前一阶段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4)施工过程中,分阶段逐步计入由混凝土徐变、收缩等的时差效应。(5)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必须严格计入到连续梁施工分析过程中。

2、正装计算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正装计算法中结构几何非线性问题。(2)正装计算法中混凝土材料非线性问题。(3)正装计算法中混凝土收缩、徐变问题。

(二)倒装计算法

为了桥梁施工完成后能够满足线形要求,通常在施工过程中设置预拱度。但是光靠正装计算法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倒装计算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基本思想:假设在t=t。时刻桥梁结构内力分布满足前面正装计算t。时刻的结果,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把正装计算的过程进行倒推,对桥梁结构进行倒拆分析,分析每次拆除一个施工节段后,桥梁剩余结构发生的变化。一个阶段桥梁结构施工的理想状态便是在该阶段分析得出结构位移、内力状态。倒装法计算中需考虑的问题:(1)倒装计算法中结构几何非线性问题。(2)倒装计算法中混凝土收缩、徐变问题。

结语

随着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桥梁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任何桥梁施工,特别是大跨径桥梁的施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桥梁施工是桥梁建设的关键环节,桥梁施工技术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桥梁建设的发展,而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中。

参考文献

[1]董敬敏.大跨径悬臂梁浇筑施工中的安全度及变形控制技术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6:246-247.

第5篇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七叶神安胶囊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5 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14 min,1933;14~16 min,3349,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结果人参皂苷Rb3进样量在1.769 6 ~10.617 6 μg(r=0.999 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22% ,RSD=1.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叶神安胶囊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 七叶神安胶囊 人参皂苷Rb3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Ginsenoside Rb3 in Qiye Shen'an capsule .Methods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included Hypersil C18 column(4.6 mm ×200 mm , 5μm )and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0.2% phosphoric acid: 0~14 min,1933;14~16 min,3349.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03 nm.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Column temperature was at 30℃. ResultsThere was a good linear within the range of 1.7696 ~10.6176μg for Ginsenoside Rb3 with r=0.999 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22%(RSD=1.26%,n=6).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accurate,reproducibl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ye Shen'an capsule.

Key words:Rp-HPLC Gradient Elution Method; Qiye Shen'an capsule; Ginsenoside Rb3

七叶神安胶囊是由三七叶提取的总皂苷制备而成的,功能益气安神,活血止痛。临床用于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失眠、胸痛、胸闷。本品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甚微,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所含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3的含量,以控制成品的质量[1~5]。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SCL-10A VP控制器、LC-10AT VP泵、SPD-10A VP检测器、SIL-10AD VP自动进样器、DGU-14A脱气机、CTO-10AS VP柱温箱、CLASS-VP工作站);K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 M3电子天平(梅特勒公司);TG328A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人参皂苷Rb3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686-200501;七叶神安胶囊,自制;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5 μm,4.6 mm×200 m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略)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混匀,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含三七叶总皂苷100 m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2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15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b3对照品45 mg,置25 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从中精密吸取1,2,3,4,5,6 ml置10 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10 μl 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A对进样量C(μg)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为:A=25 092+199 818C,r=0.999 9,表明人参皂苷Rb3进样量在1.769 6 ~10.617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人参皂苷Rb3对照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RSD为0.31%。

2.5 稳定性实验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制备后0,2,4,6,8,12 h测定,结果RSD为0.32%,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6 重复性实验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精密称定,依法平行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b3平均含量为13.990 mg/粒,RSD为0.88%。

2.7 加样回收率实验取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人参皂苷Rb3对照品适量,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表2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略)

2.8 阴性干扰实验取阴性对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供试品中人参皂苷Rb3峰与其他组分色谱峰能达到基线分离,阴性对照对测定无干扰。见图1~3。

2.9 样品测定取样品3批,依法测定含量。结果见表3。表3 样品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样品前处理分别对不同提取溶剂及不同超声处理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超声处理15 min即可基本提取完全。

本品虽为单方制剂,但所含成分较复杂,对分离有一定影响,本实验曾对甲醇-水、乙腈-水、乙腈-0.5%冰醋酸溶液,乙腈-0.2%磷酸溶液4种流动相系统分别进行筛选优化,最后确定以乙腈-0.2%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能使人参皂苷Rb3达到基线分离,且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本实验方法亦可用于三七叶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何轶,范震洪,赵静沛,等.HPLC测定三七花叶颗粒中人参皂苷Rb3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9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王隶书,程东岩,董方言.三七叶的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成药,2003,25(2):88.

第6篇

一、有效预设是促成生成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判断、不断重组从教学中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捕捉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这部分中“线的认识”一课时,我先由线段开始: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学生有的说它很直,有的说它两端有端点,有的说它不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还有的学生说它的长度可以度量。我综合了这些意见以后说这就是线段的特点。让学生加强理解线段的特点后,我擦掉了线段的一个端点,此时,我再问学生:现在这个还是线段吗?它和之前比较有何不同?学生有的说它还是很直,现在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它的长度无法度量了,还有学生形象地说它好像是太阳射出的光线一样。我因势利导地说:“这就是射线!”学生对射线的特点一下子就理解掌握了。最后,我又擦掉了线段两边的端点,还是让学生从刚才的几个方面来描述,又巧妙地认识并理解了“直线”的特点。由于这样的设计既有铺垫又环环相扣,所以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显得水到渠成,知识就这样顺其自然地产生并被学生所接受了。

二、珍视“意外”是促成生成的良好契机

课堂上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会出现一些与预设截然不同的“意外”。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设的精彩课堂。又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尽管在这以前已讲清了“在同一运算试题中,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一法则。可在课堂上总有学生冷不防地冒出一句:“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也许有老师会不耐烦地回答:“教材规定的。”显然这不能令学生满意。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决定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你拿了2元钱去文具店,买三本数学作业本,每本是6角,你还剩多少钱?学生说是:2角。那么,你是怎么算的呢?学生都知道要先算三本作业本是0.6×3=1.8元,然后再用2元减去1.8元,就是剩余2角了。列出的综合算式就是:2-0.6×3在这个算式中,你是先算减法还是先算乘法呢?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关注学生内需就要适时更新教学策略

大凡现在去听课,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交流研讨、小组讨论等看似贯彻新课标精神的举措。实际上,这样刻意体现只是一种教师单纯的外在控制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内在自觉需求。例如,在教学下题时:一件商品,先提价10%,后又降价10%,最后的价格是比原价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学生觉得最后价格是不变。那么,究竟对不对呢?能不能计算一下呢?学生苦于没办法计算。于是,我就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了。我说:假设有一个100元的篮球,先提价10%后又降价10%,最后价格是多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计算验证。最后同学们用100×(1+10%)=110元,再用110×(1-10%)=99元,计算出最后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条件在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获得成功体验。

四、相机变更教学环节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变化。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怎么办?如果按照原来的教案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势必不感兴趣,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改变了原有的预设思路,引导这部分学生怎样验证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软件;三角函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6文献标识码:A

1 建构的背景

数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具,当前有这样一种提法:“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它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当前各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思维能力的竞争,思维科学正在迅猛发展。数学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学在锻炼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职高必修文化基础课程《数学》涵盖了职高各专业都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并必须树立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理念。在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情况是:基础差、理解差、能力差;教师单凭教材的图文结构,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致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严重受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普遍开动脑筋、查阅资料,并积累了一定量的电子教案、动画素材,试题集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调配,创作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软件,运用于数学教学。

2 教学软件的开发工具--VB

教学软件的开发采用Visual Basic 6.0中文标准版,具有简单易学的集成开发环境、可视化界面设计与结构化编程和强大的帮助系统。

VB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便于程序员使用,无论是新手或者专家。VB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类型、众多的内部函数、子程序、事件子程序和自定义函数等模块,各个子程序模块之间可以彼此独立,可以相互联系。形成了结构化程序结构。VB的程序是一种基于窗体的可视化组件安排的联合,并且增加代码来指定组件的属性和方法。因为默认的属性和方法已经有一部分定义在了组件内,所以程序员不用写多少代码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简单易学。

VB6.0窗体控件的增加和改变可以用拖放技术实现。一个排列满控件的工具箱用来显示可用控件(比如文本框或者按钮)。每个控件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事件。默认的属性值会在控件创建的时候提供,但是程序员也可以进行更改。很多的属性值可以在运行时候随着用户的动作和修改进行改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程序。在文本框中的文字改变事件中加入相应的代码,程序就能够在文字输入的时候自动翻译或者阻止某些字符的输入。

总之一句话,利用开发工具VB能方便有效地实现各菜单功能。

3 创作思路、软件结构和功能简介

3.1 创作思路

软件将职高《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合,将课程的①角的概念推广及其度量、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③诱导公式和角公式、④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⑤三角函数的应用等五节教学内容,利用VB开发工具,设计成软件,进行菜单式管理、演示和考核评价,如图1所示。

3.2软件结构

软件将教学内容剖解成十一大主要板块:电子教案、查阅图表、动画演示、习题汇总、教学视频、三角计算器、生成试卷、在线考核、趣味数学、阅读材料和课间休闲,有利于教师灵活应用此软件进行有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试。

3.3功能简介

3.3.1电子教案菜单为PPT文档,配套使用教材内容,可直接用于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修改完善。

3.3.2查阅图表菜单一级子菜单“教材图表”与教材内容吻合,另一级子菜单“分享图表”取材于精品课程的优秀图表素材,可供教学参考作用。

3.3.3动画库菜单为各知识点的动画组合,通过教学演示,可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能力。

3.3.4教学视频菜单来源于全国优秀教学案例,如全国名校--湖北黄冈中学的,移他山之石,打磨精品教学。

3.3.5习题汇总菜单的二级子目录具备课后训练及单元测试功能。

3.3.6三角计算器为弹出性菜单,可选择角度制或弧度制,任意输入角度,可计算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代替原始的查表方式,方便、快捷。

3.3.7生成试卷菜单的二级子目录分为分节试卷和综合试卷,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难度比例及题型结构等,随机生成Word文档试卷,同时教师可作修改或调整,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如图2所示。

3.3.8 在线考核菜单的二级子目录也分为分节考核和综合考核,具备选择难度比例和调整标准化试卷结构功能,并设立了倒计时功能,在线自动随机生成试卷,自动评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测评学习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在线考核”弹出性菜单

3.3.9趣味数学菜单现分为二级,也可分成多级,学生在学完上堂课后尤其是二节连课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佳,注意力分散,教师可调用该菜单让学生换位思考、愉悦心境。

3.3.10 阅读材料菜单选材于教材读物、课外读物及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读物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3.3.11 课间休闲菜单提供了课间休息用的影片、视频和音乐等资料,让学生在休息时彻底放松心情。

软件结构框架及菜单功能如图4所示。

注:因图幅限制,三级子目录没有反映在图上。

图4软件结构框架及菜单功能图

4软件特色

4.1适合教学

针对职高《数学》“三角函数”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完整教学及评价体系,是一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软件,能够脱离平台运行。教学单元目标、内容及要求准确,符合新大纲要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单元教学素材齐全,内容表述准确,术语规范;教学策略得当,辅助教学的素材分类合理。新技术运用有效;图、文、音、视、动画等形式运用合理。

4.2人机交互佳

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包含训练和考核,为单机版,其软件开发平台为WinXP,制作工具为Visual Bascic6.0。软件运行稳定;操作简捷,易于掌握、交互性好;应用菜单管理,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4.3界面清新

界面设计美观,布局合理,导航清晰;色彩搭配合理,风格统一,视觉效果好;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4创新与实用

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并填补了中职教学模式的空白;软件结构可以推广到很多学科的多媒体教学。

5结语

此软件创意具有一定特色,对相关内容整合力度大,结构较为完善,但技术难度不高,易于实现开发。以后我的目标是完善软件结构;推广到其他学科;并将着重开发三维仿真功能。

针对软件的应用特色,我创作了如图5软件图标,寓意之一是三角函数,之二是职教课改之路漫长且艰辛,愿我们共同为职教的繁荣继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2010年10月.

[2]Visual Basic.百度百科..

[4]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职高数学(基础版第二册)[M].2002年5月第1版.

第8篇

利用CAI,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树立辨证观点、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数学学科中常见的平台有《几何画板》《MATLAB》《mathCAD》和《数学实验室》等。就拿《几何画板》来说,它提供了数值运算、函数运算、平面图形、函数图像的绘制等功能,并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二次开发空间。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功能较强。

例如,讨论sinx=x的解的个数,可利用几何画板建立模型,设计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sinx和y=x的图像。观察用y=sinx,与y=x的交点个数,进一步探求方程sinx=kx解的情况,并将k用动态的方式用图像展示出来,并进一步研究了f(x)=g(x)方程的解的情况,利用这些方法得到的解的近似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多的各种各样的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例如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制作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才巴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例如,在上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用PowerPoint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课件,在课件中将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是什么?”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探索猜测、推导、论证,然后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够体验由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

CAI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CAI。笔者认为存在这样三个误区。

其一,重形式忽略内容。在各类公开课上就存在,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某个程度上能推出教师。因此,对执教者来说分量颇重、机会难得,他会从教案的设计,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力求用精品。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CAI必然是首选之列,要挑选教学内容时就已在绞尽脑汁地酝酿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则更换内容,大有本末倒置之感。这一点从所听的各级公开课中可见一斑,这些课无一例外对采用CAI,并且绝大多数公开课,从引入到教学内容甚至练习,由始至终开机亮幕,完全违背了CAI的初衷。

其二,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教师在利用数学CAI时,只重视它的工具,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教学的人格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大多强调了教师传授为主导,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追求课堂容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快速出题,快速解答,快速评价反馈等功能。更有甚者,教师代替学生解答,把本来应该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的练习内容,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播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自主的活动,压抑了学生解题灵感。

其三,忽视教学重点。利用CAI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CAI应强调注意其辅,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CAI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运用CAI时,最好不要将它与普通的媒体(如小黑板、幻灯片)等同用之,要注意运用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情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呈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介入CAI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球的体积》的教学中,对球体积的推导若以做实验进行说明,时间长、不方便,但若所做实验录成录像播放或用动画制作成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将这一难点顺利化解。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情境 创设 策略

一、创设充分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因地制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很多优秀教案、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学习到,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认知结构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创设适合不同学生特征的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情境创设得有效、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就可以采取故事、童话等方式进行引导教学,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实验、活动课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忌“墨守成规”

数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素材,很多教师教学的时候喜欢“照本宣科”,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创设贴近学生的有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比如动画片、神话事物等形式。比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教师采用米老鼠和唐老鸭跳格子的情境,米老鼠每次跳2格,唐老鸭每次跳3格,哪一个格是它们同时跳上的?这一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启发学生思维、又渲染环境气氛。

当然,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让学生为游戏而游戏,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不要“教书”而要“用书”。创设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样的一节课,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三、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要“激发思考”

“学起于思”,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只有学会了思考,学生才能进行独立的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的有效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喜欢提出这些问题:1、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说说你们在哪还见过角?2、你知道什么是角?画一画。3、你们画的角一样大吗?比比看。这些问题虽然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但学生缺乏思考的欲望。究其原因,我认为课之初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创设而创设,没有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对于角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一个问题的提出,虽然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但是问题情境层次太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无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考,无助于由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太简单、太直白,学生只能进行白描性的回答,而不会产生有价值的思考。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二年级时让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叉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时,已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过比较,其中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用三角板比较等方法,在当时会让我们欣喜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生活经验的丰富,而现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继续在这种浅显的方法中游走,让我们感觉到情境中问题的设计缺乏较高的思维含量,无法激起学生的深层思考,又怎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无效的情境无法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无法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也就无法迅速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

因为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

总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总结学习一些有效的情境设置,以便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有效素材,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